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影教师-第4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影在继续,这天,电视里正在播放《最后的莫希干人》,小于看了以后,就把钢渣按在凳子上剪莫希干发型。剪完之后,小于觉得不好看,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给钢渣刮个秃瓢了事。这样一来,钢渣头顶的伤疤和红色胎记就露了出来。

    钢渣觉得不好看,就递给小于五十块钱,要她给自己买一顶帽子和一副墨镜。小于下到山脚,买来这两样东西,帽子是美特斯邦威的,有很长的鸭舌状的帽檐。

    突然间,一阵刺耳的警笛声,无声的世界被打破,视角又回到了老黄身上。

    警灯闪烁,河滩边上拉起了警戒线。老黄和小崔在站河滩上,看着那具脸朝上面翻,表情和肢体都凝固成挺别扭样子的尸体,那是于心亮。

    银幕前,本来昏昏欲睡的观众顿时还了魂,觉得电影终于有点意思了,注意力也前所未有地集中了起来。

    电影节奏明显开始加快,现场勘验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一拨人呈篦状梳理这片河滩,仔细寻找着指印、足迹、遗留物以及别的痕迹。

    一番检查过后,老黄他们坐在河边开现场分析会。老黄根据犯人在现场留下的足迹对案犯进行了一番分析,认为案犯两人应都是三十以上的壮年男人,其中一个个子比较高,是超过了一米八的大高个,另一个要矮一些。

    撤离现场时,老黄叫上小崔和另两个年轻警员挤进一辆车,沿着公路缓慢行驶。把案发现场处理完毕,再沿路寻查一番,是老黄多年形成的习惯,而且屡有收获。汽车开了几分钟,老黄忽然叫司机停车,他跳下车往三米开外的一个黑斑走去。那是年轻人常戴的帽子,黑色,帽舌很长,内侧贴有美特邦品牌的标志。

    老黄认为这顶帽子是正牌货,值几十块钱,如果普通人帽子丢了,应该会把帽子捡回去,但这个帽子却没人捡,应该是案犯作案仓促,没有时间把帽子捡回来,这顶帽子很可能是凶手的!

    银幕前看过小说的观众都比较淡定,没有看过小说的观众则吃了一惊,甚至有部分女观众捂住了嘴巴,大家记得很清楚,小于帮钢渣买的帽子跟这个一模一样。难道是钢渣杀了于心亮?小于的恋人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

    老黄和小崔将帽子作为侦查的突破口,很快从美特斯邦威总代理那里得到了一个信息,这个型号的帽子是去年上市的主款型,整个山城走货量是一百九十四顶,有发票和收据记录的计五十一顶。老黄他们马上开对全市范围内的美特斯邦威专卖店展开调查,询问这款帽子买家的信息。

    在查到第八家店时候,店员提供了一个信息,有个女哑巴曾来买过这款型的帽子。要是一个正常人买一件小货,很难记得牢靠,或者张冠李戴。但一个女哑巴来买男式便帽,一下买了两顶;而且女哑巴还用手势比划着跟店员讨价还价,该店员好半天才跟她说通,店里一律不打折,这和地摊是不一样的,所以,店员记得特别清楚。

    银幕前的观众有些揪心,他们知道哑巴应该就是小于,难道真是小于的恋人杀了自己的亲哥哥么?

    老黄和小崔也想到了小于,不过他们跟观众想法不一样,他们不知道钢渣的存在,更不知道小于给钢渣买过帽子。他们认为如果帽子真是小于买的,那么可能是戴在于心亮头上的;毕竟于心亮在外面跑出租,小于给自己的哥哥买帽子,完全说得过去。

    在店员的协助下,老黄他们很快确认买帽子的哑巴就是小于。当小崔把那顶帽子拿出来让小于看,小于眼泪扑簌簌流了出来,整个人都快崩溃了,帽子就是她送给于心亮的。

    观众们都微微松了口气,既然帽子是于心亮的,那这个案子应该跟钢渣没有关系。

    帽子这条线索就断了,老黄他们暂时没有其他有用的线索,整个案子顿时陷入了僵局。不久之后,老黄的一个意外发现让案子有了进展。他发现在帽子的左外侧有一丁点不起眼的圆型血斑,导致帽子布面的绒毛板结起来。帽子是黑色的,沾上一丁点血迹,着实不容易辨认。

    老黄赶紧把帽子拿去市局技术科检验,并要跟于心亮的血液样本进行比对。结果很快出来了,血迹来自于心亮。

    根据尸检显示,于心亮的鼻头被打爆了,另一处伤在颈右侧,被致命地割了一刀。如果是于心亮自己的血,怎么可能溅到自己的帽子上呢?血斑很圆,可以看出来是喷溅在上面的,而不是抹上去的。中间有帽檐阻隔,血要喷到那位置,根本不可能。

    老黄心中好似明镜,帽子不是于心亮的,而是凶手的,于心亮被杀时,血喷到了凶手的帽子上!

    银幕前,观众们的内心彻底揪了起来,难道真是钢渣杀了小于的哥哥?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小于给他买帽子的同时,给自己的哥哥也买了一顶一模一样的,是不是希望自己的情人和哥哥能够和平相处呢?如果真是钢渣杀于心亮,那真的太悲哀了!

第771章 三线叙事() 
没过多久,案情有了重大进展。郊区一个鱼塘放水,村民发现塘里有一辆出租车,正是于心亮生前开的那辆。老黄赶到后,叫人排查水塘周边几个村村民的相关资料。没查多久,一份档案引起了他的注意。

    于心亮死那天,老黄和小崔送花圈过去后,一直待在灵堂。凌晨两点,一个长鱼泡眼的年轻人走进灵堂,径自走到小于面前。那时小于趴在膝盖上睡过去了,鱼泡眼把她拍醒,把她叫出去说话。

    档案上这个人正是当晚叫小于出去的人,叫皮文海,绰号皮绊,三十二岁,有过偷盗入狱的记录。

    老黄不清楚小于和皮绊是什么关系,打算在理发店对面那幢楼里找个观察点暗中观察,看小于跟什么人有接触。当他们来到那栋楼下,在电线杆上看到了一则招租广告,正是在小于理发店对街那幢楼的一单元二层。

    在看房的过程中,房东絮絮叨叨的说起之前的两个租户,拖欠了房钱不说,还拍屁股走人了,他痛骂两个租户是人渣,竟然把对街的哑巴也勾引过来,天天在房里搞。

    老黄眼睛亮了起来,马上亮出工作证,并出示皮绊的照片,问道:“是不是这个人?”房东看了一眼就狂点头。老黄马上问道:“另一个人长什么样?”房东有些傻眼了:“每次付房钱都是这个人来交,另一个我没有见过。”

    通过几天观察,老黄发现小于最近跟换了个人似的,她去手语学校学哑语,还去别人店里做时髦发型,整个人有了几分知识女性的气质。只是她脸上带着极浓的忧郁气,怎么都散不去。老黄看得出来,小于应该是爱上了一个男人,但现在那男人不见了,她才那么忧伤。

    在场不少明星被张婧初的出色表演惊到了,张婧初前面就演得特别好,简直让人忘了她是张婧初,觉得是真正的哑巴,而小于和钢渣分别后的戏就更让人吃惊了,小于还是那个小于,但给人的感觉却像换了个人,整个表演层次特别清楚。

    层次感是表演时很难把握的一个东西,梁朝伟可以说是中国最好的演员之一,但他在《一代宗师》的表演就有点问题,叶问到香江前后没有拉开层次,年轻时的叶问和经历了沧桑的叶问演法完全相同,看不出太大的差别。相对而言,章子怡的宫二层次就要清晰些。

    在场的演员们都有一个感觉,张婧初完成了突破,真正跨入顶级演员的行列了!

    老黄为了从小于那里套话,想到了一个计策,找到会手语的朋友老傅,一起到小于的店里去。理完发之后,他俩不慌着离开,坐下来和小于闲扯。

    老傅看着小于问道:“是不是什么朋友离开了,所以开心不起来?”

    小于眼睛刷地亮了,使劲点头。

    老傅支招道:“你把他的照片拿出来,挂在墙上,每天看几眼,这样就会好受一些。”

    小于神色有些黯淡,打着手势道:“没有照片。”

    老傅依计道:“我有个朋友会做相片,只要你脑袋里有这个人的模样,他就能把脑袋里的记忆画成相片。”

    小于激动得连连点头,觉得自己遇到大好人了。

    第二天,老黄和老傅把市局的人像拼图专家带去了。根据小于的描述,拼图渐趋成型,钢渣的脸慢慢出现在眼前。当拼图最终完成的时候,小于笑了起来。在她看来,这拼出来的头像简直就是拿相机照钢渣本人拍下来的。

    银幕上,钢渣的画像与钢渣的脸重叠在一起,通过叠化,将时间拉回到了大半年前。电影的第三条线展开,从钢渣的角度讲述整个故事。

    在哑巴小于的理发店对街,有一幢老式砖房,钢渣和皮绊租住在二楼一套房里。钢渣坐在楼上,盯着窗外,眼神有些迷茫,而在迷茫的背后是无限的孤独。

    此刻,几乎所有的观众都感觉出来了,不管是老黄、小于,还是钢渣,甚至是死去的于心亮,他们的眼神都很寂寞,都是孤独的人。

    对街正是小于的理发店,钢渣坐在窗前老是看到小于在眼前晃,就慢慢动了心思。有一天他走进了小于的店里,并很快和她搅在一起。

    钢渣本来是爆破手,因为矿山被关,就进城来投奔好友皮绊。他生活得很困难,但又放不下脸,像皮绊那样去捡破烂。一次酒后,他说了狠话,说要去抢银行。皮绊听后却认真了,说要给他打下手。钢渣不好意思说那是讲酒话。多扯几次,造炸弹抢银行的事竟然越来越清晰,从酒话嬗变成了具体的行动,钢渣真的开始研制炸弹。

    有一天清早,小于主动过来和钢渣亲热了一回,然后告诉他,自己要出去几天。离婚后判给前夫的那个孩子病了,要不少钱。她手头的钱不多,得全部送过去。她自己也想守着孩子,照看几天。毕竟那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离婚了亲情也割不断。

    在那之后的几天,钢渣果然没看见小于开店。他坐在窗前,看着马路对面的理发店不时叹气。他很想有一笔钱,帮帮小于,但他真的没钱。

    这个时候,皮绊跟他打商量,炸弹一直没做好,不如先做点其他的。皮绊建议去抢出租车,只要拿刀子一比,出租车司机就会老老实实把钱交出来。

    钢渣也正想弄一笔钱来帮小于,觉得抢出租车是个不错的主意,就点头答应了。

    这天晚上,钢渣和皮绊上了于心亮的出租车,实施了抢劫。他们脸上都粘了胡须,就是为了不杀人。但在得手后,钢渣发现自己的帽子丢了,应该是从车窗掉出去的。他头皮有好几道疤,脑门顶有个朱砂色的胎记。钢渣担心自己头上的头皮上的印记被于心亮看到,为警察破案留下线索,就下了狠手,杀了于心亮。

    只是钢渣做梦都没想到,事情偏偏这么巧,自己杀的人竟然是自己恋人的亲哥哥。杀人的当时,他看了看那司机的嘴脸,根本没法和小于联系起来。

    观众看到这儿全傻了,整个事件比他们想象的还要悲剧,钢渣是想帮小于才去抢出租车的,可他却因此杀死了小于的哥哥,这真的太悲哀了!

    钢渣杀了人,银幕前的观众对他却没有丝毫的痛恨,而是满怀的理解与心痛,尤其是夜里,钢渣到停灵的地方,叫皮绊进去把小于带出来。在路灯底下,他紧紧抱着小于,留着流不住说“对不起”的时候,观众非常感动,甚至有不少女观众在擦眼泪。

    几天后的上午,钢渣在楼上看到老黄和小崔拿着帽子来找小于,敏锐的感觉到警察是冲自己来的,知道自己必须离开。当天夜里,钢渣把小于拽到租住的房子里,在床上疯狂的折腾。事毕他亮开灯,抱着小于放在靠椅上,道:“我有事要处理,必须离开一段时间。”

    小于觉察到钢渣这一走时间不会短,若是两三天的外出,他根本不会说出来。但以前两三天的分别,也足以让小于撕心裂肺地痛起来。她的世界没有声音,尤其空寂,一天也不想离开眼前这个男人。小于做着手势,焦虑地问他:“你说实话,是不是以后再也不来了?”

    钢渣也有这种怀疑,毕竟自己沾了命案,这一去能不能回来,谁知道呢?不过他不想让小于失望,就道:“时间可能比较长,但肯定要回来。”

    小于感觉钢渣有些言不由衷,有些崩溃,哽噎起来,打手势问:“那你什么时候回来?你说个准确时间。”

    钢渣想了想,做了个决定,比划着道:“春节!”他见小于破涕为笑,打手势道:“到那一天,你把店面打扮得漂亮一点,贴对子挂灯笼,再备上一些鞭炮。到时候我一定回来看你!”

    钢渣和皮绊当晚转移了地方,搬到南岸区去了。

    张一谋不是那种特别擅长讲故事的导演,张然则公认讲故事能力强,即使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他也能够讲的精彩纷呈,在这一点上,张一谋非常佩服张然,甚至有些羡慕。如今看《一个人张灯结彩》看到这里,他就更加佩服了。

    《一个人张灯结彩》小说在故事开始后不久,小于、钢渣他们就粉墨登场,连钢渣做炸弹这件事也说出来了。不过小说可以这么写,但电影要是这么拍会显得平铺直述,缺乏悬念,整个故事会很平淡,因此,张然对整个故事的结构作了调整,改成三线叙事,像剥洋葱似的,把将故事层层剥开。

    电影的第一条线是以老黄为线索,讲老黄与小于、于心亮之间的交往;第二条线以小于为视角,主要讲小于与钢渣之间的恋情,这条线引出了关键道具帽子。小于给钢渣买了顶帽子;而在于心亮被杀的现场,老黄发现了帽子;如此一来,悬念就有了。随着老黄对帽子的追查,观众的情绪就不断被调动。

    等到老黄他们锁定钢渣之后,故事的第三条线展开,这条线以钢渣为线索,在呈现观众钢渣与小于的交往同时,观众知道了钢渣还在制造炸弹,准备抢银行。于是,新的悬念马上又产生了,钢渣他们真的会抢银行吗?他们会成功吗?

    在三条线索的交织中,故事情节逐渐展开,将一个原本简单的故事讲述得十分生动且深入,而且这三条线带出了一系列的人物,将背后的社会、人际关系等更为深层的文化内容展现出来,让整部电影具有了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张一谋看来,这三条线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从老黄的角度看,小于是个单纯漂亮,为人热情的姑娘,但第二条线出来后,大家才知道真实的小于是什么样;在小于看来,钢渣是真正懂自己,是温柔的男人;等到第三条线展开,观众才知道在制造炸弹,准备抢银行。电影中的人物,哪怕是朋友,是恋人,甚至是亲人,但他们彼此间的认识都是片面的。

    张然通过这种方式说明人与人之间充满隔阂,你很难真正了解别人,进而说明,人的本质是孤独的!

    张一谋抬头看了张然一眼,张然通过这部电影达到了一个新境界,那是自己曾经努力想要达到,却始终未能达到的境界!

第772章 惊心动魄() 
一段极为紧凑的交叉蒙太奇,老黄和钢渣两条线同时展开。老黄他们在对小于布控的同时,在市区内走访,寻找钢渣和皮绊的线索;与此同时,钢渣正在出租房里,紧锣密鼓的制造炸弹。

    与电影开篇拖沓的长镜头不同,这一段戏的镜头都极短,在老黄和钢渣之间快速切换。老黄他们的搜查区域正在向钢渣逼近,而钢渣制造的炸弹也正在逐渐成形。交叉蒙太奇带来的强烈张力狠狠地撞击着观众的心脏,每个人都心跳加速,连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这一天,老黄他们终于来到了钢渣他们这一片;而钢渣也将颗炸弹彻底造好,粗大的炸弹显现出能炸塌一整栋楼的凶相。

    为了庆祝炸弹制造成功,钢渣和皮绊准备到街上吃一顿。他们离开出租房,来到一家路边摊吃串串。落座后,皮绊发现烟没了,就到不远处的小卖店买烟。

    与此同时,老黄正在杂货店打电话,他想起今天是自己女儿的生日,就想给女儿打个电话。电话没人接,老黄有些失望。刚挂掉电话,老黄就看到了向这边走来的皮绊。他伸手摸了下腰,想起自己忘了带枪。皮绊身体板实,没有手枪光靠两只手怕是难将他制住。老黄来不及多想,摸出了自己的诺基亚手机。原装外壳早就漆皮剥落,前不久他花三十块钱换成个不锈钢的壳。老黄没拨号,嘴里却煞有介事地与空气嘘寒问暖。

    就在两人擦身而过,老黄大叫一声皮文海,皮绊果然循声看过来。老黄扬起手机,猛然砸向皮绊的脑袋。他这一下力道十足,可谓快准狠,只听噗通一声,皮绊就翻倒在地上。

    看到这一幕,全国上千个放映厅里都响起了欢乐的笑声,许多人笑得前仰后合。平常大家调侃洛基亚,说手机可以当板砖用,没想到老黄真拿洛基亚当板砖使,一下就把皮绊砸翻在地。

    “哈哈哈,什么苹果,三星都是渣渣,你们能当板砖使吗?”

    “厉害了,我大诺基亚!”

    “诺基亚真的可以当板砖砸人,看来以后出门都要带个诺基亚防身了!”

    “这个是诺基亚1110吧,好像是05年出来的,当时特别火!”

    “我用好多年诺基亚了,质量真的好。要是诺基亚出安卓机的话,我肯定还是会用诺基亚的!”

    坐在路边摊的摊的钢渣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浑身一震,认出了老黄,知道大事不好,跳起来,夺路而逃。

    小崔他们在路边抽烟,不知道怎么回事,循声赶来,老远冲着老黄喊:“怎么了?”

    老黄按住地上的皮绊,大喊道:“这是皮文海,快追跑的那个!”

    小崔他们抬头看到夺路而逃的钢渣,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拔腿就追。

    伴随追一阵急促的鼓点,钢渣在前面亡命狂奔,修长的双腿快速摆动着,穿街过巷,就像一片轻盈的兔子,在丛林中穿梭,只是这丛林不是草木,而是钢筋水泥建成的;小崔他们在后面死死追赶,就像发现了猎物的群狼,如影随形。

    摄影机角度不住切换,正面、侧面、跟拍、甚至是空中的俯拍,从不同角度展示着这场追逐,将气氛营造到了极致。整个追逐戏持续了足足四分钟,在这四分钟里,银幕前的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