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宋末之乱臣贼子-第1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我们从明日开始,就是朝廷的兵马了,嘿嘿,征北大将军,这朝廷真是无能,册封了李璟为征北大将军,没想到反过来又册封我为大将军,真是怪事。”田虎不屑的说道。

    “只要我们厉害,击败了李璟,河东路还是我们的,士绅,士绅若是厉害的话,那么我们就首先铲除士绅。”乔道清看了一边的范权一眼,嘴角露出一丝不屑。范权也是豪强,或者说是一个土财主,在县里面还是有点名气的,可是最后又如何,田虎的大军杀来的时候,还不是将自己的宝贝女儿奉送上去了,府中的士绅虽然拒绝了田虎的招募,但是该缴纳的东西不是照样缴纳了吗?靠这些为自己办事,朝廷的人真是瞎了眼。

    “不错,这些士绅心向朝廷,现在这样对付李璟,日后未必不会这样对付我们,不如我们每攻下一个城池,就剿灭里面的士绅,反正将所有的过错都推给李璟就是了。”范权也摸着胡须说道。三角眼中闪烁着一丝阴沉。同样是士绅,但也是有大小之分,范权不过是一个土财主,家里连一个读书人都没有,在州县之中自然是差了一些。更何况,现在他已经是国丈了,也看不上这些家伙了。

    “大王,士绅虽然有错,但是臣以为有些士绅还是可以争取的,只要他忠诚于大王,臣以为就应该放他们一马。”房学度有些担心,赶紧出言说道:“大军到的时候,奉上金银财宝,家中适龄女子可以送入宫中服侍大王,这样的士绅倒是可以放一马,毕竟,我们需要这些读书人为大王治理天下。”若是李璟在这里,肯定会明白,这个房学度是想着拉拢一切可以拉拢的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当然,房学度自然是没有这个好心,他只是想着田虎的行动莫要冒犯了世家的利益。

    “太尉所言甚是。”田虎听了之后连连点头,金钱是他想要的,美女也是他想要的,若是能达到好处,他自然会答应了。

    “那好,臣立刻去通知宿元景,明日在大殿之中宣布圣旨。”房学度这才松了一口气。

    第二天,田虎果真在大殿之后中摆下香案,奉上军民本册,去掉王号,宣布归顺朝廷,成为朝廷的征北大将军、五州刺史。宿元景招安成功,也兴高采烈的告辞而去。

    且不说宿元景招降田虎成功,在河东路的太原府,李璟的军事扩大会议也在大将军府中召开,面临新的复杂形势,李璟所有的战略也必须要做好调整,免得新生的政权受到了朝廷的打击。他不知道的是,在刚刚恢复生产的河东路,蕴藏在平静的表面之下,有一股暗流正在生成,威胁着征北军。

第四百六十九章 除异己() 
“诸位大概也知道,我们征北军和朝廷暂时算是闹翻了。”大堂之中,文武分列,李璟当中坐了下来,倒是有几分气势,最起码,比以前大鱼小鱼三两只要好看多了。

    “大将军,不如反了算了,现在朝廷西军远在南方,朝中的禁军,我看也没什么了不起的,高俅在世的时候训练都已经荒废,宿元景当值的时候,更是差许多。此人忠心是有的,但是能力不行。”林冲大声说道。众将听了之后,纷纷叫好。

    在另外一边的张孝纯听了之后面色阴沉,却是不好说什么,这次朝廷做的实在是有点过了,他相信李璟也不屑于对那些文官下手。更不要说,朝廷在没有查清楚其中的真正原因,就准备对李璟下手,让人寒心,难怪李璟手下的人如此愤怒了。导致张孝纯等文官都不敢说话。

    “河东路掌管并、代、忻、汾、辽、泽、潞、晋、绛、慈、隰、石、岚、宪、丰、麟、府等十七州,还有平定、火山、定羌、宁化、岢岚、威胜六军,永利、大通二监。现在有多少州府的知府、知州赶来,永利和大通监的人来了吗?”李璟面色阴沉,看着文官行列淡淡的说道。

    “回大将军,各地属官,除掉威胜军尚在田虎手中,晋宁、汾阳、昭徳还没有知府到任外,尚有代州,忻州、隰州、石州、宪州、麟州、府州、大通监还没有到来。”李甫赶紧说道。张孝纯的脸色更加不好看了,这是大将军李璟第一次召开大会,这个时候这些家伙没有来,分明是不想来,甚至这些人还想着对抗李璟。

    “很好,很好。”李璟嘴角露出一丝阴沉,冷哼道:“既然不来,那就不要来了,我河东路有十七州、六个军州,两个将作监,这些没有来的,就开革出去吧!”

    “大将军,如今我河东路唯有太原府、泽州有知府管理,新晋收复的南部诸州都没有知州,官员缺少,若是再将北方诸州的官员尽数开革,那如何派人治理诸州,还请大将军明察。”张孝纯听了之后顿时不淡定了,没想到李璟居然如此心狠手辣,这些人不来就直接将其开革,这可是震惊朝野的大事。

    “张大人,我大宋别的没有,就是人很多,读书人也不少,难道还找不到百十来个读书人来做官吗?”呼延灼有些幸灾乐祸,他是武将,经常被那些文官看不起,现在却是有机会看着写人的笑话了。

    “麒麟阁,本将军上次就只会过诸位,要在河东路行恩科,挑选合适的读书人前来参加科举考试,消息已经发出去了吗?”李璟望着赵鼎说道。

    “已经发出去了,考试定在下月的十五日举行。”赵鼎有些为难的说道:“只是响应的人数并不多,到现在也不过百十个人而已,多是贫寒子弟。”赵鼎低着头,心中有些害怕,他知道这里面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意味着什么。

    “既然是贫困子弟,那他们来太原的食宿可曾安排好?”李璟却是面色平静,并没有生气,而是说着其他的问题。

    “分了三个客栈住下,每日饮食都是由大将军府开支的。”赵鼎赶紧说道。

    “不要等其他的士子了,河东路大也不大,百十个人却是足够了,先选知县,麒麟阁掌管这些知县,不设知州和知府。”李璟想了想,望着赵鼎等人说道:“诸位实际上都是有宰相之才,治理大宋江山,调理阴阳实际上都是可以的,治理一个河东路相信还是轻松的很。”

    赵鼎等人先是一脸惊讶,但是听了李璟的话,脸色微红,双目之中却是露出一丝得意,能让李璟如此说话,众人还是很高兴的。

    “大将军的意思,这百十个人尽数录取?”张孝纯忍不住询问道。他不曾想到李璟居然不设知州、知府这个个级别的,而是直接设置知县,将那百十个人尽数充任知县,这是一个大手笔,但也不得不承认,李璟此举的确能暂时解决官员缺乏的问题。

    “只要能处理一些简单的政事就能充任县令、县丞,县尉由军中老兵充任。”李璟毫不犹豫的说道:“所有的缉盗由县尉解决,土匪、山匪由驻军解决,半年的时间内,征北军四处出击,打击收编盗匪,振威军、振武军主力牵制威胜军,主要以防守为主,建威、建武两军给你们半年的时间,横扫河东路境内的盗匪,韦成,你去雁门关,传我命令,雁门关守军从今日起归我李璟调遣,若是不愿意的,本将军可以回汴京,但是雁门关必须要掌握在我手中。”

    “末将遵命。”众将听了之后,赶紧大声应了起来。

    赵鼎和张孝纯却是不敢说话,建威、建武两只军队有四万人之多,这些人横扫河东境内的盗匪,实际上还有针对境内的那些不服从的官员,这些人都会受到打击。只是赵鼎也好,或者是张孝纯也好,都不好阻止这些事情。

    “在民间多有官绅勾结,地方豪强和土匪相互勾结,杀人越货者更是不少,暗卫必须在一个月内寻找到这些人,建威、建武两军在剿灭地方的时候,对于这些人不能松手。凡是抵挡我征北军的人或者势力都没有好下场。”李璟面色冷峻,双目中闪烁着一丝冰冷。

    “大将军,士绅乃是朝廷之根本,若是,若是如此,恐怕整个河东路都会陷入混乱之中,还请大将军明察。”张孝纯忍不住哭诉道。

    “张大人,我自然知道这种情况,天下是掌握在朝廷手中,但是地方却是掌握在这些豪强士绅手中,我朝自从太祖年间开始,就说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但是这天下,像你和赵大人这样的好读书人还是少了一些,看看汴京的那些太学生吧,你就知道,这些读书人不简单,他们藐视一切,以为这天下,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连朝廷大将军的府邸都敢冲击。或许这是对朝廷的忠心,但是你不决定,这很可怕吗?他们在汴京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在地方了。”

    张孝纯听了之后,面如死灰,他这个时候才想起,就在不久之前,李璟的府邸在汴京受到读书人的冲击,甚至他的女人都没有保住,这样的情况,如何能让李璟对读书人有好感。

第四百七十章 会士子() 
张孝纯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离开将军府的,他是一个文官,更重要的还是一个读书人,他从李璟的一番话中感觉到李璟对读书人的不屑,想那些官员十年寒窗,一朝成名,才有了身上的青色或者绿色的官袍,而且是最杰出的人才有资格穿上。

    可是在河东路马上就会改变这种局面,那百十位读书人或许也是读书人,但是绝对不是那种杰出的读书人,可是这些人马上也能穿上青色或者绿色的官袍,成为县令或者县丞等官员,治理一方,掌控数万人的生死,与那些在京中的太学生相比,这些人只能说是能识字的人。

    出了府衙,张孝纯正准备上轿子,忽然后面传来一阵叫嚷声,回头望去,却见远处李大牛正朝自己招手,在他旁边站着的不是李璟又是谁,一身青色的长袍,倒是儒雅的很,根本就看不出来对方刚才的杀伐决断。

    “大将军。”张孝纯不得已,只得迎了上去。

    “张大人,闲来无事,不如随我四处走走如何?”李璟笑呵呵的说道。

    “容下官更衣。”张孝纯不知道李璟所为何事,略加思索之后,还是毫不犹豫的拱手说道。自己就进了轿子,换了一身常服,走了出来。

    “那些学生们都是聚集在隆升、荣升和李氏三大客栈之中,你我不如去看看,看看这些读书人可符合张大人的标准。”李璟对张孝纯说道。

    “尊大将军之命。”张孝纯心中一动,虽然他看不上这些读书人,认为这些读书人这个时候参加李璟的科举,本身就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他很想让李璟看看这些读书人的丑态,趁机也能阻止李璟对这些官员的任免。不是任何一个读书人都能当官的。

    三个客栈聚集街道两边,距离贡院并不远,实际上这个时候河东路太原府并没有正规的贡院,现在所在的贡院也是李璟让人选了十几间硕大的住宅,匆忙改造而成,自己写了“贡院”两个字,贡院还有兵丁看守,显示李璟对贡院的重视。

    李璟和张孝纯两人还没有到李氏客栈的时候,就听见里面传来一阵阵争吵声,两人仔细一听,李璟面色平静,倒是张孝纯脸色差了许多。

    “文兄,这李璟都已经是朝廷叛逆了,你还来参加他的科举?啧啧,莫非就是冲着那九品芝麻官来的?不是我说你,李璟的官也是那么好当的,且不说朝中如何,就说这整个河东路吧!这么多的读书人,都没有来参加考试,你却来捧他的臭脚,等日后朝廷灭了李璟,就是你们的死期。”一个嚣张的声音传来。

    “章槐,你不参加,还不准我们参加不成?我们读书人就应该报效朝廷,大将军是不是谋反,我们不知道,但我们却知道,当今天下奸臣当道,民不聊生,正是需要我们这样的读书人站出来,为百姓谋福利。”一个声音传入两人耳中,张孝纯脸上还有一丝异样,李璟却是皱了皱眉头。

    “就你们也想着这些,看看你们吃的是一些什么,还不如本公子的下人吃的。朝廷若是用你们这些人治理天下,那才是让天下人笑话。”刚才那个嚣张的声音传来,冷笑道:“也只有李璟才会用你们这些人,一个商贾行军打仗已经很不错了,还想治理河东路,真是笑话。看看,现在,河东路上下还有谁能支持他,就算有军队在手又能如何?难道还会杀了全天下的读书人吗?就他那样,整个河东路的读书人都不会帮助他的,最后还不是乖乖的滚出河东路吗?”

    “你是什么东西,你又能代表整个河东路的读书人吗?”李璟忍不住冷哼了一声,缓缓的进了李氏客栈,客栈分了两重,后面是住宿的客栈,前面却是酒楼,李璟等人进了酒楼,却见大厅之中坐着一群读书人,只是泾渭分明,一边穿着长衫,或是白色,或是青色或者黑色的,浆洗的厉害,另外一边却是穿着锦衣,神态儒雅。一个穿着锦衣年轻人正站在那里,面色轻狂。

    “你又是谁?”那个年轻人猛的回头望着李璟,只是看见李璟身边的张孝纯的时候,面色大变,忍不住上前拱手说道:“学生拜见张大人。”

    “这位是征北大将军,还不拜见大将军。”张孝纯看见对方,认出了对方乃是太原府豪绅章元青的儿子章槐,也是本府的杰出士子,曾经跟随其父拜见过自己,只是没有想到在这里遇见了对方,还说出这样的话来。

    “拜见大将军。”大厅内的读书人听了之后,不管是厌恶也好,或者是尊敬也罢!纷纷跪倒在地。就算是哪个文浩也是面色苍白的跪在一边。

    “大家都是读书人,都起来说话吧!”李璟寻了一个空位坐了下来,说道:“论及行军打仗,你们不如我,但论及读书,我不如你们,只是本将军记得一句话,说的是*******,*******,不知道这句话是怎么解释的,谁能告诉我?就你,你说。”李璟指着文浩说道。

    “回大将军的话,这句话的一丝是只要对朝廷有利,就算是身死也不算什么?不知道此话是何人所说,是我等之楷模。”章槐面有得意的说道。

    “还有人说,民为重,君为轻,社稷次之,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李璟又询问道。

    “这是前朝太宗皇帝的话,百姓为重,君王和社稷都要排在后面。”章槐又说道。他顿时有些不妙,只是不知道李璟说这些话所为何事。

    “河东路百废待兴,朝廷虽然虽然派遣了官员前来,但却为他人所杀,所以本将军就上奏天子,在河东路开恩科,以知县、县丞为酬,让河东路的学子参加朝廷举办的恩科,这本是你们这些读书人报效朝廷的机会,为朝廷守牧一方,这本是好事,怎么在诸位口中,就成了为了李璟效力了?”李璟笑呵呵的说道。

    “大将军所言甚是,所言甚至。”章槐心中一阵鄙薄,但这个时候却只能是一阵苦笑,连连称是。

    “你们当中有的人,可以凭借父辈的功劳功勋,进入太学,进入国子监,只要成绩过得去,就能当官,有的人却需要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才能成为九品、七品官员,有些人做了官,喜欢江南鱼米之乡,有的人喜欢京畿之地,但是有些官员却只能是从边疆之地,一步一步的升迁。其中辛苦是可以想象的,每届参加科举多少人,又有多少人能够成为天子门生?你们这些人很轻松成为天子门生,但是他们却不行。”李璟指着一边的寒门士子,笑呵呵的说道:“但实际上天子门生又是什么呢?不过读书好一些而已。诸位都是读书人,都是识字之人,有的人自认为才俊之士,那么我且问你们,如何治理一个县?”

第四百七十一章 顺我者昌() 
“读书在于明理,你们高中科举,也只是科举作为一个敲门砖,而不能用科举来治理一县之地。”李璟坐在凳子上,望着众人说道:“所为的读书教化世人,也只是教化世人知廉耻,能识字而已,而那些老百姓中,能识字的能有多少人?他们不知道诗文经要,也不知道歌赋中的美妙,只知道如何才能填饱肚子,如何才能不让人欺负。对于那些老百姓而言,诗文并不是最重要的。”

    “大将军,那既然如此,为何不找几个擅长种庄稼的农夫,或许就能治理一县了,那还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做什么呢?”文浩听了之后,不屑的说道。

    “呵呵,魏晋时期,官分清浊,清者多为世家大族所有,浊者多是普通子弟所为。清者擅长诗词歌赋,浊者擅长治理政事。治理一县之事,不仅仅是劝课农桑,教化世人,还要擅长审案、计税,知晓水利等等,擅长这些浊事,才能治理好一个县,你们见过几个县令依靠几首歌赋诗词,就能治理一个县了?”李璟并没有理会这些家伙,在古代做一个合格的县令就不应该被地方豪强士绅所掌控。

    众人听了一阵沉默,就算是张孝纯在一边也是默然不语,他是太原知府,自然知道这里面的问题,诗词歌赋好像也就是在学子聚会、朋友相交的时候才会显摆一二,但是在处理政事上却是没有。

    “任何一个读书人,在跟随老吏学习两个月后,基本上都能处理一些政事,天长日久熟悉之后,就能治理更多、更复杂的事情,这就是升迁。升迁的依据不是你的诗文做的好,而是你的政绩,你处理政事的能力,这才是依据。”李璟笑呵呵的说道:“状元之才真的能笑到最后的吗?看看朝廷中的三公、身着朱紫者有多少是状元出身的呢?不是说学问越高就越不好,状元只是起点好一些而已,能让天子记住,加上他的一些努力,自然是成功就更快一些了。”

    “大将军之言,让我等茅塞顿开。”一个寒门士子站起身来,脸上露出一丝欢喜之色,在宋朝士子都能有优待的,但是真正的寒门子弟想要读书还是很困难的,眼前的士子衣衫虽然干净,但多有缝补之处,脸上还有一丝菜色。

    “你们这些人当中有些人以后都是我河东路的县令、县丞之类的,一国根基不在州府,而在于一县,县乃是传达朝廷法令的最重要的衙门机构,老百姓能不能安居乐业,不在于州府,也不在于朝廷,而在意县令、县丞,他们才是接触老百姓最前线的人,朝廷政令如何实施,也在于你们。所以说,你们关系重大,河东路县八十多,这次科考大部分人都会进入这些县中,你们都是年轻人,行事难免有些不周到的地方,记住一句话,河东路麒麟阁制定的规章制度,坚决执行,若是有阻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