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品公孙策-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夜,上官凌静没有做噩梦,就那样到了天亮。

    醒来的时候,花园里弥漫着一丝薄雾,太阳还没有升起来,没有风,却是格外的冷。

    后来,公孙策将上官凌静的身世告诉了包拯,但没有让赵馥兰和公孙琬儿知道。

    因为,那两个人根本守不住秘密,所以,断然不可让她二人知道,否则,上官凌静就会有危险。

    知晓了上官凌静的情况之后,公孙策、包拯二人虽然也都相信十三年前梅展是被人陷害,却也一时间找不出什么对查明真相有帮助的线索来。

    于是,便决定先放一放,也让上官凌静再好好回想一下,她有没有忽略了什么细节。

    而他二人则是去了府衙,毕竟他们是以钦差副使的身份来颍州的,就算他们对那颍州的大小官吏不信任,也得去看看。

    另外,他们也想从哪知州、通判二人口中打探些什么。

    知州府衙。

    知州董平、通判曹正陪同钦差王钦若一起于后衙饮茶,包拯、公孙策二人去后,也一起入座。

    “公孙公子、包公子,这两日来可有什么收获?”王钦若端起茶杯,问道。

    “回钦差大人,”包拯摇了摇头,故作一无所获的样子,“下官无能,尚未查到什么。”

    “二位不要泄气,才刚来嘛,既然是大案子,若想查明真相总要费些时日的。”

    公孙策端起茶杯,嗅了嗅茶香,而后呷了一口。

    “果然是好茶啊,”感慨过后,转而又问道,“对了,董大人、曹大人,在下有件事儿与二位大人请教一下。”

    “哦,”董平将手上的茶杯放下,小心翼翼地道,“不知副使大人想问何事,还请大人讲来。”

    “啊,是这样的,”公孙策又喝了口茶,装出一副只是随口问问的样子,“二位大人在颍州为官,可否听说过鬼神冢这个组织啊?”

    听到鬼神冢这三个字,虽然董平极力压制内心的惊讶,但脸上还是露出了一丝惊疑之色,虽然只是一瞬,很快便又散去,但还是没能逃过那公孙策、包拯二人的眼睛。

    而一旁的曹正正在喝茶,听到公孙策说出鬼神冢三个字时,他的手明显抖了一下,差一点儿将杯中之茶洒了出来。

    “鬼神冢?”董平假装想了想,而后摇了摇头,“没有,从来没有听说过有叫什么鬼神冢的。副使大人又是从何得知这个鬼神冢的呢?”

    公孙策故作无所谓的笑了笑的,道。

    “哦,昨天我在街上走,隐约听见有人提起了这个鬼神冢,但当我回头想去询问时,周围的人都说没有听说过,或许是我听错了吧。”

    见公孙策这样说,董平又故意去问曹正:“曹大人,你可曾听说过这个鬼神冢呢?”

    “这个我也没有听说过。”曹正摇了摇头,做思考状。

    曹正的回答,董平自然心中有数,不过,那包拯、公孙策可不是吃素的。

    “那既然二位大人都不知道,想来是我听错了。”公孙策将杯中之茶一饮而尽,“好茶啊,再来一杯。”

    “来人,快给副使大人再添一杯。”

    董平感觉吩咐下人给公孙策换上一杯新茶,而后,便又开始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闲聊。

    闲话了一会儿人,包策二人便离开了府衙,回了澄明别苑。

    澄明别苑,后厅。

    包拯、公孙策二人回去后,上官凌静说自己想起了一件事要跟他们两个说。

    “那个金牌,就是从八贤王府花园里找到的那个金牌,我记得小时候好像在父亲的书房里见到过。”

    听到上官凌静这样说,包拯又问道:“上官姑娘,你是说,当初你父亲手上也有一块儿相同的金牌。”

    上官凌静点了点头,道:“嗯,我隐约记得见过,其他的就想不起来了。”

    公孙策、包拯二人对视一下,他们都想到了什么,却又都没有说出来。

    “怎么了?”上官凌静见包拯、公孙策二人不说话,便又问,“这件事,对查案有帮助吗?”

    “啊,”公孙策笑了一下,“嗯,虽然现在还想不出,但一定会有帮助的。”

    “对了,上官姑娘,”包拯假装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我想,我们可能要借柳姑娘手上的那张银票用一下,你可以帮我们去跟她借一下吗?”

    “现在吗?”

    “对,现在。”

    “嗯,”上官凌静点了点头,“那我这就去。”

    说完,便离开去了柳冰颜的房间。

    其实,包拯是故意将上官凌静支开的,因为,有些事儿他不想让她知道,至少,现在还不想。

    公孙策见上官凌静已经出去了,便问包拯:“你怎么看?”

    “如果当年梅展手上也有一块金牌的话,”包拯顿了顿,“恐怕,事情便不会是上官姑娘所说的那样。”

    “所以你才故意把她支开了。”

    包拯望向门口的方向,顿了顿,回答道:“虽然我们只是猜测,不过,还是不要让上官姑娘知道的好,至少,现在还没那个必要。”

    “那好,待会儿我们就去看看那家天地钱庄吧。”

    “嗯,不过,我想柳姑娘可能会坚持要跟我们一起去。”

    正如包拯所想,过了一会儿,柳冰颜和上官凌静一起走了进来,手上还拿着那张一万两的银票。

    “公孙公子,你们要用这张银票,”柳冰颜的情绪有些激动,说话间,双手抓住公孙策的胳膊,“是不是要去天地钱庄,家父的死是不是跟那家钱庄有关?”

    见柳冰颜情绪有些激动,公孙策不想再让她受刺激,便拍了拍她的肩膀,道。

    “啊,柳姑娘,你不要太激动,我们,我们只是想去看一看,毕竟那张银票是你父亲留下来的,不过,并不能说明你父亲的死就跟它有关。”

    “那我跟你们一起去?”

    “柳姑娘,你现在情绪有些激动,恐怕,恐怕多有不便,所以,所以你和上官姑娘就留下来等我们的消息好吗?”

    柳冰颜虽然很想一起去,但因为怕自己的情绪影响了他们的计划,也可能会影响到追查杀害父亲的凶手,于是,便答应将银票交给包拯、公孙策二人,自己留下来等消息。

    节度使府,当初的一方霸权官宅,而今却变成了一处商人的私宅,其中缘由,又怎么会不惹人怀疑呢。

    (本章完)

第32章 意外收获() 
公孙策、包拯二人带上那张银票去了颍州城内的天地钱庄,另外,还带了两个下人,带上了一千两的现银。

    他们并非是去兑换现银,而是要去将银子存进钱庄,借机打探消息。当然,如果上去直接问一些与钱庄不相干的事儿,会惹人怀疑。

    所以,他们先是将一千两银子存进钱庄后,将拿到的银票与柳杨留下的那张银票比了一下,发现除了数目日期,没有什么区别,便又向闲聊一样跟伙计打听。

    “伙计,听说这天地钱庄可是大宋朝数一数二的了,在大宋各大州府都有分号是吗?”

    “公子,这您算是说对了,在大宋朝天地钱庄要是称第二,恐怕,就没有别家敢称第一了。”

    “那我在一家分号存的银子,可以拿着银票去其他分号去兑换现银吗?”

    “当然可以了,只要是天地钱庄的银票,在任何一家分号都可以兑换现银。”

    公孙策拿出那张一万两的银票,递给伙计问道:“那你给看一下,我手上这张银票呢?”

    伙计接过银票,看过后回答道:“哦,公子,您这张是我们颍州总号的银票,在其他分号也都可以兑换现银。”

    “那分号的银票跟总号有什么不同呢?”

    “每家分号的银票上都会有标注的,比如,您这张银票右下角就印有颍州总号的字样。”

    “哦,是这样啊。”公孙策将银票收起来。

    包拯随即接棒,问道。

    “伙计,听说你们老板现在的府邸当初可是节度使府啊,你们老板可真是有本事啊,想必,在朝中也有不少关系吧。”

    “啊,”听到这个问题,伙计明显有些回避,“这个,我只是一个小伙计,就不知道了。”

    见这伙计不想回答,包拯、公孙策二人也没再多问,便回去了。

    去了天地钱庄,却还是没有什么收获。

    于是,商量过后,公孙策决定夜探高齐府邸,也就是原来的节度使府,还让展昭和上官凌静分别去监视知州董平和通判曹正。

    夜色渐浓,公孙策换上一身飞贼的衣服,跃入高齐府内,进去之后,公孙策才发现自己在安排上出了些差错,这里是曾经的节度使府,他应该让上官凌静一起来才对。

    毕竟,她以前在这里生活过,对里面的结构也了解。不过,这个时候想什么也是多余,也只好自己在里面查看了。

    这深夜里,府中还会有一些护院持刀巡逻,如果说是为了预防盗贼,这阵势倒是有些过大了。

    还有一点,府上的花园儿入口处也有人执刀守卫,公孙策跃进去后,隐约可以听到一些金属摩擦的声音,却什么都找不到。

    未免呆的久了会被人发现,公孙策便赶紧退了出去。

    另外一方面,展昭一方倒是有些收获。他负责监视知州董平,这夜深了之后,董平披上了一件黑色斗篷,选了一匹马,而后出了府衙往西而去。

    还好展昭轻功了得,才能够追得上他,行至最后,董平在一处叫做周记瓷器厂的地方停了下来,敲门而入。

    董平进去之前,展昭隐约可以听到后面的作坊里传来加工的声音,但董平进去后不久,声音便消失了。董平在里面呆了也就约莫一盏茶的功夫,便就又匆匆的离开了。

    如果说公孙策和展昭还有些收获,那上官凌静的情况可是有点儿惨了,她在通判府外守了一夜,却一点儿动静都没发现。

    直到天都亮了,才见那通判曹正出来,上官凌静跟上去,后来发现那曹正居然是去了知州府衙,无奈之下,那上官凌静也只好回去休息了。

    展昭回去之后,将自己发现的情况告诉了公孙策和包拯,二人便决定去那瓷器厂看上一看。

    公孙策是以澄明茶庄东家的身份前去的,同行的除了包拯、展昭、上官凌静,还有澄明茶庄颍州大掌柜朱明说是新建好了一座宅院,想找一些瓷器、玉器装饰房间用。

    澄明茶庄在颍州的地位绝不亚于天地钱庄,加上茶庄的大掌柜在一旁陪同,公孙策的身份自然不会有人怀疑。

    新起的大宅要用瓷器,那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说,这绝对算是一桩大买卖。

    公孙策说想去后面参观一下周记的瓷器作坊,那瓷器厂的周老板虽然显得有些迟疑,考虑到是大主顾,最后还是答应了。

    进去作坊之后,见到最多的是烧炉和模具,看上去有二十多个工匠正在忙活着,地上有已经完成的瓷器,也有尚未烧制的模坯。

    公孙策在几个镀匣之中,发现了一个长方形的东西,看上去不像制作瓷器用的,却又一时也想不出来究竟是什么东西,未免引起对方怀疑,便也没有近前去看。

    看过之后,公孙策假装对作坊很满意,而后还给了五千两的定金,说过几天再来看。

    一时也想不出什么来,公孙策说让朱大掌柜先回去,他和包拯、上官凌静一起去了一品堂吃饭,说是先放松一下,说不定吃饭的时候灵光一闪,会带出点儿风雷雨泽来。

    进了一品堂,包拯选了上次他来时的位子坐下,就连点的菜都和上次一样。

    公孙策总是叫嚣着说公孙琬儿是他千辛万苦养大的,还别说,他们兄妹两个的口味儿倒很像,同样喜食甜食。

    这不,公孙策也对那道蜜汁红芋很是钟情,而旁边的上官凌静也同样对这道菜颇感兴趣,这也幸好旁边坐着的是上官凌静,而不是他的小妹公孙琬儿。

    不然的话,他们两个可真的会为了抢这一道菜而打起了的。即便是每人一盘儿也没用,他们总是一厢情愿的认为对方手里的一定比自己的好。

    当然,有时候也的确是这样,但那种几率实在是太小了。

    “公孙啊,这一点上你倒是跟琬儿很像啊。”包拯看着公孙策那几乎跟公孙琬儿一样的吃相,感叹道。

    “像?什么很像?”公孙策随口问了一句,看也没看包拯一眼,依旧在专注着桌上的蜜汁红芋。

    “你们的吃相,还有你们的口味儿,都是一样的喜欢甜食啊。”

    “这很正常啊,琬儿是我带大的嘛,她的吃相和口味儿跟我不像太怪呢。”

    公孙策还在跟面前的蜜汁红芋较劲,这时,从楼上下来出门而去的两个人的对话,让他不由得停了下来。

    “听说,前两天流通到市场上的那批出事儿了,可能过不了多久,上边儿就该怪罪下来了。”

    “那,那我们可要小心了啊。”

    只听到这样两句对话,那两个人便已经出了一品堂,说话的声音屋内的人便也听不见了。

    (本章完)

第33章 公子落水() 
“难道是这样?”公孙策突然将手中的筷子放下,一脸恍然大悟又略带得意的样子。

    “什么?”包拯略带疑惑地问道。

    “进瓷器作坊的时候,我就觉得有点儿怪怪的,却又想不出是哪里不对,现在,我想我知道是为什么了?”

    “为什么?”

    “作坊里大都是一些瓷器成品,而模坯却很是,而且,那些模坯好像已经放在那里很久了?”

    “对,我也有这种感觉,还有,还有就是镀匣之间的那个长形的东西,”说到这里,包拯顿了顿,又好像明白了什么的望着公孙策,“你是说那块长形的东西是……”

    “对,那个东西应该是铸钱的蜡模。”

    “这么说的话,他们是在私铸钱币,如果是这样,那么重要的东西为何没有收起来,还偏偏让我们看见了。”

    公孙策摇摇头,道:“我也想不明白,那怎么办,我们是现在动手,还是再等等?”

    “不,我们不可以等,我想,我们去过周记的消息很快便会传到董平他们耳中,如果他们将证据销毁了的话,我们就什么都得不到了。”

    “那好,我们吃完饭就去找钦差王大人。”话音刚落,公孙策便又将一粒蜜汁红芋便又送进了自己的口中。

    公孙策这个样子实在有些可恶,包拯、上官凌静二人相互看了对方一眼,而后同时心领神会的点了点头。

    也真是搞不明白,这两个人之前也没说过几句话,竟然这般有默契,上官凌静站起身来,毫无征兆地将公孙策往门口拖去,而包拯则是喊了一声“小二,结账。”

    而后将一锭银子放在桌上,便跟了出去。

    可怜的公孙策被上官凌静拽着快要出去了,双手还那般执着的伸向桌子的方向……

    商量过后,包拯、公孙策决定去找钦差王钦若,将发现的情况告知于他,让他命令颍州府衙的人去搜查周记瓷器厂。

    他们故意让知州董平也知道了这个消息,让上官凌静准备在府衙外等候,看看董平会不会派人去给周记送信,又或是向什么人报告。

    可是,情况却并非如二人所料,董平什么都没做,只是按照王钦若的命令,跟着包拯、公孙策带人前去周记瓷器厂搜查。

    这可让公孙策、包拯二人很是意外,他们本想可以借此机会再引出些什么,结果,却什么都没有,也只能寄希望于可以从周记瓷器厂有所斩获了。

    还好,突击周记瓷器厂的结果,没有再让这二位才子的推理跌面儿,他们找到了私铸的钱币,还有铸钱的模具,有制作完成的,也有尚未完工的。

    查获私铸钱币的作坊,也可谓是大有所获了,可是,对犯人的审讯的结果,却让包拯、公孙策二人很是失望。

    那些工匠们一口咬定说什么都不知道,只是领工钱做事,他们根本不知道私铸钱币是死罪。

    而那老板周峰却一口咬定说这件事的主使着就是自己,没有什么上峰,也从未听过鬼神冢这个名字。

    回去后,包拯、公孙策他们又将突击周记瓷器厂的过程重新梳理了一下。

    从前一夜监视董平,到第二天发现问题,再到将私铸钱币之人现场抓获,这一切似乎都有点儿太快了,或者说是太顺利了。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怎么会是这样?”包拯一脸深沉的回想着之前的每一步,却还是想不出究竟是不是哪里出错了。

    “啊,出了问题?”展昭一脸不解地问,“我们不是已经查获了私铸钱币的作坊了吗,这不应该算是成功了吗,怎么还说出了问题了呢?”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似乎这一切都有点儿太顺利了,”包拯顿了顿,“又好像跟我们真正想要查的事情没有什么关系。”

    “对,现在想来,有一种被人利用的感觉,就好像……”

    说到这里,公孙策又停了下来,似乎,还要再确认一下是不是像要说的那样。

    “就好像,”上官凌静眼神里溢出一丝疑惑,望着公孙策,“好像什么?”

    见公孙策没有说话,包拯便替他回复上官凌静的疑问。

    “好像这一切都是别人设计好的,我们一直都在沿着别人画好的轨迹在走。”

    “沿着别人画好的轨迹走?”柳冰颜也是一头雾水,嘟了嘟美丽的小嘴儿,“什么意思?”

    二位才子的话柳冰颜听不懂,展昭和上官凌静也同样听不懂,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顺利了反而不好,难道非要一波三折,历经生死才算正常吗。

    包、策二人的担心并没有错,他们的确正一步步走进敌人设计的陷阱内,而那个陷阱远比他们想的要复杂的多。甚至,他们永远都没有机会揭开真相。

    神秘石室。

    董平、曹正还有那个带面具的神秘人,一起在为白天的事儿儿得意,也在准备着下一步的计划。

    “都说那包拯、公孙策有多么厉害,这交手之后,也不过如此吗,”董平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还不是在我们的掌控之下,一步步往下走。”

    神秘人不似曹正那般小人得志的样子,语气淡定,里面还有些苛责。

    “这才只是开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