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2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全部在偏殿侯旨。

皇帝只让秦申四和彭乐邑两人进去了。

因为他们的官阶比较高。

剩下的太医,只能盼秦申四和彭乐邑太医都治不好,机会才能轮到他们。。。。。。

彭乐邑的医术很高,而秦申四,医术虽然在彭乐邑之下,却有几分鬼才,时常有常人不能及的精彩医案。

众人就觉得,希望很渺茫。

秦申四和彭乐邑进来的时候,孟婕妤还在抽搐。

宫人将她按在床上。

孟婕妤眼珠都翻白,快要跟上次一样昏过去了。

彭乐邑看了眼秦申四。

秦申四则立马大声道:“陛下,应该将娘娘搀扶起来。这样按着,反而对娘娘不好。将娘娘搀扶起来。娘娘这抽搐就能缓一时片刻。”

他进来就是这么一席话,声音又大,暴怒中的皇帝愣了下,彭乐邑也愣住了。

宫人们纷纷看着秦申四。

扶起来?

抽搐中的人,怎么能动她?

扶起来又有什么用?

彭乐邑在心里快速转着。

猛然,他也想到了顾家老爷子顾世飞那本医书上说得一种病。

这念头在彭乐邑心里一闪而过,他陡然领悟到了秦申四的用意。但是彭乐邑有意提拔秦申四,想让秦申四在皇帝跟前立功,却不肯多言。

他不想和秦申四抢功劳。

那边,宫人们都在等皇帝下命。

皇帝则盯着秦申四看。

只见秦申四目光肯定。甚至和皇帝对视了几下。

“搀扶起来!”皇帝顿了一下。也立马下令。

宫人们将孟婕妤搀扶了起来。

孟婕妤还是一个劲的抽搐。

随着她被强行扶起站在地上,她的抽搐幅度居然慢慢小了。

片刻之后,她的抽搐停止了。

皇帝惊喜交加。

孟婕妤停止了抽搐,人也清醒了。她很虚弱的任由内侍搀扶着。软软叫了声:“陛下。”

她知道自己又犯病了。

犯病的时候。她脑子是清楚的。只是一个人的抽,根本不受自己的控制。

看到两个太医,孟婕妤有点不自然。到底刚才抽搐。模样不好看,谁也不希望有外人在场。况且不是重病的话,太医也不能这样光明正大到寝殿问诊的。

孟婕妤低垂了头。

“别说话,别说话!”皇帝把孟婕妤当成一个纸糊的人,声音温柔似水,“现在感觉如何?”

“臣妾只觉有点乏力。。。。。。”孟婕妤道。

她这样站着,很吃力。

皇帝则看着秦申四,问他:“秦太医,现在怎么办,婕妤能坐下吗?”

秦申四摇摇头,对皇帝和婕妤道:“娘娘这是气血两虚,站立行走时,气血流畅;若躺下,气血更加不畅,才会抽搐。现在还不能做。。。。。。”

皇帝点点头,转脸对孟婕妤道:“你辛苦些,略微站站就好了。”

孟婕妤只得咬牙站着,低声道了句:“是。臣妾并不辛苦。只是叫陛下担忧,臣妾万死。。。。。。”

皇帝让她别多说话。

一旁的彭乐邑和秦申四都慢慢透了口气。

想了想,秦申四又道:“让婕妤慢慢走几步,缓缓气血。。。。。。”

孟婕妤抬头,看了眼秦申四,这时才幽幽开口,道:“昨日那位太医,不是说,肝主筋,筋动而搐,所以应该是肝有疾,怎么成了气血两虚?”

她没有听话行走,反而问话。

皇帝看着,眼眸熠熠。孟婕妤的妙处,不仅仅是她的美丽,更是她的聪明和好记性,这点让皇帝喜爱不已,整个后宫无人能及。

秦申四则不慌不忙解释给孟婕妤听:“娘娘所言极是。肝主筋,肝血充盈,就能滋润筋脉。若筋脉滋润,自然不会发搐。但娘娘脉象上,脉弦且细,这是气血两虚的症状。气血虚,心肺则虚;心肺虚,久之就会导致脾胃虚。

脾胃虚,则脾气不升,胃气不降,难以将娘娘每日饮食运化为气血。气血不足,肝血则不足,无力滋润筋脉,这才抽搐的。”

孟婕妤听了,道:“秦太医好脉息。。。。。。”她把秦申四的话听了进去,微微笑了笑,这才示意宫人,搀扶着她在寝殿里缓缓走几步。

秦申四让孟婕妤站起来,孟婕妤的抽搐就停止了,这让他得到了皇帝和孟婕妤的信任;而他的说法,和昨日那位太医不同,让孟婕妤有点疑惑。

等秦申四解释清楚了,孟婕妤这才彻底相信了他。

皇帝更加惊喜不已,道:“秦太医的确好医术。朕记得,先皇好几次重病,太医们束手无策,都是秦太医解了先皇的重病。”

“陛下过誉,微臣不过是和先皇有点医缘。。。。。。”秦申四谦虚道。

皇帝笑道:“你不必过谦。既然你知道婕妤症结所在,这病就交给你了。你开个方子吧。”

秦申四道是。

他和彭乐邑退了下来。去开方子。

彭乐邑满意的悄声对秦申四道:“梅卿啊,你没有让我失望。以后要好好服侍陛下。”

他断定这太医院的提点,非秦申四莫属了。

皇帝是个随行的人,谁让他喜欢,他就会提拔谁。

彭乐邑的心事,也了结了。他觉得孙楙傛没有德行,太医院到了他手里,迟早会乌烟瘴气,所以彭乐邑一直提了口气。

直到此刻,他才真的放心了。

秦申四则大方接受了彭乐邑的赞许。道:“是。下官自当尽力。”

在外殿,秦申四开了主治心肺阳虚、脾胃升降失司的“理饮汤”。

理饮汤由干姜、桂枝、甘草、茯苓、白术、白芍、橘红、厚朴组成。

开好了之后,他给彭乐邑看。

彭乐邑则愣了愣。

在这方子里,厚朴助胃气升降。桂枝和甘草则祝心肺之阳。白术、茯苓健脾。白芍柔肝,而甘草调和诸位药材。

这方子,跟治疗抽搐没有半点关系。却是很对孟婕妤的病。

彭乐邑知道一点孟婕妤的病,却也一时间想不到这样开方子。

这方子很精妙。

“梅卿,这是你现在想的方子,还是谁用过的?”彭乐邑问秦申四。

他见秦申四给这方子命名为“理饮汤”,让他有点吃不准。

彭乐邑自负是饱读医书的,他没见过理饮汤的出处。

“这是恩师医经上的方子。”秦申四笑道,“当时恩师只写了理饮汤,下官查了不少医书,没有寻到理饮汤到底出处在哪里,就跑去问顾七小姐。

当时,七小姐告诉下官,说这方子是她自己胡诌的。老爷子最后一段光阴才写那疑难杂症卷,这个方子就直接用了,并不知是七小姐自己胡诌的。。。。。。”

彭乐邑恍然大悟。

“庐阳王妃,真是奇才啊。。。。。。”彭乐邑感叹。

秦申四口中的顾家七小姐,就是庐阳王妃。

秦申四笑了笑。

他把方子拿进去,交给了皇帝。

然后,他又将用药的原理,仔细说给了皇帝和孟婕妤听。

皇帝就觉得这方子不错,而且简单:“这么简单的方子,那个姓孙的都不知道,还胡说八道了一通!”

秦申四心里有点不悦。

简单的方子?

这方子花费的心血,需得多少年的钻研?

到了皇帝这里,就成了简单的方子。

秦申四也不敢说什么,只是道是。

皇帝叫人去抓药。

孟婕妤吃了这药,这才继续坐下。

后来她着实累了,才睡下了。

到了次日,她没有再发病。

一连喝了三日这药,没有再犯抽搐,皇帝就知道这药管用。

皇帝很高兴,把秦申四和彭乐邑叫到了御书房,大力称赞秦申四:“。。。。。。果然是杏林圣手。”

彭乐邑就在一旁道:“陛下,先皇从前赐给秦太医一副金字匾额,赐字:厚德载物。秦太医不仅仅医术,医德更佳。”

“果然不错。”皇帝笑道,然后看了眼彭乐邑,“彭提点不妒贤才,宽容大度,朕赐你黄金一百两。等你还乡,朕要亲自送你出城门。”

彭乐邑大喜,忙跪下谢恩。

皇帝让彭乐邑起身,然后又对秦申四道:“太后也多次跟朕提及,秦太医的医术和医德好,想让你管着她老人家的脉案。彭提点还乡,太医院院印,从今日起就交给你吧。让彭太医也歇了重担,早日还乡。。。。。。”

彭乐邑更高兴了。

他现在没有心情再太医院了,而且提点之职交给了秦申四,他也放心。

两人一齐磕头谢恩。

皇帝让他们平身,似想起什么,喊了御前侍卫:“诏狱里还关着那位庸医吗?”

他是指孙楙傛。

侍卫道:“是”。

“拖出去斩了。废物,差点害死了孟婕妤,留他何用?”皇帝道。

侍卫又道是。

彭乐邑心里一跳,下意识看了眼秦申四。

他真怕秦申四这位老好人这个时候要给孙楙傛求情。

第528节顿悟

皇帝要杀孙楙傛,这是真的。

而秦申四,大概会觉得,是因为他治好了孟婕妤,才让孙楙傛丢命的,他的性格如此,也许他会求情,这让彭乐邑有点担心。

新皇帝是个不喜欢听人意见的。

谁和皇帝意见相左,都没有好下场。

若是秦申四开口求情,不仅仅秦申四治好的病化为乌有,只怕彭乐邑也要受牵连了,所以彭乐邑很紧张。

彭乐邑也觉得没有必要替孙楙傛求情。

孙楙傛那都是自取灭亡。

皇帝根本没有派人请孙楙傛,去给孟婕妤看病。

孙楙傛投机取巧,不请自来,想借此得到皇帝的好感,不成想最后失手,这是他自作自受。秦申四也不容易了,没有必要赔进去。

彭乐邑下意识想拉拉秦申四。

可秦申四,安静站在那里,并没有开口。

皇帝吩咐完侍卫去杀孙楙傛,转脸又笑着对秦申四和彭乐邑道:“你们也道乏吧。”

两人连忙行礼告退。

从御书房出来,彭乐邑长长舒了口气。

两人快步出了宫门。

彭乐邑邀请秦申四:“梅卿啊,咱们吃茶去。。。。。。”这是想和秦申四说说话。

秦申四即将是太医院提点,他也想向彭乐邑讨教些学问。

“好。”秦申四道。

两人寻了见茶坊,要了个雅间。点了一桌茶点,茶博士端了好茶。

雅间茗香悠长,窗台上搁了盆白兰,兰花秀拔亭亭。

彭乐邑呷了口清茶,茶汤醇厚绵柔,他点点头,然后才和秦申四说话:“梅卿,我这次真是占了你的光。圣上不仅恩准我提早离京、赐黄金百两,还说要亲自送出城。这是一品大员才有的待遇,这都是你的功劳。。。。。。”

德高望重的老臣告老还乡。皇帝会送到城门口。以表示惜才。

像彭乐邑这样,是不够格的。

但是他算弘德朝第一个告老还乡的。

皇帝哪怕送他,史官也能编到理由,来歌颂皇帝的美德。

“大人言重了。”秦申四谦虚道。

“我哪里还是大人?”彭乐邑道。“以后。你才是大人。咱们同僚多年。我又痴长你十来岁,你看着咱们的交情,叫声老师吧。”

秦申四连忙站起身。恭恭敬敬行礼,叫了声恩师。

彭乐邑笑笑,受了秦申四的礼,让他坐下。

两人说了些闲话。

彭乐邑也告诉秦申四,京里哪些达官贵人和宫里贵人们的性格脾气,顺便又说到了谭太后。因为秦申四即将打理谭太后的脉案。

彭乐邑事无巨细,毫无保留把自己认真很重要的经验,一个个告知秦申四。

秦申四非常感激。

最后,彭乐邑想起方才在御书房的事,感叹道:“我真怕你开口求孙楙傛求情。还好你没有。。。。。。陛下他。。。。。。脾气急了些,往后别和他起了争执。。。。。。”

他这是说新皇帝性格很糟糕,喜怒无常。

秦申四道是。

秦申四心里也感叹。

彭大人都觉得他可能会求情,足见他之前做了多少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

皇帝要处理孙楙傛那一刻,秦申四也是下意识想求情的。而后想到自己的处境,若不是这次时运好,碰上了孟婕妤的病,又治好了,只怕现在就要被孙楙傛挤出太医院了。

就像当年他哥哥秦微四把他挤出太医院一样。

当年还有公主府可以去。

如今呢?

所以,他没有求情。他在心底,那一刻有了种顿悟。

两人说到了晚膳时辰才回家。

过了两天,彭乐邑收拾好了,正式离京,秦申四也正式成为了太医院提点。

秦申四任职的第二天,到庐阳王府,把这个消息告诉顾瑾之。

顾瑾之这边兵荒马乱的。后天就要离京了,什么都要收拾好。

她抽空见了秦申四。

秦申四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顾瑾之。

顾瑾之很高兴,笑道:“那个理饮汤啊,您竟然还记得。。。。。。”

秦申四给孟婕妤开的理饮汤,并非顾瑾之原创,而是明末清初一位中医的手笔,顾瑾之曾经用过一次,她胡扯了一个金元时期的来源,老爷子就收录在案了。

那时候,老爷子的身子,已经到了快撑不住的。所以,老爷子没有认真去考验那药方的来源,否则他肯定能知道,金元时期根本没有那个药方。

“若不是那个理饮汤,只怕我也占不了这个便宜。”秦申四道,“您的恩情,我诚谢了。”

“也是您的医术好。”顾瑾之笑道,“确诊也是不容易的。这世上药方那么多,知道怎么用,都是自己的本事,我承不住您的谢谢。”

而后,顾瑾之又道,“我还跟太后说了,让她帮你求太医院提点之职。虽说这次是你自己争来的,太后肯定也开口说过了,否则皇帝未必知道你想要提点,可能会赏你其他东西。下次到积善宫送药,帮我也给太后娘娘磕了头。”

秦申四道是。

这个不需要叮嘱,他肯定会跟太后道谢的。

客气了一番,顾瑾之送走了秦申四。

她回了内院。

彤彤在哭,乳娘哄不好她,她是饿了。

顾瑾之回来,喂了彤彤。

才放下女儿,秋雨拿了账本给顾瑾之。

离京之前,需得把府上的东西清点好。

顾瑾之就坐在东次间炕上算账。

不知不觉,就是一下午。

一树斜阳从窗口旖旎而入。疏影轻盈又温暖。檐下的雀儿,吱吱喳喳,在夜幕落下之前喧闹,黄昏也变得热闹。

顾瑾之起身,伸了伸腰。

倏然光影错落,她没有回头也知道有人进来。

顾瑾之以为是丫鬟,没有在意,只是站在地上扭了扭腰,却被一双手紧紧搂住。

她被迫贴上了他的胸膛。

顾瑾之轻笑,转身就攀上了他的脖子。

朱仲钧则顺势吻住了她的唇。

“。。。。。。下午在家里做什么?”放开了她。朱仲钧笑着问。“看你这一脸疲惫的,不舒服吗?”

“对账呢。”顾瑾之笑道,松开了他的脖子,拢了拢鬓角。“后天一早就要动身。家里的东西都捡好了。我要清点。明日要在我娘那边混一日,陪陪她,今天必须都整理好。。。。。。”

朱仲钧点点头。进屋看彤彤去了。

彤彤已经睡了一下午。朱仲钧进来的时候,她已经醒了,乳娘正抱着她玩。看到朱仲钧进来,彤彤似乎很高兴,要朱仲钧抱。

她已经认识了朱仲钧。

这让朱仲钧高兴不已,他忙上前,把彤彤抱了过来,让乳娘退了出去。

顾瑾之跟了进来,和朱仲钧说话。

她问他:“外院的事,都打理好了吗?”后天就要离京了,顾瑾之心里有点复杂。她既舍不得京里的亲人,又迫不及待想回到庐州。

总感觉庐州才是自己的家,才有安全感。

“嗯。”朱仲钧含混道。

顾瑾之笑了笑,低头却不经意间看到了他靴子上有点泥土。

城里没有这样的黄土,况且又没有下雨。

“出城了?”顾瑾之问朱仲钧,“去做什么?”

朱仲钧微讶,继而低头看了看自己的靴子,笑道:“出去走了走。。。。。。”

“有什么事?”顾瑾之追问了一句。

“咱们在城外,不是有些人吗?”朱仲钧解释,“我去重新安顿了一番。”

顾瑾之知道朱仲钧在城外有些人。

他们可能在某个庄子上,平日里就是普通的农民。

她没有细问,笑了笑。

朱仲钧却继续道:“。。。。。。石仓留在京城,我送他过去,顺便改变了部署。”

石仓是朱仲钧的侍卫之一,很有能力,也忠心耿耿。

顾瑾之微怔。

怎么突然留下石仓?

她想到一个月前,先皇临终前,朱仲钧进宫,大哥出事,石仓那傲慢的态度,让顾瑾之觉得侍卫们有点轻视她。

顾瑾之心生不安,就试探了陈鼎文的意思,看看能不能将陈鼎文拉拢在她这边。

她试探得非常小心。

而陈鼎文很聪明。他觉得顾瑾之那么反常,肯定要问石仓和祝迦匀。也许是祝迦匀把石仓的傲慢,告诉了陈鼎文。

陈鼎文再说给了朱仲钧听。

顾瑾之有点尴尬。

她沉默一瞬,才问朱仲钧:“为什么留下石仓?”

朱仲钧笑了笑,道:“府上的护卫军,职位有限。陈鼎文是指挥使,而两名指挥同知,是石仓和祝迦匀,这你知道的。我打算邀请孙柯回去,他同意了。我需得给孙柯腾出位置。”

“孙柯?”顾瑾之吃惊,“他同意跟咱们回去,他不是在五军营做得很好吗?”

孙柯是朱仲钧的第一个亲信侍卫。

后来,朱仲钧为了消除皇帝对他的猜忌,把护卫军交给朝廷,助朝廷平乱安南国。

孙柯领兵而去。

得胜回朝之后,孙柯一直在五军营任职,已经好几年了。

怎么突然想到把孙柯带回去?

“好什么?”朱仲钧道,“先皇在的时候,就对孙柯有点忌讳,因为他出身庐州王府。现如今皇帝对我更是不满,孙柯这些年并不如意。只因我需要他潜伏在京城,所以他忍了下来。这次我问他,愿不愿意走,他一口就同意了。”

第529节是夜

孙柯一直都知道,他是朱仲钧安排在京城的眼线。

这些年他的确不太如意,却也不在意。

至少生活上,没有紧迫的时候,朱仲钧时常给他寄钱,每次回京也会看他。

比起他的其他同僚,他的生活算是比较舒坦的。

如今新皇帝登基,正是需要人脉的时候,朱仲钧却突然把孙柯调回庐阳。

因为什么?

“要准备了吗?”顾瑾之想了想,突然问朱仲钧。

孙柯有战争的经验,他曾经在安南两年。

这些经验是非常宝贵的。

朱仲钧这次宁愿丢弃一眼线,也要把孙柯调回庐州,顾瑾之只能想到这个原因了。如果朱仲钧真的打算起事,他就需要孙柯的这些经验。

起事,这是朱仲钧早年告诉过顾瑾之的。

他真的不是说说而已,他已经在准备了。

顾瑾之也表示支持。

朱仲钧笑了笑。

他怀里还抱着彤彤。

手指轻轻滑过孩子幼嫩的面颊,朱仲钧声音轻轻的,回答顾瑾之:“对,要准备了!”

顾瑾之心里没由来的一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