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将来会是保命的第一道防线。

如果调过来,这条线断了,得不偿失。

顾瑾之也不想大意。又不忍心朱仲钧多年的心血因为她而白费,便道:“不如,让陈鼎文从庐州带十来人,快马进京。你再去求皇帝,从亲卫里派些人过来。我相信陈鼎文的能力。。。。。。”

“没有借口,庐州的侍卫不好贸然进京。”朱仲钧道,“咱们来的时候,已经带了四十多侍卫。再让陈鼎文带人进京,没有理由怎么搪塞得过去?”

“我不是理由吗?”顾瑾之道,“我曾经在家里就出过事,你草木皆兵又能如何?把我怀孕的事说出去,大做文章。 ”

朱仲钧犹豫了下。

他问:“不是说,孩子初上身,不宜太过于张扬,否则不安全吗?”

顾瑾之微愣,继而伏炕笑了半天。

“没关系,去说吧。”顾瑾之笑道,“你居然相信这些。。。。。。”

朱仲钧讪然,看着顾瑾之要笑断气的样子,狠狠瞪了她一眼。

顾瑾之才止住了笑。

丫鬟们进来,顾瑾之让丫鬟推开轩窗,给卧房换换空气。

小丫鬟回禀道:“王妃,外头落大雪。。。。。。”

昨日变了天,顾瑾之心里也想会不会下雪。

果然就下起了大雪。

推开窗口,外头晨曦熹微,映衬着雪光,居然明晃晃的。从檐下望出去,似羽花淆乱,纷纷扬扬,庭院的道路和树梢,已经白皑皑迷茫茫一片。大雪仍在分外,如雪瀑倾泻而下。

早起的丫鬟婆子们,都在扫雪。

扫过的小径,片刻又被覆盖。

“下这么大的雪。”朱仲钧嘟囔一句,“我等会儿还要出去呢。”

“又不是出远门,这天还是能走路的。”顾瑾之道,“今天去哪里?”

“去拜访几位侯爷。京里的权贵多,能走动的我都走动走动。去拜拜佛,不管有用没用。。。。。。”朱仲钧道。

顾瑾之点点头,不再说什么。

两人用过早膳,孩子们尚未醒来,顾瑾之就和朱仲钧,冒雪先去了顾宅那边,给宋盼儿和顾延臻请安。

宋盼儿心疼他们,说:“下这样大的雪还过来。。。。。。”然后又对顾瑾之道,“等会儿把孩子接过来,咱们一处暖和。”

“王爷一会儿要出去,我也要到处去走走。”顾瑾之笑道。她没说去顾家老宅,免得母亲要陪着她去,她不方便打听煊哥儿的事。她只说,“诸位大长公主和长公主那边,都要去瞧瞧。。。。。。”

宋盼儿道:“不带燕山他们兄弟吧?”

顾瑾之摇摇头:“天这样冷,孩子出门遭罪。”

“等会儿把他们送到我这里来。”宋盼儿道。

顾瑾之说好。

顾琇之已经去外院念书,顾延臻也要出门访友,煊哥儿和瑥哥儿、珹哥儿,也各自回了屋。

说了几句话,眼瞧着暴雪愈下愈大,朱仲钧要出门,宜早不宜迟。他和顾瑾之起身告辞了。

他直接出了门。

顾瑾之回了别馆的上房,换了身干净衣裳,吩咐乳娘要照顾好孩子们:“。。。。。。等大少爷他们醒了,送到夫人那边去。”

燕山和彦颖已经醒了,纷纷到了顾瑾之跟前。

见顾瑾之要出门,燕山拉着她的衣袖,问:“娘,您去哪里?”

顾瑾之想去趟大伯家拜年,再去趟老宅,见见三嫂。

大伯的禧平侯府。设在三元坡胡同不远处;二伯的成国公府。依旧在旧址,如今只剩下二伯、二伯母和三哥一家人,住得外分宽敞。

“出去拜年。。。。。。”顾瑾之摸了摸燕山的小脑袋,“你带着二弟和三弟。去外祖母那里。可好?”

“好!”彦颖连忙脆声回答。

宋盼儿那边。有很多好吃的点心,又有顾瑾之的十弟和十一弟陪彦颖玩,彦颖乐在其中。才一天就混熟了,非常愿意过去。

彦颖喜欢跟着比自己大的孩子玩,这大概是小男孩的天性。

燕山却不像彦颖那么容易接受陌生人。

没有顾瑾之在场,他会不舒服。

他倒也不是非常怕生,只要顾瑾之或者朱仲钧在,他倒也不十分怯场。但是他没法子像彦颖那样,放开手自己去玩。

顾瑾之夫妻不在场,燕山就没有安全感。

他太缺乏安全感了。

这可能是因为早产,天性里带来的怯懦。

他不肯松开顾瑾之的衣袖,又不敢说非要跟顾瑾之出门。

“燕山,你要和娘出门吗?”顾瑾之蹲下身子,替燕山整了整衣襟,笑着问他。

他轻轻点了点头,眼神放出光彩。

他是很想跟着顾瑾之的。

“。。。。。。外头冷,你怕不怕冷?”顾瑾之笑着问,“万一染了风寒,生病了怎么办?”

燕山眼神微黯,嘴巴瘪了起来。

他和顾瑾之最心灵相通。顾瑾之的一个眼神,他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顾瑾之这话,是不想带他出去的,他很失望。

顾瑾之轻轻拂过他的胳膊,然后低声对他道:“你在家里,替娘照顾二弟和三弟,别叫他们着了凉。你不替娘分担,娘怎么办?”

燕山就看着顾瑾之,眼神有所松动。

顾瑾之就趁势,轻轻将他抱住,笑道:“谢谢燕山。燕山在家里,替娘照顾弟弟,娘回来给燕山带好吃的。”

燕山看到顾瑾之很开心的笑,也笑起来,终于说了句:“好。。。。。。”

声音虽然小,也有点不情愿,到底是答应了。

顾瑾之这才站起身,亲自将他们送到母亲宋盼儿那边。

而后,顾瑾之出门,燕山眼神依旧依依不舍。

他跟着顾瑾之,到了正院门口。

顾瑾之冲他笑,让他回屋去,他才慢慢转身。

回到屋子里,他低垂了脑袋,恹恹的。

宋盼儿见他如此恋母,笑着牵了他的手,把他带到了东次间。

她叫丫鬟端了核桃来,让小丫鬟在一旁垂核桃给他们兄弟吃。

而后,小十和小十一都来了,他们俩带着彦颖,到外院书房去找煊哥儿玩。宋盼儿陪着燕山和彦绍,同燕山说话。

“。。。。。。外祖母,您吃。”小丫鬟把剥好的核桃肉给燕山,燕山却先递给了宋盼儿。

宋盼儿一讶,惊喜接过来,道:“燕山真懂事。”

燕山羞赧笑着。

彦绍在炕上爬,也想要吃。

燕山连忙拉住了彦绍的小手,阻止他的意图,说:“娘说,不能乱给三弟吃东西。三弟要吃软和的东西。。。。。。”

宋盼儿大笑,心里对燕山疼爱不已,道:“燕山说得对。”然后她自己,把彦绍抱开了。

一整个上午,燕山都在宋盼儿跟前,文文静静的,坐有坐相、站有站相,虽然有点拘谨,却知礼听话,很惹人怜爱。

想到不久他们就要回庐州,宋盼儿心里空落落的。

****

第411节健康

雪尘万丈,若闲庭飞絮,袅袅飘坠。

顾瑾之乘坐了马车,到了禧平侯府。

大伯早年被封了禧平侯,直到祖父除服才另选邸址,盖了如今这处宅子。

顾瑾之的马车,在大门口停下。

大雪缭绕,门口却扫清得干干净净,几个小厮忙碌不停。

大门外,两只威严肃穆的石狮静静矗立,冰凉阴沉,却不染一尘。

朱红色的楹柱,支撑着门檐,颜色鲜亮,预示着主人家的兴旺繁华。

檐下的大门,颜色崭新,金黄门钹倒扣,竟隐约有璀璨的光。

顾瑾之的马车停下来,随行的丫鬟替她撑伞。

门口已经停靠了几辆马车。

来给大伯拜年的人,络绎不绝。

门口迎客送客的小厮们,皆是绸布衣衫,光鲜整齐。

顾瑾之的侍卫,上前报了身份,小厮们便热情迎上来,让顾瑾之往里请。二门上的小厮,早已进去禀告大夫人和大奶奶林蔓菁。

大门到垂花门的一路,不停有婆子在扫雪。

有人客人进出。

来往的人,顾瑾之都不太认识,只是微微点头含笑。

客人也是同样如此。

顾瑾之由随行的丫鬟撑了伞,慢慢往里走。

等顾瑾之走到垂花门口时,大夫人和大奶奶已经到了。

几年不见,陡然重逢。大家看彼此的眉眼,都有几分陌生。

顾瑾之先给大夫人行了礼。

大奶奶要给顾瑾之行礼,被顾瑾之快一步扶住,笑道:“这是家里,我回了家,就是顾家的姑奶奶。只要小姑子给嫂子行礼的,没有受嫂子礼的道理,大嫂快别如此。。。。。。”

她快语说完,不等大奶奶反应,就半蹲着给大奶奶行了福礼。

大夫人顺势搀扶起了顾瑾之。笑道:“瑾姐儿还是这么着。自己客气,反而说别人生疏,跟小时候一样。。。。。。”

顾瑾之笑。

一行人就往大夫人的正院上房去。

大夫人和大奶奶都丰腴了几分,面色白皙。岁月的纹路并不明显。好似这几年。光阴并未从她们身上碾过。她们仍保持着年轻光洁的肌肤。。。。。。

顾瑾之看着,心里是高兴的。

家里人过得好,她也欢喜。

上房的东次间。烧着地龙,温暖如春。

墙角一盆腊梅,幽香暗送。

大夫人起居宴息处的东次间,有好几个小女孩子,等在那里。

等她们进来,几个孩子都站起身。

顾瑾之讶然看着她们。

为首的女孩子,十一二岁模样,半大的姑娘,高挑个子,穿着银红色缂丝长袄,梳了双髻,眸子似墨色宝石,流转着璀璨的光芒,有点羞赧往后躲了躲,却仍偷偷看顾瑾之。

她长得很像大奶奶林蔓菁。

其他的三个孩子,最小三四岁的模样。

顾瑾之和大夫人坐下,大嫂帮着端了茶水,就给顾瑾之介绍这几个女孩子:“这是惜姐儿,这是怋姐儿。。。。。。”

这四个女孩子,都是大嫂的女儿。

顾瑾之还在京城的时候,惜姐儿和怋姐儿已经出生。而后这七年,大奶奶又替顾辰之生了三个女儿,一共五个女儿。

最小的不过十八个月,没有抱来。

老大顾惜,比顾瑾之那两个双胞胎弟弟还要大一岁多,今年已经十二。她已经发育,有大姑娘的模样,亭亭玉立,容貌秀美。

她有点害羞,不够世故大方,却保留了小姑娘的纯真,顾瑾之看着很有好感。

大奶奶介绍完之后,顾惜姊妹都羞赧笑着,都不敢主动和顾瑾之搭腔。

大奶奶就问顾惜:“还记得七姑姑吗?”

惜姐儿羞涩微笑,低声又叫了句七姑,说她记得。

顾瑾之从怀里拿了四个荷包,赏赐给孩子们。

孩子们接了荷包,纷纷给顾瑾之道谢,很知礼。

大奶奶就让孩子们都出去:“带着妹妹们回去吧,下次有空再去七姑家玩。。。。。。”

顾惜道是,把老四牵在手里,带着

屋子里顿时就空旷不少。

顾瑾之对大夫人道:“。。。。。。瞧着您的气色,比我当年离京时还要好。”

大夫人笑,道:“你大哥自己开了药铺,经常给我们弄些滋补的药茶,要我和你大嫂每日喝着,这些年也没断过。气色是好了些,身子也舒泰。”

顾瑾之就看了眼大嫂。

大嫂气色也好,肌肤雪白透红,吹弹可破。她略施薄粉,颜色就很艳丽了。

顾瑾之笑,顺势问起了大哥:“大哥今日不在家?他药铺如今怎样?”

“他哪有空闲在家?他拿了一半的内廷供奉,宫里的药,大部分都是他供应的。”大夫人笑道,“你大伯嫌弃他是低等营生,总让他把铺子关了。是太后娘娘下了懿旨,说顾家的药最好,她老人家的病,只服顾家的药,这才开到了今日。要不是宫廷供奉,咱们家拆了也不够你大哥败的。。。。。。”

“大哥败家?”顾瑾之笑,“这京里的衙内,属我大哥最上进出息了,怎么说败家?大伯母这话,我都替大哥委屈。。。。。。”

“你不知晓这里头的缘故。”大夫人笑盈盈的,虽然说顾辰之败家,语气里却是很欣慰骄傲,“他那铺子,只要是穷苦人看病,他是不要人家诊资的。

且不说免了诊金,他给穷人散药。看人家生计艰难,他还有补贴几钱银子。一年到头。没什么进益。要不是宫里的供奉这一进项,家里拆了是不够他败的。人都说,宫廷供奉那是白花花的银子,到了他手里,都到了水漂了。

宫廷供奉,他拿了一半,秦申四拿了一半。秦家赚得盆满钵满,开了好几个分红,也给穷人散药,却只是每个月散一回。比你大哥还得人心。

人家那才叫有作为。

你大哥。就是个败家的。。。。。。”

说着,大夫人自己先笑了。

大奶奶也跟着笑。

顾瑾之从她们婆媳的态度可以知晓,她们婆媳是很赞同顾辰之的行为的。嘴上说大哥败家,心里是很骄傲的。

宫廷供奉。每年的赚头极大。那是一本万利的。

顾辰之也不想要拿赚头。顺势送了出去。

顾瑾之想起早年他说自己的理想。他不想荣华富贵,只想在街头或巷尾,有间小小的药铺。若是那穷苦老农取药,他不收诊金,解人疾苦。

他的理想,如今算是是实现了吧?

“大哥有大医之志。”顾瑾之感叹道,“祖父若泉下有知,定会欣慰。顾家医药传家,在大哥手里要名扬天下了。”

这话是真的。顾瑾之记得后世顾家家谱里,是顾陵原名满天下,将顾氏一脉发扬光大的。

顾瑾之想,这大概就是大哥积累声望的开端吧?

“什么名扬天下?”大夫人听了这话也高兴,仍是谦虚,“穷大方罢了。如今你大伯在朝,家里吃俸禄,也能过得下去,且让他这样败家。外人不知道的,谁不说他是个傻子?他这点傻气,倒入了太后娘娘的眼。”

顾瑾之笑了笑。

原来是太后做了顾辰之的后盾。

“。。。。。。中午在这里用膳,我已经派人去叫你大哥,让他回来。自从你们进京,他也念叨了数回。”大夫人没有过多夸耀顾辰之,话题浅尝辄止,就说起留顾瑾之用膳的话。

顾瑾之也很想见见大哥。

她今天的计划,是先到大伯母这边,再去三嫂那边,探探三嫂的口风。关于煊哥儿那个心上人蔡檐的事,顾瑾之还需要再打听。

如果留在大伯母这边用膳,只怕三嫂那边今日就来不及去了。

而明天,她还有其他事。

顾瑾之犹豫了下。

外头仍是大雪纷飞,顾瑾之想着,等会儿用完了午膳,早点走,应该也来得及。她是很想见见大哥的,就道:“那劳烦大伯母了。”

大夫人笑着说她客气。

丫鬟给她们续了茶。

顾瑾之慢慢喝着茶,和大伯母说起家里的琐事。

大伯母问她孩子的事。

“。。。。。。等天气好些了,带过来我们瞧瞧。”大伯母道,“你一连生了三个儿子,真是泼天的福气。”

一旁的大奶奶,眼眸微黯。

顾瑾之想着大奶奶生了五个女儿,心里一定是很苦的,就微微笑了笑,没有接大伯母这话。

大伯母原本还想问问顾瑾之长子早产的事,可见儿媳妇脸色微敛,就知道大奶奶可能多心了,而顾瑾之又只是微笑不语,大伯母自知失言,也没有深谈。

约莫过了一刻钟,外头就传来了脚步声。

皮靴踩在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响声。

须臾,大哥顾辰之一身雪,呵着白气进了屋子。他跺了跺脚上的雪,进了屋子。

他急匆匆回来,蓑衣斗笠也没穿戴,就这么冒着大雪走进来,头上、身上都落满了雪,不少化成了水,将他衣裳和头发湿透。

“七妹!”他高声喊道,声音洪亮有力。

多年不见,大哥也发福了。他气色也很好,精神头非常足。说话声音洪亮,比年轻时添了半分沙哑,很有磁性。

他还留了点小胡子,更有名医风范。

顾瑾之笑着,连忙起身,喊了“大哥”,迎了上去。

********

第412节念头

丫鬟替顾辰之打了帘栊。

一股寒风也悄然入内,很快又被屋子里的暖气融合,变得不足味道。

“我昨日准备去你那别馆瞧你的,又怕你不在家。我想着,你们才出宫,人事多,只怕忙不过来。我想着贸然去了,也打搅你们。今日你就来了。真是不经念。。。。。。”顾辰之朗声笑。

他把湿透的大氅解下来,交给一旁的大奶奶,自己坐到了炕上。

里面的长袍,也带着湿气。

鬓角能滴出水珠。

外头的雪太大了。

“我的不是。我昨日就应该过来的,只是我娘要出门拜年,王爷也不在家里,孩子们只交给乳娘,我又不放心,就在家里带了一整日的孩子。”顾瑾之笑着解释。

她见顾辰之已经坐下,打算先说话的样子,她又道,“大哥,你衣裳头发都湿了,不如先去更衣,别染了风寒。这酷寒天,染了风寒也不易好。。。。。。”

顾辰之也感觉丝丝凉意从头顶沁入。

一路走路,他只顾进步进院子,连伞都没有撑。大雪都浇在头上,融化入青丝,如此已经皆化为凉水,慢慢让头皮里渗透。

头上着了凉,最容易生病,顾辰之是知道的。

他没有逞强,笑着道:“那七妹再坐坐,我去去就来。”

大奶奶林蔓菁也笑着起身。

顾辰之和大奶奶就先回房更衣。

顾瑾之趁机对大夫人道:“大伯母,我下午还要去二伯母和三嫂那边坐坐。。。。。。”

“知道你忙。也不耽误你,我让厨房早半个时辰开饭。”大夫人笑道,“你三嫂也时常惦记你。”

顾瑾之道谢。

然后她问大伯母:“大伯近来好?王爷也想着来给大伯拜年,就怕大伯人事繁杂,没空见他。”

“哪里话?”大伯母道,“王爷是最贵的贵客了。你大伯也说去给你们拜年的。”

顾瑾之笑笑,就说,回头让王爷先过来给大伯拜年。

然后,她又问了问二姐顾玥之。

嫁到唐家的二姐,是大伯母唯一的女儿。她似乎过得不错。

“。。。。。。她好着呢。她公公前年去世。如今你姐夫袭了川宁伯。给你二姐请封了诰命夫人,也给孩子请封了世子。”大伯母道。

顾瑾之点点头。

她记得二姐的公公,最擅长为人处事。

而她婆婆,就比较短见。

“二姐家的亲家太夫人。她还健朗?”顾瑾之问。

“她健朗着。现如今吃斋念佛。家里事一概不管的。”大伯母道。

说着话儿,顾辰之更衣之后,很快就又折了回来。

顾瑾之和大伯母的家常话就被打断。

他和顾瑾之不见生疏。一见面便有话题聊。

他先问了顾瑾之这几年在庐州过得好不好,王爷对她可好,顾瑾之的孩子们如何等家庭琐事,聊着聊着,话题就转到了各种病案。

顾辰之在京城这七年,积累了声望。

他非常刻苦,不停向人请教。太医院的人都看着顾延韬的面子,愿意教他。顾辰之虽然没有拜师,却也是集众家之所长。

他的医术突飞猛进。

他自己,也有很多深刻的见解,急需一个医术更高的人和自己切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