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盼儿见瑥哥儿没有再次说话的意思,只得悻悻将他交给了乳娘,抱起了小十一。

小十一很会卖乖,在宋盼儿怀里,娘、娘喊个不停。

宋盼儿就格外高兴。

顾瑾之又把小十抱过来,让他喊姐姐。

这次,他不理顾瑾之了。

第382节凯旋

顾瑾之当晚就歇在顾家。

晚些时候,宋盼儿也问顾瑾之:“王爷等会儿过来用晚膳吗?”

朱仲钧现在不像从前了。他从前整日围着顾瑾之转。

“他应该不用。”顾瑾之道,“他出城了,今夜不回来……”

宋盼儿顿时紧张。

她没有当着众人问朱仲钧去了哪里,笑笑掩饰过去。

晚膳后,宋盼儿和顾瑾之母女俩歇下,她才问顾瑾之:“王爷可是又去找那些余孽了?”

宋盼儿怕朱仲钧不甘心,又去找那些余孽报仇。

上次朱仲钧受伤,顾瑾之告诉宋盼儿,朱仲钧是去找绑架顾瑾之的余孽了,遭受伏击。宋盼儿有过怀疑,最终还是相信了女儿的说辞。

如今朱仲钧出城,宋盼儿立马联想到了上次的事情。

“不是。”顾瑾之笑起来,“娘,王爷现在又不傻。他明知对方有了防备,岂会轻易出手?他是怕路上有事,提前去打点好。等我们启程的时候,能保一路顺风。”

这是怕路上有事,伤了顾瑾之。

宋盼儿松了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女婿这么有心,她是挺高兴的。

可转念一想,过不了几日,自己唯一的闺女就要离京,心里一阵刺痛。

她轻轻拉了顾瑾之的手,在顾瑾之手背轻轻摩挲,半晌叹了口气。

顾瑾之也沉默无言。

这份难舍之情。她也有。所以,语言是苍白的,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分开的痛,她和母亲都要承受。

顾瑾之反握住了母亲的手。

母女俩沉默起来。

过了片刻,顾瑾之先打破了沉默。她对宋盼儿道:“娘,我到了庐州安定下来,定会时常给您写信……”

宋盼儿嗯了一声。

这话顾瑾之已经说过好几遍了。

除了这句,似乎旁的话更不足以安慰宋盼儿。

宋盼儿也没有点破,任由顾瑾之重复了一遍又一遍。

“……娘,二表哥这些日子念书刻苦么?”顾瑾之转移话题。不想再提令人伤感的离别。

宋盼儿就笑了笑。道:“他从小念书就不用蛮力。过年的时候,他跟着我们去老宅拜年。你三哥带着他到处逛逛,他就和你三哥混熟了。上元节还跟你三哥出去玩了一夜。”

“这是好事。”顾瑾之道,“二表哥只怕是十拿九稳。才敢这么玩。应该能中进士。”

“谁知道呢?”宋盼儿道。“打小他就主意多。爱玩。你还记得那时候他总逛庙会,买了好些玩意儿么?”

顾瑾之当然记得。

宋言昭自幼念书上就不及大表哥用心。

可他一帆风顺,走到了今日。反而是大表哥名落孙山。

要是搁在后世,宋言昭应该属于学霸类型的。随便看看书,都能超越大部分的人。

顾瑾之想起前世的朱仲钧,他学东西也很快,成绩好。而顾瑾之除了学医天赋,其他方面皆平平……

“……他现在仍是爱玩。”顾瑾之笑道。

宋盼儿也笑。

母女俩说了一会儿宋言昭,顾瑾之就想起顾琇之和顾煊之。

“琇哥儿今年也要去考秀才吧?”顾瑾之问宋盼儿,“煊哥儿呢,尤先生怎么说?”

尤先生是家里替煊哥儿和琇哥儿请的坐堂先生。后来琇哥儿去了嵩山书院念书,尤先生就只教煊哥儿一个人。

顾瑾之听宋盼儿和顾延臻的意思,是想把煊哥儿一路的求学都交给尤先生,不准备送煊哥儿出去念书的。

“煊哥儿才多大啊?”宋盼儿笑道,“他还有多等几年。琇哥儿……”提到琇哥儿,宋盼儿语气顿时就冷了七八分,“他的事,他自己做主。你爹替他打算着,哪里轮得到我操心?”

顾瑾之自悔失言,惹了母亲不高兴,就不敢再多提琇哥儿。

她微微沉默了下,想着接什么话,才能弥补几分。

宋盼儿却先开口,道:“瑾姐儿,你是不是想,都这么多年过去了,洪姨娘也送到了庄子上,娘还这么不喜欢琇哥儿,没有度量?”

顾瑾之忙道:“没有啊,娘,我并未这么想……”

她没有说完,宋盼儿又笑了,打断了顾瑾之的话,道:“哪怕到我死,我都不会喜欢琇哥儿和洪莲。你还年轻,不知道这种滋味。”

“是我不好,我不该说起琇哥儿,惹娘不高兴。”顾瑾之道,“我也不喜欢琇哥儿。娘不喜欢的人,我都不喜欢。”

宋盼儿笑。

她这次的笑容,开怀了不少。

虽然她知道顾瑾之说的是假话。

琇哥儿和煊哥儿一样,爱粘着顾瑾之。顾瑾之可能不喜欢洪莲,却对琇哥儿没有恶感,这点宋盼儿知道。

她也没想把自己的喜恶强加在孩子身上。她只是想把自己的心情告诉顾瑾之。作为她的女儿,顾瑾之应该知道她的真实感受。

顾瑾之没有劝宋盼儿想开些,也没有说都过去这么久之类的废话,只是立马表态娘讨厌的,她也讨厌,让宋盼儿心里暖暖的。

女儿果然最贴心。

顾瑾之的反应,宋盼儿很满意。

越是这样,宋盼儿就越舍不得顾瑾之。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不知不觉就到了子时。

错过了觉头,宋盼儿睡不着了。

顾瑾之却越发没精神。她的语速渐渐缓慢,好似在强撑着。

宋盼儿不再言语。

顾瑾之的呼吸很快就均匀起来,她睡熟了。

宋盼儿不禁轻轻摸了摸她的脸颊。

她小时候的模样。宋盼儿渐渐忘却了,被她现在的模样取代。

几个孩子里,宋盼儿替顾瑾之操心是最多的。这孩子从小就不爱说话,那时候总担心她是个傻子。

不知不觉,都嫁了人。

宋盼儿眼眶微红。

她一夜没睡。

****

第二天,顾瑾之早早起床。

母亲还在睡,她没有惊动母亲,轻手轻脚下了床,去净房洗漱。

等顾瑾之洗漱好了,宋盼儿也醒了。

“娘。上午没事。我出去走走。”顾瑾之对母亲道,“去给姜昕和秦叔叔道个别。”

宋盼儿昨晚没睡好,没精打采的,随口道:“去吧……”

顾瑾之道是。

用了早膳。顾瑾之就带着侍卫和司笺出门了。

她先去了姜家。

姜家在粉墙、修葺屋顶。外院有点乱。

看这样子。姜侯爷快要到京城了。

听说顾瑾之来了,姜夫人和姜昕都来迎接她。

顾瑾之笑着给姜夫人行礼。

姜夫人还了礼,把顾瑾之往里头迎。跟她解释:“再过几日,我们家侯爷就要到京城了,家里这几日都忙得紧……”

“我没打扰您吧?”顾瑾之忙问。

“哪里话?”姜夫人道,“到处乱糟糟的,我还怕您嫌弃呢。公主听说您来了,让您到她跟前说话。”

顾瑾之点头。

姜夫人就直接把顾瑾之请到了明慧大长公主的院子。

“……二十日就要离京,已经定了。”顾瑾之对明慧大长公主道,“以后不能常给您请安了。不过万幸,您气色好,也用不着我。”

明慧公主笑,拉了顾瑾之的手,道:“有你给我作伴,自然是最好不过的。这么些年,没人比你们更贴心的了,我可是一刻也离不得你。可规矩就是这样,咱们也没法儿。我只怕总记挂你。”

“我也记挂您。”顾瑾之道。

和明慧大长公主说了一会儿客气话,家里管事的妈妈不时进来禀事,顾瑾之知道她们忙,就道:“我等会儿还要去趟秦太医家,跟他告个别。我和姜昕说几句体己话……”

“去吧去吧。”明慧大长公主也没有虚留顾瑾之。

姜昕就起身,和顾瑾之一起离开,往姜昕的院子去了。

路上,好几株迎春花树已经嫩黄怒放。庭院的墙壁皆是刚刚粉刷过的,处处透着生机勃勃,让人心生希冀。

顾瑾之问姜昕:“你爹什么时候到京?”

“初十收到信,说已经过了安徽。”姜昕道,“左不过这几日吧。”

顾瑾之笑。

“你父亲很厉害。”顾瑾之道。

“嗯。”姜昕也笑,很是骄傲。

顾瑾之和她说了会儿话,就起身告辞,去了秦申四那边。

她亲自和秦申四作辞。

秦申四拿了好些药材送她。

顾瑾之没有客套,都叫司笺搬到了马车上。

她还在秦申四家里吃了顿饭。

顾瑾之第一次在秦申四家里吃饭。

秦太太是个特别温和又宽和的女人,她让顾瑾之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一顿饭吃得很舒服。

午膳后,顾瑾之瞧着时辰尚早,就去了趟老宅,和大伯、大伯母也作辞。

等她从老宅回来,已经快黄昏。

她在顾家大门口,正好遇上了回城的朱仲钧。

朱仲钧一脸的高兴。

他把事情安排好了五成。

晚上歇息的时候,顾瑾之把元平侯姜梁即将凯旋到京的事,说给了朱仲钧听。

“孙柯也该回来了。”朱仲钧笑道。

孙柯是朱仲钧推荐的侍卫。

顾瑾之也笑。

姜梁凯旋回朝,是件大喜事。

朱仲钧却沉默想了想。

顾瑾之见他表情突然严肃,就问他:“怎么了?”

“有些事要改变。”朱仲钧道,“姜梁回京是大事,他功不可没,肯定要赏赐他的。皇帝既要恩赏他,也有更加防备他。京里不可能没事的。”

顾瑾之蹙了蹙眉。

朱仲钧的政治敏感度是非常高的。

到了第二天,他们就听闻,锦衣卫指挥同知张道坤死在诏狱里。

他入狱小半年了,谭宥肯定早想弄死他的,他却活到了现在。如今刚刚听闻姜梁要回朝,张道坤就死了。

这些,都是暗示。

****

第383节姜昕的姻缘

当时张道坤入狱,起于顾瑾之被绑架案。

可怀疑他绑架顾瑾之,并非他入狱的内在原因。

皇帝既然处心积虑将他入狱,却又留到几个月才杀,足见张道坤还是有点价值的。

听闻姜梁凯旋的消息,皇帝第一件事就是灭了张家,张家的那点价值已经用完,这不言而喻。

这些事,关乎社稷大局,假如朱仲钧乱打听,一旦被皇帝知道,又会引起他的戒备。

朱仲钧就不敢再胡乱行走。

他和顾瑾之安心等着回庐州。

朱仲钧几乎是迫不及待想从京城离开。只有离开了京城,他的心才能安稳下来。

在惊涛骇浪里漂泊的人,最需要的是有个平静的港湾,先停下来歇息,再喘口气,才能有仇报仇。这是此刻朱仲钧的心情。

可京里不能没有人。

万一有什么变故,需得有朝臣替朱仲钧说话,也需要有人给他通风报信。

所以临行前两天,朱仲钧连夜偷偷拜访了几名大臣。

到了正月十九的下午,顾瑾之仍在顾家那边说话。

家里亲戚朋友都知晓她明日离京,纷纷赶来作别。

大伯母也带着众人也来了。

顾瑾之被大家围着,含笑和他们说些客套话。

到了下午,眼瞧着天色晚了,大家才起身告辞。

顾瑾之和宋盼儿送众人到了大门口。

等众人离开,宋盼儿问顾瑾之:“晚上这里用膳?”

朱仲钧没有回来。他早上就出去了。

顾瑾之说好。

晚上吃饭的时候。宋盼儿极力想气氛好些,可大家都不开心。宋言昭也在场,他见顾延臻等人都没什么精神,想到顾瑾之明日要走,不宜说什么来调节气氛,也跟着沉默。

“……王爷什么时候回来?”顾延臻闷闷,不知该问什么,捡起一句话就随便说了。

他问了好几次朱仲钧什么时候回来。

顾瑾之只得再告诉他一遍:“说了晚膳回来吃,估计一会儿就要回来了。”

“他干什么去了?”顾延臻又问。

“不知道啊爹。”顾瑾之道。

宋盼儿重重看了他一眼。

顾延臻也感觉自己问了不止一遍,讪讪然打住了话题。

晚膳后。朱仲钧仍没回来。

顾瑾之喊了海棠。让她回王府别馆,看看朱仲钧到家了不曾。海棠回来说:“王爷刚刚到家。王爷说,不知晓这边晚膳用过了不曾,不好贸然过来。假如用膳完了。他就过来接王妃……”

海棠过去请。朱仲钧肯定知道这边已经吃过饭了。

他没有来。还说了这么一堆客气话,足见他是不想来的。

宋盼儿和顾延臻会意,并没有多想。对顾瑾之道:“你回去吧,别等王爷过来接。明日就要启程,好好歇息……”

顾瑾之道是。

顾延臻领着煊哥儿送顾瑾之。

跨过角门,顾瑾之和父亲、弟弟作别,让丫鬟锁了角门。

到了这边的王府,顾瑾之才对海棠道:“谢谢姐姐替我们遮掩……”

朱仲钧根本没有回来,来顾宅之前,是顾瑾之就叮嘱海棠过,让她帮忙遮掩的。

朱仲钧这几日很忙,他昨晚过了子时才回来,今日只怕同样,所以顾瑾之未雨绸缪。

海棠笑了笑:“夫人让我来服侍王妃,王妃就是海棠的主子。您吩咐的,海棠照办,当不起王妃的谢。”

顾瑾之就不再多言,带着海棠往正院去了。

果然,自鸣钟过了子时,朱仲钧才偷偷回家。

顾瑾之没有睡。

她没有惊动丫鬟,帮着朱仲钧更衣、亲自为他打水洗漱。

“事情办妥了吗?”顾瑾之问他。

朱仲钧将温热的帕子敷在脸上,道:“说不上办妥了。愿意受贿的人,都是贪财怕死的。咱们得宠又有钱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帮我;一旦咱们落魄了,就什么也没有了……”

顾瑾之不再多问。

到了第二天,顾瑾之早早醒了。

她喊了朱仲钧起床。

夫妻俩梳洗一番,用过了早膳,就先去了顾家。

跟顾延臻夫妻磕头之后,两人又进宫去辞行。

太后一开始还好,叮嘱他们路上小心,到了庐州好好过日子,早日为添丁增口。又叮嘱顾瑾之要疼朱仲钧,对朱仲钧好;也叮嘱朱仲钧要体恤顾瑾之,别给顾瑾之找麻烦。

说了一大堆,皇帝就下朝了。

羽林卫早已在午门处等候。

皇帝照例也叮嘱了几句。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往顾瑾之脸上看了看,神色有瞬间的黯淡,而后又笑着说路上小心。

朱仲钧和顾瑾之跪下给他行礼道谢。

两人转身出门,背影渐渐消失在仁寿宫门口,太后的眼泪顿时就迷漫,视线变得一片模糊。

她狠狠转身,快步进了内殿。

皇帝亲自送朱仲钧夫妻到了太和门的殿前广场。

亲王的象辂早已等妥当。

四周跟着三十多名羽林卫。

朱仲钧搀扶着顾瑾之的手,亲自服侍她上了象辂。像这样的象辂,规矩应该是朱仲钧先上的,而后顾瑾之又由下人服侍而上。

皇帝看到朱仲钧在顾瑾之面前如此谦卑,多看了朱仲钧两眼。

朱仲钧笑笑,不以为意。

他又给皇帝行礼,这才上了象辂。

象辂缓缓从太和门出发。

从太和门,路过御桥,就到了午门。

出了午门,就等于出了皇宫。

八匹马拉着的象辂走得很快。片刻就到了端门;过了端门,就是承天门。出了承天门,就等于出了皇城。

皇帝站在太和门内的广场上,久久没有挪动脚步。

正月下旬的京城,依旧寒冷。今日没有风,寒意稍微减轻了些,皇帝也没感到寒意。

直到身边的太监喊他,他才回神。

他折身回了御书房。

太监向梁把一张折子呈上来。

皇帝打开看,是关乎安南国凯旋军的。再有四五日,元平侯就要到京城了。

怎么赏赐元平侯。皇帝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锦衣卫的指挥同知。原本是两人。一个是谭宥,一个是张道坤。

皇帝一直不杀张道坤,不是幻想张家还能死灰复燃,而是盘算着张道坤的位置。张道坤一死。锦衣卫指挥同知的位置。定有人要谋取。到时候皇帝也为难。

所以,他把张道坤留到了今日。

如今,锦衣卫指挥同知的位置空了出来。可以安置元平侯的儿子。

元平侯只有两个儿子,都被他带去了战场。这份保卫社稷不顾小家的情怀,应该极力奖赏,给朝臣们一个榜样。

“二十五应该能到京城。”皇帝自己沉吟着。

安南国平乱军正月二十五日就能进京。

皇帝想了片刻,起身往仁寿宫去。

“母后,仲钧和小七离京,您心情不好,是朕的不孝……”皇帝道,不等太后说什么,他继续道,“不如,请了姜家二小姐进宫,陪您解解闷?”

太后心里微顿,面上不动声色,笑道:“也好。姜家那位姑娘,哀家也见过几次,端庄贤淑,哀家很喜欢她。让**也来,哀家好些日子没有和**说说话儿……”

明慧大长公主是太后的大姑子。

当年太后母仪天下,明慧大长公主出了很多力。

而后,她不声不响去了延陵府几年,两人才慢慢生疏了。

太后隐约才猜到明慧公主离京的原因,却也不愿意去点破。有些事,大家心知肚明就好。

皇帝笑笑:“朕也好些日子没见着**姑母。论起来,元平侯是朕的姑母表兄,姜家二小姐就是朕的外甥女。母后,姜家二小姐尚未出阁,只怕是没有合适的人家吧?”

“皇帝想给姜家二小姐保媒?”太后问。

皇帝含笑,道:“姜家二小姐也快十七了。姜家不给她定亲,只怕事出有因。等元平侯回京,和他商议商议再说。母后,您觉得朕身边的徐钦怎样?朕封他个伯爷,配得上姜家的门第吗?”

徐钦是锦衣卫指挥使,皇帝身边第一人。

皇帝最是信任他的。

徐钦早年就有战功,当时没封赏爵位,乃是皇帝觉得时机不到。

如果有了爵位,徐钦还有什么追求?皇帝以后又该那什么激励他?

所以才留到了今天。

皇帝自己去做媒,总归不妥。

他这是想太后去做媒。

太后却犹豫了下。

姜昕长得不算美艳,却也是标志可爱的年轻姑娘。而锦衣卫指挥使徐钦,已经快三十,长得粗壮高大,面黑寡言。不管是容貌还是门第,都配不上姜昕的。

姜昕是公主的孙女,侯爷的女儿,真正的望族千金。

姜家岂会高兴?

元平侯刚刚打了胜仗回来,皇帝就怕他威高震主。人尚未到京,就要想尽办法压制他。

这些,都是帝王策略。

太后道:“徐大人在陛下身边多年,劳苦功高。姜昕是元平侯的次女,配徐大人是郎才女貌……”

她同意替皇帝办妥这件事。

皇帝满脸欣慰。

交代清楚之后,皇帝从仁寿宫出去了。

太后就立马叫人去姜家传旨,请明慧大长公主带着姜昕,明日到仁寿宫来。

吩咐下去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