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闺记事-第1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瑾之就复述了一遍。

宋盼儿就放下了手里的账本,惊讶反问:“通房有了孩子?”

顾瑾之点点头,道:“大伯母是这样说的。”

宋盼儿就把手里的账本甩在炕几上,厉声骂了句糊涂:“这要怎么收场?袁家原本就猜测你帮着她糊弄袁家,如此不是坐实了?让你做了恶人,连带你大伯母也要受埋怨。这不是胡闹?”

顾瑾之又点点头,道:“是胡闹。”

宋盼儿正在气头上,却被她这么一本正经的回答逗笑了。

“蠢!”对于顾珊之,宋盼儿想不出其他的形容。

可顾家不怕袁家,顾瑾之也不怕,宋盼儿倒也没有担心。

她只是生顾珊之的事。

办事太过于胡闹,只为袁家和袁裕业着想,把自己和娘家都看得太轻了。

“四姐很疼姐夫。”顾瑾之道,“她能如此行事,我倒也不意外。管得了这次,她下次还会犯的。早点发生点什么,反而好些。”

宋盼儿就冷笑:“那让袁家对她好一辈子。”

这件事,让宋盼儿气了好一会儿。

吃完晚饭,她终于平静了些。

“……瑾姐儿,照你说,你四姐没事,怎么通房能怀孩子,她却不能?”宋盼儿又问顾瑾之。

“我不知道。”顾瑾之道。

宋盼儿就笑了:“还有你不知道的病?”

“我不能的病很多。”顾瑾之也笑道,“娘,我不还是个孩子么?”

宋盼儿失笑。

这件事,是自家人捅了自家人一刀。既不能叫疼,又没法子缓解,让大夫人非常憋屈。

偏偏又不能惩罚始作俑者顾珊之,更不能赌气丢下她不管。

如此,就更加叫人膈应了。

宋盼儿挺心疼大夫人的。

第二天,她专门去了趟老宅,安慰大夫人。

凑巧,袁太太也来了。

宋盼儿在垂花门口遇着了她。

她的到来,是在顾家众人意料之中的,宋盼儿没有惊讶,笑着和她见礼,还故意问她做什么:“好些时候没见着您,今日怎么有空来坐坐?”

袁太太心里非常得意,却不敢表现。

她淡淡含笑,恭敬回答道:“也没什么事。最近家里闲,过来给大夫人请个安。”

宋盼儿笑笑,不深究,又问她顾珊之好不好,怎么没有一起回来等等。

两人说着话儿,一路到了上房。

大夫人是预备着今日袁太太要来的。

只是没想到宋盼儿也来了。

丫鬟端了茶,三个人在东次间坐下,大夫人也顾不上问宋盼儿来干嘛,只笑着问袁太太的来意。

袁太太又说自己是来请安的,跟大夫人兜圈子。

当初大夫人是拒绝过安置通房的提议。

虽然通房是顾珊之主动安排的,可袁家也不该答应的。

袁家也有错儿在先,袁太太怕大夫人揪住这个不放,就故意先绕圈子。

大夫人心里跟明镜似的,也不着急,慢悠悠陪着袁太太闲话家常。

——*——*——

第271节心绞痛

宋盼儿去老宅,直到傍晚才回来。

顾瑾之问她怎么如此久,出了什么事吗,她就告诉了顾瑾之,今日袁太太去了老宅。

“说把听风送到庄子上去,孩子不要了。”宋盼儿冷笑着道。

顾瑾之有点吃惊,道:“孩子不要?”

她知道孩子对于家族的重要性,比生孩子的女人更加重要。

袁家能说出这么一番话,叫顾瑾之心里有点凉。

“袁太太是这么说的。”宋盼儿道。

顾瑾之沉默了下,才说:“娘,袁家跟咱们想象的不一样……”

人有复杂的感情。

有些时候,变的并不是对方,只是自己的立场。

立场一旦变了,看对方行为的目光也变了。

比如袁太太,她以前就为了讨好顾家无所不用其极。那时候,顾瑾之也并不觉得她讨厌。

每个人都想过得更好,都想往上爬。

抓住机会,利用机会争上游,这是人性。

袁太太就是如此。

可现在,有了四姐的事搀和在里头,再看袁太太的行为,就觉得她为了往上爬,什么都可以牺牲,有点让人后怕。

假如,将来顾家和德妃失势,四姐也可能会被袁家牺牲。

这种不稳定和担忧,让袁太太的行为在顾家人心里,变得有点可恨起来。其实,袁太太还是袁太太,她一直如此。她并没有变。

是顾家人看她的目光变了。

“你大伯母也说,当初以为袁家不过是商户,没那么多勾心斗角。珊姐儿心地纯善,嫁过去最是合适。如今你大伯母也有点后悔。早知道如此,把珊姐儿嫁到落魄功勋世家,咱们家也是能办到的,反而对她更好。要不是孩子这件事,咱们也不知道袁太太和袁裕业还有那么狠心的一面。知人知面不知心,如今米已成炊,能怎么办?”宋盼儿叹气。

任何人都无法预料未来。

就像当初顾珊之嫁给袁裕业。连顾瑾之也觉得是良配。

到了今时今日。后悔也无济于事。

说到底,日子过成什么样,还是靠自己。

假如顾珊之不闹出通房这件事,袁家可能永远把她当宝贝一样宠着。永远和她没有利益纠纷。

亦或者。她更加聪明些。利用娘家和德妃的优势,把袁家吃得死死的,顾家也不需要替她担心。

所以。最终走到今天局面的,还是顾珊之自己。

换种人生轨迹,她没有这个问题,也可能有其他问题。

“四姐性格使然。”顾瑾之道,“把她嫁到落魄功勋世家,她也可能闹出其他事,倒不必后悔。”

宋盼儿就笑了笑。

顾瑾之这话,深得她心。

看到宋盼儿笑了,顾瑾之也笑起来。

“大伯母同意了吗,同意袁家不要那个孩子了吗?”顾瑾之感觉大夫人不可能同意,仍是问了句。

“怎么可能同意?”宋盼儿笑道,“事情到了这一步,把听风和孩子都害了又有什么用?留下着孩子,让珊姐儿看看,自己办了什么傻事。时时刻刻碍着她的眼,也许将来她能聪明点。”

顾瑾之轻轻舒了口气。

“但愿能到此为止。”顾瑾之道,“四姐家的事,叫人心烦。”

“的确烦。”宋盼儿笑道,“你大伯母心好。要是我,才不会理睬你四姐。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娘,将来我是不是泼出去的水?”顾瑾之问。

宋盼儿怒目瞪圆,戳了下顾瑾之的额头,道:“你怎么是泼出去的水?你是娘的心肝宝贝!谁对你不好,娘跟他拼命。”

顾瑾之大笑。

尽管大夫人不赞同袁太太处理通房和孩子的方法,可听风的孩子,仍是在两个月之后落胎了。

听风失血过多,差点丧了命。

袁家请了大夫,保住了听风的性命,听风却变得疯疯癫癫的,整日说是顾珊之害她的。

袁太太只好把听风送走了。

顾珊之也哭得跟泪人一样。

袁裕业在国子监念书,时常去同窗家里借宿,不回家。

顾珊之更是哭得可怜。

袁太太陪着她,像母亲一样照顾她。

大夫人去看了顾珊之几次,顾珊之瘦的厉害。

“大伯母接你回去住几日,你陪着你三嫂说说话儿。”大夫人道,“你还有半年的孝期,也不能服侍裕业。”

大夫人想,顾珊之肯定不愿意。她只是见顾珊之瘦的可怜兮兮的,心疼不已,顺口提了句。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顾珊之同意了。

在娘家静养的顾玥之尚未回唐家,顾珊之也回来了。

两个出了嫁的姑娘在娘家修养,并不是见让人开心的事。

可是大夫人尽量不提任何使人难过的话,只是每日想着法子逗她们开心。

大夫人也会偶然接了顾瑾之母女过来,大家一处闲话。

顾珊之住在娘家,也很少到二夫人跟前。

倒是二夫人,几次跑到顾珊之面前,指责她不应该安置通房,又指责她不应该让通房落胎等等。

“所有的事,都是你自己弄出来的,你怎么这样没用?”二夫人骂顾珊之。

顾珊之每次都被气哭,甚至和二夫人顶撞起来。

而后,二夫人就不再去了。

顾珊之和三奶奶夏氏要好。

夏氏又会说话,次次都是夏氏安慰顾珊之。

顾珊之一反常态,再也不说回袁家的话,安安静静住在顾家。她没提过袁裕业,也没有提过听风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没了的。

大夫人也不敢问。

顾瑾之和宋盼儿应邀去老宅。也是说些趣闻,自然不会提顾珊之伤心的话题。

期间,二堂姐顾玥之还教顾瑾之做针线,姊妹俩有点了亲热。

盛夏,京城天气炎热,林影生烟。

大家一处消暑。

“要不是热孝在身,咱们可以去乡下避暑的。”大夫人笑着道。

可大家都有热孝在身,哪里都去不了。

过了七月,到了初秋八月,酷热的天气转凉。

袁太太又一次来接顾珊之回袁家。

快到中秋节了。一家人需要团聚。二堂姐顾玥之也回了唐家。

顾珊之犹豫了下,仍是跟着袁太太回去了。

从始至终,她都没跟家里人说过袁家的事。

大夫人甚至问三奶奶,顾珊之有没有提一句半句:“……她不肯跟我说。也没和你提一提?好好的。听风的孩子到底是怎么没的。”

“没提。”三奶奶道。“我试探着问了两次,她都哭了起来,而后就不敢问了。这次她肯回来。定是对袁家有点失望。哪怕如此,她也不愿说半句她婆婆和妹夫的坏话。大伯母,四妹对袁家用情至深……”

大夫人就叹了口气。

她就怕如此了。

听风落胎,顾珊之的问题,又回归到了原点。

只是不知道顾珊之心里,对人生有没有新的看法……

而后,顾珊之身边的余氏给大夫人递信,说顾珊之没什么异样,依旧孝顺婆婆,体贴丈夫。

袁家恢复了平静。

只是平静底下到底是什么样的暗流,大夫人无法控制。

她只愿顾珊之能争气点。

——*——*——

八月十五,彷佛转眼即至。

又到了顾瑾之和两个弟弟的生日。

这次,她是满十五岁。

今年她及笄,家里因为守孝不能大办,顾瑾之的及笄礼非常简单。

太后赏了支簪子,大伯母做了正宾,

没有礼乐,没有其他客人,仅仅是顾家众人。

大伯母念着“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等语,替顾瑾之簪发,完成了仪式。

下午的时候,顾瑾之收到了朱仲钧派人从庐州送来的生辰礼物。

礼物昨日就到了,由礼部检验是否有暗递私信之后,再送到顾家。礼部一套程序下来,礼物就晚到了些。

朱仲钧给顾瑾之送的,一大匣子首饰。

皆是上品,至少是十来样。

金银珠玉,钗环簪镯,没有重样的。

宋盼儿看了,失笑半晌:“王爷忒大方了。”

“穷大方。”顾瑾之想到庐州的护卫军和粮仓去年都交给了朝廷出征安南,如今的庐州王府只是个空架子,笑着说了句。

宋盼儿也笑,叫人把这匣子首饰送到顾瑾之的院子。

顾瑾之和母亲说了几句闲话,就回去歇下。

第二天,她进宫给太后谢恩,谢太后昨日赏赐的那支簪子。

太后就笑着问她:“看到王爷送给你的生辰礼了吗?”

顾瑾之道:“看到了。王爷送了好多……”

太后就笑,道:“王爷疼你呢。”

语气里到底有点失落,她想朱仲钧了。

两人正说着话儿,成姑姑从外头走进来。

太后就连忙问她:“怎样了?”

成姑姑看了眼顾瑾之。

太后道:“你直说无妨。”

“陛下已经醒了,说有点饿,吃了碗小米粥。几位太医都在跟前服侍。”成姑姑道,“彭提点大人说,已经无碍了,再吃几剂药稳固,便可痊愈。”

是皇帝生病了。

天子的身体,关乎天下局势。

顾瑾之不应该多问。

她沉默听着。

太后听完了成姑姑的话,点点头,转而告诉顾瑾之说:“前些日子天气一凉,陛下就有点伤风,咳嗽了几日,昨夜突然心绞痛……”

顾瑾之就忙问:“没事吧?”

太后笑了笑,道:“已经没事了,只是昨天黄昏的时候,发了一阵。彭提点赶过来,给陛下用针,就没事了。今早不是还上朝了吗?现在还在吃药。你等会儿再去瞧瞧陛下。虽然彭提点医术好,哀家仍是最相信你。你既然来了,就顺道去看看,好叫哀家安心。”

顾瑾之道是。

——*——*——

第272节初雪

顾瑾之在坤宁宫坐了一会儿,就去乾清宫看皇帝。

皇帝在静养,跟前没什么人,只有几名心腹内侍。

他坐在榻上,仍在批阅奏章。

身边的内侍想劝,却又不敢,都肃静沉默立在一旁。

顾瑾之进来,跪下给皇帝请安。

皇帝抬眸,脸色有点苍白。看到顾瑾之,他仍是高兴的,笑着让她起身,道:“朕好些日子没看到小七了。。。。。。”

自从祖父去世到现在,七月多月了。

算一算,大半年呢。

的确是好些日子。

“……昨日是你的生辰,朕原也准备了礼。只是太后送了,朕再送的话,就不合礼数。”皇帝没等顾瑾之开口,继续道,“朕私下里礼物赏你的。”

然后给身边的太监刘术使眼色,让他去拿礼物来。

顾瑾之忙跪下,先谢了恩,才道:“民女是奉了太后娘娘的懿旨,来看望陛下的,不是来讨礼物的。”

皇帝却不管,挥手让刘术去拿来。

刘术道是。

片刻后,太监刘术折身回来,手里捧了个小匣子,交给皇帝。

皇帝又交给了顾瑾之。

“看看是否喜欢。”皇帝笑着道。

顾瑾之只得当面打开。

黑色丝绒的里衬,托着一只翡翠玉镯。近乎透明的翡翠,流淌着清澈的绿芒。

宫里的东西,自然皆是上品。

而这翡翠镯。乃是上品中的极品。

顾瑾之收下了,道了谢,说了句很喜欢。

皇帝的眼神就变得温和起来,笑容也和煦。

“我给您把把脉?”顾瑾之将礼物搁置在案几上,问皇帝。

皇帝笑了笑,说好。

太监刘术忙拿了小软枕,垫在皇帝的手腕之下。

顾瑾之伸手,替皇帝把脉。

心绞痛,可能是冠心病。

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引发冠心病的原因,肥胖占了很大的因素。

而皇帝说不上清瘦。却是匀称。又年轻……

他的心绞痛,可能另有原因。

顾瑾之心里想着这些,认真替他诊断。

期间,内殿里安静无声。

等顾瑾之诊断完了之后。她发现整个内殿里的宫女和内侍早已退了出去。只剩下她和皇帝。

气氛突然就变得让人不自然。

顾瑾之沉了沉心。准备开口说话,皇帝却先笑了。

他对顾瑾之道:“朕不过是小病,彭提点也说了。静养几日,少些操劳即可。是母后太过于担心了。小七,你心里是不是想,朕为何不找你来看?”

这个,顾瑾之没想过。

她又不是太医。

怎么回答才妥当?她心里转了转。

见她有微微沉默,皇帝没有为难她,继续道:“不过是小病,朕总不能越过太医院的人。否则,太医院越发没有地位和威望了。”

前年太医院闹了秦微四谋害人命那么一件事,导致太医院的名声急剧下降。

而后,好不容易积累了点声望。

皇帝自己都不信任他们,旁人更加不会了。

顾瑾之不过是在心里组织语言,接话才慢了点,没想到皇帝居然这样跟她解释。她怕越说越难以收拾,立马道:“民女都明白的。照顾陛下,原本就是太医院分内之事。”

“又自称民女了?”皇帝笑道,“这半年常不到宫里走动,跟朕也生疏了吗?”

顾瑾之心里暗暗掂量。

怎么都觉得皇帝说话有点奇怪。

“陛下心情很好……”顾瑾之反问,“有什么喜事吗?”

皇帝似乎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很自信,亦或者,他比较信任彭乐邑太医,根本没有打算让顾瑾之诊断,才一次次说岔开话题,说些无关紧要的。

既然他没兴趣,顾瑾之也不打算说了。

皇帝的身子并没有大碍。

昨日的心绞痛,也只是一时的气血淤痹,认真吃上一段时间的药,即可以痊愈。

“见到小七了,自然是喜事一桩。”皇帝道。

这有点**的味道。

顾瑾之抬眸,看着他。

目光突然的短兵相接,皇帝微愣,被她突如其来的注视弄得心头一动,有涟漪微微荡开。

他看顾瑾之的目光,越发迷蒙起来。

顾瑾之起了戒备。

她笑了笑,起身给皇帝行礼告辞:“既然陛下身子不碍,我去给太后娘娘复命,好让太后安心。民女……小七告退了。”

皇帝没有挽留她,只是吩咐她:“得空常到宫里来走动走动,陪太后散散心。”

顾瑾之道是。

从乾清宫回来的路上,顾瑾之走得很快,似乎想赶紧逃离这个地方。

她隐约有点不安。

到了坤宁宫,整个人的心情才彻底平复下来。

太后问她,皇帝的身体如何。

比起太医院的太医们,太后更加信任顾瑾之。

若不是顾瑾之今日进宫谢恩,太后原本也打算明日宣顾瑾之的。

“怎样?”太后问顾瑾之,“皇上的圣体如何?”

顾瑾之连忙回答道:“并无大碍。陛下偶然发心绞痛,不过是内有滞郁,气血淤积所致。认真吃些疏通经络,消淤散结的药,疏导疏导,便能好起来。”

彭太医是这样说的。

如今顾瑾之也这么说。

太后这才放心。

说了一会儿话,顾瑾之起身出宫。

刚刚走到宫门口,尚未出去,乾清宫的太监刘术追了过来。

顾瑾之一颗心猛然下沉。

“顾小姐,您忘了这个。”刘术把一个小匣子给顾瑾之。

顾瑾之走得太急。把皇帝送给她的生辰礼物忘在了乾清宫。

她接过来,道了谢:“辛苦您送来。”

“这是奴婢分内事。”刘术笑道。

顾瑾之又道了谢,这才出宫。

皇帝生病,依旧带病上朝,朝中局势稳定,京城也格外平静。

金秋八月,硕果满枝。秋风飒爽中带着温婉,却吹落了枝头红叶,徒添苍凉凄清。

皇帝送给顾瑾之的那支翡翠镯子,顾瑾之藏在了箱底。没有再拿出来。

转眼到了九月。一场秋雨,薄幕轻寒,万木萧疏、荒草离离的残秋降落人间。

九月初五,宫里添了位皇子。

这是皇帝的第二位儿子。

二皇子的降生。打破了大皇子乃是独子的局面。二皇子的生母程贵人封了丽妃。和顾德妃、张淑妃并头。

顾家仍在守孝,不需要进宫朝贺。

可也免不了家里人议论这件事。

宋盼儿去了趟老宅,回来就跟顾瑾之说起二皇子和新晋的程丽妃。

“这位丽妃娘娘。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