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洪英传-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嫣儿去给几位大人准备几个下酒菜吧。”嫣儿笑道。

    “不错,一壶好酒,换来嫣儿姑娘亲自下厨,不亏,不亏。”孙传庭一副放荡不羁的样子,走到哪儿都是谈笑风生。

    殷复声闻言差点儿呛着,这位倒是不吃亏,拿酒来蹭饭。

    这是真的要感谢我吗?

    “咳咳~,伯雅兄当真要吃嫣儿做的菜?”

    “呃~,对呀?一壶好酒换殷兄弟你一顿饭,你也不亏。”

    殷复声扫一眼嫣儿,打趣道:“伯雅兄若不介意,在下自是没得说。只是,我与卢兄可就不奉陪了。”

    孙传庭眉头一颤,也明白了。

    李嫣儿脸一红,“复声哥哥,你就知道笑话嫣儿。谁说嫣儿做菜难吃了?嗯~~,就算不好吃,大,大不了,我去外边儿买回来嘛!说!你们要吃啥?”

    “哈哈哈……”

    李嫣儿出门买了几个下酒小菜,回来,殷复声与这二位英雄同桌畅饮。

    说是孙传庭和卢象升来答谢举荐之恩,不过看似却更像是兄弟相聚。

    三人在朝廷之中,那绝对是年轻的力量,说起话来,特别投缘。

    在谈到当今朝堂,有着极其相似的看法,同样排斥党争,同样赞成发展新学。

    孙卢二人经殷复声举荐,一个为户部主事,一个升任了吏部主事。然而,在谈话中,殷复声得知,他的举荐,一直被东林党人压着,而真正将二人安排面圣的却是魏忠贤。

    殷复声隐隐觉得不安,魏忠贤没有明着来找过自己,更没说过半句话,却暗地里,似乎已经帮了很多的事。

    这个人情究竟要积攒到何时,他才会跟自己讨要呢?

    “复声老弟,你发什么呆?”孙传庭几杯酒下肚,说话越发随意,对着殷复声和卢象升是称兄道弟。

    殷复声打了个愣神,忽然想到一件东西。

    “诶~,我突然想到有一样东西,可以送与二位。”

    “哦?”二人看着殷复声。

    殷复声起身回屋,不多时,拿着一个锦盒出来。

    归座后,将锦盒打开。

    里面是一本书。

    一本手抄,泛黄的旧书。

    正是那本,《纪效新书》总章。

    孙传庭一见,喜出望外,酒醉也立马醒了三分。

    “呀,这不是武毅将军(戚继光谥号)的书吗?!”

    卢象升闻言也凑上来观看。

    孙传庭双手捧书,视如珍宝。

    定睛一看,竟是十九卷,便更为惊叹。

    “呀~!世间传言,武毅将军的《纪效新书》有十九卷,然传世的只有十八卷。有人说,第十九卷,乃是将军临终前,泣血而书,逝后无人得见。传庭本以为只是讹传,竟没想到,此书竟在殷兄弟手中啊。”

    卢象升点头道:“是啊,此乃至宝。殷大人当好好保存。”

    殷复声起初到真不知道此书如此珍贵。

    但是,他很清楚,自己不懂什么打仗,留着,也只会浪费了先人的一番心血结晶。

    而眼前这二位英雄,他日奔赴沙场,保家卫国,才更需要这本书。

    “俗话说,良将辅明主,宝马配英雄。这书既然如此珍贵,在下愿赠予二位英才。他日,战场杀敌,驱除鞑虏,保家卫国,全赖二位。”

    孙传庭与卢象升相视一愣。

    “殷兄弟如何知道,我二人志在沙场啊?”

    殷复声故作高深,摇头晃脑,一字一顿道:“我会算命!”

    “呃……,哈哈哈……”

    孙卢二人没想到,与这殷复声未曾深交,却能如此信赖他二人。

    顿时,二人心中,对殷复声竟有一种说不出的赞佩。

第175章 试探() 
浙党的瓦解和齐党的离开,殷复声背后的力量被逐渐削弱,这对于东林党人来说,真是大快人心,报了之前朝堂三把火的仇。

    可是,对于殷复声来说,谁又能料到,也是一件意外的喜事。

    齐党人投奔了魏忠贤,楚党又成孤立。官应震情急之下,只好采用了殷复声的办法,趁自己在朝堂上还有些地位,连番上书,要求恢复张居正之法。

    张居正是楚人,重新确立他的地位,就是确立楚党的地位。这个道理,朝堂上每一个弄权者皆知。

    故此,朝堂上平息多时的战火,又一次拉开了。

    张居正的新法对社稷有益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当初急于替自己开脱的邹元标,结结实实的说了一句对东林党不利的话:江陵功在社稷,过在身家。

    既然其法有功于社稷,那还有什么理由,不让恢复呢?

    虽然,理站楚党这边,可是东林党势大,楚党又失去盟友,被孤立。

    为了能以胡搅蛮缠之攻势压倒官应震,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让殷复声这个劲敌,没空开口。

    于是乎,东林党人调转话锋,连番上书,说殷复声的杂学馆招来的所谓贤能,皆是乌合之众,什么样的人都有。

    有半脑袋头发的,有三分像人,七分像鬼的,总之,就是形形色色。

    既有损朝堂官员一贯儒雅的形象,又有损大明皇帝的威仪。

    还说,殷复声办事拖沓,杂学馆根本无人前来,从头至尾就是空耗国家资源。

    其实,也不知耗了什么?

    在这样连番的攻势下,官应震上书的恢复“考成法”的奏章暂被搁置,反而是下旨,要求殷复声尽快完成杂学馆的营造事宜。

    这摆明了,就是给殷复声施加压力。

    没银子,怎么造?

    这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办成的。

    殷复声也急,急得在院子来回溜达。

    “这个二狗也该回来了吧。”

    “大人,大人……”

    正念叨着,忽闻门外有人喊。

    殷复声起身开门,二狗汗流浃背地从门外探头进来。

    “大人,小的回来啦。”

    殷复声往他身后一看,“东西呢?”

    “听您的吩咐,在城郊放着呢。”

    “嗯,这两天,分早午晚,把东西带回来,别让人瞧见。”

    “是,大人。”

    主仆正说话,殷复声余光扫见门外墙角有人影晃动。

    “什么人?!”

    门外的人影晃两晃,讪讪走了进来。

    “哎呀,殷大人~”

    殷复声一打量,是个小太监。

    二狗怒道:“你敢在外边儿偷听?!”

    小太监急忙解释,“诶呀,误会了。大人,小的可不是有意听见的。这大开着门,小人刚要进来,就听着您跟家丁说事情,觉得不该冒然进来,所以,脚下就缓了这么一步,这……”

    殷复声心想,既然是太监,不是皇帝的人,多半就是魏忠贤的人。要是朱由校和魏忠贤,听见也就听见了,没什么大事。

    想到这儿,殷复声笑道:“唉,本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公公不必介意,有事请进屋说吧。”

    小太监跟着进了屋,落座后,上茶。

    “公公前来,可是有事差遣吗?”殷复声问道。

    小太监眼珠一转,“哦,也没什么事,就是~,呃,有日子没见,今日特地来见见。”

    “噗~”殷复声差点儿乐喷。

    有日子没见?!

    关键是,以前何时见过?

    这小公公的话,真耐人寻味呀~

    “呃~,呵呵,那公公喝茶。这茶叶是我一福。建的朋友,家里自制的,你尝尝,很特别。”

    小太监讪笑着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嗯,好茶,好茶~”

    其实他根本没尝出味来。

    见这小太监不主动说话,殷复声越发觉得奇怪。

    这位来干什么的?

    但是,他也不能失了礼仪。

    要说投靠魏忠贤的那些官员,对魏忠贤毕恭毕敬,那多半是因为他的权势,其实骨子里,别提多鄙视太监了。

    而殷复声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并不鄙视这些时代的牺牲者,反而,发自内心的,很同情他们。

    所以,这小太监越是显得不自在,殷复声就越是热情,从茶聊到点心,再聊小太监的家乡,最后,竟然,把这小太监给说哭了。

    想家呀。

    最后,小太监哭了一鼻子走了。

    殷复声还是莫名其妙的。

    来干嘛的呢?

    小太监离开殷复声,直接去向魏忠贤回复。

    一见魏忠贤,眼泪汪汪的。

    “九千岁~”

    魏忠贤抬眼一瞧,吓一跳,“唉?怎么回事?”

    心说这个殷复声,怎么把人给弄哭了?

    小太监打着嗝儿,抽泣道:“九,九千岁~,小的想家了~”

    魏忠贤差点儿气乐了,让你去试试姓殷那小子,对咱们太监的态度,你倒好,想家了?!

    这是该想家的时候吗?

    “咱家叫你去干嘛了?你想家?”

    见主子生气了,小太监,不敢哭了,“就是在殷大人那儿,他问起小的家乡,聊起来,小的就想家了。”

    闻言,魏忠贤挑挑眉毛,“那他对你,就还算客气咯?”

    小太监抹抹眼泪,“岂止是客气,殷大人对小的,很好。好吃好喝的,什么都和小的谈。小的觉得,他眼里,根本没把小的当是不完整的人。”

    魏忠贤一怔,“哦?这么说,他倒还算会做人咯。”

    小太监摇摇头,“九千岁,小的觉得吧,殷大人不是会不会做人的事儿。以前,九千岁身边儿的那些大人,见了小的也挺客气,可就是眼神里总是多少会流露出嫌弃。而这个殷大人的眼睛里,就是没有。反而,好像还有点儿同情之意。”

    太监干的就是个察言观色的活儿,要连嫌弃还是同情都看不出来,更不用想着能到皇帝身边儿伺候了。

    魏忠贤听了,眯起眼睛,“你以为让人同情你,是好事吗?”

    小太监一愣,“小的不是这个意思。只是……”

    “嗯~,咱家明白啦~。看来,咱家果然没看错人。”

    魏忠贤说着,扫一眼小太监,弯起嘴角,甚为满意的点点头,“承恩,你这次办事得利,赏了。”

    承恩小太监当即破涕为笑,“谢九千岁~。”

第176章 脏银() 
吏部尚书张问达的府上,一个下人正在低头哈腰的报事。

    “张大人,小的最近发现,殷府的那个管事儿,这两天不知打哪儿弄回来好些个大木头箱子。也不知道在干什么?他府里边儿就这么一个管事儿的,口风紧的厉害。”

    “废物!口风不紧,要你去查什么?”张问达怒责道:“赶紧去查,不管你用什么法子,都得给本官问出来!”

    “是!是……,小的这就去查,这就去……。”下人连连应声退了出去。

    ……

    ~~~~~~~

    话说这苦逼的二狗,说是五品官员家里的管事,可是,什么活儿都得他干。冬换煤球,夏扇凉,扫地买菜苦力活。

    二狗嘴上不说,心里也盼着赶紧再多个家丁。

    这天,二狗出门买菜,正巧碰上个同乡,说是之前也是逃难离开家。

    要说二狗对此人并没有什么印象,但是,所谓:他乡遇故知,又是共同经历了灾难的,感情自然不同。

    俩人见面,聊了几句,眼圈儿都红了。

    后来说起各自离乡之后的生活,二狗得知同乡让主人家赶出来了,于是就答应带他回家,跟殷复声说说,收留同乡,顺便也给自己减轻负担。

    回到府上,二狗跟殷复声把事情一说,殷复声打量此人。

    “你叫什么呀?”

    “小人叫富贵儿~”

    “嗯,名儿倒是吉利。行,那就留下吧。有什么该做的事情,你就听二狗的吧。”

    “诶,谢老爷,谢老爷。”

    ……

    晚上,活儿都干完了,富贵儿请二狗喝酒。俩人窝在门房里边喝边聊。

    喝到半夜,二狗已经醉的不省人事了。

    富贵儿轻推二狗,“狗哥,狗哥~”

    二狗真的变成了死狗。

    富贵儿撇撇嘴,使劲儿往二狗的腿上踹了一脚。

    “娘的,敢指使老子干那么多活儿!灌死你!”

    富贵儿发狠骂完,便悄悄溜出门房,在院子里探头探脑的。

    见殷复声的房里没了动静,便蹑足溜进书房,到处乱翻。

    结果一无所获的出来。

    再去后院儿,大树底下刨了半天,也没有。

    “这府里这么小,要真有脏银,能藏哪儿呢~?”

    富贵儿正抠着脑袋想,忽见月光投于井上,井口不断往外反着微光。

    富贵儿觉得奇怪,上前趴在井口往里一看。

    井里铺满了枯枝败叶,可是,在月光的反射下,埋在下面的东西,烁烁放光。

    富贵儿一看,大喜,“果然有脏银。可以回去交差了。”

    富贵儿当即踏着夜色回尚书府报事去了。

    张问达闻言,频频点头,“嗯~,要是正正当当的银子,藏在井里干嘛?能藏井里,证明还能藏别的地方。”

    “大人,小的猜,之前那二狗运回去的箱子,就是用来装脏银的。”

    张问达一怔,点头道:“没错,你说的对。要如此看来,他府上藏了,绝不止十万两脏银。”

    “大人,他借招贤纳士的名头,公然卖官,现在看来,是罪证确凿。”

    “对!这个殷复声,好大的胆子。”

    张问达嘴角一扬,露出一丝杀气。

    他当即修书一封,让富贵儿赶紧送去给叶向高。

    次日一早,二狗发现富贵儿不在了,还奇怪呢。

    好端端的人怎么不见了。

    “二狗~”

    听到自家主子在院子里叫他,二狗也顾不得多想,整整衣裳,就跑了出去。

    见殷复声正在后院井口边和李嫣儿站着,于是跑了过去。

    “大人,那个富贵儿不知道一大早跑哪儿去了……”

    “先别管他,咱们赶紧,把这些东西装箱。”殷复声打断二狗,匆忙道。

    二狗低头一看,惊得下巴差点儿掉一地。

    井里居然埋了好些银条。

    李嫣儿在井边刨土,此时起身,拍拍手,“嗯,还有这些。”

    二狗再看,地下也埋了好多。

    “哇~,大人,这,这些事哪来的?”

    殷复声淡淡一笑,“别多问,赶紧干活儿。”

    “诶~”

    主仆三人这便开始在院子里忙活开了。

    把井里,地下埋的银条一块块都装进箱子里。

    别看简单的装箱,三个人也干了大半天,直干的是挥汗如雨。

    “最后一块~”殷复声放进最后一块银条,直直腰,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

    “大人,这么多银子要干什么用啊?”二狗一边抹汗,一边问道。

    “造学馆用。”

    “建学馆要这么多银子呢?”二狗惊讶地扫一圈儿红木大箱,“这里,起码得有十几二十万两吧?”

    “嗯,差不多吧,二十万两。”殷复声满意的点点头,吩咐二狗道:“你今晚和嫣儿就把银子运出城去……”

    殷复声话说半句,只听“duang~”一声响。

    府门,竟被一脚踹开。

    紧接着,李长庚,张问达,孙慎行,三人出现在门外。

    这三个人带了一队人来搜家。

    张问达前一晚给叶向高写信,很快,一帮东林党人开会讨论。

    叶向高韩认为,殷复声受贿不大可能,二来,觉得这件事暴露的太容易,有可疑。

    可张问达等人认为,人证物证俱全,没什么好怀疑的。并且主张,下手要快,以免错失良机。

    双方这么一番争执,叶向高也拦不住,他也不想拦。这件事虽有可疑,但不是不可能。

    而且,人证物证具在,要万一真的借机抓住了殷复声的把柄,那真是突破性的胜利。

    但是,叶向高韩这些是什么人?号称官场老姜,一个个,猴精猴精的。他们是不阻拦,但也不会掺和这件事。

    你们谁爱上谁上,我们,不去!

    所以,张问达,孙慎行等人,一番叫嚣之后,直奔殷府来捉脏。

    一进门,官兵冲了上来,连搜都省了,直接将后院儿几只装满银条的大木箱围拢起来。

    几个东林党老头儿相视一笑,张问达勾起嘴角,森然道:“怎么样?殷大人~。说说吧,这~,是怎么回事啊~?”

    孙慎行和李长庚也同步站出来,一副趾高气昂之态,微扬着下巴,俯视殷复声,等着听殷复声的“解释”。

    ……

    ()

第177章 人证物证() 


    张问达,孙慎行,李长庚三个老头儿,横眉冷对,气势汹汹的在殷复声的府上捉脏。

    捉了个正着。

    满地装满了银条的大木箱,明晃晃的就在眼前。

    张问达别提多得意了,心说,幸亏没听叶老头儿的,要不然,白白错过这么精彩的幕。

    面对三人的质问,殷复声显得很意外。

    “三位大人,因何此时突然闯入?”

    张问达道:“有人检举,你借招贤之名,收受贿赂,私卖官职。”

    殷复声大惊,“这,这是何人诽谤?下官何时收受贿赂,又是何时卖官?”

    孙慎行道:“你若不曾卖官,这满地的银子,又是从何而来呀?”

    李长庚勾着嘴角冷然道:“是啊,咱们户部要收这么多银子,也要煞费番功夫,可殷大人这……,应该起码有二十万两吧。焉何,好似夜之间从天而降呢?”

    张问达接口,反问李长庚,“诶,对了,户部要拨给殷大人建馆的五万两银子,似乎,尚未送来吧?”

    “的确还未到。”李长庚道。

    “这么看来,殷大人这儿的这些,全部都是脏银咯~?”张问达森然冷笑。

    殷复声大急喊道:“三位大人,你们可不能平白冤枉下官呀。”

    “冤枉你~?那你说,这些银子打哪儿来的?”

    “这……”殷复声语迟,有些惶恐。

    “哼!既然你说不出来,那就留着跟陛下解释去吧。”李长庚怒道。

    张问达当即命令官兵连箱带银抬走。

    “你们凭什么抢我们东西?”李嫣儿上前想拦着。

    张问达知道她会武,见她直冲冲朝自己而来,不禁吓得倒退步,“你想干什么?”

    殷复声把拉住李嫣儿,冲她轻轻摇头。

    李嫣儿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