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卫天子-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张良说道:“不然,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于一世。秦灭六国,以赵最为惨烈。自长平至赵亡,反复数战,赵青壮具亡于秦,于今不过十几年。赵国民力未复,国力不堪。不足为凭,且秦国精锐尽在长城,他日秦兵撤长城而南,我何以对?”

    卫无忌听他们双方说话的理由,已经听了好几遍了,他自己也翻来覆去的想,结合自己浅薄的历史知识。得出以下结论。

    河北很好大,因为武臣曾经当过赵王。卫无忌看现在的武臣军,还不如自己的,武臣能做到,自己定然也做到。

    第二就是河北很危险,不说别的,决定秦国命运的巨鹿一战,就在河北。

    黄复说的对,张良说的也对。

    但是该怎么选择啊?

    他现在才知道,世界上很多选择没有对错。他犹豫不能决断。

    此刻门外侍卫禀告道:“君上,陈余先生请见。”

    卫无忌一看黄复与张良,两人说道:“我们先下去了。”

    卫无忌起身送了张良与黄复,想想了,又叫侍卫追上张良给张良递上一句话。

    不一会儿,陈余进来了。

    陈余比张耳小十几岁,张耳已经是垂垂老矣了,陈余却在他最成熟的时刻。

    如果说女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是她二十多岁的时候,而男人最有魅力的时候,是他四十岁上下的时候。

    这时候的男子,已经褪去了青涩,无论是体力,智慧,精神,经验,都是最巅峰的时候,正是他们最有魅力的时候,直如现在的陈余。

    卫无忌起身相迎,两人分宾主坐定,说道:“不知道陈先生有何教我?”

    陈余说道:“我观君上心中有所疑虑,不知道然否?”

    卫无忌说道:“然也。”

    这是卫无忌到这个世界的体会之一,诚实是一个很好的品德,因为世界上聪明人太多了。你说谎的时候,没有人揭穿,但并不代表没有人看穿。对聪明人最好是诚实一点。

    陈余说道:“我有一策,可以解君上心疾。”

    卫无忌说道:“愿闻其详。”

    陈余说道:“我之策,为河北策。”

    陈余这一翻话,是他与张耳推敲很久的计划。此刻说出口来,他两眼放光,散发出不一般的魅力。

第七十一章 四角之论() 
第七十一章四角之论

    陈余说道:“我曾游燕赵之地,知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赵与秦为仇,近百年矣,可谓磐石不移,而燕人亦多怜太子丹。燕赵之地多苦于长城,皆深恨之。如今陈王首义,天下汹汹,秦失关东,必矣。然燕赵之地,未尝有闻反秦者。百姓日夜盼亡秦,如婴儿之盼父母。君上若北上,百姓必赢粮而景从。”

    “河北之地,秦官吏皆自危。恐不能保全首级。日夜思之不得解。君上只须以君临河北,遣一口舌之士,游说秦吏,则从君上则定十之**。余者凶顽之辈,再遣军击之,破之易也。”

    “君上可北徇燕代,南收河内,以大河为凭,长城为阻,这大河之北,长城之难,尽为将军,此王霸之基也。可以南面与群雄相争,胜为天子,败,亦不失为诸侯。”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陈余的河北策,无甚出奇之处,但是陈余每出一言,皆如斩钉截铁,落地有声,如同金石人不由的起了信任之感。

    卫无忌心动了。

    在他所知道的历史之中,刘秀就是以河北为基,争霸天下,袁绍也是如此。其他知名不知名的更是比比皆是。

    据河北而南争天下。这一条路,不知道被多少后来之人证明是可行的。卫无忌怎么不心动。但是卫无忌却不会这么草率的决定。

    卫无忌问道:“却不知道秦长城之兵如果南下,先生如何当之?”

    陈余说道:“秦长城之军,多在九原。只需依靠太行,锁其八径,则秦军不可东矣。九原之军多依关东之粮,如今关东乱,粮食不入关中,九原军必乏粮,三军无粮则溃。君上无须与九原军交战,只需相持日久,其必亡也。”

    卫无忌说道:“秦于赵杀戮最重,赵地元气未复,且燕国,僻远小国,国力不足,如何能依仗其争夺天下?”

    陈余说道:“君上岂不闻,卞庄刺虎。如今中原乱相,如群虎相争,君上坐拥河北,其不能待其弊,一举得之。”

    卫无忌听了此言,想起一个人。是韩信。

    因为韩信谋士也有这样的议论韩信自立,与楚汉鼎足而三。

    卫无忌呼吸有一些急促了。

    纵然这是一个画饼,陈余画得饼也太好了。

    卫无忌强制镇定,说道:“事情重大让我三思之。”

    陈余自然听出了卫无忌的送客之意。卫无忌亲自送陈余出了门,再次返回,一进门就问道:“张师,以为此策如何?”

    却是张良正坐在刚刚陈余的位置上。原来卫无忌让侍卫将张良留住,藏在暗室之中,听陈余之策。

    张良说道:“陈余不亏为天下名士,这眼光不错。”

    卫无忌大喜说道:“张师,认为此计可行吗?”

    张良避而不答,问道:“敢为君上之志,意在天子?还是一诸侯王?”

    卫无忌坦坦荡荡的说道:“始皇所为,后世岂能不效仿之,愿为诸侯王,恐尸骨不得全。”

    张良心中一震,却没有想到卫无忌看得如此清楚。那么卫无忌的意图只有一个,那就是至高无上的天子之位。

    张良说道:“欲争天下,其在地乎?在民乎?还是在军乎?”

    卫无忌不用思索就说道:“在军。”

    说到底这天下还是以刀剑来争的。所以军力是最的。

    张良说道:“河北传榜可定,固然是好事,只是强军从来是打下来的,如此容易得河北之地,恐怕卫军今后免不了军力羸弱。政令不畅。”

    乍一看,这两者没有关系。但是卫无忌微微一想就知道原因了。

    无他受降过多。

    卫无忌既然受降,自然要善待之,否则就是失信于天下。如此一来,可想而知将来卫军之中有大批量的降军,会直接影响到卫无忌对军队的控制。

    对投降之人,卫无忌敢说自己没有心结,但是降人自己没有心结吗?如今卫无忌军力少,而河北地方大,受降太多,决计给卫无忌的将来埋上地雷。

    不好好整顿,军队内部山头太多,战斗力必然受到影响,还不能下辣手整顿,怎么一个愁字得了。

    只此一点,卫无忌就对垂手可得的河北之地,心中有所顾虑了。

    张良说道:“而且,君上准备派什么人牧守四方?且太行之东,大河之北,十郡之地,君上有这么多牧守之才,还有君上能保证,将来十郡之地,是君上的,不是郡守的。”

    这一句话,已经有些诛心了。

    卫无忌听的额头有些冒汗。

    自己的底子,自己知道,他那里有这么多忠心的人才。可以说人才这世界上从来不少,但是忠心的人才却并不多。

    正如现在卫无忌不敢轻易让申志独领一军。

    并不是卫无忌猜疑申志,而是不愿意考验申志的忠诚。

    忠诚这东西,卫无忌从来不觉得是可以考验的,他从不考验什么人忠诚于他,而是尽量不给他有背叛的机会。

    而这河北十郡之地,一旦落入卫无忌手中。卫无忌绝无可能一不让人背叛的体系来,也就是说卫无忌的手下,背叛的成本大大减低。

    这是卫无忌所不能接受的。

    卫无忌摇摇头,说道:“果然便宜没好货。”

    张良微微一笑说道:“而且君上根基尽在濮阳,而濮阳四战之地也,君上大力攻河北,能弃濮阳吗?”

    卫无忌说道:“不能。”

    这不是卫无忌一个人的事情,而是全军的事情。

    卫军上下几乎上都是濮阳人,特别是高层。卫无忌如果放弃濮阳,全军非哗变不可。如此一来,卫无忌的选择已经很明白了。河北策不论多么诱人。卫无忌都不会采纳。

    卫无忌说道:“张师,陈余有河北策,却不是张师有何策教我?”

    论起来,卫无忌还是最信任张良。不论张良与卫君角的关系,还是张良在历史上的威名,都是卫无忌信任张良的原因。

    卫无忌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张良一直在否定北上攻打河北之地,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提出自己的意见。

    张良叹息一声,说道:“我实在是无完全之策。”

    卫无忌说道:“张师请试言之。”

    张良说道:“就天下形势而言,天下可以分为五块,即关中,齐地,楚地,河北,与中原。”

    卫无忌略一思索,就点点头,表示同意。

    张良的分法,并不是地理上的分法而是综合了地形,实力,影响力的分法。

    张良说道:“中原之地,四战之地,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但是正因为这四战之地,所以四面受敌,不是立足之地,所以欲争天下,必立足与四家,即,在楚地,齐地,河北,关中选其一。”

    “齐地之前已经有了定论。只可为援,不可图。而今日消息,陈胜坐大,楚人并起,纵然陈胜有败亡一日,这楚地也不是我等可以染指的。故而真正能为君上所用的,只有两地,就是关中,与河北。”

    “河北策,其实也不算错,但是河北之地,那里及关中,关中天府之国,兼有巴蜀,秦数百年经营,有关中,巴蜀两大粮仓,且商君教民耕战,一百余年矣,秦卒强横,天下知名,如果能得关中,则天下得半。君上岂能不念关中?”

    张良一边说,一边有手指沾了水,在桌子上划出简单的形势图,最后张良在关中位置上,轻轻一敲。

    卫无忌双眼发直,说道:“张师可有取关中之策?”

第七十二章 定策() 
第七十二章定策

    卫无忌岂能不知道关中有多好,可以说刘邦要不得关中,根本不能与项羽相提并论。

    但是卫无忌更知道取关中有多难,不要看楚兵已经扣函谷关了。但是这领兵的将军,不叫刘邦,也不叫项羽。而叫周文。

    卫无忌表示,自己前世没有听过他。就证明了一点,周文定然会败。而且秦国最后的名将章邯,还没有登上天下这个大舞台,秦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远远还没有到一推就倒的地步。

    关中,对卫无忌来说只能是可望而不可即,做白日梦想想还行,其他的就算了吧。

    只是如今张良提起来,卫无忌立即提起了精神。

    张良苦笑道:“无有。”张良紧接着说道:“天下虽然汹汹,然秦国根本乃关中之地,关中之地,未有动摇之态,不管关东如此大变,都无损于秦。故而秦国实力虽然有所衰退,但决计还有。不可能灭在此时。只是我从未去过关中,不知道秦国到底有多少底牌。贸然攻秦,胜负难以预料,故而没有万全之策。甚至没有十一的胜算,如果君上想北上河北,倒是定然一帆风顺。”

    卫无忌说道:“那么张师的倾向?是西,是北啊?”

    张良笑道:“当然是西了,否则我何止与黄复纠缠数日啊?”

    卫无忌说道:“取上得中,取中得下,我欲逐鹿天下,故而只能选最好的,自然要西向。”

    因为天下争龙,第二名一点用处都没有。

    张良说道:“我只所以想让君上攻关中,是因为天下之望,尽在亡秦。可以说亡秦之战,是争夺天下的预演。如果君上躲在河北,远离灭秦的主战场。那么恐怕连争天下的资格都没有了。故而河北不可取。”

    说起来有些玄机,但是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声望。

    在刘邦入武关之前,刘邦其实并不起眼,但是一入武关之后,秦灭于刘邦之手,立即让刘邦天下知名,天下都知道沛公长者。

    天下人才争想投奔刘邦,这就是声望的力量。

    没有一定声望,一个籍籍无名之辈,谁会理你啊?

    声望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却顽强的影响着天下大势。

    卫无忌与张良相对大笑,卫无忌说道:“还请张师教我如何取关中吧。”

    张良说道:“入关中的路就那么几条,武关道,函谷关。只是武关道离我们太远了,不可取。关中道秦楚交兵,正如黄复所言,得地,归卫乎,归秦乎。所以我们就不去凑那个热闹了,我们走这一条路。”

    张良手在刚刚的简陋的地图上一划。

    说是简陋的地图,其实不过张良勾勒出黄河太行长江东海的简易图。张良说道:“自白马过河,击河内。过轵关径,入河东,过蒲坂入关中。”张良画完,说道:“闻君上在野王长大,此番可以旧地重游了。”

    卫无忌倾身上前,细细的推敲。将张良画得这一条线牢牢记在心中。与心中的大河上下的地形一一对照,才说道:“那么河北就不管了?”

    卫无忌有一点得陇望蜀。张良说道:“自然不是,我当初不是说过,合北方之盟,南与楚争吗?如今燕赵之地,汹汹无主,君上何不立之。立燕赵之后为王,以镇河北。两王由君上所立,必对君上感恩戴德。君上北方之盟必成也。而且亦能藏暗子于两国,他日天下有变,灭之也不过反掌而已。”

    卫无忌大喜说道:“张师真国士也。”

    这计策进可攻,退可守。可以说进退自如,一点也不激进,还留了不小的余地。这才是老成谋国之策。陈余比起,却欠了不少火候啊。

    张良却微微一叹,说道:“只是这么一来,君上要与黄家,分道扬镳了。”

    卫无忌微微一愣,这一次他真不明白,问道:“张师,何出此言啊?”

    张良说道:“黄复一心北上赵地,君上没有其他想法吗?”

    卫无忌有些默然,长叹一声说道:“原来如此。”

    卫无忌也是聪明人,被张良一提醒,那里不明白啊。原来赵墨始终是赵墨啊,而不是卫墨。

    赵墨在赵地肯定有很多潜势力,黄复这么着急攻赵地,固然有卫卫无忌打算的意思,更多恐怕是为赵墨打算,想回赵地,尽快回复赵墨的实力。人皆有私心,卫无忌从未想过,有人能全心全意,毫无私心的效忠自已,但是他却没有想到黄复等人,却将赵墨远远放在自己,卫无忌不由恼怒。

    他深吸一口气,暗自思量一番,都想起赵墨从来不是自己的手下,而是盟友。只是卫无忌过得太顺,不由的有些膨胀了。以为自己真有天命,谁都应该臣服自已。

    想通了这一层,卫无忌心中的恼怒去了大半,恢复冷静。

    卫无忌暗道“:赵墨恐怕是留不住了。”卫无忌也明白当初各国君主对墨家,为什么又爱又恨了。

    爱,是墨家的确有用,看秦墨之于秦国,就可明了。恨却是墨家从来自成一体,尊钜子之令,胜过君王。却将君权置于何地?

    不过这都是后话,此刻卫无忌对如何处置赵墨已经有了腹稿,略过不提。径直问张良道:“该怎么应对武臣军?”

    既然卫无忌对燕赵之地,有所企图,那么武臣对卫无忌就有些妨碍了。

    张良道:“君上,觉得武臣是何等人。”

    卫无忌道:“一匹夫耳,得了些际遇。但也仅此而己,纵有功名富贵也守不住。”

    张良说道:“何妨让他为君上暂河北,待日后君上自取之。”

    卫无忌道:“我不忧武臣,但忧张耳陈余。”

    张良说通:“君上不愿收张耳陈余为己用吗?”

    卫无忌说道:“此二人胸有兵甲,腹有城府,胸怀大志,非久居人下之辈,恐有后患。”

    张良说道:“此两人斑斑大才,不下于臣,因此节而见弃,愿君上能纳之,用其利,去其弊。”

    用人之短,则天下无可用之人。用人之长,则天下无不可用之人。这本就是用人正道。张良所说不无道理,大凡自负其才之人,大多是桀傲不驯之辈,岂能弃之不用。如此何以争天下。

    卫无忌说道:“受教。”即不再言。

    张良好像要问什么,却忍住不问,张良这等聪明人自然知道怎么和卫无忌相处,不会以为卫无忌持礼甚恭,就真当自己是卫无忌的父执之辈了。有些事情卫无忌不想说,他也不问。

    卫无忌与张良将大战略定下来了,但并不意味事情就结束了,恰恰相反,事情才刚刚开始。

    凡是大事必作于细,两人将各级将佐召集而来,一点一点推敲细节,必作到万无一失,即便有变,也有备案。也有一些文吏,精确的计算所需钱粮。

    这种细致精密的风格,是卫无忌的风格与秦军风格相结合的产物。卫军在卫无忌的领导下,已经有一丝独特的风格。

    不过这些事情大抵勿须卫无忌费心。卫无忌需要费心的是两件事,一内一外,内则黄氏之事,外则武臣军与张耳陈余之事。

    卫无忌此时不由得想起濮阳竹了。暗道若濮阳竹在此,此事定然不用我多费心力,他必定能将事情办得妥妥当当。没有一丝纰漏。只是此时须卫无忌自已来办。真是人到用时方恨少。

    卫无忌收拾杂念,他先要见的是黄复,不仅仅因为黄氏是的盟友,还因为黄婉儿。

第七十三章 内外() 
第七十三章内外

    黄复对卫无忌的召见是有心理准备的。

    毕竟这么大的动静瞒不了人的。

    卫军军中有经验的军官与文吏都被征召起来了,集中在一起,讨论方案。甚至黄复对讨论的方案都知道,是如何攻克河内郡。

    让他不明白的是卫无忌既然准备过河北上。也就是同意了他的意见,但是却为什么没有让他也参加进河内郡方案的制定之中。

    他隐隐约约觉得其中必有不同之处。故而他对卫无忌的召见。心中早已有了准备。

    卫无忌见黄复进来,连忙起身相迎。

    黄复行礼,卫无忌连忙搀扶起起来,说道:“这里没有外人,何必如此多礼?”

    黄复就势起来,口中却说道:“礼不可废。”

    两人分宾主坐定,卫无忌说到:“你我至亲,有些话我就直说了。”

    黄复道:“君上请讲。”

    卫无忌道:“秦无道,失天下之望,我故得天下能人志士,且论及国仇家恨。必以伐秦为先,今楚分两路伐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