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3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投罗网,来的太好了!

    韩文斗摘下头上浸满汗水的宽檐小帽,掏出怀中的红色手绢擦拭汗水,向布置在周围的蜀安局人员发出了信号。

    ……

    凡是大明捕快,大都头戴六合一统小帽,身穿淡青色短衣,外罩红布对襟无袖罩甲,腰系青丝织带,衣帽皆如仆僮。

    因为捕快的身份,在大明朝属于“贱役”。然而这蜀都的捕快,不仅有个巡警的名头,连衣帽也是标新立异。

    陆仪混在等待检查的人群中,饶有兴趣观察着这群二混子口中的“黑皮”。

    他们的衣裤,除了颜色不同,样式倒与大明的捕快一般,差别较大的是帽子。黑皮们的帽子,帽檐是草编的,前宽后窄,中间是透气的乌纱小帽。二混子说,黑皮们还有草编的小帽,可以在下雨天扣在乌纱上防雨。

    但黑皮服饰与大明捕快最大的不同,是他们每人都在左胸前缝着一块硕大的白布,上面用红线绣出了警号和警衔。

    警号第一位是城市的代号,比如眼前的黑皮们,第一位全是“蓉”字。

    至于第二至第四位,全是弯弯扭扭的天书。二混子说,那是蜀世子和罗姑娘喜欢的大食数字。

    警号之下还有警衔,相当于文武的品级。如何区分高低呢,就看竖杠的数量多少,越多越高。比如面前一位左臂残废的警察,年纪虽小,胸前白布上却有三根杠;而他身旁的中年人,胸前只有一根杠。很明显,三根杠是一根杠的上司。

    人流缓缓前移。

    眼见已经接近黑皮,陆仪悄悄摸摸怀中的白卡,心里把白卡上的登记信息再次默念了几边,以免等会儿警察提问时当众丢丑,忘记自己的姓名籍贯和住址。

    很显然,现在陆仪还能提起兴趣近距离观察黑皮,是因为他并不太担心买来的白卡被识破。

    这怀中的白卡陆仪仔细检查过,与真的别无二致。在阳光下,纸面下夹杂的太祖像很清晰。再说了,从大明律上说,制假人的罪名比买假的人还重。如果他被识破,只需举报二混子便可减轻罪名,所以二混子绝不可能出卖他。

    这些该死的蜀蛮子!陆仪暗骂道,就会搞一些妖孽的东西……

    陆仪还没有骂完,眼前已经一黑。

    “卡片!”

    一名中年光颌的巡警把手伸到了他面前,表情严肃:

    “报出姓名、年龄、籍贯、住址!”

    “好嘞,官爷!”陆仪一面掏出白卡,一面陪着笑点头哈腰:“贾仪,三十二岁,北直隶顺德府巨鹿县人,家住巨鹿县贾庄蒿水桥,来四川是做生意……”

    “做什么生意?”

    “买蜀布蜀锦。”

    “既然你做布匹生意,为什么不去江南买松江布?”

    “松江那边闹灾,这些年产得少了……”

    “入川走的那条路?”

    “先从孟津渡(注一)过黄河到洛阳,再经潼关入陕西,后走凤翔府和广元入川……”

    “哟,记得很清楚嘛!到过保宁府没有?”

    “到过!”

    “过嘉陵江是坐船还是过桥?”

    “坐船。听说这嘉陵江上本来有浮桥的。小的晚到了几天,结果涨水拆了……”

    “在这边留下指纹……”

    “官爷,卡片上有指纹……为何?”

    “留档比对!怎么,心里有鬼?”

    “哪能呢!官爷,小的是顺民,这就……”

    那中年巡警把白卡上的信息抄完,又盯着陆仪在登记簿的下方空白处留下十个指纹,便很不耐烦地向陆仪挥挥手:

    “好了,过去吧!别挡道!后面还有人!”

    难道就这样结束了?

    忐忑不安的陆仪心里一阵狂喜。为了不引起巡警的注意,他谦卑地一躬腰,向中年巡警致谢。

    就是这一躬,事情彻底改变了。

    因为陆仪的身子一躬,他眼中出现了一双鞋,鞋面满是破洞。这双鞋,他在东门桥头老叫花的脚上见过。

    老叫花变身为中年巡警,身上的衣服换了,脸上的胡须也没了,但脚上的鞋却没有时间换。

    这一刻,陆仪明白,邹政纲和他本人彻底都暴露了。

    蜀王府的人暂时放过他,因为他们要的不是他,而是指挥他的乾清宫太监马文科!

    这一刻,陆仪明白了自己该怎么做。

    他袖中的匕首闪电般弹出,抵住了那中年探子的咽喉。

    ……

    河边茶楼的三层上,年轻的太监马文科站在窗边,亲眼见证了楼下惊心动魄的一幕。

    陆仪为了示警楼上的他,也为了制造混乱让他趁乱逃走,竟不惜自我暴露,将一名巡警挟为人质。

    马文科没有时间关注陆仪的最终命运了。他必须马上离开蜀地,回京向皇爷奏报他在蜀地的所见所闻。但是,从茶楼逃走是很有难度的,迅速涌出的警察和士兵已将附近街面围得水泄不通。即便弃马步行,混在看热闹的百姓中,也要通过警察士兵形成的封锁线。

    不过,马文科一行人还是成功逃走了。帮助他逃走的,可能是个不期而遇的坏消息,也可能不是。

    ……

    就在成都府东门外真武宫附近上演警贼大战时,成都府内巡按衙门附近的龙王庙街上,爆发了一场大明王朝,乃至新时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

    一个巨大的阴谋与无数的巧合不期而遇,碰撞出一个小小的火花。

    这个火花从龙王庙后街拐角处某个小茶铺的角落冒出,继而引发了第一场爆炸。

    炸点形成的冲击波以惊人的速度扩散,引发了了更多更大的爆炸。

    几乎就在一瞬间,这场金融危机的波及面就席卷了整个成都府,继而扩展到全省,甚至部分省外地区。

    金融危机在时间和空间的旅行途中,自身也在不断地迅速地发生变异。

    从股票市场的急挫,到货币市场的挤兑,再到政治领域的反动,最后发展为对蜀地新政的全面质疑、全面否定和全面对抗。

    数十万的家庭、数百万的人口,自觉不自觉地卷入了危机中,成为一幕幕悲喜剧的主角配角。他们奔走、他们绝望,他们向上天呼喊,期望他们心中的救世主来拯救。

    然而,他们的救世主还远在数百里之外的保宁府,对成都府所发生的一切依然茫然无知。

    应对危机的责任,当仁不让地落在了四川巡抚廖大亨和四川布政司参政陈其赤的肩上。

    然而毫无思想准备,也毫无经验和知识储备的他们,先是被东门外的一场人质挟持案吸引了注意力,继而将股票市场的崩盘误判为短期的股市波动。等到次日一大早蜀王府大太监曹三保和汇通钱庄邱掌柜匆匆联袂来访,他们才突然意识到这场危机的可怕程度。

    触及了汇通钱庄,触及了汇通钱庄发行的银钞,那便是触及了蜀王府和许多四川官员的钱袋子,触及了护国安民大业的粮饷根本!

    可是没有等廖大亨等人商量出一个可行的应对之道,更大更多的坏消息接踵而至:

    学生上街,邛眉贼乱!

    在坏消息接连进门的那一刻,廖大亨几乎感觉到了去年初闹五蠹时经历的那种绝望。

    但是这一次,他没有气急败坏摔杯子,只是冷静地传令下去:

    八百里加急,急奏蜀世子朱平槿和未来的世子妃罗雨虹!

    另外,他和陈其赤、曹三保以蜀王府军机大臣的身份,共同下令成都军区第一副司令、成都守备团兼护国军第二团团长宋振嗣:

    调派新津县和双流县守备营一部逼近蒲江县,准备开战!

    注一:洛阳北边著名的黄河渡口。

第五百一十八章 殊途同归(一)() 
邛眉贼乱,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引发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与成都府爆发金融危机的时间如此契合?

    所有这些问题,无论是时人还是后人,都反复研究过。

    最早呈现在研究者面前的文件,是署邛州同知兼蒲江知县李允义上呈二台三司的书信。这些书信的内容简约地透露出邛州贼乱初期的模样。

    但后来邛眉贼乱为什么失控,发展到所有人都无法料想的局面:城市遭到洗劫,居民遭到杀戮,财富化为灰烬,官绅名士沦为首级,任何人都无法说清。

    邛眉贼乱的史实,或许正如罗姑娘那句著名的绕口令: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永远隐藏在一片时间的迷雾之中,让后来者看不清也摸不着。

    所有的这一切,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邛眉贼乱的幕后黑手——蜀世子朱平槿。

    ……

    时空转移,来到崇祯十四年末的邛眉。

    长秋山是邛眉两州的界山,古籍中又称主簿山、岢幕山、总岗山或长秋山。

    长秋山脉(又称总岗山脉)则因长秋山而得名。其南北绵延三百里,山势重峰峻岭,山道盘折蜿蜒。

    长秋山是山脉中最著名的一座山峰,位居蒲江县城东三十里。

    从邛州到眉州,长秋山脉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屏障。作为两世蜀人的世子朱平槿,早早便认识到控制长秋山脉的战略意义。

    崇祯十四年底,在朱平槿携四川巡抚廖大亨离蓉出征广安教匪和川北土暴子之际,为了防止邛眉两州趁机作乱,朱平槿在邛眉两州提前预留了三枚棋子。

    第一枚棋子是提拔屈身投靠的射洪知县李允义署邛州同知兼署蒲江知县。

    蒲江县在岷江之滨,距离邛州东南六十里,地处长秋山西麓,位居邛眉两州中间。控制了蒲江县,就能掐断邛眉两州的主要交通线。

    一旦邛眉反叛,李允义这位官场内奸便会占据蒲江县,截断邛眉的联系,便于护国军各个击破。同时,他还可以借助自己的官方身份,在政治上兴风作浪,动摇扰乱敌人军心,从内部瓦解敌人。

    第二枚棋子朱平槿自己也不知道能有多大作用。

    王大牛的四弟王四牛在飞仙关受伤后,回到邛州乡下,搞了个会众组织“红枪会”。红枪会规模不大,组织松散,好在属于经济型团体,不耗多少资源。朱平槿便抱着聊胜于无的心态,继续给予一点力所能及的支持。

    若说第一棋子是背地捣乱的阴招,第二枚棋子是个欺人眼拙的偷招,那么第三枚棋子则是实实在在的过河卒子。

    这枚过河卒子就是军情局行动队队长魏申所率的百余行动队员。

    魏申所部冒充小股山贼,占据了长秋山凉风顶山腰处一个废弃的山寨孟家寨。

    他们的任务,是化妆待机,必要时向北出动,威胁甚至截断邛、眉两州间最快捷的交通线。

    李允义从射洪到任蒲江后,这两枚棋子之间便进行了横向连合。魏申以李大人家丁队长的身份率三四十人进入了蒲江县城,住进了县衙。至于剩下的队员,则在行动队副队长刘京的统领下继续驻扎凉风顶。

    不过生性好动的刘京并没有在破烂的山寨里坐井观天。他很快就凭借实力与气度,收服了在附近檬子河谷活动的山贼首领王绍周、王绍钦兄弟,把他们的百余部下变成了自己的部下。

    队伍壮大之后,刘京随即延着长秋山脉向北发展,先后占领了猪老顶、大石岩等山头。

    到了崇祯十五年三月底,刘京盯上了邛眉官道边的千年古观太清观。

    太清观位于长秋山之巅。

    站在此处,蒲江、眉州、彭山、新津、邛州等数州县的山川河流平原田野皆可尽收眼底。

    张道陵传道,开设二十四治,太清观即为其一,时称主簿山治。后来,此地又发生了一个见证神迹的著名故事——白日飞升,从此作为想象力丰富的象征扎根于华夏民族的语言词库之中。

    崇祯十五年春末,这个曾经繁盛一时的道观依然生活在世外桃源中,对山外世界知之不多,直到一个无月之夜。

    那晚,百余山贼形如鬼魅一般翻越宫墙,占领了太清观。惊魂未定的道士逃下山去,当然要连夜进城向县官大老爷哭诉。

    睡眼朦胧的李允义高踞大堂之上,一拍惊堂木,哇呀呀!哪里来的贼人!可惜本官手里没兵,否则定要打他一个落花流水……

    愁眉苦脸站在一旁的主簿和典吏两位大人一面抠着眼屎,一面提醒新官上任的同知大人:

    您不仅没兵,而且没钱没粮。能守住县城就不错了,千万不要一时头脑发热,干出什么出兵剿贼的傻事!

    主簿和典吏两位大人的灰心丧气明显引起了同知大人的不满。

    李大人再拍惊堂木,啪!吾等臣工,当勤于王事,怎能坐看蟊贼扰民!没有兵,就去街上征!没有钱粮,就去城中大户商借!有了兵和钱粮,不就能廓清县境了吗?

    挨了上官一顿臭骂,主簿和典吏只好唯唯应是。

    不过,他们可没有同知大人那般自信。

    借钱给官府,历来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城里的士绅谁会愿意?

    没有钱粮,自然就没有兵。即便征了兵不出数日也会散去。

    眼见同知大人即将掷出令签,主簿和典吏正急得不行。这时,他们等来了一位大救星。

    这位救星竟然就是那名时刻随侍大人左右的家丁头目。

    那家丁头目开口提醒李大人:本县的确没兵没钱没粮,但可向州城借呀!蒲江属于邛州所辖,邛州守御所的经制之兵用于蒲江,那是天经地义,需要什么钱粮?

    家丁头目一开口,李大人仿佛如梦方醒,连忙插回令签,吩咐小童磨墨,他要亲自休书一封,请知州大人派兵剿贼。

    这时那家丁头目又提醒李大人:若是徐知州借口州城重要,不肯派兵当如何?

    所以,邛州徐知州那里要去信,眉州李知州那里也要去信,省城二台三司都要去信,叫唤的声音越大声越好。

    可如今山贼就在太清观,距离县城近在咫尺,若是山贼趁夜薄城又当如何?

    所以当务之急,并非写信求援,而是立即全城张贴告示,组织士绅百姓登埤(PI)据守,以防贼人攻城!

    想必直面山贼的威胁,城里的士绅大户也不会要钱不要命。只要挨过数日,援兵到县,那时再解散乡兵也不迟。那时,同知处乱不惊、临危不乱,凭一己之力全一城之功,必然上达天听,享誉……

    此家丁头目果真是同知大人的心腹,句句话都说到了同知大人的心坎上。

    同知大人的令签掷下,主簿、典吏连忙出衙去抓里正乡老部署征集民勇,而此家丁头目更是背负同知大人的重托,临时充任守城总指挥。

    此后的形势发展正如那家丁头目的判断。

    山贼趁夜袭城,被城上值守民壮发现,只能怏怏退回。

    山贼袭城的消息终于引起了邛州知州徐孔徒的重视。他害怕蒲江有失,急忙派出邛州所一名副千户率三百兵到达了蒲江。

    眉州知州李传第也派人传来书信,说准备派出秀才李镜率领的乡勇三百反攻太清观,希望蒲江方面出兵,与眉州乡勇东西夹击,一举全歼这帮流窜邛眉边境的山贼。

    李允义接信,自然高兴,连忙回信约定出兵日期。

    形势似乎大好,然而到此为止。

    四月一日早晨,邛州兵如约出蒲江,向城东三十里的太清观扑去。官兵很快到达长秋山脚下,然后开始攻击。

    山上飞石如蝗,让进攻行动进行得非常艰难。然而在广大官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前,山贼还是落荒而逃。

    傍晚时分,领军的副千户大人已经脚踏于太清观的三清大殿前,兴奋地命令手下向知州大人、同知大人和千户大人报捷。此时,副千户大人还为胜利中的一个小小瑕疵感到了遗憾:

    没有砍到一个首级,也就没法证实他的战功,没法领到他和儿郎们的那份赏银。

    邛州所的副千户大人想到了战功,想到了赏银,唯独没有想到该与他们会师于长秋山下的眉州乡勇在哪儿。

    直到第二天上午,醉醺醺的副千户大人才得到探子回报:在官道的东山口找到了眉州乡勇,但没有看见活人,只有百余具剥得精光的死人。

    很明显,眉州乡勇遭到了大量山贼的伏击。从死者身上的伤痕来看,山贼拥有大量精良的火器,甚至还有小炮!

    直到这时,副千户大人终于恍然大悟:原来这空荡荡的太清观就是一个诱饵!

    老于戎事的副千户大人当即决定撤退,迅速返回蒲江县城。但这个貌似正确的决定却遭到了他手下将士的一致强烈反对。

    他们说,我等千辛万苦收复了这个道观,如今却没有首级带回去,那意味着白白辛苦了一场。不如大人您继续喝酒吃肉,三个时辰后再出发?

    副千户大人当然知道手下的意思,因为这也是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他是领导,这些事他不能主动说,只能假装什么也不知道。

    于是乎,他继续回房烂醉,而他手下的将士则欢呼雀跃而去。

    三个时辰过去,太清观外表巍峨依然,可里面已经没有了内涵。连太上老君脸上的金粉都被贪心的士卒刮去,露出了干瘪瘪的黄泥巴。

    这般邋遢的模样怎么向回观的老道们交差呢?老道们可一直在县衙里苦等王师凯旋的好消息呀。

    这时,卫所士卒们丰富的斗争经验再次起了作用。

    他们报告副千户大人,您昨天报捷的命令我们根本就没有执行,县里那群傻逼文官们一定以为我们正在与数倍之敌苦战呢!您看,我军血战终日,贼人不支而逃,末了还要放把火!

    都是业内人士,什么多余的废话都不用多讲。

    当官兵们满载而归时,长秋山顶上那一柱夹着火光的黑烟,仿佛一个恶毒的诅咒,预示着邛眉两地未来的一场浩劫。

第五百一十九章 殊途同归(二)() 
邛州兵胜了,眉州兵败了,消息很快传回邛眉两州。

    邛眉本是唇齿相依,在面对咄咄逼人的蜀王府时更是如此。

    不敢大意的知州徐孔徒得知消息,立即携挂成都前卫指挥佥事衔,邛州守御千户所正千户章宏斌及数名知名士绅上门拜会了退休离京的老干部杨伸。

    众人密商一阵,终于做出了继续增兵蒲江的决定。

    很快,邛州营的两千名精锐集结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