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五章红照壁下() 
朱平槿自然不会傻到立刻进宫亲自禀报。开玩笑,二龙相见,谈的都是家国大事,这等屁事还值得朱平槿亲自跑一趟?再说此次献贼入川,蜀地官员百姓死难者不知凡几,优加抚恤要花多少银子?藩库哪里能拿得出来?若王爷就此申饬抚按三司衙门,抚按三司衙门回一个藩库无钱,剿贼诸军尚欠饷钱若干,请王爷速发府藏救急,岂不是自寻烦恼?

    送走舒老大爷,朱平槿只是按照惯例,唤来大太监曹三保,吩咐他如此这般奏报。晚上曹三保回禀,世子亲往舒师傅家吊丧一事王爷准了,但不得过于张扬,不得失了礼仪;广请蜀中诗文大家征求名作续貂一事也准了。曹三保道,王爷对此事大感兴趣,不仅让曹三保把世子诗文细细念来写下,还吩咐随侍太监陈恩明天早晨请太平王入宫。太平王朱至渌,蜀王朱至澍的庶四弟,朱平槿的四叔。

    “祭幛拨下多少?”朱平槿问。

    “王爷让奴婢禀报王妃。王妃准了三百两的银子,还有十匹绸缎,另有些吃食、香烛、纸钱之类。奴婢估计要装十一二箱。”

    朱平槿点点头,老妈会当家啊,东西看着多,但钱没多花。人情够了,送礼和收礼两方都有了体面。

    “续诗的赏钱多少?”

    曹三保扭捏了一下没说。

    “讲!”

    “一分钱都没有!”曹三保小心翼翼地观察了下朱平槿的脸色,又道:“王妃还说,还说……”

    “说什么?”

    “写诗作画,吟风弄月,跟你爹一个德行!找你爹要去!”

    第二天早晨出门时,遵照王爷“两个不得”的重要指示,朱平槿未坐他的标准配车象辂(LU),也精简了些仪仗。小队仪仗侍卫簇拥着朱平槿的大轿出了遵义门,沿着王城根外大街逶迤向城市西北角而去。成都府的西北区域离都江堰灌口最近,上风上水,历来是官府建衙和富绅居家钟爱之地。藩司建在五担山(注一),知府和两个知县衙门则沿用了前朝的旧衙,都在王城的北方。不过因为西北方向城内建筑过分拥挤,洪武年间没有规划的巡抚、巡按衙门则被迫分别建在了西城(注二)和东南城(注三)。队伍中太监宫女同朱平槿一样,用白带缠了额头,世子大轿四角也挂上了白绸扎成的花。温暖的太阳又出来了,街面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世子仪仗一到,老百姓纷纷避在道旁;仪仗一过,老百姓又纷纷八卦。尤其是吊唁队伍中的十几口红漆铜皮包边的木箱更是惹眼,成为了百姓绝佳的谈资,甚至一些无所事事的小街娃还吊在仪仗后面不远处,准备将热闹看个够。

    吊丧的仪仗到达时,舒师傅家门外的小巷已经站满了迎接的人,其中大多是消息灵通的低级官员和尚未出仕的举人、秀才。四川主要的几个大员,比如抚、按、藩司、按司、都司、兵备道的主官,一个也没有到,只是派了下吏或者家人随礼。倒是学道,派了一个不知名的属官参加葬礼。

    巷外大街上轿子骡马一大片。刚到巷口,曹三保就按主子路上的吩咐叫了落轿。朱平槿步出大轿,官员吏员士子们跪着扣头,朱平槿双手虚扶,曹三保一甩浮尘,叫声“起!”,于是参见礼成。舒师傅和七八个跟在他身边读书逃脱了灭顶之灾的儿子侄儿早迎出大门,未等舒师傅开口,朱平槿先趋步向前行了个学生之礼,并扶着舒师傅的手臂,一一与舒师傅的儿子侄儿认识,说了些宽慰的话。尔后又进了宅门,在灵堂上鞠躬敬香。趁着陪师傅进茶的功夫,朱平槿见了那名学道的官员和几十个名声较大的举子秀才,说了几句激励上进的话。待曹三保递了礼单,交了礼箱,朱平槿这便向舒师傅告了罪,浩浩荡荡原路返回王府。

    仪仗重返。刚至王府,朱平槿便落了轿子,钻入遵义门内值房,与曹三保几个人换了准备好的衣服,出得王府来。遵义门外,有一个高大华丽的牌坊,上书“钦承上命世守蜀邦”。朱平槿等人没有穿过牌坊,而是悄悄沿着王城根外大街匆匆南行,不多久就见到一片开阔的广场。

    这便是皇城坝(注四)。

    皇城坝本名“王城坝”,又称“王城街”。或许川人方言中“皇”、“王”不分,又或许王府中本就住着龙子凤孙的皇子,叫高点听着也舒坦,于是皇城坝这个名字被大明朝的百姓们叫了三百年,还准备继续再叫五百年,任谁也改不过口来。

    皇城坝南到成都府的南门中和门,北到蜀王府外城最南的一道门——棂星门,南北长约一里。从中和门到蜀王府棂星门,中间一条笔直宽阔的大街。在棂星门前面立有一面赭红色照壁,约高两丈余,宽九丈多,小庑殿顶,壁面红底,上嵌琉璃金龙,从正中横着把大街截断。赭红色,在大明可是皇族的标志,这就是百姓们口中红照壁的来历。照壁之内的空地,是文武百官到蜀王府朝拜蜀王的停轿驻马之处(注五)。

    百姓做生意,都愿意沾一点贵气。和京师的前门外大街一样,皇城坝上这条街也是成都府著名的商业街。街面商铺林立,热闹非凡。茶馆、饭馆、药铺、书店、绸缎庄、珠宝店,卖唱的、杂耍的、扯把子的,应有尽有。春节将至,流贼又退了,百姓欢欣鼓舞,城门大开迎客,因此今天大街上人流更旺更密。

    但朱平槿今天不是来逛热闹的,他心里有事。

    曹三保觉得,世子今天的微服出游有些反常。世子不仅围着红照壁转了好几圈,当然世子一转,曹三保几个跟班也得跟着转;世子还用巴掌在壁上摸来摸去,当然世子是摸得的,但是穿着书生衣服的世子是摸不得的。你看,棂星门边的几个丘八护卫一幅蠢蠢欲动的样子。好在丘八们在守门太监的眼神制止下,没有轻举妄动,不然今天定然惹出事端。曹三保越想越觉得纳闷,一面照壁有啥好摸的?

    曹三保不理解是正常的,理解才是不正常的。因为朱平槿就是在这儿附近魂穿的。

    穿越时汽车在红照壁街上,左手边大概是S公安厅,刚过旧时空红照壁大街与老南门大街的交汇口,距离天府大道大约两百米。对此朱平槿记得很清楚,最近这几天晚上睡觉,那一刻的场景都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浮现。但朱平槿还是不放心,又认真地在记忆库中把各种线索仔细搜索一遍。旧时空有老南门大街这条街名,那么旧时空的天府大道会不会并非眼前的成都南北中轴线,而老南门大街才是?如果老南门大街与眼前的皇城坝大街位置重迭,那么穿越时的位置又用哪个地标来测量?把眼前红照壁的位置设定为旧时空的红照壁大街与老南门大街的交汇口行不行?朱平槿越想心中越没底,觉得自己的脑袋都要炸开了。

    朱平槿从红照壁向西直行,试图用自己的步数来测量距离。街上人来人往,朱平槿看脚不看人,几次撞上路人,再加上他机械僵硬的步伐,让曹三保十分担心起来,是不是世子魔障了?他决定趁世子停歇的时候,搞个事转移世子的注意力,把世子的魂招回来。

    “世子爷,您看那边围着那么多的人,好像都是些书生秀才,是不是您的续诗悬赏已经贴出来了。要不我们也过去瞧瞧?”曹三保手指前方,夸张地高叫道。他成功了。

    张贴续诗悬赏的榜文,这是曹三保昨晚亲自安排的。榜文并没有贴在棂星门的门楼下。因为多年以前,一次王爷出门溜达,瞧见自己的家门两边被各种官府榜文贴的到处都是,活像脸上长了白癣,心中十分不快,于是传令在皇城坝的东西两边,各建了块一人多高的石头牌子,专门用来张贴各式官方小广告。

    石牌处人潮汹涌,斯文扫地。

    皇城坝大街上的商家是最兴奋的,卖茶卖小吃卖豆花的担子围着两个石牌,形成了一道圆圈。最高兴的还是卖纸笔的铺子,连桌子板凳都抬到石牌旁边了。书生们看了题,就地转身在桌子上奋笔疾书,墨水没干透就塞入石牌旁边的大柜中。然后再转身,继续扔下铜钱,得了纸张再次奋笔疾书,争取来个多点围攻,增大中奖概率。

    大柜上了锁,诗笺只能从门上缝隙投入。有两个府中的太监守着,旁边还有几个不知是成都县还是华阳县的衙役手持水火棍在吆喝维持秩序。不过一些骚包的书生续了诗并不急于投入大柜,而是也高高贴在石牌上,先供众人点评一番。

    曹三保忠心耿耿,试图在看热闹的密集人群中为朱平槿杀出一条血路来。不过,他无疑低估了客观,高估了主观。书生并不都是手无束鸡之力的;如果是,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听到钱响。

    “爷,您看得到么?”人丛中的曹三保声嘶力竭。这时他已经被书生们挤得两脚离了地,悬空三寸。

    “看得到!看不清楚!”

    “四忠,四贤!你们两个小贼死哪去了?还不快帮帮爷?”

    “我们不用进去了!”朱平槿边喊边指挥撤退。

    待到一身臭汗的曹三保重回跟前,朱平槿沉声吩咐:“这样不行,效果很差!曹伴伴,你先回世子府,把府中不重要的事先停一停,让府中所有空闲的人都来干这件事:一些人誊抄榜文,一些人上街张贴榜文。成都府的大街小巷都要贴上,重点是皇城坝和王城外大街由南转西的拐弯处。街边每一处房子的门边都要贴上,无论是郡王府、官衙还是民宅。总之,本世子要让每一个成都人,都知道本世子悬赏续诗之事!如果衙门干涉,就说王爷特旨,张贴全城,激奋军心。你可记下了?”

    曹三保显得很兴奋,抹着汗使劲点头。

    “复述一遍!”朱平槿不需要与他客气。

    曹三保老老实实一条条说了,赶忙拜辞。

    “回来!”朱平槿叫回曹三保,“如果有女子看榜,那你怎么办?”

    “那也让她看。”

    “如果她不识字怎么办?”没等曹三保想好怎么回答,朱平槿已经说了答案:“那就念给她听,或者找识字的人念给她听。一个字都不能少!出府办事的人发点铜钱,找人念字没钱怎么行?”

    曹三保张开的嘴巴已经有点合不拢了。

    “这是当前压倒一切的大事!一定要抓紧!一定要办好!事完了阖(HE)府有赏,至少一人一两,你们另有重赏!”朱平槿大手一挥,开出了赏格。

    注一:原成都军区大院。现在好像是某某战区的大院。

    注二:今成都将军衙门街。

    注三:今四川省人民政府大院。

    注四:今成都天府广场。

    注五:按照南京紫禁城的规制,响木猜测华表、铜狮、金水河应该在棂星门以内,端礼门之外。

第六章王妃召见() 
第六章

    王妃召见

    续诗收回不少,其数量之多是朱平槿预计不足的。

    朱平槿原想,既然要给S委投书,再大大咧咧的人也要慎重其事,三易其稿方才出手。没成想书生们迅速在心中作了一番风险收益评估,结论是收益极大,风险为零。几张纸能值几个铜板?五百两的赏钱和随之而来的名气,哪个又不眼红?于是纷纷出手,一人数首数十首,博个一本万利。连一些斗鸡走狗的富家子也搀和进来,请些落魄文人连上几句,看能不能撞上大运。

    朱平槿设计的审稿流程是自己先看,再送舒师傅看。为了使每份投稿都不遗失,曹三保提早安排了八个可靠能干的小宦官,在皇城坝上换班守着柜子。柜子快装满了,马车再拉一个柜子去替换,保持充裕的空间接受每份投稿。

    这日,世子府内大殿前的院子里人来人往,好不热闹。院中一张躺椅,世子朱平槿脚搭锦被,半倚在躺椅上,就着斜阳,喝着小茶,嗑着瓜子,食指时不时向外摆动一下。宦官宫女分成三泼,以朱平槿的椅子为中心,像群蚂蚁一样来来回回。左边的一泼负责开柜取件、展平诗笺,并传递到中间这泼人手中;中间这泼人围在朱平槿两旁,其中四忠、四贤靠的最近,他们负责逐一朗读诗笺;右边这泼负责根据世子的手指信号,收回诗笺,叠放整齐,然后装入箩筐,车运舒师傅家品评。

    “一两个时辰了,还没听到想听的。一个人摇号开奖,真累啊。”见一个木柜又被大车运进来,朱平槿心里正感叹着,眼角余光瞥见曹三保急步进来。

    原来是老妈召见。

    蜀王府有六座正式的大殿由北向南分布在府城的中轴线上,这也是成都府的中轴线。南边的三座办公,北边的三座睡觉,中间用一堵高墙和左中右三道门隔开。蜀王的寝宫虽与南边三座大殿一墙之隔,可里面早已人去楼空。府外东北角有一座别园,亭台水榭,鸟语花香,王爷的日常起居都在那儿。蜀王妃的寝宫是中轴线上最靠北的一座,取名长春宫。在王爷王妃两座寝宫相连的大平台上,正中间还有一座稍小点的四方形庑殿顶的宫殿,正式用途是阴阳交会之处,不过因为许久没用,里面已是蛛丝缠梁。

    王爷不喜欢自己的寝宫,流连于府外的花水山石之间;王妃却不然。她坚定不移地占据着自己的窝,警惕地保卫着自己的胜利果实,不让任何觊觎者有可乘之机。

    蜀王妃邱氏,出身于重庆府书香门第,刚刚三十出头。娘家祖爷爷做过嘉靖朝的按司,老爹却只是个秀才,已经故去。下面有个弟弟,名叫邱子贡。家里有良田百顷,店铺百间,大船百艘,总之很有钱。

    接到曹三保的消息,朱平槿立即叫封了全部诗笺,乘辇出了世子府东门,横穿西长街赶到长春宫。平台下已经站着满满两行等待回事的太监女官,老实候着大太监曹义诚一个一个叫进去。

    曹义诚是曹三保的干爹,幼年进府,在蜀王府干了四五十年,伺候了三代蜀王。王妃嫁进蜀王府就拨在这边跟着,最是忠诚得力。曹义诚远远瞧见世子仪仗,赶忙进殿禀报。可王妃冷着脸没吱声,继续忙着吩咐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曹义诚只好又出了大殿,在殿门外迎着朱平槿告罪。

    朱平槿站着等了会儿,才有旨意让他进去。

    朱平槿跪着听王妃训斥:

    “世子出息了,晓得以诗会友了!”王妃的声音冷冷的,“一出手便是五百两,够大方的!还有舒师傅的辛苦钱,估计一千两也打不住吧?”

    “启奏母妃……”

    “叫妈!你看看,嗯,你妈我起早贪黑,三百多个庄子,七百多个铺子,府内府外、亲戚朋友,饮宴祭祀,还有你爹和你这个不昌盛的儿子!哪一件事不要你妈操心?哪一件事不找你妈要钱?这才过了贼,庄子铺子都来人叫苦,刚才你三婶还派人来说,十几个城外的庄子被贼人祸害了,过不了年了,还不是又来要钱?我们家的庄子不是也被祸害了,怎么没了几个庄子就过不了年了?”

    王妃口中的三婶是富顺王朱至深的正妃,朱至深则是朱平槿的嫡三叔。

    “启奏母妃……”

    “叫妈!还有你不务正业的爹,成日里就与你四叔到处厮混,鬼影子都见不着!养了一帮子没用的清客,成日里吟诗作画。又弄了一大堆良家女子,莺歌燕舞,还有那两个骚狐狸精……”

    “妈……”

    “你妈我每天操劳,还不是为了你!还不是为了这个家!你妈心思你还不明白?”

    “妈,儿正要为此事奏报!”

    “有话就说,有屁就放!”

    朱平槿看看左右。王妃手一挥,周围太监宫女训练有素,快速蒸发。

    “儿臣出了一千两银子,儿臣也心疼啊。”朱平槿捶捶胸口,很心痛的样子,“不过,儿臣觉得很值!”

    王妃睁大了眼睛。

    “儿臣此举,一收军心,二结士子。”

    “那帮子只会哼哼两句馊词的酸丁有啥结头?你瞧瞧那帮子酸丁写的文章,啥花儿鸟儿虫儿草儿,啥金子房子车子女子,太上老君、九天玄女、西天瑶池,还阴阳双修,我呸!”说到这儿,王妃难得脸红了一下:“不要脸!哪个正经人会写这些狗屁东西!一看就知道不是啥好东西!不要以为你妈不懂,我们邱家也是世代书香!你不准学他们。”

    “儿臣绝不学他们。”朱平槿连忙保证,“您瞧儿臣写的,虽说只有一句,念起来仍然是浩然正气荡然于胸!”朱平槿赶忙又把那十四个字朗诵一遍。

    “好了,别念了,曹三保来要钱时我已经听过了。来来,别傻跪着了,坐妈身边来!”

    椅子很宽,坐两个人很轻松。

    “乖儿啊,你想啥妈都知道。”王妃拉着朱平槿的双手不停摩挲,“不过这次你可做偏了!你想啊,那猛如虎虽然很能打,但他毕竟是豫楚的客军,终究是要走的。别看献贼这次在四川闹腾得厉害,官军总还能把他打跑。献贼出川,那猛如虎多半还回河南,你的心思不是白花了?所以啊,你的钱要花在自己人身上,比如王府的左护卫。这快过年了,左护卫本来就有例赏的,正好一起发了可不好?”

    没法子,骗得了爹骗不了妈。不过朱平槿并不想就此认栽,他想扳回一局。

    “王府护卫一年到头确是辛苦。不过儿臣有些信不过左护卫。”

    王妃一听这话有些吃惊。

    “不是他们偷摸扒抢,谅他们也不敢,妈您管得好着呢。”朱平槿解释道,“儿臣是觉得这些年到处都不太平,我们四川也不宁静。蜀地自崇祯年来,先才平了奢安之乱,接着闯贼又来,闯贼刚走,又来了献贼,保宁府、夔州府那儿还在闹摇黄、闹土暴子,越闹越凶,衙门官兵都没啥办法。今年四川又是大旱,收成也少了很多。儿臣听说陕西、河南那边更惨。先是旱灾,然后是蝗灾。虫子铺天盖地的,连枯草和树叶都吃光了。儿臣听说已经开始吃人了。”

    朱平槿感觉到王妃的手有点发紧,于是继续发挥道:“官兵是一点用没有。这次献贼入川,楚军、秦军、豫军还有我们川军都上去打,结果是打不赢也追不上,连秦良玉都打输了。”

    “巡抚邵捷春上月不是逮拿入京了吗,换了监军道廖大忠。可怜呢,那邵捷春是被杨嗣昌冤枉的!妈听说当时锦衣卫把他关在贡院,结果上万百姓去伸冤。你爹也上书营救。可这些都没用,邵捷春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