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妄言天变之相牵连本世子,居心叵测,其心可诛也!来人呐,拿下!”

    事情急转直下。

    王道士顿时傻在原地,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五花大绑起来。他这时才反应过来,大叫有话要说。

    还说个屁!

    朱平槿重新回到了修身养性的状态,好整以暇地吩咐左通道:“以后他有话,你去听,回来奏报,本世子不见。还有,你把他的天变论放出风声去,看看外面的动静!”

    ……

    第二天早晨,在朱平槿两口子简单地吃鸡蛋喝牛奶时,左通及时把老道王洪熬了一宿写出来的供状呈送上来。王洪知道,这或许是他最后的求生机会,于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将他的所学所见所思所想招了个底朝天。

    王洪道,北斗七星,分别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七星即七座宫殿,每座宫殿住着一位星君。天枢宫贪狼星君、天璇宫巨门星君、天玑宫禄存星君、天权宫文曲星君、玉衡宫廉贞星君、开阳宫武曲星君、摇光宫破军星君。

    这七位星君据说都是英雄母亲斗姆元君的儿子。斗姆元君一共生了九个儿子,老大是天上的皇帝玉皇大帝,老二是是管星君的紫微大帝,至于其余七个儿子,分别是北斗七星君。

    “看来天枢星就是天上的藩王!与你的头衔差不多。”

    罗雨虹听了神话,便笑着提醒朱平槿道。然后她叫过左通,问供状中还有哪些内容与世子对得上号。

    “回禀罗姑娘,能对上号的一大堆呢!”左通笑答道:“奴婢在路上读了,越读越像世子!”

    注一:鹤鸣山,传说是张道陵(张天师)修道得道之地。此地现全是仿古的现代建筑,几乎无旅游价值。

    注二:节自《千字文》

    注三:节自《荀子天论》

第四百九十四章 宗教武器(三)() 
王洪道,北斗七星都是主富贵之天官。但斗姆元君的第三个儿子贪狼星君可不一般。

    贪狼星君又被称为小天罡星,本身是只巨大的金鳌。作为星三哥和北斗七星的领袖,贪狼星君代表着权利与财富。一旦贪狼星君降世度人,便能廓清海内,天下太平。

    另据道家秘籍记载,贪狼星君多才多艺,足智多谋……总之优点很多,当然也有个别小缺点……

    左通语焉不详,供状被性急的罗雨虹拿过来自个看了。见小太监知趣地远远退下,罗雨虹笑问朱平槿是否知道王道士如何为他算命。

    “封建迷信!我是无神论者。”朱平槿不动声色地批驳道,继续剥鸡蛋。

    “野心勃勃!贪得无厌!贪欢享乐!喜新厌旧!听见没有?喜新厌旧!多疑善变、常得异性相助。异性相助,那一定是本姑娘了……哟,你这猪头猪脑的模样,还是桃花正主呢!专管别人的桃花运,负责乱点鸳鸯谱。风流成性,妻妾成群!妲己你知道吗,那个狐狸精,就是个女贪狼!”

    “他个穷疯了的算命先生,说什么你就相信什么?你的智商呢?”朱平槿头也不抬地吃完鸡蛋,认真揩手。

    “你是什么时候生的?”

    “今世是天启……”

    “别胡扯!我问你妈生你是白天还是晚上!”

    “我妈,还你爸呢!”朱平槿嘀咕着,假装回忆了片刻才说:“晚上十二点!”

    “宾狗!子时!这老家伙神了!”

    “神了?我们村叫神经病!要不我封他一个王半仙?我们是公众人物,个人信息很容易泄露,说不定他根本不是蒙对的!哼!除了王四忠,我们身边还有暗藏的奸细!堡垒多是从内部攻破的,教训多呀,后果惨呀……”

    罗雨虹没有理睬朱平槿的胡扯。她兴致勃勃翻看着供状,连桌上的牛奶都冷了,“下面还有好多!你看这个……”

    “你慢慢看。本世子日理万机,无暇他顾。”朱平槿推开盘碟,站起来边说边走,给老婆留下一个大红色的背影,“今天上午要召开军事会议,军机大臣们要来。”

    老公走了,罗雨虹仍旧在痴痴地独自翻看。她在自言自语中摇摇头:“善财童子、捧珠龙女?送子观音?不行!本姑娘要亲自会会这个王半仙!”

    ……

    朱平槿不是有意回避老婆,他是真的有急事。

    马乾昨夜顺水而下,从朝天关回到了保宁府。一上岸,他立即赶到朱平槿的行在奏报。奏报的内容,大部分在朱平槿的意料之中。可另一些内容,却让朱平槿高度警惕起来。

    与原来预计的一样,利州卫的战兵和甘良臣余部近两千人顺利地整编为利州守备团。在川军中素有忠勇之名的原抚标参将徐名蛟、都司签书李之珍分任利州守备团正、副团长。

    藩司参政、川北守道、保宁军区正监军、正旅级龙文光兼任利州守备团监军。

    曾任陕西右参政,官军赵荣贵和流贼贺珍的老上级,被崇祯皇帝撸回故乡叙州府喝茶三年的原右佥都御史、宁夏巡抚樊一蘅,应川抚廖大亨诚邀,重新出山,就任利州守备团常务副监军。只是樊一蘅还在故乡参加亲朋故友学生的送别流水宴,一时半会儿尚不能到任。

    广元及临近的昭化县和百丈关等地是川北镇和利州卫的老巢。除了营兵、卫所军、在营家丁、将领亲兵以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军人眷属。

    按月关饷、五斗补助、一人五亩,这些传说已久的天大好处终于落地,让饥肠辘辘的士兵及军眷们高兴得像过年。

    在这股近乎于狂热的情绪面前,任何敢于反对整编的将领都可能被士兵们背后捅刀,所以将领们毫无异义地服从了朱平槿的旨意。

    只是广元山多地狭,军多民少,军官大量占田,可供分配的现成官田和军田都有限。所以廖大亨和马乾只好打了张白条,承诺士兵们,以后在蜀王府捐出的荒地中给将士们以补偿。但这些荒地大都在南面的苍溪、仪陇和绵州等地,这样一来,将士们就不得不忍受夫妻分居之苦。

    两人以退为进这一招,让兴奋中的军队冷静了不少。

    一些有富余劳力的将士家庭选择了就近上山垦荒,发展山地农业与旱作农业。这样就可以享受新近颁布的《垦荒条例》中规定的最新政策:无息农业贷款;租税两免三减半,还有十年打八折。

    另一些士兵军眷厌倦了广元当地的穷山恶水,也厌倦了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希望进入大城市,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所以趁着脱离兵户的机会,报名进入了成都各个新办的公司打工。

    还有些视野开阔、充满着进取心的人,把贪婪的眼睛盯在了北面那块肥沃的汉中小平原上。出朝天关便是陕西宁羌州,再前行不远,便是号称“小天府”的陕西汉中府了。

    在改编方案中,将领们的利益得到了最大的保障。他们的地还是他们的地,取消了世职还有基金会的分红。他们的俸禄变成了银钞,本色折色全部取消。对他们来说,更多的关注点集中在军队的前途上,因为军队的前途便是他们自己的前途。

    广元城和坐落于城北明月峡口的朝天关,控制着四川进出汉中和阶州最便捷的水陆要道,乃是四川头等兵家要地。崇祯七年、十年和十三年三次流贼入寇四川,流贼的大潮都如同洪水一般漫过了广元城,而广元城就像那洪水中的孤岛,奇迹般地挺住了。

    是故驻守朝天关和广元城的官军历来是四川官军的精华,川北总兵的衙门也设在广元城中。可守备团不是野战军,守兵相较战兵,更像是二等军队。因此川北镇的将领们在表态服从整编旨意的同时,对改编为守备团表示了不满。他们集体上书,请求廖抚和马兵备向世子殿下陈情,给予他们一个正规的护国军团级番号。

    团营级番号可不是随便乱给的。广元驻军整编为一个守备团,下辖三个守备营,那是保宁会议上世子亲定的,廖大亨和马乾不敢擅自更改。于是两人以广元地位重要,须得重兵防守;驻军员额缺编、不宜遂行野战等理由搪塞回去。

    可廖大亨和马乾低估了广元驻军的决心。

    很快,徐名蛟、李之珍便与诸多军官联袂上门陈情。他们道:广元驻军缺额,并非没人,而是没饷没粮,只能养活这点人。只要两位大人拨下粮饷,他们可以在一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达到满编甚至五个营的兵力。

    廖大亨细细追问原因,那些将官们就以大量在营丁壮在乡下屯田为由解释。

    廖大亨起了疑心,但因要急着赶回成都,主持新政大计,便让马乾留下来暗中查访。这一访,就访出了朱平槿警惕的缘由。

    原来,最近数月经朝天关和广元进入四川境内的秦地流民越来越多,高峰时达到一日数百人。较之去、前年的规模,那是大大增加了。广元驻军只要在卡住关口拉兵,兵源确有保障。

    但秦地是流贼的发源地。流贼的哨探内应常常混在这些流民中,为流贼的攻城拔寨打前站。所以对于北边来的秦地流民,四川官府的态度迥异于东边来的荆楚流民,不仅不欢迎,而且时刻加以防范。

    四川巡抚衙门曾明令于四川主客两军,不得擅自招募秦民为兵。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川北镇常年征伐,兵力折损极大,还战死了一位总兵,两员副将。仅仅依靠利州卫的卫所兵补充,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将领们经常偷偷将秦民中的健壮有勇力者编入行伍,甚至是自己的家丁队。刘镇藩的奇兵营实力很强,就因为他招募了大量的秦民屯田当兵。

    秦地流民大量涌入四川,当然也引起了马乾的重视。

    马乾在调查中发现,秦地流民的变化,不仅体现在数量的激增上,还体现在流民入川动机和流民身份的变化上。

    秦地自天启末年和崇祯元年开始,连续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以前秦地流民入川,主要是逃荒。可近来秦地流民入川,主要的动机除了逃荒,还有逃避瘟疫、战乱、抓兵和到四川垦荒。

    流民身份的变化更为显著。以前的流民几乎百分之百是饿得半死的叫花子,可最近的流民中,不仅出现了衣着华丽的士绅,而且有些士绅还来自于陕南最富裕的汉中府。这些士绅抛家舍业,举族南迁,主要是因为对陕南局势的悲观。

    他们直接了当地说,汉中四面皆大山,贼多如牛毛。汉中总兵赵光远贪鄙无耻,骄横跋扈;关南道陈纁(XUN;音勋)庸碌无能,畏贼如虎;土寇贼势日张,已成心腹大患。瑞王不近女色,一味好佛。一遇危机,只知向京师号哭求兵而已。如此国主,弃国离藩,只是早晚而已。

    蜀地本富庶之地,自去岁以来,官军迭次大胜,已渐成兴旺之相。兼之蜀地赚钱生财机会众多,还有垦荒优惠之策。与其瑞王弃国之时再蜂拥出逃,倒不如现在从容先行!

    马乾做事是个精细人,得了这些消息,立即拜访了汇通钱庄广元分庄的掌柜。从广元分庄的账上,他看到了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仅在今年一、二月,来自民间的存款汇款便增加了近三十万两,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秦地流民!

    分庄掌柜还从银库中拿出一个细丝银锭给马乾观看,马乾一看便大吃一惊:

    因为这个银锭有内承库(注一)的印记,分明来自于大内!

    而在陕南,除了封在汉中府的瑞王,哪里会有出自大内的银子?

    ……

    “瑞王欲入四川!”这便是马乾奏报的核心内容。而瑞王是被迫弃国,还是奉旨移藩,更是朱平槿担心之处。朱平槿召集几名军机大臣议事,便是要讨论瑞王入川的应对之策。

    然而,这个本来讨论如何应对瑞王入川的会,却因舒国平、孙洪和程翔凤三人的一个大跌眼镜的建策而改变了议题。

    舒国平、孙洪和程翔凤见着朱平槿,便呈上一份奏疏。

    三人一致建议:在蜀地废祀真武大帝,改祀天蓬元帅。

    天蓬元帅,没错,就是《西游记》里面好吃懒做、重色轻友、贪生怕死、贪财好色,娶了高家庄的庄花还到处招惹妖精,原任天蓬元帅,因为调戏嫦娥而被打下天庭,误投猪胎,吃了老娘,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封了个净坛使者的吃货野猪精——

    猪八戒!

    注一:内承库,即内承运库,名义上归户部,但管理权归宦官。明代国库有十库,内承运库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库,主要贮藏金银、宝玉、缎匹等。

第四百九十五章 宗教武器(四)() 
寿王府罗姑娘热闹的小院里,突然爆发出女人们的大笑声。

    这笑声翻越了高高的院墙,穿透了厚重的朱门,传进了面如春水,胯下没把,手捧拂尘老实值守在宅门口的区公公耳中。他很好奇,那老道士不知讲了个什么样的笑话,能将女人们逗成这般模样。

    可是区公公不敢偷听半句。昨日世子大怒,降旨将近来很受宠的张公公打了一顿屁股,打得皮开肉绽,没有十天半个月下不了床。世子“忠谨”的告诫,放在他们这些无家没后的天家奴才身上,只剩下了一样:守规矩。

    小院正房的房门大开,里面的几个女人笑得是东倒西歪,花枝乱颤。

    谭芳弯腰捧腹,面容痛苦,却没有半点声音。

    吴素琪反转身子,抱着椅子背直抽搐,脸上新拭的胭脂蹭得湖蓝色的袖子花里胡哨。

    小红半躺在窗下的长榻上,把脸躲到了罗雨虹的背后,能看见的只有一双直蹬的大脚。

    房间的正主罗雨虹侧身弯腰,一只手努力撑住身体,另一支手把半张脸蒙住,整个头都搁在了坐榻的案几面上。

    左通不敢在罗姑娘面前如此放肆,但也是呵呵抿笑。

    房间里唯一的另类,则是一脸怒容的太平县主。她喂喂大喊两声,见控制不了局势,便恨恨站起来,欲行离开。

    “不知姑娘们为何发笑?”始作俑者王道士一脸茫然。

    正好太平县主走到他面前,听见此问,便狠狠一甩袖子,双手叉在了腰杆上:

    “呸,你这妖道!天蓬元帅,你在骂天家是猪呢!本县主长得有那么难看吗?”

    “小道何曾骂县主是……那个猪?”

    “呸,还敢狡辩!天蓬元帅不是猪是什么?”

    太平县主的话让房间里的笑声更大了。她愈加气愤,细指尖已经戳到了王道士的面门上,逼得那老道只好来回晃头,一面躲避着指尖的锋芒,一面小心辩解道:

    “县主娘娘,天蓬元帅真身乃是一只金鳌,何尝变成了一头猪?”

    “什么是金鳌?说不明白本县主就要让世子哥哥扒了你的皮!”

    “金鳌就是海中的大龟……”

    “呸,你骂本县主是乌龟王八蛋,那世子哥哥就是大乌龟,大王八蛋!当今皇上就是老乌龟,老王八蛋!本县主要让世子哥哥抽你的筋,扒你的皮,灭了你的九族……”

    “县主娘娘哎,这金鳌可不是乌龟!金鳌乃是神兽,大大的神兽……”

    “神兽?”

    太平县主一听有意思,小屁股一撅重新坐回了板凳。

    “说来听听,什么神兽?长的好不好看?若是长得难看,哼!仔细你的皮!”

    “独占鳌头,此语县主一定听过!”

    “听过,快往下说!”

    “何谓鳌头?传闻龙生九子,九子不同。这龙的第一个孩子呀,就是鳌。此乃鳌头之来意也……”

    “对呀,本县主就是龙子龙孙哩!快说快说!”

    王道士终于缓了口气。可他没有时间擦一下脑门上的热汗,因为那位尊贵的县主在不停地催问他。

    “传说这鳌呀,龙头、龟身、麒麟尾,住在蓬莱仙岛……”

    “那天蓬元帅为什么是金鳌,而不是猪呢?”

    “天蓬元帅是斗姆元君之子,怎么可能是猪呢?俗语云: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生儿会打洞……”

    “那斗姆元君一定是条母龙了?”

    “应该是吧……小道道行不深,尚难窥透天机……”

    “天蓬元帅他爹是谁?是不是也是龙?”

    “这……神仙者,吞云吐雾,岂是人间凡品?天地日月,世间万物,凝聚为精气。有女误而汲之,便得贵种。故上古圣贤,皆是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比如商汤……”

    太平县主问得有趣,吸引了吴素琪的注意。她的心思向来灵动,岂肯丧失这等好玩的机会,等到王道士终于自圆其说,她立即把淤积在心底很久的疑问说了出来:

    “小时听奶妈讲山海经,说盘古开天辟地。长大了参谒道刹,道人又说玉清元始天尊为天地之祖,生于混沌之前、太无之先、元气之始,故名‘元始’。请道长为我解惑:难道这盘古就是元始,元始便为盘古?”

    这等蒙学之问,岂能难倒我王洪王真人?

    王道士信心大涨,连忙称赞吴小姐书香之后,果然是学贯古今。等到吴素琪的小胖脸绽开了桃花,他才有板有眼地回答:

    盘古乃天地精华,号为元始天王。开天辟地之后,他进入天界,成为了元始天尊。所以说,他们就是同一人。

    王道士讲完,见吴小姐舔舔嘴唇,眨眨眼睛又问道:

    “山海经还说,女娲娘娘炼五色石补天,斩鳌足立四极。请问道长,这女娲娘娘是元始天尊的嫡夫人吗?还请道长为我解惑。”

    “元始天尊配女娲娘娘?”王道士睁大了眼睛。没等他反应过来,就见着太平县主戳着利剑般的手指头扑了上来:“你刚才不是说天蓬元帅是金鳌吗?怎么又被女娲娘娘斩了脚?”

    “被……斩了脚?嗨!”王道士终于忍不住挥动簇新的袍袖,把额上的热汗拭去。这件道袍,是左公公用贴己银子为他购置的,因为左公公说,罗姑娘特爱干净,可不能穿着那身破烂肮脏的粗布旧袍去见她。

    “县主明鉴,此鳌非彼鳌也!龙生龙,凤生凤,天下龙子龙孙多去了。这生的多了,难免生出来几个不肖之龙。斩一位不肖者,何须大惊小怪!”

    “原来如此!”太平县主顿时偃旗息鼓,怏怏退回自己的板凳,“本县主也是龙子龙孙,可差一点就被世子哥哥斩了……”

    打焉了太平县主,王道士这才能腾出脑袋来,应付段位明显更高的吴小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