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7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大人,实不相瞒,早在正月间叛军围困衙署之时,下官便去意已决。只是那时惦记满城百姓,下官不得已忍辱与叛军虚与委蛇。

    后来护国军进城,满城百姓得安,下官留书一封,便要成仁取义,却被护国军几位将军劝阻,说见了世子再自裁不迟。

    记得世子入城时,手招下官入车相见。下官斯时一心求死,却见世子以幼冲之龄、抱恙之身,奔波于千里沙场,东征西讨,所至无不救难济苦,所伐无不望风披靡,顿时惭愧得无地自容!

    世子更引太史公言以责下官: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汝之死也,于时事无一益,若不如鸿毛也?

    世子切责敦敦,下官顿时醒悟!

    如今下官病体沉疴,时日无多,所欲为何?非是金银财宝,传之子孙;非是青史留名,欺世盗名。下官只想做一件对得起天地父母之事,对得起天下百姓之事!就算地下见了祖宗,也问心无愧!

    下官以为,这次世子领蜀地重臣革故鼎新、清扫积弊,必能收山河重建、社稷重光之奇效。

    下官忝为臣子,平身之夙愿也。落名连署,亦不过举手之劳。然则此举,可令下官人虽灭而精神在,身虽死而魂魄存!即便将来天子震怒,不过绨骑槛送京师而已。

    下官已经备好棺木。等圣旨一到,下官便从这锦屏门上跳下去!血溅五步,以死谏君,以为朝中诸公警醒!”

    看着葛奇祚面庞上因情绪激动而持续泛起的潮红,刘之勃深深一躬下去:

    “葛大人志坚似钢,刘某愧不如也!”

    ……

    锯龙垭口的北侧,西向面对嘉陵江的坡地上,一大块平坝在短短的时间内便已初见雏形。

    晨光中,三百多名前天的土暴子,趾高气昂地押着千余名昨天的土暴子在用各式简陋的土木工具劳作。

    场地边缘一个沾满泥土的石碾上,坐着两个男人。一个是未老先衰的矮小老头,另一个则是身材高大,面目英俊的年轻人。可年轻人手上脚上都套着粗大锈蚀的铁镣,脚镣下还吊着一个拳头大的铁球。

    原来,这年轻人便是在金紫观被俘的混天星王光兴。王高扮成道士,王光兴扮成厨役。李存良用文化考试一招,先查出了王高。王光兴知道事情败露,又知道了道人毒死了他的手下,便主动自首了。

    “知道么,昨天兄弟们都被拉到江边砍了!保宁知府张继孟一条烂命,用了三百七十九条人命陪葬!”刘维明眼望远方,悠悠长叹道,“据说还要在人头坟冢上建座宝塔,叫做‘世镇地狱,永不超生’!”

    “成王败寇!输了,无话可说!”年轻人鄙视地斜了眼刘维明,朝地上吐了一口泛白的唾沫,“就算镇在地下十八层,三十年后当不了一条好汉,也用不着给他人喂猪!”

    王光兴分明不服,刘维明顿时骂了过来。

    “你个小男娃,懂个屁!只知争胜斗勇,把手下丢光了,自己还落下一颗七斤半炮子!你知道那小世子如何评价你吗?”

    王光兴没有说话,依旧倔强的昂着下巴。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简直比猪还笨!”

    “你……”

    “你什么你?”刘维明浑浊的老眼里射出凶狠的光箭,把王光兴桀骜不驯的目光生生逼了回去。

    “不错,老子是降了!但老子降的是真龙天子!比起张献忠、蝎子块、张妙手之流,老子一点不亏!弟兄们跟着老子,一个没死,全都活的好好的。就凭这两点,老子降得心安理得!你大哥王光恩、你三弟王昌,不是也降了官府?你说,你王家降了个芝麻官,觉得亏是不亏?”

    “我们再亏,手下还有万余兵马!怎么着也比你这猪倌强!”倔强的王光兴终于找到了一个理由反击。

    “蠢货!你以为朝廷还会信任我们这群反贼?郧阳府那边是没兵,这才骗你们兄弟继续给朝廷卖命!你们三兄弟就千余残兵败将,没吃没喝,守着一个郧阳府城都吃力,还扯他妈的万余!等到那千把人打光了,你们三兄弟就抱着哭吧!

    告诉你王光兴,也别打脚踩两只船的歪主意!李自成早不是当年的闯将了!你瞧瞧,刘国能、李万庆,哪个不是同乡同里出来,当年一起搏命的兄弟?结果怎么样,全被李自成杀了……”

    张献忠横行霸道,李自成面善手狠,王光兴知道,陕西的老兄弟都知道。但在他的脑袋中,依然停留在某个人是否仗义的层次。他不明白,义军队伍中唯一的法律,就是没有法律。那里是丛林世界,是强者通吃。

    “……老子在这里,就是一个猪倌,一个有肉吃有酒喝过着神仙日子的猪倌!实话不怕告诉你,老子是个猪倌,但老子这个猪倌,是天底下最大的猪倌!”刘维明尤自洋洋自得。

    “吹吧你!一个猪倌还得瑟成哪样!”王光兴不屑地扭开了头。

    “你不信?”

    刘维明急了,一把将王光兴拽下了石碾,要带他实地查看。可刘维明忘了王光兴的脚上还拴着铁镣和炮子。这一拽,差点把王光兴拽了个狗啃屎。

    等王光兴重新坐回石碾,刘维明便手指平坝,告诉他要建几座猪舍、几座配种场、几座沤粪池,要种多少猪草,如何进行消毒、通风,如何用猪屎养蚯蚓,发展无污染循环经济;如何繁育良种猪,减少斤肉粮食消耗。

    刘维明把从朱平槿那里学来的扶贫帮困知识倾囊而出,说得口干舌燥。小半个时辰过去,王光兴总算给了他一点面子:

    “刘老哥,好歹都是义军兄弟,你明白报个盘子!你那小世子让你来劝降,到底给我封个啥官?告诉你老哥,要劝降我,总得有个劝降的样子!礼贤下士懂不懂?铁镣上还拴了个他娘的炮子!”

    “劝降?”刘维明诧异了,“谁说世子要劝降你?”

    “不是劝降?”王光兴更为诧异,“那你拉兄弟来猪场干啥?”

    “劳动改造!这是世子召见我的原话。世子说,看在你哥为朝廷效力的份上,饶你不死。要不然,你的脑袋就像王高一样,昨天就传首府县了!”

    王光兴有点心虚:“他没有盯着我哥?他没有盯着郧阳府?”

    刘维明挠了挠头皮。

    “世子让我给你哥捎了一封信。说暂时不杀你,但你罪孽深重,民愤极大,必须进行劳动改造。他让你哥劝劝你,让你配合改造,改掉身上的坏德行,二世为人。

    按理说,世子让我给你哥带信,那是盯着郧阳府;不过郧阳府那里还有啥?没人没银没粮食,就是一个死地!李自成打了南阳府,看都没看郧阳府一眼,扭头就跑去打开封了。李自成都不要,世子那么聪明的一个人,他盯着干嘛?”

    “那世子的劳动改造到底是啥意思?”王光兴脱口而出。一股陕北汉子的傲劲重新在他的体内激荡,让他想起一句话,那叫“宁折不弯”!

    “哎,简单,劳动改造就是干活嘛!”刘维明轻松地笑道,“养猪场能有啥活计?无非就是扫猪屎!运猪屎!拌猪屎!”

第四百七十一章 大计方定(五)() 
红霞退去,暖阳东升。颓败的寿王府重新焕发出生机。

    己时时分,石泉郡王朱宣堄、内江郡王朱至沂、四川巡抚廖大亨、巡按刘之勃、藩司参政兼川西守道陈奇赤、川北守道龙文光、四川兵备副使马乾、成都府同知署巡盐御史方尧相、成都通判吴继善、上巡道葛奇祚、泸州判官署保宁通判高登泰,川北总兵甘良臣、副将张奏凯、参将贾登联、都司罗大爵等蜀地宗亲文武,蜀王府右长史兼政务司总理郑安民、蜀王府文案兼副总理李崇文、洪其惠,蜀王府文案兼世子办公厅主任程翔凤、护国军总参谋长舒国平、护国军总监军孙洪、护国军后勤部长王昆山、第一副部长吴泰、泸州卫指挥兼护国军重庆军区司令宋振宗、新任护国军第七团团长徐汉卿等蜀王府官员及护国军大将,按文武品级待遇分作两班,带着兴奋、期许、激愤或者不安的神情,列队云集于寿王府承运殿平台上,等待从公开场合消失了十余天的蜀世子朱平槿出现。

    宗亲大臣们都知道,今天的朝会不过是个形式。

    在为期整整二十天的重臣会议上,所有的议题全都被放在了桌面上进行反复讨论、争论甚至拍桌子摔杯子。在这期间,世子和罗姑娘不断地通过办公厅,掌握着会议的进程,控制着会议的方向。

    现在,所有的结论都形成了奏疏,就等着世子令旨一下,便立即在四川全面推开。至于朝廷,该奏的当然要奏,但现在形势紧急,等不了圣旨到来了,只好先斩后奏。

    一阵高亢的军号后,仪仗出现。朱平槿和罗雨虹华服盛装,高据平台的御座上。众人朝拜,四拜礼毕,右佥都御史、四川巡抚廖大亨趋步上前,代表众臣上奏道:

    太祖高皇帝留《皇明祖训》告诫后世子孙,令险要藩国“遇有紧急,其守镇兵、护卫兵并从藩王调遣。”

    四川地处西南边陲,朝廷大军鞭长莫及。如今川内流贼土寇横行无忌,正是国家危急存亡之时,因此他代表四川官员,请求朱平槿担负起祖宗赋予的职责,名正言顺地以管府事蜀世子的名义统领四川境内的所有武装力量。

    廖大亨上奏毕,蜀王府右长史郑安民立即出列论证道:

    听闻开封被围之时,正是周王甲胄戎马,坐镇城垣,统一指挥全城军民,这才两次打退了闯贼的进攻。如果周王“顾忌小人奸臣之言,畏手畏脚,则汴京必破!”因此他请求朱平槿不必担心朝廷那班奸臣庸臣的呱噪,只管“大胆去做!”

    郑安民还道,如果朝廷中有奸臣拿藩王典兵之事陷害蜀世子,他就要依照《皇明祖训》,履行藩国之相的权利,与护卫一起移文京师五军都督府索取奸臣,并以违背祖制之罪族诛之!

    郑安民话音未落,早有一人快步出列上奏,正是四川巡按刘之勃。

    刘之勃大声道,去年瘟疫爆发时他到任蜀地,一年来耳闻目睹,饱受刺激。现在他终于明白,天下之事崩坏到如今地步,除了奸臣盈朝之外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由于大明的后世子孙,违背了太祖高皇帝“一字不可改易”的祖训,剥夺了各地藩王典兵守土之权。

    刘之勃认为,不仅要在蜀地率先恢复大明祖制,而且要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为此他已经联络了上巡道御史葛奇祚,联名向皇帝上书,准许各地藩王典兵守土。藩王典兵守土,保国保家保身,一定会取得实效。

    刘之勃道,如今朝政被一群奸臣庸臣把持,这封奏疏上达天听,一定会在朝廷中掀起轩然大波,因此他两人已经做好了为国杀身成仁的决心,请蜀世子殿下成全他们的一生清名!

    ……

    今日朝会预定的剧情是廖、郑二人发言,众臣齐声赞和,然后朱平槿推辞再三,坚辞不受,最后的压轴戏由积极要求加入组织的贾登联出场表演。

    如果在场重臣的意见一致,贾登联就会拔剑自刎,以死相逼朱平槿;

    如果有人冒杂音,贾登联就要跳上御台,把涂了银粉的木剑对准朱平槿,仍是以死相逼,造成朱平槿被群臣逼迫的假象。

    对于有幸担当这个光荣而艰巨的角色,昨晚贾登联激动得语无伦次,最后终于在中军杨维栋的提醒下,向奉旨而来的廖大亨来了一句不伦不类的名言:“留取丹青照汗青”!

    刘之勃不按套路出牌,不仅打乱了剧情安排,抢了贾登联的戏份,并像是逼迫众人联名上书一般。

    廖、郑二人不知道刘之勃的上奏是否为朱平槿临时起意安排,一时傻眼。

    朱平槿也傻眼了。

    朱平槿根本不可能同意刘之勃的提议。朱元璋的祖训是绝对刚性的,如何用绝对刚性的规定去适应不断变化的当前形势?不可能!

    让藩王们都来领兵,更不是朱平槿想要的结果。

    以史为鉴。西晋末年的八王之乱,就是因为各地藩王握有兵权。朱平槿只想利用他老祖宗的政治遗产,却不愿这把双刃剑伤了自己。

    但刘之勃如果上书,又对朱平槿有莫大的好处。因为他指责朱元璋之后的子孙违背祖制,就等于公开指控朱棣及其子孙的皇位都是不合法的。这种指控,比海瑞上书大骂嘉靖皇帝荒淫无耻要严重得多!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朱平槿心中做出了决定。他看着刘之勃和葛奇祚顿首拜伏,暗骂了一声,微笑之中紧闭双唇,坚决不表态。

    世子不开口,抚台、长史也不开口,其他的官员发现情况有异,顿时全场寂静,陷入了尴尬。好在石泉老王朱宣堄斗争经验丰富,及时出来救场。

    他先把龙头拐杖杵得砰砰作响,成功转移了全体人员的注意力。然后夸张地将拐杖一扔,跪在了朱平槿的脚下,声情并茂地恳请朱平槿看在祖宗社稷和万民百姓的份上,勇敢地出来领导他们应对危局。众人一看,连忙跟着跪了,大呼蜀世子典兵。

    戏份上演到这个地步,朱平槿只好站起来说了几句。

    他先是高度赞扬了刘之勃与葛奇祚忠心可嘉,随后话锋一转,告诫他切不可意气用事,凡事当从长计议。眼见刘之勃爬起来急欲争辩,朱平槿立即将话题转移到了众臣关心的典兵之权上。

    朱平槿声色俱厉地痛斥众臣,说朝廷宗蕃条例严禁藩王领兵,说自己的年少不更事,说四川的局势太复杂,甚至骂众臣是想害死他,让献王爷断嗣!

    自然,众臣坚决再请,朱平槿坚决再拒绝;众臣坚决三请,朱平槿也不再客气了。于是朱平槿的老祖宗又被抬了出来,外加一本发黄的小册子《皇明祖训》。

    鼓乐齐鸣,朱平槿和罗雨虹领着宗室官员叩拜。从此,四川境内所有武装力量的领导权,从官府转移到了蜀世子朱平槿。

    仪式结束,众人各自归位。廖大亨连忙抓紧时间上了今天第一道有实质内容的奏本:《奉旨平贼荡寇除弊振军疏》。

    此疏名字虽长,但主题只有一个,即通过四川的军事体制改革和军事资源整合,构建一支主宰天下的强大的军事力量。

    ……

    战争时期,军事永远是第一位的。所有的内政外交政策,都要服务于军事斗争这个大局;也只能通过军事较量的结果,才能评判内政外交政策的成功与否。

    四川军事体制改革和军事资源的彻底整合,已经酝酿了很长的时间。其借口,明面上是“御敌于国门之外”,暗地里是“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朱平槿原来的计划,是利用他在渠江右岸战役的全胜战绩,去说服四川威望最高的军事领袖、大明朝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待老太太明确表态支持,他再利用廖大亨巡抚四川的权利,威胁、分化、拉拢重量级的川军将领,最后不露声色奸计得逞。

    然而,王朝阳在保宁府的兵变,土暴子不失时机地趁火打劫,不仅打乱了朱平槿按部就班的时间表,而且还给朱平槿一个极为明确的警示:

    时间,并不在他这一边!

    朱平槿必须在进行川北剿匪的同时,完成四川军事力量整合的大任务,也就是说,要边打边改。最迟在崇祯十五年中,彻底平定四川的内部敌人。然后腾出手来,把兵力转用到闯献或崇祯那边。

    可在保宁会议的初期,朱平槿和廖大亨的努力引起了一场风波。

    最坚决的反对者刘之勃认为:军队,是国家重器;文武分野,是朝廷典章。护国军虽然战功彪炳,但它不是朝廷的经制之军。要改革,要整合,只能将护国军整合到官军中,而不能反过来将官军整合到护国军中。

    刘之勃这一主张,并无反对朱平槿典兵的意思,其本意是让护国军在形式上穿上朝廷经制之军的黄马褂,是不愿与朝廷翻脸,是不愿背上叛逆的罪名,同时也有整合护国军粮饷的考虑。

    朱平槿权衡再三,忍下了处置刘之勃的冲动。作为对刘之勃提议的反击,他将署四川兵备副使马乾从巴州招到保宁参会。

    果然,刘之勃的主张遭到了马乾的猛烈抨击。

    马乾激动地向刘之勃和其他与会者描述了渔溪大战的情况。大战前,他和监纪同知杨名时都承诺,渔溪一役后,将士们可以自由选择加入护国军。

    将士们为什么要求加入护国军呢?因为护国军分田又分地;兵饷十足发放;无论生死,家人皆有所养。

    马乾明确指出,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承诺,张营将士们才爆发出前所未有的巨大战斗力,才能在数倍之敌的围攻下坚持不退。因为将士们不是为朝廷而战,而是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存而战!

    马乾道,没有这个承诺,张部早就溃散了,渔溪大捷根本不可能出现。将士们之所以在战后围攻主将张奏凯,就是因为张奏凯下达了火烧渔溪镇的命令。将士们以为这把火烧死了给他们承诺的自己和杨大人,所以群情激奋之下,做出了不理智的举动。

    马乾严厉警告与会者,若将护国军全部改组为官军,一旦将士们不理解,不仅官军很可能哗变,重蹈保宁兵变的覆辙,而且护国军也会军心浮动,造成前线战事的被动。孰轻孰重,诸公慎思之!

    渔溪大捷的生动事例与马乾的严厉警告,让大部分动摇者清醒过来,廖大亨和郑安民一方立即占了上风。

    喜剧的是,结束这场争论的人不是蜀世子朱平槿,而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有了皇帝众建护国军的圣旨,有了当朝首辅周延儒护国军不拘兵额、多多益善的私信,一场关于军队发展方向的大争论终于有了定论。

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计方定(六)() 
朱平槿前世的哲学,最重要的论述便是抓主要矛盾。对于朱平槿这样的领导来说,就是不能所有问题一把抓,而要抓住事关全局的核心要害。朱平槿解决了枪杆子由谁掌握的问题,军改的其他难题便迎刃而解。

    廖大亨在他的奏疏中,简明扼要地列出了军事改革的主要内容:

    设立保成都、重庆、保宁、泸州四个旅级军区,分别指挥川西、川东、川北和川南四个方向的作战。四川都司罗大爵、川北副将刘镇藩、署泸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