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正月二十五日晚到二十七日黄昏,官军右路进攻线上的几个防御要点:新政坝、长平山、土门场和金城寨,都遭到了土暴子闯天虎袁可仪部的反复袭击。

    土门场在二十五日晚率先失守,守备土门场的朱老爹和仪陇县大队独立一中队百余人全部失踪,生死不知。

    临近土门场的长平山独立二中队兵力只有八十余人,自保有余、野战不足,没有能力阻止土暴子向新政坝和碑院寺方向运动,只好拼命燃放烟火向后方报警。

    重返新政坝的许守财在当晚击退了土暴子。第二日天亮后,他以南部县大队二连和警卫营二连两个排的兵力出城进行扫荡,不仅解了大东山、金鱼山等外围据点之围,而且开始向长平山运动,准备对土暴子发起反击,重夺土门场。

    然而,许守财部行出不远,就被追来的警卫营副营长蒋鲁制止了。蒋鲁传达了朱平槿的最新指示:退守新政坝,确保新政坝的绝对安全。等待援军到达,再进行反击。至于碑院寺,昨晚已有警卫二连的两个排前去增援。一个半连的守军加武装起来的几百盐工盐丁,足以守住仓屯。

    许守财接到旨意,只好令险要的大东山据点依原计划继续加强,其余部队退守城垣。

    新政坝的士绅们为了自保,也为了立功,在李家周家的带领下,把全城的百姓,包括老人、女人甚至孩子都赶到了城头。守城用的石头、砖块全部运上了城垣,每隔十几步便有一大堆。火炉、铁锅、竹枪等守城利器遍布于各处上城通道。为防止内奸里应外合,在城中放火,实在不能上城的所有老弱病残都被强制带到了城隍庙集中居住。

    当日三更半夜的时分,土暴子对新政坝的总攻再次以夜袭的方式开始了。不知是土暴子有意为之还是出了意外情况,昨夜提前点燃篝火报警的大东山据点这次动静全无,土暴子摸到城下时才被城上的一条黄狗发现。土暴子见意图暴露,径行撤去,并未强行攻城。第二日拂晓,城外金鱼山上的黄旗摇动,两千余土暴子随之暴喝一声,向新政坝的城墙扑来。

    新政坝的城墙,乃是古城遗留。虽经历年修补,仍不免露出其本来的面目。除四门以外,城墙皆无包砖。黄黑色的夯土城基和倾废的敌台,以及在其上临时垒砌的粮袋盐包,便是护国军赖以守城的全部工事。

    好在护国军进驻后,在城墙外清掏出了一条六尺宽的壕沟,既作为屏护城墙的护城河,也作为城市内外排除积水的河渠。壕沟内外,除了遍布的鹿砦,还插上了几千根削尖的竹签。

    在二十七日白天的守城战中,这条干涸的壕沟成了土暴子的梦魇。

    警卫二连一、二排的战士充当火铳兵,利用城垣的高度优势发扬火力。当土暴子冲到壕沟边时,不得不减速经过鹿砦竹签阵。这时,土暴子正好进入了火铳的最佳射程。一轮轰鸣,便有数十土暴子翻滚嚎叫。

    然而火铳虽利,但打放速度太慢,兼之数量有限,不能完全遏制土暴子的猛烈冲击。更有效的防御兵器是弓箭和投枪梭镖与石头。

    弓箭只有士绅家的家丁护院才用,投枪梭镖与石头却是人人可掷。尤其是穿透威力巨大的竹枪。只要土暴子在哪里冲过了壕沟,搭上了云梯,哪里很快就有数十支尾部拴着布条的竹枪从天而降,将那些身着烂缕破袍的土暴子扎得哇哇乱叫。

    于是在当日的守城战中,出乎意料地涌现出一支人人传颂的英雄团体:巾帼投枪队。

    巾帼投枪队的队长,便是周家的独女周淑英。这位新潮泼辣的女孩,一天之内便在城中召集了三百多名年轻健壮的妇女,组成了一支娘子军。娘子军的队员多是从金城寨撤下来的护国军眷属,经历过金城寨被围和守城的残酷考验,清楚城破后女人们的下场,战斗意志远高于新政坝的本地居民。

    在娘子军叽叽喳喳的成军仪式上,有女人建议队长周淑英,既然不能在力气上占到土暴子里那些臭男人的上风,那不如以投枪作为兵器,依托城墙居高临下实施远程打击。新政坝作为护国军在川北的后勤基地,存放着各地送来做矛杆的竹子成百上千捆,短时间内做成上万根投枪毫无问题。

    又有女人建议道,竹枪应是前重后轻,这样投掷出去才不会失稳。

    建议是好,可仓促间哪有铁枪头来加重前部?其他女人则道,不如在尾巴上拴几根布条,就像箭尾的羽毛一样。

    周淑英初为队长,立即采纳了同胞们来自实战的经验。女人们各自归家,把针线篓里的烂布头无偿捐出。最慷慨的捐献者当属周小姐本人,十余件她不喜欢穿的衣服立即以战争需要的名义粉身碎骨,变成了投枪屁股上拴的定风条。

    除了兵器创新,娘子军在战场上的实战表现更令男人们乍舌。

    周淑英仿照护国军的编制将三百多女人编成三个小连,一连三排,南北东三面各放一个小连。为了保证杀伤效果,周淑英命令女人队一律听从连排长的口令集中投掷。

    这样的战术安排形成了这样一番战场情景:只要土暴子在某段壕沟上搭起了竹梯,片刻后便有一轮又一轮的竹枪劈头盖脸地掷来,每轮至少三四十根;继而又是弓箭、火铳、石头和砖块,最后是红甲护国军的长枪刺杀。土暴子哪里见过这等恐怖的场面,数次进攻都无疾而终,最后不得不在下午停止了进攻。

    对于周淑英这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英雄,守卫新政坝的主将许守财和蒋鲁那是景仰万分。他们甚至强令一位警卫营的班长亲自负责保护周小姐的安全,并兼女人队投枪运输队的队长。

    那名警卫班长指挥着几百老弱妇孺为城上的女人队搬竹子,委屈得直掉眼泪。可是军令难违,不情愿也得干,这就是军队。

    战至二十七日的下午,攻城不下的土暴子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选择:

    是留下来,在晚上再做一番努力?还是当机立断,就此撤兵。

    后来战场形势的发展证明,土暴子们做了一个比上述两种选择更坏的决定:

    犹豫不决。

    至于原因,就是土暴子内部的扯皮。

    注一:此处地形特点今日依然未变。

    注二:“方战而遁,诈也!”。这是史料中王祥说的原话。

第四百零七章 毛遂自荐(一)() 
崇祯十五年正月二十八日,川北前线已经打成了一锅滚粥,噗噜噗噜冒着热气。

    因为各种客观原因,前线的消息并不能第一时间到达朱平槿所在的前敌指挥中心保宁府。因此朱平槿得到的所有信息,既是滞后的,也是零散的。朱平槿不能根据这些滞后的、零散的信息做出任何重要的决定。除了督促增援部队加快进军之外,他能做只有两件事:就现有的兵力进行合理调配和抓紧时间养蛋。

    王省吾带出来的仪陇县大队三个连与万吉富的小股起义部队合编,紧急编成护国军第十八营。第十八营计划与刘镇藩部取得联系后,由侯应起的小股骑兵支援,经苍溪县向构溪河上游的千佛场进发,从后方支援陷入重围的马凯、张奏凯。

    保宁千户所百户陶永祚死守苍溪县,挡住了王朝阳叛军北上的道路,立下了大功,被任命为苍溪县大队大队长。苍溪知县许绍勳同样有功,兼任县大队监军。苍溪老孝廉文九如解私囊、集义兵,助官府保城,以守城功署阆中县。

    保宁同知项国瓒、阆中知县张昌向叛军叩头乞生,以失节之罪停职听勘。

    董卜第三骑兵营是护国军唯一的重骑兵营,先前两场战斗已有近七十人的伤亡。朱平槿不愿轻易用之,便令其调往新政坝,作为右路的总预备队。至于王大牛的所部,留驻原地,执行对就抚叛军的甄别、监管和改编任务。

    由于王大牛文化程度不高,所部也没有配备监军,所以朱平槿思来想去,最终将钱维翰找来谈话。没想到钱维翰二话不说,立即将任务应承了下来。这让朱平槿大松了一口气,当即令其充任绵潼总队副监军,与王大牛这个淳朴的庄稼汉子搭班子。

    顺保总队的防区从广元延伸到大竹,管辖地域过宽,信息传递线过长,掌握兵力过少,组织不健全,因此在这次保宁兵变过程中,反应迟钝,行动无力,没有发挥出应有的指挥作用。再说土暴子土生土长,在山区的机动速度明显快于官军。面对土暴子的灵活进攻,官军总是以少打多,不得不在土暴子的进攻初期被迫进行艰苦的防御战。为完善巴山西、南周边区域协防,必须分拆顺保护庄总队,重建顺庆、保宁两个护庄总队,保证防区机动兵力实行保宁、蓬州、广安三基地配置。一旦有警,机动兵力可以就近抽调,及时增援或反击。

    有鉴于此,朱平槿昨晚已经下旨,任命贺仇寇为保宁护庄总队总队长兼护国军第五团团长,贺永年仍为副总队长。第五团除下辖王省吾的第十八营之外,还将指挥部分由叛军改编的部队。等第三团的谭思贵将新编成的五个营带到,可能也会分一个营交由第五团指挥。

    目前第五团除了兵力兵器短缺之外,还存在缺少干部的问题,尤其是缺少一位大局观强、掌握政策、严明军纪的监军。贺仇寇顺庆总队长的遗职交第四团代理团长鲁印昌兼任,监军仍是罗景云兼任。顺庆总队并兼护国军第四团。第一团完成现有任务后,与第三团同为重庆军区机动部队。

    ……

    “军队中的高级知识分子太少了!军队的高级政治干部不是识字班在短时间里能培养出来的,目前仍然要依赖社会存量。可是从哪里去找这样能文能武有政策水平又能无限忠诚于自己的高知呢?”

    朱平槿静静地斜躺于竹椅之上,思索着第五团监军的人选,慢慢陷入了神游。他头上的一片玉兰花被微风一吹,摇曳着缓缓飘落。粉白的花瓣旋转着,最后从朱平槿的视野中消失。它的命运,或是掉入了泥泞,或是坠入了凡尘。

    “花开花落,时光流转。”朱平槿诗兴大发,长吁短叹:“夏蝉不知冬雪,我们都是时间长河里的夏蝉。”

    “世子爷心痛花落吧!”

    张维及时体察道主子的悲天悯人,连忙劝慰:“院里两个炭炉一烧,这玉兰花感受了热气,以为春天到了,赶忙掉了花好长新叶,它是傻瓜呢!”

    “对。玉兰花是傻瓜,被我们骗了!”朱平槿笑道。

    “少年人,多学经义,少参佛道,以免移了心性,坏了国事!”角落里一个不阴不阳的声音道。

    一位道骨仙风的家伙,左手握书卷,右手捏茶盖,翘着二郎腿,侧迎着初春的暖阳,悠然自得地倚在小院角落里的太师椅中,顺便十二个时辰监视朱平槿。这老家伙还有一位新纳的老徒弟可供随时听用使唤,这徒弟便是那位南部县的老中医。

    “你娘的!”朱平槿心里骂道。有事没事翻弄别人的私处,朱平槿可以原谅,毕竟那是人家的工作职责。但是焚琴煮鹤煞风景的事情,你娘的还真的干得出来!

    “不对!”

    朱平槿突然想到了一种危险的可能,并由这种可能延伸到更大的危险。

    “李谅德是什么时候被老婆收买的?如此说来,那个在半夜给自己安排女人的杨薛涛也是老婆安插的眼线了?”

    “还好,鄙人洁身自好,再一次经受住了组织的考验!”

    想着自己那日在广安的英明举动,朱平槿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

    这口气一出,便觉喉咙有些干。

    “茶。”朱平槿哼哼。

    没有响应。

    “茶!”

    朱平槿加大音量,可还是没反应。

    角落里的声音道:“世子,张公公出去了,好像程先生带人来求见。”

    “什么人呐?也不让本世子安生安生!”朱平槿仰天大发牢骚。

    “世子欲见何人,老臣如何知道?老臣一王府医士尔。治病救人方是所长。至于国政,无一裨益也。”

    乘人之危翻弄了本世子的私处,顿觉身价倍增是不是?还傲上了!朱平槿想着,不由对李谅德大恨。

    朱平槿正在心里吊打李谅德,张维出现在了内院门口。

    “世子爷,达州举人李长祥求见。世子见是不见?”

    朱平槿正想摆脱李谅德,连忙说见。

    “世子爷是否要更衣?”张维在问朱平槿,眼睛却盯着角落里。

    李谅德果然发话了。

    “世子患处刚刚敷上药膏,如何更衣?世子就在这里见客!”

    ……

    来者是一位中年书生,身材高大,神采奕奕。头戴云纹逍遥巾,身穿阔带大袖锦缎直身,玉绦钩一侧的腰间,坠着价值不菲的翠玉牌饰。走起路来两脚撇开,一摇一摆间甚是儒雅俊秀、倜傥风流。论其相貌穿着,必定家世丰厚。朱平槿暗想,此人必然极有女人缘。如果不幸死掉,定然会引来万艳同悲。

    朱平槿的小心眼,书生自然不知。他按规矩拜见后,自称达州举人李长祥(注一),字研斋,今年三十三岁,八年前中举。祖父李壁,做过永昌府(治所于今之云南省保山市)通判;父亲李为梅,秀才。他本来准备今年进京,参加明年的癸(GUI)未科春闱。但因冯将军所荐,所以前来觐见世子。

    达州的冯将军,自然就是让朱平槿耿耿于怀念念不忘的左护卫亲兵副千户冯如虎。李长祥详细的自我介绍,让朱平槿想到了人才市场中的求职面试。

    若是程翔凤与冯如虎共同引见,程翔凤不会不现身。既然程翔凤不现身,那就不是他引见的。

    毛遂自荐!好,本世子正缺人手,来者不拒!不过,本世子用人,要量才适用。才非才,本世子要问过才知道!

    “李先生弱冠登第,定有韬略在胸。今日一唔,必可有教于本世子。”朱平槿非常客气地在躺椅上直起身来,将身旁那根坐过很多屁股的小板凳指给李长祥,“本世子身体有痒,无法全礼于先生,还请先生海涵!”

    “无妨!”

    李长祥大度地笑了笑,一掀袍子便坐了下去。

    “学生问镇守达州的韩将军,世子待士人如何?韩将军道,世子知书达理,最喜与有才有识之士人交往,常呼先生而不名。今日得见,果真如此……”

    镇守达州的韩将军?

    朱平槿耳朵里听着李长祥的侃侃之语,脑袋里却开动了搜索引擎。想了半天,他终于在张维提示的眼神中反应了过来。

    什么韩将军,原来是左护卫的老总旗韩大树!

    想起了韩大树,朱平槿又想起了韩大树对朱平槿特使张维的诉苦。于是,朱平槿对李长祥问道:“黄鹞子景可勤占了达州,不知李先生可受苦了?”

    说起达州这两三个月的贼占期,李长祥的话更多了。

    他先绘声绘色地介绍了莫崇文部如何置达州官府士绅于不顾,突然弃防达州东进。

    城破之时,他正在达州城东北的凤凰山老宅里闭门攻书,家中老仆如何突然冲进房间告诉了他这个惊天噩耗。城破家乡危,他如何扔下书本,带着族人、乡里依山筑寨自保。讲到护国军收复达州,他是如何的欢欣鼓舞,解囊襄助。最后讲到城中缺粮少人,他如何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与士绅们一起发动百姓守城。他代表达州士绅,感谢世子,感谢廖抚、感谢冯将军和一众将士,还感谢那些救了命的粮食。

    “原来李先生便是协助韩将军守住达州的功臣!”

    朱平槿顿时肃然起敬。

    “若天下儒生都如先生一般忠义,山河锦绣之大明何以危急如是!护国安民之大业何愁不成!”

    面对朱平槿的赞许,这位李长祥只是淡淡一笑:“世子过誉了。学生比之世子,如井底之蛙,不过坐井观天而已。世子举全川之力,聚一省之兵,以江河平坝为锁链,困土贼于万重大山之中。掌全川形势,如俯瞰眼底。世子心胸之广博、眼界之宽广,学生钦佩之至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你还是有自知之明的!”

    得意洋洋的朱平槿暗想:“不过以一地方乡绅而能了然本世子的宏大战略,这人还是有些真本事的!说吧,来意如何,所求何职?本世子有钱没闲,一上午的休闲时光可是很宝贵的!”

    李长祥极为健谈。他流畅地向朱平槿讲起了达州的风土人情、耕地出产、山川河流、城池险隘,甚至是婚丧嫁娶、走亲访友的习俗。可就是避而不谈自己的来意。

    “读书人都是好脸面的。”朱平槿暗想,“学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这是待价而沽!”

    朱平槿只好自己开口:“听先生一番高论,想来先生于国事多有高见,不知可否与闻?”

    朱平槿的意思当然就是催促李长祥快把自己的长项抖落干净,朱平槿也好量才使用。可这个李长祥却大咧咧地反问朱平槿:

    “国事何其多也!不知世子想听何处?”

    “想不到你还是个万金油!”朱平槿心里好笑。

    不过他还是认真想了想,这才出了个题目:“前年献贼入川,便经过了达州,以先生看……”

    “献贼易与尔!”李长祥飞快地回答:“崇祯十三年……”

    朱平槿的眼皮狠狠一跳,难道又是一个狂生?

    “献贼易于?如献贼易于,鄙人也不至于蛋痛了!”

    毛遂自荐的狂生朱平槿见过不少。狂生们的通病,就是知古不知今,知书不知人,空言大话,与时事无一用也!

    李长祥不知道世子朱平槿已经把他划到了不能重用的狂生一类,上下嘴皮依然翻飞:

    “……崇祯十三年秋九月,献贼入寇达州城。学生不才,勉受官府、乡老之托,聚乡兵三千以守城,与献贼打了五天六夜!

    尤其是九月十七、十八两日,献贼奋力攻城,城池几乎不保。达州城长七百三十五丈六尺六寸。周约五里,高仅一丈七尺。贼势漫城,四门告警,学生领数百精壮来往驰援,血透衣襟。

    献贼攻城不果,只好使出一招拖刀计。详作不敌流窜,东犯大昌、大宁,总兵方国安果然上当,驱众急追。谁知献贼生性狡诈,侦知官兵过了州河,立即返身格斗。方镇不备,招致大败,军士葬身鱼腹中不知凡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