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注二:侯氏族谱,侯国维(侯天锡)娶杨、徐二位夫人,生拱亨、拱贞等六子。这里剧情需要,响木杜撰。

第三百九十章 投鼠忌器(四)() 
老夫人说道孔氏南宗,众人便沉默了。

    清官难断家务事,可圣人亦有家事。

    南津关外锦屏山上有座锦屏书院,是为保宁府之府学。老夫人之长弟、南孔第六十四代孙孔尚学,便在书院里为山长。贺永年与这老夫子喝过一次酒,老头喝高了便大骂孔家的嫡脉传承制度:不孝不睦之人不得承嗣,可是不忠不义之人便可以承嗣!

    这是什么狗屁宗法!

    那孔老头倔犟的身影在贺永年的脑中一晃而过。不过他在意的却是另一个人:南津关的守将,守备万吉富。这万吉富与孔老头一般好酒,能不能在酒字上做做文章?只是,那酱醋铺子还在城里,王朝阳会不会翻脸?想着他又犹豫了。

    “太夫人!”

    冷不丁他的儿子贺桐蹦了起来,像个小大人一样拱手道:“世子心中所想,无非是剿、抚两策!若剿,这南津关定然要拿下;若抚,这南津关也要拿下。因此不管世子所想如何,南津关总要拿下的。依贺桐看,早早拿下,待世子领兵前来,正好做一个见面礼!”

    “桐儿,你如何知道世子会前来?”贺辅笑呵呵看着他的孙子。

    “爷爷,是桐儿感觉的。”见他爷爷又要发问,贺桐连忙补充道:“桐儿在新政坝为世子亲信大将陈叔领路。路上陈叔给贺桐说,世子是天底下最亲最好最能干的王爷,照着世子说的去做,总不会出错。为什么呢,因为世子是菩萨转世,能够预知天下事!”

    “小孩子也信这些!”老夫人哈哈笑道。堂上的大人都被贺桐的稚音逗笑了。

    贺永年陪笑了片刻,脸却慢慢冷了下来。等堂上女人们笑过了,他一拍扶手站了起来:

    “老夫人、夫人、爹,王朝阳当了叛军,竟然瞻前顾后,那是他不想真反,要为自己和部下找退路!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不必客气,今晚就拿下南津关!拿下南津关,占住浮桥,进可攻、退可守,我们贺家庄也安枕无忧,省得白塔上和南津关两头派人盯守……”

    二小姐侯凤仪被贺永年决绝的举动吓住了。她惊呼道:“老四,可冲动不得!侯家之事尚不清楚……”

    “二小姐,小四正是既是为了贺家!也是为了侯家!贺家与侯家联姻,若贺家学那王朝阳瞻前顾后,世子定然以为贺、侯两家与王朝阳这厮勾勾搭搭,所以不敢下手。那样一来,少爷和几位兄长、侄儿……”

    “小四说的有理呢!”秦氏频频点头。

    “万一侯应起真的……”侯凤仪还是担心她男人。

    “就算侯氏一族真的卷入谋反,拿下南津关,也可以为侯姑爷争取一条生路!”

    “爹说得对,到时就辩称侯家是身在曹营心在汉!”贺桐立即站起来为他爹注释。

    贺辅盯着他儿子问道:“城里铺子怎么办?王朝阳会不会翻脸?”

    “儿子以为不会。王朝阳若想找退路,我们贺家他不敢得罪!再说浮桥易守难攻,他大不了一把火烧掉便可跑掉!为什么他现在也不烧桥?分明是心怀顾虑!”

    “那你如何拿下南津关?那里有百十号人马,还有万吉富这员老将!”

    “儿子知道,爹不想伤了他的性命,儿子也不想……”贺永年嘿嘿笑起来。

    “爷爷、爹,还是看我贺桐的吧!保证一人不死,一人不伤!”贺桐蹦了出来,“但是这次当着太夫人和爷爷的面要说好,我立了功,爹你就要放我加入护国军!至于待遇吗,至少是个连长!”

    大宅里议定,庄子上下顿时忙碌起来。不多时,贺永年父子便领着一百五十名精壮的庄丁出了南庄门,迎着夕阳的余晖,向南津关方向而去。最引人注目的,是队伍里那几副颤颤悠悠的扁担挑子。

    ……

    已经被护国军仪陇县大队两面包围的河溪关,依然还是一副恬静安适的模样。

    镇口有两个人影在晃动,让决心一举拿下河溪关的王省吾不敢轻举妄动。根据河溪关内的警戒程度,拿下河溪关并没有难度。但无声无息通过镇外一里多的田地,不放跑一人一船,并夺下至关重要的船只,就有些难度了。

    王省吾与三位中队长一碰头,决定兵分三路。一中队在左,二中队中间拖后,三中队在右。一中队的和二中队以田间沟渠为掩护,隐蔽接近。最后大约三百步匍匐前进,尽量缩短冲击距离,减少冲击时间。三中队向着落日方向行动,容易暴露,因此借着构溪河堤岸道路的掩护,尽快前出到构溪河渡口,并夺下船只。

    一中队的出击距离最远,地形也最差,王省吾决定亲自带着一中队行动。

    一条干涸浅沟的尽头,王省吾轻喝一声,率先爬了出去卧倒。他灰色的对襟长袄上,全是泥土与灰尘,趴在休耕的田地中,仿佛与大地已经融为了一体。王省吾微微抬头,看了看前方的情形;又扭头瞧瞧后面,一百八十名士兵已经静静地跟了上来。他不再犹豫,拖着矛头糊了泥巴的短矛,手脚并用地往前爬去。

    在冬季,水田已经成了旱田。省事的农民并没有将水放进田里泡田,也没有提前翻耕,留下了密密麻麻数寸高的稻杆桩子。

    稻桩可以为匍匐前进的士兵提供一点掩护,也可以为士兵制造很多麻烦。低矮的稻桩用坚硬的稻杆将爬过的人戳得生痛,高一点的稻桩则在被压倒时,发出不规则的啪啪声。三百步的匍匐距离,在小山上看着并不远,但真正一手一脚爬过去,才知道这段行程的艰难。王省吾爬过去两百步,手肘和膝盖两处已经火辣辣地疼。他知道,定是在地上磨破了皮。不过这只是皮外小伤,收不了命。等会儿战斗结束,先用烧酒消毒,再用身上背的急救绷带捆扎一下就好了。

    ……

    急救包是织造局的最新军需产品,刚刚运到前线各部队。涂了桐油上了线的厚纸大包装在一个个木条箱里。拆开纸包,里面又是小袋的纸包。再拆开纸包,才能看见一小卷经纬稀疏的白纱布。

    说明纸上讲,这卷白纱布叫做绷带,经过高温蒸煮消毒,可以缠绕伤口,防止感染;还可以捆扎血管,防止失血太多而死。总之用处很多,但切忌无故撕开包装或沾水。

    士兵们对能救命的东西本能地喜欢。这次出发,每人都发了一个装在行囊里。白纱布不是稀罕玩意儿,刚发下去就有人认出这绷带就是家里用的蚊帐。但是士兵们不知道,急救包采用了一种革命性的材料来做包装——土法牛皮纸。

    牛皮纸是雅州造纸作坊继银钞纸之后的又一类拳头产品。他们在无所不知的罗姑娘的提醒下,试验了用机器局废弃的松木渣来制浆造纸、又改进了桨槽:将几尺宽的桨槽改为一丈宽,五丈多长的大桨槽。借助桨槽顶部棚架吊带的帮助,几个强壮的小工可以在桨槽中摇动大型的抄纸板,一次便可生产出五尺宽,五丈长的一张大纸,需要十个人二十只手一起上才能将它从抄纸板上完整地揭下来。

    可想而知,这样的造纸生产方式其效率比一人一个小抄纸板提高了若干倍。当然,这些东西只是最直观的,至于浆水中加了什么秘方,小工们不清楚。大纸生产出来后,如何又变得坚韧光亮,小工们同样不知道。

    ……

    两个在镇口瞎转悠的人消失了。王省吾在地上奋力向前爬着,加快了速度。三中队借着堤岸掩护进镇,肯定比一、二中队更快。若是右翼提前开打,左翼还在田里爬着,那么镇里的人可能会涌向嘉陵江渡口,坐船跑掉。

    可是,好事多磨。

    就在王省吾已经进到二三十步左右的时候,那两个家伙又不知嘟哝着什么,从镇口的房子里一抖一抖地出来了。王省吾闪电般往后一挥手,全中队都静静地贴附在地面上。就在王省吾将头贴紧地面时,一个家伙身上鸳鸯战袄里边翻出的一抹红色,清晰地在王省吾的眼前一晃。

    啪!一个无聊的家伙飞起一脚,踢飞了小石子。石子在空中翻滚着,画出一根抛物线,落在地上弹了一下,然后不偏不倚,击中了王省吾身旁一中队长的脑门。

    啊!毫无防备的一中队长轻声叫唤。

    “哥!”镇口乱逛的一人惊叫起来,“田里有人!”

    “屁!”另一人嘲笑起来,“饿晕了吧!”

    “我明明听到人声!”那人怯怯地往前走来,边走边伸长脑袋张望。可是太阳已经落山,西边的天空只留下一片暗红的晚霞和群山连绵的剪影。田里稻桩影影倬倬,看不真切。

    “你遇鬼了!”另一人决定吓吓同伴,“听到的是男声还是女声?”

    “好像是男声……不对,是女声!”

    “那就是女鬼了!女鬼上身,精尽人亡。算命的瞎子不是说,你今年有桃花劫?”

    “那我们回去吧!”那人哆嗦起来,“我怕!”

    “怕个屁!老子阳气重,专克女鬼!”另一人笑着大步往前走,距离王省吾只有不到十步了。王省吾渗出汗水的手心紧紧抓住矛杆,就等他再近五步,就一个跃起杀人。

    近了,又近了。就在王省吾即将出击那一刻,一阵急促的锣声在镇子里敲响。那两个家伙好像听到了招魂锣,顿时刹住了脚步,然后对望一眼,半句话都没说,转身拼命朝镇子里跑去。

    王省吾等到人影彻底消失,这才从田里站了起来。他一站起来,田里顿时冒出了许多人影。

    “冲进去,一个不准走脱!”王省吾命令道。

    额头上顶个乌青大包的一中队长满腔怒火,答声是,然后自言自语道:“老子叫你们精尽人亡!”

第三百九十一章 投鼠忌器(五)() 
一、二中队冲进河溪关时,三中队还在堤岸道路下的枯草丛中爬着。原因是一个不长眼的家伙蹲在他们前方拉屎,堪堪挡住了他们的去路。那家伙一边舒服一边哼着淫曲艳调,就是不肯起身,直到几个汉子一把将他的光屁股按进他自己拉出来的屎中。

    河溪关的税关院子里。

    三十七个,加上一身屎臭关进柴房的那位,一共三十八人,一个没走脱。在构溪河边缴获了渡船一艘,粮船一艘;在嘉陵江渡口缴获了大船三艘。

    王省吾阴着脸,围着俘虏们转了一圈。那些俘虏围着一口大锅蹲在地上,有些人手里还抓着饭团舍不得扔掉。

    “穿衙门衣服的站起来,滚墙角去!穿鸳鸯战袍的不准起身!”王省吾大声命令道。

    蹲着的人立即少了三十位,地上只剩下七位。王省吾问那七位:“你们是哪个营中的?”

    地上七位纷纷答道:“军爷!我们都是保宁府衙的,上官老爷让我们到河溪关来拦船收税!”

    “子曰,君子无信不立。”王省吾背着论语,和蔼地问道:“哪位知道意思,可以告诉鄙人?”

    “不知道?都没有读过书?”看着使劲摇头的七位,王省吾微笑着提醒他们:“信也,诚实也!立也,站着也!无信,就是不诚实,就是撒谎!不立,就是站不起来。你们都来说说,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才会站不起来呢?是不是他被打断了双腿,又或是被砍掉了脑袋?!”

    终于有个人在王省吾阴森森的语气中崩溃了。他哇哇哭起来,使劲给王省吾磕头,说他愿意入伙。

    “入伙?你想入伙?”王省吾从腰间鞓带上抽出匕首,把刀刃在袖子上擦亮。

    “不!不!是加入义军!”那人连忙纠正错误。

    “你的投名状呢?”

    那人立即指认道:“墙角边桂花树下的那白白净净像娘们的人是我们的头!他是知府张继孟三管家二姨太的堂弟,要不然凭啥吆喝我们爷们!你们不是抓了张继孟吗,这个娘们干脆一起抓了!”

    我们抓了张继孟?王省吾终于觉得有些不对。他于是追问那人,你这身鸳鸯战袄哪里来的。

    交了投名状的那位听到王省吾依然追问,连忙重新跪下道:“军爷,小的这战袄真的不是扒的死人衣服!是小的向城里的军爷换的!”

    “换的?”王省吾摇头表示不信,“他们三年才这一套,换了战袄他们穿什么?”

    “他们可以去抢……买件薄一点的民服来穿么!”

    “你们都是换的?用了多少银子?”

    所有人都回答,他们没有用银子,而是大米。

    “你们以为我是城里王朝阳的官军是不是?”王省吾笑着问七位俘虏。见他们鸡凿米一般点头,王省吾便向他们亮明了身份:“睁开你们的狗眼看清楚,老子是光荣的护国军!”

    ……

    南津关的关城,位于锦屏山下的东北角,卡在锦屏山与一座低山之间,面朝大江和浮桥。关城是个扁方形的小城,方圆不足一里,但关外官道却是条熙熙攘攘的商业街。只是如今兵荒马乱的年月,各家铺子早已多日未曾开张。除了关城上的一盏昏暗的气死风灯,街上竟是黑漆漆一片。

    这里驻扎着游兵营守备万吉富手下一两百士卒。万吉富利州卫籍,也是员川北老将。只是万吉富的官运比贺有义他爹还背,到现在还只是一名低微的守备。他的妻子和儿子与贺仇寇一样,都是染瘟死的,膝下就剩了一个小女万春儿,喜欢得像块宝似的。

    贺永年带着贺桐和一百五十名精壮庄丁赶到南津关下,天已经全黑了。贺桐既然要争功,便自告奋勇去前去叫城。

    贺桐匹马单骑来到城下,吊桥已经收起。于是贺桐找了个开阔位置,好把自己的脸露在灯笼的光亮下。

    “小哥开门,贺家庄的贺桐,找你家小姐!”

    城上一阵讪(SHAN)笑,砖碟上露出两个脑袋。有人喊了一声,“姑爷深夜前来相会,我们兄弟开门,却没有半点好处!”

    贺桐笑道:“好处是有的,但要把你家小姐哄高兴了!”

    “姑爷来了,小姐自然高兴!小姐一定高兴!”城门上连声不迭,“小姐前些日子见不着姑爷,连带着我们哥几个一起挨鞭子!”

    “那就快开门!废话怎的!你们去禀报老丈人,我爹也来了,还有给弟兄们带的大堆酒肉!”

    “来了!姑爷稍等!”

    吊桥叮咚放下,城门嘎吱打开,一名穿着破烂战袄的士卒笑嘻嘻地来为贺桐牵马,另一人则用力抵住城门,免得腐掉半副门枢的城门突然垮掉。

    那名牵马的士卒牵住贺桐的马,却不肯挪动脚步。“桐哥儿,小的也不敢向您讨喜。只是上次给您说的事……”

    贺桐一时脑塞,既想不起眼前这人,也想不起他说的事了。他赶忙一个哈哈,想把事情糊弄过去:“你知道,小桐不过一个家生奴才,哪里当的了家……”

    “桐哥儿可千万别这么说,什么家生奴才?奴才也分三六九等!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除了天家人,我大明谁不是奴才!像桐哥儿您这样的奴才,要修三辈子的福、积九辈子的德才能当上!再说了,我小姐那样玲珑乖巧的人相中的姑爷,这世上能有几个!”

    牵马士卒的一张快嘴不停地翻着,终于让贺桐想起了他的名字和他的事。

    “黄二,你很会说话,这就是你的福德!”贺桐大咧咧一拍胸脯,“只要你家将爷小姐舍得,你就到我庄上来当差!”

    “桐哥儿!”那黄二连忙指着那老老实实抵着城门的人提醒贺桐,“是两个,还有我兄弟!理由千万记着,要说小姐的陪嫁,给小姐当差,免得小姐到了姑爷家受委屈!将爷最恨背叛他的人!”

    “知道了,放心!”贺桐笑道。这时,贺永年正好骑着马领着庄丁沿官道浩浩荡荡而来。贺桐对那抵门的士卒喝道:“黄大,把大门抵牢了。砸了我爹,啥好事都黄了!”

    南津关的守备府就是一个三进的中等宅子。贺桐跟着他爹向万吉富见了礼,不等他爹的眼色,便主动告辞了万吉富,溜到了后宅,见着了他的心上人。

    “不准躲开!”

    一个散着头发的大眼睛女孩把头放在贺桐的肩膀上:“没过正旦,就不见了你的影子!老老实实不准动,让我好好靠一靠!”

    “这事怎么开口呢?说今夜我爹要将他爹一举擒下?”贺桐心里思索着,手不知不觉掏向怀里。

    “这里什么东西?”贺桐的动作没有逃过女孩的眼睛。她飞快将手伸了进去,然后又缩了回来。

    哇!一根金钗!女孩高兴坏了。她撇下贺桐跑到菱花镜前,便拿着金钗在头上比划起来。

    “春儿,送你的,算是陪个不是!”贺桐殷勤地把烛台端来照亮镜子,笑道:“若是我当了护国军,有了军饷,我还可以给你打对金手镯!可是爹嫌我年龄太小,不准我……”

    女孩突然生了气,把金钗拍在梳妆台上:“我不要那种带血的金子!都杀了十几年了,自从我生下来,爹就在外打仗;娘和哥哥走的时候,爹还在外打仗。从昭化县到广元县,从广元县到百丈关,又从百丈关赶到这保宁府!什么地方都打仗!什么地方都住不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天爷才能给几天太平安稳日子!”

    “别生气,春儿!”

    贺桐知道心上人的心思。他将万春儿的头揽入胸口:“我贺家也是军户,谁不想过太平日子?恶不除,善不扬!要过太平日子,只有正道大行!”

    咦?女孩眼睛大睁道:“几天不见,桐哥儿你愈发会说了!老实交代,谁教你的?”

    “洪先生,就是蜀王府的副总理。”贺桐不好意思挠挠后脑勺,把他跟着爹去碑院寺查看盐井的情况说了几句。

    “你们贺家倒好,又能打仗又能做生意,还靠上了王府这颗大树!”女孩斜了一眼贺桐,十分不满地道,“我爹也能打仗,为什么连军饷也拿不到?下面士卒更惨,他们饭都吃不饱!你知道正旦元宵我们吃的什么吗?盐渍豆渣!”

    盐渍豆渣便是盐场熬卤水的副产物,这些东西都是最穷的人糊口的。贺桐有点吃惊:“王府不是借了银子和粮食给官府吗?怎么官军还是拿不到?”

    “我怎么知道?我还是个没出阁的闺女!”女孩将金钗攥在手中,默默走到了床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