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2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这场轰轰烈烈的进香活动很快就结束了。所有的人都达到了目的,皆大欢喜。

    和尚尼姑们得了很多第一手的材料,足以论证罗姑娘是否是捧珠龙女转世,也可以间接判断蜀世子朱平槿是否是散财童子转世。跑不掉的还有许多布施银子;

    巴巴跟来看热闹的贵妇官眷们,得到了无数的谈资,既可以打发多余的时间,还可以发挥自己女人圈的独特优势,助自己的男人一臂之力,同时也让自己在男人身边更有竞争力;

    寺庙外小广场上的普通百姓,得到了散福的铜钱,为明年的时来运转赢了一个好彩头;

    至于罗雨虹这位当事人,强化了她现在最希望也最担心的东西:婚姻与子嗣。

    至于世子媳妇是否便是捧珠龙女转世这个核心议题,因为罗姑娘当众亲口否认,说世子就是世子,而自己就是个医家的女儿,所以无论是王府还是官府,对外都一致采纳了罗姑娘的正式说法。

    只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闻,世子和罗姑娘当然便是散财童子和捧珠龙女转世。他们俩为什么否认,是因为害怕引起了京师的皇帝和奸臣们的注意。如果皇帝和奸臣们联手使坏,加了明年四川的税赋,那蜀地老百姓刚好起来的生活,不是又要回到崇祯十三年老样子?

    谣传越来越广。后来便有好事者,千辛万苦收集了罗姑娘与僧众之间交谈的内容,经过精心编辑和加工,便有了如下一段话:

    比丘尼清莲问罗姑娘,是否龙女菩萨转世。

    罗姑娘摇头告比丘尼清莲:“善女人,本姑娘肉眼凡胎,不异常人。前世何人,实不自知。”

    比丘尼即从座起,合掌向罗姑娘,而作是言:“姑娘,非是菩萨转世,岂有如此无量威神之力显于前世?”

    罗姑娘告比丘尼清莲:“善女人,前世无量威神之力,自生即入梦中,不知是何缘故。或许前世修下功德,今世佛祖赐下福报;亦或许常念观世音菩萨名号,菩萨观我音声,慈悲为怀,施法于身,自是有神通如是。菩萨梦中告世子与我,你二人前世即为夫妻。涅槃之际,曾在菩萨座前发下三大誓愿。

    一愿,愿来世再为夫妻,同生共死,永不相负;

    二愿,愿大明天下太平、百姓安康、国家中兴;

    三愿,愿正法行于万物,功德满于自身。”

    比丘破山入白罗姑娘:“天下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如六十二亿恒河沙,受尽苦恼,欲得解脱;膝下无嗣,欲得男女;身有挂念,欲求姻缘;家无余粮,欲求温饱;大明三千大千国土,满多贼寇,如罗刹鬼国。欲祈太平安康,还请仁者为芸芸众生说法,如何修下无量功德,方可解脱苦厄,入得西方。”

    罗姑娘告诸比丘、比丘尼:“善男子、善女人,若有向佛之心,自当人人成佛;广结善缘,功德圆满,便是菩萨转世;谦和守法、慈悲万物、自见内性,即是真功德。”

    诸比丘、比丘尼合掌齐声赞曰:“南无阿弥驼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善哉!”又以偈颂曰:

    施主妙相俱、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注一)。

    ……

    除夕之夜的皇城坝,依旧是那么喧哗热闹。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的罗雨虹,在小红和谭芳的陪伴下,悄悄登上了端礼门城楼。

    远处依旧是灯火璀璨的繁华商业街,近处则是大片人群围着一年一度的烟火架表演大声叫好。

    儿童们的欢笑声不时传到罗雨虹的耳中,因为他们有了个好玩的新去处。在宽阔的御道边上,摆出了一个新奇的儿童乐园。有木头滑梯,有麻绳渔网,有迷宫房子,还有个雨伞油布缝制的的软垫城堡,以及不停为里面加气的和蔼的太监爷爷和宫女婆婆。

    “多好的时光呀!”

    罗雨虹泪眼婆娑,灯火在她的眼中,都变成了点点的星光。

    “真想他永远在我身边。”

    “可是他们是男人呀!”小红撅着嘴道,手里还捏着一块刚刚端上来的春糕,“他们不上阵,难道要我们女人去打仗?”

    “也不知道这几天的战况。”谭芳嘟哝着。她担心着她的弟弟谭进,却不敢明白说出来。罗姑娘的心情如此悲伤,难道还要再给她增加压力?

    “战况?战况很好!”

    说到打仗,突然罗雨虹又容光焕发起来:“朱平槿是个天生的领袖。真奇怪,我以前怎么担心他变成个窝囊废!”

    “世子怎会是窝囊废!听府里老人们说,世子从小就不是凡品。四书五经,一学就会。至于世子看过的书,舒师傅说是汗流浃背!”小红边吃边说,声音嘟囔不清。

    “那叫汗牛塞屋!”谭芳笑出声来。

    ……

    四川巡按衙门的后衙,除夕夜依旧是那么冷清。

    世子和廖抚要建一个四川垦荒局,将四川荒地的田皮统一收储起来,然后组织灾民流民难民来垦荒。这件事关系重大,涉及的方方面面更多。刘之勃被世子内定为垦荒局总办,得赶紧把章程、机构和时间、计划等事项落实了。

    他忙到很晚,这才吹灭书房的烛火,回到二堂正屋。老妾已为他准备好一盆热腾腾的洗脚水。他把两只脚放进热水,轻轻嘶了一声。老妾知道,这是老爷舒服的表示,便挽起袖子,为他轻轻揉搓起脚来。

    “老爷。”老妾轻声喊道,打断了刘之勃的冥思。

    刘之勃睁开双眼:“怎么了,莫不是家里又没了买米的银子?”

    老妾回答:“不是的,老爷。少爷现在有了军饷。他让钱庄把银钞直接打到他户头上,我们没钱时便可凭折子到钱庄提现。少爷的军饷可高着呢!他一个连级参谋官,一月便有银子九两九钱!”

    “正连级待遇,世子是按朝廷正八品的月俸发的。一石折银一两五钱,比我们刚进京那会儿高多了。”

    刘之勃说着,又想起了嫁入张若麒家,公公却不知生死的亲生女儿。他压抑住思念的心情,重新闭上了眼睛:“文郁是个孝顺孩子,知道老父是清官,家里不宽裕。只是不要苦了他自己,俗话说:穷家富路。他出门在外,身上好歹也得有几两银子救救急。”

    老爷肯回应,老妾很高兴。女人的话匣子打开了,再关上就难了。

    “少爷捎来家信,说他们年底关双饷!广安打了胜仗,世子又发了赏银。无论官阶高低,参战军队一人十两。有战功的,战后总结后再赏。还说吃穿用度,都是军队发放,总之是身上有钱也无处花去。”

    老妾说着,掌心里换了一只脚轻揉:“他们收复了渠县,把土暴子打进了山里,还夺回了好多百姓。少爷说,那些百姓都哭着给他们磕头,称他们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军!”

    刘之勃轻轻摇头叹道:“这事本官已经知道了。这次世子和廖公不避箭矢,亲临战阵,方才有此大捷。本官无能,只好留守地方,想来便觉十分惭愧。”

    说到这儿,刘之勃想到老妾昨日说道上香之事,便随口相问情形。

    刘之勃的老妾想说的正是此事。见老爷相问,立即将所见所闻原原本本讲了出来。

    “既然罗姑娘亲口否认,你又如何得知?”刘之勃听着便觉不对,立时插言打断,“你们这么多官眷,怎会碰巧凑在一起?”

    “贱妾虽然不通佛理,可也跟着老爷去了几回佛寺。施主的官再大,施舍的银子再多,那些和尚和尼姑也不过合掌行礼。老爷何时见过和尚和尼姑向施主磕头?我们去的时候,那些和尚和尼姑也只是合掌行礼。可我们走的时候,那些和尚和尼姑全部扑在地上,就像拜佛一样!”

    “本官不是问你这个,”刘之勃着急问道,“本官问的是你为什么偏是今日去凑热闹!”

    “这个……”

    老爷明显有些生气了,他的老妾一时吓住,不知怎样回答。

    “是不是廖抚家的那个刘惠莲来叫的你?”

    “是啊,老爷如何得知?那么多的官眷都坐着轿子,贱妾没有轿子,又不好自己走着去,给老爷丢了脸面,只好让老肖头出去租了一顶。”

    哎!刘之勃轻叹一声:“以后你少与那个刘惠莲往来!本官是巡按,正是看住她廖家的官!明日,你去王府向罗姑娘请安,正好找机会把这事的前因后果都给罗姑娘讲一讲。世子眼中,可容不得沙子!”

    ……

    巡抚衙门的后花园里,廖大亨的小妾刘惠莲正守着火炉,绘声绘色地给他的族兄刘先生讲述今日的见闻。讲起她听来的宝珠、珊瑚、砗磲(CEQU)、玛瑙、珍珠、彩贝,她的双眼在昏暗的灯笼下也在放光。

    “难怪王府里传出消息,说前些日罗姑娘发脾气,随手便将一株这么高的红珊瑚树给打碎了!啧、啧!感情她前世的家就在海底龙宫,这些上好的宝贝再稀疏平常不过了!”

    听完族妹的絮絮叨叨,刘先生终于长叹一声:

    “看来,世子果真是天命所归!廖公瞻前顾后,久不称臣,恐失天赐良机也!惠莲,快替为兄磨墨。为兄要修书一封,再为廖公前途鼓噪!记着,明日入府参拜罗姑娘,别管她有没有世子妃的名分,你要对罗姑娘行君臣之礼!廖公不动如山,我们刘家先动起来!惠莲,邛州的产业为兄已经出手了。世子出征时当着众人点名邛眉,那不是好兆头……”

    注一:参照《妙华莲花经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下》。阿弥陀佛,罪过!

第三百六十二章得意忘形(一)() 
除夕之日,罗雨虹在大慈寺舌战和尚尼姑,朱平槿则率领小队骑兵和几个幕僚飞奔在返回广安城的路上。

    两百多里的丘陵烂路,途中还须渡过几条河流。要在天黑前回到广安城,这对年轻的朱平槿是个艰苦的考验。

    朱平槿一行在经过渠县时换了马。他将自己的黄骠马丢给了鲁印昌,换成了一匹胸前带黄毛的白色牡马。

    面对世子的去而又返,鲁印昌和曹勋错愕不已。

    朱平槿不想给前线的将士造成紧张的印象,只好简单向他们解释:土暴子逼反王刘维明想招安。但是他们有个特殊的条件,那就是只向蜀王府投降,不向四川官府投降,而且他们要亲口听到蜀世子对他们的赦免旨意。为了促成这件好事,朱平槿没奈何只得亲自跑这一趟。

    而鲁印昌和曹勋则趁机向朱平槿报告了另一个大消息。

    昨天下午,冯如虎和丁显爵两部已经攻占达州。黄鹞子景可勤带着城里的丁壮和财宝粮食跑了,剩下了一堆女人老人和孩子。目前,冯、丁两部正在探查黄鹞子景可勤的逃跑方向和路线,准备发动追击。冯如虎的信使以为朱平槿还在广安,在今天早晨通过了渠县向广安方向去了。

    朱平槿几天前还想坑冯如虎,几天后却被冯如虎啪啪打脸。

    虽然面上有点难堪,但是朱平槿还是欣然接受了现实:既然冯如虎有能力与丁显爵协同作战,并且立下这么大的战功,那么不妨给他压压担子,让他镇守达州这个川北重镇。

    达州属于渠江流域,距离夔州府城奉节县太远了。据廖大亨道,张献忠出川时,将新宁县(今开江)到夔州府的七百里驿道全部拆毁,陆路情况非常不好,一路上土暴子活动猖獗。因此,朱平槿心里盘算着如何说服廖大亨,将达州从夔州府分离出来,作为事实上的一个直隶州,直归四川布政司管辖。

    达州所辖之地,原来只有一州和太平(今万源)、东乡(今宣汉)两县,朱平槿决定再增加一个距离达州城并不远的新宁县。如此一来,达州便有一州三县之地,既守出川之口,又扼土暴子东窜之路,同时还有利于蜀王府在川北和陕南的布局。

    只是这等事情,必然涉及干部配备、兵力部署、王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等诸多事项。他想回成都与老婆商量后再向廖大亨开口。如今达州方面的要务,还是“占下来、巩固住、安置好、准备春播”。

    ……

    大约经历了五个时辰的马背颠簸,朱平槿一行人终于在除夕之夜赶回了广安城。

    到了州衙门口,全身僵硬、疲惫不堪的朱平槿已经无法自行下马,结果被迎接的宋振宗背进了卧房。

    朱平槿一觉睡到大天亮。第二天早晨当他醒来时,已经是崇祯十五年正月初一了。他被几个不认识的漂亮女子伺候洗漱,吃了早点,然后开始穿着衣甲。

    正旦藩王接受藩国百官的朝拜是朝廷礼法,既然朱平槿已经回来了,他当然不会主动放弃这个展示自己权势和地位的机会。只是出门仓促,又是来打仗,冕服没有带来,所以他只好穿着那套华丽的阅兵服出了门。上轿之际,他令李明史将这些女子通通赶出州衙。万一老婆在自己身边有眼线,她知道了可不得了!

    廖大亨安排正旦朝拜的地点,在广安城的北门城楼。

    北门城楼面积不大,可有资格上城楼参拜的人也不多。廖大亨、王行俭两个四品官领衔朝廷命官,李崇文、舒国平、孙洪、宋振宗、贺曾柄领衔营级以上的王府官和护国军军官,轮流上前叩拜。

    朱平槿没有向他死去的爹一样,干坐着不说话,最后一篇通稿让太监念完了事。每一轮上前参拜的官员,朱平槿都要对他们讲上两句,肯定近期的工作,并提出自己对他们的期许。

    就连王行俭这个实际上被软禁的人朱平槿也没有放过。当着廖大亨的面,他批评王行俭过去所犯错误的根源,就是把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置于大明江山社稷之上。

    但是,就是这个“但是”,让满脸憔悴的王行俭看到了重生的希望。

    世子道,但是,人非圣贤,总是要犯错误的。只要痛改前非,从此心里装着大明和天下苍生,还是有机会重新为大明效力的。王行俭在朱平槿讲话之后,痛哭流涕再拜而去。

    李存良有个钦差的官衔,又是天子亲兵,便与十几个锦衣卫一起,得了个雁行侍立,站而不拜的待遇。

    参拜礼成,朱平槿示意外戚李存良把自己扶住,咬紧牙关站了起来,走到城堞边,接受城下护国军和团练兵以及观礼的万余百姓的跪拜、欢呼。

    等到城下平静,朱平槿挥动手臂,大声向观礼的百姓承诺,只要他们一心效忠大明,跟随自己实践护国安民的伟大事业,消灭一切土贼、流贼和鞑子,大明将给他们带来一个天下太平的大同盛世。

    在这个大同盛世里,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生有所养、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在这个大同盛世里,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有道德、有能力、有知识、干实事的人将会得到发挥他们才干的机会,成为国家的栋梁。

    为了证明自己言出必行,朱平槿在城楼上当场宣布,即便目前蜀地局势如此艰难,他与罗姑娘仍将与民休戚、同甘共苦。为此,他俩将节衣缩食,省下自己的禄米,来为蜀地百姓造福。自即日起,每年将从蜀地百姓中选出三百名七十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由他俩负责赡养。

    若生,每人每年五石粮、十斤肉、两季衣服;

    若终,每人一副棺木、一座坟茔。每逢清明,都有纸钱烧给。

    朱平槿的许诺,本是即兴发挥。孰料一宣布,犹如石破天惊之举,激起的反响之热烈,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劫后余生的广安百姓自然欢欣鼓舞,王府的官员将领们也都纷纷表态,表示支持。

    李崇文亲耳听到朱平槿的讲话,立即热泪盈眶地前趋跪拜道:他深为世子和罗姑娘的仁义贤明所感动,他愿意自降级别,只拿营级待遇。多出的银子,也拿来行善做贡献。

    当世子斥责他时,又有舒国平、孙洪、吴泰、宋振宗等重臣大将表示,他们愿意誓死跟随世子的脚步,为护国安民的伟大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朱平槿不许,重臣大将再拜。如是者三,最后朱平槿无法,只好允了他们的请求,级别不降,待遇降两级。

    廖大亨是朝廷命官,本无级别和待遇可降,更无银两可捐。于是他率百官跪而赞曰:

    “子曰: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己甚,乱也。世子以大仁大义为邦,必可以胜残去杀,平乱为治,功在千秋!”

    不久之后,消息传遍四川,读书人的反应比百姓更大。

    激动不已的安岳进士王起峨在复兴报上撰文,公然疾呼曰:“三代之后,文有汉之文皇帝是也,武有唐之天策上将是也。今我大明,唯我蜀世子一人而已!”

    再之后,这个消息和其他一些消息传到京师,顿时震撼了朝局。皇帝为之缀朝,密诏内阁奏对。奏对的结果不为时人所知,但是皇帝显然受了周延儒这个奸臣的蒙蔽,开始了一系列针对蜀地的反动措施。

    当这个消息终于传到肆虐天下的造反派耳中,甚至有闯献流贼营中大将对其亲信左右叹道:

    “尚天子如是,何反耶?”

    ……

    正旦朝拜之后,朱平槿心满意足地回到了他的行在。护国安民,天下太平,已经成为朱平槿挂在嘴边的老生常谈。但几句简单的承诺,便收到了如此之多的臣子忠心。即便是算经济账,也是得多于失。这让他再一次感受了政治的魔力。

    得民心者得天下!

    半躺于床塌之上,志得意满的朱平槿感慨地告诉程翔凤和孙洪:“何以得民心,唯利益而已!当今天子,喑(YIN)于世务,不解人心,势必坐失天下也。田先生利力之论,深得个中三味!”

    可是孙洪却对此却有些忧心忡忡:“世子,适才臣在城楼上,见赵师爷一直在奋笔疾书,想必这又是廖抚之安排,要将世子之讲话发表在复兴报上。”

    “自然要发表。难道有何不妥?”

    “去年除夕之日,世子召见臣等四人。至此以后,臣等便跟随世子,东门买人、碧峰峡练兵,此后是雅州平乱、江口之战。一步步走回省城,又可谓步步杀机。泸州事变之后,又有二奇弹劾事件。官场风云变幻,世子都领着臣等硬顶了过来,可谓神机妙算,算无遗策。此后护商队高举旗帜,挺进川北。长平山大捷,护庄队全川铺开。如今护国军在广安、合州和达州三地之大胜,足见世子英明睿智,更见世子‘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