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千人。不脱、半脱与全脱加起来,总兵力共有一万三。粮食年消耗又是三万五千石。

    朱平槿一直小心翼翼增加自己的军队实力,总是训练好一批再招一批,避免像贪吃蛇一样消化不了最后涨死。军队表面上消耗不大,一年也就七万石粮食便打发了。可如果将朱平槿手下的文武官员、王庄王店中的脱产干部、火器局、织造局、肥皂局等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茶庄茶农、蜀王府规模惊人的太监宫女,以及那一万多也要吃饭的俘虏统统加起来,粮食消耗要增加十倍!

    粮食的第三消耗大户,便是蜀王府今年实行的农业无息贷款制度。

    最后还要加上一个消耗大户,那就是朱平槿的亲戚们。

    ……

    罗雨虹快步走进朱平槿的办公室,正好看见老公趴在桌上出神。她莞尔一笑,刚要说话,突然发现他头上有个大扇子在扇风,旁边两太监正一松一拉拽绳子。

    咦?罗雨虹顿时好奇心发作。她挥手让太监离开。那绳子松了劲,扇子立即耷拉下来。

    两个太监一声不响地关门出去了。世子和罗姑娘在一起时,他俩说话任何人不得偷听,否则……总之下场比较悲惨,这是朱平槿下过的死命令。好在世子与罗姑娘在一起,从来不要身边人在旁侍候,这就避免了许多悲剧的发生。

    “太好玩了!”罗雨虹拽拽绳子,扇子立即摇动起来,送出一股热风。

    “光顾自己享受了,也不知道心痛你老婆!”罗雨虹赤裸裸地宣泄不满。

    “昨晚才装好的实验品,也不知道安不安全。这么大把扇子,万一掉下来怎么办?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先行者,我甘愿为夫人的舒适幸福牺牲自己!”

    “哼!说的比唱的好听!”他老婆冷笑一声,坐到了他对面,“发什么呆?又想美女了?”

    “这么大个美女活色生香,我会那么低级趣味?我是CP;是特殊材料制成的,是坚不可摧的……”

    “好了,又开始废话逃避重点!想什么呢?”

    朱平槿自己测算的粮食消耗表推给老婆,一脸无奈:“粮店申请卖粮,我想少卖一点,为明年储备五十万石粮食。可是怎么也凑不够,最多四十五万。李崇文要在潼川圈地招人开荒,这还得耗费粮食。哎呀,怎么办哟!”

    罗雨虹才开了会,对粮食情况很熟悉。她把朱平槿的测算表推了回去,:“我们粮食收得多,但是手下的人也多,这样消耗降不下来。”

    “又是减员增效?”朱平槿询问道。可他的眼神分明不同意。

    “这些人不能减。”罗雨虹说明自己的意见,“你看我们手下这些人,不是打仗的,就是搞科研的,还有是产业工人的前身。这些人不能砍,要砍就砍你的亲戚。”

    蜀王一支从洪武年到现在,已经又一个人发展到万人规模的特殊群体,加上侍候他们的太监宫女,人数还要膨胀三倍。朱平槿在他爹死了以后,利用富顺王和德阳王两大事件,对小宗郡王们又打又拉,终于获得了王庄的统管之权。按照与郡王们的协议,朱平槿获得了郡王们大约一百万亩土地的管理权,除去庄户们和投献户们的分成,剩下的租子由蜀王府和郡王府对半分,大约五十万石左右。作为补偿,朱平槿要补发三年的宗禄,十年还清。可粮食都收了,朱平槿却迟迟没有分租子发宗禄。他的亲戚们已经急了。

    “亲戚不能砍,起码现在不能砍!”朱平槿直接否决了他老婆的玩笑,“他们在政治经济上都有用。我们不能一叶障目,急功近利!租子我想分给他们二十万石,剩下的用市场价收购,这样可以节省三十万石粮食。一人平均两石,不够吃自己拿银子去市场买。为此我们要支付四十五万两银子。宗禄也用银子支付,还是一石一两五的比例,今年先付个十五万两。人均十五两,养活他们自己和家人应该够了。”

    “这实际是用银子买粮,我看可以。农民的五成不能动,一人种五亩地产十石粮,他们只能分到五石,这是最低水平生活保障,也是饥寒界限(注一)。要买粮就找地主,强制收购。你有个舅家的王庄管事不是提出了强制收购的建议吗?你怎么迟迟不批?”罗雨虹把球踢到了朱平槿这边。

    “我倒是想批!”朱平槿对老婆翻了一个白眼,“这不是五百两的问题,而是六十万两!全面强制收购,还要花多少银子?你手头的银子够不够,我怎么知道?别忘了,蜀考一过,又有几百人要发饷!”

    注一:近现代史家公认:古代耕地与人口比例为四比一,即人均耕地数为四亩,又称“温饱常数”。

第二百四十四章金融之惑(一)() 
朱平槿口中的五百两,那是相当有出处的。

    身为蜀藩的世子,却管不了自家的银子,这是朱平槿心中的隐痛,也是他手下文武大臣的笑点。舒师傅有次与他闲谈,趁机含沙射影提醒他要学习某赳赳武夫:“一展雄风!”

    对于老婆的暴政,朱平槿当然反抗过。但他老婆一句杀伤力颇大的语言:“男人有钱就变坏!”,宛如核爆冲击波,瞬间横扫了一切。最近几个月下来,朱平槿不仅完全丧失了王府财政的管理权,就连他自己想花点银子,也要受制于他老婆。

    朱平槿口中的五百两,正是由此而来。

    两个月前,因为物价飞涨,朱平槿为了解决郑安民等王府官们的衣食温饱,也为了笼络官心,特地对他们按新规矩发饷。这事他老婆当然心知肚明。

    不久以后两人在一次闲谈中,罗雨虹偶然问起朱平槿身为藩王世子,官品几何,俸禄多少。

    朱平槿当时不在状态,对他老婆的居心叵测没有足够的警惕,便随口回答他爹亲王是一品,他叔叔郡王们是二品,那他这位世子就是从一品,副国级。但作为宗室,他的俸禄比同品级的官员高得多。他爹是正一品,但俸禄年入万石,是朝廷一品官员俸禄的近十倍。他作为世子,俸禄与已封郡王相同,都是二千石。

    朱平槿刚说完,悲剧便发生了。

    他老婆立即拍了大腿决定,既然你的俸禄比官员高这么多,根本花不完,以后你的零花钱就参照新标准来发放。二千石是年薪,折银三千两。但作为应该养家养老婆的工资男人,工资只能发六分之一,即五百两作为朱平槿的零花钱!

    可怜啊!朱平槿万万没有想到,好容易穿越一趟,他每个月的零花钱只有区区四十两银子!

    四十两银子在成都顶级高端消费圈子里是个什么样的水平呢?

    他族兄内江王府的老八朱平榭最近转任《复兴报》娱乐版总编辑兼头号狗仔队,在上面发了个署名专刊,纪念在东门踩踏事件中不幸香消玉殒的天香楼头牌芜蘅姑娘。专刊里有篇对老鸨的采访。老鸨披露了芜蘅姑娘过去的身价:要与她共度良宵一宿,起槛便是三十两!

    朱平槿被老婆管住了钱包。好在他十岁封世子,在找到女朋友之前,当了五年领高薪的单身狗。作为蜀藩的世子和王府的嫡长子,他不仅没有什么花销,还经常在他妈邱王妃那里打秋风。这些存下的银子都由当时的世子府大太监曹三保看管,足足有上万两,它们自然就沦为了朱平槿个人的私房钱。

    罗雨虹听到风声提审朱平槿,可是朱平槿坚定而沉着地回答:不要说还没结婚。就算结婚了,那也是婚前个人财产!

    ……

    “到处缺粮食,也不知道缺不缺银子!”朱平槿哀叹一声,先来个引蛇出洞。

    女人的心思远比男人更细腻,更不用说他老婆对朱平槿的花花肠子早就看穿了一切。

    “缺!怎么不缺,你以为你朱家真有仙术,能炼出真金白银?”

    “还缺多少?军费和工农业预算能不能保证?”朱平槿仍然贼心不死,“打仗的事情万万不能耽误,那是要死人的!”

    “这我知道。银子吗……”他老婆的长指甲在她白皙的手背上勒出了一根细线。

    “不要紧,有困难我们大家克服嘛!”朱平槿很大度地表示。可他没有表演完,他老婆扑哧一声笑了,“我进你办公室干啥你都不知道,还和我一起克服!”

    计划又完了,这女人就是我的克星!

    朱平槿悄悄瞟了一眼压在一叠文件下面的最新版《复兴报》,那里露出来了一个报角,他的族兄很用心地在这里配上了一个线描美女。印画只能用雕版,用一次就丢了成本太高,所以《复兴报》的印制中,在角落留了个尺寸一致的豆腐块,专门用来印画打广告。每次更换,只需这换掉一小块雕版就行。

    ……

    罗雨虹这位商界女强人到他老公的办公室,肯定不会是因为情欲高涨,打情骂俏一番退退火。她来一定有她的目的。

    罗雨虹问道:“上次田骞不是建议你包揽政府税收,然后用粮食到江浙换银子,再用银子抵税吗?”

    “对呀!有什么问题?”

    “我要顺道把汇通钱庄开到南京。北京太危险了,若是李自成张献忠或者其他土匪把我们的银库抢了……”

    “行了,这件事你自己拿主意。钱庄金库我也没进去,就站在铁栏外看了眼,里面真有多少银子我也不知道。”

    或许刚才说话伤了老公脸面,他说话明显有些情绪。可是罗雨虹不是一个轻易退缩的人,她假装没有听出来,反而笑道:“我想了个好主意,一举数得,立即解决我们的银子问题!”

    朱平槿果然被吸引了过来,露出了专注的神情。罗雨虹心里笑了笑,这才是自己熟悉的男人。

    “田骞的办法很好。”罗雨虹在讲出自己的办法之前,先下了结论,“我是从财政金融管理的角度认可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通过实物税收,获得了粮食、控制了粮食。而粮食,正如你先前所说,现在是一种战略资源。战略资源本身是不能用货币计价的。有了粮食,遇到荒年粮价高时,我们可以抛售,既赚钱,又稳定市场。”

    “对!粮荒时根本有价无市!荒年里守着金子饿死的大有人在。”

    “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获得和控制更多的粮食。现在你用粮店去收购粮食,本质上就是用银子换粮食。对不对?”

    “对。”

    “市场购买的想法很好,可你会遇到困难!因为那些士绅并不是傻瓜!人家会在秋粮丰收、粮价低谷之时卖给你?”

    “你的意思是说,包揽政府税收,相当于强制征购。”朱平槿道,“这个道理我明白。可是现在朝廷税收这么高,我怕包揽税收我们会赔本。”

    “实际上不高!我初步测算了,朝廷收的正税很低,多的是地方的杂役和摊派等等乌七八糟的科目。我们只要按照一成收,也就是大约一亩两斗,我们不会亏。”

    “你对我们大明的税收知之不深,测算误差太大!这样,廖大亨的李师爷应该还没有出发,我让他立即到你这里报到,就说你念其有才,特喻留用。你要用他,这份人情就留给你。但暂时不要让他公开露面。他的名声臭大街了,廖大亨正在与他切割。”

    “知道了!”罗雨虹鄙夷地撇撇嘴。

    官员就这德行,有用时把你捧到天上,出事了立即翻脸。她抛开这些不愉快的东西,继续讲她的想法:“包揽税收,等于强制征购。我们得了粮食,但是失去了银子。银子流失过多,就会影响银钞的发行量。因为银钞的发行量与银子是按1比1。2发行的,银子越少,纸币发行量就越少……”

    朱平槿沿着他老婆的逻辑分析推理:“这样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货币供应不足,物价暴跌,货物尤其是粮食向省外高物价的地区流失。资金减少,还会使我们的工业投资计划受阻!因此田骞提出包揽税收时,我立即反问他如何回流银子,他的答案是贩粮到江南……”

    “他的计划太小了,杯水车薪,还有投机取巧的嫌疑!”罗雨虹打断老公的话,“四川一省正赋和三饷,加起来几百万。你现在连十万石外销粮都凑不出来,能换回多少银子?就算你凑出十万石卖到江南,一石四两的天价,不算运费和人工,也只能卖出四十万两银子!”

    “只有一个零头。”朱平槿大方承认这点,但他立即反驳道:“包揽了税收,那我们手里的粮食不就多了吗?”

    “你收了粮,江南也收了粮。等你花两个月的时间把粮食运到,说不定江南粮价已经降了,到时你才真的亏本!”

    朱平槿认真想了想,觉得老婆的话很有道理。现在没有粮食期货,没有互联网、没有电话电报等,所有的快捷通信手段都没有,如何解决适时的信息传递?

    各地关隘重重,税卡林立,更阻碍着商品自由流动。一个府遭灾,粮价涨到四两甚至十几两。八百里之外另一个府丰收,粮价却跌到二两甚至七八钱。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

    “所以我想了一个办法,既可以减少粮食流出,又使我们手里的银子增多!”罗雨虹终于得意地昂起下巴,用纤细的手指撩了撩耳发。

    “你发明了无线电报?”朱平槿惊喜地站起来。

    罗雨虹有点尴尬。她飞去一个不屑,终结了老公的惊喜,“除了玩技术,你就没有一点智慧方面的提升?”

    “我还准备马上用于军事通信……”朱平槿咕哝着坐下来,听她说大智慧的想法。

    “我要在南京开银行……”

    “你刚才已经说过了!同一件事说两遍,你不烦我还烦呢……‘

    “我还要在长江沿线布点,武汉、南昌、九江、安庆、芜湖、镇江、扬州、苏州等大城市……”

    “等等!你有没预算?这要花多少钱!全面预算管理是我们俩一致通过的!”

    “暂时没有预算。我只有一个初步想法,这不是先来和你沟通吗。”

    “那快沟通吧!”朱平槿双手托住了下巴,等待老婆说完走人。

    “你不是曾经说过,以后那些长江边的城市都会被李自成、张献忠和辫子兵占领吗?我就在想,那些城市的有钱人以后怎么办?”罗雨虹的眼睛放出了光亮,“他们肯定想跑!可拖家带口的,路上又乱,他们能随身携带多少财物?别忘了,三千两银子重二百斤!丢了银子逃命,他们路上没钱吃什么?逃到了地方没钱怎么建房子?”

    “说重点!”朱平槿大概猜到了老婆的想法,他变得呼吸急促。

第二百四十五章金融之惑(二)() 
罗雨虹把他老公伸出的魔爪打了回去。他老公着急,她反而不着急了。

    她开始慢悠悠地说起另一件往事:

    “你还记得我五月底刚从雅安回成都,我们开了一个常委会吗?会上你说,目前四川的矛盾,就是粮食产量严重不足与人口增长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你说的有动态局部解决的可能,这我知道。”

    除此之外,朱平槿还知道,老婆这只猫不把他这只耗子玩够盘软,是不会吃他的。无奈之下,他的下巴已经搁在了桌上。

    “对呀!你没有老年痴呆。”罗雨虹笑颜如花,让朱平槿根本没有发飙的可能,“当时你还判断,四川人口有两千万到三千万,所以……”

    “我那是把川南川西的土司人口算了进去。”

    “土司不交税,你算他们干什么!”罗雨虹反驳道。

    老婆又不讲道理了。朱平槿知道这时辩驳,只会让主题越跑越远。他索性一言不发,就此表明自己的态度。

    “川中、川北和川东的人口密度远不如川西人口密度大!我们呆在成都,用自己的眼睛看,得出了四川人口很多的结论,很可能是错误的!”

    罗雨虹问朱平槿:“你们D内这叫做什么错误?”

    “经验主义的错误。”

    “既然你都承认经验主义的错误了,那我们把四川人口调到一千万!”

    “随便你!再消灭五百万我也没意见!”

    老公服软了,罗雨虹也谈出了她的想法。

    “我那天问了你的郑宰相,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从四川走向全国的例子?他说没有。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四川地少人稀,四周高山。进来就被陷住,走出去不容易。”

    “这么有难度的问题,你问郑安民,还不如问你老公!”

    朱平槿抬起头,又充满了战斗精神:“他不知道几百年之后的事情,当然答案错误!八年抗战,蒋种菜是从哪里走出去的?”

    “重庆是陪都。”罗雨虹想了想道,“不是有部电视剧叫什么‘雾锁陪都’吗,我记不清了。反正我的意思是,四川人口太少,你将来想登基大宝,君临天下;我呢,想母仪天下,一扫六宫……”

    “是六合不是六宫!”朱平槿提醒道,“上班时间说正事,不要开火车!”

    “反正有难度。”罗雨虹的思维回归正常,“人口与粮食是一个矛盾。我们所谓的解决矛盾,就是在两者间寻求一个平衡。这个平衡,不是僵硬的互相匹配,而是在动态中不断平衡。”

    “想不到,你竟会偷看我青干班的教材!那是D内材料,有密级的,你犯罪了,还会连累我!”

    这次,罗雨虹没被老公干扰:“粮食增加了,人口也要增加。人口增加了,你才有兵源。一千万总人口你能让多少人上战场?”

    “人口动员率顶天半成!也就是百分之五!这时代生产效率如此之低,估计再抽半成,都会对生产造成灾难性影响!”

    “就是嘛!才五十万人你就想打天下?被别人打还差不多!”朱平槿的老婆下了结论,“听说李自成在河南就有五十万!你们D当年打天下有多少人?”

    “最多的时候七十个军。加上地方部队,五六百万总有的。蒋种菜八百万军队,钟山风雨照样起苍黄!”

    “就是嘛!四川人口太少了,还要增加些!”

    “人口现在不能增加!一个四川填泸州都弄得捉襟见肘!将来移民人口,最好是丁壮,进来就可以打仗。”朱平槿亮明了自己的观点。

    他说着,突然觉着不对。刚才老婆还在说开银行捞银子,怎么转眼就跳到了人口数量的增加上?

    罗雨虹不愧老公的红颜知己。见朱平槿眼珠乱转,她立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