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十三年-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维栋脱掉了破烂的铠甲,舒服地盘腿坐在大道旁的草地上。他把竹筒里一块油漉漉的肥肉塞进嘴里,大口咀嚼着,心满意足地打着饱嗝。可他瞟瞟另一个空荡荡的竹筒,顿时觉得美中不足:若是再来一筒酒就好了!

    杨维栋身边围坐着数名军官。右手边是贺仇寇,正在飞快左手边那位高个子年轻军官只管吃饭吃肉,脸上冷冰冰的,酒筒分毫不碰。杨维栋心里冷哼:常言道:官大一级压死人!若不是给贺老哥留脸面,老子才不愿搭理你呢!少年得志,便不知道天高地厚!

    对面那位罗监军,只是个少年模样,待人倒是和善!不知是个啥来历?

    杨维栋正想着,那罗监军对他笑道:

    “杨将军,再来份腌肉如何?今天我们在此相遇,便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杨将军不要生分才好!护商队军需有限,烧酒路上带得少,这肉饭却是管饱的!”

    “忘了给杨兄介绍:这位罗公子,便是罗姑娘的亲弟弟,我们蜀国正牌的国舅爷!”右手边的贺仇寇喷着酒气,拍拍杨维栋的肩膀。

    “原来是国舅爷!末将有眼不识泰山,失敬失敬!”杨维栋正捧着竹筒让护兵加肉,这时忙不迭地放下,作势要给罗景云磕头。

    “不要乱动,肉别撒了!”贺仇寇把压得满满的一竹筒肉放在杨维栋面前,大咧咧道:“甲胄不拜,吃饭更不拜!你只管吃饱!回去别给军中兄弟们说,到了贺大刀营中,竟然只吃了个半饱!”

    “国舅爷刚才说,你们官兵都吃这样饭食?”杨维栋见到护商队所有军官士卒都着铠甲,已经吃了一惊。现在听到罗景云道士兵也是肉饭管饱,更是心里发颤:这要花多少银子啊!

    “那当然!”罗景云手指指附近那些士卒,一些人筷子上分明夹的是肉块。

    “姐夫常说,护商队的兵年纪小,大都在长身体,要经常补充营养,才能长得高、生得壮!”

    “精兵!养这么多家丁,世子真是大手笔,一出手便是这么多银子!”杨维栋由衷赞叹道。

    “世子之恩天高地厚。只是养了这些兵,那是用来打土贼的!”沉默许久的陈有福突然开口道。

    眼见陈有福有意发难,罗景云连忙打断他,并且悄悄踢了他一脚尖。

    “听贺将军说,杨将军远道从射洪县过来,不知有何紧急军务?”

    吃了嘴软,拿了手短。既然身份贵重的罗公子开口相问,杨维栋也不好藏着掖着,便将事情的始末说了。

    ……

    事情要从今年元月初官军在巴州城下的大败说起。

    献贼撤围成都,迅速北返。献贼跑了,官军当然奋起直追。贾登联与莫崇文作为官军追剿张献忠的先锋,两营齐头并进,直逼巴州。

    到达巴州时,两营人马均已人困马乏之极,连铠甲都沾住皮肤了。他们原指望进了巴州,可以休整两天。看见巴州城墙上的大明旗帜,两营将士个个兴奋,人人争先。大军如潮水般朝城门洞涌去。

    不想这时,灾难降临了。

    只听一声号炮,城里呼啦啦杀出大股人马,城外伏兵四起,杀声震天。原来,献贼早在除夕那晚便诈开巴州,以逸待劳,就等追兵上货上门!

    两个营突出重围,败退了三四十里。贾营一清点,剩下士卒尚不到五百。经此大败,两营均无力再战,只好往南退到了仪陇县休整。

    后来献贼在黄侯城击败猛如虎,大摇大摆高歌出川。两营便分开了。贾营向西退到潼川州补充就粮;莫营损失略小,派到了川陕边境的太平、东乡一带驻防。

    “既然我们楚军帮着川人打仗,现在人马损失殆尽,总该给我们些补充吧?不曾想那群挨千刀的文官可恶的很!”杨维栋愤愤骂道。

    杨维栋道,四川巡抚廖大亨原是监军道,知道他们辛劳。他当了巡抚,便从四川蕃库里借给贾营些银两,说是等将来记功发赏后再扣除。谁知献贼一出川,就夜奔三百里,奇袭拿下襄阳,处死襄王,逼得督师杨嗣昌自杀。朝廷忙着处分大员,哪里还记得他们这些追缴客军的功劳?

    银子花完了,贾营自然又向四川藩司伸手。藩司这次不客气了,说以前给你们垫的银子要先还上!若是还不上,便从军饷里扣除!廖大亨好歹给贾营留了点情面,向藩司通融了一番,说军饷发八成,剩下两成还债。若是有仗打,就让贾营以人头功劳来抵账!

    “国舅爷,您来评评理!我们一个援兵营,兵饷本就不足三千。如今斗粮三钱,兵饷拿齐了都不够吃饭,况且只有八成!这不是存心饿死我们吗?”

    杨维栋声情并茂,泪水涟涟,好像受了天大的委屈。贺仇寇对官军那套把戏知之甚深,便直问核心。

    “你们现在有多少兵?”

    杨维栋沉默半响,终于开了口:“连同辅兵在内,实有六千。”

    “半年便翻了一倍!你们补充挺快啊!”贺仇寇有些吃惊。

    “到处抓呗!”杨维栋指着他那群骑兵道。那群骑兵正在吃饭,模样如同饿死投生。杨维栋道,这些人里面有八十人是贾登联的家丁,他自己的家丁只有九人。有了这些家丁,就可以到处抓兵。一人抓十,十人抓百,转眼便是数千。

    “既然你们饿肚皮,怎不在潼川各县打粮,反倒跑到成都府这边来了?”罗景云微笑着问道。

    杨维栋连忙解释,贾将爷当然找过潼川知州。那知州断断续续给了点粮食,然后便说没有了。那知州还道:潼川穷,成都富,潼川一抢粮就要饿死人,饿死人就要民变,民变了他就上吊,死前先给朝廷留封遗表,说是贾将爷用刀枪逼的。

    贾将爷不敢逼迫地方太甚,闹出人命,便问怎么办,那知州太爷便给贾将爷出了个主意。他说不如去成都府龙泉山东边的州县,以帮忙打谷的名义抢粮。那些州县距离省城远,距离贾营近,抢些偏远的村镇问题不大。到时壮丁和粮食一起抢来,还有谁来闹腾?

    贾将爷一想是这理,就趁着这几日秋收,派他们到金堂县怀口镇来打粮。

    “你们上那些文官的当了!”罗景云突然笑出声来,“此处遍地都是我蜀藩的王庄。庄里的粮食,庄里的房子,庄里的人,都是我蜀王府的!你抢了王府,那就捅破天了!用不着蜀王府奏报皇上,便是廖大亨,也会要了你们贾将爷的脑袋!当然喽,贾将爷到时来个一问三不知,先把你们这些罪魁祸首推出来,你们就等着满门抄斩吧!”

    “完了!抢又抢不得,打也打不赢!”得知事实真相的杨维栋如坠冰窟,一竹筒肉全撒在了地上。

    “老子还给贾登联立了军令状!抢不到十车粮、千两银,抓不足五百人,老子回去把脑袋给他!老子本以为,这趟出来是个十拿九稳的美差,还能顺手发个大……完了!这下全完了!”

    注一:蜀地土话,倒霉活该之意。

第二百一十七章楚兵初现(三)() 
杨维栋如丧考妣,瘫坐在地,眼睛可怜巴巴地看着他的生死兄弟贺仇寇。

    “瞪着死鱼眼睛看老子干啥?”贺仇寇骂道,“是你自己贪心,怨不了贾登联!”

    杨维栋哭丧着脸讨饶:“小弟知错了!可老哥子不能见死不救不是?小弟倒有个主意,求老哥子成全!”

    “你那豆渣脑袋里尽藏些歪主意,没一个正经货,趁早收拾了东西滚蛋!不然,老子一大刀削了你的七斤半!”贺仇寇吓唬道。

    “听听杨将军的主意也好。”罗景云吃完饭漱了口回来,笑着盘腿坐在杨维栋的对面。

    一听有门,杨维栋赶紧给罗景云戴高帽,“还是国舅爷仁义!末将的主意,反正末将也回不去了,不如给那些贾登联的兵喂些蒙汗药,蒙翻了再扔路边埋了。可不要杀错了,末将从军多年,身无长物,就剩了九个家丁!”

    “那杨将军将来如何打算?”罗景云没有发脾气,依然微笑着问。

    “末将嘛,当然是投奔护商队!投了护商队,就像贺哥一样,给天家当家丁!对了,末将最好改名换姓,这名字就叫……”

    “就叫李做梦好了!”罗景云道。

    “李作蒙?对,蒙汗药的蒙!这个名字好!末将多谢国舅爷赐名!”

    哈哈哈!连一旁冷眼旁观的陈有福都张着嘴大笑起来。

    “你这几年戏文听多了吧!还蒙汗药,要不要来二两鹤顶红,再拌一斤砒霜?”贺仇寇两根指头揪住杨维栋的耳朵拎了半圈,痛得他哇哇大叫,惹得远处那些狼吞虎咽的家丁窃窃私语。

    “没事!”杨维栋斜着眼睛咧着嘴对那些家丁吼道,“我哥俩老兄弟,闹着玩!”

    贺仇寇放开他。杨维栋揉揉揪红的耳朵,眼睛里满含悲怆的泪水,哭丧道:“想不到我杨老鬼算计了一辈子,末了竟把自己算了进去!”

    贺仇寇正待骂他,却被罗景云制止了。罗景云拍拍杨维栋道:“本监军有个主意可以搭救将军,不知将军有意听否?”

    那杨维栋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岂会轻易松手?他忙道请说。

    罗景云笑道:“本监军一路走来,见路边荒地甚多……”

    罗景云的意思,就是让贾登联用土地换粮食。

    ……

    踏上远征之路,作为一名善于观察思考的军队指挥者,罗景云虽然缺乏全面情况的掌握,但他已经敏锐地感觉到了陆路运输的艰难。

    护商队要在川北打大仗,如果所有的粮食给养都要从成都甚至雅州运来,路上艰辛先且不论,时间消耗和物资损耗也承受不起。田先生以前讲六韬,要争取“因粮于敌”,食敌一钟粮便相当自己节约了二十钟。因粮于敌,不仅是指抢敌人,吃敌人,更有就近补给之意。潼川州本属川北,毗邻顺庆、保宁两府。举目望去,民生凋敝,人口逃散,正是王府移民屯垦的好地方。只是这里到处荒丘,哪里才有屯垦所必需的水源?

    罗景云并不知道,就在他与陈有福率军出征之际,左护卫原指挥同知喻汝桢正面对世子赐下的几张草图,在机器局苦思抽水机的改良之法;一位名叫丁原的小太监,正在仁寿县的荒丘野岭指挥数千苦力修堰挖塘建水窖;而他的姐夫朱平槿,正想法说动四川巡按刘之勃对都江堰引水工程进行岁修。

    而罗景云更不可能知道,在他的姐姐姐夫前世的年代,川中丘陵地区西至龙门山脉,东至华蓥山脉,十四万平方公里有泥土的地区,耕地开垦率已达到了极限,耕地总面积超过八千万亩,约为现在四川全省田赋税基之田的十倍。至于像潼川州这样的四川腹心之地,虽然从来不是四川最富庶的地方,但当地农业依然十分发达。

    放大到整个四川,靠着都江堰引水工程的延伸,靠着凌空飞架的灌溉水渠,只要是浅丘缓谷,几乎就没有闲着的土地!

    ……

    面对罗景云递来的救命稻草,杨维栋作长考状。

    “杨将军以为如何?”罗景云追问道。

    罗景云不想给这个滑头的杨维栋太多时间思考。一位客军参将如何搞来土地,从哪里搞来土地,这是贾登联该伤脑筋的事情。

    “王府可是要在潼川州建王庄?”杨维栋终于开口。说话间,他的眼睛闪烁着精明的亮光。

    这个目的既无法隐藏,也无需隐藏。

    “正是!”罗景云如实回答。

    啪!杨维栋一拍大腿:“太好了!末将愿为王府守庄!”

    “杨将军可知王庄的建法?”罗景云问道。

    “末将略知一二,只是……”

    “杨老鬼,有话就说,有屁就放!才给了你二两染料,就想开染坊?”贺仇寇凶巴巴骂道,“把老子惹毛了,老子一刀……”

    “别……别……贺老哥,我们生死弟兄,啥事不好商量?”

    “放心吧!不会短了杨将军好处的,最起码你脑袋保住了不是?”罗景云笑道。

    罗景云话中隐含的威胁让杨维栋清醒了许多,主动权并没有掌握在他手中。相反,如果他没有能力搞来土地,那他对王府毫无价值。脑袋几天后还在不在脖子上,可就要看贾登联的心情了。

    于是他讪讪笑道:“国舅爷、老哥子,末将的主意是……”

    杨维栋的主意其实就是一个字:抢!抢了土地给王府建王庄,王庄按土地多少给他们粮食。

    他道,四川官府当然知道贾营吃不饱,但在献贼退出四川,没有太大外部威胁,而且钱粮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当然要把钱粮用在主军身上。所以,四川官府只会给贾营一点吊命粮,既不让贾营饿死,也不让贾营哗变。

    如那潼川知州,春荒时节还挤出点粮食接济贾营,哪有那么好心?没有藩司甚至是抚台的意思,藩司不报销,那知州哪去找那么多粮食来填窟窿?而贾营呢,补给不够当然就会去抢点粮,顺便抓些兵。四川官府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私底下的默契,动静太大当然不行。抢村镇可以,但县城抢不得;抢百姓可以,但缙绅就抢不得。抢了便抢了,官府假装不知道就行。

    “狗官府!”陈有福、贺仇寇和杨维栋一起骂。

    然而杨维栋的主意立即被罗景云斩钉截铁般否定了。

    “抢不得!成都府是蜀藩封国,你们抢等于我们自己抢!护商队的宗旨是‘护国安民’,抢了自己的百姓,那会民心尽丧!”

    “监军说的对!绝对抢不得!”陈有福也坚定道。

    “那是我们楚军抢的,跟王府有啥关系?”杨维栋像弹簧一样蹦起来,“我们卖,王府买。一个愿卖,一个愿买,那是合理合法!”

    “天理国法之外,还有人情!这是世子亲口说的。百姓见到王府占了他们地,最后依然会把帐算在王府身上!”罗景云道。

    “纸是包不住火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陈有福坐在罗景云身边,用手招呼杨维栋也坐下来,稍安勿躁。

    “杨老鬼,营长和监军都说没戏,那就是没戏!”贺仇寇拍拍杨维栋的肩膀,“你的歪脑筋不是挺好用吗,今天怎么不灵了?”

    “让我再想想,再想想……”杨维栋坐下来,把两只手交叉在后脑勺,冥思苦想起来。也不知他想了多久,突然他一拳狠狠砸在地面的蒿草上。

    “对不起了!”杨维栋咬牙切齿。

    “又想出害人的主意了?”贺仇寇笑道,“老子一见你样子就知道!”

    “贺老哥不愧我的红颜知己!”杨维栋狞笑道,“末将的主意是……”

    杨维栋在大家的哄笑中将他的主意讲了出来。

    ……

    杨维栋的新主意有两点。

    第一点是针对荒地山林的。他们楚军先以屯垦的名义直接圈占,然后交王府接手。那如何界定荒地的概念呢?先以各县衙门留存的鱼鳞图册和地契登记为准。凡是没登记在鱼鳞图册上,或者没有登记地契的田地,都认定为荒地。虽有登记有私契,但撂荒无主的土地,同样也是荒地。

    杨维栋的办法可行,因为他钻了政策和法律的空子。

    大明官府的鱼鳞图册粗陋得很,上面只有简单的田主姓名、四界及面积大小等信息。制作鱼鳞图册的主要目的,不是帮百姓确认土地所有权,而是为了方便官府收税。有税田则有鱼鳞图册,无税田则无鱼鳞图册。

    除了鱼鳞图册,确认土地房屋所有权的另一种方式是地契和房契。两契过户,理论上都需要官府认可。所以这种经官府认可的合同,就变相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权凭证。盖了官印的契书叫做官契或红契;没盖官印的叫做草契或白契。

    但是,地契或房契凭证的法律地位并不稳固。

    草契或白契官府可以完全不认。因为这种私下的产权过户方式逃避税收(近乎于现代的印花税和契税),没有法定效力。

    官契或红契法律效力要强些,但仍可能因为土地长年撂荒而被官府授予垦荒人。

    在鱼鳞图册和地契之外,还有大量土地并没有任何官方或民间注册信息。这些无主之地,既有不宜于耕种的山林或丘陵,也有荒废的好田好地,甚至还有长满庄稼,等待收割的田地。究其原因,除了税赋过重,导致所有者弃土抛荒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战乱和天灾。

    崇祯十年李自成入川后,在短短一个月时间内,攻占了嘉陵江以西三十八座州县城,“所过州邑,有同拉朽”,最后会兵于省城。西充县以西,遂宁县以北涪江流域的县城,几乎悉数被破,许多库藏的土地税收资料因此散失焚毁。去年大旱,又逢献贼过境。年初除五蠹,再次闹腾了一番。几番折腾,导致潼川一州七县弃家弃地、逃荒逃税者比比皆是。

    罗景云相信,只要楚军将所谓的“荒地”交予王府,凭借他姐夫的手段,王府要大规模进入潼川州进行垦荒,省里二台三司是不会阻拦的,当地官府是则是阻拦不了的。而当地的百姓,只要能充分尊重他们的利益,那么就不会有太大阻力。唯一的问题,是如何平衡各方面的利益。

    “朝廷历来有鼓励垦荒之策,亦有垦荒之田免税免役的规矩。垦荒招揽流民、增加民食,且不夺百姓之利,这是个好办法。”罗景云微笑着点头认可了杨维栋的办法,“可若是垦荒,蜀王府派人去便行。官府岂有阻挡之理?又何必劳烦客军?”

    这样一来,就没有急于保住脑袋的杨维栋什么事情了。他顿时急了:“王府要垦荒潼川,必先得民心!欲得民心,岂能无我楚军?”

    杨维栋把他的第二点主意讲了出来。

    这一讲,贺仇寇立马双眼放光。

第二百一十八章天降神兵(一)() 
当日黄昏,依然晚霞满天。

    霞光之中,邱瑞光、魏干、李用敬、第三营参谋刘文郁等留守怀口镇的王府官员齐聚江左瑞光塔下,焦急地凝望着远方的道路。第三营出发整整一天了,可半份战报没有传回来。

    近千人的精锐之师,总不会这样无声无息地全军覆没了吧!

    “歌声!哪里来的歌声?”

    刘文郁临风驻足,仔细辨认那若有若无的声音。

    哈哈!魏干和李用敬击掌而庆:“大明龙旗迎风飘扬!我们打赢了!”

    邱瑞光知道这时该做什么。他回过身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