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1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震春那里去。

外边的人道:江统领,要送也得由你亲自来送啊,我们送去了,人家不给开门怎么办?

妈的,老子豁出去了,我送就我送!江朝宗一咬牙,亲自押着这伙案犯,送到了京师执法处。

当时雷震春笑眯眯开门出来,仔细一瞧牛车上的重要案犯,顿时脸色就变了,冲过去破口大骂江朝宗:操你妈江朝宗,你怎么不说把人带回到你的衙门去?送我这里来什么意思?你想害死我呀?一边怒骂着,一边抡起手臂,就听啪啪啪,大耳刮子照江朝宗脸上就打。

江朝宗急忙拿手护着脸,嬉笑道:没打着,嘿,又没打着,大哥息怒,你息怒,反正人我给你留下了,是杀是放,大哥你说了算。

雷震春怒不可遏:江朝宗,你太不要脸了,老子打死你……

江朝宗哈哈大笑,掉头飞逃,雷震春追之不及,气得一屁股坐在地上:江朝宗你个王八蛋,你害死我了。

【21。让人炸死多好】

有分教,京师迭爆惊天案,愁死老袁没法办。北洋袍泽情义重,侥幸逃生是老段。话说袁不同密置炸弹,准备炸死袁世凯的大案暴露出来,可把袁不同的亲爹袁乃宽吓坏了,他光着两只脚,一路大放号啕,飞奔了去见袁世凯。冲到袁世凯面前,他扑通一声,趴到地上,抱着袁世凯的脚狂哭不止:大总统啊大总统,是我教子无方啊,你看不同这孩子,他怎么可以这样呢……可是大总统,你是看着不同长大的啊,你就狠狠地骂他吧,狠狠地打他吧……

总之,是绕着弯地替自己儿子求情。

当时袁世凯一声不吭,满脸悲戚地望着脚下,半晌才说:算了吧,我现在被克定这孩子给逼得骑虎难下啊。这个事就算了吧,都不要追究了。

传令京师执法处雷震春,放人吧,把抓起来的人全都放了。他们乐意炸袁大总统,那是他们的自由,让他们炸好了,单看他们炸死了袁世凯之后,接下来的掌权者,还会不会这么惯他们。

执法处监狱大门打开,参与谋刺的案犯们欢呼雀跃,冲出了牢狱,冲向了自由。

这边狱卒正要关门,忽然间发现监狱里还有个人影:咦,那人是谁呀?原来是内史沈祖宪,你快点儿出来吧,没事了,大总统不予追究。

沈祖宪脸色淡静,端坐于牢中,一言不发。

狱卒催促:出来呀,哎我说你这人怎么回事?让你出来你怎么不出来呢?

沈祖宪把脸偏向一边,不理睬狱卒。狱卒终于看出门道来了,可不得了了,这老沈发飙了,生气了,他不出来了。于是急忙跑去向雷震春报告。雷震春闻讯赶来:老沈,沈先生,你出来吧,给个面子,出来吧。

沈祖宪不为所动,端居牢中。

雷震春呻吟了起来:完了,这下子麻烦可大了。老沈他不乐意出来了,万一他在我这里有个好歹,我不得让人活活骂死?如果动粗,强行把他从监狱中赶出去,他回去写两篇文章,那我就算是臭名昭著了,八百辈子也翻不过身来。

没办法,雷震春向袁世凯报告:报大总统,老沈他真的生气了,蹲牢房里不肯出来了,咋个办呢?

袁世凯:……沈祖宪生气了?有没有搞错,是他拿炸弹要炸我,我都不敢生气,他凭什么生气?

雷震春道:不晓得,可能是你不让他炸,他就生气了吧?

袁世凯:你看这都什么人啊,小雷,你想想办法,让老沈快点儿出来吧。

雷震春:大总统,我的办法就是……嗯,对不对,是不是?虽然大总统是大总统,可是礼贤下士,总归是没错的。

袁世凯:好好好,那我去监狱里蹲着,你让沈祖宪来这儿当大总统吧。

雷震春:别别别,大总统你别误会,我的意思是说……嗯,你派个身边的人去就行了,总之是那么个意思就行。

万般无奈之下,袁世凯派了公府卫队司令范乐田,亲自驾车去执法处监狱,接沈祖宪出来。沈祖宪见到范乐田,这才满脸悲愤地登车,车子一直驶入大总统府,袁世凯出来,见到沈祖宪,一言不发地抱拳拱手。沈祖宪也是一声不吭,只管站在那里受礼,却不肯还礼,等袁世凯拱手之后,他掉头离去。

望着沈祖宪的背影,袁世凯欲哭无泪:世上还有像我这么倒霉的人吗?任何人都可以骂我,拿炸弹来炸我,我却连吭一声都不能,连不让人拿炸弹炸都成了罪名……

正在悲愤,有人来报:报,九门提督江朝宗有事,要见大总统。

江朝宗?袁世凯怒道:要不是这个王八蛋多事,我早就让人炸死了,死了死了,一死百了,多好的事啊,都让姓江的给耽误了,告诉江朝宗给我滚蛋,不见!

这个“龙套帝”江朝宗,真是倒了八辈子血霉,他破了不该乱破的案,结果把天下人全都得罪光了。

【22。弟弟要杀我老公】

由袁不同发起并组织的新华宫炸弹案,发生在1915年冬。此事牵连之广泛,前所未有,就连东北王张作霖,都收到了袁不同发出的江湖飞羽令,要求大家合伙来搞袁世凯,这也是袁世凯无法处理的原因之一。

而袁世凯与段祺瑞之间的关系,却早在当年6月,因为袁世凯强行免除了徐树铮的职务,而呈现出强烈的对敌态势。

事实上,1915年的北京,是段祺瑞而非蔡锷,被视为逃离京城起兵的最佳人选。袁世凯是这么认为的,段祺瑞是这么认为的,余者人等,则是平心静气地坐着看,要看段祺瑞如何逃走,怎么个逃法。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逃走呢?

段祺瑞很是认真地研究了这个问题,研究过后,他发布研究结果,说:

我反对帝制,只能用口不能用兵。我想总统不至对我不利;万一有,我就坐以待之。

段祺瑞的这番话,是在公开场合下说出来的。这等于是一个悲怆的辞世宣言,因为段祺瑞为北洋第一人,他的口就是百万雄兵,他明确反对帝制,就意味着流血势不可免。

就在这一背景之下,发生了太子欲刺段祺瑞案。之所以称之为欲刺,是因为太子袁克定正在募集适当的人手,但说老实话,这个人手那是相当的难以物色,能够除掉北洋第一人的人,这种人在世上是否存在,是个很大的疑问。

疑问未解,消息流出,此事结果传入了张嬴的女儿耳朵里。

张嬴的女儿,又是哪一个呢?

这个张嬴,是袁世凯的表弟,原在新疆做官,不知为何突然死掉了,撇下个女儿没人管。袁世凯就将张小姐接到家,认她当了亲女儿,而袁世凯的大老婆于氏,也视张小姐为己出,天天拿着放大镜,在北洋优秀的军官中划拉过来划拉过去,想划来一个最好的,给张小姐当丈夫。

其实这个最好的是不用划拉的,段祺瑞就是个现成的。奈何段祺瑞这厮家里有个老婆,姓吴。好不容易盼到段祺瑞的老婆死了,袁世凯一家不由分说,赶紧把张小姐塞进轿子里,抬段祺瑞家去了。

所以段祺瑞的现任老婆,算是袁世凯的女儿,也是太子袁克定的姐姐。

听说太子弟弟要杀段祺瑞,张小姐急了,匆匆去找养母于氏,问:妈咪,我弟弟为啥要杀我老公?

杀你老公?不可能吧?于氏吃惊得嘴巴都合不拢:克定不会干这事儿吧?

张小姐说:不会干才怪,不信你问问他。

于氏道:这个事……克定年纪大了,身边的人又太多,我说是不管用的,还是让你爹劝劝他吧。

于是于氏将此事告诉袁世凯,袁世凯一听就急了,立即把袁克定叫过来,吩咐道:你姐夫对帝制有意见,不是以兵只是以口。听说你在外边要对付他,应该赶快停止。他是我们袁家的至亲,现在事情还没有定,我们内部就这样,将来就更不堪设想了。

袁克定笑道:爹,你多心了,我怎么会对芝泉不利呢,不会的。

伴随着袁克定的保证,就是刺客夜入段府的惊天大案。

【23。未破解的悬案】

自从段祺瑞明确表态,不支持袁世凯的帝制之后,他就深居简出,闭门谢客。

负责保护段祺瑞的,叫曹树桐,此前原是陆军部卫队营长。他可以称得上段祺瑞的死士了,对段祺瑞忠心耿耿。知道这段时间局势微妙,曹树桐生恐有失,命令手下士兵,将段府围得水泄不通,而段府的内宅,则是死亡禁地,任何人不得擅自涉足,违令者,杀无赦。

可以说,能走入内宅的,只有段祺瑞的家人和他自己,此外还有罗凤阁。

这个罗凤阁,又是何许人也?

他是段祺瑞的干儿子,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他的父亲,是北洋军中的一名医官,而罗凤阁自打生下来之后,就等于是在段祺瑞身边长大,段祺瑞对他疼爱有加,认了他为干儿子,视为己出,不遗余力地栽培他。

罗凤阁长大后,段祺瑞送他去读了武备学堂,出来后又让他当上了陆军部中校副官,可谓是恩深德重了。

所以这罗凤阁,是唯一有资格于重重铁围之中,走进段祺瑞内府的人。

话说有一天,罗凤阁又像往常一样,走进了段祺瑞的内宅。当时段祺瑞正在看书,老段这个人,是很喜欢读书的,主要是佛经和医书,再就是西方的军事科学著作,诗词曲赋也读,不能让穷酸文人老是骂你大老粗啊。正读之际,就见罗凤阁以一种怪异的姿势,走进门来,当时段祺瑞把书一丢,厉声喝道:你小孩子要干什么?

就听扑通一声,罗凤阁被这一声呵斥,吓得栽倒在地。倒下时说什么也爬不起来,因为他的一只手揣在兜里,正在掏着什么。

段祺瑞统兵多年,最善呵斥,当即喝道:掏的是什么,拿过来。

罗凤阁把兜里的东西掏了出来,竟然是一支上了子弹的手枪。

罗凤阁拿枪的那只手,因为恐惧而胡乱挥动着,这时候的情势极度危险,一旦罗凤阁情绪失控,照段祺瑞砰的一下,段祺瑞就算是没咒念了。但段祺瑞却是纵横沙场的铁血军人,见惯了这种情况,丝毫不乱,喝声依旧威严有力,不容辩驳:拿过来!

罗凤阁被喝声慑住神智,不由自主地把手枪递到了段祺瑞手上。然后他的精神一下子崩溃了,放声号啕起来:是他们让我……可我怎么忍心……

闭嘴!段祺瑞喝道:你不要再说了,我也不会问。你再多说一个字,难逃杀身之祸。你就说自己病了,找个地方自己躲起来,以后再也不要来这里了。

听到里边的响动,负责守卫的曹树桐满脸惊骇,带着士兵冲了进来。段祺瑞摆手:这里没你们的事,让他走。

士兵们闪开,看着哭泣不止的罗凤阁,一步步地走出段府。

这桩事,由于段祺瑞心知肚明,拒绝追究,导致了指使罗凤阁行刺之人,竟成了一个谜。

【24。梁启超的草案】

段祺瑞弄到与袁世凯刺客迭现,势同水火,另一位北洋重量级人物冯国璋,也没闲着,也在找机会给袁世凯添堵。

由于胡嗣瑗的关系,这时候冯国璋已经和梁启超牵上了线,搭上了桥。

但两人之间的这条线,这个桥,却是超级诡异的。诡异就诡异在,按说冯国璋是用兵之人,用兵最讲究一个“诈”字。梁启超是学究天人的国学大师,按理来说该持一个“诚”字。但历史上,这俩活宝的角色偏偏演扭了,冯国璋是怀一片赤诚之心待梁启超,梁启超却是以一个“诈”字待冯国璋。

最要命的是,傻乎乎的老冯不知道自己被梁启超诈,兀自精神抖擞地要和梁启超一起,去诈袁世凯。

梁启超如何一个诈法,先搁下不提,先来看看老冯如何去诈袁世凯。

话说梁启超先到了南京,见到冯国璋,冯国璋对梁启超说:我的辩说能力,远不如你。你的实力不如我。不如我们两个人联合起来,一块去见袁世凯,劝说他放弃帝制主张。

梁启超说:好,你等我起草个劝说草案。

冯国璋:劝说草案……这事儿也要有草案?

梁启超:有,没草案你满嘴跑舌头乱说一气,那怎么行,一定要有个草案的。

于是梁启超花费了一天一夜工夫,居然真的搞出来个劝说草案。草案上大条小款,罗列了数十条,看得冯国璋目瞪口呆。

于是梁启超和冯国璋两人搭伴,于1915年6月27日抵达北京,见到了袁世凯。

袁世凯设宴款待这俩活宝,酒菜上来,就听他说:你们二位此行的目的,我知道的最是清楚,是劝我不要做皇帝,对吧?

冯国璋和梁启超急忙拿出劝说草案来看,靠,草案上没这条。两人登时傻眼。

就听袁世凯笑道:请问二位,我要是做皇帝的话,是做一代就绝种的皇帝呢,还是做传至千秋万代的皇帝呢?

梁启超和冯国璋瞪圆了眼睛,在劝说草案上找,发现这条也没有。

就听袁世凯叹息道:我并不是蠢人,当然希望做万代天子。我有十七个儿子,现在就可以把他们都叫出来,站在你们面前。任公,你最有识人之贤,你来替我选一个可以继承皇位的,等你选出来,我再决定称帝也不迟。不过,也只可做两代皇帝。

冯国璋在底下踢了梁启超一脚:你弄的啥破草案啊,一条也对不上。

梁启超气急败坏:是袁世凯不按我拟定的草案来,让我白花了一天一夜的工夫,凭什么怪我?

冯国璋道:算了,不要你的草案了,咱们俩就满嘴跑舌头,自由发挥吧,说不定能套出点儿什么来。

【25。推心置腹的假话】

冯国璋试探袁世凯,道:外间既然这么多的传闻,其实,以总统的地位、勋业来说,全国无人可比。这时候,真的做进一步的计划,也不是不可行。

袁世凯回答说:华甫,你是我多年的老兄弟,怎么会不知道我的心事,还说这话?不过,辛亥革命成功得过于容易,很快实行了共和政体。三年多来,党人到处捣乱,使国民不能安居乐业,所以就人心趋向来说,共和并不适合中国。我也想听听大家的意见。华甫,你怎么看这个事情?

冯国璋道:如果国体变更的话,总统认为谁来主持这个国家合适呢?

袁世凯答:依我看,最好还是还政于清。

冯国璋道:现在人心已去,怎么能还政于清呢?

袁世凯道:那么找一个明朝的后人,姓朱的来主持怎么样?

冯国璋道:明朝的后人,现在放在那里有一个,就是延恩侯朱煜勋。我是做过正白旗汉军副都统的,朱是正白旗的人,和他见过几次面,他那个样子怎么行呢?

袁世凯又说:那就仿照梵蒂冈教皇的办法,让孔子的七十六代孙孔令贻来主持。

冯国璋失笑:在我们中国,那怎么办得到呢?按我的意见,就请总统正大位,岂不最好?

话说到这份儿上,已经是挑明了,于是袁世凯站起来,对冯国璋说了一番掏心窝子的话:华甫,你说今天总统的权力和责任,跟皇帝有什么两样?一个人当皇帝,无非是为了子孙。拿我来说,老大是瘸子,老二以名士自居,老三是疯子,其他的都还小,怎么能把国家交给他们?再说,历史上的帝王之家很多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冯国璋笑道:可是到了天与人归,黄袍加身的时候,想推怕也推不掉了。

袁世凯摇头:我决不干这种傻事。我有一个儿子在伦敦读书,我已叫他在那里置了一点儿产业,如果再有人逼迫我,我就到伦敦去,再也不问国事了。

话说到这份儿上,基本上也就七七八八了。而且这个对话是公开的,被梁启超现场笔录,拿到当时的报纸上发表了。这个公开对话带给人们一个错误的印象,认为袁世凯并不想当皇帝。

然而这个印象却是错误的,一个人是否想当皇帝,这并不能成为问题,更何况中国的皇帝,有无限的权力却无丝毫的责任,这种人生追求是符合人性的。不论是袁世凯还是乡下拾粪的老大爷,潜意识中都有一个美丽的皇帝春梦。此梦是人皆有,不应该成为问题,真正成为问题的,是袁世凯有没有可能当皇帝。

是否有可能做皇帝,这样一个问题,就便于量化分析了。

于袁世凯的心里,每天都在计算支持者与反对者的实力对比。反对者那边有一个段祺瑞,但支持者这边却站着个天才军人蔡锷,这二者差不多可以相互抵消,那么冯国璋的态度,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砝码。

袁世凯之所以一而再,再而三地声明自己无意做皇帝,就是因为他知道冯国璋不会在关键的时刻支持他,老冯和老段是一个鼻孔出气,合穿一条裤子,如果冯国璋明确表态支持段祺瑞,事情反倒好办了,届时反对帝制的舆论就会形成势头,袁世凯也省了心,免得跟大家扯皮。

可是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次谈话的当天,冯国璋竟然又诈了袁世凯一把。

【26。瞎掰无极限】

就在冯国璋与袁世凯掏心窝子对话之后,袁世凯的二儿子袁克文,在中南海宴请他,作陪的有北洋段芝贵,以及几个内史秘书。

席间,冯国璋无比悲愤地说:总统胆子太小,中国不实行帝制,绝对不能强盛。可是今天我向总统劝进,总统把我训了一顿,怎么办呢?

袁克文剔着牙,笑道:恐怕时机不到吧。

冯国璋道:国民党二次革命被打败后,正是好机会。那时我就劝他,总统不肯,说是怕违背民意。民意是什么?想做就做呗,管什么民意。唉,总统当初挺果断的,现在怎么有些前怕狼后怕虎呀?

到了这一步,冯国璋本人的态度,已经变得扑朔迷离,让人捉摸不定了。

他此番与梁启超联袂来京,事先有言,是要试探试探袁世凯的态度。所以他和袁世凯一席话,应该是打探袁世凯内心真正的想法。可临到了另一个场合,他却厚着脸皮说自己劝进,被袁世凯拒绝,此是何故呢?

分析起来,这实际上是冯国璋在试探过后,认准了袁世凯无意称帝,便想捞个顺水人情,声称他支持袁世凯,连袁世凯称帝都支持,不过是顺嘴这么一说,表白自己忠诚可靠,何乐而不为呢?

实际上,冯国璋是超讨厌袁世凯称帝的,因为他顶顶讨厌袁克定。他在许多公开场合上,称袁克定为曹丕,天天找人诉苦说:袁大总统如果做了皇帝,像这样的曹丕,如何伺候得了?

当天晚上,袁世凯下班回家,听说了冯国璋又在瞎掰,气得连连摇头,说:冯华甫岂有此理!冯华甫岂有此理!

袁世凯的意思是说:老冯啊,冯国璋,我知道你是反对帝制的,反对就公开说出来嘛。大家把话说透,当面锣对面鼓,然后分析判断,才能弄明白真正应该怎么办。可是你不能瞎掰无极限啊,你明明是来试探我是否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