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第三帝国之新海权时代-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维多利亚逗留了两天之后,张海诺他们带着失落的心情踏上了前往里约热内卢的行程。在192o年的时候。=。都。同时也是经济、政治和工业中心,这里工厂林立,宽阔地港湾内停泊着来自各国的众多商船货轮,主要街道笔直而宽敞,高楼虽远没有纽约那么雄伟,却已经显现出一座工业化大都市所需要具备的重要因素——活力。

    最让张海诺一行人感兴趣的,莫过于这里的老牌工业企业——皇家制铁厂。

    尽管巴西的帝制在1889年就被推翻年头,但这家以军火制造起家的大型工厂至今仍保留着皇家的名头。不过。这倒不是因为它还和皇室有任何的瓜葛,而是因为这家工厂几乎伴随巴西帝国而生,如今已经走过了将近1oo年头。

    来到这座工厂。张海诺地第一印象,就是大!站在制高点望去,这里几乎就是一个大型的码头,不计其数的厂房均以码头为中心向四周散,一条条铁轨如蛛网般密布。一座座高大地烟正在往外喷着滚滚黑烟,煤炭燃烧的味道是那样的刺鼻,以致于这工厂附近都很少有海鸟飞过。

    多年以前,这里就通过进口生铁、煤炭和硝石等原材料为军队铸造枪械、火炮并制造各种弹药,在当时工业相当贫弱的巴西,它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工业巨头!

    这一切。都是张海诺在萨尔瓦多时从冯。巴恩爵士那里了解到地,这位德国富商来巴西创业已经二十载有余,对巴西的风土人情还是有较为丰富的了解。

    得知了张海诺一行的来意之后,巴西皇家制铁厂的负责人很热情的派出一位专员陪同他们参观这里地生产设施。和大多数推销一样,这位专员对自己工厂的历史和实力是赞口不绝,哪条铁路用了他们造的铁轨,哪座大桥用了他们的钢条和铆钉,还有哪些船厂都是从他们这里订购钢骨和其他设备的。对于这些,他简直都能够倒背如流。

    在冶金方面,张海诺纯粹是个门外汉,所以他一路上都识趣的少说多学。艾尔顿和马休则是这方面的权威。之前几个钢铁厂转下来,张海诺现他们仿佛在用中医“望、闻、问、切”那一套——望,即是看这家钢铁厂的设备情况;闻,不是听钢厂机器铸造钢铁地声音,而是用小锤敲击钢板样品,听它内在的声音;问,就是询问钢铁厂有关人员一些专业上的情况;切。就是看铸

    的后横断面。

    这样一套下来,两人基本就可以告诉张海诺这里的钢铁是否符合要求了。

    这是他们由北自南参观的第7家钢铁厂。之前6家虽然也轨、桥梁部件和造船用钢材的经验,但都没能过艾尔顿和马休这一关。根据两位德国专家的评估,他们生产的铸钢部件用于中小型船只尚可,但要用来建造万吨轮还差得很远!如果强行使用质量不达标的钢材建造万吨轮,那么即使建成了,也经不起风浪地颠簸。

    如果说是建造军舰用的钢材么,那这些钢厂地产品就差得更远了!

    经过两位专家这么一解释,张海诺对于巴西国内船厂为什么不建造中型和大型军用舰艇也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造船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工业,没有冶炼、铸造、机械仪器等工业的配合是无法独立存在的。

    这时候,他不由得想起了甲午战争,想起了那时候的北洋舰队,光靠从外国购买舰只而不努力展本国工业的话,即使甲午战争不败,那乙丑、丙寅战争又当如何呢?

    即便是若干年后的抗日战争,日本6军凭着二流的武器装备能够在中*队面前占尽火力优势,但是一遇上了装备精良的老美,他们就被打得灰头土脸找不到北。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国防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想到这些东西,张海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可惜的是,此时中国的局势并不比德国好,军阀混战、围剿与反围剿,还有接下来的抗日战争。民族工业在内忧外患中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展机会。

    如今,作为一名“失踪”的前海军潜艇指挥官,张海诺深感自己的力量微薄——若在此时前往东方,不仅u148以为继,在那个外国势力横行地地方能否保住这个秘密也是个很大的未知数,再,未来二十年,巴西的稳定局势对于他们的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张海诺正想着这些未来迟早会生的事情,两位冶金专家就已经将他们老一套的“望闻问切”进行了一遍。他们相互小声交流了一下,然后由年长几岁的艾尔顿向张海诺汇报他们刚刚所得出的结论:

    “先生,如果这里真的是巴西最好地钢铁企业。那么我们只能说,巴西这个国家的冶金技术比欧洲落后许多!就算他们这里品质最好的钢铁,顶多只能够建4ooo吨地货轮,上至少一个等级。否则是无法满足的!”

    难道今后造船厂建造万吨轮用的钢材就得从国外进口了吗?张海诺心里不免有些失望。从国外进口钢材将是治标不治本地办法,长此以往,船厂的营运成本将大大增加,而成本的提高也意味着在价格这一块的竞争力下降。可如果只是拼质量的话,一来买方未必识货,二来他们本来就是刚开始尝试建造万吨货轮。就算有威塞尔造船厂的协助,质量也还有一个提高地过程。

    不过,艾尔顿刚刚所说的“技术提高一个等级”这句话提醒了张海诺,他反问艾尔顿:“您说的这个技术提高一个等级,需要重新引进全套设备并改扩建厂房吗?”

    艾尔顿看看自己的同伴马休,思量了一下,然后说道:“这家工厂的设备已经完全落伍了,想要锻造出优质的钢材。就必须引进全套的先进设备。这种设备在欧洲和美国都很常见。在如今的局势下,价格肯定要比战前便宜很多!”

    这样专业方面地解释倒不至于太高深,张海诺想了好一会儿,心里已经有了一个主意,于是请弗洛伦丝向这位专员转达自己有意与他们进行合作,但需和他们的主管进一步面谈的要求。

    两个小时之后,张海诺他们被引到了一个气质优雅的中年人面前,此人有着一副欧洲面孔,但说着一口难懂的葡萄牙语。

    “我们的造船厂引进的是全套德国设备,并且和德国最好的造船厂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但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我们在建造船只方面今后只准备引进欧洲的一些关键仪器。木材和钢材希望能够巴西化!我们之前已经考察过巴西地其他炼钢厂,贵厂的确是巴西最好地。因此,我们有意和贵厂进行长期合作,但前提是贵厂能够进一步提高钢材的质量!”

    张海诺随后还告诉这位炼钢厂主管,他的造船厂步入正规之后,每年需要至少5ooo吨优质钢材,其中有一果皇家炼铁厂未来几年依然只能提供目前这种级别的钢材,那他每年只会从这里订购2ooo吨钢材,缺额从美国

    这位炼钢厂的主管显然也知道自己钢材的水平,他很快放弃了争辩,并对此表示了自己的无奈:

    “林克先生,实话跟您说吧!我们工厂一年要生4吨的生铁和钢材,但不是用来修筑铁路、建设桥梁,就是供给东南部的各个造船厂,最近5已经没有进行过大的技术变动了!之前我们内部人员也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虽然大多数人都赞成提高产品质量来增加炼铁厂的竞争力,但是股东们都不愿意掏出大笔资金来改进目前在巴西仍出于一线水平的生产设备,所以此视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如果贵炼钢厂愿意的话,资金和技术上我们施耐德造船厂倒是可以帮上忙,方式可以是联营,也可以采用入股!但是,我有一个条件,就是技术升级之后,贵炼钢厂出产的高品质钢材只能卖给我施奈德船厂!也就是说,贵钢厂出产的高品质钢材,我们施奈德船厂将以合同价格全数买下!”

    “这个么……”这位主管脸上有些难色,他犹豫了好一会儿,这才下定决心说道:“林克先生,您的建议我会尽快向董事会转达,但最终的结果如何,我现在不好说!如果可以的话,就请您再等上几天,一有结果我马上派人通知您!”

    “那好!我们就恭候佳音了!”张海诺也知道,这样的决策不是面前这个人可以决定的,反正他们来里约热内卢也还没有四处逛逛,不如就此散散心,也好舒缓一下连日奔走所带来的疲劳。( )

第54章 心有所属

    的套装,穿上了张海诺初次见到她时那种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休闲装束:一套短款白色衬衫最显身材,高高耸立的双峰永远是异性目光最乐意的落脚点;衬衫和裤腰之间那一段,是健美身材的最佳证明,腰与腰之间看似区别不大,但在不同的人身上总能给人以截然不同的遐想——或无限向往,或无比沮丧;至于米黄色的过膝中裤和白色的运动鞋,虽然不像高跟鞋那样为美腿加分,但是弗洛伦丝恰到好处的腿型就已经达到了足够的养眼指数。

    一个2o岁的年轻姑娘,对这大街上的琳琅商品和五颜六~乎没有多少抵抗力。张海诺、施奈德和两位冶金专家艾尔顿、马休慢慢悠悠的跟在后面走,就看到弗洛伦丝像只小兔子一样从一家店铺跑到另一家。艾尔顿和马休都已是五十上下的深沉人士,对于弗洛伦丝这样的姑娘至少在表面上是有很强免疫力的,施奈德更是不用多说。倒是张海诺,心里总有一种别扭的感觉,明明极力排斥安娜之外的女性,可当弗洛伦丝轻快的身影出现在视线中时,又有一种说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感觉。

    这是男女之间相互喜欢的感觉吗?

    张海诺可以非常肯定的说“不是”,因为他从未想过去喜欢安娜之外的另一个女人。安娜的美,安娜的善良,安娜的活泼,安娜的一颦一笑,都无人可比!

    难道是因为自己从弗洛伦丝身上看到了安娜的影子?

    张海诺暂时只能以此作为答案,弗洛伦丝头的颜色和安娜颇为相近,身高也差不多,只是在张海诺的印象里,安娜从来都是穿裙子的——要么是白色护士服那种过膝地连衣裙,要么是更长一些的淑女裙。不过当她坐下来的时候。张海诺还是可以看到裙摆下那双白皙娇嫩的腿,这虽然是“美色”的一部分,可他却从来没有“心痒”过,因为所有的感觉都是那样的自然。

    里约热内卢的大街,论建筑的现代化水平,要比纽约落后了整整一个时代。这里过1o层地高楼几乎没有,这样石板铺成的旧马路多,但各种各样的商铺看起来生意兴荣,而这里地面孔也多种多样——白皮肤的欧洲人、黑皮肤的非洲人。还有一些黄皮肤的,有的明显是西亚或东南亚一带地,那些东方面孔则让张海诺很有亲切感。但当他听到这些人口中说着“叩呢唧哇”的时候,脸上马上显现出一种鄙夷的神色。

    “林克先生,你们可以在这里稍等一下吗?我去试一试这套衣服!”

    张海诺和两位冶金专家正走着,弗洛伦丝忽然从一家店铺里探出头来。混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她也渐渐摸清了张海诺的脾气。知道他在这种小事情上肯定会表现出很绅士的一面。

    张海诺朝两位专家耸耸肩,女人嘛,对逛街地狂热程度丝毫不亚于男人对于战争和足球。

    等也是等,他们干脆走进这家店铺浏览一番——这里面摆出的除了女性的衣服之外,还有好些金银小饰品。只是这个时代的女性饰品,似乎远不如后世那么光彩夺目。当然,这指的是大众能够买得起的饰品,要说到真正的珠宝,那么纽约的各个珠宝行里绝对由让你眼花地一流货色。

    “好看吗?”

    张海诺一转头,眼前霍然一亮,弗洛伦丝此时穿着一件兰底白花无袖的连衣裙,裙摆刚好到脚踝处,只留一对光洁纤细的脚在外面。上面则是V型领。要论开放程度,这显然不及张海诺夏天时在纽约看到的那些时尚女性,不过穿在弗洛伦丝身上,看上去淑女味十足。更要命的是,这套裙子在样式上和安娜闲暇时穿的那件非常相似。

    看着张海诺呆呆的眼神,弗洛伦丝眼里却没有第一次见面时那种鄙夷,她得意的拽着裙角半转身摆了一个pose,对着镜子自顾自欣赏起来

    “嗯,十分好看!如果你买下这条裙子的话,我就送你一双高跟鞋。怎么样?”

    张海诺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他知道弗洛伦丝很少穿高跟鞋。就算是以翻译的身份跟着张海诺去参加商业会议时,她也只会穿上一双黑色地平根皮鞋。好在她拥有欧洲女性的正常身高,即使不穿高跟鞋,站在张海诺和两位专家身旁也不会显得差距太大。

    有点出乎张海诺意料地是,弗洛伦丝嘴巴一撅,手往腰上一叉,“那好!说话要算话!这条裙子我买了!”

    一个小时后,因为不习惯脚上这双新买的高跟鞋,弗洛伦丝终于笨拙的扭伤了自己的左脚。张海诺本来只是像捉弄一下她的,却没有想到这个和自己一样倔强的女孩竟然怎么也不肯认输。无奈之下,他们只好在路旁找了一个露天的咖啡馆。张海诺主动替她脱下鞋子,替她柔柔受伤的脚踝。

    “嘶……”

    弗洛伦丝虽然忍着没喊疼,但当张海诺抬起头的时候,还是看到了她因为疼痛而皱起的眉头。

    “哎,刚刚叫你不要硬撑吧!还好扭得不算严重,回去用热水和冷水交替敷,明白吗?”张海诺用一种轻度责备的口吻说到。

    弗洛伦丝不说话,只是从上而下的看着张海诺的后脑勺和肩部,眼神比平常柔和许多。

    揉了大约有三、四分钟,张海诺问:“现在还疼吗?”

    弗洛伦丝明显愣了一下,“嗯,不那么疼了!”

    “那应该没什么了,喝完咖啡我们直接雇车回酒店吧!”

    张海诺轻手轻脚的帮弗洛伦丝穿好鞋,这才直起身子,活动了一下有些酸的脖子和腰。

    这时候,施奈德

    冶金专家已经替大伙点好了咖啡。

    喝着咖啡,张海诺忽然想起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他问艾尔顿和马休:

    “如果有一种加入热水一泡就能喝的咖啡,但口味比我们现在喝的这种稍差一些,你们是会接受这种方便的咖啡,还是继续花很多时间自己煮咖啡?”

    这个有些奇怪的问题让两位专家考虑了一会儿,艾尔顿表示“我喝咖啡还是看中口感”。马休则说他“喜欢方便一些的”。

    “您说的是溶咖啡吧!”

    坐在一旁地弗洛伦丝突然插了一句,这下子差点没让张海诺从位置上蹦起来,因为他从没有跟她提过溶咖啡的事情,莫非此人也是穿越来的?

    “为什么这样看着我?”弗洛伦丝恢复了她一贯直来直往的口吻。

    张海诺这才注意到自己有些失态了,但他还是急切的问道:“你知道溶咖啡?”

    “是啊!一种非常难喝的东西,7、8年前萨尔瓦多有个生产这种东西,但没多久就停产了!不信你可以问施奈德先生,我当时就是在他办公室里喝的,真的很难喝!”

    听弗洛伦丝说出这些。张海诺好歹是松了一口气,不过,7、巴西就有人生产出了溶咖啡。似乎又不太成功,这让他脑袋里一下子多了很多疑惑。

    他这样一个对咖啡历史并没有太多了解的人哪里知道,早在年,一个比利时青年就在危地马拉生产出即溶粉末咖啡并带回欧洲,191o年。欧洲就有一种名叫“贝鲁纳”::做溶咖啡。几年后,在美国出现了名为“华盛顿溶咖啡”的产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为前线士兵提供了棒状、锭剂型和胶囊性的溶咖啡,但几种都需要煮四分钟以上才能溶解。而且口感较差,因此到战争结束即停止了生产。

    可以说,溶咖啡地思路早在这之前就有了,只是人们的尝试都没有完全成功罢了,直到193o年,瑞士雀出一种兼顾口感和方便性的溶咖啡,也就是雀巢咖啡,溶咖啡之路这才真正开始。

    施奈德摸着他上唇的两撇胡子。说道:

    “嗯,我记得是有这么一回事!我当时好奇,就买了几包回来试试!这种溶咖啡要说方便也不方便,需要煮几分钟才能化开,而且下面有不少残渣。口感嘛,差是差了一点,但还可以接受!”

    “那您还记得这个咖啡工厂的名字吗?它倒闭之后,工厂是转产还是直接搬走了?”

    张海诺心想,如果能够借助前人地研究成果,那么自己也许可以在这方面少走一些弯路。

    施奈德摇摇头。“这个我倒不是很清楚,但可以回去问一问!怎么。林克先生,您对溶咖啡很感兴趣?”

    鉴于在那次枪击事件中施奈德帮了他们大忙,张海诺后来找了一个机会开诚布公的和他进行了一番交谈,施奈德当时就已经猜出了他们的身份,那次枪击也是有意替他们作出掩护。既然如此,张海诺也就不再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不过为了保险起见,他让施奈德今后继续叫他“林克”。

    “嗯,我觉得这种东西未来应该很有市场!”

    张海诺说这句话的时候,留意了一下艾尔顿和马休的反应,两人虽然对这种溶咖啡知之甚少,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兴趣。于是,他紧接着问道:

    “不知道艾尔顿先生和马休先生怎么看?”

    马休想了想,“如果溶咖啡能够做到和普通咖啡一样地口感,使用起来又很方便,想必一定会大受欢迎的!”

    艾尔顿点头表示同意。

    张海诺端起桌上的巴西咖啡,送到嘴边闻上一闻,“口感嘛,我想既然是经过处理的咖啡,恐怕始终比不上原味的咖啡!不过说到方便,如果一包特制的咖啡粉末加上一杯热水就能在几秒之内变成一杯香浓的咖啡,不知道算不算方便!”

    “那一定会受到我们这样的懒汉欢迎!”马休看看艾尔顿和施奈德,笑了。

    “如果二位有兴趣,可以加入到我地这个商业计划中来!二位不需要投资,只要管帮我们品尝咖啡就好,算二位一人百分之十的股份,怎么样?”张海诺狡猾的提出了一个颇具诱惑力的计划,试图将这样难得的人才留在巴西。

    “哈哈,只要有免费的咖啡喝,我们就已经非常高兴了。哪里还能要什么股份!”艾尔顿看来也深知无功不受禄的道理,不过他并没有把话说死,而是含糊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