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自我推销麻辣烫-第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基层网点做的基本上都是些操作性的工作,在业务技能上,一个本科生和一个高中生相比没有多大的优势。她觉得缺少一个充分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日子在一天天默默无闻的工作中匆匆过去。    
    有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一本杂志上读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在美国标准石油公司里;有一位小职员叫阿吉巴特尔。他是一名推销员;每次住店还是签署任何东西;比如说在书信及收据;他只要签名;就一定在自己签名的下方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一句话。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因此被同事叫做“每桶4美元”;而他的真名倒没有人叫。    
    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这件事后说:“竟有职员如此努力宣扬公司的声誉;我要见一见他。”于是邀请阿吉巴特尔共进晚餐;从此和他成为好朋友。    
    后来;洛克菲勒卸任;阿吉巴特尔成了第二任董事长。    
    但这个女孩子读完这个故事,十分感动,从此下决心努力把每一件琐细的工作都做得更出色。    
    这一天,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男子来取一笔大额存款。她知道那张定期存单没多久就要到期,提前支取将损失一大笔利息收入,于是就提醒了这位储户,但这位储户说自己实在没办法,因为他预订的住房已到了交款的期限。她问清了他订房的楼盘,按照这个楼盘开发商的付款方式以及相关的政策,为他设计了一套更合理的交款办法,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    
    他惊异于她如此年轻,却有这么精明的理财头脑,而同时,她的态度乃至气质、风度,在他看来都近乎完美,他觉得这是一种值得推介的新型银行员工形象。    
    后来,一家报社的记者采访的一篇关于她的报道上了报纸头条,原来,那位客户就是那家报社的主编。银行领导头脑十分灵活,马上意识到这是银行打开理财业务的机会,于是很快组建了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理财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由于顺应了社会上开始出现的投资理财的需求,加上她的名字所产生的品牌效应,使这家理财工作室在全市储户中有广泛的影响。    
    其实接待那位报社主编时,她并没有把他当做特殊的客户,更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机会,然而这却成为她事业的转折点。这让她觉得,创造机会其实就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只要善待工作,机会其实无处不在。    
    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推销自己需要自信;不怕别人嘲笑;更需要执着的精神。即使是一种做秀;也不能不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秀”。    
    也许,成功的窍门;恰恰在于那些并不很重要、别人也并不是最关切的事情上。对方察觉到我们的能力与毅力后;往往对我们另眼相看,认可我按自己的想法做事。    
    从点滴之中进行推销;实际上是为机遇的到来铺设道路。    
    出奇制胜巧推销    
    有一家公司高薪招聘营销人员;报名者云集。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对所有的应聘者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有一道实践性的试题:就是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绝大多数应聘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出家人剃度为僧;要木梳有何用?岂不是神经错乱;拿人开涮?没过一会儿;应聘者接连拂袖而去;几乎散尽。最后只剩下三个应聘者:小赵、小黄和小王。    
    经理对剩下的这三个应聘者交待:“以十日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报给我。”    
    十日期到。三个人都回来了。    
    经理问小赵:“卖出多少?”    
    小赵回答:“一把。”    
    “怎么卖的?”小赵讲述了历尽的辛苦;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又脏又厚的头皮。小赵灵机一动;赶忙递上了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喜欢;于是买下一把。    
    经理又问小黄:“卖出多少?”    
    小黄回答:“十把。”    
    “怎么卖的?”    
    小黄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    
    小黄找到了寺院的当家和尚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    
    当家和尚采纳了小黄的建议;那山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十把木梳。    
    经理问小王:“卖出多少?”    
    小王回答:“1000把。”    
    经理惊问:“怎么卖的?”    
    小王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如云;施主络绎不绝。小王对当家和尚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然后便可做赠品。”    
    当家和尚大喜;立即买下了1000把木梳;并请小王小住几天;共同出席了首次赠送“积善梳”的仪式。    
    获赠“积善梳”的香客;认为自己很有佛缘;当然很高兴。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前来烧香朝拜的人就更多了;庙里的香火也就更旺了。    
    这还不算完;好戏还在后头。当家和尚希望小王再多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颗能够出奇制胜的头脑;是怎样把一件看上去不可能的事情;变成一个巨大的机会。    
    人们对司空见惯的事情往往容易松懈大意;不会起怀疑。这样就可以利用来使用自己的智慧;把最隐蔽的计策;藏在最显为人知的现象后面来;来为自己的推销服务。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也许可以能我们一些启示。    
    林先生在一家超市打工,他一边工作一边留心观察。他发现面包的生意很好,可就是不赚钱,原来是因为代销面包的进价太高。他想如果要是改由超市自己做面包,成本会很低,利润就大。    
    于是,他写了份详尽的计划交给老板。哪知老板很冷淡地对他说:“林先生,你是个店员,你把你自己店员的工作做好,不给我添麻烦就行了。”    
    一天,超市里来了一个美国人,在超市里仔细地转了一圈后。他对老板建议超市自己做些糕点之类的卖,打超市的品牌,生意会很好的。老板听后,非常重视,连忙召开经理大会,研究具体改进方案,并找林先生说:“面包方面的事由你负责,要赶快办!”    
    后来面包生意果然不错,赚了不少钱。老板很满意。一个偶然的机会,已经担任了食品部部长的林先生开玩笑地对老板说:“老板,你得给我2000元,因为那个美国人是我花2000元从大学中文系里请来的。”    
    老板一楞,随即深深地点了点头。    
    这是一个自拉自唱来推销的案例。    
    唐朝著名诗人陈子昂;也是一位善于自拉自唱的高手。    
    他曾写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不朽名句;气势悠远;堪称诗中极品。但他刚到京都长安时;一直因为没人赏识而藉藉无名。    
    有一天;有个卖胡琴的人要价一百万;京城的名士们听说后;纷纷来把琴传来传去。    
    这时陈子昂突然出现在众人面前;他看了一下卖琴人说:“跟我到家取一千缗;琴卖给我了。”    
    看到众人吃惊的目光;陈子昂说:“我善于弹奏这种乐器。”大家说:“能听听您的美妙乐音吗?”陈子昂说:“明天大家可以来我住的旅馆听曲。”    
    次日;大家如期前往宣阳里。陈子昂备好酒菜;胡琴摆在桌前。    
    吃完饭;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人陈子昂;作有诗文百卷而不为人知。胡琴是乐工所擅长的雕虫小技;我对它没有什么兴趣!”    
    说完;举起琴来摔得粉碎;然后把自己的诗文一一赠给在座客人。三日之内;他的诗文就在整个京城传诵开了。    
    


第四部分 推销卖点 身价倍增
第20章 货好更要会吆喝 (3)庞统出山的启示

    陶朱公范蠡从越王那儿退隐之后;先开了一个卖工艺品的店铺。    
    有一次;一位客商来买货;他推荐了一套四个精美细致的工艺品;每件售价800两。客商却说只看中了其中两件;陶朱公就要价五百元。    
    客商不愿成交。陶朱公慢悠悠地说:既然你都不喜欢;我也不好意思再卖了。然后拿起一件扔在了地上。    
    客商见自己喜爱的东西被摔碎了;很痛惜;忙向陶朱公阻拦;愿以800两买剩下的三件。陶朱公不作声;又拿起另一件。客商终于沉不住气了;请求商人千万不要再毁了;他愿出一千两把这套残缺不全的工艺品全买走。    
    这就是利用对方的爱惜心理;故意用摔破一件的方法来吊起对方对另一件的胃口;提高另一件的价值。这种方法在自我推销上也很有效;我们举三国时期的凤雏先生庞统自荐于刘备的故事来说明。    
    庞统是东汉末年荆襄一带的清流派名士;因为生得相貌丑陋;得不到刘备的赏识;乃进行了一次刻意的经营与表演;用自己的沉默与隐忍激发起对方的兴趣;从而把自己的身价显露出来。    
    三国时;东吴周瑜死后;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孙权听后先是大喜;后来见庞统生得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里便不喜欢。    
    鲁肃提醒孙权;庞统在赤壁大战时曾献连环计立下奇功;以期说服孙权。孙权却先入为主;仍然认为其为不堪重用的“狂士”而照旧不用。    
    庞统只得从江南出走;鲁肃把他推荐给刘备;刚好到柴桑口为周瑜吊丧的诸葛亮见到庞统;也写了推荐信。他见到刘备;既不下拜;也没把信呈上。号称爱才心切的刘备嫌他貌丑;只安排他当县令。    
    有匡世之才的庞统;只因相貌长得不怎么漂亮;几遭冷落;不得重用;他知道用寻常的办法已经报国无门;只能想别的办法露两手;吊起对方的胃口。    
    庞统来到耒阳县;一不问民情;二不理政事;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终日饮酒作乐。刘备听说后十分生气;命张飞去责问。庞统也不去迎接;到县厅见张飞;仍然衣冠不整;大醉而出。    
    张飞盛怒责怪他身为县令;把政事荒废。庞统微然一笑:“量这百里的小县;都是一些小小小的公事;有什么不好决断的!”    
    庞统随即唤书吏把几个月来积下的公务都取出来;又把外面告状的人都叫进来;一边听人讲说;一边挥笔写判词;同时大声下令发落。是非曲直判断得清清楚楚;一点差错都没有;所有人都叩首拜伏而去。不到一顿饭的功夫;几个月的政事都了断完毕。    
    庞统投笔对张飞说:“荒废的政事何在?就是曹操和孙权;我处置起来都在指掌之中;一个小小的县邑;有什么值得费心呢?”    
    张飞大吃一惊;表示要向刘备极力举荐;庞统才拿出鲁肃的荐书。等到见了刘备;庞统又把孔明的信一并交出来。刘备终于了解到庞统之经天纬地之才;拜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教练军士。    
    上面的这个例子也说明;让别人找到我们;并不意味着一定要锋芒毕露地把全部家底抖给别人;而是要通过有策略的沉默;沉默与行动相配合;少说多做;用事实说话;一步步地吊起对方的胃口;让人发现自己;以期达到目的。    
    吊起对方的胃口与大胆表现自己并不矛盾;而是服务于同一个目的两个侧面。就象人物出场;总是会有一定的铺垫;开始时神龙见首不见尾;保持一种神秘感;才会让人对其可能的表现充满期望;并倍感敬畏和兴趣。这种“吊胃口”的技巧;内涵极为丰富和复杂;关键在于让对方产生兴趣;使其欲罢不能;驾驭起来也需要把握分寸的高超艺术。    
    折冲俎樽推销法    
    基辛格是美国著名的外交家;他有一个朋友在农村种地。    
    这一天;他的朋友带着儿子来拜访他。儿子大学刚刚毕业;还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结婚;朋友就想让基辛格帮一下忙。    
    基辛格不愧是著名的外交家;他听完以后;开玩笑地对朋友说:“我已经为您物色了一个最好的儿媳妇;是欧洲一位最有名望的银行家的女儿。”    
    朋友和他的儿子都大喜过望。于是基辛格来到了欧洲;找到了那位银行家:“我为您的女儿找了一个千里挑一的好丈夫。”    
    “可是我的女儿年龄太小了;我们还不想…”    
    “是啊;如果是一般情况下;年龄是太小了;可是我说的这个小伙子是世界最大银行的副行长啊!”    
    银行家和他的女儿大喜过望;同意了。基辛格又来到世界最大银行的行长办公室:“我给你找了一位副行长。”    
    “可是我们已经有了一位副行长了。”    
    “我知道。可是如果你不接受会后悔的。还是让我把这个小伙子的身份告诉你吧:他是欧洲最大银行家的女婿。”    
    于是这位行长欣然同意。    
    基辛格折冲俎樽之间;不费劲就为小伙子找到了副行长的职位;而且促成了一桩姻缘;让农民的儿子摇身一变;成为银行家的乘龙快婿。其中所运用的顺势借力的技巧;确实使一般人不能望其项背。    
    岳飞的孙子岳柯在其笔记小说《程史》中写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个卖治脚茧药的人;店门高挂的木牌;上大书“供御”二字;打皇帝的旗号。可是药品并不走俏;他却因撒谎被拘传进宫。幸亏皇帝认为他是个蠢汉;没有重罚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后驱赶出宫。不想他又将木牌上的“供御”改为“曾经宣唤”(曾受皇帝召见)。    
    在国外也有一个与此类似的故事;读来也让人忍俊不禁。    
    一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久久不能脱手;他忽然想出了非常妙的主意:给总统送去一本书;并三番五次去征求意见。忙于政务的总统不愿与他多纠缠;便回了一句:“这本书不错。”    
    出版商便大做广告;“现有总统喜爱的书出售。”    
    这些书被一抢而空。不久;这个出版商又有书卖不出去;又送了一本给总统。总统上了一回当;想奚落他;就说:“这本书糟透了。”    
    出版商闻之;脑子一转;又做广告;“现有总统讨厌的书出售。”    
    又有人出于好奇争相购买;书又售尽。第三次;出版商将书送给总统;总统接受了前两次教训;便不作任何答复。出版商却大做广告;“现有令总统难以下结论的书;欲购从速。”    
    居然又被一抢而空。总统哭笑不得;商人大发其财。这就叫水涨船高;你不想让我借的光;我偏要顺势而借。    
    


第四部分 推销卖点 身价倍增
第21章 找到命中的贵人 (1)成功先要上台面

    1931年,萧邦从波兰流亡到巴黎。当时,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已是声名远扬的音乐家,而萧邦只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但是,萧邦的音乐才华深为李斯特所欣赏。为使萧邦在观众面前赢得声誉,便采取了一种别出心裁的方法:先由李斯特坐在钢琴前弹奏,在灯光熄灭后,就悄悄地让萧邦代替他演奏。    
    观众被琴声征服了,等演奏完毕亮灯一看,原来坐在钢琴前的竟是萧邦,观众大为惊愕,却又深深地为萧邦的才能所折服,萧邦终于成功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却十分重要的规律:要成功必须先登上台面,而且也需要一位伯乐的指导。    
    蘑菇长在阴暗的角落,得不到阳光,也没有肥料,自生自灭,只有自己长到足够高的时候,才能够接受阳光,并且开始被人关注,给他施肥。      
    在大多数社会和组织中,每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人都会经历一段这样的“蘑菇经历”。从传统的观念上讲,这种经历是一件好事.认为这是人才蜕壳羽化前的一种磨炼,对人的意志、耐力培养有促进作用。    
    但是,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种经历对个人来说是十分不利的:一是它还没长高长大,疯长的野草已经把它盖住了,结果是消极退化乃至枯萎,再也没有成长的机会;二是欠缺主动,有些本来潜力很好的,可能一出土就碰上了石头,得不到帮助,结果永远也无法享受到阳光和肥料。    
    如何让自己高效率地度过生命中的这一段,尽快走上台面成熟起来,获取更多的阳光和肥料,这才是每一个有志成功者应当考虑的。    
    在中国历史上,蔺相如是由于有宦官缪贤的推荐才被赵王起用的。邹衍作了一篇《谈天论》的文章;夸大其辞;荒诞不经;然而王公大臣们照样尊重他。邹衍一到魏都大梁(今开封);魏惠王就去郊外迎接他;以宾主之礼款待他;到了燕国;燕昭王亲自打扫道路欢迎他。邹衍的学说虽然一味投合君主的口味;写得并不怎么样;但背后却隐含了施展报负的深意呀!    
    汉朝魏勃年少时;曾十分崇拜齐国宰相曹参;非常想见他一面;无奈家境贫寒;没有有地位的亲朋好友帮助引见。    
    魏勃想出一个妙法;他独自在天不亮时悄悄起身;前去扫宰相近侍官家的门庭。过了儿日;宰相的侍从看到自家大门前的道路天天被打扫得洁净如洗;十分诧异。他想可能出了神仙鬼怪;就在一早躲在门后窥视;终于捉到了魏勃。    
    魏勃向他道出了原委:“我很想见宰相;恨无机会;只有为您效力;万望您帮我引见。”不久侍官把魏勃领去见了曹参。魏勃也由此得到曹参的赏识;逐步进入公门。    
    史载曹参最坦诚和蔼;平易近人;不是那种防范如崖岸的人;而魏勃想见他一面还如此困难;由此可推想;其它为官者同百姓就离得更远了。    
    不管是通过说何种方式得到别人的认可;都证实了一个道理:要干一件事;就得先登上台面;然后把原来的道理用之于伟大的事业上来。    
    一位年轻人毕业后来到美国的西部;想成为一名新闻记者;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作家马克吐温;于是向他倾诉自己的苦恼;请求他指点迷津。    
    马克吐温仔细地看了看他;很有把握地说:“如果你按我的办法做;一定能在新闻圈找到一席之地。”    
    年轻人十分惊讶。马克吐温接着说:“你可以先到一家报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