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奋斗在明朝-第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螺旋纹在大明朝也不是弄不出来,不过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说螺旋纹的加工难度肯定很高,所以螺旋纹的线膛炮虽然可以弄出来,但首先产量就不会很高,而且造价也低不了,造个几门几十门还好说,如果想造几百几千门的话,把李世杰论斤论两卖了都够不着制造成本的零头,所以他根本就不考虑螺旋纹。

来到火器营,工匠们正忙得不亦乐乎。

刚一进门,李世杰就看到了一台模样很怪的机器,这台古怪的机器长度超过十米,宽四米多点,高度约四五米左右,机器的下面是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子,台子上面有两根立柱,两根立柱中间有一根铁制长杆,而长杆的中间位置则有一个圆形铁疙瘩。

“你们真的把机床弄出来了?这东西是什么机床?”

苏大柱正在摆弄机器,他将一根火枪枪管套在长杆上,套到一半左右,枪管被长杆中间的铁疙瘩挡住,这时苏大柱转动长杆,长杆就开始旋转起来,然后那个铁疙瘩就跟枪管摩擦起来,发出一阵刺耳的摩擦声。

李世杰一看就明白了,这是一台镗床。

“把那个铁疙瘩换成钢制刀片,然后刀片就可以切割枪管了,这可以改变枪管的口径。”

听到李世杰的话,苏大柱连连点头,“确实如此,如果把长杆增粗的话还可以用来切削炮管。”

李世杰接了一句:“不过刀片的材质就得仔细了,必须用上好的硬钢。”

苏大柱听得大点其头,顺着声音望去,这才发现了李世杰,连忙行礼:“东家。”

李世杰摆摆手,接着问道:“中间那道长杆的转动不可能用人工,人没有那么大的力气,你想好动力的问题没有,你是准备用水力还是畜力?”

苏大柱想了想,道:“水力最好,水力比较稳定,切削出来的枪管就比较齐整形,畜力不稳定,但如果没有水力就只能用畜力了,现在是冬季,只有畜力可用。”

李世杰点点头,没再说什么,他是想起了蒸汽机,这时候要是有蒸汽机就好了。

蒸汽机的技术并不复杂,这东西跟锻压机一样,考验的不是技术,而是工业制造能力,如果有镗床的话就能制造汽缸,如果再有橡胶的话活塞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汽缸和活塞一被解决,那么其它的部件都不是问题。

是不是考虑现在就开始研究蒸汽机呢?镗床的大致框架已经出来了,只要钢材的质量跟的上,那么只要再研究一阵子就能投入实用,橡胶李世杰现在还弄不到,但可以用别的树胶来代替,李世杰又不需要一下子就弄出完美的蒸汽机,可以先整个差点的,只要能用就行,以后可以慢慢改良。

当然,研究是可以现在就开始进行,但技术研究出来之后能不能造出实物可就两说了。而且,蒸汽机的技术是很简单,但再简单也架不住现在是大明朝,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来说,研究蒸汽机还是有些难度的,但估计也只需要研究三四年的时间,最多六七年,然后等技术完善了之后想把图纸上的东西实际制造出来,那就不知道得等到何年何月了,指不定得用一二十年的时间也说不定。

暂时来说,蒸汽机只能是一个幻想,不是没有技术,而是造不出来。

第十八章 不破西夷,誓不东顾

镗床使用的是李世杰提供的技术,而李世杰的技术自然是从系统里查到的,还算先进吧,西元19世纪初期德国人的镗床技术。

系统里其实还有18世纪中期英国佬的技术,不过英国佬的技术李世杰有些瞧不上,英国人的镗床的精密度不高,而且还要靠人的眼睛和经验来估算,这种烂技术一看就不靠谱,抛弃之。

而德国人的镗床的精密度就要高些,可以精确到十分之一毫米,更关键的是德国人在镗杆上弄出了刻度和标尺,德国人的这种机床才是真正的工业机床,英国佬的那个只能算是一种手工辅助器械而已,能用,但是绝对跟好用不沾边。当然,一分钱一分货,德国人的机床是好,但也不是一般的高贵,价钱很高,卖得很贵,系统收费10万点,概不还价。

这都够买十本《天工开物》了,不过遗憾的是《天工开物》里没有机床,听说《永乐大典》里记载的有几种机床,不过全套《永乐大典》比德国人的机床更高贵,李世杰买不起。

机床这东西在大明朝并不罕见,不仅是《永乐大典》,其它象《武备志》、《武备要略》、《武经备要》、《神器谱》里都有提到机床,别看后世的中国落后就以为古代的中国也落后,实际上古代中国一直都是领先于世界。特别是大明朝,可谓是古代中国的科技巅峰时代,大明朝的科技足足领先了西方四五百年。

明末辫子南侵,不但灭亡了汉人的王朝,更是断绝了汉文明,辫子朝列出的禁书达到数千近万本(类)之多,而恰恰就是这些所谓的禁书记载了大明朝的科技精华,辫子这么一弄,明朝的科技大部分失传,少部分流传到西方——其实又何止是科技,文化、礼仪、哲学、艺术特别是思想观念,汉人几乎所有的传承全面断绝,甲申之后无华夏,这句话可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话题扯远了。

除了镗床之外,火器营的工匠们还弄出了车床和刨床,不过这两种机床就不是李世杰提供的技术了。

车床和刨床这两种最古老的机床中原人早在西元前一千多年的周朝就弄了出来,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大明朝的车床和刨床已经相当不错了,苏大柱依葫芦画瓢,将陕西军器局的这两种机床给仿制出来。

李世杰不是专业的机械工程师,具体的他看不出来,不过大致情况还是了解的,按照他的观察,这两种机床都还不错,动力是水力或畜力,结构应该还算合理吧,他看工匠们试用的情况是很不错的,效率虽然算不上高,但至少比手工作业高多了,主要就是精密度太低,大明朝的机床都是木制结构,零部件的磨损非常大,磨损一大精密度就靠不住了,而且磨损大的话就要经常更换,那样一来成本就太高了,换成钢制结构应该强点。

大体来说,火器营目前就弄出了车床、刨床和镗床这三种机床,其中前两者因为技术很成熟,所以都已经制造出了可以投入使用的正式产品,但镗床的技术工匠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目前还在研究阶段,要真正投入使用估计还得等一段时间。

这个不急,反正目前钢铁的产量也跟不上,就算机床被弄出来了,生产力也就提高了,但李世杰没有那么多的钢铁来满足骤然提高的生产力。

而钢铁产量之所以跟不上,主要是因为铁矿石跟不上,现在挖矿的人还是太少了,李世杰目前是依靠奴隶来挖矿,他的手上也就只有两千多的奴隶,就算他将奴隶当牛马使也不够啊,才两千奴隶,人数就那么点,再怎么压榨效率也提高不了多少。而且,挖矿可是高危工作,特别是在大明朝就更危险了,时不时就要死几个矿工,那两千奴隶这几个月都死了上百个了,那是一种消耗品,两千的数量坚持不了多长时间。

李世杰不是没想过用粮食来招募普通人做矿工,但人招少了没啥用,招多了花费的粮食就海了去了,粮食这东西对他而言虽然来得容易,但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自然得省——其实主要是李世杰目前对钢铁的需求量并不大,现在的钢产量除开造炮所需之外已经够用了,而火炮目前并不急着造,那个得等研究出一种好用的火炮再说。

只不过呢,虽然不急着用,但钢产量还是得提高一些,特别是高碳钢,机床对高碳钢的需求量不是一般的大。

这样一来就需要更多的奴隶了。

而且,李世杰准备降低军功赐奴的标准,他准备赏赐更多的奴隶给他手下的士卒,这样一来奴隶就可以承担起耕作、放牧等生产工作,将更多的男丁从繁重的劳动生产中解放出来,这么一来李世杰就可以征召更多的兵源,现在他手下的那些人家一户也就能提供一名士兵,最多两名,如果那些人家有足够的奴隶为他们工作的话,那么那些人家所有的男丁都可以去当兵,一户人家出四五名士兵都是有可能的。

还有,衣食足而知荣辱,仓禀足而知礼节,如果人们都能过上富足安定的生活的话,不但社会秩序会安稳许多,人们也会将精力更多的投入到别的领域,比如说文化、科技、艺术等领域,这对文明的发展是很有好处的,明末是汉文明开始断绝的时代,李世杰不但想将汉文明继续传承下去,更想将其发扬光大,那么这一点他就不得不考虑。

汉文明只要能够继续传承下去,那么全盘西化就可以见鬼去了,到时候就不是中原全盘西化,而是欧洲全盘汉化。

李世杰从来就没想过要拯救什么国家拯救什么民族,这世上没有人需要被拯救,也没有人有资格去拯救别人。你觉得别人需要拯救,别人还觉得你是欢乐多呢,没说你多管闲事就算很客气了,所谓热脸贴上冷屁股,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你怎么知道你的想法是对的,你想将你的想法强加到别人身上,别人不但不会认为你是在为他好,反而会视你为仇寇,他们会拼死反抗。

李世杰从来就没想过要去做这些,从来没有,他想做的很简单,他只是想发起一场黄祸而已,用黄色的海洋淹没整个世界。

西征,西征,愿提百万汉师西向,汉卒所立之地即为汉土,束发右衽之民皆为汉人,不破西夷,誓不东顾。

(这两天有点忙,思维有些乱,码出来的章节有点水,大家凑合着看吧,过两天就好了。)

第十九章 剿匪

李世杰回到李家镇之后没几天玉米就开始收获。

这个时间收获其实有些晚了,不过可能是山谷里面的温度比较高吧,那些玉米生长到这个时候才成熟。

老实说,玉米这种东西李世杰本来是不准备耕种的,这玩意儿虽然产量还算不错,但难伺候,更重要的是这玩意儿对地力的消耗近乎掠夺性,如果没有足够的肥料的话,一块土地连着种出两三季玉米之后,那块地几乎就算废了,得养很长一段时间才能恢复。

种玉米还不如种粟米,粟米的产量虽然低,但非常抗干旱,正适合现在的陕西。不过先前不是错过了粟米的种植期吗,也只能种玉米和冬小麦了。

李世杰下令陷阵营和长风营解甲归家,以帮助收获玉米,加上两营士卒,近万壮劳力忙活了大半个月才将玉米全部收获。

两万多亩土地总共收获了九万四千多石的玉米,平均亩产还不到七百斤,不过还算不错吧,总比种稻米好,在现在的关中种稻米就是个悲剧,能不能种成功还很难说,即使种成功了产量也低到令人绝望,甚至还比不上粟米的产量。

收获了并不算完了,还得将玉米送到磨坊去,得磨出玉米粉之后才能算作食物,玉米粒只能算是一种零食而已,特别是对于以前没有吃过玉米的人来说,让他们把玉米粒当饭吃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个问题就不用李世杰操心了,他养了那么多手下是干嘛的,不可能事事都要他操心。

先前李世杰从整个海城县招募了四千农夫,现在收获之后这些农夫就没事干了,不过李世杰并没有将那些农夫解聘,而是让他们开始铺设输暖管,高炉和平炉的炉火终日不绝,利用余热是可以供应暖气的,只是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说热量的利用率不高,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但浪费就浪费呗,这个无关紧要。

因为输暖管以前从未有过,那些明人不知道该怎么弄,所以李世杰得亲自过问这事。

管道是露天架设,先在地面树立起土木柱子,然后以熟铁作管,将铁管架设在柱子上,直接悬空架设,李世杰还特意将管道架设在农田上方,这样输暖管散发出来的热量农田也可以利用得上——其实以这种方法是可以实现冬季种植的,十九世纪德国人就这么干过,只不过这种方法消耗的煤炭太多,而且对能量的利用率极其低下,基本上是一种用黄金铺铁轨的行为,德国人用过一段时间之后就放弃了,只能想别的办法提高农业产量,结果就转入化学上去,没多长时间就被他们弄出了化肥。

因为钢铁的产量跟不上,李世杰干脆停止铸造火炮,本来是准备将燧发枪的产量也减半,然后完全停止冷兵器生产的,这样的话才能勉强凑够输暖管所需的熟铁,不过接下来李世杰又碰到一个问题。

他集中过半的工匠准备全力铸造铁管,但是因为无法铸造超长铁管,也没有橡胶或塑料做套管,以至于密封性非常差,浪费的热量就更多了,而且这样一来又造成一个新的问题,因为管道是露天假设,而且是悬空架设,加上热量泄露比较大,所以安全性极差,很容易伤到人。

反复试验之后,工匠们倒是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使用双层铁管,然后两层铁管之间填充羊毛棉花等物,这样可以减少很大一部分热量流失,而且安全性也会提高许多,基本上距离输暖管半米之外就伤不到人。不过这种方法李世杰想都没想就放弃了,一是这种方法消耗钢铁过多,二则外面的那层铁管和中间的填充物需要经常更换,这个工程量就比较大了,就为了一个输暖管弄得这么麻烦,成本还不低,不值当。

最后没办法,李世杰只能放弃了架设输暖管的打算,改为热水管,热水管就要小很多了,用自来水那种小水管就可以,只要热水的温度不太高,安全性是有保证的,而且热水管和自来水管可以两管并联,工程量会小许多倍。

至于取暖问题么,可以用壁炉来解决,这个可以由各家各户自己弄。

这样一来工程量就急剧降低,别说四千人,就是几百号人几天功夫也能全部做完,可是这样一来李世杰的目的就达不到了,他就是想继续聘用那四千农夫才搞出这么多事,如果让那四千人全部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一个冬季下来都还不知道得饿死冻死多少人。

输暖管架设不了那就开凿灌溉渠吧,先把预计中山谷中间的那个小型湖泊挖出来,然后开挖地下水渠,这个工程量就很大了,四千号人一个冬季还不一定能干完。

拟定好计划,然后后面的事李世杰就不管了,事情自然有下面的人去做。

陷阵营和长风营被重新征召,然后李世杰一声令下,在李陵和王老根的带领下,陷阵营和长风营分成两拨,开始轮流出去剿匪。

现在的关中土匪是很多的,很多变民够不着义军的档次,去投靠官军吧人家又看不上他们,怎么办,只能去落草呗,这就造成了关中土匪遍地的景象。而那么多的土匪官军也不怎么搭理,义军他们都剿不过来,区区土匪之流就更没空理会了,关中商路断绝,虽然有义军的原因,但更大的原因还是因为土匪太多,商人都不敢跑商了。

别的地方李世杰懒得理会,但海城县和韦州的土匪必须消失,而且李世杰还准备打通宁夏中卫到韦州、韦州到海城县、海城县到靖虏卫、海城县到固原州这四条道路,这四条道路周边的土匪必须清除。

不仅是李家镇这边,同心堡那边李世杰也派人去传令,令冯截才和杜毫征缴韦州的土匪并且打通宁夏中卫和韦州的道路,如果碰到异教徒的话也可以顺手做一票。

然后韦州和海城县的土匪就倒霉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两个州县的土匪纷纷跑路,来不及跑路的都被剿灭,不过主动投降的土匪也不少。

实际上这一阵子不断有人来主动投靠李世杰,同心堡那边和李家镇这边都有人前来投奔,李世杰在韦州打了那么大一个广告,随后闹出的动静也一个比一个大,现在韦州和海城县以及周边地区很多人都知道韦州有个李老爷,他的手里有大把的粮食,找不到活路的人纷纷来韦州或海城县碰运气,听说海城县的治安都因此下降了许多。不过这就不关李世杰的事了,他又不是海城县长,闲的蛋疼才去操那份闲心。

而且李世杰的名声非常不错,这年头趁着大灾连年肆意敲骨吸髓之辈层出不穷,大户豪强盘剥乡里的传闻不绝于耳,能提供数万份工作养活近万户人家的大户就只有李世杰一个,这可是独一份,近万户人家跟着李某人混饭吃,如果这样都不能混个好名声李世杰就白混这么久了。

听闻李老爷派兵剿匪,韦州和海城县的百姓大为支持,时不时带个路报个信什么的,这样一来土匪们惯用的游击战根本就用不出来,到处都有百姓给李家军通风报信,土匪们游都游不动还击个鬼,趁早跑路才有活路。

虽说土匪们用不了游击战,但他们四处流动起来也很麻烦,未免土匪祸害乡里,李世杰随后雇佣了海城县和韦州的卫所兵,让卫所兵在交通要道和大村镇设置狼烟,一旦土匪来袭就点燃狼烟报信。

海城县这边好说,李世杰的面子比较好使,海城县的卫所兵很容易就能雇佣到,而且看在李世杰的面上,一些出格的事那些卫所兵也不敢去做,既不敢祸害百姓,更不敢跟土匪私通。

但韦州那边就有点麻烦,虽然在李世杰的威压下韦州千户不得不按照李世杰的吩咐去做,但那些卫所兵派出去之后吃拿卡要现象层出不穷,跟土匪私通更是家常便饭。为此,随后李世杰颁布了奖惩法令,吃拿卡要者重罚,卫所兵吃了多少拿了多少被查出来之后会被处以三到十倍的处罚,吃了得吐出来,拿了得还回去,吐不出来或者还不起的就用命来抵偿。至于私通土匪么,看到土匪之后点燃狼烟者重奖,而私放土匪过境的一旦被查出来就直接绑在马后面拖死。如此一番之后,韦州的那些卫所兵才算有所收敛。

整个十一月份就在剿匪中过去,一个月剿下来,韦州和海城县境内的土匪都被清理的差不多了,四条商道则一条都没有打通,这个可以慢慢来,李世杰准备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手下的士卒轮流出去剿匪,不但可以打通商道,还可以起到练兵的作用。

土匪被肃清之后,韦州和海城县的治安顿时就好了许多,李世杰现在也不需要派兵在韦州境内巡逻,只需要在韦州的几条官道出口设卡就可以。而海城县这边的情况比较复杂,这边的大户豪强比较多,李世杰也不可能直接无视那些大户豪强,他在海城县这边也就做不到象在韦州那样肆无忌惮,他不能在海城县的官道上设卡。

不过,通过一个月的剿匪,李世杰倒是跟海城县的那些大户打了不少交道,甚至他手下的军队跟几个大户家的私兵小小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