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鬼推门-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月下长忆友人言。

    苍天若能随我愿,

    自跪九渊五千年!

    “苍天若能随我愿,自跪九渊五千年苍天若能随我愿,自跪九渊五千年”

    谢安听完自顾自的念着最后两句,突然拍案而起的他放生大笑,接着多年未曾涌现的泪水,如决堤之洪,犹有滔天之势。

    谢安生性谨慎,积压在心头多年的情绪,终于迸发了出来。待情绪平复了些后,向老和尚问出了心中的疑问,“你是如何得知这两首诗的?”

    “当年师从之人,正巧在刘、祖二人身边出仕过,故他告知也。”老和尚说的是实情,他没有隐瞒的必要。

    谢安从老和尚言语之中分辨,其中没有半点诓骗之意,然后怔怔的盯着老和尚打量了半晌,最终开口问道,“那你又是何人?”

    “我是一个想在有生之年,亲眼看看盛世到底是何模样的和尚。”老和尚答得极为平静。

    “盛世?”

    谢安再次疑惑,“看那有何用?”

    “男人耕地,女人纺纱,再也不受异族欺凌屠杀,和平的活下去。”老和尚没有正面回答谢安的问题,他在绘制自己心目中的盛世,“我想在死前,用我这双眼睛,亲眼看到那个时代的来临。”

    “三十年前,我与千万族人一同去抗争所谓的命运。”

    老和尚说道这里,嘴角泛出了一丝遗憾的笑容,“可惜,终究还是败了,败在了鲜卑人的铁骑之下”

    “三十年前三十年前”

    闻言后,谢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曾经魂牵梦绕的名字,再次浮上了他的心头。

    “你当年莫非是乞活军的一员?”

    谢安激动得有些口齿不清,但还是问出了那个尘封了数十年的名字。

    想当年冉闵北地掀起杀胡令大旗,令普天之下的汉人男儿无不热血沸腾。

    就连远在江南的谢安,也想手提三尺青峰渡江北上,与那些在大汉河山牧马的胡骑一决雌雄,让他们见识下,什么是汉家男儿的热血赤胆。

    不过因为原因种种,面对称帝的冉闵,晋王朝终究没有往江北派出一兵一卒。

    眼见着不足万人的乞活军部众,在胡人的海洋里掀起惊天巨浪,无论巨浪与狂风怎样拍打都屹立不倒,反而击起了更大的碎浪。

    然而相对有限的乞活军,胡人的兵马是无限的,最终乞活军全军皆战死沙场,包括他们的首领冉闵。

    老和尚听谢安说完点了点头,“永兴元年,燕贼慕容俊提精锐大军二十余万南侵,闵王遂点起汉军将士北上拒之。”

    “敌我双方隔凌水河布阵对峙,时值寒冬,突然一夜天降大雪凌水河封冻。风雪中,我率先锋千僧突入敌阵,慕容鲜卑大败,伏尸千里。”

    “那首童谣我听过!”

    仿佛身临其境的谢安双眼放光,“雪夜千僧,明王破阵,若不速逃,寸草不生!”

    老和尚点了点头接着说,“永兴三年,燕贼举倾国之兵,在名将慕容恪的率领下再次南侵,而我们每日都疲于与各胡的争斗之中。”

    老和尚说到此处,眼神渐渐暗淡,“为保住北疆的百姓不被燕贼屠戳,闵王在全无胜算之下,点起最后的八千死士,前去迎击慕容鲜卑的数十万铁骑”

    说到这里,老和尚没有继续说下去,换言之是久久的沉默。

    与此同时,谢安的神情也随之变得黯然,那是一段他不愿意提起的回忆。当年闻得冉闵兵败,邺城二十余万百姓被鲜卑人屠戳殆尽,谢安在家中恸哭了三日之久。

    “依你之言,如今我大晋,还没有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

    面对一个曾经无数次从绝境逢生的人,谢安知道当今自己面对的局势,远没有他当年面对的恶劣。

    “若能组建一支数万人的精锐,胡骑渡不得长江!”老和尚答得斩金截铁。

    “组建新军,当有名号,不知何名号为妥?”谢安再问。

    “立誓在江北大地开宗立府,我看就叫北府吧”。老和尚想了一会答道。

    “北府”

    沉默中谢安眼中闪过了一缕光芒,“对了你我二人说了这么久,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名字!?

    对于老和尚来说,在这数十年间,他很少对人提及,也很少有人问他这样的问题。

    老和尚清了清嗓子,但声音依旧沙哑,“很多年前,别人称我为,破阵明王勿弃”

第八章 淝水之战() 
山雨欲来风满楼。

    双鬓早已白的谢安,在一座凉亭之中,独自与棋盘对弈。

    自从与勿弃相见后,谢安每次于他人对弈,都会选择执白子厮杀,除了与勿弃下棋之时。

    棋盘中,黑子早已占据天下大半河山,天下之势三分已占得其二。而白子显得处处受制,与黑子对弈之间,疲态早已显现,若不是防线尚且稳固,如何还能偏暗东南一隅。

    谢安盯着棋盘中的黑白棋子,半晌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死死盯着黑白棋子犬牙交错最为密集的地方。

    就在这时,几道闪电划亮了昏暗的天空,青白的电光映衬在谢安苍老的脸上,让他的脸更显几分惨白。紧接着,几声酝酿了多时的闷雷,震得世间万物地动山摇。

    面对大作的狂风,与天空中不时把苍穹裂开的闪电,谢安双指轻轻捻起一颗白子,嵌入了被黑子包围,四面楚歌的地方

    一月前,晋军西渡洛水大败秦军一阵,斩首数万有余。

    面对把秦晋两军隔开,并不开阔,也不汹涌的淝水东岸,早已整装待命的晋军,有序的登上了岸边的一艘艘舟舰。

    待近万先锋部队登舟完毕,一艘艘艨艟战舰一字排开,朝着淝水的西岸驶去。

    在舰队的最前列,有一艘战舰领先其余战舰大半个身位,已成为老和尚的勿弃正坐在船头,用手轻轻抚摸放在膝上的一展战旗。

    战旗白底赤字,绣着“明王破阵”四字。

    或许是因为年头太过久远,战旗原本的白底变得泛黄,在泛黄的基础上,还夹杂着一丝岁月侵蚀的灰。赤红的四个字,也同样变得昏暗不看,像是附着了一层重重的锈迹一般。

    勿弃有些干涸的双手不断抚摸着这站旌旗,渐渐的他的双眼湿润了起来。

    身下之物,是那个挥之不去的人,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每当看见这面旧旗,都是勿弃最难以承受,最为脆弱的时候。

    晋军战舰不断向淝水西岸靠近,原本沿河岸防守的秦军退出了一片一里见方的河岸。这本是双方战前约定的,秦军让晋军登陆决战而留给对方的一块结阵的地方。

    见船靠岸,勿弃把手中的旌旗,交予了身后的第一猛将刘牢之,身形雄壮伟岸的刘牢之接过勿弃手中战旗,立在勿弃身旁一动不动。

    勿弃命一名军士,将一柄伏魔禅杖交予自己后,率先登上了淝水西岸的浅滩。勿弃身后,近万名北府军将士鱼贯式的从船中跃出,开始在淝水西岸的结阵。

    晋军背靠着淝水,明显列出了绝境求生的背水之阵。

    当舟舰上的所有晋军上岸结阵后,舟舰沿着原来返回,去接第二批前来登陆作战的部队。

    在万余晋军军阵的外围,秦军隔着一里之地呈扇形把晋军围在垓心。

    晋军多着白甲,而秦军尚黑,远远望去好像一片黑色的海洋里,有一座白色的孤岛,顷刻间便会被滔天的黑色巨浪所掩埋。

    秦军连绵数十里的军阵后方,秦主苻坚观晋军竟然真敢登陆作战,这样的情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原本他以为,晋军下战书时,双方约战与淝水西岸不过是挑衅而已,今日一见没想到居然成为了现实。

    秦晋之战,双方军力悬殊十倍有余,在如此的劣势这下,晋军竟敢渡河主动进攻,这在人类战争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事。

    可以说晋军胆色过人。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称晋军主帅毫无韬略,有的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

    苻坚远远望去已经结阵完毕的晋军,初步估摸了一下数量,不过万余人而已,和晋军全军七八万的军力还相差甚远。

    再观晋军在淝水上的舟舰,已经返程回去接第二批登陆的部队,胜利的笑容,已经浮现在了苻坚志在必得的脸上。

    晋人想以卵击石,那么寡人就从了你们的意,片刻后便叫你们飞灰湮灭,死无葬身之地。

    按苻坚的盘算,此刻如果让全军前去围歼已经登岸的晋军,就算全胜,也不过斩首万余。如果让淝水上的晋军舟舰再往返个二三次,半数晋军在淝水西岸登陆,然后半渡而击之,定可一战尽歼晋军精锐于此也。

    晋军精锐尽灭,东南的半壁河山便可不战而定之。到时候后世的史书中,我大秦帝王苻坚,功盖始皇,武胜汉武,乃空前绝后的千古一帝也。

    不过苻坚的美梦刚做了半晌,一个比刚才晋军登岸更加令其费解的事,让他顿时呆在了原地,一时间竟回不过神来。

    晋军的舟舰刚刚驶到淝水的中央,结阵已毕的晋军居然动了,更是以迅雷之势朝正西方的秦军大阵扑去。

    古兵法有云,背水一战,自置死地而后生。都是顶着敌人凌厉的攻势死守自己的阵地,待敌人的攻势一**瓦解后,从而防守反击取得战争的胜利。

    可从未有过如此飞蛾扑火的抢攻战法,就算是不谙兵法的妇孺都知道,如此的结果只有自取灭亡。

    晋军兵锋,是千骑兵组成的突击队,为首者乃一个不戴钢盔也不披重铠的老和尚。

    老和尚手持一柄伏魔禅杖,一马当先的冲向秦军的大阵,和自己身后飞速突进己方部队的距离越拉越远。

    见晋军在援兵未到之前就敢率先发难,秦军无论将士皆诧异不解。再加上率众杀来的是一个老和尚,更是让这些在北地无敌的雄狮,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勿弃眼神淡然,许久未上战场的他经过岁月的沉淀,身上的杀气早已消磨殆尽,杀到秦军枪阵前的他扬起手中的伏魔禅杖随手一挥,瞬间便砸出了一个巨大的口子。

    他身后的千余骑兵在刘牢之的指挥下化成了楔形阵,如同一把在江南磨了三十年的刀,深深的朝这个伤口刺了进去。

    浴血的伏魔禅杖在勿弃手中挥得波澜不惊,每一击必有数名秦军将士命赴黄泉。

    勿弃身后,晋军第一猛将刘牢之扛着那展绣着“明王破阵”的战旗紧随其后,旌旗指向何方,晋军便攻向何处,所向霹雳,势如破竹。

    秦军在短暂的颓势后,接二连三的组织了多次反扑,但每一次都无法堵住被晋军冲开的缺口。更没有人能靠近晋军兵锋之巅,那个看起来,甚至还有些慈眉善目的老和尚。

    勿弃身旁,数丈见方之地没有半个秦军,无论他向前突进到何处,秦军皆如退潮的海水般,让其滴水不沾。

    三十年后的战场,相对三十年前的那片地狱来说,变得无比温柔。

    秦军的斗志跟慕容鲜卑麾下铁骑相较,更不是同日而语。

    勿弃甚至在想,如果当年的对手只是一支这样的普通军队,最终的胜利会不会属于我们,闵王会不会率领普天之下的汉人站起来?

    恍然间,勿弃的双眼有些朦胧,眼前的秦军身形变得模糊不清,逐渐变得越来越小。

    秦军败了!

    面对秦军的败势,勿弃所领的晋军前锋一路掩杀,后续登上淝水西岸的晋军也随即投入到了追杀秦军的阵营中。

    原来遮天蔽日,沿着淝水西岸布阵的秦军败势越来越大,最终呈现出了兵败如山倒的惨景。

    秦主苻坚之弟,秦军副帅符融死于乱军之中,苻坚本人北逃后亦死于叛军之手。

    淝水之战,据史书记载,晋军渡河后,百万秦军不战自溃,奔逃千里,终导致秦国的灭亡。

    可经过推敲,出关中席卷整个北地的秦国雄狮,连不可一世的燕国都随之灭掉,怎可能在侵吞江南的决战之际不战自退?

    面对数量仅有自己十分之一的晋军,就算是一支残病弱旅都不会如此,何况是扫平北地的秦军。

    追杀了一日一夜,望着杀之不尽的秦军,勿弃也感到了有些乏力,毕竟此时的他早已上了年纪。剩下的事,只要交予身旁的这些年轻后辈便行了。

    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容易情不自禁的回想起往事。当人频繁的回想起往事的时候,便能证明他已经老了。

    勿弃在想,当年追随闵王北进抵挡燕军之际,哪怕还有数千援军,或是燕军没有倾巢而出,对手仅是慕容恪之部。说不定天下未来数百年的局势,都会随之而改变。

    淝水之战后,晋军趁势杀到了黄河南岸,晋王朝扩地千里呈中兴之势。北府军也没有让谢安失望,在江北大地开疆立府,打出了五胡乱华进百年来,淤积在汉人胸中多年的郁气。

    重回江北大地的老和尚勿弃,把毕生所学授予了北府军的将士,让其代替不断衰老的自己,来捍卫汉人在这片故土上的尊严。

    然而在这群汉军将士中,名为野心的种子开始发芽,破土而出,最终长成了一株参天巨木,挡住了太阳照相世间万物的阳光,同时与光互生的影子变得空前的大。

    在影子中,有勿弃尽毕生之力,想去亲眼看一看的盛世

第九章 滚滚大江() 
淝水之战,如百余年前的赤壁之战一样,一战改变了天下之格局。

    原本如日中天的秦帝国瞬间陨落。

    自诩秦皇汉武的帝王苻坚,投鞭断流的百万雄师灰飞烟灭,自己也于战后死于乱军之手。

    原本由秦来结束分裂乱世的历史洪流骤然改道,让天下的乱世继续维持了数百年。

    再说晋。

    自西晋八王之乱以来,百余年间汉人在胡人的铁骑下鲜有还手之力。

    仅有的几次反抗

    如刘琨死守晋阳,十年的孤忠尽节

    如祖逖渡江北上,中流击楫的无果北伐

    如冉闵冲天一怒,用鲜血与烈火书下的杀胡令

    可最终,都没有赢得最后的胜利,倒在了胡人漫山遍野的铁蹄之下。

    淝水之战,这次久违的胜利,让江南蛰伏多年的汉人们无不是声泪俱下,纷纷奔走相告。

    为的不是别的,仅仅是

    我们赢了!

    公元385年,功高遭忌的谢安病逝,让原本有希望光复河山晋军的前途变得扑朔迷离。

    北府军中,逐渐步入人生黄昏的勿弃,为了心中那个不灭的盛世梦想,开始寻找能继承自己衣钵的麒麟儿。

    在多年的找寻下,一个名叫刘裕的青年进入了勿弃的视野。

    经勿弃观察多时,这个名叫刘裕的青年有勇有谋,性格沉稳坚毅,更加难得的是,有一番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大丈夫生当于世,当以三尺长剑立不世之功。”这是当勿弃收刘裕为徒时,刘裕对勿弃所说的话。

    当日勿弃错意的认为,刘裕所说的不世之功便是驱逐胡虏,光复大汉的河山,从而建立属于汉人的盛世。

    可是一种名为野心的东西,让师徒二人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刘裕当然也想驱逐胡虏,建立属于汉人的盛世。不过不是为懦弱无能的晋王朝建立,而是为他刘裕自己建立。

    不世之功在刘裕的心目中,只可能是秦始皇扫**而定天下;汉武帝马踏匈奴四海升平。

    所以当刘裕在勿弃处学得武艺与兵法后,隐藏在内心深处的野心之火终呈燎原之势,在刘裕被野心之火烧红的瞳孔中,再也无法找到他和勿弃的师徒之情。

    勿弃心灰意冷,遂离开了晋军北府,晚年游荡于名山大川之间,体验世间疾苦,用佛法超度世人。

    此后年间,勿弃俱毕生所学,再结合冉闵当年行军作战攻必克战必胜的雄风,成书兵家大典怒武天威。

    在一次北去青州的途中,勿弃遇见了一个为父母守丧服孝的青年人遂与之对弈一局。

    此青年名为檀道济,交谈之中让勿弃想起了一些昔年往事,遂把著成的怒武天威送予了此人,也为此书能传承下去。

    檀道济得到怒武天威后如获至宝,每日反复专研,对书中行军作战之法圈圈点点,最后成为了一位驰骋天下的名将。

    檀道济一生屡立战功,在怒武天威的启发下结合平生战场经验,又著得一书,便是后世名震天下流传古今的三十六计。

    檀道济含冤被杀后,勿弃所著的怒武天威连同檀道济被抄家的众多家产一样,尘封在南朝国库,直到下一个让它明珠重现的主人出现。

    百年后,一个名叫陈庆之瘦弱书生成为了梁武帝的棋童,在一次机缘巧合的情况下,陈庆之在南朝国库中得到了两样东西。

    一件是当年始皇铸金人十二,封天下之兵金人十二中的一件圣物,一粒黑白棋子。

    而另一件便是百余年前,一位老和尚凭借毕生所学著得的一本兵书怒武天威。

    陈庆之得此书后开始研习兵略之法,并用于棋盘之上。此后棋盘上的黑白厮杀再无对手,当然与陪帝王下棋时,输的时候也变得更加高明了。

    后陈庆之这位臂不能开弓,骑不能跃涧,战不能杀敌的将军用怒武天威书中兵略,率七千白袍北进中原,在百万胡人的腹地掀起了万丈波澜。

    后诗有云:“王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

    犹现当年乞活军破阵明王勿弃麾下千僧阵的雄风,和当年的那首童谣,“雪夜千僧,明王破阵,若不速逃,寸草不生!”几乎如出一辙!

    陈庆之北伐,四十七战皆胜,三十二城皆克,所向无前。若不是邪佛现世蛊惑人心,当真能光复中原

    接下来说说慕容垂。

    淝水之战后,秦主苻坚仓惶北逃,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

    慕容垂为报苻坚,亲率鲜卑部众护其北还。苻坚北还后,面对崩塌的前秦帝国,慕容垂果断的做出了人生的抉择,掀起了独立大旗,慕容宗族的子弟跃马披甲,遍地狼烟,再建燕国。

    刚刚统一不久的北方,再次四分五裂。

    慕容垂是久经沙场的宿将,加上慕容鲜卑在北地各司要职,所以其建立的燕国很快成为取代前秦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