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对说不清楚。
死无对证!不错!
呵呵,朱景炽会使手段,自己的人自然也不能落后了去。
皇帝对这个谎很满意!
他忍不住悄悄看向了偏殿。
在那帘后,正坐了几个老头。
这些人是亲自跑了蜀北安抚百姓的韩阁老昨日带回的,都是蜀北被屠之地德高望重,颇负盛名的几位大族族长。
他几个上京自然是来向皇帝讨要说法的!
昨日内阁几位阁老被声势浩大的这几个族长好一番刁难,好不容易才将其安抚下来,答应今日朝上带他几个旁听,绝不包庇。
而这几个族长听到这会儿,也是面色突变,眉头蹙起,忍不住互相对视了一眼。崔奕横所言,他们第一次听闻,又不无道理,此刻自然也生出了一二疑心。
因为据他们所知,那五千南军是要帮助他们抗击蛮夷的,怎么会一路北行?北军之前从没在蜀北出现,若没有情况,怎会突然而至?北军说搜寻方圆百里都未找到蛮夷,这里边必有文章!而南军战斗力不错,这顿时被全歼难道真与北军无关?……
崔奕横慷慨陈词:
他们北军一向严于律己,军风刚正,这么可能会有意诛杀血肉同胞?所以,刚刚诸人的指控全都不存在!
他们的行动是为防边境被反贼偷袭,他们是为了驱赶边境烧杀掠抢的蛮夷,他们是为了保护北地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才动用了武力!
他和北军绝对有担当!愿意对此次事件负责!但若想将嗜杀,屠杀,有意诛杀南军的污水倒在他们头上,绝对不可能!
毕竟,他们这些北军从来都不认识谁是平南王世子,又怎会知晓为何世子会在那群偷摸北上的南军之中?他们屠杀南军的意义又是什么?
再而言之,既然南军一路北上,又怎么可能是为了替当地百姓驱逐蛮夷呢?
怎么看,这次都是他们北军被有心人设计了!
他这次的确有错,但错在上了蛮夷鬼当,中了敌人的圈套在先,吃亏上当在后!
在他看来,即便错杀的罪名都有待商榷……
堂上顿时静了!
这么一来,可能性就多了!
在众人脑子尚一团浆糊之时,郭老将军一把夺过陈阁老手中那柄拐杖便在地上咚咚咚地敲起来,倒叫众人好一顿吓!
“狼子野心!狼子野心啊!”老头十足的中气在金銮殿中回荡,让所有人心头颤上了两颤。
“首先,崔世子追踪的那群蛮夷去了何处?他们为何会凭空消失?南军跑去那犄角旮旯的山沟沟里做什么?难道是荡寇前先玩个狩猎?为何那么巧会碰上北军?会不会是南军与蛮夷之间有点什么?”老头的口水乱飞,却叫人忍不住将思绪跟着他一起走。
“还有!咱们的人既然苦找了百里都未寻到当地有蛮夷,那么突然出现的两万蛮夷难道是从天而降?”
“若南军真的只为抵抗蛮夷,根本不可能偷摸进了山中!而蛮夷若真的要屠城,又怎么可能正正好好避开了这几个不堪一击的糟老头?”
老郭头将柺棒直接指向了偏殿那几位族长……
第一零四七章 求情()
老头句句意有所指,此刻这最后一句更是重点。
那几位昨日在皇帝和内阁重臣面前嚎啕大哭,递上血书要求皇帝还天下一个公道的族长们在郭老头的厉声喝止下,顿时如坐针毡起来。
他们也意识到了不妥,顿生出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此刻他们心虚下,又开始害怕皇帝会不会因为他们污蔑朝廷重臣而降下雷霆之怒。
而郭老头依旧滔滔不绝,正向族长们走来。
口水横飞,几位族长却忘了擦。
“擒贼尚且先擒王,若是将这几个族长一除,各家族群龙无首,要抢要杀不是更为便当?可偏偏巧不巧?这些蛮夷还真就恰恰好避开了这几位?
哼!只有一个可能!他们是需要这几位族长,所以留下了他们的命。他们需要几位出来‘伸张正义’,讨要说法,出来煽风点火,出来指责朝廷!他们是要挑拨朝廷与百姓的关系!他们是狼子野心!想要利用的,正是你们的善良和正直啊!”
老郭头早已走到几位正打颤的老头面前,怒其不争将柺棒在地面敲了又敲。
他心中暗忖,老陈头今日选的柺棒真心不错!敲出来声音洪亮,直击心腑,叫人不知不觉便乱了心思。
果然,有个姓王的族长开始泪眼婆娑,显然是受了触动。
“是……没错!当时我的四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孙子孙女都死在了我面前,我闭上了眼,可就是没等来那冰凉的一刀。待我再睁眼,便只见那蛮夷冲我阴阴笑着,他是故意没杀我,的确是!他就是特意留下了我!”
老郭头很贴心递上了手巾,道了声“节哀”,叹了声气。
那王族长抹着泪拉着身边几位,轻声到:“咱们,是不是上当了?”
“那以郭老将军看,这里边究竟有何猫腻?”
皇帝这话一出,不少耳聪目明的朝臣看向永宁侯的目光便带了些怜悯或嘲讽。
“有猫腻”——三个字,皇帝已经将此事定了性!这意味着,正如崔世子所言,这事最多也就是被陷害而造成的误杀,绝对没有其他!
这也注定崔春霖的算盘怎么打都是空的!
“老臣有了些见解,还望诸位听一听!一起分析一番!看看可能性如何!
老臣看来:最大的可能是有人故意通过蛮夷将北军和那支南军同时引到那处,想要凭着北军之手借刀杀人!
否则,如何解释那死在战局中的还有平南王世子?行军打仗之人都清楚,若五千人要全力护世子突围,不难吧?南军的战斗力为何这般薄弱?这里边没有鬼就怪了!
说到底,只怕是有人玩了一箭双雕的把戏。一来除去了平南王世子,二来败坏咱们朝廷的名声,想要挑起当地民众的仇恨,想要引发咱们与南军,与百姓之间的矛盾!
其实是与不是,只需找到当地蛮夷一审,自然水落石出!”
老头悄悄将视线投去了韩阁老身上。
韩阁老会意,立马上前表示他南行这一趟倒是抓到了几个蛮夷,可以带来一审。
一刻钟后,人被带了来,众人一瞧,还真是地地道道的蛮夷。
原来,当日咽不下北军被诬陷这口气的郭老头早就安置了不少自己人混在了韩阁老带领的那支前往蜀北安抚民众的队伍里。
到地方后,他的人快马找了三日,终于在延绵的大山里找到了蛮夷的一处寨子。直捣老巢不容易,不过要随手抓几个落单的蛮族却是轻而易举。
此刻殿上的这几位便是他们已经“调教”过的蛮夷。
这几人一上来就招了,坦诚是有人给了他们族长好处,只需将北军引去山中,北军与南军会如何用不着他们管,他们只需去不远处的镇上随心所欲烧杀掠夺就行!
可那几个蛮夷却又连声解释,其实他们并未烧杀,只单纯抢了东西就跑,他们也不知晓为何最后会尸横遍野,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这几人口供极为重要,却半真半假,并无明显漏洞。然而带来的效果却显而易见,有了前边铺垫好的引子,大部分人心中都已有了自己的判断。
郭老头提着柺棒在地上敲了又敲。
“这可不就是借刀杀人吗?有人要杀平南王世子,有人要在南地称王称霸,却借了咱们的手!挑起了咱们与蛮夷,咱们与百姓之间的血海深仇后他便可以坐山观虎斗啊……”
老头义愤填膺,没有指名道姓,却连几个族长都听出了他言语的指向。
族长们面如死灰,亲自上前询问了崔奕横,又盘问了那几个蛮夷,这才跌坐在地,咬牙切齿起来……
蛮夷虽可恶,但的确没理由要将他们整个镇子都杀光烧光!
此刻再一联想到当时一直盘踞蜀北的十万南军,心中对号入座便将杀人放火的罪魁祸首转移到了他们身上!除了他们,还有谁有这能力?有这速度?
自己这些百姓,分明就是权利斗争的牺牲品!
这种状况下,矛头已转换,他们自然早已没了向皇帝追责崔奕横一行人的心思。
同样咬牙切齿的还有崔春霖。
啥?这画风怎会说变就变?儿子分明证据确凿,眼看就要被自己一下撂倒,怎么好像罪名却越来越轻了?
就这样,又经历了几轮问询,议论,辩驳,验证……
老郭头还拿出了一张北地民众及望族们对崔奕横人品的担保请命书,求请皇帝对崔将军从轻发落。
众臣即便没有刚刚种种,也都看明了皇帝的态度,此刻自然一呼百应,纷纷跪地给崔将军求起情来。
反倒那始终站在最前排的崔春霖傻傻愣在了原地,跪也不是,求也不是,显得那般独树一帜,惹人鄙夷。
最后在众人古怪和质问的眼光中,他到底只能随了大流跪下一起求情,可他脸上的不甘愿却是谁都能看明白。
郭老陈老等人对视一眼,此刻这个结果,已经很好了!
皇帝也很满意。
至少暂时将大部分责任又推回了南军和朱景炽的身上。只要一切操作好,这几位德高望重的族长回了当地后,这次事端便能暂时告一段落。
崔奕横也只需担个“不慎”而“酿祸”之责。
……
第一零四八章 称王()
郭老经历几朝,有心计有手段,沙场朝中都是游刃有余。
这次事端一出,他怎么可能任由崔奕横为自己家族顶罪,于是第一时间他便在皇帝的示意下,与内阁几位开始了“营救”崔将军,挽回朝廷声誉的行动。
此刻这一进程,已是他们努力下能挽回的最好形势了。
这会儿内阁那舌灿莲花的几位对族长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到半刻钟便叫众族长对朝廷怨言全无,发誓与南军势不两立,水火不容!
崔奕横的责罚也定下来了:暂时免去其平虏中郎将的职务,留于永宁侯府反省……
暂时?只是暂时?那么说,还有起势的可能?崔春霖的牙根有些疼。
而关于世子之位,皇帝半句未提,他感觉胸口的腥甜抑不住地往上爬……怎会如此?形势怎会急转直下,一下子优势无存?自己再次白白谋划了?
善后方面,皇帝特派了官员,又特组了一支队伍,前往蜀北帮着建设复苏,清理周边蛮夷,更是为了“安抚”当地民众情绪……
散朝了!
崔春霖浑浑噩噩打着两条酸疼的腿,随着众人往外走,才迈开了步子,却听闻身后龙威再现,原来离开的皇帝又折返了回来。
“崔……崔世子!”
皇帝一声招呼让所有官员都停下了步子往后瞧。
“你与其赋闲在家,不如做点正事!大皇子和二皇子最近课业重,两人总抱怨写字腰酸脖子疼,朕瞧他二人身子骨实在单薄,你若无事,明日起便入宫指点指点他二人武艺吧!”
“谨遵皇上口谕!”崔奕横答得铿锵有力。
崔春霖闻言腿一软,直接坐去了地上!
好个奸猾的皇帝!
好个狡猾的逆子!
他犯了错,竟还能唬得皇帝如此抬举!不,这是包庇!
什么?
指点武艺?
那这逆子可不就成了两位嫡出皇子之师?启蒙恩师?
虽未封官,可这又有什么区别?
逆子犯了错,皇帝故意不在朝堂指派他入宫教授指点皇子,却又特意让所有官员听在耳里。虽无实名,却已是既成事实。
皇后就两位嫡子,若不出意外,将来的太子,天子就在这两位皇子之中了!那崔奕横呢?那可不就是太傅?太子太傅?帝师?
想到这儿,崔春霖身上一冷。
最不济的,在重礼教的大周,作为启蒙之师也是要受终生敬仰的!
我呸!
这哪是责罚!
这分明是抬举!
皇帝不敢光明正大给他职务,却又不经意间将他直接抬去了权利的中心啊!
那自己可还有指望?
崔春霖周身弥漫起了失望。
怎么他感觉将这逆子赶下世子之位这么难?……
在琼华居闻讯的沈默云也未想到,在全天下都在为崔奕横扼腕叹息之时,还能生出这般的转折来。
不得不说,这个责罚……太好了!有了这个身份做保护,永宁侯府那些牛鬼蛇神依旧只能对他退避三舍。
果然,很快便有传言,说即便崔世子回了永宁侯府,崔春霖却依旧奈何不了长子一二,甚至连儿子的人影也都见不着……而崔世子与皇子们相处融洽,连续两日都被皇子们留宿在了慈庆宫(皇子们的住所)……
而郡主府的沈沐,终于有了一件可以让他完全打起精神来的事了。
皇帝要修史!
修本朝史!
从编撰到校对,再到抄录,总共需要上百学者文人。
沈沐因通晓经史,又写得一手好字,竟也榜上有名。
他喜上眉梢,终于感觉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有这可以名留青史的机会,他终于恢复往日的几分神采。
毕竟能入翰林编撰一两本经典,那是每个文人梦寐以求的心愿。
沈默云对皇帝的作为很认同。
不论修的是前朝史还是本朝史,近能以正视听,远能流芳百世,多少对此刻声名受损的朝廷和皇帝都大有裨益。
而她父亲之所以能上榜,除了其自身的缘故,应该是皇帝想要将她身后的家族扶一把的缘故了。
为此,沈默云特意入宫谢了恩。
而朱景炽也终于有消息了。
皇帝派出的四支骑兵到底还是没能追上他!
五月二十,朱景炽回到了南地。
他回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诛杀了滇贵督抚!
南地早已经过他手下前期的铺垫,在各路声音的拥护和鼓励下,在平南王妃,兄长,诸将的支持下,朱景炽推辞再三后,终是振臂一呼,宣布自立为王。
面对先前皇帝昭告天下关于平南王父子的十重罪,朱景炽同样将洋洋洒洒的一袭千字文书昭告了天下:
先言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
又道皇帝以虺蜴为心,豺狼成性。近狎邪僻,残害忠良……
后言天地间,风云变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悬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复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汉危矣!华夏危矣!……
在这文书里,皇帝之前所列的十重罪行都被他一一辩驳,同时他却又罗列出了整整三十条皇帝和朝廷的大罪来。
里边自然有杀父弑兄害妹之仇,有屠杀无辜兵士之恨,还有皇帝制造爆炸,诛杀忠臣,纵容蛮夷,勾结鞑靼,无视百姓等一系列早已编造好的罪行。
总之,皇帝的作为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
而朝廷无用,放纵皇帝任意妄为,他朱景炽与南民不屑与这般朝廷继续为伍,为了以慰父兄族人在天之灵,为了顺应南地民意,为了以正昭昭天道,他们要脱离朝廷的管辖!
南地各方势力对此无一反对,百姓们呼声震天,三呼万岁!
就这样,朱景炽凭着一张文书将南地脱离了大周版图!
很明显,这可不就是历朝历代拥兵自重的藩王起兵造反的前奏么!
朱景炽准备尚不充分,没到时候称帝,于是只继承了老爹平南王的头衔,又自称为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尊祖训,诛奸臣,复明周”,将矛头直指朝廷。
大战将很快而至,大周和南地均心照不宣,各自调兵谴将,开始备战……
第一零四九章 做寿(山禾盟加更一)()
一晃五月底了。
太后五月二十八的六十寿辰悄然而至。
这是太后期盼许久的日子。
然而她一点都不高兴!
她这六十千秋大寿,在年前便已由礼部开始筹备。
按着原计划,是要耗费近百万白银在京畿之地来个普天同庆:
将所有亲王,藩王,郡王都召回京城团聚,大宴上七日!地方上免税降税,派面派米,搭建戏台,与民同乐!开设道场,祈福消灾……
京城銮驾巡游,接受朝拜……
随后在行宫宴请百官,贵族及女眷们。
在接受万寿酒后,举国欢庆,天下大赦。
她要让她的恩泽遍布大周各地,将她的名号深烙万民心中!
百姓们身受福泽,感天动地,真心实意,将千岁之音响彻京城上空……不,神州各地!
多么荣耀!多么震撼!多么令人回味!
想想都亢奋!想想都激动!
然而!
然而皇帝三日前跑了趟慈宁宫。她这才知晓她的美梦早已被叫停。
他说,原本这该普天同庆的千秋寿宴因着最近的诸多事端只能缩小规模。
他说,前阵子死伤过大,此刻大操大办不合适!
他说,要取消巡游,取消朝拜,取消召王入京!
他说,最近朝廷贴补亏空巨大,还要拨出银子准备军需!
他说,这些银子不能白白浪费,要省下这笔开支!
他说,这笔银子要用在刀刃上!
他说,地方上对大寿的进贡他会看着办,但其中的大部分只能先冲入国库了!
他说,只办个家宴,邀请京中的皇亲前来一起热闹一番也极好!……
荒谬!每一句都是不敬不孝,不仁不义的狗屁!
亲娘的寿辰竟然成了浪费之举?
前段的伤亡更需要喜事来抚慰人心不是?
他连地方给亲娘的贡品都要盘剥?
这个皇帝就是要她折寿!就是不让她顺心!就是不想尽孝!
太后的嘴张了又张,完全不可思议。
六十啊!花甲之年!就是民间老人也都是要大宴宾客,大操大办的大日子!作为当朝太后,大周最尊贵的女子,这该是她除了大婚外最荣耀的日子!
就这么没了?
“你个忤逆不孝子!”
当时她便将手中茶碗砸去了皇帝身上。
这是她第一次对皇帝动手。
皇帝没躲!
灼热的茶水将他的手背烫得通红,可他连眉头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