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们小心翼翼地布置出来一面罗网。
布达城中也不例外,哲尔基从霍尔蒂那里接到的任务,便是试着巡查布达城内的奥斯曼间谍,现在和阿尔维斯接触也是这个计划中的一部分。
“是吗?”哲尔基看着阿尔维斯:“易卜拉欣帕夏在安纳托利亚还算顺利吗?”
奥斯曼人之所以在佩克什城下高抬贵手,终究原因还是在安纳托利亚爆发了土库曼游牧部落的叛乱,他们急于回去辣手镇压这些桀骜不驯的游牧部落。
“大维齐尔进军非常顺利,很快便能将纷扰的东部重新平定,多谢佩克什伯爵的关心,另外大维齐尔也让我向佩克什伯爵表达祝贺,匈雅提家族重新执掌王权真的是一件好事。”
霍尔蒂方面得到的消息,镇压土库曼人的大军由易卜拉欣帕夏统一指挥,他在东线进军极快,土库曼人的反抗在没有萨菲波斯的支持下没有什么力道。
相较于装备了火枪大炮的奥斯曼大军,土库曼人手中那点游牧骑兵真的不够看。佩克什伯爵也不认为这些战友能牵扯奥斯曼人更长的时间。
要不了多久,霍尔蒂就要直面奥斯曼人的全面压力。
“你们向伯爵表达祝贺的方式,就是派出部队入侵他王国的东部疆土吗?”哲尔基的手指缓缓敲打着桌面。
“当然不是,这也是我之所以希望求见伯爵阁下的原因。”阿尔维斯嘴角带着让人讨厌的笑意:“我说过,不管是苏丹陛下还是大维齐尔都对霍尔第伯爵怀有好感,我们的军队并没有入侵特兰西凡尼亚。”
“是吗?”
“那是摩尔多瓦大公的军队,”阿尔维斯·格瑞提笑着说道:“不久之前,摩尔多瓦的大公换了人,由斯特凡大公的私生子获得了王位。”
“摩尔多瓦?”
摩尔多瓦的斯特凡大公,当年是和瓦拉几亚大公弗拉德·采佩什齐名的狠人,他一生纵横捭阖,屡次挫败周围的强国,奥斯曼、匈牙利、波兰都在这位大公身上吃到了苦头。
不过现在的摩尔多瓦已经被奥斯曼帝国驯服了,斯特凡的子孙们在为他仇敌穆罕穆德二世的忠诚的服役,摩尔多瓦剽悍的轻骑兵是奥斯曼帝国政府机器内的一部分。
“嗯,听起来其实比较复杂。你看,斯特凡大公这位喀尔巴阡山上的雄鹰死后,大公的位置就传到了他的儿子和他的孙子手里,但是到了他孙子斯蒂芬四世,他今年早些时候患了重病,年纪轻轻,却没有子嗣,为了不让大公之位到别人手里,他选择了彼得鲁·拉雷什,斯特凡大公的一个私生子,他的一个叔叔叔叔,一个富有的鱼商。”
“鱼商,卖咸鱼的,”阿尔维斯眨了眨眼睛:“复杂的政治,为了保障他那个不稳定的权力,他必须要赶紧树立权威,哪有比入侵一个混乱的邻国更容易证明自己权力的,想想有比入侵匈牙利更容易的事吗,一旦成功,便能证明他的毫无疑问的继承了斯特凡大公的血脉。”
哲尔基冷哼一声。
“所以说,在莽撞的摩尔多瓦大公身后没有奥斯曼帝国高大的影子?”
“当然,苏丹和大维齐尔都不支持彼得鲁·拉雷什的冒险举动。”阿尔维斯笑着:“我可以附赠您一条消息,摩尔多瓦大公莽撞的举动身后是另外一个伟大帝国的影子。”
“另一个伟大帝国,哈布斯堡吗?”
“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继承凯撒的名号,苏莱曼大帝,罗马人的皇帝。而他的挑战者也只有一位,那个法兰克的僭主,查理·哈布斯堡。如果摩尔多瓦大公想要摆脱奥斯曼帝国的控制,他自然就只能选择另外一个保护人。”
地中海世界容不下两个霸主,苏莱曼一世和查理五世是欧洲政治舞台上的两位男主演。
“罗马人的皇帝?”哲尔基冷笑道:“罗马人的皇帝可不会用对待牛羊那种方式对待他的子民。”
东罗马帝国的主体公民,希腊人在奥斯曼帝国的治下饱受歧视和压迫,他们不得不向奥斯曼帝国缴纳额外的重税,并且不得骑马和持有武器,东正教的教堂不得高于清真寺,若非向奥斯曼官员行贿,他们也不得修缮东正教的教堂。而且他们不能穿绿色的服装,同时在和奥斯曼人发生纠纷的时候,他们的证言也不被采信。
这样的二等公民地位让欧洲的旅行者吃惊,当欧洲国家的使者经过希腊的时候,他们总是以吃惊的眼光看着希腊人的悲苦遭遇。
欧洲文明的启蒙者,古希腊文明的继承人们像蒙昧的野蛮人一样放着羊漫无目的的游荡者,背着粪筐的东正教神甫们跟着希腊人一样四处游荡。
在整个地中海世界的人口在扩张的时候,奥斯曼的人口却在衰退,他的人口一直没有恢复到东罗马帝国的全盛时期的水平。
“如此还真是要多谢了。”哲尔基点了点头:“我是否可以理解为,奥斯曼帝国希望和我们结盟对抗哈布斯堡。”
“是的。”阿尔维斯自信地笑道:“所以哲尔基先生,伯爵现在可以见我了吗?”
“恐怕不行,先生,我遗憾的通知您,您被捕了。”
一队穿着黑色长袍的匈牙利士兵闯进了酒馆之内。
第十八节 热那亚人的算盘()
“逮捕我?您是在开玩笑吗,我认为我要提醒一下您,我是奥斯曼帝国的特使,现任威尼斯总督是我父亲。”
阿尔维斯看着冲进来的匈牙利士兵脸上却没有任何惊慌的神色,反而有一种超乎常人的自信。他是那种天生的冒险家性格,与其说是无所畏惧,倒不如说是心中满是贪婪。
他很清楚自己的这样一个身份,一个公开的密使,所谓的秘密身份,其实往往越公开就越安全。
杀死一个公开的间谍有什么好处?除了招来敌人的怨恨和报复之外可以解决任何实际的问题吗?既解决不了隐藏的谍报网络,也无法彰显自身的力量,顶多就是出一口恶气罢了。
阿尔维斯·格瑞提对自己的身份有着清楚的定义,一个居中为各方强权牵线搭桥的掮客,匈牙利人没有任何理由对自己不利,眼前的所谓逮捕,无非是佩克什伯爵这个年轻人一种不智的姿态罢了。
“非常抱歉,阿尔维斯先生,我只是执行伯爵的命令。”哲尔基对士兵们挥了挥手点了点阿尔维斯的两个希腊护卫:“这两个人推到广场上斩首,这个人待到布达城堡的监狱里去。”
交代完这一切,哲尔基转过头,眼睛扫过旅店周围那些目瞪口呆的看客。
“马里诺·丹多洛先生,斯皮诺拉先生,”哲尔基走到全程目睹了这段戏码上演的两个意大利人面前用生硬的意大利语说道:“我是哲尔基,佩克什伯爵邀请二位去布达城堡暂住,二位从意大利远道而来的客人实在是不该住在这里的。”
马里诺转过头看着一旁笑嘻嘻点头的斯皮诺拉,自己是领教过佩克什伯爵那种爱答不理的态度,现在这位匈牙利的掌权者忽然掉了个方向,着实让马里诺有些不太适应。
不管怎么说,马里诺看着斯皮诺拉脸上的笑意,心中暗自笃定这些变化多半和这个面上从来不露声色的热那亚商人有关。
“你怎么做到的?”马里诺用拉丁语流畅的说道,他非常笃定眼前的匈牙利老兵一定不懂这种古代罗马人使用的语言。
斯皮诺拉倒是完全不含糊:“二十万杜卡特,给一个人二十万杜卡特,他一定会对你笑脸相迎的。”
“你们要贷款给佩克什伯爵?”
“是的,我和纳吉主教已经谈妥了。二十万杜卡特金币贷款二十年,明年将分三批交付给匈牙利国王,而匈牙利国王以上匈牙利的铜矿作为抵押,每年计息百分之十,这二十年只要付利息就好。”
斯皮诺拉得意的笑着,似乎对自己做的这笔生意非常满意。
“复息吗?”马里诺·丹多洛继续追问。
复息便是利滚利,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复息利率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当然不是。”斯皮诺拉摇了摇头:“根据协议,佩克什伯爵只要每年付两万杜卡特给我们。”
败家子。
马里诺顿时了然,既然有斯皮诺拉这么个败家子在,砸下去了这么多黄金,当然可以住进匈牙利的宫廷享受贵宾待遇了。
在后世人看来,百分之十的利息已经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一个水平了,但是在如今这个资本稀缺的时代,百分之十利息的贷款中所藏的折扣已经不是友情价或者奸情价可以形容了,简直就是亲情价,父子价、母子价。
举个例子,英国国王爱德华三世在向法国开战,正式拉开百年战争序幕之前第一个动作就是向当时的欧陆银行家们贷款一百二十五万镑英镑,而双方议定的贷款利率为百分之五十。
而在法王查理八世开启意大利战争之前,热那亚的银行家们也踊跃的向法王提供贷款,利息基本上都是百分之四十起跳,最高的达到百分之六七十。
可以说法国人是用这些意大利人的黄金作为军费来入侵意大利的,诚可谓“福祸无门,惟人自召。”了。
虽然现在这个年头,带块的利率在不断走低,但是百分之十的这个利率着实是有些太低了,更何况二十万杜卡特也不是一两万杜卡特,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佩克什伯爵从热那亚人手中拿到这样一笔钱,怕是腰杆子可以硬上不少。
“上匈牙利的铜矿作为抵押?”马里诺慢慢品咂出了斯皮诺拉话里的一些味道:“现在铜可不值钱啊。”
铜在金属之中一种处于一种尴尬的地位,相比金银,他的价值无疑是低的,但是又比铁高上不少。而且考虑到他的金属性能,铜器一直都有需求。
匈牙利有着足以供整个欧洲消费的铜矿存在,不过最近铜的行情非常糟糕,伴随着瑞典等地铜矿的大面积开发,以及美洲金银的涌入,黄铜在市场上滞销严重,价格不断走低。
更何况,上匈牙利的那些铜矿是有主的。匈牙利王室将那里的专营权交给了德意志的富格尔家族,斯皮诺拉他们这么干,显然有点别样的意味啊。
这些热那亚人还真是能绕啊,马里诺嘴角微笑,绕着圈的想把富格尔家族绕进去,说是匈牙利其实是瞄准了西班牙。
“现在不值钱罢了,以后谁能说清楚呢。”斯皮诺拉显然是读懂了马里诺脸上的表情,他索性解释道:“这二十万杜卡特也不是只有我们一家负担,多里亚家族和其他热那亚的名门都会参与,大家共同参与,一起降低风险嘛。”
两人这样嘻嘻哈哈,跟随着哲尔基一同离开了旅店,留下了一群人在旅店之中窃窃私语,议论不休。
布达城堡之内,路易二世和他夫人安娜曾经用来举办宴会的大厅之内此时再一次座无虚席,几条长桌两侧坐满了穿着黑色长袍的军人,也有少部分穿着华服的贵族。
佩克什伯爵霍尔蒂·匈雅提穿着一件同样黑色的长袍坐在主座旁边的位置上,他另一边是穿着华美白裙的凯瑟琳夫人,她裙身上绵密的蕾丝织边,衣袖上缀满了宝石和珍珠。
能和佩克什伯爵同坐一桌的还有教皇的特使雷多菲枢机主教和洛德维克·美第奇,他们分局霍尔蒂和凯瑟琳夫人的左右两侧,霍尔蒂身边是洛德维克·美第奇,而凯瑟琳身边则是雷多菲枢机主教。
这一桌就坐的还有特兰西凡尼亚大督军斯蒂芬·巴托里,以及一脸郁郁寡欢的宫廷伯爵伊斯特万,以及他们的夫人。纳吉和卡萨坐在这条长桌最靠边的位置上,静静地看着下面围着两条长桌而坐的贵族和军官们。
佩克什军队中所有旗队长以及骑兵中队的指挥官都受邀参加这次午宴,同时参加的还有欧尔班男爵、塞切尼男爵等匈雅提一党的支持者们。
霍尔蒂举起酒杯,看着下面的贵族和军官们,依照惯例,在宴会开始之前,他要说上几句。
“诸位,之所以今天在这里请大家来饮上几杯,是因为再过两日我们就要前往塞克什白堡召开议会了。”霍尔蒂高高举起盛着殷红酒浆的玻璃杯:“到时候各项事情纷扰,恐怕也没有机会一起举杯,毕竟那个时候我们就要迎来一位新国王了。”
新国王,除了佩克什伯爵又能有谁?听到霍尔蒂话语中这般明显的暗示,下面的支持者们自然是一片低语。
伊斯特万·巴托里眼神冷漠地看着正在演说的佩克什伯爵,然后又扫过下面那些显然颇为躁动地佩克什党羽,便听得霍尔蒂继续说道。
“半年之前,不要说在座的各位,就是我自己也不会想到有机会出现在和神圣的厅堂之内。然而现在,不只是我,诸位和我一样出现在了这个匈牙利王国之内最尊贵的殿堂之中。说实话,莫哈赤之战后,我脑海里便全是奥斯曼人的斧钺枪炮,然而现在我们却在这里尽享醇酒佳肴,诸位,全能的造物主为我们命运所作的安排真是奇妙!”
霍尔蒂将酒浆摇晃着高高举起。
“先生们,今天我们暂且对明日的规划,将命运交付给我们全能的主,他既然指引我们来到此处,也必然在未来给我们安排了光辉的前程,现在让我们高举手中的酒浆,暂时放下忧虑,尽情的享受欢愉,明日我们便迈开步伐,走向那个应许给我们的光辉黎明!”
一众人等将酒浆灌入胸腹之中,乐队奏起了欢快的节奏。
霍尔蒂并没有饮下酒浆,他的嘴唇只是碰了下杯中殷红的液体,便把这酒杯放到了一旁。
祝酒词中的自信满满,霍尔蒂本人此刻却万分审慎,眼下这样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自己接下来的行动到底是对是错,着实难以分辨。
但是不管如何,既然已经到了现在这样一个地步,却是没有任何回头路可走了。
现在这个局面,不进则生不如死。
佩克什伯爵望向北方,他刚刚接到消息,斯特凡所统领的先遣部队已经拿下了弗拉迪斯拉夫,德语中的普雷斯堡,自己先头部队距离维也纳不过六十公里了。
费迪南现在会做什么呢?
第十九节 进军普雷斯堡()
霍尔蒂端着葡萄酒杯,浅浅的一口又一口的品着,同旁边的凯瑟琳夫人说这话。
“真好。过不了多久,霍尔蒂就会加冕为匈牙利国王吧。”
“嗯,基本已经安排妥当了,多亏了纳吉他们在中间帮忙,反正候选人只有我一个人,他们也选不了别人。我们已经决定了,谁选费迪南就算叛国。”
霍尔蒂回答道。
这蕴含着深刻民主真理的话语让凯瑟琳夫人沉默了片刻。一般来说,国内的小地主和小贵族们倾向于佐伯尧,而大贵族们则更支持费迪南。
“如果我当选国王,我会把佩克什伯爵的头衔留给杰斯卡。”
霍尔蒂若有所思地说道,凯瑟琳脸上有些尴尬,不知道该怎样接话。
布达城堡的宴会厅内,鲁特琴、曼陀铃琴和笛子的乐音飘扬跃动,霍尔蒂的支持者们举起酒杯,大快朵颐,享受眼前的好光景。
而斯特凡则指挥着佩克什伯爵麾下的军队沿着多瑙河一路向西,他们的目标是在布达佩斯西方大概一百三十公里的布拉迪斯拉夫,日后斯洛伐克的首都,现在习惯上被称作普雷斯堡的重要城市。
那里距离维也纳不过六十公里,匈牙利王后玛利亚·哈布斯堡从布达佩斯逃离之后就去了那里。
四个步兵旗队,四个骑兵中队,以及两门六磅炮,斯特凡手下清一色是霍尔蒂在和佐伯尧开战前便加入军队的“老兵”,虽然实际经验不足,但已经是佩克什伯爵麾下最为精锐的部队了。
斯特凡骑在一匹雄健的红马上,他穿着一件从奥斯曼人手里缴获来的板链甲,头盔上的白色羽毛迎着风抖动着,空气中的寒意和身后吹过的凉风让他感觉身上的疲乏已经多了一些。
他摸了摸手上的权杖,一种名为布拉瓦的圆头短锤,这东西的杆很短,末端连着一个拳头大小的圆头,这是东欧军队中代表权力的一种仪式性武器,本来是斯特凡家族的传家宝,传说是他的祖先在为匈牙利安茹王朝效力的时候得到了这件武器作为赏赐。
当然传说的真假不能确定,但是自从得知了斯特凡已经被佩克什伯爵任命为军官之后,斯特凡的父亲就亲自带着这柄武器亲手交给了本来没有继承权的斯特凡。
父亲的认可让斯特凡心中窃喜,他从来都不是孩子中最得父母疼爱的,既不能像长兄那样继承权,也不想几个弟弟那样精通拉丁语和希腊语,但是现在他是最有出息的。
斯特凡很清楚,眼前这一切都要感谢佩克什伯爵,如果没有霍尔蒂他不会像眼前这杨幸运。
所以斯特凡小心翼翼的认真完成佩克什伯爵交代的任务,将队伍带到普雷斯堡去,控制那座通往波西米亚王国和奥地利的重要城市。
但是即便按照伯爵制定的操典,一路小心进军,从布达佩斯向普雷斯堡的进军远远算不上容易。
年轻的指挥官面临三个方面的考验。
第一个方面来自军队本身,虽然步兵们几乎都是从农奴征召来的,只要服役满年限便能获得自由身,而且退役后还有金额不少的年金可拿,但是人都是目光短浅之辈。
士兵们并不想刀头舔血去等几年后遥不可及的自由和黄金,他们深谙活在当下的生活哲学,行军路上一直都有农奴士兵逃走,四个步兵旗队减员相当严重,八百人的兵力还没有到普雷斯堡就已经溜掉了一百多人。
斯特凡曾经找底下的步兵聊过天,发现有些人的确是宁可当个操持木犁的农奴也不愿意战死在沙场上。斯特凡一边痛恨这些人毫无报国情怀和远见,一边派自己的老伙计梅杰里指挥两个中队的骑兵游弋四周,专门捕捉逃兵。并且下令在军中执行严格的连坐制度,一人逃走,整个旗队都要受到惩罚,勉强通过高压态势暂时稳住了形势。
当然,斯特凡也没有忘记向霍尔蒂诉苦,佩克什伯爵前几日已经回信过来,将再给他派四个新组建的骑兵中队作为支援,为他增加一些眼下正匮乏的机动兵力。
除去逃兵,斯特凡面临的第二个困难就是上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