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2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敲炊嗪煅罩海窃趺从Ω兜霉吹模俊

    面对张正书的不耻下问,周铭也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好。“额,也没啥,就是不听话就挨揍,她们就老实了。”周铭老老实实地说道。

    “……”

    张正书无奈,早知道就不问了。没错,在宋朝打老婆不犯法,只要你强势就行了。但是,张正书这种“文明人”,怎么会用这种办法?“算了,说正事,西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确实是败了。”周铭的话,让张正书立马皱起眉头来,“但是并非大败,而是被出其不意地伏击了一下,小败而已。估摸折损了千余士卒,几十车粮草,并没有伤筋动骨。即便是那几十车粮草,也让西军自己给毁了,才缓缓撤退的。”

    听周铭这么一说,张正书才明白。

    原来党项人和契丹人仗着对地形的熟悉,出其不意地伏击了一处粮道,但由于西军的谨慎,即便夏辽联军人数众多,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qb5200。tw/xiaoshuo/59/59389/496206688

    

第八百六十三章:太烧钱了() 
“毁掉粮食也好,免得夏国得了去。”张正书沉吟了良久,知道这是最果断的做法。敌军势大,又是伏击,还有不少骑兵,西军还没有地势之利,守是守不住的。那么,把粮草毁了是最明智的做法。即便辽国能把粮食运到夏国来,但两国之间能保持多久这个联系?说到底,西夏不自己解决粮食问题,它就永远处于下风!

    既然知道了实情,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就容易猜测了。

    “所以这消息是党项人散布出来的?”

    可惜,张正书猜错了。

    “小官人,并非是党项人的杰作。要知道党项人的密探,已经被皇城司和安抚司联手剿杀得差不多了,余者不可能成这等气候。”周铭很自信地说道,因为党项人的密探,安插在大宋的钉子,很多都是“黑客”发现的。

    毕竟张正书的“黑客”,虽然人数不多,可一个个都是精英。这里面也要感谢宋朝,因为人口太多,被遗弃的孤儿也多,所以张正书才能有这么一个机会,把孤儿都加以洗脑,变成自己人。虽然这些孤儿进入“黑客”之中,大多都是十五岁的年纪,但张正书把他们留在大宋境内,给予一定的钱银,让他们暗中摸清敌国间谍的活动规律。

    至于清除间谍的事,自然就留给朝廷去做了。

    这也是为什么辽国不敢轻举妄动的缘故,因为辽国的一些小眼线全都没了,剩下的没有大事发生,也不敢轻易暴露。这才给大宋拖延了时间,成功地消化了西夏的不少土地。但是,宋朝念念不忘的河套平原,还是握在西夏手中。这也是为什么西夏还能坚持的缘故,张正书屡屡感慨,宋朝真的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跟后世的国猪一个样,开场猛如虎,一顿操作后0…5。

    这不,因为战线太长了,还被人袭击了粮道!

    “既然不是党项人的密探所为,难道是契丹人插手了?”

    张正书有点奇怪了,按照耶律洪基的性子,即便插手两国争端,最多也就是运送些粮食,派些军队化妆成马匪的模样而已,不敢和宋朝开启大规模战争的。要知道,宋朝的战船,还在幽云十六州外面的海域上游弋着,要是宋朝这个时候进攻幽云十六州的话,耶律洪基会很麻烦的!

    “也不是契丹人,相反,是我们自己人。”

    周铭感慨了一句,说道:“因为西军占据天都山、横山日久,青、白盐开发过度,已经不值钱。那些商贾已经无法攫取暴利,想要继续获利,就要西军打一场败仗罢了。”

    张正书闻言,狠狠地拍了拍桌子:“好胆!”

    说实话,张正书是知道商贾的尿性的,但是没想到,他们居然真的敢这么做!

    怪不得朝廷历来不相信商贾了,都是因为商贾自己作死,怨不得谁。没办法,趋利避害乃是人的天性,所以有一个商贾这么做了,那其他商贾也会跟着这么做的。起了连锁反应后,那么就形成这等谣言了。

    宋朝都还算好了,对商贾还算优渥。但是这些商贾,还是要作死!要知道,软刀子杀人,那根本不见血的。若是因为这样西军功败垂成,那这些商贾就是罪人!事实上,历史就是由这些朝堂诸公瞧不起眼的商贾、农民、工匠推动的,商人逐利,要想扭住这个态势,想必不能用常规的法子。

    “小官人,要不要……”

    周铭做了个割头的手势,还阴阴地笑了起来。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你是不是傻了,杀人能解决问题的?”

    “那能怎么办?如果那些商贾不继续往西军运送粮草的话,怕是西军有粮草断绝之险啊!”周铭也无奈了,他能想到的,就只有雷霆手段了。

    张正书站起身来,仔细地琢磨了一番,然后说道:“夏国境内物资匮乏,唯有食盐、羊马毡毯。夏国中用之不尽,其势必推其余与他国贸易。但是夏国三面,不是回鹘就是辽国,还有西域各国,皆戎狄,鬻之不售。惟有大宋才能吃得消这些食盐、羊马毡毯之所输。”

    这些情况,周铭是最清楚不过的了。

    “不错,是这样的。”周铭想了想说道,“夏国所产不丰,只能出售这些东西了。”

    张正书又说道:“现在宋夏大战起,不能贸易,西夏没有了茶彩百货的来源,已经困顿不堪了。但是,大宋也因为战线拖得太长,而后勤保障很困难。如果不让那些商贾有利可图,那么西军就很危险了。”

    “缺粮?”

    周铭也有了点军事眼光,一下就明白了张正书的所指。

    “短时间内不会,但如果党项人这么袭击粮道的话,西军会吃不消的。”张正书叹了口气,这就是为什么冷兵器时打仗很少有打几年的了,粮食都无法运输啊,跟不上节奏。再加上道路崎岖,能一年打下一点地方,已经很不错了。

    再加上宋军一般不会进行屯垦,也无法自给自足,这就增加了后勤负担。即便宋朝再富裕,掉进这样的泥潭里,也是有点吃不消的。宋夏大战到了这里,大宋已经花去了三千多万贯钱,国库都差点搬空了!

    这也是为什么宋朝宁愿给钱买平安也不想打仗了,完全划不来啊!

    “那该如何是好?”

    周铭有点怕西军会败了,要知道他已经在西军占领的地方,买下了不少商铺。一来,能增加张家走私的据点,二来,又能给“黑客”提供庇护。但如果党项人拿回了失地,说不定会把城池都洗劫一空。那时候,就真的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了。周铭是心疼那些商铺,还有商铺里的货物。要知道,他不仅仅是帮张家走私的,他自己也有一份在里面!

    张正书知道吗?

    当然知道,甚至还鼓励他搭顺风车做买卖。

    有贪欲的人才好控制,如果一个好无缺点的人,张正书可能会用,但绝对不会大用。毕竟“黑客”不比经商,情报工作太多不确定性了,如果张正书没把握就用人,那只会把自己推入火坑里。

    qb5200。tw/xiaoshuo/59/59389/496092669

    

第八百六十四章:有什么买什么() 
“唯有诱之以利。”张正书沉声说道,“你有渠道,弄到夏国的羊皮吗?”

    “羊皮?!”

    周铭不明所以,“小官人,你这个时候,还想收羊皮吗?”

    “对,这会怕是要出点血才行了。”张正书苦笑道,“党项人没别的东西,羊皮肯定是挺多的。再加上宋夏交战,贸易停止了,党项人手中的羊皮贸易肯定受到了冲击。也就是说,他们因为粮食问题,不得不宰杀羊只来做口粮,那么羊皮价格会很低。这样一来,我在汴京城里高价收购羊皮,那些商贾见到有钱赚了,自然会再次贩运粮食到西北了。”

    周铭一愣:“可如此一来,小官人你要吃大亏的啊!”

    “些许钱银罢了。”张正书倒是不觉得他会怎么亏本:“羊皮能做的事情太多了,若是有羊毛,那就更好了。”

    笑话,养羊的就没亏过钱。羊浑身上下都是宝,尤其是羊的皮毛。用羊皮制作羊皮褥子,毛短的可以做鞋里、长毛的可以做椅子靠背、滩羊皮可以做衣裳、做床上用品等。羊毛可以做毛毡、羊绒、毛线、羊绒服装等等。

    张正书在前一世上大学的时候,某个室友说大学学费太贵了,家里卖了好几头羊,张正书和室友们听了觉得挺心酸的,大学四年都很照顾他。后来张正书毕业了去他家玩,才知道他家养了三四千头羊。

    瞧瞧看,大学的学费几只羊就有了,可见这羊有多贵了!

    宋朝的羊,一只都超过了十贯钱!

    现在宋夏大战,羊价还在拼命往上涨,一只都快要二三十贯钱了,价钱足足翻了番!宋朝的羊毛加工业也还算发达,最起码能制成各种各样的羊毛产品。当然了,张正书最在意的,还是羊皮。羊皮的用处太多了,甚至还有战略用途。别的不说,如果大宋有了足够多的羊皮,还怕在冬天打仗吗?

    “小官人,那要用什么来换党项人手中的羊皮呢?”

    周铭苦笑道,“这基本不可能啊!”

    “有什么不可能的,党项人现在快穷疯了,也快要饿肚子了,你给他什么他都会要的。再说了,那些商贾会不偷偷把粮食卖给党项人么?”张正书对那些商贾的不报什么希望,都是见利忘义之辈,怪不得历朝历代都不待见他们。

    “这倒是……”周铭沉吟了一番,觉得十分有道理。“只不过,我也找不到这样的门路……”

    “……”

    好吧,张正书无语了。

    “那就只能做更亏本的生意了,周铭,你组织商队,运送粮食到西军吧。”张正书叹了口气说道,“顺便看看那里的大枣成熟没,可以贩运回来卖。再不济,我们酿成枣酒,也是可以的……”

    周铭点了点头,说道:“但……西北有大枣么?”

    “去年我不是派人去那边种了么?”

    “但也不可能这般快就能结果罢?”

    “放心,那边会有的。即便没有,也能买些大黄、枸杞、甘草、麝脐、羱羚角、柴胡、苁蓉、红花和蜜蜡等等,反正有什么就买什么回来,不能走空。回来之后,放到超市里卖就行。有我们介入,西军应该还能撑一段时间。亏钱不重要,反正也还能亏得起……”张正书无奈地说道,碰到这么一个朝廷也是很无语的。【…~爱奇文学i7wx #*免费阅读】

    周铭领命而去后,张正书陷入了沉思之中。

    说实话,张正书对西夏也严重估计不足,以为内讧重重的西夏会不堪一击。不曾想到,宋朝的军队更加不堪一些,连这样的对手都无法打赢。但张正书认为,这不是战争的问题,而是民心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

    西夏和契丹一样,是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的,哪怕西夏贵族个个都会说汉话,写汉字,也读汉人的书籍。但是,他们的官方文字和语言,都是西夏字和西夏语。再加上党项人的习俗不同于汉人,他们有仇必报,如果和别人结下了梁子,那这个仇是非报不可的。在大仇未报之前,他们蓬头垢面,不穿鞋子不吃肉,表示不杀仇人就不过正常人的生活。汉人有句话叫做“有仇不报非丈夫”,西夏也有句谚语叫:“吃十袋美果也得报仇,有十个女儿不算有后”,意思大概是一样的。

    这样的一个民族想要征服他们,就要全方位地使用手段。

    文化入侵,争夺民心,离间……

    反正能用的手段都要用上,才有可能瓦解西夏。

    不然的话,张正书都不认为宋朝能灭得掉西夏,因为宋朝太过仁慈了。或者说,宋朝太过天真了,以为只取河套,西夏人就会放弃的。殊不知,西夏人性烈得连妇女都会上战场,还有一支女兵叫做叫“麻魁”,打起仗来和男人一样悍不畏死!

    这样的一个民族,是很可怕的。

    唯有文化入侵,诱之以利,离间……才能把这样一个国家瓦解掉。说实话,西夏境内有六成以上是汉人,如果把这些汉人都劝回大宋,那么西夏就不战自溃了。

    “唉,想这么多也没用。反正赵煦头铁,就让他继续打吧。现在占着横山也好,起码党项人失去了一个粮食重要产地,他们的粮食就更加紧缺了。”

    张正书把自己稀奇古怪的念头抛诸脑后,又琢磨起见赵煦的情景来:“瞧赵煦的样子,不像是要挂的人啊?最多只是虚弱罢了。难道正史上的赵煦,真的是在和女人嘿咻的时候死的?”

    这件事张正书不得不考虑了,因为按照正史的轨迹,赵煦最多只有几个月的寿命了。正史上,赵煦是在明年的一月驾崩的。

    接下来,就应该是赵佶登基为帝的。

    张正书和赵佶有过牙齿印,他不相信赵佶会不记得。如果不处理好这件事,怕是赵佶坐稳了皇位后,第一个要收拾的就是他。额,好像还有个章惇?反正怎么样都好,张正书知道自己是上了赵佶的黑名单的。

    “赵佶一上台,攻夏的事情很快就会停止,然后议和,说不定西军还会退出横山。唉,崽卖爷田心不疼,也难怪他做了亡国之君。”张正书叹了口气,虽说不能拘泥于一城一池之得失,可有些战略要地,确实是不能放弃的,比如横山。横山有多重要?西夏没了横山,产粮要少八分之一,最好的养羊地也没有了,产盐地也去了一半。这样的地方都能放弃,只能说统治者都是猪!

    :。:

    wxi7

第八百六十五章:斗志昂扬() 
可有什么办法阻止这一切发生呢?

    最优解,自然就是保住赵煦不死,还让赵煦有子翤,子翤还能顺利长大成人。次等,就是申王赵佖登基。下等,便是按照历史的正轨,赵佶登基了。

    赵佶登基,那基本就宣告大宋可以玩完了。毕竟一个昏君也就罢了,昏君未必会亡国;可昏君任用佞臣,那就必定会亡国的。

    “看来,必须要把退路准备好了。”

    张正书心中暗暗琢磨着,也不知道钱塘那边的“飞蛟船”弄得怎么样了。按照时间看,应该要明年才能下水。唯一欣慰的是,张正书下江南弄的两季稻和白糖作坊都成功了,这是很重要的两种经济作物,能给大宋带来无限收益的。

    再加上棉花,只要按照科技进程发展下去,爆发出工业革命不是问题。

    可惜的是,时不我待,对张正书还算支持的赵煦生死未卜,张正书怕是要跑路了。这些工业基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转化成国力。

    当然了,如果可能的话,张正书是不想离开汴京的,他在这里花费太多心思了。毕竟汴京是大宋的经济、文化中心,人才也多。如果去到一些穷乡僻壤,张正书未必能在短时间内弄起这样的规模来。

    “唉,头疼啊……”

    在大宋皇宫里,一样头疼的还有赵煦。

    不曾想,赵煦赐给张正书一个亲卫大夫,还权五百护银军,会惹来朝廷这么多诽议。满朝文官好像疯了一样,雪花般的是奏折涌向赵煦的龙案上,让章惇都暗自心惊胆战。赵煦发火了,一拍桌子说道:“混账,朕赏赐一个有功之臣,那些自诩国之栋梁的朝官,竟如此鼠目寸光,胆敢上奏劝谏?!朕何错之有?”

    彭元量吓坏了,连忙安抚赵煦道:“陛下切勿动气,切勿动气……”

    其实,赵煦也知道,那些文官是太过怨恨张正书了。这都是因为张正书深得圣眷,以区区商贾出身,居然爬到了从五品的官阶!要知道,武官虽然被文官鄙视,可待遇那是杠杠的,不曾克扣半点。甚至,武官还有不少灰色收入,这是文官所没有的。而赵煦能给的官,最大也就是从五品了,再大,恐怕就不能服众了。

    如果赵煦想的话,再赐张正书一个同进士出身,丢到边境历练一番,回来就能平步青云!虽然这事没有先例,可如果皇帝想要操作,是绝对可行的。看看正史上的高俅上位史就知道了,赵佶就是这么操作的。

    要是旁人也就罢了,文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

    可偏生张正书手里握着《京华报》,一份让文官们恨之入骨的报纸,能让他们身败名裂的报纸,他们能这么轻易就放过张正书吗?用脚指头想都知道,张正书和文官之间的矛盾,是绝对不可能调和的!

    赵煦也猜到了张正书会成为一个孤臣,但是没想到文官们的反击这么犀利,让赵煦都大为光火。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赵煦恨得牙痒痒,即便不是第一次见识到了文官的嘴脸,口里大义凛然,其实为的还不是自身利益?但赵煦想不到,他们居然置大宋的利益于不顾!

    彭元量有点惶恐了,这样的赵煦太少见了,第一次还是孟氏被废的时候,赵煦如此大发雷霆。现在,难道赵煦又要使出雷霆手段了么?

    “陛下息怒,陛下息怒……”

    赵煦阴沉着脸,刚刚发了一通火,让他的脑子有点缺氧,脸色也有点涨红了。“彭元量,你说该如何是好?”

    “陛下,小的不敢妄言……”这也是彭元量的聪明之处,他向来不会对朝政发表意见,哪怕赵煦一时头脑发昏,让他出主意都好。

    赵煦却有点气乐了:“朕知晓你与姓张的小子有过节,你大胆地说,朕不会怪罪你!”

    彭元量却苦笑道:“陛下,张……张大夫此人性格嫉恶如仇,是不适宜为官的。既然陛下让他入朝,那么重用他便是了。反正张大夫满朝皆敌,自然只能效忠陛下一人。”

    赵煦却眼前一亮:“不错,你说得不错。既然他已经满朝为敌了,那么朕把军校交给他,朕也是放心的。哈哈哈,彭元量啊彭元量,想不到你也挺恨那小子的嘛!”

    彭元量苦笑了起来,他能说什么呢?

    其实,彭元量和张正书并无过节,但是他却注定不能和张正书关系太好。如果他们关系太好,那么必然会惹来杀身之祸的。宋朝的宦官是可以干涉朝政的,甚至有不少宦官还领兵作战,也有不少宦官成了皇帝的贴身秘书。比如彭元量,别看他这个模样,其实他文武全才,去考一个进士也是绰绰有余了。只不过彭元量的知识,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