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2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03章 无赖招数() 
类似的情景,在汴梁城到处上演着。

    这些银行的“托”很是聪明,大多是旧钱夹着新钱使用,不到一天时间,新钱已经开始在汴梁城流通了。

    一开始,很多百姓都不信任这些新钱。甚至有些疑心病的百姓,愣是把新钱拒绝了,表明了只收旧钱。这种情况也是难免的,毕竟新钱的信用度,还没有建起来,一些宣传不到位的百姓,自然是不会用这些钱了。看见这些钱,跟看见铁钱、花钱一样,深恶痛绝。

    有人就问了,一枚铜钱换一枚新钱,银行不吃亏么?

    当然不会吃亏,因为银行柜台小娘子的入职培训,第一课就是识别各种铜钱。甚至,还有专门的磁铁,来判断是不是铁钱。这种磁铁,就在柜台下方,一般人是看不见的。如果这铜钱里掺杂着铁,或者根本就是铁钱,银行是不收的。

    这是因为宋朝的铜钱,大多都是铜锌合金,或者是铜锡合金。铜锌合金比较黄,而铜锡合金反而是青色的,因为是青铜嘛!

    这两种铜钱,都很受欢迎。

    而张正书铸造的新钱,也是托名了“元符通宝”,与一般铜钱一样,天圆地方的。上面字迹端丽,面文从上而右而下而左旋读,钱背光而无文。有篆、楷、行三种字体,样式很精美。原本铸造这种钱,是造一枚亏一点的,但是因为张正书有先进的流水线工艺,又用工具代替了人力,还定下了含铜比例,又怎么会亏呢?

    别的不说,如果有人想大量更换这种铜币回去熔铸铜器,那他肯定会亏的。

    这不,被张正书言中了,还没到第二天,就有人抬着一箩筐的铜钱来换新钱了。

    张正书在“京华报社”得到消息后,对曾瑾菡说道:“这种人啊,保证会后悔的!”

    其实,新钱的冲击,远远不如张正书想象得那么猛烈,反而还有点不温不火的意思。张正书就纳闷了,这么新钱好像打水漂了一样,毫无声息呢?好在,张正书这么安慰自己——这还是第二天而已。

    曾瑾菡也瞧出了张正书的不安,笑着说道:“郎君急了?”

    “我怎么会急呢?我是泰山崩于前不变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人,怎么可能会急?”张正书到底是有点心虚,不自觉地加快了一点点语气。

    曾瑾菡笑了笑,说道:“原来郎君是这等大将之才啊?”

    “那可不……”

    张正书得意地自夸了一句,没办法,男人都希望在自己喜欢的女人面前装一下的。

    “那我听说了,今天好像是朝中发放俸禄的日子?”

    曾瑾菡是知道的,就在几日前,户部的人来银行,兑换了好些个铜钱回去,想必是拿去做俸禄了。想了想,这应该是赵煦的旨意,不然的话,为什么户部这么听话?但仔细一想,说不定那些官员也是乐意的。因为新钱的“坏处”没有宣扬出去——不能熔铸铜器,这就很伤了。要知道,很些高官家中的钱窖里,已经不知道堆放了多少铜钱了。他们想要赚金银,只需要将铜钱熔铸了,造成铜器就好,价值立马上升一半!

    但是,张正书的新钱一旦冲击市场,那恐怕铜价就立马大跌了。

    毕竟富人可以熔铸铜器,可平头百姓只能拿铜钱来用啊!

    也就是说,百姓喜欢新钱,新钱流通多了,那就冲击原先旧钱的市场。而最大的功效,就是解决了铜荒。

    一个不能熔铸铜器的铜钱,富人要它也没用。所以一到手上,就会用出去了。平头百姓,则喜欢把手中的旧钱换成新钱,因为防伪啊!而且买卖的时候,优先收新钱,这就很致命了。市面上的铜钱,都流向了银行;银行又流向了作坊,作坊再造出新钱来……

    如此一来,钱荒就缓解一大半了。

    钱荒一缓解,铜价立时就会大跌。那些富人瞧着铜钱不值钱了,还不立马去换成金银?那会,张正书在顺势推出金币、银币,肯定是能占领市场的。钱荒一解决了,就是张正书刨坑的时候了。

    没错,张正书在为信用货币做铺垫。

    如果顺利的话,银行能在十年内,就用纸币从西夏、辽国、高丽……等等国家手中,换取数不尽的资源。

    这一招无赖吧?但确实很有用。

    要知道后世的米国,凭着这一招,已经不知道从全世界吸了多少血了。米国就是通过金融杠杆,让全世界都为它打工。这不,在后世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米国就是用这么一招,狠狠坑了一把日本,日本缓了二十年都没缓过来。

    米国的霸主地位怎么维持的?一是武力,一是金融。那米国的霸主地位是怎么失去的?就是米国太迷信金融,忽略了工业之后,那它自然就自己衰落了。金融确实是能发挥别人想象不到的力量,但是归根结底,根基还是要在工业上。

    张正书用银行赚的钱,其实都是要贴入工厂里面去的。

    别人都道“建设银行”是建设那座还是镜花水月的坚城,但张正书却很明确,他的“建设银行”,只是为了建设工厂而存在的。

    因为这关乎张正书未来的计划,听到曾瑾菡说官员发放俸禄,张正书忍不住心剧烈地跳动了两下:“这可……真的好啊!”

    “郎君,你还说你不急,鼻子都冒汗了!”

    曾瑾菡揶揄道,“你是不知道你自个啊,一心急,都写在脸上了!”

    张正书摸了摸鼻子,确实出了汗。

    但这会算是初秋,汴梁城还是挺热的,这不正常么?

    “咳咳,今天天气不错啊!”张正书顾左右而言其他,就是不接话。

    曾瑾菡也知道他这惫赖性子,只是暗笑,没有揭穿。这也算是小夫妻间的情趣了,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默契度很高。

    “对了郎君,官家还是不肯见你么?”曾瑾菡觉得奇怪了,要知道这可事关张正书的命运啊!这可不是说笑的,在宋朝也好,任何一个朝代也罢,只要皇帝是有实权的,随便一句话,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辈子!

第804章 征辟?() 
“可能是气还没消吧……”

    张正书也有点捉摸不透赵煦的心思,就好像赵煦赐匾一样,招数简直出乎所有人的预料。

    更重要的是,赵煦这小子记仇啊,说不定还憋着坏呢,哪里肯这么轻易就放过张正书了?就算没啥行动,也要晾着你,让你心惊胆战的,惶惶不可终日。好在,张正书这种穿越人士,对皇帝更多的是好奇,却没有啥敬畏心,所以赵煦的打算肯定是落空了。

    曾瑾菡不太明白张正书为什么还能这么稳如泰山,像她,就老是担心这个:“郎君,万一官家真的要你做官,你怎么办?”

    “凉拌……”

    张正书把头一偏,“我就不去,他能奈我何?”

    “……”

    曾瑾菡无语了,这个夫君确实非同一般,但也太过藐视皇权了吧?

    要是民间大儒还好说,起码名声早就有了,别人也只是道他真的不求名利。但问题是,张正书还是一个商贾,甚至还颇有“恶名”!

    实际上,这种人想方设法博得名声的人最是装逼了,走的是终南捷径。因为搏了名声之后,就能直接省掉科举的途径做官。比如宋朝有个诗人叫做姚嗣宗,被称做“关右诗豪”。当时的宋仁宗时期,西夏的李元昊又手痒痒想打仗了——好吧,是没钱没粮了想向宋朝借一点,怎么借的?发兵来打宋朝了。宋朝也怒了,前几次和西夏打,都打了败仗,宋仁宗能不要脸啊?于是,朝廷广发征兵令,关中豪杰欲欲试试,哪个热血男儿不想建功立业?姚嗣宗把酒临风,热血上头,就在旅馆的墙壁上赋诗两首,一曰“踏碎贺兰石,扫清西洛尘。布衣能效死,可惜作穷鳞”,一曰“百越干戈未息肩,九原金鼓又轰天。崆峒山叟笑不语,静听松风春昼眠”。

    那时候,姚嗣宗也是憋足了劲要出名的,所以这两首诗也广为流传——也不知道是不是雇佣了水军。

    但不管怎么说都好,姚嗣宗火了,成了宋朝的“网红”了。再加上姚嗣宗有任侠气质,喜欢扶危济困,抱打不平。所以,姚嗣宗也有一大票“粉丝”,为他的诗打榜。说实话,这个姚嗣宗的诗磅磗大气,雄浑苍劲,既有文人气质,又有尚武精神的青年才俊,活脱脱就是唐代边塞诗人复生啊!

    事情传到了韩琦耳中,这个韩琦也是文人出身的统帅,一看这诗写得好啊,一拍大腿:“这人我要了!”

    于是,姚嗣宗就到韩琦军中效力了。当然,这人是有真才实学的,不仅能写诗,还能赞襄军事,筹划钱粮,吃得了苦耐得了劳,范仲淹觉得这么一个人才放在军中实在是浪费,就想把他推荐到京城去做官,为国家储备人才,姚嗣宗因而被授著作郎,后辗转腾挪多经略于地方。

    但毕竟姚嗣宗没有进士出身,加上情商也不太行,算是持才傲物的代表人物,范仲淹、韩琦这等贤相都没他狂傲,所以一辈子都只是做到州府一职而已。所以,在宋朝还是进士出身,或者是蒙荫出身,才不会被小看了。

    要是像姚嗣宗这样的,哪怕被赐同进士出身,也是一样被人小觑的——你丫的和我们不是一路人!如果张正书也这么被征辟为官的话,那他也是一样的待遇。

    张正书好端端的商贾不做,去受那样的鸟气?脑子没瓦特掉吧?

    再说了,征辟的人,也不是个个像姚嗣宗一样有本事的,也有沽名钓誉的。当年姚嗣宗被征辟为官,启发了不少江湖人士——其中就有一个姓张的,和张正书五百年前是一家,这家伙相貌堂堂,黑面虬髯,戴青巾着黑衣,手持一诗作为名片,大摇大摆的来到陕西统帅杜衍面前,拿着诗给杜衍看:“昨夜云中羽檄来,按兵谁解埽氛埃。长安有客面如铁,为报君王早筑台。”

    哇,好诗呀好诗,杜公讶其诗而异其人,遂保奏其为乾佑尉,实际上这位是个江湖骗子,这货哪会写诗呀,不知道找哪位枪手给捉刀了一次,当上军官没多久,此人贪赃枉法,携带赃款不翼而飞,人间蒸发了。

    这种江湖骗子,居然能瞒得过朝廷大臣的

    眼睛,可见征辟制是有多大的漏洞了。

    所以,后来征辟制几乎没人用了。

    但是,皇帝征辟人才,和大臣征辟人才,到底是不同的。

    正史上,宋徽宗不也征辟了高俅、梁师成、朱勔这些个贪官奸臣吗?

    所以皇帝征辟人才,是有这种权力的,甚至这种皇帝宠臣进了朝廷,比一般进士出身的大臣都要吃香得多,毕竟深得圣眷啊!

    张正书可不想被后人记载成“佞臣”,他自然是要拒绝赵煦的“好意”的。

    “郎君,你可想明白了,这官家的旨意……”

    曾瑾菡忧心忡忡地看着张正书,欲言又止的模样。

    “怕什么,总不能我不想去做官,他非得逼得我做吧?”张正书哂笑道,这还真的是天下奇闻了。

    结果,张正书话音刚落,外面的门房就说道:“小官人,那人又来了……”

    “谁?”

    这会张正书真正看最新的一期《京华报》初稿,还和曾瑾菡在书房里呢,听着这话,觉得有点奇怪。

    “是先前那个……讲话挺怪气的……”

    门房压低了声音,似乎怕那人听见。

    “嗯?”

    张正书和曾瑾菡对视一眼,觉得有点奇怪,这谁啊?谁说话怪气啊?

    突然间,张正书想到了一个人,曾瑾菡也想到了一个人,他们都有点吃惊了。张正书都叫了起来:“卧槽,该不会被我说中了吧,还真的是宦官?”

    门外的门房也听到了,立即被吓了一跳。

    说实话,宋朝的宦官并不算少见,百姓平日里也见得挺多的。毕竟有时候皇宫需要采办,都是些宦官在跑腿。

    那门房心里嘀咕道:“原来是一个内官,怪不得说话是这般模样的……”说实话,一般的宦官和普通人也没啥两样,就是声音会尖了一点而已。要是年纪大了才被阉,说不定连胡子都能保留下来——童贯就是这样。

第805章 吃了没() 
“郎君,你是说——彭内官来了?”

    曾瑾菡也猜到一二了,但还是不确定。

    “应该是他,不然的话,还有别的太……额,宦官和我们走动吗?那个彭元量,是官家身边的人,官家要向我传话,肯定得通过他……”张正书也算是明白了,这彭元量就是相当于赵煦这小子的耳目手脚,给他做传声筒的。

    “那官家是要给你封官吗?”

    不知为何,曾瑾菡突然有点兴奋起来了,好像张正书做官,她与有荣焉一样。

    张正书大概也猜得出曾瑾菡为什么这么兴奋,心中也一“咯噔”:“坏了,该不会是好的不灵坏的灵吧?”

    说实话,张正书的运气向来都是挺背的,要不然也就不会穿越到宋朝了。前一世的张正书,买彩票最大的奖,还是个五块钱的末等奖。买饮料,就从来没中过所谓的“再来一瓶”。哪怕是抢红包,手气最佳的次数也是寥寥可数。抢得次数最多的,还是那区区一分钱。

    这运气啊,是真的背。

    张正书这会开始担心了,万一被他这乌鸦嘴说中了,那该怎么办呢?

    一瞧见曾瑾菡要去开门,张正书就急了:“你干嘛去啊?”

    “人家来都来了,难道你还能躲吗?”

    曾瑾菡的眼里,满满都是捉狭的意味。其实张正书也知道她想做什么,但张正书自己不想啊!他始终认为,这当官就是活遭罪的。要是当贪官吧,被人戳脊梁骨,而且张正书不需要——他都这么有钱了,还用得着苦哈哈去贪吗?做什么生意不好过做一贪官?

    再说了,贪官那也是技术活。万一贪官做不成,还被贬到死,那就是得不偿失了。

    要是做清官,那就更苦逼了。幸亏张正书家底殷实,不怕做清官。别的清官,像那种八九品的小官,都指望着俸禄过日子?那得过得多寒酸呐,连汴梁城中卖早点的小贩都不如这个。

    当清官,还得做好官。

    做好官不容易呐,断案要断得公平,断得人人都叫好,那太难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包黑子转世的。断案也就算了,还得懂得水利、农耕、收税、教育……也就是说,宋朝一个县官都好,身上兼着业局长,农业局长,公安局长,税务局长,司法局长,教育局长,国土局长,水利局长,检察院,等等等等等的权力。权力大了,不是好事,这人呐,分身乏术。

    要是贪官还好,起码贪钱养一帮幕僚,给自己打下手,自己去享受去;要是清官,那就遭罪咯。幕僚最多也就两三个,这么一个小小班子,却要处理一个县城的所有事情。要不,怎么说县官是父母官呢?就是这么来的。在古代,父母是子女的主宰,地方官也是这样,成为每个人的主宰,所以是“父母官”。但这“父母官”不好做啊,事必亲躬,没上人几天,人就差点秃了。

    做清官,也不好,短寿。

    像张正书这种喜欢偷懒,喜欢享乐的人来说,这做官简直是牢笼。张正书都说了,现在他的生活,给皇帝都不换。为啥?皇帝每天都要批阅那么多奏折,和大臣处理那么多国家大事,多累人啊。而张正书呢?就轻松快活了,想工作的时候,出去指挥一下别人工作;不想工作的时候,就自己锻炼一下身体,然后好好躺着。该喝茶喝茶,该遛鸟遛鸟,生活多惬意实在啊。

    要不是太早娶了妻,张正书还能上青楼去,和那些行首谈笑风生呢。

    这做官,张正书也没瞧见有啥好的,除了有点权力之外。

    要是做官像张正书现在这样,保管第二天就有台谏官弹劾他了。庸官啊这是,不干活的官,宋朝皇帝最恨这个了。

    你要是做贪官也好,做清官也行,但如果你尸位素餐,那考核就肯定是低的。考核低了,怎么着?呵,那些蛮荒之地,就是你的下一站。到了那地方,你还想悠哉游哉?你咋不上天呢你!

    所以说啊,不管是贪官、庸官,还是清官,张正书都不想做。现在,他就怕彭元量给他来这么一个。

    曾瑾菡却是抱着相反的想法,要是张曾两家能有一个做官的,和朝廷搭上关系了,那买卖就好做多了。要知道,你如果是商贾,官场中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你的。就算是章惇曾经对张正书刮目相待也好,他潜意识中还是认为张正书是一个商贾。这是风气使然,没办法。

    做了官,有啥好处呢?

    其一,生意好做了。起码,不会有人再以税务所的名义,左户司的名义去稽查你的商铺。毕竟是自己人,官场中有一条潜、规则就是,有仇你冲着本人去,要是祸及家人,那可是要被整个官场唾弃的。

    其二,就是有政策优惠了。最起码,朝廷实施什么政策,当官的肯定是第一时间就知道的。

    其三,当然就是有面子了。别的不说,就连香水行,都被游手骚扰过。做生意嘛,没后台,自然是要被勒索保护费的。当然了,现在没多少游手敢对张正书的产业下手了,谁不知道张正书的后面是皇帝?要是惹怒了朝廷,说不定就吃牢饭了。游手们都是有眼力架的,知道哪个能惹哪个不能惹。

    ……

    林林总总这么多好处,归根结底还是“好处”二字。或者说,是社会风气影响了曾瑾菡的判断。

    张正书刚想说什么,曾瑾菡就打开门了。

    好家伙,不知道什么时候,彭元量就自个走到书房门前了。

    “这下糟了……”

    张正书有种不详的预感。

    彭元量这会没有掩饰身份,淡淡地说道:“张正书,官家有旨意。”

    “嗯……”

    张正书硬着头皮走了出来,曾瑾菡则低着头,其实一直拿着余光看着场中发生的一切。而那门房,则识趣地退下了。

    “彭内官啊,今天怎么这么有空啊?吃了没了?没吃早餐的话,我这有……”

    张正书嬉皮笑脸地说道,其实心中慌得一匹。没办法,他怕赵煦这会真的来报复了。要知道,宋朝的皇帝都很记仇,特别是赵煦这小子。

第806章 皮笑肉不笑() 
彭元量有点皮笑肉不笑地看着张正书,把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