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易务,是王安石推行市易法时所设置。市易法虽后来由于运营成本过大,再加上守旧派的反对被废除。在宋神宗时,大商人势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开始在行业内实行垄断经营,操纵物价,欺凌压榨外来商人,盘剥勒索本地行铺稗贩。在此情况下,市易法中规定朝廷出钱平价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不但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也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可有效抑制兼并、平定物价。
第779章 新产品()
另外,市易法中的另一种赊贷方式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朝廷允许商贾贷款或赊货,按规定收取息金,大商人可贷钱,中小商人可赊货,以地产或金银等产业为抵押。但后来由于对于赊贷风险没有充分估计,各级市易务官员为追求个人业绩盲目放贷,造成后期资金链条断裂,出现还贷困难的现象。所以,后期的市易务工作都是围绕追索和豁免市易赊贷的欠款而开展的。
虽然宋朝的经济发达,致以产生了类似银行的金融机构。
但在张正书看来,并没有形成体系,对经济的帮助可以说是没有的,反而因为官吏的贪婪,造成了百姓的困扰,扰乱了金融秩序。
甚至宋朝的钱荒,就是这些官营金融机构的官吏一手促成的。
而张正书绝不会做这等自绝后路的事,他的银行会有评估师,评估风险的。
即便是信托业务,也会选择最稳妥的作坊来投资。
贷款业务就更加不用说了,必须要有抵押物,才能发放等同金额的贷款。
至于信用贷款,还是太遥远了点。
不管怎么说都好,别人的金融机构能乱来,但是张正书绝不会让银行乱来的。不按照金融规律,任凭那些官吏乱来,后果实在太严重了。
好比民国之时,四大家族根本不管百姓死活,死命捞钱,最后还不是自取灭亡了吗?常凯申(不明白的自行度娘哈)也是憋屈,他并不是败在对方手中,而是败在了那四大家族的手中。失去了民心,怎么可能还能守得住江山?
一样的道理,在宋朝这会,民心已经岌岌可危了。
虽然还没有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但各地的小起义不断。
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大宋真的到了一个危急关头,如果还不悬崖勒马,待得日后想要力挽狂澜也是没有可能的了。
好在,赵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给了汴梁城中的贪官狠狠的一击。
不仅获得了大量的钱银,有了建造城池的资本,还赢取了民心。只要赵煦再延续政策下去,将大宋的贪官都整治一遍,大宋立即就会重新拢聚起民心来。
毕竟大宋都立国一百多年了,已经成了正统。如果大宋能迷途知返,百姓还是会买账的。
张正书再辅以银行,那样的话,大宋就算真正补好了漏洞。
注意,这只是漏洞,而不是短板。至于短板,张正书是真的没有办法。大宋的短板在哪?明眼人都知道是在军事上,但是皇帝偏生又不放心武人,这本来就是一个死循环,轻易是解不开的。
张正书没有奢望帮大宋补齐短板,他只想先弄好银行再说。
“嗯,还不错。”张正书点了点头评价道,对他来说这样的装修实在是太普通了。他更在意的是地下钱窖。这里,是张正书存放准备金的。一个银行没有准备金,那就是在玩火!
曾瑾菡没有注意到张正书敷衍的语气,反而是瞥了一眼楼梯口的位置。
郑月娥没有跟着上来,让曾瑾菡的警惕心又上了一层楼。
说实话,如果郑月娥是跟着上来了,那曾瑾菡有的是办法转移张正书的视线。可现在人不在这里,曾瑾菡反而觉得有点无趣了。
毕竟这空荡荡的办公层里,稍稍说话都会出现回音。郑月娥没有上来,想必也是知道了这个情况。
“郎君,这里怎么还是空荡荡的?”
曾瑾菡小声地问道,觉得太无趣了点。
“确实少了点东西……先向木工行那边定制桌案椅子档案柜什么的,再放置些花草在窗台上,回头我再让玻璃作坊弄一个玻璃金鱼缸出来,就差不多了。”张正书也是随口一说,在后世的办公室,这些都是必备的东西了。
“金鱼缸?金鱼缸不是陶瓷的么,玻璃也能做金鱼缸吗?”
曾瑾菡有点惊讶地问道,眼眸里闪着一个问号。
张正书一拍脑袋,被她提醒了。
不错,张正书又在用后世的眼光看问题了。
要知道,后世的鱼缸虽然常见,但是没人会觉得贵。可那毕竟是在玻璃制品烂大街的年代啊,现在可是宋朝啊!要知道,宋朝的鱼缸,那都是陶瓷做的。具体的样子呢,就是像个水缸一样,傻大苯粗。有钱人用的陶瓷烧制的鱼缸,也不大,大概就像个小水缸一样罢了。或者,直接叫做大瓮比较好。这样的大瓮,一般都是口沿厚实,下边腹大较薄,这样显得美观大方。可以拿来盛水,可以拿来养金鱼,甚至还能当做消防用的盛水器皿。
要是想养金鱼,又用不起陶瓷鱼缸怎么办?
好说,用陶土烧制的也行。反正养金鱼而已,从上面看也就行了嘛。
可能从来不会有人觉得后世的金鱼很奇怪,就好像张正书看到宋朝的金鱼,也觉得没啥两样。这是因为金鱼都是野生金黄色鲫鱼经过人工培育的品种,家化了的金鱼之所以和它的野生祖先在体形、体色、鳞片、头形、鳍形、眼、口、鼻和鳃有明显的差异,都是因为鱼缸的问题。
想想看,金鱼只能待在不透明的容器里,能不朝着那样子进化吗?
偏生人们还觉得那样的朝天眼、水泡眼很好看,于是选择性繁育之下,金鱼就变成了这种怪异的形状了。
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宋朝没有透明的鱼缸!
张正书先前还郁闷,感觉玻璃这么好的东西,居然只能拿来做窗户,做镜子,真的是大材小用了。如今看来,把玻璃做成金鱼缸卖给有钱人家,似乎也是一个生财之道?暗暗记下了这个点子,张正书才说道:“姝儿,你倒是提醒我了,玻璃做成金鱼缸,又是一个好产品啊!”
曾瑾菡有点发懵:“哈?”
“你想啊,透明的鱼缸,和不透明的鱼缸,你选择哪个?”张正书非常有信心,能养得起金鱼的,肯定是大户人家。即便大户人家中有池塘,可是池塘养金鱼,养锦鲤,怎么比得上用透明鱼缸养金鱼的观赏性来得好啊!
第780章 又扯上风水了()
“当然是玻璃鱼缸了!”曾瑾菡毫不犹豫地说道,她又不是没见过玻璃器皿,举一反三就知道玻璃鱼缸有多好了。
想想也是,一个是只能隔着水看,一个是能放大到眼前看,效果真的是差得不是一丝半点。
张正书很有信心,又能引起一项潮流。
反正赚有钱人的钱,来养活一众工人,张正书是一点心理负担都没。而且在明州那边的玻璃作坊,也能找到一个新的赚钱产品。要是镜子销往西方到了一定销量,价格上不去了,那可以转销金鱼缸。反正西方人即便学会了怎么烧制玻璃,可以烧制出小小的半圆形玻璃鱼缸,可他们也不可能烧制成四方形的玻璃金鱼缸。要知道,四方形的金鱼缸,那是要用上玻璃胶的了。
张正书没能耐弄出玻璃胶来,但是弄出个油灰,还是挺简单的事。
所谓油灰,不就是熟桐油加石灰嘛,李家村那边已经弄出成品了。不然的话,那些玻璃门窗是怎么固定的?
当然了,和玻璃胶相比,油灰的硬化实在是太慢了,要整整二十天以上才行。不过嘛,有和没有,这完全是两回事,西方虽然已经可以烧制玻璃了,甚至还能吹制出各种形状来。但是没有玻璃胶,他们就不能做出更具有意义的器皿。
油灰,就是张正书赚他们钱的最好工具!毕竟,科技才是第一生产力嘛。欧罗巴人要想不被赚钱,有本事自己弄出油灰来啊?
“这就对了嘛!”张正书笑道,“平头百姓还是可以用瓷瓮、陶瓮来养金鱼,但是有钱人就需要用玻璃鱼缸才能彰显出身份来……”
曾瑾菡偷笑了起来:“郎君,你可真会从那些大户人家手里赚钱啊!”
张正书嘿嘿笑道:“赚普通人的钱哪里有赚有钱人的钱来得多?”
这是实话,要知道有钱人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头脑灵活,懂得如何去赚钱。当然了,也有一些纨绔子弟挥霍祖上钱银的。但不可否认,有钱人里的聪明人比例实在太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能在聪明人手里赚到大笔金钱,这本身就是一种本事。而且,张正书也很有成就感。
“但是,这里为何要放置金鱼缸哩?”
曾瑾菡就有点不明白了,这里可是办公区域啊?张正书也是一愣,他也是随口说说罢了。要知道,后世办公室里摆金鱼缸,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定律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是讲究的公司,不管多大多小都好,必然会在办公室里放一个金鱼缸的。至于为什么要放金鱼缸,张正书就不太清楚了。好在,张正书有万能的系统,很快就明白了过来。原来办公室摆金鱼缸养金鱼,是从香江那边传过来的风水文化。
风水中认为,水主财,开公司当然是想求财了,所以自然要点“水”才行。
至于养金鱼嘛,自然就是讨彩头了。毕竟“金”鱼嘛,多金自然多财了。
香江人有句话说,“风水佬呃你十年八年”,意思就是说:风水是一门玄学,不是马上能够看出来,起码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应验。所以,香江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毕竟,对一切未知的敬畏,才符合香江人务实的生活态度,风水命理就成了他们的生活哲学。
很奇葩的是,在后世香江出版业颓靡的时候,市面上有关风水命理的书籍多不胜数,主要是教人如何生财富、旺姻缘、助事业、布置家居或办公之地等等,很受欢迎。运程书,简直就是香江出版界的一朵奇葩。
随着文化的交流,这个香江人对风水的态度也随之进入了内地。
内地人也跟着摆弄起风水来了,比如后世任何电影开机仪式上,都要摆一只烧猪。广东乃至香江那边的烧猪,焦脆通红的猪皮,如同饼干一样清脆松化,肉嫩而肥脂丰腴,相当美味。重点当然是,烤乳猪“红皮赤状”的吉祥样子,寓意健康平安,大展宏图。好吧,还是和讨彩头有关系。
不管怎么说都好,相比起后世广东人、香江人对风水的态度,宋朝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张正书说出这个理由的时候,曾瑾菡甚至说道:“郎君,那这个鱼缸一定要大一些才行,大了才多财啊!”
好嘛,一转眼一个漂亮可爱的女孩都变成了一个风水神婆了,张正书也是无奈。
其实张正书是觉得养一缸金鱼,在工作之余多点小心思,可以休息一下,还养眼,让银行员工们心情好起来。员工们的心情好了,工作效率自然就上去了。
参观完二楼办公层之后,张正书迫不及待地想去看看准备金的金库了。
当通过狭长的通道,张正书进入了地下室。因为银行占地面积够大,这个准备金的金库也藏得挺深的。
可以说,开始打地基的时候,施工队已经着手修建这个号称最坚固的金库了。
外层,用水泥堆了厚厚的一层,大概有一米多两米的模样,想要挖掘进来,简直是一项大工程。而且,必须要做得毫无声息才行。一旦有任何声音,都会被识破。
再说了,这个准备金库的位置,不是一般人能进来的,唯有银行的行长和副行长,才有钥匙。当然了,张正书也有。
除了水泥外层,张正书最满意的就是水泥夹着钢铁墙壁了。为了铸造这个钢铁墙壁,甚至李家村冶炼作坊的四轮马车生产、钢筋的生产都推后了很多。
建造除了的效果,张正书还算是满意的。全都是钢铁铸就,才能称之为
“金库”嘛!
“郎君,这也太坚固了罢?”
曾瑾菡都有点愣了,看着这个足足有两百平方的金库,惊讶了良久才说出这句话来。
张正书笑道:“不坚固怎么行,万一有人起歹意要来偷呢?”
听了这句话,曾瑾菡也郑重地点了点头:“那确实要坚固一些才行!”
当然了,张正书最满意的,还是金库外面的那把大锁。
第781章 官家着恼()
说实话,张正书对宋朝的锁并不报什么希望,毕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惯偷的话,只需要一根特定的铁丝,就足够把宋朝的锁都开个遍。那怎么好呢?没说的,张正书亲自设计,让冶炼作坊弄出了一把大铜锁出来。为什么不用铁锁?额,这可是地下金库啊,万一潮湿铁锁生锈了怎么办?合金铜锁就不会那么容易生锈了,最起码能用挺久的。
张正书设计的锁,是远超宋朝的技术,用的原理,是后世的锁原理。不理解的蟊贼过来想要打开这样的锁,不能说绝对不可能,但也要颇费一番功夫才行。
外有保安、禁军把守,还有捕役巡逻,张正书其实并不怕银行的安全问题。
再加上银行关门时,也有“合金铜将军”把守,安全问题是不用怕的。
“郎君,这金库也有什么风水讲究么?”曾瑾菡疑惑地问道,“怎么这方位好生奇怪?”
“有什么奇怪的?”
在张正书看来,不就是一个金库吗?
“你看看,这银行是坐北朝南的,在风水上属于坎宅,则财位是在西南方、正北方。这金库,明显就是在正北方的,不就是这银行的财位么?”
曾瑾菡好像神婆一样说出了这等话来,让张正书瞠目结舌:“你还懂这个?!”
“很简单啊,随便看些风水书籍就明白了。”
曾瑾菡不以为然地说道,“一理通,百理通,风水也就是那么回事。”
张正书苦笑着看着曾瑾菡,还就是那么回事。
要知道张正书就是被系统提醒都好,都觉得风水玄之又玄的模样。
可是在曾瑾菡看来,不过是一些方位的变换罢了。张正书只能感慨,学神和普通人的差距,就是天和地的差别。
幸好张正书早就被曾瑾菡震惊惯了,很快就调整过来了,岔开话题说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待得桌椅什么的弄好了,再选个黄道吉日就开张!”
曾瑾菡点了点头,知道银行是张正书的心血。但是,她还是有点担心的:“可是官家那边还没表态啊?”
张正书无所谓:“不管他!”他知道,赵煦是恼了他的“自作主张”,故意不理睬的。
为什么张正书这么笃定呢?
首先,你就要明白赵煦是个什么性子,急躁,且好大喜功。幸好赵煦还有点自知之明,或者说是大宋容不得赵煦任性,赵煦才没有成为隋炀帝杨广那样的皇帝。当然了,也和他太短命有关,张正书也不知道他啥时候就驾崩了。即便是这样,赵煦在他短短的一生里面,都发动了好几次对西夏、吐蕃的战役了。比如河湟之役、包括还没结束的第二次平夏城战役。可以说,赵煦就是这么一个急性子的皇帝,一定要短时间内做出成绩的那种。
正因为是这样,赵煦在这一次和贪官们的交锋大获全胜,要是以往,按照他的性子,早就来“京华报社”显摆了。
现在呢,赵煦一点动静都没有,想来是恼着张正书,憋着劲要报复呢。
反正张正书现在也是给他赚钱,赵煦只要还想保持对西夏用兵,就不能阻止银行的开启。相当于张正书和赵煦签了一个口头的对赌协议,张正书保证每年盈利过数百万贯,给赵煦分红百万贯以上。
赵煦只要不是缺心眼,就不会出来阻止张正书开银行的。
说不定,赵煦还会给这个银行一点点支持。
毕竟相当于是赵煦自己的产业,而张正书只不过是另一个合作伙伴罢了。
其实赵煦也明白,他虽然没有任何投资,但是只要赵煦皇帝的名头,那就足够了。而张正书并不一定要选择赵煦,毕竟民间私营的金融机构也不少了,张正书大可找章惇,找曾布他们合作的。这种事,双方都明白。不过是存在合作利益,互相需要罢了。
所以张正书一点都不担心赵煦会对他的银行怎么样,至于赵煦想怎么对他报复?随便吧,张正书并不觉得赵煦能怎么样自己,最多恶心恶心罢了。比如,在“新闻署”上做文章,弄一个和自己不对付的官员上去,专门针对“京华报社”;比如命令税务官去稽查张家的税务,虽然张正书按时交税了,可张根富私底下偷税漏税了多少,张正书都没底;还比如让章惇想个什么计策,专门针对像张正书这样的大商贾……
反正就是类似这样的恶心报复,张正书倒是觉得不痛不痒。至于张家损失多少,张正书还真的不在乎,反正都能赚得回来。
可曾瑾菡对政治的敏感性不如张正书,担忧地说道:“郎君,万一官家真的恼了,那又怎生是好?”
张正书上前去敲了敲那铁壁,显然很是满意这厚度。铁壁加上水泥,即便是不算多坚硬的钢铁,甚至比不上后世小钢铁厂的次品,但是在宋朝这会,能冶炼出这样的铁壁来,已经是逆天了。张正书知道,这是那些冶炼工匠用的铸造铁盾技术弄出来的,看似一整块墙壁,其实都是分开然后用水泥凝固的。
即便是这样,能弄出这么厚,这么坚固的铁壁,张正书也算是比较满意了。
可以说,这样的金库几乎没有漏洞。那么在地里,也埋着一层铁板,然后才铺上的大理石地板。
固若金汤,真的是固若金汤!
可惜的是,张正书不敢在里面设计一些机关,不然的话,一个操作不当,就引来箭弩,这样恐怕就更安全了。好吧,张正书是前一世看盗墓小说看得太多了,把这个金库当成了墓室来建造,甚至比皇帝的陵墓还要坚固。
“官家恼了就恼了,我还能怎么办?”
张正书也是无奈,赵煦这么小气,他还能像哄小孩一样去哄着吗?
“万一官家封你做官呢?”
曾瑾菡脱口而出道,让张正书的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