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京是蔡卞的亲哥哥?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蔡卞其实和蔡京早就闹翻了,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做官的理念不同。

    蔡京想要不择手段夺得相位,而且不是副相,而是正儿八经的宰相。

    但是蔡卞呢,心系大宋,不愿意和蔡京同流合污,所以早在十年前,他们已经形同陌路了。只是很多京官不清楚蔡卞的立场,心中都存了看好戏的意思。毕竟蔡家一门两兄弟都占据高位,早就让人眼热了。没办法,宋朝的官虽然多,可顶峰的位置就那么几个。你蔡家占了两个,更不被人家记恨吗?

第764章 好戏开场() 
很多官员向蔡卞看了过去,只见端着朝笏的尚书左丞蔡卞,面无表情地继续向前走着。

    很平静,平静得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

    但蔡卞心中是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大庆殿是大宋皇宫大内最大的宫殿,宽九间,东西挟屋各五间,一切有关国家礼仪的大事,都要在这里举行。

    如果张正书在这里,肯定会笑出声来——这些官员们的官服太搞笑了,在领子上居然有一个白色的大项圈!其实,这是汉人官服的经典之作,汉朝时就有了。具体作用嘛,就是防止衣服的臃肿。因为官服里还要穿衣服,一旦鼓起来就影响美观,于是就要在外套上垫一个白色的项圈,称之为“曲领”,或者叫“方心曲领”。不仅仅是官员的官服上面有“方心曲领”,就连皇帝的衣服上面也有。

    而宋朝的官服样式比较朴素,甚至皇帝的冕服,也不见得有多严肃。只不过是大红色的,看得很晃眼罢了。

    分列几排站好,宰相章惇站在百官之前,等待赵煦出现之后,早朝就开始了。

    只见有两个强壮内侍(太监)张着五伞盖,四个宫女执着四团扇,立在赵煦的后面东西方位。看到赵煦点头了,彭元量才高声扯着鸭公嗓说道:“皇帝驾到,众官觐见上朝!”

    待得一切繁琐礼仪完成后,赵煦才淡淡地说了一句:“诸卿有事请奏,无事退朝。”

    其实,这句话是例行公事罢了,要是没有要事,皇帝用得着眼巴巴地赶着开这么一个大朝会吗?

    果不其然,话音刚刚落下,一个端着朝笏的官员出列了:“陛下,臣有事要奏。”

    赵煦定睛一看,原来是一个御使官。赵煦认得,是蔡懋。蔡懋也是蒙荫做官的,做过少府监主簿。后来因为成了前御史中丞邢恕的急先锋,所以被提为御使官。

    赵煦冷笑一声,知道这个御使官就是蔡京的打手了。

    也难怪,邢恕被贬,那蔡京就自然就接过他的势力了。京官就是这样的,人走茶凉。一旦失势了,原先依附在身边的同党,一转头就会找另一个靠山了。蔡懋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准奏!”

    赵煦的声音里听不出喜怒,他也是有后手准备的。

    只见蔡懋端着朝笏,朗声说道:“启奏陛下,臣近日看汴京城中,有诸多小报,以捏造事实、哗众取巧,引起汴京震荡。臣认为,当要禁绝小报!”

    这时候,很多官员都出来站队了:“陛下,此事危害极大,朝廷不能放纵不管!”

    蔡懋继续说道:“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竟以小报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知,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密焉,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臣愚欲陛下深如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则国体尊而民听之。如此日久,天下岂能闻朝廷诏令,只闻小报矣!”

    “来了……”

    站在一旁的彭元量忧心忡忡地看着赵煦,知道这就是蔡京的反击手段。

    首先制造谣言,让张正书自乱阵脚,然后在朝会上提出禁绝报纸,这简直是自导自演的最高境界了,堪称党争的教科书。

    但是,赵煦一点都不急。

    “竟有此事?蔡承旨,你怎么看?”

    赵煦的不按常理出牌,吓了蔡京一跳。幸好他是老狐狸,即便被突然问道,也不会自乱阵脚:“陛下,臣以为可行。”

    赵煦心中冷笑,要知道蔡京躲在幕后操纵太久了,被突然问道,居然也不慌。这样的人,要不是问心无愧,就是老奸巨猾。先前还认不出蔡京真实面目的赵煦,只觉得恶心不已。“蔡卿所言,怕是在躲避些甚么罢?”赵煦话中有话,似笑非笑地看着蔡京。

    蔡京脑子急转,很快就想到了言辞来应对:“陛下,前几日有小报含沙射影针对老臣,臣虽问心无愧,但其余同僚,却也忧心忡忡。长久以往,如此小报,当真是祸国殃民之物事……”

    蔡京的话音还没落下,突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鼓声。

    “嗯?”

    赵煦也是一愣,这个剧情他也没料到啊!

    “这是?”

    “登闻鼓?”

    “是谁这么大胆,在大朝会时敲响登闻鼓?!”

    ……

    因为宋朝官帽有着长长的翅翼,所以他们根本不能交头接耳,只能按照定下的剧本走。这样的好处是,皇帝能根据皇城司的情报,第一时间掌握到谁和谁是一党的,这样就能掌控朝局了。而官员们一遇到突发事件就傻眼了,不按剧本走的话,很大几率是要出事的。

    蔡京也愣了,他的直觉告诉他,坏事了。

    千算万算,没有算到官家这么狠,居然敢自导自演这么一幕!蔡京的手脚开始微微颤抖着,要不是端着朝笏,赵煦都未必发现得了。“哼,老狐狸也会怕?不过,朕真的很惊喜啊,那个姓张的,居然有这等魄力?要知道,登闻鼓诬告,是要受杖刑的!即便是绕过地方官府来报案,也是要打发下去再审的。他,有这么个把握?!”

    不得不说,朝中就没有傻子。赵煦亲政了那么久,对于这等权谋也是一下就看穿了。

    只不过,这一次张正书用的是阳谋,即便蔡京知道了,也不知道怎么阻拦。而蔡京用的是阴谋,在背后捅刀子的行径,相比之下高下立判。

    “谁人敲登闻鼓?彭内官,你去瞧瞧!”

    赵煦知道,如果给禁卫带上来,说不定会出事。但是,由彭元量带入大庆殿,却能万无一失。

    “好戏……开始了!”

    章惇在一旁冷眼看着,心中暗暗地说道。

第765章 君前失仪() 
事实上,章惇一党也好,曾布一党也罢,都在冷眼旁观着看好戏。

    虽然对这两党来说,蔡京此时的势力不值一提,还没能到让他们忌惮的地步。但是,如果蔡京挡不住官家和那姓张商贾的攻势,那他们也会毫不犹豫,把蔡京的势力瓜分殆尽,然后堆上自己的人。朝堂上的斗争,就是这么冷酷无情,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先前,蔡京隐藏得很好,因为他羽翼未丰,需要在曾布的庇护下慢慢发展自己的势力。但是近年来隐隐有超越曾布的趋势了,曾布也打起了警惕。这也是为什么蔡京敢和曾布撕破脸的缘故,要没有章惇偏帮,蔡京和曾布鹿死谁手,还真的不一定。但是,蔡京的判断失误了,并非是曾布要对他下手的。

    要知道,曾布虽然为人小气,孤傲,且不能容人,但对于小辈的蔡京,曾布并不觉得蔡京能有朝一日会骑到他的头上。毕竟,曾布也是一个骄傲的人啊!

    事实上,还真的是如此。如果历史上不是蔡京走了童贯路线,抓住了赵佶的喜好,蔡京能从杭州回汴梁城都是两说。更别说斗倒韩忠彦,成功登顶成为宰相了。论才能,曾布确实是要比蔡京更强的。只不过曾布失败就失败在于他还要文人的脸皮,而蔡京是彻底丢掉了脸皮不要的。

    这就印证了那句话“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蔡京的上位史,就是一部“不要脸”的历史。

    但是现在,这位不要脸的老祖宗,也有点慌了。蔡京刚刚才吹了牛皮,说他自己问心无愧。可事实上,他做的事情自己还不知道吗?贪污受贿,那是肯定有的。但是,贪污受贿的都没苦主啊!而那些侵占良民田地,都是家中做下的事,蔡京也是知情的。虽然不是他亲手做的,但也要记在他的头上!

    事实上,很多豪奢大族,都是这么侵吞田地,并非是蔡京这么做。

    只不过蔡京运气不太好,也可以说是操之过急,才回汴梁城做了几年官,已经侵吞了近二十亩田地了。这田地,要是拿过来再雇佣原主佃租,那也就罢了。可蔡京怎么做的呢?默许家里人建了一座豪宅,还带着花园子的。可以说,很多比蔡京官职更高的,都没有蔡京生活这么奢侈。这种事,汴梁城中谁人不知?

    只不过,没人会刻意去得罪蔡京罢了——除了张正书这个愣头青。

    其实,赵煦也很被动的,他原本以为张正书只是动一动那些个蹦跶的文官罢了,那些个大多是四五品官,没了也就没了,掀不起什么大水花,还容易搞掉。对于朝堂来说,走了几个四五品官,不过是换几个人上位罢了。对于实际格局,并没有多少影响。

    可张正书一出手就搞蔡京,不管搞没搞掉都好,都让未来的朝局提前浮现了。

    赵煦一开始也有点懵,感觉被张正书坑了一次。只是不管怎么样都好,他衡量了许久,还是觉得要建一座能随时迁移过去的坚城,赵煦才会有点安全感。

    没办法啊,开封府北面无险可守,赵煦连睡觉都会梦到契丹铁骑南下的!

    所有人都很着急,想要看看到底是谁,敢在这时候敲登闻鼓。

    不多时,彭元量带人进来了。

    “咦?”

    “怎么可能?”

    “这……君前失仪!!!”

    “大忌啊!”

    ……

    文官们看清了来人之后,彻底愣住了,然后一下子爆发了惊呼声,都觉得太狠了。

    蔡京也傻眼了,他到底得罪了谁,要用这种杀人不见血的招数对他?

    原来,彭元量后面跟着的,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可他身上穿着孝衣,捧着灵位,身后还有两人抬着什么。

    “肃静!”

    殿中侍御史见朝堂喧闹了起来,皱眉吼了一声。殿中侍御史,说白了就是宋朝的纪律委员,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事。但是这个纪律委员没啥地位,仅仅是七品官罢了。这也是寥寥可数的几个能进入大庆殿的非五品以上京官,毕竟人家是纪律委员嘛!

    赵煦也震惊了,心道:“那姓张的,玩得这么大?!”

    一时间,赵煦也不得不开始权衡了,闹得这么大,到底要怎么收手才行。事实上,赵煦也知道宋朝的官场烂透了,贪官数之不尽。要真的大肆整治官场,恐怕大宋的运转立马就瘫痪了。只能徐徐图之,然后一步步拔除,那才是正途。但是,张正书给赵煦出了一个难题,一开始就这么猛烈,这要如何收场啊!

    “头疼啊,那小子……”

    赵煦只能打起精神来应对了,朗声说道:“殿中何人,你可知此乃大庆殿,乃是国之尊严所在,岂容你披麻戴孝而进?”

    这个人,不用说就是韩狗儿了。

    只见韩狗儿“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草民有冤,请官家做主!”

    “……”

    赵煦头疼了,居然还是一个不知礼仪的浑小子,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吕卿,你怎么看?”

    开封府府尹吕嘉问连忙出列,说道:“陛下,臣也……不知晓此事……”

    “罢了,殿中那人,你姓甚名谁,家住何处,有何冤情要向朕伸冤的?”

    赵煦只能继续硬着头皮判案了,要知道,这并非是他的强项。甚至,赵煦还有点恼怒,觉得他都被张正书算计进去了。这种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真的是很憋屈啊!赵煦恨得牙痒痒,但怎么说都要装出一副明君的形象,要不怎么作秀呢?

    韩狗儿抬起头问道:“你是官家吗?”

    赵煦一愣,然后点了点头:“不错,朕乃当今天子。”

    “草民听说当今官家最是圣明,你确定能为我伸冤?”不消说,韩狗儿这些话都是张正书教的,为的就是堵得赵煦无话可说。

    难道赵煦要承认自己并不是圣明之君?那赵煦还要不要这脸了?

    赵煦心中更怒了,心道:“张正书,朕算是记住你了!!!”

    而表面上,赵煦只能装出一副圣明之君的气派,带着威严地说道:“但说无妨,但朕要看到切实证据!”

第766章 千里饿殍图() 
“倘若是诬告,朕也不会因你年岁尚幼而网开一面!”赵煦的话语里,透着一股威严,更是有一股从牙齿缝里透露出来的冷意。毕竟,这一次赵煦也被张正书耍了一道,能高兴才是怪事了。

    要知道,赵煦的本意,也不过是敲打敲打那群自命不凡的文官罢了。这些文官是典型“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货色,恩威并施是每一个皇帝都必须会的,也算是一种帝王心术。施恩太过,臣子会得寸进尺;威严太甚,则臣子成了皇帝的应声虫。唯有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才能让底下的臣子彻底听话。

    赵煦的恩威并施还没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要不然他早就压住那群文官了,蔡京还能挑事?不过嘛,用来威吓一个半大的韩狗儿,倒也足够了。

    果然,韩狗儿先是怕得浑身发抖,但不知道为何,突然间一咬牙,跪倒在地上说道:“草民韩狗儿,本是土生土长的汴京人士。草民以性命担保,这证据确凿!”

    听了这话,赵煦反倒是平静了下来。

    “空口无凭,证据何在?”

    韩狗儿让身后那两人把抬着的东西放下,离得近的官员一瞧。好家伙,里面满满当当的都是一些契约、文书之类的东西。

    蔡京也瞥了一眼,心中却大定了下来。

    “哼,仅凭这些就想治老夫的罪?”

    事实上,韩狗儿敢来这里,绝非是一腔孤勇的。要知道,昨晚他甚至没敢睡觉,牢牢地记住了张正书教给他的话,甚至不厌其烦地玩着角色扮演的游戏。要不然,你以为韩狗儿第一次见了皇帝,见了那么多相公,居然还能侃侃而谈?完全是训练的结果!

    有了镇定的表现,自然还是不够的。要想扳倒蔡京,没有真凭实据想都别想!好在皇城司够给力,而蔡家做事确实不太严谨。或者说,蔡攸那个纨绔做事,非得留下一点点尾巴让别人抓住才甘心。

    韩狗儿从那堆契约、文书里,找到了一份做了标记的,递给了彭元量。要知道,韩狗儿可是不识字的,要是不做记号,韩狗儿根本无法从那么多契约中找到那份状词和证据。彭元量匆匆地扫了几眼这份状词,被里面的激昂的语气给吓了一跳。不敢多想,连忙弓着身子走到赵煦面前,恭恭敬敬地把状词和证据递给了赵煦。

    赵煦从彭元量异常的动作里,看到了一丝严峻的神色。

    疑惑地从彭元量那里接过这份状词,赵煦一看,脸色越来越是寒冷,蔡京看了,心中蓦地一“咯噔”,心下暗忖:“难道那份状词里,竟然暗藏玄机?!好计谋,好计谋,不曾想在阴沟里,老夫翻船了……”

    其实,事情到这,蔡京也明白了,他这一回是真的栽了。蔡京敢确定,那份状词里,肯定写着“触目惊心”的文字,不然的话,以赵煦的性子怎么可能露出如此吓人的表情来?

    正当蔡京极力思索,还有什么补救方法的时候,赵煦突然开口了:“蔡卿,这位韩小哥和你的过节,可不浅啊!”

    蔡京额头上的冷汗都要下来了,幸好他的演技极佳,装作瞠目结舌地说道:“陛下,老臣不曾认识他啊?!”

    “蔡卿,无须多言,看看这份状词罢!还有,这证据,也一并看看吧……”赵煦不怕蔡京把证据撕毁了,要是这样,赵煦反倒是更加有借口惩戒蔡京了。蔡京也没那么蠢,做这种自绝后路的事。其实,赵煦这样的举动,也是在向蔡京表明一个态度——朕也想过饶你,但就看你识不识趣了。

    蔡京接过状词一看,几欲晕倒。

    太狠了啊,简直不留活路啊!怪不得赵煦的态度大变了,这份状词说了“若放纵此等挖掘江山根基之恶臣,则我大宋江山,不出三十年必亡!附上千里饿殍图,言尽贪官、庸官、枉法之官、残民之官……之危害!”

    蔡京颤巍巍的双手,打开了那副《千里饿殍图》,这副《千里饿殍图》,自然不能和正史上的相提并论,要知道,历史上的《千里饿殍图》是王希孟,画了这幅画后就被宋徽宗赵佶赐死了。而张正书用的是漫画的格式,一座城一座城地画了下来。说是千里,其实只是几座城池罢了。但就是这样,代表性也很强了。

    更为难得的是,上面的事迹,据蔡京所知,都是确有其事的。甚至,蔡京在成都等地做的事,全都“上榜”了!也是蔡京懂得安抚人心,才没把事情闹大。可在这《千里饿殍图》里,却把灾害放大了一百倍不止!

    “太诛心了啊!”

    蔡京要哭了,这手段也太狠了。

    要知道,即便原先赵煦没有杀人的心,估摸着现在也有了。事实上,宋朝从中后期开始就各地起义不断,和那些个贪官是分不开的。在这副《千里饿殍图》里,就用漫画的手法,描绘了一起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这些起义军攻破了县城,杀了县官,然后一路攻城拔寨……画图到此戛然而止,但后面的意味谁都看得出来。

    大宋要亡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别说蔡京了,赵煦都吓了一跳。

    要知道,开封府不止是北面无险可守,四面都是无险可守的。换句话说,开封府就是在平原之上。只要起义军突破了京东东路,或者是京东西路,甚至从蜀地打来,都能轻而易举地攻入开封府之中。

    这副《千里饿殍图》一举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陷蔡京于不忠不义的境地,二是证明了开封绝非安全之地。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把蔡京干掉,然后兴建城池!

    蔡京久久看着这副图画,脑子里一片空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