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我知晓,不就是蔡承旨么?呸,早就知晓他不是好人了。”

    “我还听说了,蔡承旨就是带头反对建造城池的。”

    “为何啊,这又不干他的事?”

    “你想啊,这建城池要从国库里拿钱来雇民夫、买砖石罢?这国库里的钱银少了,蔡承旨能贪的钱,自然也就少了。你说,他能不急嘛!这加税的事,就是他杜撰出来的!”

    “咦,陈二郎,你咋个知晓得这般清楚哩?”

    “你忘了,我有个伙伴,他可是省探来的,消息灵通得很,专门为《京华报》提供朝堂消息!你是不知晓,那日官家说要建这么个城池,那些个贪官们反对得凶啊,好像从他们荷包里掏钱一样!”

第758章 不用去找答案了() 
“原来是这般!”那个范大郎恍然大悟,然后把一腔恼怒全都转移到了蔡京的头上:“国贼太多了啊!”

    “对,不知晓还能出个包龙图一般的相公么?把这些个贪官,全都拿了!”

    范大郎苦笑着:“算了罢,不加税就算好了。拿人?别想了。陈二郎,时日不早了,你也快去叫卖罢。今日要赚不到钱,你那妻子可饶不了你!”

    那陈二郎挑起货担,正待要走,却回头说了一句:“这事你可千万别和别人说……”

    范大郎示意他放心,但其实不怎么放在心上。

    彭元量却是知道的,这句“你千万别和别人说”就等于把话传遍天下了。

    “这是那姓张的手笔么?”彭元量有点惊愕了,要知道,这可是离皇宫大内只有几百步之遥的大街啊!这消息传递得这么快,还把那加税的谣言给掩盖下去了,能不是张正书的反击手段吗?!

    震惊过去之后,彭元量想再了解多一点。

    于是,彭元量不动声色地继续往前走。

    好嘛,酒楼茶肆、勾栏瓦舍里,全都是在讨论这件事的。彭元量数了数,有的百姓担忧加税,对加税谣言信了个十足十的;有的百姓痛恨贪官,认为是贪官散布谣言的;也有的秀才读书人,则是一副高谈阔论的样子,抨击朝廷不懂体恤百姓……总的看来,信谣言的大概有六成,但是相信加税是谣言的也有四成。

    “这……似乎能行?”

    彭元量的震惊更甚了,要知道蔡京等贪官散布的加税谣言可是发酵了一天的,而张正书的反击,才刚刚开始而已,就已经收复了四成失地?

    “民心可用,民心可用啊!”彭元量仔细一琢磨也回过神来了。不错,张正书还是在贪官一词上做文章,就是揪着蔡京贪官的身份不放。百姓最恨的就是贪官了,贪官不仅搜刮民脂民膏,还让百姓无处申冤,天下苦其久矣。偏偏朝廷就是不处置贪官,除非这个贪官因为党争失败而被贬了,百姓才得以“沉冤昭雪”,开心得像过年。

    “只是为何他能力挽狂澜呢?”

    彭元量百思不得其解,身形一闪,脚程加快之下,很快来到了顺天门内的那家酒肆。

    当他的身影出现的时候,明显这个酒肆里的气温都下降了好几度。

    “客观,吃些甚么好酒?”

    “好酒不要,来一坛不兑水的!”

    “客观楼上请……”

    不消说,这些出乎意料的对话就是皇城司里的暗号了,而且是专属于彭元量的暗号。

    待得彭元量上了二楼,在最不起眼,但是位置却恰好能把汴梁城大部分看在眼中的雅间里,默默地注视着外间的状况。

    突然间,彭元量的耳朵竖了起来,好像是下面来人了。

    “哟,小官人,你来了?”

    “嗯,给我准备雅间。”

    “好咧,请在楼上稍候,小的们立即熨酒送上……”

    ……

    彭元量一愣,他似乎不用去寻找答案了,因为答案自己来了。

    打开门,彭元量立在门前,静静地等待着来人。很快,楼梯上来一人,正是张正书。张正书看到了彭元量,也是微微一愕,然后也没啥表示。彭元量饶有兴致地打量着张正书,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别人不清楚蔡京,彭元量是清楚的。蔡京的权谋之术有多厉害,没有领教过的人不会明白。但是,如果有人认识王岩叟、范祖禹、刘安世等文官,就会知道蔡京到底有多狠了。

    “小官人好兴致,来吃酒么?”彭元量皮笑肉不笑地说道。

    张正书点了点头,其实,他也猜到了为什么彭元量会到这里。其实他今天到这皇城司秘密据点来,也是想向赵煦说明一下情况的。目的嘛,不外乎是让赵煦配合一点,别把自己给坑了。张正书信不过赵煦,这些皇帝的节操早就没了,坑你简直是没商量的。如果赵煦没得选的话,他会做什么选择?用脚趾头想都知道了,张正书不过是一个商贾子罢了,值得赵煦冒那么大的政治风险去保他吗?

    所以,张正书为了保住“京华报社”,他决定陈述利害,跟赵煦摊牌,表明自己的本事。

    没办法,被逼到这一步了,张正书也顾不得韬光养晦了。

    事实上,张正书也没办法韬光养晦了。要知道,棉花成熟在即,等棉花大行其道的时候,张正书的本事也就公诸于众了。与其被人发现张正书的本事,不如张正书直接对赵煦摊牌。张正书有信心,只要他有价值,赵煦就算冒着政治风险也会保住他的。

    政治虽然是妥协的艺术,但是牵扯到了利益,那就复杂很多了。

    谁都想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谁都不想损失,特别是皇帝,他若是知道张正书能对大宋有莫大的好处,舍得让张正书被整垮吗?

    虽然宋朝的皇帝看似没啥话语权,下个圣旨都要给一干文官审来审去的,窝囊至极。但其实只要皇帝想保住一个人,天底下就没人能动得了他的。无他,就是因为宋朝皇帝手中有着太多底牌了。别说皇城司、带御器械和开封府禁军了,就连文官之中也有坚定的保皇派。别看保皇派人数不多,但一个个都是朝廷中坚!

    还有一个被忽略的势力——将门。

    其实,将门才是和皇帝最亲密的,只不过表面上表现不出来罢了。有了将门、皇城司在庙堂外保护,朝中有皇帝保驾护航,谁能动皇帝的人?

    要是有可能,张正书不会轻易暴露自己的本事的。任何一个时代,领先半步是天才,而领先一步是疯子。这样的疯子,是会被皇帝深深忌惮的,特别是没有御下能力的皇帝。

    所以,张正书也是在赌,赌赵煦的心思。

    而彭元量出现在这里,其实也就代表了赵煦的心思。一瞬间,张正书就改变了初衷。“彭内官也是好兴致啊……”

    彭元量冷笑了一下:“小官人,进来吃一杯酒如何?”

    “请!”

    张正书也猜到了彭元量的意思,当即抬脚进了雅间。

第759章 决心大小() 
分主宾坐下后,彭元量淡淡地说道:“开门见山罢,官家让咱家问你,你有何应对之法?”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彭内官不知情?”

    “咱家来时,听闻了一些。但如果这便是小官人的应对之法,那怕是要输了。”彭元量冷眼旁观过太多朝廷斗争了,这种斗争虽然不见刀光剑影,但是死的人一点都不少。说实话,如果这么简单就干掉蔡京的话,那么蔡京就不会做官坐得那么安稳了。

    “这只是争取回民心罢了。”张正书坦诚地说道,“如果被他们掌控了舆论,此刻已经输了。”

    彭元量倒是认可这个说法:“不错,确实如此。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

    “确实不够,真正使力的地方,还是在朝堂上。”张正书很平常地说道,好像此事与他无关一样。

    彭元量有点复杂地看着张正书,似乎想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一些东西。“你的意思是,让官家出面?”

    “不,官家不能出面,他需要做的只是一个仲裁者罢了。”张正书冷静地说道,“此事应该让台谏官出手,弹劾蔡京,然后大理寺拿下,定罪。只有走司法流程,才能不被人诟病。既然证据确凿,蔡京能不被贬官吗?”

    彭元量皱了皱眉头:“你想得太简单了。单凭那些证据,不足以将蔡承旨压得翻不了身。打虎不死,反受其害!”

    “蔡家有强行兼并田地,致使百姓无家可归,无田可种……”这些都是张正书让“黑客”在福建收集过来的证据,要知道福建本来就是民风彪悍的地方,闹出了这等事来,已经差点出人命了。

    彭元量越听越是心惊胆战,心道:“难道他掌握了蔡京的更多证据?!”

    不过,彭元量嘴上却说道:“这也不能一举将蔡京打压,他只需推几个族人出来顶罪就是了。”这就是宋朝法律漏洞了,有钱人让别人顶罪什么的,太常见了。抛弃一两个卒子来保住自己,是再划算不过的事。即便是弃车保帅,也是蔡京这等阴雄毫不犹豫会做的事。

    张正书当然也知道是这么个结果,但是这就足够了,不是么?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更何况证据确凿?”张正书很平静地说道,“如果官家没有这个决心,蔡京自然是不痛不痒的,贬个官,两三年后继续回到汴京,回到朝廷。”

    彭元量皱起了眉头,虽然他知道张正书说的是实话,但是敢这么说赵煦的,也就是眼前这个张小官人了。

    “要是官家有决心,那又怎么说?”

    张正书突然笑了笑,说道:“那也要看决心的大小。”

    “决心的大小?!”彭元量有点惊讶,不是惊讶张正书看得透,而是惊讶于张正书的不遮掩。

    事实上,只要有点政治智商的都明白,事情已经发酵了,很可能会到不可收拾的境地。如果赵煦不想出现大动荡,那么接下来他的棒子只会高高举起,然后轻轻落下。所以,张正书说赵煦即使有决心也要分大小。

    “决心大的话,自然是要把贪官一扫而空的。”张正书有点戏虐地看着彭元量,想看到他惊疑不定的表情。事实上,彭元量还真的在眼神中展露出了惊讶。不过好歹也是经历过战阵的人,彭元量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惊慌。

    张正书接着说道:“不破不立的话,大宋的官场为之一清。当然了,这会引起贪官们的疯狂反扑,想必官家也不会做这等事的。”

    “嗯……”

    彭元量也点了点头,承认了张正书这个判断。

    没有一个皇帝是希望朝廷秩序大乱的,准确来说,如果赵煦真的大力清扫朝堂贪官的话,那么整个朝堂真的瘫痪了,起码有百分之六十的官员是要锒铛下狱的。

    “那么,决心小又怎么说?”彭元量觉得这个张小官人挺理智的,但是下一秒他就后悔了。

    张正书好像在说一件很平常的事,语气平静得有点吓人:“决心小一点的话,就把蔡京往死里整。蔡京看似人畜无害,但此人乃是政治投机者,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是肯定的,最让官家忽略的是,此人狼子野心,专门致力挖掘大宋的根基。”

    彭元量一愣:“此话怎讲?”

    “若是此人不除,以他的本事,早晚有一日登上相位。如此反复无常的小人做了宰相,那大宋就等于自断根基了。”张正书异常平静地说道,“如果彭内官知晓朝堂局势,应当明白蔡京笼络的都是未来十年内会占据朝廷要职的文官。一旦这些文官得势,那蔡京呢?”

    彭元量听了之后,冷汗淋淋,事实上他也察觉到了,只不过下意识忽略了而已。

    没办法,彭元量又不是皇帝,他的眼光还没去到十年后。

    张正书之所以会关注到,是因为正史上蔡京就是那个时间段得势的,最后权势滔天,几可一手遮天。

    那时候,才是真正断绝大宋希望的时代,民不聊生。

    “可官家……”彭元量犹豫了,他也知道,蔡京身居高位,一旦轻易动他,肯定会引起天下哗然的。

    张正书平静地说道:“此事还是跟官家说吧,他会权衡利弊的。”

    彭元量沉默了好久,最后才点了点头。

    “对了,这里是我给官家的信。”

    说罢,张正书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了彭元量。

    彭元量接过信,眼中饶有深意地看了看张正书:“你……果真是要与蔡承旨不死不休?”

    “他不会放过我的。”张正书很能认清现状,笑了笑说道:“如果我是台谏官,说不定蔡京会忌惮三分,最后也不了了之。但是,我不过是一商贾,他大概率也猜到了是官家的手笔。蔡京动不了官家,但他能动我,你说呢?对了,忘记跟你说了,今天在我出门之前,汴京城的税务官带着衙役,亲自到我‘京华报社’里查了查账本。”

    彭元量眼前一亮,脱口而出道:“是蔡承旨?”

第760章 窝里斗() 
“不是他还有谁?”张正书轻笑了一声,略微自得地说道:“幸好在做账上面,我敢自认第二,也没人敢自认第一。区区一个税务官,连基本记账都没学会,还想来查我的账?呵呵,怕是现在都还在查着呢!”

    “那要不要皇城司出面?”

    彭元量知道赵煦要保张正书,自然想要帮张正书化解这危机。

    “不需要了,反正那税务官也找不到我偷税漏税的证据。事实上,我什么时候交税都是一文不少的。”张正书说的是实话,他要清楚税收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意味着什么了。

    彭元量点了点头,然后举起酒杯,默默地敬了张正书一杯,然后离去了。

    张正书平静了一下心情,事实上他的心情并不像表面那么波澜不惊。

    “蔡京还是太厉害了,组合拳啊……”

    颤抖着手,张正书拿起了酒杯。这不,酒水都溅洒了出来。如果刚刚张正书喝酒的话,立马就露馅了。

    “接下来,蔡京应该是让同党在朝中对报纸开炮了。”

    事实上,张正书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正史上,南宋一再禁止小报,可惜的是,小报是屡禁不止。那些南宋官员,未必比蔡京高明到哪里去。他们都能想到的事,蔡京肯定能想得到的。而且,说不定手段更加高明。赵煦怎么应对,才是“京华报社”生死的关键。

    如果这一仗赵煦胜了,那么《京华报》彻底成为打击贪官的平台,可以引导官场清明。如果这一仗蔡京胜了,那宋朝就注定要没落了。

    想想看,蔡京的崛起都无人能挡了,十年后必然登上相位,那大宋还能有救么?

    赵煦自己,都不知道寿命几何,其他人更别说制衡蔡京了。不管是韩忠彦,还是曾布,都不是蔡京的对手。章惇?等赵煦死后,章惇岂能善终!这不是张正书乱说的,而是章惇本身的性子造成的。章惇能力太强,人也高傲,不知道得罪了多少人。有赵煦保着还行,要是赵煦驾崩了,章惇必然是个被贬官的局面。

    除非……赵煦能比历史上活多几十年,那样章惇就能告老还乡了。

    “大宋啊大宋,难道真的没救了?”张正书叹了口气,自己都有点灰心了。女真人在崛起,而大宋却陷于无止境的内耗里。此消彼长,想不败都难。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张正书都在自饮自酌的,一壶酒几乎见底了。

    这酒是官酒,虽然比不上张正书酿的果酒好喝,但也不算差了。可张正书喝得不是滋味,汉人确实有着灿烂的文化,可窝里斗得太狠了。如果能团结一心的话,别说什么西夏、契丹了,早就把整个东亚全都占了。

    当然了,在这时候的交通环境下,占领太多地盘未见得是好事。万一发生叛乱,就很容易燎原了。毕竟治理不当,是很容易引起民愤的。就好像元朝,地盘是大了,却分为了四个国家。看似疆域很大,其实各自为战。这不,朱元璋等人反元之后,蒙古贵族不是落荒而逃了吗?

    只不过世事是很奇妙的东西,你不打人家,人家就会来打你。征服了天下,却因为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而遭受外敌入侵。

    世界就如此,弱肉强食。可偏生花花中原太过消磨人的意志,变得不思进取。

    “也不知道大宋能不能撑到资本主义觉醒的那一日……”

    张正书再次拿起酒壶,倒了倒酒,却发现见底了。

    “来人呐,再上一壶酒……”

    不多时,雅间的门打开了,张正书也没抬头。只见这酒保放下酒之后,自己却坐下了。

    张正书一愣,抬起头才发现原来是王庆。

    “你舍得出现了?我还以为你不在这……”张正书的心情不好,语气有点冲。

    王庆却不以为杵,说道:“彭内官的武功卓绝,咱家怕他再次折返。等确信他走得远了,咱家才敢现身的。”

    张正书早就听王庆说过了,若是以武力来论,那个死太监还真的算得上少有敌手。即便是赤手空拳,也能打几十个汉子。若有兵刃在手,那更是百人莫敌。只不过,这只是厮打的本事,不是战阵上的本事。在战阵上,你武功再高也没用,一通乱箭齐发,武功再高都要倒下。

    毕竟宋朝的箭镞,可是有血槽能放血的。

    你再能扛能打,失血过多都能要你的命了。

    只是在汴梁城中,还真的没有谁能挡得住彭元量。这也是为什么彭元量是赵煦的贴身宦官,其实是赵煦安全的最后一道保障。

    说实话,王庆的枪棒也使得不错。可他的武功对比起彭元量来,不知道差了多远。三五个王庆,都未必是彭元量的对手。再说了,王庆养尊处优的,甚至可能连史陌、刘忠他们都打不过。要知道史陌、刘忠有事没事就切磋的。

    怪不得王庆会这么忌惮彭元量,且不说彭元量是他实际的领导,就是那一身功夫,都让王庆有着强烈的不安感。

    “那个彭内官,确实是个令人很不舒服的人。”张正书叹了口气,他也理解,太监嘛,身体有残缺,性子多半是极其古怪的。

    王庆咳嗽了两声,似乎不愿意多谈彭元量,转移了话题说道:“你让咱家散布的谣言,咱家也照做了。如今看来,你能有三成胜算没?”

    “什么谣言,那就是实话!”张正书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

    “就算是实话,咱家看你的胜算,也不足三成!”王庆冷冷地说道,“你若是倒了,咱家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