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柄暗中交给大理寺,让大理寺一次性清光那些小喽啰。至于能量大的重臣,你动不了也不要去动,官家还不想让朝堂不稳……”
王庆倒吸了一口冷气:“你……”
第737章 皇帝急了()
王庆“你”了半天,却没吐出一个字来,可见他的心中到底有多震撼了。
事实上,在宋朝玩这一手已经不算新鲜了,早在春秋战国时、秦汉时的朝堂上,这样是手段就屡见不鲜。
张正书只不过是求助了一下系统,然后把这个计谋说出来罢了。这就是阳谋,赵煦摆明了车马,告诉那些反对的文官:我就杀鸡儆猴了,怎么样?你们有把柄在我手中,你们是想贬官呢,还是想赞成这件事呢?
那些文官之所以敢屡屡触犯天颜,把皇帝骂个狗血淋头,不外乎自身好像是一个道德完人,正直的君子,所以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喷得为所欲为。然而,一旦身份被揭穿,原来他是一个贪官,那他还有什么名声,有什么脸面敢骂出这样的话来?
不管是哪个官,都要掂量掂量这里面的分量吧?到底是阻拦皇帝建城好,还是顺从皇帝的意思?
毕竟宋朝的官,要是全都拉出去砍头,那肯定有冤枉的;要是隔一个砍一个,那肯定有漏网的。不知道多少官员是内心有鬼的,怕皇城司捉到自己的把柄。万一惹怒了皇帝,再来一个杀鸡儆猴到自己身上,惹火烧身那就惨了。
洞察人性之后,这个阳谋是最好的。
只要赵煦演技过关,那么震慑朝臣一段时间根本不是问题。甚至,赵煦还能利用帝王手段,通过这方法慢慢地掌控朝堂,只留下一些真正有能力的臣子。至于那些贪官,全都丢到穷山僻壤那里,叫他们去喂蚊子。
不过,张正书并不认为赵煦有如此魄力。能顺利达成建城的目的,张正书都觉得是赵煦超常发挥了。
“怎么了,很惊讶?”
张正书觉得好笑,这样的情报头子,还真的不太适合去参与政治斗争。这一点点小伎俩就惊慌失措了,要是张正书再用什么狠招,王庆岂不是要晕过去了?
“小官人,你知道这意味着甚么?”良久,王庆才缓缓地,表情严肃地说道:“这是在瓦解文官啊!”
张正书无所谓地摊了摊手:“那关我何事?我只是出主意罢了,至于后果,我也用不着去想,对吧?毕竟用不用这个主意,是官家的事。”
王庆苦笑道:“还有其他法子吗?”
“有,让官家找带头的人谈话,许以利益,他就肯转投阵营了。”张正书很无赖地说道。这绝对是一个主意,但赵煦绝不会用就是了。在历朝历代,皇帝和臣子的关系大多紧张,特别是自命不凡的大臣,那更是认为皇帝也不过尔尔。嘴上虽然不说,但心中就是这么想的。哪怕是皇帝再强势都好,臣子内心也是大多不服气的。这样的君臣,还能坐下来谈利益?别说臣子了,皇帝都拉不下脸!
果然,王庆听完之后直接甩白眼了:“得,问你也白搭,你这人就是满嘴馊主意……”
张正书爱理不理的模样:“知道你还过来问我?我的办法很简单啊,直截了当,看谁不顺眼就撸掉。要是做个皇帝都没这等霸气,那做皇帝还有个甚么意思!”
“嘘!!!!”
王庆被吓了一跳,“噤声!!!!你这人,不要命了啊?”
张正书才想起,卧槽,眼前这人可是皇帝的耳目,是大宋的情报头子来的!
幸好,王庆早就和张正书结成了秘密联盟,张正书也不用太担心王庆会出卖他。只是防人之心不可无,张正书有些后悔自己口无遮拦了。“咳咳,我的意思是,官家不能对那些文官太过迁就了,打击打击才行……嗯,你应该懂我的意思?”
王庆抹了一把汗,说道:“咱家是懂,但别人可不懂。小官人,以后的嘴巴可要牢固些才好,万一你进了天牢那没事,咱家能救你一救。可你要是把咱家都牵连进去了,那神仙都难救了。”
张正书嘿嘿笑了笑,说道:“放心好了,这话不就是说给你听的嘛!”
王庆被噎了一下,良久才转移话题说道:“你是真的就这两个主意?”
“怎么,还不够啊?要不我再……”
张正书张嘴就要来,吓得王庆连忙说道:“够了,够了,咱家怕再听下去,官家会一怒之下把咱家给贬了……”
“那不正好遂了你的心愿?”张正书也开起了玩笑,“多好啊,不费吹灰之力,就达到了目的……”
王庆满头黑线,张正书这是故意找茬的吧?要是现在他失势了,下场绝对惨不忍睹!别的不说,哪怕是为了家人,王庆都不能被赵煦弃用了。这就是皇城司的悲哀,看似权柄很大,也无能能制衡,但地位尴尬,一旦失去了身份保护,那等来的就是无尽的报复。
“也罢,怕是也只能这样了……”
其实,王庆本来也就不报什么希望,张正书一介屁民,又不是政治斗争的老手,怎么可能会想得出好主意来?别看张正书在赚钱方面好像挺有天赋的,主意也不少,但是涉及到政治斗争,他还是太嫩了点。
就连王庆,在皇城司做了十几年的情报头子,也未必斗得过那些官场老油条,更何况是张正书这等乳臭未干的小子?
所以,王庆过来也不过是例行公事罢了。
“小官人,你是真的打算建城池不成?”王庆觉得,张正书的手笔是越来越大了,大到都让人跟不上趟的那种。
张正书轻飘飘地说道:“这事还有假?我跟你说,这里面能赚多少钱……”
“别,咱家没兴致知晓你的生意经。”王庆露出了拒绝的神色,让张正书把话都咽在了肚子里。
“也成,你就回去跟官家说,这事关乎他的钱袋子。要是做得好了不仅能得到一座攻不破的城池,还能得到取之不尽的钱银。你叫他自个衡量吧,话我说了,主意也给了,看他的魄力了……”张正书也很光棍地说道,反正要急也是赵煦急。要是赵煦都不急的话,他干嘛要这么着急?
第738章 赵煦病倒()
王庆满脸疑惑,这还跟皇帝的钱袋子扯上关系了?
没办法,王庆也不知道银行的事,他只是奉命把冶炼工匠交给张正书而已。至于张正书和赵煦在做什么,他完全是不知情的。
把这个疑惑放在脑后,王庆也不想去了解。要知道,对于皇帝的事,知道得越少越安全。这个真理,在王庆做情报头子的第一天就奉行了。知道得越多,就越是容易丧命。文官还好说,起码宋朝还不杀文官。可王庆算是武将编制了啊,还是皇帝的亲兵,你说皇帝下手的时候,会顾及你的死活吗?
换句话说,皇城司就是皇帝养的耳目,换一些人根本就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可对于王庆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了。王庆之所以不敢做得过火了,就是因为这样——两面为难啊!要是皇城司有明朝锦衣卫的权势,王庆还怕个毛啊?
深深地看了一眼张正书,王庆的直觉告诉他,张正书好像这一把玩得很大:“小官人,你到底想做些甚么?”
张正书一愣,然后笑了:“我说我就想好好活下去,你信吗?”
面对这么真诚的回到,王庆果断地摇了摇头,说道:“不信。”
“这不就结了嘛,反正我说什么你都不信,那我还能说什么?”张正书觉得很没趣,这样的盟友,有和没有基本没多大区别。额,或许在阴一把贪官上面,皇城司还是有用的。指望皇城司通风报信啥的,张正书还不如相信自己的“黑客”。
“你……还是悠着点好,如今朝局动荡,而且官家的身子也不是很好……”
王庆叹了一声,可这无心之词听在张正书的耳朵里,却好像晴天霹雳一般。
“你是说,官家的身体不好?!”
张正书神色凝重,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前几日官家感染了风寒,要不是你一封信,官家也不会撑着召集群臣的。”王庆也有点沉重地说道。
“难道历史还是没有改变吗?”
张正书心中有点感伤,对比起不靠谱的昏君赵佶,赵煦要强太多了。不错,赵煦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好大喜功,比如性子急躁。但是,赵煦同样是一个有冲劲,喜欢变革的皇帝。最关键的是,他亲政之后,对待武人上面也有了点起色。以往在宋神宗时,还挺提防西军的。虽然,赵煦现在还是很提防西军,但是权力也慢慢给多了些。
换来的回报,自然是西军这几年打仗赢了不少,西夏也被西军打怕了。换句话说,如果西夏人不出铁鹞子的话,党项人未必打得过宋朝的西军。就算出了铁鹞子,也要选择地形,铁鹞子才能一战而胜。不然的话,仅凭那几千人的铁鹞子,还是重骑兵,怕也撵不上能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西军——人家是山地军啊!
张正书用系统温习了一下历史,知道为何打西夏时神勇非凡的西军,到了打金兵的时候就萎靡了。这里,固然有宋朝的决策失误,后勤跟不上,金兵进击太快的缘故;但是,西军毕竟是一支高原山地军,能千里奔袭已经很不错了。赶到战场时已经筋疲力竭,能打胜仗才怪。
这是非战之罪,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赵佶作大死,北宋作大死,这样的军队制度居然还能坚持百余年,已经算奇迹了。
当然了,有可能的话,张正书是绝对不希望换个皇帝的。
“官家他……每晚都行房事?”
张正书知道赵煦患的是什么病,换句话就是纵欲过度,在床上暴毙了。
现在看来,赵煦还是不免走上了这一条路。张正书有点伤感,怎么说都好,赵煦算得上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皇帝,可惜太不知道禁欲了,所以才英年早逝。
“非也,官家已经快一年多不曾碰过妃嫔了。”王庆对于这种事还是知晓的,因为皇城司还有亲从官在皇宫大内中。
张正书倒是意外:“他忍得住?”
“忍不住也得忍啊,御医说了,若是再纵欲,怕是……怕是会得重病。”王庆也不怕将这个机密抖出来。事实上,王庆也知道,点破赵煦有隐疾的,就是这个张小官人。
张正书倒是意外了,以赵煦好色的性子,居然能忍得住一年不碰女人。要知道,宋朝皇帝以来,也就是赵煦的妃嫔多了。宫中的女子不仅比前几代皇帝都要多,还都是天下奇色。也只有皇帝,才能夜夜做新郎,天底下的男人哪一个不羡慕?
但是,这也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英年早逝。
张正书劝了赵煦一次,如果他不听劝,死了也怨不得谁。但现在看来,赵煦好像是克服了这个欲望?
实际上,张正书猜测赵煦过度纵欲,和他的童年有关。赵煦的童年苦啊,被高太后、司马光联手打压,哪怕是发表意见,都没人会听的。赵煦心中郁闷,在十二岁的时候就“初尝禁果”了。自此以后,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只能是英年早逝了。张正书估计,他得的是急性肾炎之类的病。这种病在宋朝,根本没法医治。
但现在,赵煦断了这个欲望,却还是身子骨不行,这又是为啥?
“官家除了感染风寒,没有其他的病痛吗?”张正书得问清楚才行。
王庆摇了摇头,说道:“官家自从勤练五禽戏之后,身子大有好转。只是前几日高兴,到御花园散心。恰逢一场大雨,淋湿了身子才感染了风寒……”
“……”
张正书不知道怎么说好了,身子骨这么差,还说“大有好转”?
要知道,这可是夏天啊!
汴梁城的夏天多热?怕是已经有三十多度了。即便是天天下雨,也有个二十七八度吧?
这样的天气,光着膀子都没问题。可赵煦淋淋雨就病倒了,这……特么还说身子大有好转?
“行吧,没大问题就好……对了,你得跟御医说清楚,官家禁欲一事,能延长多久就多久,就算忍不住了,也只能一月来一次,不然的话……”张正书吞吞吐吐的,只能说到这里了。要是他说得太明白,万一赵煦真的挂在了床上,他可是洗不去嫌疑的。到时候黄泥巴落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第739章 无冕之王()
涉及到皇帝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张正书这么肯定说赵煦身体有问题,还说是肾的问题,谁不会心生疑窦?看看那些个历史上的医官就知道了,哪怕是医术再好的医官,都没有一个敢对皇帝用虎狼药的。为何?就是怕皇帝身子虚,出事。一旦出事了,那可就得追究责任了。
看看,做皇帝多惨吧?
连身体有病,大夫都不敢轻易用重药。
束手束脚的,如何能彻底医治?是以,往往就落下了病根。
其实啊,那些个医官是好心,用药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停手了,想要皇帝凭着自身恢复能力恢复过来。可皇帝大家都清楚的,要不是勤政爱民的,要不是就是昏聩流连后、宫的,身子都虚到不行,自愈能力基本为零。这样的身体,碰到这样的大夫,怪不得历史上皇帝寿命长的不多。
历史上,也有不少医官医治不好皇帝而被拉去砍头的、陪葬的,所以医官都学乖了,都开始推卸责任。你说那些御医,医术不高?不见得,但他们医治皇帝,就是不见起色。
要是让张正书说啊,终归还得微服出宫医治,才能彻底治好。
可皇帝也怕啊,怕那些“来历不明”的大夫把他害了。两难之下,皇帝也就只能相信御医他们了。
反正不论在哪个朝代,都非常忌讳民间讨论皇帝的病情。张正书也知道这个忌讳,所以只能语焉不详了。即便是这样,王庆都非常惊愕了:“你是如何知晓官家的病情?”
“额,我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占卜医术,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张正书顺口把这句话说了出来,但好像说着说着就觉得不对劲了。
“少来,当咱家没看过《射雕英雄传》?这是你写的黄药师,不是你!”王庆没好气地说道。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反驳。其实,拥有系统的他,还真的和黄药师没啥区别了,除了黄药师武功卓绝,而他是战五渣之外。
世界上就是这样的,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反而不相信你。
就算有人相信你,也往往是陌生人。
为什么会这样?张正书想来想去,可能也是因为熟人对你太了解了,所以下意识认为你不可能做到。但实际上,人是会进步,是会变化的。怎么可能用老眼光去看待旧事物?可没办法,人性如此。
就好像张正书这样,因为“以往”的形象不佳,至今汴梁城中仍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王庆对他也“知之甚深”,所以下意识不会去相信张正书这种话。
毕竟张正书从未拜过师父,也不成学医,怎么可能会看病?
“反正爱信不信。”张正书无所谓地继续躺倒在太师椅上,抱着那紫砂壶,美滋滋地又嘬了一口茶水。
王庆无奈地摇了摇,不知道心中是不是后悔找了张正书当盟友。“也罢,那咱家就回去复旨了。你可得小心点,朝中最近对你颇有怨言……”
对那些文官的小心眼,张正书早有预料的。凭什么一介屁民,居然也能做大事,甚至比当官的文人做得还好?这还有天理吗,这还有王法吗?张正书的存在,简直是对文官们的一种侮辱!
以后但凡是文官们无法处理的事,都会被拿来和张正书做比较。无意中,张正书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了。得亏张正书不是个官,要是个官,早就被那些不知廉耻的文官们联手整倒了。在对付共同敌人的时候,这些文官倒是齐心协力了。
反正,即便是现在,这些文官们也是不干掉张正书不痛快。王庆出于好心,提醒了一下张正书。
张正书却显得漫不经心的模样:“知道了……”
王庆叹了口气,快速地离开了。
待得王庆离开之后,张正书身上懒散的气质蓦地一变,变得极为犀利起来:“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伪君子,也想算计我?”不得不说,张正书这人很有意思。平日里看起来人畜无害的,还非常平易近人。但是,你若是惹到他了,张正书就变得不择手段了。
“看来,朝中那些文官是名声太好了!”
张正书的眼中闪过一丝狠辣,他知道,不管是唐宋明清,当官最关键的就是官声。可实际上,在官场这个大熔炉里,有几个官是身家清白的?怕是一个都没。张正书现在手握“黑客”,情报力量不容小觑。对付几个道貌岸然,实际上却是贪污腐败、尸位素餐的文官,那是再好不过了。
再加上有不少新闻探子能知道皇宫大内里的情况,两相结合之下,张正书就开始准备阴人了。
许你出手对付我,就不许我反击?
呵呵,什么狗屁道理!张正书不来虚的,一来就实名爆料,看看谁玩得过谁?
别的不说,一旦《京华报》上出了这“震动官场”的消息,大理寺肯定会派人来求证的。甚至可能带着赵煦的旨意来,张正书只要把证据准备好,那这个文官算是仕途止于此了,终身没有希望登上相位,成为百官之首了。
毕竟官声没了,官途也就等于没了。
张正书虽然没有递刀子,可这舆论的刀,比杀人更厉害。他倒想看看,有哪个文官这么不长眼,非得撞到他的跟前来?
“哼,那些狗屁文官,真当自己可以为所欲为了?好嘛,让你们看看,什么叫舆论监督,舆论攻击!”张正书可不像那些台谏官一样,风闻奏事的。张正书不出手则已,一出手肯定是雷霆万钧,死死地压制你,不让你有一丁点翻身的可能。不杀鸡儆猴,还真的当媒体这个无冕之王是吃干饭的。
虽然,张正书知道这样的后果,必定会惹得那些文官更加忌惮报纸,甚至可能出手取缔报纸。可报纸若不能讲实话,要报纸来何用?张正书也算是豁出去了,要是能因此扭转一下大宋官场的作风,那他的《京华报》即便损失了,也不算得什么!
第740章 无官不贪()
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