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好官人-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系统好像一个恶魔一样,直接把张正书心底的想法翻了出来。

    “你别乱说啊,小心我告你诽谤!”张正书的心不争气地猛跳了起来。

    其实张正书也不得不承认,继承了这个身体,每次见到李师师都会有不一样的反应。甚至每次想到李师师的容颜,张正书的心都不由自主地猛跳。可张正书知道,这并非是他最真实的想法,而是抑制不住的生理反应罢了。但系统不知道啊,这煞笔AI人工智能,只会检测心跳、肾上腺激素、荷尔蒙等数值,以为这就是爱情了。

    呵呵,殊不知是个男人看到漂亮女人,都是这么反应的。

    不过,和一个非人的系统讨论人的心理反应,本就是一件没意义的事。

    “不和你扯淡,你快帮我算一算,要是刺杀了辽国使臣,那大宋灭掉西夏的几率有多大?”张正书心中也是没有底,只能让系统来推算了。希望高科技能算出最准确的结果,那张正书就有时间去布置下一个计划了。

    系统沉默了良久,然后才蹦出一句话来:“缺少样本,无法完全估算。”

    “要你何用?”

    张正书本来也不抱希望,听系统这么说,只能鄙夷地说了这么一句。别人得了外挂是秒天秒地秒空气的,他倒好,活得悲催得要命。

    “你以为计算量不大?本系统告诉你,每个人在未来的反应,本系统都要计算进去,设立模型,然后用有限元分析,得出一个类似的模型,才能推算出概率。以你简单的头脑,一辈子都别想你弄明白这个原理。你什么条件都不给,叫本系统算什么?算个屁啊!本系统%¥……*”

    张正书不想再听它的吐槽,当即关了它。

    “聒噪!我还治不了你?”

    默默地嘚瑟了一下,然后张正书才神情一肃,心道:“这可麻烦了,要是因为这个举措让辽国兴起了动刀兵的想法,那大宋挡不挡得住呢?”

    张正书抬头看了看天空,没人能给他答案,因为历史的走向往往都是由一些不确定因素决定的,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在正史上辽国并没有趁机攻打大宋,但辽国使臣被刺杀之后,会不会让辽国兴起刀兵?谁也不能保证,因为是打是和,很大程度是出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一个人的裁断。

    不过,张正书觉得耶律洪基应该不会打。

    根据“黑客”的情报,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不算好。

    这个消息,在辽国境内都是被封锁的,哪怕是辽国的大臣,都未必知道。

    而“黑客”能得到消息,完全是因为金钱的作用。不得不说,在金银的攻势下,怎么都有漏洞的。这个消息,还是从辽国宦官那里买来的。说来也是讽刺,辽国的宦官,居然多是以汉人充当。这都是因为在圣宗时期,辽国就以掳掠汉人阉割为宦的方式,对辽国宫室内宦官数量的补充。后来,大概是觉得契丹人比较少,所以一直把掳掠过来的汉人阉了,充当宦官。

    汉人的思想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被阉掉的汉人,除了忍辱偷生之外,对辽国的恨意,可以说是整个辽国里最高的群体了。

    “黑客”都不用花费什么功夫,给点钱银,再唆使两句,这些宦官就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辽国宫廷里的情况都说了。

    只不过这些宦官也不算清楚内情,只是说耶律洪基的饭量减少,容易暴怒,甚至还会打杀宦官……最关键的是,辽国的医官时不时就出入耶律洪基的寝宫,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当然,送药这么关键的事情,这些辽国的宦官自然是看不到的,但其实通过蛛丝马迹,就足以分析出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了。

    可能辽国大臣都没收到什么风声,可宫中的宦官是绝对瞒不过的。

    做得再保密,都会露出一点点马脚的。有这么些个线索,其实就足够说明问题了。

    欲盖弥彰啊,如果不是耶律洪基身体出了问题,为什么医官进宫的时候都要乔装打扮,从侧门进来?

    再加上张正书知道正史上耶律洪基也熬不过多久了,也就是这么两三年的事,也就是说,耶律洪基身体出问题是很符合常理的。

    “耶律洪基身体出问题了,那就代表着辽国的政治进入了动荡期。”

    张正书分析着辽国的继承人制度,发现辽国再怎么邯郸学步,也遮掩不住一个现实——那就是辽国贵族有私人兵马,只要他们有野心想当皇帝,那么在老皇帝殡天之际发难是最有希望成功的。耶律洪基不知道自己会什么时候死去,他不可能为西夏白白消耗辽国皮室军的实力。一旦耶律洪基挂了,没有军力在手的新皇,肯定会被人赶下台的。

    “耶律洪基不敢赌,哪怕大宋灭了西夏,耶律洪基最多也就打打嘴炮的样子!”

    张正书想明白了这件事,反而松了口气。

    什么耶律洪基陈兵边境,那都是吓唬人的。耶律洪基是一个还算合格的皇帝,在皇位继承的紧要关头,他不会放手去搏一把的。要是耶律洪基这么做了,他分明是不想让皇太孙顺利继位了。人都是有私心的,耶律洪基不可能为别人做嫁衣。可惜在正史上大宋上下都没有得到这个消息,拿捏不住耶律洪基的把柄,才吓得连占领的西夏土地都不要了,和西夏和谈起来。

    “说不得,我要把这个消息传播出去才行……”

    张正书心中有了断决,自然想到了赵煦。

    只有赵煦,才能决定是打是和。只要辽国不敢打,那大宋就可以放手施为了。根据国力的高低,大宋灭掉西夏,不过是迟早的事。但也不宜拖得太久,要知道赵煦在正史上也是这两年的事,一旦拖得久了,肯定会生出变数的。一旦赵佶上台,那大宋立马就回到从前只挨打不还手的日子,成了任人欺凌的善马,这是张正书最不愿意看到的。

    弱肉强食,如果大宋没有这个觉悟,那它就该亡!

第496章 明争暗斗() 
大宋安抚司,突然收到了一个情报,关于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的。

    安抚司不敢怠慢,这个情报立马送进了枢密院,由枢密院再呈递给了大宋皇帝赵煦。

    “耶律洪基身体出了问题?”

    赵煦在垂拱殿中看着这个情报,半信半疑地说道。这段时间发生了太多事情了,虽然宋朝反击了西夏的进攻,但宋朝的朝堂不算稳定。因为同知枢密院事林希背叛章惇,前两日被贬知亳州。同时,御史中丞邢恕罢知汝州。林希是自己作死,而邢恕也是半斤八两。章惇想除掉林希很久了,但邢恕一直在阻挠,他反复强调林希没有错。得,章惇这两日总算找到了由头,把这两个碍眼的一同贬了。

    因为朝中官员动荡,冲淡了战胜西夏的喜悦。现在赵煦头疼得紧,不知道怎么给枢密院安排人手了。要是不制衡的话,枢密院里曾布一家独大,那确实是挺糟糕的事。还有御史中丞的人选,也挺让人头疼的。

    不过怎么样都好,章惇的做法还真的让人找不出什么毛病来。

    林希也就罢了,特别邢恕,那就是一个小人得志,便退其狡谋,屡设奸计,误国误民的奸佞,贬了他是应该的。邢恕曾师从程颢,写得一手好文章,一时贤士争相与之交往。但邢恕这个人天资反覆、善为表露,外持正论却内藏奸滑,最喜欢就是罗织罪名。比如污蔑宣仁太后当年有废哲宗之谋,给司马光、吕公著加了一大堆子虚乌有的罪名。赵煦其实还是挺欣赏这个人的,因为邢恕很懂得讨赵煦的欢心。

    殊不知,在正史上,章惇早就下手将林希、邢恕给处理了,搁到现在才处理,也不知道是不是张正书穿越的蝴蝶效应。

    如果枢密院不增加官员,那就是章惇和曾布在斗法,倒也无伤大雅。

    御史中丞的位置很敏感,适合的人选不多,赵煦比较中意安惇,就是不知道他是不是章惇的人,会不会起用罢了。

    不过这些都是小事,换句话说,宋朝根本不缺想当官的,缺的是能把官当好的人。赵煦更在意的是,耶律洪基的现状。要知道,以往安抚司用了那么多手段都无法渗透进辽国皇宫,为什么这一次却突然得到这样的消息?

    赵煦不得不怀疑,这是一起阴谋,专门针对大宋的阴谋。

    因为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一旦西夏支撑不住了,那辽国肯定会出手的。辽国一出手,不可能将耶律洪基的身体状况给泄漏出来的。算起来,耶律洪基都六十多岁了,确实到了随时就挂的年纪。可安抚司每每传回来的消息都是,耶律洪基身体不知道多好,能吃能喝,每年秋天还能骑马打猎。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传出来耶律洪基病重的消息,那是不是有点欲盖弥彰了?

    这简直是在告诉宋朝:辽国皇帝不行了,他肯定不敢出兵打仗的,要动手搞定西夏你就快一点,错过这个机会你就很难再拿西夏怎么样了。

    赵煦觉得这是阴谋,要是大宋真的不管不顾辽国,辽国却一反常态动了刀兵,那找谁说理去?

    只是赵煦万万没想到,这确实是专门针对大宋的,只不过是张正书想提醒赵煦,不要中了契丹人的恐吓计谋。说到打仗,辽国现在是打不起,也不敢打。一旦打了,怕是连耶律洪基家的皇位都保不住了。

    赵煦无奈地放下了这份情报,问身旁的彭元量道:“你觉得耶律洪基是病了吗?”

    彭元量恭恭敬敬地说道:“陛下,耶律洪基已到了花甲之年,绝非壮年可比……”

    这句话其实就是暗示着,耶律洪基时日无多了。

    中国人讲究的是,“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过了五十岁,就知道人生其实没有多少年的活头了。六十岁,等于一只脚已经踏入棺材了。

    都说最了解你的人,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敌人。

    就如同辽国了解大宋一样,大宋也很了解辽国。若非在辽国获取情报不易,在皇太叔耶律重元谋反的时候,大宋就插一只脚进来了。再不济,也要夺回幽云十六州几座险要的城池。至于什么澶渊之盟,呵呵,在利益面前,那不过是一张废纸罢了。

    而辽国也好几次蠢蠢欲动,都是瞄着大宋皇位传承不稳的时候,想要大兴刀兵。

    两国尔虞我诈,已经互相暗暗较劲了好多年。

    但现在一反常态,耶律洪基还没动刀兵,就已经虚张声势了,这是不是有点不对劲?

    赵煦也反应过来了,不管怎么说,按照辽国的政治制度,耶律洪基是万万不敢和大宋动刀兵的。只要他动了刀兵,甭管是赢是输,都压不住辽国之中的野心之辈也在磨刀霍霍了。更何况在这份情报之前,还有一份同样是来自安抚司的情报,说辽国的东北面,也就是白山黑水之间,有女真人也在掘辽国的根基,不断地抢夺人口、牛羊马匹。

    也就是说,在大宋无法通过陆路去到的地方,居然有一个天然的盟友!

    赵煦当机立断,让安抚司遣派人手,通过海路过去专门游说女真人,让他们出兵骚扰辽国。无需真打,只需要牵制住辽国的一部分兵马就行了。到时候打赢了,大宋会付给女真人军费五万贯钱,还有一千匹锦缎。以女真人一穷二白的性格,肯定会心动的。

    意愿是好的,就是不知道结果如何。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从来不只是刀枪相交,在看不见硝烟的地方,斗争更是惨烈。各国在大宋埋有暗子,大宋又何尝不是在各国也埋下了暗子?明争暗斗,就是最好的注释。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底下已经暗流涌动了。

    赵煦再不济也好,也懂得靠谁都不如靠自己,默默的,他已经把将作监制成的配重投石机、新制成的上好钢铁兵器,还有数量庞大的火器,全都运往雁门关一带了。

    宋、夏、辽三国之间的大战,似乎一触即发。

第497章 人山人海() 
时间过得飞快,这一日已经是十一月底,就快到腊月了。

    这一日是十一月二十六,据道士郭骞所言,这是个黄道吉日。

    吉不吉日张正书不知道,但他知道,随着《京华报》的造势,超市和四轮马车已经被炒到了一个高度,如果再不开张,怕是热度就下来了。张正书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所以这已经到了不得不开张的关头了。

    随着一阵阵炮仗爆炸声响,被张正书恶趣味命名为“家乐福超市”的超市,迎来的开张剪彩。最引人注目的,是前面的舞狮。舞狮的起源众说纷纭,最厉害的舞狮,当属唐朝时的宫廷燕乐之舞,足足有上百个人来舞狮。在北宋这时候的民间,其实舞狮已经很流行了。在汴梁城中,还有个“狮子会”的和尚讲法,吸引了不少人。

    这种舞狮是用纸竹扎成五彩的狮子,导以锣鼓,配合着炮仗声,更是热闹非常。

    而燃烧的炮仗,是张正书教会工匠,让工匠制造出来的。已经和后世相差无几了,是用卷纸裹着火药的鞭炮,而不是平时的“爆竹”。这炮仗是长长的一串,用红纸将火药裹起来,再缠上引线。点燃之后,足足有一千响之多。在这之前大宋的爆竹,是将一根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声。

    这热闹程度,过年都比不上,哪怕是汴梁城西边的市民,都被吸引来了。

    好在东水门外地方宽敞,能容纳得下数万人。不过这样都好,现场还是人山人海一片。中国人嘛,喜欢看热闹的心是几千年都不变的。除了围在“家乐福”超市前面,有的人站在桥上看,还有的爬上树看,甚至汴河中被封冻的行船上都站满了人。

    哪怕是见惯了大场面的张正书,见到这个场景,都忍不住吓了一跳。

    这人也太多了吧?

    反正现场嘈杂得,连张正书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了。

    锣鼓声阵阵,恍惚间张正书都以为回到了后世,站在某个商店开业的门前。

    除了这舞狮的狮子有点奇特以外,其他的都和后世相差无几。特别是“家乐福”超市门前那红绸布的剪彩,非常有超越时空的感觉。

    “没想到你居然有这等恶趣味,就不怕宋朝人接受不了嘛?”

    系统突兀的声音再次传来,一开口就是吐槽。

    张正书没好气地说道:“你懂什么,这叫营造声势!”

    “呵呵……”

    系统再次开启了嘲讽模式,张正书差点没忍住要一把关了它。要不是系统有雷达功能,他真的就关了。在宋夏战争紧要的关头,西夏在汴梁城的暗探肯定会很活跃的。别说西夏了,辽国、女真的暗探也未必会安静,所以开着系统来预防可能出现的伤害,这是很有必要的。

    说白了,就是张正书有被害幻想症,原因嘛也很简单。要知道他可是策划了刺杀辽国使臣的,自然也怕别人用相同的手段对付他。好吧,这确实有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意思。可是,安全无小事,谨慎一点还是要的。

    不理会系统,张正书站到了台前,用充满了“激情”声调,说着他自己都听不到的话。不到一分钟,张正书就宣布剪彩开始。

    当剪刀剪断了红绸布之后,这“家乐福”超市被红绸布遮住的牌匾也揭开了。至此,“家乐福”超市正式开业。

    “今天开业,全场商品八折!”

    张正书不屑于弄什么小手段,说什么“八折起”,也不会先调价再打折,这样就是在玩弄顾客感情,绝对不是经营的长久之道。

    中国人太聪明了,什么销售手段到了中国人手中都能被玩坏。看看后世的中国人有多“聪明”:打折,中国人能先调价再打折;直销,中国人能玩出传(chuan)销来;电商,中国人能变成山寨假货的聚集地;众筹,被玩成了众愁,成了骗子聚集地……如此种种,层出不穷。

    这都是因为中国人太聪明了,有点厚道老实一点,就好像吃了大亏一样。

    实际上,社会上多一些厚道老实的商贾,是整个社会的福气。

    张正书不想开这个坏头,所以他的打折是实实在在的,没有半点折扣。

    在《京华报》上,张正书也宣传了,每一天“家乐福”超市都会挑出几样销量大的商品打折。这也是笼络顾客的手段,进过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今天“家乐福”超市聚集了这么多人就不难解释了。这种新颖的商业模式,巨额的让利,真的闻所未闻啊!爱贪小便宜——好吧,勤俭持家的中国人,哪里会放过这种好机会?全都憋了劲,要在今日狠狠地扫货。

    再加上时近年关,年货是所有宋朝百姓的必备商品。“家乐福”超市让利两成,整个汴梁城不沸腾才怪了。

    “让让,俺要进超市……”

    “别挤,是我先进来的!”

    “冲啊,慢了啥都抢不到了!”

    ……

    “贤侄,这是……”

    林百间也被请来观礼了,他原本对超市的经营模式持怀疑的态度,可见到“家乐福”超市如此火爆的场面,他忍不住想发问,这到底是为啥?

    “这只是开业第一天而已,算不了什么……”

    见多不怪的张正书轻描淡写地说道,确实,经历过抢板蓝根、抢醋、抢盐……各种奇葩事的张正书,面对这种场面,实在觉得是小意思而已。

    “贤侄的眼光,我是服了!”林百间感叹说道,“随随便便一间杂货铺,都能被小员外弄得风生水起。若是小员外决意要做其他买卖,那肯定也是赚钱的。”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答话。

    作为一个穿越人士,随随便便弄点东西出来都是能赚钱的。别的不说,前几日周篷去了李家村,带回了一个消息,苏熙苏子明已经招募了好几个琉璃工匠,而且已经成功按照张正书的“配方”,弄成了无色琉璃。苏熙感慨,比他弄出的无色琉璃,张正书的法子更加实用便捷,而且原料也不难找。

第498章 都是后脑勺() 
无色琉璃,也就是被张正书称之为“玻璃”的东西,也是一个极能赚钱的东西。张正书已经把锡箔镀水银镜子的办法告知了苏熙,想必很快就能制造出镜子了。这种能把人照得纤毫毕现的镜子,卖出天价也不是不可能的。只要宣传做得好,比如四轮马车这样,已经不止一个达官贵人来“京华报社”询问价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