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这小官人说得没错,这算术果真是科学之王?”
苏熙居然看到了课室里居然还有不少工匠在听课,和一大堆小孩子一起上课,他们居然丝毫没有尴尬和局促!
“他们也是为了利益……”
张正书解释了一番工匠分级制度,听得苏熙叹为观止。
“以实利相诱,引导工匠精益求精,创新发明,可成一家之言!”苏熙算是明白了,这技校就是为他而设的。寻遍整个天下,恐怕都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所在。虽然这里有苏熙不太喜欢的算术,但其余的都大大超出了苏熙的想象,甚至比他的想象中的条件还要好。当然,这个条件没包括环境——李家村的环境是不错,可技校算是临时建起来的,外表有些粗犷,也没加修饰,看起来倒像是安置难民的地方。
可技校的学术氛围,加上实践佐证,天底下已经找不到第二个这样的地方了。
“可惜李家村还是小了点……”
张正书可不会把农田都占了来盖楼,这和他的理念不符。然而,邻村却把张正书他们当成了冤大头,河边的土地居然要价比汴梁城的土地还要贵。张正书只能用“人心不足蛇吞象”来形容那些刁民,简直是钻进钱眼里了。这种行为,短视至极。一方面,邻村又想张正书招他们做工,一方面,又舍不得卖地的钱,张正书只能说他们痴心妄想。反正他们不卖就不卖吧,张正书有的是选择,中牟县就是张正书的选择之一。
这不,听闻张小官人在外面买地建作坊了,邻村的人慌了,户长屁颠屁颠地来找张正书说项,开始放低姿态了。张正书却觉得这户长还是太过贪心,要价还是比原来多了三倍,于是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宋朝沿袭唐制,乡村中有乡和里,城市中有坊,诸乡置户长主纳赋、耆长主盗贼词讼。州县郭内旧置坊正,主科税。乡、里虽然没有正式的朝廷机构,但是依靠乡间地主,还是能控制和管理广大农民的。这个黄屋村的户长,就是这样的乡间地主,平日里负责“课督赋税”,权力不小。正因为是地主,所以这个户长根本无视本村农户的要求,狮子开大口。
然而,张正书哪里肯给他勒索?一口咬定,最多比原来的地价高百分之十,不然免谈。
两人的预期价格相差太大,自然就谈崩了。张正书也不稀罕,虽然中原的土地紧张,但是在江南,在岭南,那里还是地广人稀的所在。论发展潜力,肯定是江南和岭南更好,毕竟那里有港口,河流众多,海贸河贸都非常便利。再加上张正书一心谋求后路,靠海就是最好的选择。既然对方没诚意卖,张正书也不强求,让那些河边荒地烂在那户长手中吧,看他还能拿来做什么?
“这还小?!”
苏熙却震惊了,要知道,李家村的这一片作坊连带着技校,已经凭空开垦出了百多亩地方了。连着一道墙壁过去,就好像一个皇家园林一样,要是靠双腿走,没有小半个时辰,都没办法走一遭。保安队之所以一直在增加人手,就是因为巡逻的人手还是不太够,漏洞还是挺多的。苏熙之所以震惊,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这小官人的心到底要有多大?
“这算什么……”
张正书是见过后世大工厂的,没有雇工上万,占地千亩以上,哪里有脸面称自己为“大工厂”?
现在的技校和作坊,只能称之为“作坊”,比之后世的小工厂都不如。
后世的小钢铁厂,日产钢铁都是以吨来计算的。可现在呢?能一天产钢铁数十斤都算是“大产量”了,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估计也只有纺织工业,能拿得出手了。但论起效率来,和后世比还是差了太多。
“那在小官人的眼里,到底怎样才算可以?”苏熙很好奇地问道。
张正书遥望着天空,淡淡地说道:“起码半个大宋,都要遍布大型作坊,这样我才算满足。”
“嘶……这可能吗?”
苏熙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志向恐怕比项羽那句“彼可取而代也”还要厉害得多。
“怎么不可能?只要你我努力,大家努力,总有一日,建作坊会成潮流的。”张正书笑道,“那么,富户的钱财,就不会埋在钱窖里生铜绿,也不会只会眼睛盯着土地了。海贸会更加频繁,大宋会往海外开拓疆土……”
苏熙被张正书描绘的宏图给震惊了,这种事,他是想都不敢想的。
“我也能做成这番事业?”苏熙眼睛里满满都是憧憬。
张正书笑道:“人要是没梦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就算做咸鱼,也要做一条有梦想的咸鱼。努力吧,骚年!来,我们先从数学……额,算术学起。看,现在讲的是几何,仔细听讲……”张正书把苏熙拉进了课室,听起数学课来。苏熙脸上一脸无奈,但还是硬着头皮听了起来。
第439章 王爷?()
“得漂,得漂,得意的漂……”
张正书一路哼着周杰伦的《漂移》,在日落时分,用四轮马车赶回了汴梁城。
“郎君,有甚么事值得这般高兴?”曾瑾菡正打算回家,结果刚刚出了“京华报社”就见到张正书回来了。
张正书摇头晃脑地说道:“我把小明坑……额,劝进了技校,还让他签了保密契约和雇工契约。”忽悠苏子明成功了,能不高兴吗?虽然这近半年来,张正书笼络了不少工匠,不少懂得数学的“人才”,甚至还有一些能工巧匠。可真正有科学探索精神的,还识字的,就苏熙苏子明一人而已。对这个小明童鞋,张正书是非常看重的,打算着力培养他,甚至让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科学家。
当然,张正书最开心的不是这个,而是让小明童鞋感受到了数学的恶意,这才是张正书最想看到的。一想到苏子明上数学课时痛不欲生的表情,张正书就一阵暗爽。“这就是数学的威力了!小明啊小明,你总算也尝到什么叫数学了……”
想起读书时被数学支配的恐惧,张正书居然有种大仇得报的快感。
“恭喜郎君又获得一员良才!”
曾瑾菡有点不是滋味地说道,她见到张正书如此对待人才,居然也有点吃醋了。张正书是谈过恋爱的,曾瑾菡这么不加掩饰的醋味,他隔着老远都能闻得到。“是啊,多亏了姝儿你不以他相貌而论才华,才给我保留了一个难得的人才。此次,你是居首功的!”
不得不说,女人都吃这一招。稍微哄着曾瑾菡,她满腹的委屈顿时就没了。张正书还很贴心地拉着她的手,带着她一起到厨房去,小情侣俩就这么“夫唱妇随”的,你做饭来她择菜,其乐融融。
只一顿饭,就让曾瑾菡觉得张正书是一个值得托付终身的好男儿,待得张正书送她回家后,她的心情已经转了一百八十度的弯了。
看着脚步都变得轻快的曾瑾菡,张正书却满是感慨。不仅生意需要经营,感情也是需要经营的。
曾瑾菡对他的帮助,他是看在眼中,觉得很对她不住。张正书太忙了,各项生意需要他拍板。哪怕他懂得管理,懂得放权,可每天也还是有一大堆事情要做。特别是最近,他暗中成立了一支密探,对外宣称是“保安二队”,对内则宣称是“黑客”,意思嘛自然就只有张正书一个人能明白了。暗号更是丧心病狂,“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的对应口号,居然是“3。1415926”——除了自己人,天底下就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暗号的。
当然,张正书还有几套暗号备选:“钾钙钠镁铝”对“锌铁锡铅氢”;“花生瓜子矿泉水,泡面饮料八宝粥”对“把腿收一收”;“今年过节不收礼”对“收礼只收脑白金”……张正书就不信了,有人能破译他设下的密码。如果有,那肯定是和张正书一样的穿越者!
这些“黑客”成员,说得难听点,就是张家世代的僮仆,和张家是休戚与共的,肯定不会出卖张家的利益。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家眷,都在张正书手中。为了以防万一,张正书已经暗中收养了好几个孤儿,打算培养成自己的心腹。当然,现在这些孤儿,都在技校里学习,看起来和普通的学童没啥两样。
“黑客”毕竟是初创,成员就那么几个,张正书全都派去西北了。西北的战事,始终是张正书牵挂着的大事。
可以说,大宋没有比这个更好灭掉西夏的机会了。历史上,西夏一共发起了四十多万大军,可遇到大风雪,最终存活下来的,只有几万人。如果大宋能再努力一把,攻破西夏都城,说不定能抓得住西夏的皇族,彻底灭掉西夏。那么,拥有了河套平原,能养马的大宋,就再也没有借口说中原无马,只能被动防守北方异族入侵了。
凭借着西夏这块跳板,如果赵煦能再活个三五年,说不定还能把幽云十六州给拿回来——虽然希望不大,要知道那是辽国的钱袋子啊!
“唉,不知道我这个蝴蝶扇动了翅膀,能不能稍稍改变一下历史的进程……”
张正书真的不愿意看到大宋就此沉沦下去了,可他也是无能为力。一个人在历史的惯性面前,显得太无助了。哪怕他知道历史的大事,提前布下了局,恐怕也只是杯水车薪的事。正想着想着,张正书突然看到,在景明坊的大街上,迎面走来一行人。
“不瞒你等,那和乐楼的李行首,确实美若天仙。便是只蒙着脸,本王也被迷住了。唉,只可惜本王的诗词不入她眼,不然能与她共处一室,畅谈乐理,研究诗词歌赋,那是人生一大乐事也!”
张正书瞧眼前这人,倒是生得周正,看模样还挺年轻的,一身贵胄的气息。
“难道是一个王爷?”
宋朝的王爷,都是闲散的,等同被养在汴梁城的“吉祥物”。每日除了斗鸡走狗,狎妓出游,玩物丧志,好像就没有其他东西做了。宋朝对王爵人数的控制相对比较严格,王爷的数量并不多。
可以说,宋朝对王爵的继承制度跟别的朝代有所不同,很多情况下,爵位拥有者死后,爵位不传给儿子,而是在他所属的支系下的同一辈份的人中选择年长者继承,直到这一辈份的人都没有了,再从下一辈份的子侄中选择年长者继承。所以可以看到某一爵位在同一字辈的人中传承了好几次。而且宋朝虽然设置了嗣王一爵,但几乎是虚设,一般地说,亲王的儿子只承袭国公,只有年高德劭者才加恩进封郡王,然后后代以国公世袭。
虽然皇权赋予这些赵氏宗室特权和资助,但朝廷设置法令对这些宗室实行管理。即使是在宗室历史源远流长的中国,宋朝宗室的特点和范围仍然是史无前例的。
如果眼前这人是王爷的话,还这么年轻,肯定是亲王无虞了。
“是简王赵似,还是燕王赵俣?抑或者是端王赵佶,不对,还有睦王赵偲和申王赵佖啊?”张正书觉得奇怪,但也没有多管闲事。
第440章 找骂的()
张正书正思索间,却听那跟班拍马屁说道:“王爷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若是能写出一首好词来,何愁不能得到李行首青睐?再不若,王爷画一幅仕女图送与李行首,说不定李行首就想见王爷了……”
“要小的说啊,何必这般麻烦。王爷只需亮明身份,那李行首岂敢不从?”
“你这人,好生没趣。李行首天仙一般的人物,岂能用世俗权力迫她做这些事?”那王爷出言斥责道,那跟班连连点头称是,但张正书瞧得分明,那跟班是嘴角洋溢着笑容,想来是故意找骂的。
张正书知道,不是这些跟班喜欢抖M,喜欢受虐,而这个是最不容易被发现的拍马屁手法。换句话说,领导肯骂你,代表领导还在意你。如果领导连骂都不想骂你了,证明在领导眼中你已经不值得他浪费时间了。之所以说是高级的拍马屁方式,是因为故意挨骂,等于无形中拔高了领导的智商,别看领导骂得狠,其实心中是很开心的。
好为人师,这是大部分人都有的毛病。真正不耻下问,或者是胸怀虚谷的人,还是太少了点。不当一回人师,怎么显得领导比你高明一点?要是领导什么都比不过底下的人,那这个领导也太失败了。
人都是聪明的,或者说中国人在这方面,极具天赋。
连张正书听了,都觉得面红耳赤,心道:“丫的,这也太没底线了一点,真的是天下乌鸦一般黑啊,不管是在二十一世纪还是在北宋……”张正书想起了前一世公司的某个同事,就是这样的人,整个公司都看不起他,可老板就是喜欢用他。人心啊,太过奇妙。
“是是是,王爷怜香惜玉,不同小的这般粗鲁,不懂情趣之妙……”
张正书听到这,想吐槽了:“你丫的不是不懂,是在装蒜!”然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张正书绝不会自寻麻烦的。“这景明坊内多贵胄,想必这王爷也是住在左近罢?不过,申王赵佖眼睛瞎了,自然不会去狎妓。啧啧,也是时运不济,要是赵煦挂了,论第一继承人就是申王赵佖了,可惜中国自古虽然有智障当皇帝的,但没有盲人当皇帝的先例。”
其实,申王赵佖的眼疾并不是瞎了,很可能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到什么程度呢?都看不见人了,甚至可以说是盲人。
想到这,张正书突发奇想,如果弄出玻璃来,打磨成近视眼镜,那赵佶岂不是当不成皇帝了?其实,平心而论,赵佶并没有错,因为文青虽然是一种病,可碍不到人家啊!要知道,赵佶自小就被当成是神童看待的,他对笔墨、丹青、骑马、射箭、蹴鞠都有着非凡的造诣——自然是观赏性的居多,竞技性就不行了。再加上赵佶对奇花异石、飞禽走兽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在书法绘画方面,更是有非凡的天赋。赵佶师从著名书画家王诜,这也是个大有来头的人物。
王诜是宋英宗的驸马爷,王诜的夫人蜀国公主,是宋英宗的二女儿,后来蜀国公主的哥哥宋神宗继位,王诜又成了皇帝的妹夫,身份不可谓不显赫。之所以此人能受到皇家垂青,除了他也是士族——先祖为北宋开国功臣王全郴,本人的才艺也异常出众。
据说,王诜好读书,过目不忘,诗文书画琴棋无所不精。少年时,王诜曾把文章送给当时的状元郎郑獬看,郑獬看了之后,搓着手赞叹:“子所为文,落笔有奇语,异日必有成耳!”当时文学大家黄庭坚与苏轼齐名,眼界甚高,但也对王诜的诗书画也佩服得五体投地,称他后生可畏。
才子、善画,只是王诜的两个特点。王诜这人有四大异于常人的地方,剩下那两个特点就羡煞旁人了——豪侈,好色。
王诜的穷奢极欲以及放浪不羁是相当有名的,家中妻妾成群,有妾八人、更有宅第舞女不计其数——张正书深深怀疑,后世周星驰拍《唐伯虎点秋香》时的原型不是唐寅,而是王诜。因为历史上,唐伯虎就三个老婆,没有妾。唐伯虎这三个老婆,都是死了老婆再娶的。没错,唐伯虎就是克妻的命。
说回这王诜,虽然他的妻妾没有张根富多,但也不算少了,足足有八个啊,张正书很怀疑他的肾是不是铁打钢铸的?但这还满足不了王诜,他还时不时地背着妻妾,去青楼寻花问柳。说好听点,王诜是个风流倜傥的艺术家。说露骨点,他就是一个有才艺的文化流氓。
好色,对于艺术家来说,或许并不致命。毕竟宋朝驸马,几乎就是天然的政治绝缘体,王诜不努力花钱,不狎妓作乐,不寄情诗画琴棋,他还能干啥?
但王诜做为老师,是极其失败的,因为他教出了一个亡国之君。可这也不怪王诜啊,谁能想得到,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赵佶,居然因缘际会能登基为帝?要知道,王诜对赵佶的影响极大,年轻的赵佶视王诜为自己的人生导师,学习他、模仿他。在王诜影响下成长的赵佶,活脱脱是王诜的翻版——穷奢极欲,而且好色。
世间的一切,都是有起因的。赵佶成为昏君,和宋朝不重视皇族德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这也是阴差阳错的事。宋朝要是不让宗室纵情声马,皇帝又怎么坐得稳皇位呢?只是,如果赵佶不能成为皇帝的话,哪怕金国再强大,又何衅以伐宋哉?
一瞬间,张正书就想了这么多。
可当他听到那王爷下一句,汗毛都竖起来了。
“本王听闻,开封有一‘大桶张家’张郎君,甚得李行首青睐。本王倒想见见,是何等人物,如何能得李行首青眼有加?”
“王爷,想来也是个浪荡子,不值一提!”
“不对,小的曾听闻,这张郎君曾做了一首词,甚得李行首欢心。想来,也是一位读书人……”
“小的还曾听闻,这张郎君弄出了风靡汴梁城的香水,出门前王爷还用来哩!”
“不对罢,小的听闻那张郎君被章相公家的章仿小衙内打成傻子了啊?”
……
第441章 装傻()
“……”
那王爷一愣,也是一阵无语。他脸上好像肌肉抽筋一样抽动了起来,怎么这个“张郎君”居然弄出了这么多幺蛾子,那他本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他有点好奇了,很想一看究竟。
“要小的说,不过是一商贾耳,能有甚么本事?”
“就是,王爷莫要理会他……”
“你们怕是也傻了罢,王爷要得到李行首的芳心,岂能不打探敌情?须知兵法上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便是讨取行首欢心,道理亦是相通,如何能寻常待之?”
……
张正书听不下去了,虽然宋朝王爷没啥权力,可毕竟是王爷啊,随便一根手指头,都能按死他这个小商贾了。能躲则躲吧,大不了以后他低调点,不再去招惹那李师师了。红颜祸水,古人诚不我欺啊!
不过,张正书好像想起了什么,等等,李师师,王爷?
“难道这人就是赵佶?”
张正书忍不住心中的好奇,作死一般走近了看了看那王爷的脸。嗯,倒是生了一幅好皮囊,按照宋人的话来说,这面相是个长寿相。一张类似国字的脸,配上一双大耳,怎么看都是有福之人。想想也是,要是没有福气,怎么可能投胎到皇家?须知,这投胎也是个技术活啊!
但如果这人是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