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浮世经-第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家应该是他统领,而不是徐元真一个女人。

    若真正去论经商能力,以眼下徐元真所控制的局面,他是没有机会的。就像之前,他趁着徐元真“坐月子”之时谋到了却开辟大康市场的机会,却失败了。

    失败在于,大康人瞧不起一个以女人为家主的家族之人!

    他不甘心,但思来想去许久,才终于想到:若他想要再崛起,只能投资一位“明君”,以一国为后盾,方能再有风光之日!

    所以,他投资了仁德太子。

    他不再掌管徐家,手上握着的资金很少,并不能给予仁德太子太多支持……但幸好仁德太子从前迫切需要的,并非银子,所以并没有给他压力。

    仁德太子的这种“宽容”,越发让徐元慎认定,他是一位值得依靠的明君。

    所以,他毫不犹豫就将大女儿徐清推了出来,让她从未栓牢与仁德太子联系的纽带!

    当然了,如果仁德太子事败……那是天意不在他,他当然扭头就走了。

    幸好。

    仁德太子成功了,如今已经是皇帝了。

    只要再有一段时间,让他坐稳了位置,腾出功夫来,那么一切的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但徐清的顾虑,似乎也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

    太上皇说是神智糊涂身体要跨了,但他还有命在,是不是?所谓的糊涂和孱弱,会不会是装的?尤其是洪光道长仍旧逍遥在外!传闻他的武功已到了非人的高度,说是神出鬼没,绝非夸张!他若是回来,一心想要营救太上皇……

    徐大老爷敲击桌面的手指越来越慢,越来越慢,最后停了下来,按在了桌面上。

    是需要谨慎。

    进宫之事,确实不能急。

    但徐元真那里……

    徐大老爷看向徐清,缓缓地道:“你既然见过了夏长渊和徐玫,那想必你姑姑会很快就知道你我的行迹和打算了……她必定不肯轻易让我们如愿。要知道,曾有一年我不过是同还是仁德太子的皇上见过几次面……没多久,仁德太子就遭了磨难。”最后的话,他说的有些艰难。

    就是那一次,徐元真又给了他一个响亮的耳光!

    他回到姑苏,但凡对他想将徐清送进太子府的打算有所耳闻的人,都看他像是个笑话!连带着徐清也被耽搁了婚事!

    “父亲,我们走了近两个月了……”徐清轻声道:“姑姑若当真耳目如此灵通,恐早就知道内情,有所猜测了。”徐清想了想,又低声道:“皇上之前的行事事先没有走漏一丝一毫的风声,想来姑姑也不是存心非要破坏皇上行动不可的。”

    那她之前那番是为什么!

    徐大老爷一窒,却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没有瞒过徐夫人的把握。那么,她远在姑苏冷眼旁观,却已然是高高在上,仿佛是在嘲讽地说,她是故意放过了他们一马似的!

    哈!

    那他们,他徐元慎和如今高坐皇位的新帝,简直就像是跳梁小丑了!

    想到此,徐大老爷不禁咬牙切齿,面容狰狞起来。

    徐清发现了,动动唇想要说些什么,最终什么也没有说出口。

    “老爷,小姐,皇上来了。”流苏走进来,低声禀告道:“皇上微服前来,已经到了内书房,传话请老爷您过去。”

    徐大老爷闻言回神,端起茶盏将其中已经放凉的茶水一饮而尽,放在茶盏时候,面色已经恢复许多。他看向徐清,见她目光关切,便朝她道:“你的想法,一会儿我会找空子向皇上说明的。只是皇上答不答应,我并不敢保证。”

    “多谢父亲替女儿费心!”徐清忙道:“女儿其实也觉得,身为徐氏女,若是这般不清不白地进了宫,丢的也是徐家和父亲您的面子!皇上若当真看重您和徐家,就不会让父亲您为难的。”

    “但愿吧。”徐大老爷似乎觉得自己仿佛一下子颓然了,又立即振作起来,道:“你说的对。徐家女,的确珍贵。”(未完待续。)

171 新帝

    太子府。

    书房之内,龙涎香氤氲,散着让人沉醉的气息。

    新帝深坐在宽大的椅子中,隐在这样的香氛之中,面容有些缭绕不清。

    徐大老爷走进之后,匆匆看一眼,就不敢再看,恭敬行礼:“草民徐元慎,请皇上大安,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唔。”新帝若有若无一般地应了一句,揉了揉眉头,仿佛十分疲倦,突然开口道:“说起万岁,徐卿你说,这古往今来,是否真的有万岁之事?父皇的那所陵墓,说不定真的藏有万岁的秘密?”

    不然,明帝为何笃信不移,花费那么多的心思。

    徐大老爷闻言心头一跳,不敢相信新帝竟然也对那所谓陵寝的秘密起了心思,一时不知如何作答才好。也是,若为废王,当然是度日如年生不如死;但如今既然已成九五至尊,站在了天下最高位,有了无限的风光,又怎么会不想这样风光的日子长长久久?

    古往今来,民间求长生者才有几人。而迷信道教服用仙丹的皇帝,却数不胜数!几乎没有那个皇者能真的对“长生”完全不屑一顾!

    “如今天下皆在陛下您的掌控之下,皇陵离京城不过几百里路,转瞬即至……若是陛下好奇,或许可以去看一看,任何秘密,都在陛下您的天目之下了。”徐大老爷斟酌之后,谨慎地道。

    新帝闻言久久不语。

    龙涎香愈发浓郁起来。

    良久,新帝仿佛轻叹了一声,才开口道:“还是算了。朕怕自己去去看了,说不定也会被所谓的‘长生’所诱惑。朕心中很清楚,朕不如父皇良多。”声音之中,有着微嘲。

    明帝那样一个铁血君主,都被诱惑了。而且是在曾经年富力强的时候,就对那座陵墓倾注了无数心血!新帝绝不敢说,自己的定力能够强过明帝!

    他不敢去。

    他怕自己一但去探究内情,就会深陷其中。

    甚至,他直接下令将整个陵墓封存起来,另外找了一个地方重新开始为明帝修陵!

    又或者,他心中未尝没有一种藏得深深的念头:将来,十年二十年之后,当他不再年富力强,当他开始衰老了,当大夏不再有内忧外患重新强大,当国库之中有了余银……他或许可以重启陵墓,去发掘其中的秘密?

    “皇上谦爱世人,乃是我等百姓之福。”徐大老爷盛赞了一句。

    新帝将关于陵墓的一切抛在了脑后,回过神,将双手放在桌面上,坐直了身体略微向前倾向徐大老爷,将他威严的天颜从香雾之中露出了些,注目徐大老爷,道:“徐卿,朕与你也算是故交……因此,朕也不准备与你说客气话……你知道如今国库艰难,西南张贼不得不讨,朕急需兵饷物资,不说能足额发放,至少能有一笔钱让将军们能够吃饱了有气力到战场上去……”

    他肃然逼视徐大老爷,问道:“朕走投无路,只能来问徐卿……短期内,你有没有法子给朕筹到至少五十万两银子,或是相等的粮草物资!”

    五十万两而已。

    并不多。

    甚至说,很少了。

    若徐家还是当年那个徐家,他还是徐家大公子是徐家家主继承人之时,五十万两,根本就是动动嘴巴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多费心思去筹集!

    但今日不同往日了。

    从他决定投资仁德太子的时候起,就意识到两手空空不成,所以也努力地去做了准备。奈何,他准备了许久,甚至关注起了他从前不会关注的“小钱”,如今也才备下了三十万两而已。

    这其中,包括从李家拿出来的二十万两。而这笔钱,李氏还不知道。当然了,李氏这些年紧紧跟着徐夫人身后讨好,手里的小金库肯定也攒下了不少……但徐大老爷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服自己去向自己的妻子伸手拿这笔银子!

    一来是怕李氏不同意心疼钱财后脚就去向徐夫人打了报告;二来是,他也没脸!

    徐大老爷暗自握住拳头,不敢看新帝的脸色,低声道:“回陛下,自从属下结识陛下一来,就暗中开始筹备银两物资,以备陛下不时之需。只是,陛下也清楚,如今属下已经很难插手家族生意,能力有限……”

    “你有多少?”新帝打断了他的解释,声音有些阴沉。

    徐大老爷心头一颤,道:“草民手头筹集到了近三十万两白银。其中有十万两白银的粮食,约有十万石,随时可以提供给陛下。”

    比起白银,显然如今新帝更需要粮食。

    这些粮食,多少能够解了新帝的燃眉之急。

    这也是徐大老爷自觉自己能拿出的银子太少了,想法子利用徐家在商界的关系,换成了粮食囤起来,好显得自己并非不努力,也不是无能无用。

    果然。

    粮食这两个字一说出口,徐大老爷只觉浑身压力一轻。

    但新帝一直沉默地看着他,不发只言片语,让徐大老爷丝毫不敢得意放松,额头又渐渐有了冷汗。

    这些东西不够。

    徐大老爷心中清楚的很。

    没有足够的投入,就不会有足够的回报。这一点,他也十分清楚。

    他躬身站在那里,心思急转,突然一咬牙,低声道:“陛下,属下方才得知,徐元真的丈夫和小女儿,此刻就在京城。”

    “你想说什么?”新帝淡淡地道。

    “徐家拥有无尽的财富,犹如在大夏朝吸血的蚂蟥!从前不肯反哺大夏,实乃大不敬!”徐大老爷沉声道:“陛下急需银子,若正常手段去筹集显然来不及……非常时候行非常之事,不若以徐元真丈夫女儿为质,让她吐出一笔钱财来!”

    咬牙说罢,徐大老爷又觉得,屋内的气氛又松动了些。

    但新帝依旧沉默,没有开口。

    他身为一国之君,又如何能够公然行匪盗之举!

    徐大老爷跪地请命,低声道:“属下愿为陛下分忧!”顿了顿,他开口道:“只是属下在京城身单力薄……”(未完待续。)

172 所托

    “倒是朕疏忽了。”

    良久,新帝方才轻声道:“徐卿身份贵重,的确需要有人随行保护,听从调遣。嗯。徐卿放心,稍后,会有人来找你报道的。”

    “多谢陛下关怀!”徐大老爷大喜,道:“属下感激涕零,定不负所托!”

    “嗯,起来说话吧。”新帝淡淡地道。

    徐大老爷平身站起,偷眼一见新帝重新深坐进了椅子里,明显已经放松了许多,心中也跟着放松一些,想了想,趁着机会,将徐清的想法要求委婉地说了说。

    “唔,住在这里,也挺好的。”新帝淡淡地道:“其实朕也很喜欢这里。朕在这里住了十几年,习惯了地方,回来后总能舒心放松许多。”

    “那陛下今后有空常来,清丫头肯定会欢喜的。”徐大老爷道。

    只是新帝并没有想要见一见徐清的意思。徐大老爷等了许久,没有等到他的回应,抬头一看,却发现新帝在椅子之中禁闭双目,仿佛已经睡着了。

    徐大老爷不敢打扰,想了想后,悄悄退出了书房。

    他走出来,站直脊背,长舒一口气后,方才对把守的太监低声道:“周公公,皇上仿佛睡了。”

    周公公头发花白,满脸褶皱,年纪很大了。他怀抱拂尘,向内看了一眼之后,没有进去,低声感慨道:“皇上已经有好几日没能合眼了。能睡上一时片刻,乃是大喜啊。”

    “说句大不违的话,皇上这是临危受命,怎能不辛苦。”徐大老爷感慨一声,道:“我等小民,只盼着多少能为皇上分忧一点半分,也是尽忠了。”

    “徐老爷有心,皇上会知道的。”周公公道。

    徐大老爷又与周公公谈论了几句,便告辞离去了。至于皇上什么时候醒来离开太子府的,他并不知道。

    是夜,他见到了皇上派来的,保护他的人。

    ……

    徐玫身子好的很快。

    这一日,她看着外面时隔许久又纷纷扬扬飘起的大雪,只一会儿就将院子里的地面铺成了白色,时不时的捧着鲜香嫩滑的鱼片粥喝了一口,心情颇为不错。

    新帝并没有找上夏长渊。

    据夏长渊分析,太平观的存在一直都只有皇上等寥寥几人才知道底细,他最初进宫面圣的时候新帝连太子都不是呢,当然不会知道这个秘密。而太平观又早已从皇家视线里消失了多年,即便当年知道有这么一个组织的人,也将他们忘了。

    又或者,新帝隐隐约约知道一些,但眼下他要抓紧的事情太多,根本顾不上这一头,所以才没有费心思来追查寻找……

    总之,新帝没有找上来,夏长渊也没有主动现身。徐玫看的出来,一向十分洒然的夏长渊,最近似乎开始纠结了。

    徐玫准备怂恿夏长渊离开京城。

    ——人人都知道要防备洪光道长……在徐玫看来,夏长渊留在京城,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坦白说,他现在已经是草民一个了,根本操心不上那种朝政大事好不好!

    不如回去。

    她搅动着勺子,又抿了一口粥,心中不禁赞道:没想到莫仁除了剑法高明,煮粥也十分有水准的……虽然他貌似只会煮粥,并不会烧别的菜……

    嗯,夏长渊貌似擅长煮面条?

    徐玫想起很小时候的那一碗青菜面,眼睛眯了起来。

    莫仁踏雪而舞,身影幻动,快的仿佛要隐隐于纷纷落雪之中看不见了。徐玫忍不住有些手痒,心道:若是自己用暗器偷袭莫仁,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呢?

    真的很想试试呢……

    徐玫将一碗粥用完了,放下碗,想了想,走出门,踏进了纷飞的大雪之中。

    雪落如同白鹅绒一般,干燥蓬松,沾衣不化,很快让她白了头。

    没有风,一点儿也不冷。

    徐玫摸着手腕上的手链,迈着轻快的步子,踩着地上蓬松的白雪,走向莫仁。

    她才走近一些,尚未分辨清楚雪花纷飞之中的那团影子,却见莫仁突然收剑停了下来,出现在徐玫身边不远,目光从她青丝上的雪花掠过,轻声道:“怎么出来了?应该披个斗篷的。你的病才好了些。”

    “病好了,想要出来活动一下。”徐玫遗憾地放开了手链,朝着莫仁微笑伸出了手,道:“既然师兄不练了,就将剑借我用用吧?”

    莫仁想了想,将长剑剑柄朝向徐玫,递给了她,后退了几步。

    徐玫再次朝他笑了笑,拿着剑,就在雪地之中,摆开了架势,一招一式地演练起来。

    她真的是为了活动身体。

    所以,她的剑法中规中矩平平淡淡,甚至都没有一点儿凌厉之气。

    一套剑法比划完了,身上热起来,感觉松快了许多。

    徐玫将长剑抛给莫仁,转身往屋里走,边走边道:“师兄,最近父亲是不是带你见识了很多?”她转头看莫仁,见他抿了唇,笑眯眯地道:“师兄别紧张,我不是要问你什么具体的内情。”她又继续走,道:“我就是想了解一下,若是父亲交待的差不多了的话,我们也该回去了。”

    “姑苏这会儿该有迎春花开了吧?”徐玫抬头看了看天,立即有几朵雪花落在了她长长的睫毛上,又化成了水珠点缀其上。她眨了眨眼,睫毛上的水珠才滚落不见:“哪像这里,还有这么大的雪。”

    “晚上我会给师妹堆出许多雪人。”莫仁轻声道。

    “啊?”徐玫有些惊讶:“你的意思,咱们最近还不能启程吗?”

    莫仁点点头:“大雪封路,也不适合远行。”

    “那好吧。”徐玫有些淡淡地失落。

    今天的夏长渊,又不知在忙些什么去了。

    徐玫回到书房,找了一本《齐史》,有一页没一页地翻看起来。

    过了一会儿,莫仁叩了叩门走了进来,目光落在厚厚的史书上看了几眼,在徐玫桌前站定,轻声道:“皇上开始准备动员调兵,前往西南平乱了。且,好像是皇上已经筹到了第一批的粮食出来,给兵部下了命令,要求调集十万大军,前往西南边疆。”(未完待续。)

173 被掠

    新帝会有这般应对,是理所应当。

    莫仁原本不会觉得有任何的怪异之处。

    但不知为何,他却总是想起徐玫曾经漫不经心地说起:仗,打不起来。

    或许是因为他依旧惊异于徐玫曾经成功预测过之前那一场宫变?

    是以,他一得到消息,就告诉了徐玫,想要听听徐玫怎么说。

    徐玫怔了一下,并没有太在意,随口道:“哦,那就打吧。”

    莫仁对此觉得十分不满意。

    他抿了抿唇,看向徐玫,提醒她道:“但之前,你说过,这场仗,不会真的打起来。”

    感受到了莫仁的视线,徐玫合上书本,托腮道:“那师兄知不知道,朝廷哪里来的粮食?这粮食到底有多少,能不能支持一场十万人的大仗?不提其他兵饷,若是粮食不够,让将士们打着打着饿了肚子,丧了士气的话……”徐玫微微一顿,挑眉道:“届时会有什么后果,便是师兄也能想到吧?”

    吃得饱,才有力气打仗。

    没饭吃,定然会溃败。

    两军阵前一旦溃败,直接就能导致一面倒的追杀甚至屠杀!十万将士,能活着逃出来的,不知还有几人!

    而在如今的大夏,每一个还有力气打仗还愿意为大夏卖命的士兵,都是异常珍贵的。

    徐玫相信,从新帝到朝廷上的百官再到街头市井的老百姓,没有人会愿意看到十万将士前去送死!

    “大夏粮食连年短缺,官仓一粒存粮都没有,全靠着即刻收集,真的会容易吗?”徐玫再次问道。

    若大夏的粮食问题那么容易就解决了,那前世的后来,怎么还会有那么都的事情?

    莫仁摇摇头,转头道:“我这就去打听。”

    徐玫不置可否,目送他出门之后,出神了一阵,再次翻开书本,慢慢看了起来。

    傍晚的时候,纷纷扬扬的大雪停了。

    徐玫走出书房,看了看银白色的天,低头踩上了厚厚的积雪。

    夏长渊和莫仁都不在,看书也看的眼睛酸涩,徐玫觉得有些无趣,踩着厚厚的积雪随意行走,耳中听到了两个小女孩儿的欢笑声,不禁循着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