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套现很麻烦,崇祯皇帝喜欢现金,喜欢立马就可以使用的银两。

    而不是那些不能吃不能穿的古董、字画,虽然它们很高雅很值钱。

    “大伴,找几个实诚之人,在南直隶和京城开设古玩店,不要用皇家的名义。”

    考虑到今后正人君子的家里这破玩意很多,需要建立长期有效的销赃渠道,崇祯皇帝皱着眉,对前来汇报的东厂厂督王承恩吩咐。

    “老奴遵旨!”

    王承恩俯身一躬,继而问道:“皇爷,张四知在老家有良田三万余亩,旱田一万三千亩,应该如何处置?”

    “一律并入皇庄,派人过去管理,雇请当地百姓种红薯,今后都按此处理。”

    崇祯皇帝思考了很长一段时间,方才缓缓说道。

    老实说,旱田就算了,把上好良田拿去种红薯,崇祯皇帝也不知是好是坏。

    可考虑到短缺的粮食以及这操蛋的天气,他觉得还是尝试一下为好。

    红薯高产命贱周期短,无需花费太多时间管理,是解决灾荒之年的好办法。

    奈何现在土地基本掌握在士绅阶层或者勋贵武将手里,他们有大量的良田,吃得精细讲究,自然对粗粮看不上眼。

    普通百姓倒是不讲究,可惜他们没有田地,或者说田地不多。

    这他娘的就是一个死循环,崇祯皇帝即使贵为天子,目前也没有办法解决。

    暂时只有通过不停的清剿他想除掉的人,以并入皇庄的形式,囤积一定的土地后,实行再次分配。

    至于说要更深层次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崇祯皇帝表示,等朕有资格成为暴君再说。

    唉,想到成为暴君,崇祯皇帝突然叹了一口气。

    他好想念前段时间召集的道友,太需要他们帮助自己巩固皇权,争取早一日成为暴君。

    可惜现在的通讯和交通太不方便,这一来一回没有十天半个月,根本没有可能。

    不过,算算时间,朕的好道友们或许有些已经在启程的路上。

    “皇上,皇后娘娘今天熬制了鸡汤,她请问是送过来还是皇上亲自过去?”

    崇祯皇帝正走神之际,周皇后身边的女官青歌行完礼问道。

    “朕……朕待会过去。”

    心里暗叹一声,崇祯皇帝挥挥手让女官青歌先回去禀告。

    终于要面对现实了!

    说实话,穿越过来已经有十几日,崇祯皇帝是潜意识在逃避如何面对后宫的。

    可该来的总该来,逃避也没有用,索性还是坦然面对吧!

    收拾好心情的崇祯皇帝,揉揉双脸,朝周皇后的坤宁宫走去。

    只是步履有些不稳,看来心里还是有些怕怕啊!

    ps:感谢书友颜蛰打赏,谢过老朋友!

第二十三章 你的心不痛吗() 
第一卷风雨飘零

    因为敬才会怕!

    老实说,在崇祯皇帝心中,周皇后和马皇后一直是他心中的偶像,堪称大明王朝最完美无缺的人。

    母仪天下放在她们身上,最为恰当,任谁都无可挑剔。

    现在,终于,已经到了。

    坤宁宫,内廷后三宫之首,与乾清宫遥相呼应。

    皇帝是天,皇后是地,皇帝是乾,皇后是坤,《道德经》中坤得一以宁,故名坤宁宫。

    同理,天得一以清,皇帝寝宫名乾清宫。

    乾清宫代表阳性,坤宁宫代表阴性,以表示阴阳结合,天地合璧之意。

    穿过交泰殿,巍峨的坤宁宫便展现在走得极慢的崇祯皇帝眼前。

    一路上,碰到的宫女都是弯腰低头,以示行礼。

    后宫里面太监不多,没有大太监,只有一些小黄门。太监服侍皇帝,宫女服侍后妃,似乎是规矩。

    殿门口,周皇后的贴身女官青歌早已等待多时,迎接心里尚在敲锣打鼓的崇祯皇帝。

    “不必通知皇后迎驾,你们都忙去吧!”

    事到临头,崇祯皇帝反而淡然下来,挥手阻止就要去禀报的宫女,抬腿走入坤宁宫。

    坤宁宫是周皇后的寝宫,主殿九间,进深三间,从外面看,面积大约在八九百平米左右。

    进门就是一个大厅,深约十五米,左右都有一个个雕花座椅,座椅中间摆着茶几。

    最里面是一个金黄色装饰的凤座,这里是周皇后会见朝臣、勋贵夫人的地方。

    越过西侧门进去,里面很是宽阔,摆放着十几驾织机,再后面便是厨房了。

    古往今来,身为皇后却亲自织布、下厨,估计也不多见,可崇祯皇帝的记忆中,周皇后却是习以为常。

    “父皇……抱抱!”

    崇祯皇帝正待跨过门槛之际,龙腿突然被一个小人儿偷袭,耳边也传来糯软的声音。

    崇祯皇帝一看,不正是才五岁多的萌妹子坤兴公主。

    稚嫩的皮肤犹如刚剥壳的鸡蛋,大大的眼睛一闪一闪,一对小酒窝均匀的分布在脸颊两侧,浅浅一笑,若隐若现,可爱如天仙。

    胸口犹如巨撞,崇祯皇帝蹲下身一把抱起她,心里百般滋味,勾起心酸记忆。

    渣某人,你怎么如此忍心把这般可爱的公主,写成有点神经质的独臂神尼,你的心不痛吗?

    环绕四周,时光交错,崇祯皇帝仿佛看到历史,看到坤行宫的惨烈。

    崇祯十七年,叛军围攻京城,太监王廉急告,崇祯在宫中饮酒长叹:“苦我民尔!”

    太监张殷劝降,被一剑刺死。

    之后崇祯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勋戚周奎、田弘遇家。回宫后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和辅助太子朱慈烺。

    然后哭着对周皇后说:“你是国母,理应殉国。”

    周皇后也哭答道:“妾身跟你十八年,从未忤逆一句,现在陛下命妾身死,怎么敢不死?”说完解带自缢而亡。

    崇祯转身对袁贵妃说:“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哭着拜别,也自缢。

    接着崇祯又砍死了妃嫔数人,并命令左右太监去催大嫂懿安张皇后自尽。张皇后隔帘对朱由检拜了几拜,自缢身亡。

    崇祯又召来十五岁的坤兴公主,流着泪说:“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说完左袖遮脸,右手拔出刀来砍中了她的左臂,接着又砍伤她的右肩,一而再再而三,终究不忍心,让坤兴得以存活。

    同时也挥剑刺死了自己年仅六岁的么女—昭仁公主。

    此时天色将明,崇祯在前殿鸣钟召集百官,却无一人前来。

    崇祯帝说:“诸臣误朕也,国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最后自己在景山歪脖树上自缢身亡。

    可在临死前,这个自尊心非常强的君王,还要用剑把自己毁容,留下千古绝唱;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

    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这个骨头刚硬得到骨髓里的君王,亲自杀死家人,至死却还是牵挂着大明子民,勿伤百姓一人。

    泪水流过脸颊,模糊了双眼,崇祯皇帝心里浮起阵阵伤感,既为眼前坤宁宫的人和事,更为汉人几百年后的悲惨遭遇。

    “父皇不哭,母后今天做了好多……好多……好吃的,有鸡,有蛋,还有肉肉,跟过节一样……”

    坤兴公主一边奶声奶气说着,一边用小手擦崇祯皇帝脸庞的眼泪。

    “父皇不哭,父皇不哭……”

    听完小人儿的话,崇祯皇帝心中酸楚更甚,瞬间被戳中泪点,但只有强忍着,轻轻亲了坤兴公主一口。

    苦逼啊,这坤宁宫中的人都是苦逼啊!

    崇祯三年,坤兴公主出生,恰逢时局每况愈下,本尊开始节省内库开支。

    虽然饿不到,但也是日日粗茶淡饭,除非大的节庆,平时几乎看不到荤腥的。

    衣食食用度,与外面百姓一样。

    加上这个医疗落后的年代,即使是皇家幼儿,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折损率。

    所以不到四五岁的孩子,连爱都不敢深爱,生怕夭折了心里受不了。

    例如本尊深爱的田贵妃,一生为崇祯生下四子:永王朱慈炤、悼灵王朱慈焕、悼怀王及皇七子,除了四皇子永王朱慈炤活了下来,其他王子皆早夭逝。

    孩子连续夭折对于母亲的打击可想而知,所以平日里她都是郁郁寡欢。

    终于,在崇祯十五年,因病撒手人间。

    “皇上,发生什么事了?”

    伤感之际,崇祯皇帝耳边传来轻柔的问候,并带着浓浓的关切。

    ps:感谢书友相爱半生、hanginthere打赏,感谢诸君投票支持!

第二十四章 朕能赚钱() 
第一卷风雨飘零

    “唔,没什么,就是觉得有点窝囊,让你们受苦了!”

    入眼,周皇后身穿明黄色的常服,略显破旧,头上除了一根玳瑁簪子挽起发髻,再无其它首饰点缀。

    美丽的面颊上,也仅淡淡涂点腮红,并无浓妆。

    一国之母,简朴若此。

    然却难掩天生丽质,水嫩光洁的皮肤宛若剥壳的新荔,光鲜欲滴,小巧的鼻梁,微微皱起让人怜惜。

    尤其是目光中充满的忧虑,温柔款款,观之可亲。

    崇祯皇帝心里一暖,仰头微叹,坦诚地说出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男人啊,苦可以自己,但千万别苦了与你生死与共的家人。

    本尊,你糊涂啊!

    “有什么苦不苦的,又不曾少了衣食用度?倒是皇上劳心劳力,要注意龙体。皇儿,过来向父皇问好。”

    见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周皇后心里安顿下来,掠过发髻间的一抹乱发,朝偏殿喊道。

    皇上志比天高,为了大明江山兢兢业业,纵使国体艰难,依旧无悔初心,勤缀不止,单这份毅力和决心,就令她引以为傲。

    她一个女人家,别的帮不上什么忙,唯有操持好后宫,勿让皇上分心,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唉,真是贤惠!

    崇祯皇帝见此,不禁摇头微叹。

    有一种感情,叫做相濡以沫。

    你觉得她苦,她却甘之如饴。

    只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守候在你的身边,共渡难关。

    周皇后的一生,不正是如此?

    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必须要让她幸福!

    这是崇祯皇帝的誓言。

    “儿臣见过父皇。”

    偏殿中,年仅八岁的太子朱慈烺整理好衣冠,举止文雅,向崇祯皇帝问好。

    太子很懂事很乖巧更是有礼貌,可崇祯皇帝却眉头微蹙,有些不喜。

    无它,太懂事了!

    一个七八岁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年纪,可从朱慈烺身上,崇祯皇帝却看到小大人的模样。

    不用说,肯定是被腐儒用礼法禁锢了孩子活泼的天性。

    若是不加以制止,可以想象,自己即使清除了正人君子,可百年之后,朝中必定又是他们的天下。

    而且历史证明,一个中规中矩的皇帝当不了一个好皇帝。

    “皇儿还太小,不宜过多束缚。今后上午学习开蒙文字,下午的礼法取消,任其自由玩耍。”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对周皇后说道。

    同时,心中决定,太子今后要亲自教导,切不可让正人君子插手此事。

    “皇上可想清楚了?”

    周皇后和崇祯皇帝本是少年夫妻,相互间了解很深,知道夫君性子急躁,做事往往随性而至,因此横了他一眼回道。

    “当然!朕要当皇儿的保护神,亲自教导,宫外那些腐儒能教什么?”

    此刻,崇祯皇帝仿佛道家保护神真武大帝下凡,霸气的回答。

    腐儒?感觉有些奇怪?

    望着自信心爆满的崇祯皇帝,周皇后心里的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作为枕边人,还有谁能比她更了解自己的夫君?

    别的不说,皇上其实是向往儒学的,常常和朝臣日讲经筳,并对他们的学问赞不绝口,怎么现在说他们腐儒?

    不过,皇儿现在还小,周皇后并未在意太多,而是吩咐宫女传膳。

    饭菜是周皇后亲自下厨准备好的,很快,宫女便端上八仙桌。

    和外臣采用分餐制不同,皇宫也和平常人家一样,一家老小在同一张桌上吃饭,显得亲情融融。

    只是,崇祯皇帝不高兴了。

    “皇后,朕不是说增加宫里用度了吗?”

    原来,他是嫌饭菜太简单了。

    一家四口,三菜一鸡汤,放在平常百姓家实属正常。可对皇家来说,真的太简单了。

    “日子不过了?”

    周皇后微笑的俏皮答着,拿过崇祯皇帝的汤碗,替他把鸡汤舀好,并夹了一块鸡腿和鸡头,随后才是太子和坤兴公主。

    “过,当然要过,但不是这个过法!”

    崇祯皇帝把自己碗里鸡腿夹到周皇后碗里,想了想,又把太子朱慈烺碗里的鸡腿夹给小萌妹坤兴公主。

    同时吩咐女官青歌加菜,并拿一壶御酒漱漱口。

    还真别说,皇宫自酿的米酒度数不高,入口甜绵不上头,最近有点喝上瘾了。

    “知道皇上最近清理了身边的管事太监,许是查抄了一点小钱财,但毕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长久。

    宫里人多,用度若是松散些,每月的开销数万计,皇上要考虑清楚才是。”

    周皇后一边娓娓道来,一边把鸡腿撕成两半,大块的夹给太子,小块些的却想给崇祯皇帝。

    抬手挡住周皇后夹来的鸡腿,崇祯皇帝一脸严肃对她说道:“皇后有所不知,这些狗奴才可不是一点小钱财?

    杖毙三十二个管事太监,查没现银七百万余万,单是王之心和杜勋便有两百万之多。

    想来御马监高起潜那里远远不止这个数,因为他们不仅收受索贿将领,还有军械、军私的贪墨。”

    跟张四知相比,太监没有后人传承,更偏向喜欢现金,而不是土地、古玩字画等死物。

    周皇后檀口微张,不敢置信地望着崇祯皇帝,怎么也想不到在宫里用度如此紧张的状况下,这些太监身家居然如此之厚?

    “一人平均二三十万,其实也不算多。若不是他们和朝臣勾结,朕也没必要行此桀纣之事。

    说到底,他们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再者,他们和朕的爱卿相比,不过小巫见大巫,上不了台面。”

    崇祯皇帝嘴角抹过一丝冷笑,向周皇后解释其中关系和猫腻,同时,也间接说明他今后的动作方向。

    此时酒已到,崇祯皇帝倒了两杯酒,递给周皇后一杯,半是认真半是调侃的说道:

    “来来来,不说这些糟心事。

    总之一句话,今后皇宫不缺银两,朕能赚钱,能赚大钱!

    请皇后尽管酌情安排后宫用度,怎么也不能让朕的妻儿老小受苦不是?”

    皇上说得有趣,周皇后掩口娇笑不已,坤宁宫笑声阵阵。

    “唉,可惜……”

    悠然长叹中,崇祯皇帝有些不舍的放下手里釉质光润细腻,乳白如玉的酒杯,原本兴致高昂的心情突然有些伤感。

    桌上这些用来当碗碟的瓷器,明显是官窑出品。

    这要搁在后世,至少上千万的价格,现在却用来盛汤,随便磕碰一下就是百万为单位的损失……

    他感觉手都在微微发抖,要是有台时空穿梭机该多好,哪怕是单程的也行啊?

    那样,自己随便传点什么东西回去,后世的家人也可一生富贵无忧。

    别了,我的妻儿,不能照顾你们了。别了,我的父母,不能侍奉二老了。

    一颗晶莹的泪珠,顺着高挺的鼻梁,缓缓流落,坠入杯中。

    罢了,罢了,昨日再好,也走不回去。明日再难,也要抬脚继续。

    是夜,崇祯皇帝留宿坤宁宫。

    ps:感谢书友hmht、天外天……客打赏,铭感盛情!

第二十五章 传奇() 
第一卷风雨飘零

    代州镇武卫,地处山西鱼米之地。

    虽无汉中龙兴豪盛,但胜在纵横千里,山林四塞。既得地利之便,又有山灵独秀之天运,是以地饶民奢,丝毫不输江南之丰。

    城北不足五里处有山狮子岩,不高不险,无秀无奇。之所以惹人流连,皆因紧邻城郭,站在山顶可远眺代州全貌,算得一个好去处。

    城中那些雅人勋贵闲得无聊,倒也时常到山上来消解时光。

    此时正值夏日,晨曦刚过,山坳里鸡鸣犬吠,晨雾伴着炊烟袅升,颇有几分世外桃园的淡闲。

    山顶上,旭日初升中,两道身影肃立,远眺代州。

    半饷,其中一名年约四旬左右的文士,对着身旁执弟子礼的年轻男子说道:“启华,为师已决定,准备出山。”

    薄雾被朝阳撕碎,金黄的阳光抛洒在文士身上,山风阵阵,吹得衣襟猎猎作响,仿佛神仙下凡。

    此人,正是被当今崇祯皇帝列为第一道友的大明传奇猛人,和卢象升号称大明双臂的孙传庭。

    “恩师可是想重回朝堂,抑或到地方为民实事?”

    年轻男子长得丰神俊朗,望着前方站立的高大身影,目光中充满崇敬。

    他就是孙传庭的弟子吴承锋,字启华,陕西榆林人,崇祯五年中举,现在此求学,力争更进一步金榜题名。

    只有他知道自己的恩师有多牛逼,一生所学,既杂且精,文韬武略,样样精通。

    “无所谓!都不过是一个跳板而已!”

    孙传庭眉眼间的忧虑,浓的仿佛要滴下来一般。

    大明时局每况愈下,已然到了摇摇欲坠,现在,他觉得要出山拯救大明力挽狂澜。

    这场景是不是很熟悉,就好像美帝大片中妄图拯救地球的超人。

    可是我们知道,那只是yy而已!

    现在,孙传庭说这话,似乎也是yy,一个人怎么能拯救大明?

    往往,我们把这叫做吹牛!

    尤其是在梳理完孙传庭同志的履历后,更加觉得扯淡!

    在崇祯八年之前,他历任永城、商丘知县、吏部主事、吏部郎中。

    也就是说,在人生过去的四十多年里,他从事的主要工作,就是人事干部。

    虽说人事部正厅级干部,听上去官似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