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崇祯大帝国-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四十四章 打掉黑恶保护伞() 
第一卷风雨飘零

    锦衣卫出手没难事,更何况是简单的事情。也就片刻功夫,李若链前来复命。

    “皇……少爷,是东街的几个破落户组成的一个帮派,叫五虎堂。

    他们打通了顺天府推官王兆明的关系,在东街一带向普通商家收月例。”

    “很好!不错!”

    崇祯皇帝龇牙咧嘴轻挑眉头,吓得旁边的老王赶紧垂下头,皇上又要大发雷霆,估计人头又要掉一批了。

    其实老王猜错了,崇祯皇帝并没有生气,反而很开森。

    因为他又看到白花花的银子要进账了。

    至于说收保护费这种事情,他早已见怪不怪了。

    后世为人民服务的天朝都屡禁不绝,更何况是封建腐朽的没落王朝呢?

    处于下层的普通百姓,总是属于被剥削的一方,这份利益,就看谁沾手了。

    不过,这倒是提醒他,既然无法光明正大的向京城商家征税,那朕收保护费总可以了吧?

    江南暂时他是鞭长莫及,可京城这一亩三分地上,总是朕最有实力,关系还有谁能大得过朕?

    “回宫!”

    想清楚的崇祯皇帝兴冲冲说了两个字,抬腿就走,利落得很。

    一行人才到了皇城门口,崇祯皇帝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边走边指示:

    “李百户,你立即抽调精干厂卫和五城兵马司共计三百人,成立治安司,由你负责。

    职责就是向有店铺的商家收治安费,露天摆摊的一概不许收。

    其中青楼、赌坊、当铺、钱庄利润高,有钱,应多征。

    就抽他们利润的四层吧!

    务必调查清楚,不可遗漏!

    其他商铺问问那些泼皮月例多少,一律减半。

    动作不妨猛烈些,拿出厂卫的威风,从京城最有名气的商家开始。

    不管他们身后站着什么人,只要不交治安费,一概打、砸、抢、烧!”

    霸气而阴森森的话语中,李若链遵旨领命。

    “还有,告诉将士们,不要怕辛苦,每月收来的治安费中,留下两成作为治安司运转的费用。

    结余下来的,朕赏赐给将士们。”

    崇祯皇帝望着为大明而战死的李百户,沉声说道。

    前期工作必然很辛苦,应该给予重赏。

    “多谢皇上恩典!”

    李若链不知皇上为何重用他这小小的百户,他只知道自己要发达了。

    京畿商家之富有,他是知道。

    不说别的,数百家大大小小的青楼,就足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

    “王大伴,出动厂卫,来一场全京城的除黑打恶行动,把市井上的泼皮无赖全部关进诏狱,还大明朗朗乾坤!

    他们背后的保护伞,全部挖出来!”

    “奴婢领旨!”

    王承恩俯身领命。

    “去吧,赶紧行动起来!”

    崇祯皇帝甩甩龙袍,背负双手,一颠一颠地朝内宫走去。

    王承恩看得出来,皇爷今天的心情很好。

    可要想心情一直很好,却取决于他究竟能挖出多少银子。

    除恶打黑,在大明四处崩坏的时候,肯定不是皇爷的目的。

    银子,唯有银子,才是皇爷急于处理这件事的根本。

    湛蓝的天空下,王承恩领悟崇祯皇帝的意图更加深刻了。

    或许,这就是顿悟!

    ——————————————

    黄昏时刻,京畿炊烟缭绕。

    顺天府衙官邸,推官王兆明已经惬意的喝上小酒。

    菜算不得丰盛,只有三道,可质量却相当不错。

    玉合堂大酒楼的招牌菜水陆齐聚,用海参、鳆鱼、肥鸡、猪蹄共烩。

    还有一道叫烹龙炮凤的名菜,宫廷豆腐改用鸟脑制成。

    汤是老鸭汤,足足熬制了一小天,夏季喝正合适。

    除了美食,就是美酒。

    王兆明喝的是江苏名酒金风露,其酒清而不冽,醇而不腻,味厚却不伤人,实乃酒中绝品。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的大抵如此。

    这一顿饭,价值三两纹银,是京城普通人家一个月的伙食。

    而王兆明,却天天如此,比有些朝堂要员过得还富足滋润。

    可要说王兆明的职务,顺天府的推官,正七品,搁在后世只是一个处级干部,在京畿皇城就是一个屁。

    就是在顺天府邸,上面还有府尹、府丞、治中、通判等人,他也算不了什么。

    但是,王兆明却可以拍着胸脯说,你们官比我大固然没错,可论生活质量,钱财富足,你们算个屁。

    委实怪不得他如此狂傲,顺天府地处京城,上有王侯将相压制,下有御史言官盯着,府尹历来是最难做的官,处处受气。

    而王兆明这个推官的职务,又叫佐贰官,掌理刑名、赞计典,在这顺天府衙门的一亩三分地里,可实在是高高在上。

    一来不用去和外面的头头脑脑打交道,二来负责顺天府内的庶务,大事小情的都要插手。

    官员勋贵自然得罪不起,可京畿皇城还有上百万的平民百姓,多少商户的买卖,这里面油水实在是丰厚异常。

    虽说里面有层层分配,可通判、推官却是拿大头。

    而且府尹一般都没有做长的,每一任都焦头烂额打通关节要调离,很少管下面。

    反倒是下面的通判、推官做的长久,就像王兆明已经做了整整十二年,京城里稍微有些眼色之人,都明白王兆明的分量。

    几杯过后,王兆明喝的已经有些醺醺然,思绪也渐渐漂浮。

    是不是应该急流勇退了呢?

    这些年捞的委实不少,即使三代也无忧。

    更可况,他在苏州府置办了一个织丝绸的作坊,有织机一百余台。

    而一台织机每年所得比几亩水浇地还多。

    当然,他还有其他产业,田地也不少。

    前段时间天子跟发疯一般,重开厂卫,处置了几个朝堂重臣,自己会不会被盯上?

    是时候退了,十二年来捞的也够多了,再不退谁知上面会不会把他当肥猪宰了?

    唉,王兆明猛地喝了一杯,长叹一声。

    真的有点舍不得啊!

    “大人,大人……”

    突然从前面传来了衙役的叫喊,王兆明心里一颤,头重重的磕在桌上,酒顿时清醒了一半。

    尚未来得及反应过来,房门已经被踹开,眼前出现几个锦衣校尉,王兆明的心沉到谷底。

    凉了!

    ps:感谢书友初心唯雅、偷生的蝼蚁打赏,敏感盛情!

第四十五章 道友见面会() 
第一卷风雨飘零

    次日,由东厂主导的除黑打恶行动,在锦衣卫和五城兵马司的配合下,在京城拉开轰轰烈烈的序幕。

    由泼皮和破落户组成的帮派、堂口、打行,在大明的暴力机关打击下,或被清除,或四处躲避流窜。

    京城普通商家和底层百姓,无不纷纷拍掌叫好。

    与此同时,夜幕降临的文华殿灯火通明,崇祯皇帝在此宴请道友和马仔。

    马仔自然是指首辅温体仁和次辅王应熊,还有一直紧随他们的吏部尚书闵洪学。

    道友则有很多,成分也很杂,有文有武、有官有民、有老有少、有男有女,可谓五花八门。

    总之,在每个人心中,这是一场奇怪的宴会,没有人能猜得透崇祯皇帝的心意。

    即便是温体仁,一个总想揣摩崇祯皇帝心思的奸人,在赴宴之前,无论如何也不敢想象,堂堂的大明首辅,会和江阴县城的典吏和教谕坐在一起?

    只不过,温体仁丝毫不敢小觑级别跟他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二人,因为据说这是天子私诏进京的。

    皇上行事,愈发诡异莫测了!

    “天子驾到——”

    响鞭过后,内廷太监徐高尖声喊道。

    顿时,原本四处寒暄的声音停止下来,崇祯皇帝依旧穿着非常拉风的军服出场。

    礼仪过后,崇祯皇帝踱着方步,走下高台,对照长桌上写着的名字,开始认识道友。

    因为这其中,大部分道友他都不认识,属于提前启动的人员。

    而且,他们现在好多都属于无名之辈,譬如日后大名鼎鼎的孙传庭。

    为了这场宴会,他已经精心准备了好久,也筹谋了好久。

    殿内最显眼的当属千古传奇秦良玉,大明唯一的女将军,领左军都督府左都督一职,驻守石柱。

    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

    而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老相识了,都赠送过四首诗了,崇祯皇帝笑笑算是打招呼。

    帝国双璧卢象升和孙传庭,是他特意安排相邻在一起的,便于比较一番。

    孙传庭道友相貌黝黑威武,铁面剑眉、须发张开如戟,一点不像人事部的官员,反而更像武将。

    不过想想他成名的经历,崇祯皇帝也可以理解。

    文人带兵将领分谋士和将帅两种,谋士偏柔,但将帅偏刚,将帅若不够刚强爽直,永远带不出虎狼之兵。

    他旁边的卢象升无疑就清秀许多,白白胖胖的圆脸,迎着自己的目光笑得好像弥勒佛,很慈祥,很人畜无害。

    但崇祯皇帝知道,这是假象。

    卢象升长得白不假,人也很和气,所以人缘混得很好,官运亨通,这只是他在官场的表现。

    可在战场上,他的手很黑,被称为卢阎王,因为他很能杀人——亲手杀人。

    卢象升天生神力,长得文明,动作却很粗野,每次作战时,都拿着大刀冲杀在最前面,赶得对方鸡飞狗跳。

    二人练兵都有独到之处,可真要论高低,孙传庭略胜一筹。

    可要说单挑,崇祯皇帝押注卢象升赢。

    他们各自身后是堂弟卢欣荣、弟子吴承锋,长得都不错,很有小白脸的潜质,就是不知本事如何?

    要用用才知道,期待他们的表现。

    往下走是孙承宗,看他年事虽高,却身材魁梧、腰背挺直如剑,老当益壮的楷模。

    身后是他的从孙孙之滂、孙之淓,萌补锦衣千户,实授百户,官三代真好。

    下面是杨嗣昌和李邦华,看得出来两人不对付,拧着头眼神全程无交流。

    正常,他们就是这个吊样,天子第一,老子第二,大明朝臣这样的人很多。

    不过没关系,自己来安排。

    曹文诏、曹变蛟、张云甫等人已经见过,自不必多说。

    崇祯皇帝只是脚步一抬便过去,视线停留在江阴抗清三公阎应元、陈明遇、冯敦厚身上。

    这三个是苦逼的孩子,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也没有好老师,所以一生平平,却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绽放炫人的风采,流芳千古。

    过去,他们是珠玉蒙尘,没有用武之地,蹉跎了大半生。

    现在,朕让你们破茧而出,请尽情施展才能。

    尤其是阎应元,朕已经知道你的防守不动如山,更期待你攻击侵略如火。

    崇祯皇帝快速转了一圈,把各个道友和名字联系起来,有一个初期的印象,方才踌躇满志回到自己的位置坐下。

    此际,他心里满是感慨。

    毫不夸张的说,这殿内几十人都是大明的精英,其才华和能力秒杀朝堂上的勋贵、重臣。

    他们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人才,可惜却没有受到重用或者使用不当。

    这也验证那句话,如果肯吃苦就能获得成功,那么最有钱的就是农民工。

    如果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那么满大街的打工者都是成功的人。

    想成功先要选对方向,找对平台,跟对人,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再加上努力方能成功!

    现在,朕就是他们的平台,就是他们的方向。

    请朕的道友们,在朕的指挥下,尽情施展才华,释放能量。

    “诸位爱卿!”

    崇祯皇帝的目光扫过下方老中青三代,脸上带着严肃又有一丝沉重,开始发表最高领袖讲话。

    “世事艰难,朝局崩坏,正是将为国而战,士为国而死的时刻。

    然而朝堂诸位大人犹自醉生梦死!

    世俗之人沉迷于俗情世务,终日追逐声色名利,可说没有一日不在醉乡。

    追求名位的人醉于朝廷官位,追求财利的人醉于民间财富,有钱有势的人醉于声色犬马。清醒之人又有几个?

    可喝醉酒的人,终究还要再清醒。

    国家到了如此危难时刻,朝堂衮衮诸公还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相互构陷,岂不闻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如今北方建奴势力渐成,他日足以颠覆大明,若不奋起反抗,你我皆是亡国之人啊!”

    崇祯皇帝高高的俯瞰他的道友,眼神有愤怒有沉重更有希翼,“故而今日把诸位召集一起,是朕想用你们改变这一切!”

    空阔的文华殿,崇祯皇帝的声音响彻在道友耳边。

第四十六章 放眼看世界() 
第一卷风雨飘零

    皇上要重用我!

    这是在场每个人心里的想法。

    大家智商都是在线的,崇祯皇帝的话傻子都听得懂,何况是他们?

    学成文武艺,货卖帝王家。

    这是华夏千百年来每个士大夫的想法,在场众人自然也不例外。

    年长者如孙承宗、杨嗣昌等人尚能保持心态淡然处之,可年轻一辈就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个个喜笑颜开。

    尤其是阎应元、陈明遇、冯厚敦等没有家世背景的苦逼,更是如此。

    现在,阎应元只是一个秀才,也可以说是白身,无任何官职在身。

    陈明遇是江阴典吏,相当于小县城公安局长,冯厚敦是江阴训导,连教育局长都不是。

    一句话,三人出身低微,现在被皇上简拔于微末,怎地一个酸爽能言?

    “朕希望在座的诸位爱卿,今后在其位能谋其政,齐心协力,共振大明!

    万不可学朝堂诸公,人浮于事不说,还天天相互攻讦,简直是尸位素餐,浪费朝廷粮食。”

    在道友面前,崇祯皇帝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毫无顾忌。

    再者,这话也不是他第一次说,本尊在朝堂上都说了无数遍,只是没人听而已。

    朝堂诸公,你说你的,我做我的,装聋作哑的绝活那是叫一个麻利。

    现在,崇祯皇帝表示,今后你把朕当回事,你的事就是朕的事。

    你不拿朕当回事,你的事关朕屁事!

    当然,殿内这些道友都是经过检验的,属于合格产品,和朝堂的其他人不同,自己的话他们是听的。

    这就好像总是有那么一群人,叫嚣着要为理想而发奋奋斗,实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也总有那么一些人,默默地做好眼前的事情,只因远方的路需要坚韧的基石去铺垫。

    前者属于没有邀请赴宴的朝臣,后者属于眼前的道友。

    殿内的道友们听完,一个个都露出凝重的表情,听得出来,皇上对朝臣的不满已经达到了极限。

    否则,作为天子,绝对不会在背后说朝臣,只会当面说。

    “传膳——”

    意思到位了,崇祯皇帝不再多说,挥手示意下,内廷太监徐高扯着嗓子喊道。

    顿时,殿内鼓乐响起,早已准备多时的传菜宫女,托着精美的食盒鱼贯而入。

    宫廷御宴,吃的是一个讲究,一个荣誉。

    所用宴桌,桌面摆设,点心、果盒、冷膳、热膳等数量,均有严格规制和区别。

    道友们都吃得很斯文,很注意礼仪,而不是菜品本身的味道。

    可今天的崇祯皇帝却意志昂扬,频频举杯遥敬众位道友,心情畅快无比。

    随着道友进京,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了!

    “诸位爱卿,朕让你们看一件物事。”

    意气风发的崇祯皇帝拍拍手,六个大汉将军抬着一个用红布蒙着的方形物体,来到大殿中间。

    随后,崇祯皇帝拿着红木指挥棒,施施然走下高台,挑开红布,一个实景沙盘的万国舆图展现在众人眼前。

    紧接着,太监徐高手捧着一个球形物体站在旁边,亦是用红布蒙着。

    崇祯皇帝用手掀开,正是前段时间,冶造局制造的第一个地球仪,也是这个世界的首个地球仪。

    “诸位爱卿,都上前来,放眼看看现今天下是何模样?”

    崇祯皇帝敞开双手,对他的文武道友说道。

    众人闻言,纷纷起身,按照官职顺序排好队伍,分成几个梯队走上前围观。

    崇祯皇帝并未说活,只是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的反应。

    目前的世界,除了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都没有文明诞生。

    大明,是当之无愧的老大哥。

    即使,是在目前的窘境下。

    但是,崇祯皇帝有信心,渡过困难的时期,大明必将在他的带领下,走向更加灿烂的辉煌。

    而培养身边道友们的世界格局观,就显得无比重要。

    必须要让他们知道,这个天下,有无数的土地等着大明去占领,有无数的资源等着大明去掠夺。

    在这个历史的特殊年代,汉人的体量是任何民族无法比较的,必须发挥汉人人口和智慧的优势。

    有多少汉人,就必须匹配多少土地。

    既然来到这个时代,他就要改变这一切!

    让全世界变成大明的国土,即使大明帝国在他死后,最后分崩离析,也要让汉人成为这个世界的主宰。

    让所有的人都以学中文为荣,以会说中文为荣,让这个年代变成一个以中华文明为主导的世界。

    而这,就是穿越过来的崇祯皇帝宏伟壮志,也是他的历史使命。

    诸位道友看看万国舆图沙盘,又对照徐高手里的地球仪,开始还有许多人不明所以一头雾水,但渐渐就有人明白过来。

    “皇上,平日里看舆图和沙盘皆是平面,不知为何把它们刻在球上?”

    孙传庭对万国舆图并不陌生,对沙盘也很熟悉,只是没见过如此精致的罢了。也因此,他数眼就看出其中名堂。

    “不错,难道民间传言我们生活在球体上是真的?”

    温体仁摸着颌下长须,神色凝重的问道。

    天圆地方,那是过去的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