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晃在此驻扎许久,加上他又是河东人,曾经在董卓帐下时,奉命围剿白bō贼,对河东、左冯翊、弘农、京兆尹四地较较为熟悉,见高飞愁着眉头,便问道:“陛下真的要远赴秦国吗?”

高飞点了点头,说道:“曹操投靠了秦国,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人物,我担心曹操会反客为主,长久下去,必然会颠覆秦国,赶走马腾、马超取而代之。**泡!*”

徐晃不敢相信地说道:“秦、凉是马腾父子的故地,其势力根深蒂固,曹操从关东来,怎么可能颠覆马腾父子?”

高飞笑了笑,说道:“秦、凉虽然是马腾、马超的故地,可是马腾、马超夺下秦、凉也不过才数年,别忘记了,马腾可是因为杀死了董卓收编了他的部众才崛起的。秦、凉一带,百姓好武成风,sī斗不止,凉州人更是好勇斗狠,而马腾、马超所依仗着,无非是羌人,关中的百姓都是汉人,未必都支持马腾、马超。何况,大汉天子的死,马腾难辞其咎,虽然说将矛头指向我,但是这无疑是贼喊抓贼。曹操号称乱世之jiān雄,并非浪得虚名,能在我军的层层围追堵截中逃到秦国,足以彰显的他的智谋。”

“如此,那陛下去了秦国,岂不是很危险?我军灭了魏国,曹操必然对陛下恨之入骨,马超又大败于我军,两个人对陛下都有着极大的仇恨,万一陛下被人发现了,那后果就不敢想象了。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打消入秦的念头。”徐晃担心地说道。

“放心,我已经将风险降至最低了,天下之大,能有几个人认识我?何况马超、曹操也并不是能够见到我,我会乔装打扮一番,然后再去秦国。”

“非去不可吗?”

“非去不可。”

徐晃见高飞十分的执着,想想这件事如果有人能劝得住的话,高飞就不会出现在这里了。他叹了一口气,说道:“那臣愿意随陛下一同前往,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不必了,人多了反而坏事,而且你驻守在这里,也十分的紧要。桃林塞被你修建成了关卡,这里是我军的边防重地,你必须肩负起责任。”

“诺!”

桃林塞是指秦函谷关以西逶迤而至于湖水西岸的湖县故城,亦即湖县旧址(阌乡县城旧址)之间的函谷古道,它以此间谷道两旁及其以南衡岭源(南部为焦村源)、铸鼎原的桃树成林而得名。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故而对于华夏国来说,十分的重要,也可以看做是秦军西进路上的第一道屏障。徐晃占领此地后,便调集工匠,在此修建关隘,就成了现在的桃林关。

高飞的愁眉依然在皱着,他知道潼关的险要,如果秦军不打算放人通行,也就是说,他就无法从此处通过。于是,他便问道:“公明,除了从这里到潼关外,还有何地可以能够进入潼关?”

徐晃想了想,说道:“只怕唯有风陵渡一地而已,其余地方都险要异常,即使是能够攀越,想必秦军也有所防范。”

“风陵渡?”高飞默默地念道,“好,就从这里进入秦国境内,我暂且在这里休息一日,明日一早,我便带着司马懿离开这里。”

“司马懿是谁?”徐晃问道。

“是我!”司马懿从门外走了进来,朗声回答道。

徐晃扭头看了过去,见司马懿只是个十一岁左右的孩子,便一阵好奇,问道:“陛下带着这个孩子去秦国?”

“什么孩子?我已经是大人了!”司马懿现在最恨别人把他当孩子看了,反驳道。

“仲达,不得对右车骑将军无礼,见到威名赫赫的徐将军,还不快点行礼?”高飞斥责道。

司马懿也自觉失礼,虽然说自己再怎么生气,也不能这样对徐晃说话,毕竟人家是名将,他什么都不是。听到高飞的呵斥后,司马懿倒是毕恭毕敬地对徐晃说道:“天子门生司马懿,见过徐将军!”

徐晃听到司马懿说自己是天子门生,不禁对司马懿另眼相看,也客气地回了下礼节。

高飞对于司马懿的回答却是十分的欣赏,这一句天子门生,不仅表明了他的身份,更让他的地位一下子涨了不少。

“仲达,你不是在屋内歇息吗,怎么跑过来了?”

“师父,我睡不着,所以过来找师父,看看有什么要我做的没有?”司马懿回答道。

“我唯一让你做的事情就是去睡觉,好好的休息,明天一早,我们就要离开这里了,也即将离开华夏国,踏上一个新的旅程。”高飞道。

“可是我睡不着唉……”

“那就数绵羊,从一开始慢慢数,去吧,我和徐将军还有要事商议呢。”

“诺,那我走了。”

等到司马懿走后,徐晃问道:“陛下,这是谁家的孩子?”

“司马防家的二公子,司马朗的弟弟。”

“臣斗胆问一句,陛下带着司马懿去秦国,莫非有什么用意吗?”

“嗯,玉不琢,不成器。司马懿是一块美玉,可惜身上世家子弟气息太重,还未曾脱去稚嫩。马超十五岁为将,勇冠三军,率军二十万敢来争夺中原,如今司马懿已经十一岁了,也是该让他锻炼一番的时候。如果能成为一个国器,华夏国的未来将不可限量。”

徐晃听后,觉得高飞对司马懿很看重,便问道:“为什么一定要去秦国?在国内不行吗?我军猛将如云,名臣良将多不胜数,在国内岂不是更好吗?”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国内日益稳定,他看到的只是平和的一面,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在聚贤馆的这几年里,书读的是差不多了,缺少的就是对人生百态的认知。他与我们不同,我们生于乱世,可他却从未遭受过磨难,不经历磨难,就不会有高人一等的意志,你能明白我的良苦用心吗?”

徐晃点了点头,同时也皱起了眉头,他隐隐觉得高飞会做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试探xìng地问道:“臣斗胆再问一句,莫非陛下是想将司马懿扔在秦国,让他自食其力?并且借机打听秦国的一些机密?”

高飞笑而不答,只说道:“我累了,先去休息了。”

说完,高飞便走出了大厅。

徐晃一个人站在大厅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高飞要做什么,甚至都猜不透高飞的心思是什么。索xìng,他也不猜了,毕竟他不擅长揣摩人的心思,一切顺其自然便可。

第二天。

天sè微明,高飞站在一盆水的边缘,映着水中的倒影,看着自己的光头造型,脸上lù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

“砰!砰!砰!”

三声敲门的声音响起,司马懿的话语也在门外响起:“师父,你起来了吗?”

“进来吧。”

司马懿推开了房门,一进门便傻眼了,他看到的是一个脑袋锃光瓦亮的大光头,盆沿上,还有一堆被刮掉的头发,另外还放着一堆白发。

“师……师父……你怎么?”司马懿吃惊地问道。

“这叫易容术,我必须要装扮一番才行。”高飞说着,便映着盆里的倒影,将早已经准备好的白发头套给套在了头上,白发蓬松,长长的披散再自己的肩膀上。

一扭头,高飞便对司马懿道:“你还认得出来我吗?”

司马懿吓了一跳,他看的是已经老态龙钟、白发苍苍、满脸布满皱纹的糟老头子,跟那个英明神武的华夏国的开国皇帝明显不是一个人。他吃惊不已地望着高飞,嘴巴都合不拢了,竟然呆在了那里。

“发什么呆呢,还认识我吗?”

“认……认不得了……师父现在看上去像是一个七老八十的人……”

高飞站了起来,捏着嗓子,将白sè的长须贴在下巴上,弓着身子,咳嗽了几下,缓缓地道:“老夫姓唐,名亮,字一明。”

司马懿不得不佩服高飞,身形外貌、就连说话的那种苍迈沙哑的声音,都像极了一个七老八十的人,完全看不出来有一点高飞的气息。

“师父,我姓马,叫马一,是您的徒弟。您看我用不用也装扮一下?”司马懿觉得易容十分的有趣,也产生了兴趣。

“你小孩子一个,易容什么?又没人认识你?既然连你都认不出我来了,想必别人更加认不出来了。我们走吧,去风陵渡,从那里进入秦国的境内。”高飞说着,便将早已经准备好的拐杖给拿了出来,继续弯着身子,挂上自己的包袱,牵着司马懿的手便走了出去。

刚出门走了两步,高飞和司马懿迎面就撞上了徐晃,徐晃披着一身重甲,大步流星地朝这边赶来。

房廊下,徐晃见到司马懿和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走在一起,瞥了那白发苍苍的老者一眼,并未引起他的怀疑,便问道:“司马仲达,陛下呢?”

司马懿咯咯地笑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徐晃怔了一下,再次打量了一下高飞,吃惊地道:“陛……陛下?”

高飞站直了身体,用自己的本来的声音说道:“哈哈哈……公明也认不出我来了,那此去秦国,就不会有什么危险了。”

“陛下……臣有眼无珠,没有能认出陛下来,请陛下恕罪!”

“无妨。你备好马车,送我去风陵渡。”

“诺!”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746风陵渡

徐晃名人备马,他自己卸去了一身重甲,穿着便装,将高飞和司马懿送至黄河岸边。

岸边早有船只等候,艄公吹催道:“等你们多时了,还走不走啦?”

“走,稍等片刻。”徐晃答道。

话音一落,徐晃走到高飞的身边,小声说道:“陛下!此去风陵渡需要多加小心,当地有一伙山匪,极为猖獗,并州知州、镇北将军韩猛曾经数次带兵围剿均未成功。河东虽然是我华夏之地,然当地百姓却心向那伙山匪,更占住了雷首山、风陵渡等要冲,若遇到了,尽量避之。”

“山匪?”高飞对于这个消息倒是从未听过,去年的时候,他曾经命令并州刺史韩猛率军攻打河东郡,并且成功占领。至于什么山匪的事情,他却从未听韩猛奏报过,如果不是徐晃突然提起来,只怕高飞还一点都不知情。

徐晃点了点头,说道:“山匪的头目有两个,一个叫皇甫坚寿,一个朱皓,这两个人的来历我也曾经派人调查过,可惜始终没有查清,不过就冲着他们两个能把韩猛弄得焦头烂额,此二人必然不简单。陛下,我再送你一程,把你送到对岸吧?”

“不必了,你还有公务在身,桃林关十分的重要,你快回去吧。”高飞暗暗地将山匪的事情记在了心里,估mō是韩猛隐瞒不报,怕降罪于他。

徐晃见高飞如此坚决,最后只得抱拳道:“保重!”

高飞牵着司马懿的手上了船,走起路来也是一番老态龙钟的样子,说话的声音也变得沙哑和苍老起来,朝着徐晃摆手道:“回去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我不会有事情的。”

等到司马懿和高飞上了船,艄公吩咐舵手开船,缓缓地便驶向了河中央,渐渐地消失在滔滔的黄河之中。

上了船,司马懿就开始狂吐不止,没想到他竟然晕船,吐了好大一会儿,才止住,最后难受的躺在船舱里睡觉了。

高飞则盘坐在甲板上,对艄公说道:“靠岸之后,再去风陵渡,大概要多少时间?”

艄公答道:“以您老这身体,至少要走上七八天吧,不过,要是年轻人,两天就能到。最好您老雇个马车,一天就能到风陵渡。”

“哦,这么远啊,那还是雇个马车算了。”

艄公笑道:“老丈,像您这样的年纪还出远门,为的是哪般啊?如今秦国和华夏国交兵,两国的关隘均不能通行,所以要去秦国,这风陵渡就是首选。您老到风陵渡,也是为了去秦国吧?”

“呵呵,是啊,我去找我的儿子,把我的这个小徒弟托付给他,说不定我哪天两tuǐ一蹬就没了呢。”

艄公听后,笑了起来。

高飞和艄公聊得如此投机,便趁机询问道:“刚才我听我大侄子说,风陵渡一带有山匪啊,你们难道都不怕吗?”

“什么山匪!那是咱大汉的遗民,在别人的眼里是山匪,在我们这些人的眼里,他们就是英雄,是保卫我们的英雄。今天要不是看在钱的份上,我还真不愿意送你到对岸。华夏国的狗皇帝,坏透了!”

高飞听了以后,心里一阵落寞,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些人似乎对他恨之入骨。他不动声sè,随声附和道:“对,坏透了,坏的连我出关找儿子都不让,还让我老汉绕这么一个大圈子。大兄弟,你不是华夏国的人?”

“不是,我才懒得给那狗皇帝当百姓呢,我是……算了,给你说了你也不懂。”

高飞听得出来,这艘船,并不是华夏国的,也不是秦国的,而是属于那帮山匪的,所以,他说话要小心一点。他这个时候聊得很投机,觉得应该继续聊下去,多打听一些事情,便坐在那里,和艄公天南地北的聊着,时不时的套艄公一两句话。

大约聊了半个时辰,高飞终于弄清了那帮山匪是如何来的了。

原来,从讨伐董卓开始,群雄在洛阳周围hún战一共有数次,不堪忍受战乱的洛阳百姓纷纷向别处逃窜,河内、河东、颍川、南阳、关中等地,都成为了百姓逃难的首选之地。

一时间,河东人口jī增,吃喝都成了问题,百万难民沿路乞讨,那种悲凉的场面,让人看了都会心里难受。

可是,河东太守听闻此事,害怕这伙难民会如同昔日黄巾党一样,非但见死不救,居然派出兵马前来驱赶,借机欺压百姓,打死打伤百姓上万人。最终jī起民愤,百姓公推皇甫坚寿、朱皓二人为主,皇甫坚寿、朱皓二人劝降了河东太守派来的兵将,并且游说他们一起反攻太守府。再杀掉河东太守之后,皇甫坚寿、朱皓二人打开官仓,开仓放粮,占据了河东郡城安邑。

此后,皇甫坚寿、朱皓便带领落难的近百万洛阳百姓占据了河东郡黄河以北,涑水河以南的狭长地带,并精练士卒,自成一派。

华夏国还未正式建国前,高飞曾经派并州刺史韩猛率军攻打河东郡,韩猛来势汹汹,一路上所向披靡,只用了半个月,便攻克了安邑城,皇甫坚寿、朱皓率领残部逃入雷首山至风陵渡一带,落草为寇。

由于皇甫坚寿、朱皓深得民心,所以百姓渐渐依附,逐渐死灰复燃,夺取了蒲坂。韩猛曾经亲自带兵围剿,皇甫坚寿、朱皓二人和韩猛玩起了游击战,韩猛大军到时,他们就躲进了雷首山,等韩猛一走,他们又出兵占领了蒲坂,反复数次,竟然把韩猛拖得一塌糊涂,加上当时临近严冬,不宜行军,所以暂时便没有了动静,一直延续到现在。

至于皇甫坚寿和朱皓的来历,艄公也是一知半解,也并不知情,所以高飞也就不再问,怕引起怀疑。

抵达北岸后,高飞给了艄公双倍的钱,从船舱里背起还在难受着的司马懿便走了。

走了约莫两里路,高飞在一块岩石上将司马懿给放了下来,用携带的水灌给司马懿喝,然后又给司马懿揉了揉xiōng口,这才算缓解了司马懿的眩晕。

“师父……我真是没用,每次坐船都吐得不成样子……”司马懿道。

“南船北马,你还小,以后坐的多了就不晕船了,把这个给吃了,这是从蓟城带来的,是张仲景炼制的丹药,有调气活血的作用。”高飞从背囊中拿出了一粒药丸,塞到了司马懿的手里。

司马懿想都没想,直接把药丸给塞进了嘴里,拿出水囊就着水一口便喝了下去。

过了没多大会儿,司马懿的脸上渐渐恢复了正常,气sè也好了很多,这才跟着高飞重新上路。

这一条道,都是山路,按照地理来划分的话,高飞和司马懿应该是行走在中条山的边缘地带,道路狭窄崎岖,路上更是没有一个行人。两个人一前一后,继续向西走着。

傍晚的时候,两个人碰到了一个骡队,骡子上驮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停靠在路边休息。高飞和司马懿走了大半天的路,也都累了,决定买两匹骡子骑着。付完钱后,两个人翻身骑上了骡子,继续向前走,也轻快了许多。

奔出十里地后,天sè便黑了,两个人就停了下来,在路边升起一堆篝火,在外面lù宿一晚。

第二天的时候,天还没有亮,两个人便骑着骡子继续赶路,终于在拂晓的时候,抵达了风陵。

风陵,神话传说中女娲氏之墓,位于潼关古城东门外黄河北岸河滩,风陵处的渡口叫“风陵渡”。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

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正因为风陵渡的其特殊位置,也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不过,此时的风陵渡可谓是鱼龙hún杂的地方,这里既没有华夏国的势力,也没有秦国的势力,而是被一伙不知名的山匪给控制着。

拂晓时分,沉睡的黄河刚刚苏醒,岸上树影依稀可辨时,南来北往的客商就熙熙攘攘地朝风陵渡集结了。

推车的,骑马的,赶牲口的,荷担的,负囊的……接踵而来。有的赶路,有的候渡,有的则已经坐在船头泛舟中流。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侧耳倾听,哗哗的水声,吱吱的橹声,高亢的号子声,顾客的呼喊声,鸟声,钟声,汇成一片,古渡两岸回dàng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高飞第一次来到这里,没想到兵家必争之地的风陵渡,俨然成为了一派商贾之地,两岸船只不断,客商云集,风陵渡一带数里的路旁都摆满了摊位,叫卖声络绎不绝。

他骑在骡子的背上,缓缓地走向了渡口,沿途所见到的景象,让他大开眼界,心中暗想道:“没有亲眼所见,还真是难以相信,被山匪控制着的风陵渡竟然会如此的热闹。”

比邻渡口时,突然从两边冲出来了几个手持兵刃穿着一身劲装外面披着铁甲的壮汉,直接拦住了高飞和司马懿的去路,一个头目打量了高飞和司马懿一眼,便问道:“你们两个,下马!”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747皇甫坚寿

“噗哧”一声,司马懿忍俊不住,便笑了出来,指着自己的座骑说道:“你们真是有眼无珠,连骡子和马都分不清楚,咯咯咯咯……”

此话一出,其余几个壮汉都忍不住也笑了出来*。u8。*!*

头目面上无光,脸上一寒,怒不可遏地道:“管它是骡子是马,总之你们都给我下来”

“凶什么凶?”司马懿满脸不在乎地样子,双手拽住缰绳,就是不下来

高飞见那头目的脸上已经变得狰狞了起来,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