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横扫三国的东方铁骑-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扬吱吱唔唔地回答不出来,面色上有点难堪。

这时,带着张邈部下前来投靠的陈宫便站了出来,朝吕布拱手道:“将军,当时事发突然,只知道各位诸侯都在皇宫里面争夺玉玺,结果各位诸侯在皇宫里面展开了厮杀,这才导致了这场混战。”

“你是……张邈部下的陈宫?”吕布见坐在末尾的那个汉子,便问道。

陈宫点了点头,道:“不过,从今天起,我就跟随将军左右了。将军的并州兵勇猛善战,骁勇异常,可唯独缺少的就是一位谋士,如果能够得到我的辅佐,将军必然能够称霸天下!”

张扬急忙道:“是啊奉先,你不在的时候,幸亏有公台在这里,在他的谋略之下,我们并州兵才减少了不少损失。”

吕布看了一眼陈宫,笑道:“好吧,那你就留下吧。你刚才说玉玺,可是传国玉玺吗?”

陈宫点了点头,张扬也随声附和。

“奇怪,小皇帝明明在马腾的手里,怎么连传国玉玺都忘记带了。”吕布想不通,便急忙问道,“那玉玺呢?现在何处?”

张扬道:“我去争夺了,可是没有抢到,只知道最后出来的人是袁术和袁绍,至于那玉玺在谁的手里,二袁均互相指责,都说在对方的手里,可是到底在谁的手里,谁也不知道。”

吕布突然暴怒道:“死了那么多人,就是为了抢玉玺,可是到现在连玉玺在谁的手里都不知道,你们还打什么仗,万一玉玺在袁术的手里,那我们岂不是白和袁绍打了吗?王匡是刘表杀的,现在刘表走了,我们再打下去也徒劳无功。别忘了,你杀了袁遗,那袁遗和袁术、袁绍是兄弟,现在袁术表面上和我们友好,可谁知道这个人会不会对我们下黑手。袁术连自己的兄弟都要杀,更别说我们了。传我命令,撤军,回并州,要不要玉玺对我来说都无大碍,我要是真的想当皇帝,不要玉玺也照样能当。”

陈宫急忙道:“将军此话言之有理,如今天下群雄中,孙坚、刘繇、曹操、高飞都没有参战,而且刘繇、孙坚、曹操都已经撤兵回去了,我们也该尽快撤离这里,回并州修养一段时间,招兵买马,再另行他图。”

“就这样定了,全军连夜拔营起寨,让二袁在这里打吧。义父的仇已经报了,我也没有什么好牵挂的了。义父说过,洛阳虽好,却不是我该久留的地方,我们回并州。”吕布十分坚决地道。

命令下达之后,吕布军剩下的两万多人便连夜拔营,悄悄里撤退了。

与此同时的洛阳城里,百姓还在不断的撤离,和袁氏有染的世家、豪族一出来之后,便立刻被暂时控制了起来,不让他们去给二袁通风报信,而朱俊一死,士孙佑便顶替了朱俊的位置,带领着士兵紧守南门。卢植知道高飞在秘密撤离百姓之后,也加入了指挥百姓撤离的行列当中。

子时,十大富商井然有序地带着全部家产,用骡马拉着马车,将他们的财物全部运出了洛阳城。

到了初二辰时的时候,洛阳城已经成了一座空城,高飞也下令撤军回幽州,并且公告百姓愿意随他回幽州的人就跟着,不愿意走的就留下,最后除了十大富商之外,还有三万多百姓愿意相随。

士孙佑撤离了城中的士兵,和高飞的部下以及十大富商的豢养的门客共同担任护送任务,浩浩荡荡地朝北撤去。临走时,高飞还特意释放了袁绍、袁术、公孙瓒和其他诸侯前来打探消息的斥候。

弯曲的道路,漫漫的归途,高飞带着十大富商、三百多百姓,以及两万六千多士兵开始踏上了回程。除此之外,尚有盖勋、卢植等这样厌倦了在京畿生活的官员相随。

高飞骑在马背上,看着长长的人龙,心中不禁感慨道:“我来讨伐董卓,没想到回去的时候却变成了迁徙,有十大富商的财富作为支柱,称霸天下的日子也不会太远了。”

高飞走后不久,洛阳突然失火,火光冲天,笼罩着整个洛阳城,将洛阳城化为了一片焦土……

(第二卷完)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257蔡琰

高飞单马矗立在黄河岸边,看着那滔滔的黄河水,心里是一阵的惆怅。回过头,看着那些在士兵的保护下艰难地迈着步子的百姓,心里更是多了几分责任感。

洛阳的一场大火,让躲藏在北邙山的十几万百姓无家可归,立国一百多年的东汉王朝彻底化为了乌有,文武百官络绎不绝地向长安方向流动,而京畿附近的百万百姓则纷纷向紧邻的州郡避难。

已经一天了,洛阳的大火仍旧在熊熊的燃烧中,南北二宫,官宅民舍,统统在火龙的吞噬下燃烧殆尽。洛阳城的十几万百姓则纷纷开始了逃难,有大约五万人紧紧地跟随着高飞的脚步而来,愿意跟随他一起到幽州、冀州一带避乱。

高飞看到这种情况,脑海中忽然浮现出来了刘备携民渡江的场面来,不同的是,他没有追兵,而面对的是波涛汹涌的黄河水。码头可供渡河的船只很少,阻隔了高飞渡河的脚步,无奈之下,高飞只得下令暂时驻扎在黄河岸边,命令士兵加紧打造渡船。

“得得得……”

一匹快马从山坡下面驶来,马背上的骑士翻身下马,急忙登上高飞所在的高岗,抱拳道:“主公,斥候已经打探到消息了,是袁术放的火。”

“袁术?这个该死的王八蛋,老子辛辛苦苦拯救洛阳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却一把火烧了洛阳城,老子……”高飞已经气的满脸通红,忍耐了许久的怒气在此刻完全地爆发了出来,口中不停地谩骂着袁术。

前来报信的骑士是高林,他半跪在地上,双手抱拳,用一种很惊讶的眼神看着高飞,他还是头一次见到高飞如此动怒。

高飞胡乱地骂了一通,只要是他想的到的污言秽语通通地用上了派场,当他气喘吁吁地骂完了袁术之后,低头看见高林表情惊讶,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他定了定神,平息了内心里的怒火,问道:“洛阳方向还有什么动静?”

高林道:“吕布撤军了,走的是孟津,走的时候也没有和袁术说,以至于袁术被袁绍、公孙瓒的联军打的大败,不得已退兵了,朝南阳方向去了,临走时扬言不让袁绍占领洛阳,便让人一把火把洛阳城给烧了。如今袁绍、公孙瓒两路兵马暂时驻扎在河南城,他们两路兵马也是元气大伤,估计要整修好一段时间。”

“知道了,让李铁继续密切监视袁绍、公孙瓒的动静,我们现在被黄河阻隔,又新来了五万百姓投靠,没有一天的功夫,无法将近十万的军民摆渡到黄河北岸。”

“诺!”

“对了,你去叫贾诩、荀攸、郭嘉叫过来,我有事情要吩咐他们。”

“诺,属下这就去叫军师和几位先生。”

高飞翻身下马,耳边风声呼啸,眼前一片萧条,赵云、太史慈的两路兵马驻守在道路两边,黄忠则带人在黄河岸边扎营,陈到、文聘两个人则带着士兵和从百姓中招募过来的工匠砍下一片密林打造渡船,盖勋、卢植、许攸、崔琰、钟繇、荀谌则安抚百姓,士孙瑞、士孙佑和十大富商则负责派发食物,一切都是那样的繁忙。

不多时,贾诩、荀攸、郭嘉三个人陆续到来。

高飞看到人都到齐了,也不讲究那么多了,一**坐在了一块大石上,对面前的三个人道:“洛阳大火到现在还没有熄灭,原本城中的百姓也都陆续向周围的郡县逃难去了,如今又增加了五万百姓跟随我们,这个数字超乎了我的想象,渡过黄河之后,必须先找个落脚点进行一番休整。对岸就是河内郡的温县,我想让你们先行渡河,去一趟温县,说服县令,为我们准备好一个宽阔的落脚点,你们谁愿意去?”

郭嘉抢先说道:“主公,小可愿意去。”

贾诩摇了摇头,道:“还是我去吧,听说温县有个司马氏,一门才俊,我顺便去拜访一下司马氏,如果能说服他们归顺主公,对于主公治理幽州而言,会大有裨益。”

荀攸的脸上浮现出来了一丝笑容,习惯性地捋了捋下颌的青须,缓缓地道:“我看你们都别争了,这件事就交给我去做吧,河内司马氏和我有故交,司马防曾经担任过京兆尹,我担任黄门侍郎时曾经有过数面之缘。听说董卓进兵三辅时,司马防宁死不降,董卓觉得他有气节,便没有杀害,将他放了。司马防便回到了温县老家。而温县的县令便是司马防的族弟,要劝说司马氏投靠主公,此事非我莫属。”

高飞笑道:“好吧,那就由公达去吧,顺便替我问候一下司马防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懿,就说我非常欣赏他。”

荀攸脸上一怔,问道:“主公也认识司马防?”

“呵呵,听说过。公达,你替我好好的观察一下他的次子司马懿,现在他应该有……”高飞顿了顿,便伸出手指头数了数,接着道,“应该差不多七岁了吧?”

荀攸很是惊诧,他和司马防是故交,对于司马防有几个儿子,他也不是很清楚,见高飞如此欣赏司马防的次子,心道:“主公一向有识人之能,一个七岁大小的孩子,居然让主公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看来这个小孩必然有过人之处。”

拱了拱手,荀攸道:“主公放心,公达一定会幸不辱命。”

高飞道:“另外,再派人提前回幽州,告诉张郃,让他全权指挥对右北平的战斗,尽量让公孙瓒的部下投降,并且让他派出一支小股兵力,驻守涿郡的范阳,以便随时迎接我们。”

“是,主公。”

商议完毕之后,高飞便派了四个飞羽军的士兵护送荀攸先行渡河,自己则带着贾诩、郭嘉一起下了高岗,视察百姓和营地。

高飞先从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进行视察,一路走到了树林边,看到百姓们拖家带口的,心里也感到自己责任颇重。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了一阵琴音,打破了这份沉寂。琴音悠扬而又深远,在落日的余晖下,传出来的琴音听起来十分的沉重,让人的心里不知不觉便陇上了一种凄凉。此情此景,在悠扬的琴音下,倒是显得十分贴切,还在说话的百姓也都停了下来,不禁潸然泪下。

“谁在弹琴?”高飞随口问道。

贾诩、郭嘉都摇了摇头。

高飞顺着琴音一路走了过去,刚走了一段路,沿途看到这些前来投靠的百姓都已经流出了眼泪,就连他自己也被这琴音深深地感动着,看着沿途百姓流离失所的情形,心中也多了一份沉重。

一曲轻快的笛音突然响起,搅乱了那悠扬而又显得凄凉的琴声,笛音高亢而又欢快,瞬间便将那琴音压制了下去。笛音声声入耳,让听者仿佛觉得有无数只蝴蝶在周围环绕,簇拥着你扑向那美丽的百花丛中。

高飞停下了脚步,他听到琴音也慢慢的变得轻快起来,配合着那笛音一起演奏出最为美妙的和音。两种本来代表着不同心情的乐曲一经响起,便迅速拧成了一种乐音,琴音、笛音相互配合着,显得十分的默契,让听者心头原本的那份沉重也顿时消散的无影无踪,换来的是一种轻快的喜悦。

两种声音都来源于一个地方,高飞稍稍聆听了一会儿,便快步向前赶了过去。

又向前走了一段路,高飞终于在一棵枯萎的大树下找到了乐曲的合奏者,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两鬓斑白慈眉善目的老人和一个长相清秀的妙龄少女,老人手扶一尾七弦琴,少女吹奏一只长笛,两个人一唱一和相互配合,使得所合奏出来的音律美妙绝伦。

周围已经围上了不少听众,他们大多都面带一丝喜悦地闭着眼睛聆听,静静地坐在地上,母亲抱着刚刚几个月大的婴儿,父亲牵着几岁大孩子的手,老翁和老妪相互依偎,在这个落日的余晖下显得一派祥和。

高飞也轻轻地闭上了眼睛,站在那里静静地聆听着,丝毫不愿意去打断这种人间至美的乐曲,也害怕打破了这种祥和的气氛。

又过了好大一会儿,琴音、笛声都停了下来,一曲乐曲也就此合奏完毕。

高飞睁开了眼睛,看着那坐在枯树下面的老人,他便迎了上去,拱拱手,当下拜道:“在下高飞,拜见蔡大人。”

老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身为议郎的蔡邕。他见高飞对他进行参拜,急忙站了起来,也十分有礼节地拜了一拜高飞,舒缓地道:“高将军不必行此大礼,老夫可承受不起。”

高飞道:“蔡大人海内名士,誉满天下,高飞身为晚辈,自当前来拜谒。今日若非蔡大人抚琴一曲,在下或许还不知道蔡大人也在这队伍之中。在下未能察觉此事,怠慢了蔡大人,还请蔡大人恕罪!”

蔡邕急忙道:“高将军,老夫已经辞官了,不再是什么大人了,只想远离中原这是非之地,跟随将军到幽州避乱。”

“既然如此,那就请蔡先生听我安排吧……”高飞斜眼看见蔡邕身边就只有那位吹奏笛子的妙龄少女,见那少女的穿着十分的朴素,身边堆放着行礼,双手正搀扶着蔡邕,看起来十分的清秀可人,便问道,“这位姑娘是……”

“民女蔡琰,拜见高将军!”少女微微欠了一下身子,轻声细语地道。

第三卷 铁骑扫中原 258北渡

“原来她就是蔡琰……”高飞见十分的有礼数,年纪也不过十五六,便不由得多留意了两眼。

蔡琰一手握着横笛,另外一只手搀扶着蔡邕,见高飞没来由地看着她,她洁白无瑕的脸蛋上透着一丝红晕,低下头,不敢直视高飞,目光在地上四处游走,心中却莫名的起了加快了跳动。

高飞见蔡琰一副害羞的模样,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唐突,当即收回了目光,见蔡邕单手抱着一张尾部有烧焦痕迹的琴,便朝蔡邕拱手道:“刚才先生的一曲合奏,确实令在下欣赏,请问先生手中所抱的就是焦尾琴吗?”

蔡邕笑道:“将军好眼力,这正是焦尾琴。刚才我见日落西山,又见百姓罹难,心情十分沉重,便不由得拨弄了琴弦,弹奏了一曲悲音。幸好小女及时吹奏柯亭笛,将我从悲悯的情绪中拉了出来,这才有了恰才的一曲琴、笛的合奏,让将军见笑了。”

高飞再一次打量了那焦尾琴,以及蔡琰手中握着的柯亭笛,他也是喜爱听古人的轶事,蔡邕救琴,制造柯亭笛的事情也是很早就知道了,只是从未见过。他今日不但亲眼目睹了这两个乐器,还亲耳聆听了一曲合奏,真是一种福分。

他见蔡琰纤细修长的小手一直在握着柯亭笛,一联想起这位站在他面前的少女便是有名的才女蔡文姬,不知道为何,他的心中发出了一声感慨:“蔡琰的命运在不知不觉中被改变了,不知道以后那闻名天下的胡笳十八拍还会不会被她创作出来……”

蔡琰一头黝黑发亮的长发,仿佛静止的瀑布一般;一双不大却圆圆的如同杏核眼睛中,黑白分明,没有一丝的浑浊;那对弯弯的眉毛,只那弯曲的弧度,放在任何一个女人身上,都能成为亮点;那高矮、大小适中的鼻子,如同画龙点睛一般,把她全部的美好完全衬托了出来。她瞥了高飞一眼,见高飞的脸上带着伤痕,一脸冷峻的面容,身上散发着特别吸引人的男性气息,她的心里就仿佛有两头乱撞的小鹿,弄得她心乱如麻,呆呆地站在那里,却又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先生,你们一行人就两个人吗?”高飞收回了在蔡琰身上的目光,对蔡邕道。

蔡邕点了点头:“老夫早年得子,不幸夭折,后来晚年才有了这个女儿,但是老妻却远离尘世了,只有我和小女相依为命而已。”

高飞转身对贾诩道:“军师,你带先生父女二人回营地,一定要妥善安排,我带着奉孝再巡视一下百姓。”

贾诩“诺”了一声,便走向前去,朝蔡邕拱手道:“晚生贾诩,请蔡先生随晚生来。”

高飞和蔡邕互相告别之后,便随即分开,经过蔡琰身边时,帮助蔡琰提起了几个略重的包袱,扔给了身后的两名士兵,对他们吩咐道:“你们两个,从现在起,就暂时担任蔡先生的亲卫,好好的照顾蔡先生,不得有误。”

声音落下,高飞便一脸笑意地从蔡琰的手中接过包袱,轻声道:“蔡姑娘,这些粗活,就让他们去做吧。”

蔡琰的手指不经意碰触到了高飞的指尖,她立刻感到浑身一阵酥麻,急忙收回了手,脸上也泛起了一阵红晕,急忙道:“多谢……多谢将军……”

高飞只轻声一笑,便将蔡琰手中的行礼也一起扔给了身后的士兵,然后对郭嘉道:“奉孝,我们再到前面去看看。”

蔡琰瞥见高飞离开,便长出了一口气,搀扶着蔡邕跟随着贾诩向前走,不时回头望了一眼高飞,见背影消失在了人群中,这才慢慢地静下心来。

入夜后,由于高飞的妥善安置,所有的百姓都没有受到饥饿,外围站着许多士兵放哨,河岸边负责打造渡船的人仍在不停的工作,在大家的一起努力下,已经早就了近三百多只渡船。

简易的营寨里,一些伤兵得到了军医的护卫,高飞也亲自到来视察了一番,好好的对伤兵进行的一下安抚。

经过末尾的帐篷时,高飞便掀开了卷帘,大步走了进去。

营帐里躺着徐晃和魏延,两个人一个趴着,一个仰面躺着,全身都被绷带缠住,活像两个木乃伊。

“主公?”魏延斜躺在卧榻上,他正好看见高飞从里面进来,便惊喜地道,“属下参见主公!”

徐晃一听到魏延的话语,便侧脸看到了高飞,他试图起身,奈何身上的伤口并未痊愈,只能有气无力地趴在那里,轻声说道:“主公到来,属下未能远迎,还请主公恕罪。”

高飞已经走到了徐晃的身边,坐在了卧榻的边上,笑呵呵地道:“你们都这个样子了,还怎么起来?伤筋动骨还一百天呢,这次你们跟我回幽州,路上可能会吃一些苦头,毕竟还有大批的百姓也要跟着我走。对了,你们两个的伤军医复查的如何了?”

魏延急忙道:“多谢主公关心,我这些都是皮外伤,算不得什么,我身子骨硬朗着呢,不出十天就可以活动自如了。”

徐晃接着道:“不碍事,就是受伤的地方在后背上,只要上身一动就会受到牵连,再等一阵子就可以了,不到幽州我的伤势就可以痊愈了。”

“呵呵,话虽如此,不过你们也要听军医的,好好的养伤,按时更换敷药,等到了幽州,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你们去做呢。”高飞走到了魏延的身边,看了看魏延,见魏延此时脸上已经没有了当初的稚嫩,便不由得欣慰了起来。

对于魏延这个人,高飞还是很欣赏的,确实有大将之才,罗氏的三国中说他脑后有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