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跃欲试,被制止后,对夏侯渊等大为不满。
夏侯渊等只得请示曹操将军队拉出城外。曹操哈哈一笑,道:“小民如韭,割之复生,先威后德,文武之道也。不施霹雳手段,怎显菩萨心肠?妙才、元嗣,此治民之术汝等尚须学习。”夏侯渊等诺诺。
曹军在良成只呆了两日,破城杀戮一日,休整一日,然后兵至下邳城外。下邳城高,又挨着泗水和沂水,易守难攻,下邳相笮融凭险固守,曹操观看城防之后,率兵离去,南下攻取下相,又屠之。
西渡泗水,进攻取虑,两日拔之,再次屠城。
至此连屠四城,徐州百姓闻之皆心胆俱裂,曹操之名可止小儿之啼。
曹操屠城,看似名声大损,实际上也并非没有一点益处。历史上他屠城后,徐州士民虽然深恨之,但皆破胆,刘备入主后也未能扭转颓势,从徐州招募的士兵视曹军如厉鬼凶神,未战先怯,天然就落在下风。曹操得徐州后,徐州基本上没有起过大的叛乱,虽然有臧霸、吕虔镇守之功,也可看出小民易忘,被曹军所屠之人不过是“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罢了。
************
刘备到达郯县,见到陶谦,曹军早已离去。这时良成、下相被屠消息传来,州里震恐,郯县战栗。陶谦宛如老了十岁,白发萧然,老态龙钟,拉着刘备的手,道:“曹操竟敢做此恶行乎?不怕万夫所指乎?不惧青史唾骂乎?噫!吾徐州百姓何辜,竟遭此大难!念及百姓惨状,吾肝肠寸断矣!玄德,玄德,君务要为吾百姓报仇!”垂泣不已。
刘备安慰道:“陶公放心,曹操屠杀百姓,丧尽天良,罪不容诛,吾已上表朝廷请征讨之,如今吾提一万精兵前来,必让曹操血债血偿。”
陶谦道:“是极,是极!吾亦上奏朝廷,青、徐二州共讨曹操,必为国诛杀此贼。”
刘备道:“有二事尚需麻烦陶公相助,一是曹兵多,我兵少,请陶公拨付精兵,并力图曹。二是我军远来,未带粮草,请陶公拨付安排。”
陶谦道:“此是应有之理。然徐州新遭曹操荼毒,兵士离散,城中兵不满万,又需派援兵抗击袁术,只能先行安排精兵三千助君,宣高亦有兵三千,合计六千。后续溃兵归来,吾当继之。粮草之事,吾安排元龙助君,元龙精明强干,必能安排妥当。”
刘备谢道:“有陶公相助,破曹必矣!”
陶谦又问起刘备张辏е拢醣傅溃骸罢抨'小人,对陶公不忠,且遗祸徐州,备已杀之。”
陶谦恨恨道:“杀得好!其贼兵如何处置?以吾之见,亦当尽杀之!”
刘备道:“彼乃小兵小民,愚昧无知,不宜皆杀。吾拟得便后仔细甄选,良善者释之,为恶者诛之。”
陶谦勉强同意,想张口询问曹嵩的财物,忍了又忍,没有问出口来。曹嵩财物既已落入刘备手中,定然要不回了。如今徐州孱弱,已有强敌曹操,还是不要惹怒刘备的好。若刘备一怒之下与曹操瓜分徐州,岂不是自己末日?
陶谦派的三千兵,半数是丹阳兵,半数是徐州兵,由东海相刘馗率领。本来最好的统兵人选是曹豹,但定陶一战曹豹受伤尚未痊愈。陶谦麾下爱将陶英、陶机、吕由皆战死,军中也有不少勇武之将,但都是粗疏无谋之人,万一被刘备拉走可就不好了。刘馗名士出身,世为两千石,虽然兵事差些,但手腕不凡,且对自己忠心耿耿,足可信任。况且他如今在徐州已是两千石的国相,刘备没有更好的筹码拉拢他。
刘备一见刘馗,果然觉得不太投机。刘馗四十七岁,相貌清秀,谈吐文雅,口若悬河,字字珠玑,一派名士风范。刘备自幼本就不爱读书,不学有术,两世灵魂融合后虽用功读书,但看得大都是史书和兵书,对文学涉及不多,根本跟不上刘馗的节奏,甚至刘馗说的话、用的典,一点都不懂。刘馗看刘备的目光顿时就带了些轻蔑。
既然如此,刘备也懒得搭理刘馗了,自与陈登打成一片。陈登被陶谦任命的官职是典农校尉,负责农田水利、屯田兴农之类事务,被安排负责刘备军的粮草辎重等后勤事宜。
陈登字元龙,生于公元一六五年,本年二十九岁。陈家为下邳大姓,世代簪缨。其父陈珪乃广汉太守陈亹(音门)之孙,太尉陈球之侄。
陈珪出自名门,年轻时与袁术、袁绍、曹操等名门子弟皆有交情。后举孝廉,任剧县令,觉得天下将乱,便弃官回家,隐居不仕。直到去年陶谦驱逐沛相袁忠,任陈珪为沛相。去年(公元一九二年)八月,郭贡联合豫州各势力打败陶谦,陶谦败退撤至彭城。陈珪面见郭贡等人,施展三寸不烂之舌,将郭贡等人说服,沛国归属豫州,陈珪仍任沛相。去年十二月,陶谦联合郭贡讨伐曹操,予以响应,陈珪派兵做出向梁国攻击的姿态,但并未真正出兵。这次曹操反击,并未经过沛国治所相县,陈珪安然无事。
陈登为人豪爽,洒脱不羁,少有扶世济民之志,博览群书,熟悉典章。二十五岁时,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老扶孤,爱护百姓。后陶谦任命陈登为参军事,置于左右,平黄巾有功。去年被陶谦表为典农校尉,上任才几个月。陈登比历史上被陶谦表任为典农校尉要晚。
刘备、陈登十分投契,宛如多年老友未见,性情、气度、谈吐皆相互欣赏,长谈至深夜,仍觉不足,遂抵足而眠。次日继续。陈登将平生志向和盘托出,欲扶世济民。刘备也吐露自己志向,欲中兴汉室!两人执手大笑。
第一百二十三章 说两路千里追凶()
刘备记得历史上曹操屠的是取虑、睢陵、夏丘。如今他屠了良成、下相,往南就是夏丘和睢陵,历史可能重现。其时取虑被屠消息尚未传来。基于此,刘备等待一日后等来赵云,合兵南下,直扑取虑,如果速度够快,完全可以在取虑将曹操堵住。曹操军三万多,刘备军不到两万,但刘备军精锐者一万多,曹军则混杂了不少黄巾降卒、新兵等。刘备算半个主军,曹操是客军。刘备养精蓄锐,曹军则久战成疲。因此,如果堵住曹操,刘备有信心将其击败。
到达下邳,传来取虑被屠的消息,夏丘和睢陵则无消息。刘晔本就对刘备判断曹操肆虐下邳南部有些疑问,当下道:“曹操南下,目的应是搜刮军粮,且避让我军锋芒,晔以为曹操必不敢在下邳久待。或是自取虑西归了?”
刘备忙命取过地图,看了取虑位置,取虑西边就是彭城国。曹操如果自取虑西上,自己反而落在了后面,因大悔失计。这时侦骑回报说曹军自取虑而西,屠了菑丘,然后不知去向。赵云请命率骑兵追击。刘晔道:“曹操自菑丘,有两条路回兖州。一是取道北上,经彭城、丰*县回山阳。然而我军若衔尾追击,又可调关中郎将分兵南下,当能将其拦住。此道虽近,似安实险,曹操定不会冒险行此。二是一路往西,经相县、梁国回定陶。若曹操走此路,估计如今已将到相县。此路彭、沛间多有山川丘陵,我军沿此路追击,就算在梁国追上,该郡国已为曹操所掌,我军反成客军,又是长途追袭,并不占优。北道近,西道远。不如走北道,自丰*县直插己氏,在济阴、梁国之间与曹操决战。”
刘备采纳刘晔建议,正要出发,帐下报告,彭城相笮融不配合置办粮草。陈登带着怒气进来,道:“笮融傲慢无礼,蓄意拖延,非为将军,乃为我也。”刘备便问究竟。
笮融乃丹杨豪强,与陶谦是乡里,黄巾之乱时,聚众数百人自保。后陶谦任徐州刺史,笮融便去投奔。黄巾复起青、徐,寇徐州,陶谦讨之,笮融有功,陶谦表他为下邳相。陶谦、袁术攻曹操,陶谦又委派笮融督办广陵、彭城漕运,运输粮食草秣,为军队后勤。笮融权倾彭城、下邳、广陵三郡,在徐州除了陶谦,谁都不服。陈登后生小子,地位在徐州冉冉上升,引得笮融嫉妒和不满。此外,笮融笃信佛教,广建寺庙,大塑金身,广开浴佛法会,所贪的钱财不入私囊,不讲究个人享受,全部花在兴旺佛门、弘扬佛法的事业上。【】佛家讲究不杀生,笮融也严格遵循这一教规,但他听说陈登这小子却喜欢吃生鱼活虾,实在是残忍至极。笮融对陈登观感更差。
这次陈登负责供应青徐联军的粮草,许多任务要着落在身兼三郡漕运的笮融身上。笮融早将三郡委输视为己有,交给陶谦都不太甘心,怎肯交给刘备这个外人。又加上是陈登来和自己对接。当下采取拖字诀迟迟不办。
刘备顿时怒了,曹操就要开溜,吾着急追赶,你这贼子却在这里给我扯后腿,当我不敢杀人么?当下带着典韦、刘猛等人直接闯入笮融府中。卫士欲拦阻,被典韦、刘猛老鹰抓小鸡般提起,掷到一旁。
笮融听得外面吵嚷,忙出来喝问。
刘备见了笮融打扮,不由一笑。笮融四十上下年纪,凶眉恶眼,一看不是良善之辈,但却剃了一个光头,明光锃亮,穿着僧袍。按理他属于居士,无须剃度,笮融却搞得很虔诚、很严肃。
笮融迎面看到刘备等一行人杀气腾腾进来,心中一突,忙上前见礼。刘备乃堂堂镇东将军、青州牧,笮融是下邳相,地位相差悬殊,不得不拜。
刘备直接问道:“笮相,吾应陶公邀请而来,为徐州抗曹操,陶公下令各郡需供应粮草,汝拖延不供,是对陶公有不满,亦或对吾有不满?”
典韦、刘猛提戟按刀立于刘备身边,眼盯着笮融身子,一旦刘备下令,两人就要将笮融力斩当场。
笮融也算是悍勇之辈,身边也带着几个勇士,但面对典、刘二人威势,皆不敢动。笮融额头冒汗,拜倒在地,道:“刘公恕罪,此下官办事不力,必速为联军提供所需粮秣。”
刘备问道:“何时办妥?”
笮融道:“最长两日。”
刘备沉吟了一下,道:“可。”带了典韦、刘猛等扬长而去。
笮融在刘备离去后,狠狠一刀砍在院中假山上,碎石乱飞,刀也崩坏。笮融喃喃道:“徐州已非宜居之地,吾当寻找退路。”
刘备带着联军进入彭城。彭城一片调零破败之相,墟邑少有行人。刘备叹道:“曹操罪莫大焉!”
刘馗止步不行,道:“曹操已退,袁术尚在,吾接到陶公命令,将南下救广陵,无法相随,请刘将军见谅!”
陶谦这是看到曹操这个杀星已然离境,所以赶紧派人召回刘馗,欲坐山观虎斗,保持自己实力。刘备心中不屑:若陶谦大举派兵,固然可能遭受损失,但若败曹操,军心将复振,败兵变胜军,对战力提升不是一点半点,而是脱胎换骨;如今他目送仇人离去,不敢追击,徐州军胆气低落,长困于溃败气氛之中,即便军队数量再多,又有何用?
刘备不理刘馗,问臧霸:“宣高何去何从?”
自陶谦得知曹操离境后,勉强从床上起身,下达一连串命令,一是命刘馗率兵南下抵抗袁术,回经郯县时,陶谦将益以兵马;二是命笮融做出兴兵攻击九江的姿态,围魏救赵;三是命臧霸固守彭城,保境自守。
这些布置,陶谦也知会了刘备,言辞恳切,说了自己的难处,请刘备担待,并表示刘备尽管作战,勿忧粮草,陈登坐镇彭城,继续负责提供刘备军需物资。
臧霸岂会看不出陶谦已成明日黄花,徐州将面临瓜分之祸。对比陶谦与刘备,陶谦老迈昏庸,刚愎自用,刘备则英明决断,从谏如流,何去何从,清晰无比。他拱手道:“曹操残害士民,罪恶滔天,霸愿随刘公伐之。”
刘馗脸色顿时无比难看。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二十四章 索旧部英雄奋起()
刘备、陶谦忙着对付大敌曹操,暂时顾不上广陵。om赵昱只能坐守穷城,无计可施,静待城破。
当日袁术派兵分袭诸县,自己坐镇广陵城外大营,监视赵昱。各路军队刚派出去,亲兵报告有一个名叫孙策的,自称是故人之后,前来拜见。
袁术忙命请进来。当年他与孙坚共事时,虽然没见过孙策,但听过他的名字。孙坚谈及这个儿子时,口中谦虚,眼神中却有掩饰不住的满意。自己入扬州后,也听到过孙策的名字,交接豪杰,小有名气。孙坚似乎提过他的年龄,算来今年应该是十九岁了吧。
袁术正在思索,亲兵已将孙策引入帐中。袁术抬眼一看,只觉眼前一亮。好一个英俊少年!身高八尺,猿臂蜂腰,俊眉星目,玉面朱唇,不笑时如玉树琼楼,明湖澄碧,一笑时如大地解冻,春风十里。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生于公元一七五年,本年(公元一九三年)十九岁。
提孙策就不得不提其父孙坚。孙坚生于公元一五五年,少有奇节,容貌不凡,十七岁时孤身击败海贼胡玉,名声大振,被署为吴郡假尉,十八岁时会稽贼许昌造反,孙坚被任命为吴郡司马,募兵千余人,与州郡合力讨破许昌,扬州刺史臧旻(臧洪之父)十分欣赏孙坚,上书为其请功。孙坚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岁徙盱眙县丞,又徙下邳县丞,历佐三县,所在有称,吏民亲附,轻侠少年往来者常数百人,孙坚接抚待养,有若子弟。孙坚出身寒微,虽有军功才干,却不得升迁,县丞这个小官足足干了十二年。遭遇比刘备还惨。
公元一八四年,黄巾之乱,三十岁的孙坚机会来了。同为扬州人的右中郎将朱俊知孙坚才能,表其为佐军司马。孙坚便将家室从富春迁往寿春。这时大儿子孙策十岁,二儿子孙权三岁,三儿子孙翊一岁。孙坚跟随朱俊在豫州讨伐黄巾,孙策才十来岁,就已交结知名,声誉发闻。周瑜与孙策同年,比孙策小两个月,也属于早慧的天才儿童,听到孙策名声,从庐江郡治所舒县前来拜访。两人一见投契,推结分好,义同断金。周瑜劝孙策举家迁居舒县,孙策从之。这两个天才儿童都是所谓“别人家的孩子”,孙策是“老子英雄儿好汉”,周瑜也是名门之后,其堂祖父周景官至太尉,周景之子、堂叔周忠后来(公元一九二年底)做到太尉,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孙坚作战勇猛,讨黄巾有功,当年被朝廷提拔为别部司马。
公元一八六年,边章、韩遂叛于凉州,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张温知孙坚之能,表孙坚、陶谦为参军事。平叛不利,责任不在孙坚,他被朝廷任命为议郎。
公元一八七年,长沙区星造反。朝廷任命孙坚为长沙太守,仅一月就讨灭区星,又越界讨灭在零陵郡和桂阳郡反叛的周朝、郭石等人,因功封为乌程侯。乌程是吴郡的一个县,乌程侯是县侯,与吕布的温侯、公孙瓒的蓟侯平级,比后来诸葛亮的武乡侯高一级,比关羽的汉寿亭侯高两级。
公元一八九年,诸侯讨董,孙坚也起兵,先是在荆州逼死刺史王睿,到南阳又杀了太守张咨,率兵前进至鲁阳,与袁术合兵。袁术表其为破虏将军、兼领豫州刺史。此是袁术自行表任,董卓掌控的朝廷自然是不认的。
此后破胡轸、斩华雄、败董卓、进洛阳,不多赘述。公元一九一年四月,孙坚被袁术所派攻打荆州,被黄祖兵士射杀。孙坚战死后,余部为袁术所并。孙坚之侄孙贲护送孙坚灵柩东归,孙策将孙坚葬在位于长江之南的吴郡曲阿县,然后北渡长江,居住在江都,结纳豪俊,矢志复仇。
田豫受刘备委派征辟刘晔时,曾寻找周瑜、孙策等,为周瑜所拒。
孙策见袁术东下进攻广陵,觉得是个机会,遂来拜见。来之前,先去见了张纮(音宏)。张纮生于公元一五一年,本年四十三岁,年轻时游学京都,经传娴熟,由是知名,回到广陵后被郡中举为茂才,前有大将军何进、后有董卓掌权后任命的司空荀爽都征辟他,张纮皆以母丧为由拒绝。
孙策经常去拜会张纮,咨以世务,道:“方今汉室衰微,天下扰攘,英雄俊杰各拥众营私,却无能扶危济乱之人。先父与袁氏共破董卓,功业未成,却为黄祖所害。策虽年少,窃有微志,欲从袁扬州求先父余兵,收合流散,东据吴会,报仇雪耻,为朝廷外藩。君以为何如?”
张纮与孙策相交经年,心中虽然对他才能、志向认可,但觉得他年纪过轻,仍旧有所犹豫,道:“孙君见问,本应献计,无奈我智虑浅陋,又在守丧,五内杂乱,对孙君之询问无甚见解。”
孙策追问道:“君高名远扬,众望所归,策方来问计,事成与不成,由君一言而决。为何不能忍住悲伤、勉强为策分析一番?若策志向得伸、血仇得报,君之功策永记在心,此生不负!”因涕泣横流,大放悲声。
张纮见孙策忠壮内发,辞令慷慨,深受感动,于是答道:“想当年周室衰微,齐、晋才能应运而起;朝廷一旦安宁,诸侯则只能稽首归服。如今君继承父辈威烈,骁勇善战,若能索回旧部,收兵吴会,则荆、扬二州可以扫平,报仇雪恨也指日可待。届时据长江,奋威德,扫除群雄,匡辅汉室,功业绝不亚于齐桓、晋文,将流芳千古,岂止做一个外籓?方今世乱多难,若君想建功立业,得兵后应当南渡,吾将与好友前往相助。”
孙策心中激荡难平,道:“一与君同符合契,便有永固之分,今便行矣,以老母弱弟委付于君,策无复回顾之忧。”
见了袁术,孙策当即以晚辈之礼拜倒在地,哭着道:“亡父昔从长沙入讨董卓,与明使君会于南阳,同盟结好;不幸遇难,勋业不终。策感惟先人旧恩,欲自凭结,愿明使君垂察其诚。”言发肺腑,感动左右。在座的认识孙坚的如张勋、桥蕤等人皆动容。
袁术也流了几滴眼泪,将孙策扶起,道:“伯符之心吾尽知矣。方今扬、徐交战,正是伯符立功之时,可暂入吾军中,待扫平广陵,吾将与卿共图丹阳,届时收兵西上,擒斩黄祖当非难事。”只字不提归还孙坚旧部之事。
第一百二十五章 战南山曹刘搏命()
初平四年(公元一九三年)二月底,袁术用孙策为前锋,先破江都,又破海陵,留军队看守广陵,主力北上,与原来分兵攻击东阳、平安的纪灵、雷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