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赤眉军的进展神速,不到三天时间数路赤眉军集结完毕,更始皇帝看到城下黑压压感觉喘不过气来,登时如同惊弓之鸟。
等到长安城门洞开,数十万赤眉军不战而下长安城的时候,更始还在莫名其妙,究竟谁是赤眉的内应?
赤眉军成批进入长安城,北门依然没有围城之兵马,城内却是呼天抢地,仿佛一场惊天动地的巨变就要来临。
更始皇帝潜意识里料到赤眉必破长安,可万万没有想到赤眉竟是这样鬼使神差地入了城,难道是凭空添了翅膀不成。
来不及依依惜别,更始立时跨上战马,向北门驰去——此时赤眉已占领全城,城外士兵也正向北门靠拢,他必须得赶在赤眉堵住北门之前冲出城门否则自己难有一线生机。
正当自己奋力挥鞭驱驰的时候,忽然隐隐听到身后有人连声呼喊。
是往日里陪自己一同淫乐的妃嫔……
“陛下,陛下,当下谢城!当下谢城!”这本是不折不扣的戏谑,不料更始竟然当真下马叩拜长安城,事毕,方才勒马而去。
逃出长安城的更始辗转来到渭滨。
此时的刘玄尚且算不上十二分的落魄,因为仍然有人对他忠心耿耿!比如弘农太守公乘歙:得到更始逢难得消息之后就曾向京兆尹表示要将更始送入弘农保护起来。
只是后来京兆尹解恽担心长安已破人心多变,害怕更始入弘农会遭到迫害,才没有让更始入弘农。
右辅都尉严本劝解道:“高陵有精兵!可往!”劝更始去高陵避难!正当众人为此议论纷纷时,定陶王领着刘恭前来。
众人听说刘恭前来,大为诧异,刘恭是赤眉所立儿皇帝一母同胞的长兄,众人都以为此番他必定会叛更始无疑,没想到对更始如此赤胆忠心!
众人迎进更始,一番君臣之间的礼让之后,刘公才向更始说明来意,他要留在更始身边时刻保护自己,一旦更始为赤眉所获,自己定当为刘玄拼死相争!
一番直言恳切的交谈之后,更始问起长安城下的情况,原来那天赤眉并非是长了翅膀,而是李松的同族兄弟李汎开了城门!更始听此,不禁恹恹道:“好个见风使舵的竖子,平日里对朕是百般迎合,如今总算是现出原形。
刘恭太息:“这也不能完全怪罪李汎,毕竟李松在赤眉手中,他不开城门岂不是放任自己哥哥丢失性命吗?”其实在平日里刘公是万万不敢说这话——这样摆明悖逆!
刘恭其实是隐含着酸意!就在更始擒获李松的当天,刘恭就进言,应当换下守城主将李汎避免失城!可是当时更始碍于刘恭和赤眉刘盆子的关系(赤眉新立傀儡帝王刘恭是刘盆子长兄),对刘恭有些偏见,对他的建议自然也有些排斥,因此拒不考虑!
没想到竟然因此使得长安落入赤眉之手,更始追悔莫及!
此后,去往高陵的路上,更始得到刘恭的贴身保护,刘公也向更始皇帝陈述了很多自己的看法,其中之一就是右辅都尉严本为什么强烈建议更始去高陵避难。
更始不愧是生于南阳平民百姓之家,说话做事难脱农民固有的质朴,他脱口而出:“严都尉说高陵有精兵!”刘恭大笑不止,顿时,那个意向谦卑并且温文尔雅的刘恭不见了,不过着反倒使得更始对他刮目相看。
“高陵哪里有什么精兵,严本这样做无非是想要邀功!”
“邀功?此话怎讲?”
“如果您走脱,赤眉必然会怪罪于严本,所以严本才让您前去高陵!因为高陵是右辅都尉的府衙!”更始半信半疑看了刘恭一眼,没有说话,就像当日自己进言换下刘盆子的那一天,让刘恭不寒而栗!
第八十二章 刘秀释嫌下洛阳
果然如同刘恭料想的那样,到了高陵之后,严本就在更是身边安插人手,名为保护更始实则是将其软禁起来。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转眼之间,更始即遭到惨败,长安已经被赤眉军占领,洛阳城守将朱鱿不敢贸然进犯赤眉,于是向河北太守寇恂发难……
建武将军吴汉虽然包围了洛阳城,但是一连数月,洛阳都是久攻不下,对此,吴汉深知原因所在。
当年大司徒刘演之所以被更始所杀,原因就在于受了朱鱿等人的中伤,刘玄念及宗室情分,想要宽恕其一条性命却无奈遭到朱鱿的步步紧逼,现在洛阳城是孤城一座,落到刘秀手中,料想刘秀必定对自己恨之入骨,所以这才死命抵抗。
吴汉久攻洛阳城不下,心知洛阳城城池坚固不可被自己轻易攻下,要想在短时间内拿下洛阳就必然要智取。
吴汉手下有意一偏将名叫岑彭,旧时曾在朱鱿麾下任职,颇得朱鱿赏识,如今岑彭已经效力于刘秀,吴汉当即将岑彭寻来道出个中原委。
岑彭也是一口答应,其实在公洛阳城之初岑彭就早有此念,只是顾及到朱鱿当年与刘秀刘演的关系,才没有想刘秀提出,他害怕刘秀责让自己——刘演的死一直都是他心中难以抹去的伤痕,没有十足的把握断断不敢去揭伤疤。
可是如今建武将军亲自向刘秀提出,萧王也表示没有异议,岑彭自然也就没有什么顾虑可言了。
为了表示诚意,岑彭单枪匹马行进至洛阳城城门之下,吴汉所部暂时后撤至城门十箭之地。
那天风很大,中原之地的洛阳也形同塞外边陲,岑彭远远看到城楼垛口处立着一虎背熊腰的大将,此人威风凛凛仪表非凡,尽管己方正处于颓势,可是在脸上却丝毫没有表现出来腿扛的神情。
真是人生如梦,一晃百年!
当初自己还是朱鱿麾下浴血拼杀,彼时两人正是生死相托的战友,可是如今,不过一两年的光景,岑彭、朱鱿就已经各自为战,成为各为其主的敌手。
朱鱿斜着眼睛睥睨着城下马上的岑彭,心下有些许放不下上级的架子。
岑彭深知这位老上级的脾性,他并不直言,而是先寒暄一番,这令朱鱿打开自己的话匣子。
“朱鱿将军,现在更始破败,长安倾颓;眼下赤眉势大,但不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萧王军纪严明,起事之初就已复兴汉室为己任,深得河北黎民的爱戴,四海之内更始人心思服,不日天下便可传檄而定,朱鱿将军眼光深远,明时势,懂大理,良禽择木而栖,忠臣择主而从,何去何从,将军想必已经心中明了!”岑彭这些话说的极其有理,朱鱿不得不信——眼下洛阳已经是孤城一座,虽然暂时难下,可刘秀兵多将广,下城终究只是时间问题!
为了表示诚意,刘秀下令暂时退兵解围,这让朱鱿对刘秀产生了隐约的信任!
“实不相瞒!明公单车恂河北深得河北黎民之心,我朱鱿私底下也是深感钦佩,本将也并非是冥顽不化之辈,可是我老朱自有苦衷,将军怎会知道,罢了……这是说来话长,不提也罢!”朱鱿的话有些松动,岑彭趁机道:“朱将军有话但说无妨!”
“好,你我兄弟一场……我就直言相告……当初明公的长兄大司徒刘演被更始杀害,正是因为我等进言,不管我如何开脱,大司徒的死我必然难脱其咎!明公与大司徒一向要好,现在定恨不得将我千刀万剐!再者,大司徒单车巡河北之前,我也曾千方百计阻挠!明公必然。。。。。。”朱鱿说着不由得重重叹了一口气!
“朱将军听末将一句,现今明公经略河北、中原之地,征战四方正是用人之际,将军若是能够弃暗投明,必然会使得明公摒弃前嫌,只要将军肯一心一意为汉室,明公自然不会亏待了将军!”隔着很长的一段距离,岑彭看到朱鱿的脸色起了微妙的变化,岑彭是朱鱿肚子里的蛔虫,只要朱鱿脸色有异动,岑彭就立马能够判断出是喜是悲,是忧是躁!眼下他瞥见朱鱿眉头处凝成的大疙瘩渐渐有了松动的意味,便加强了火力:“明公的圣明、胸怀想必将军已有耳闻,大司徒的死虽然与您难脱干系,但毕竟是更始所杀,将军不过只是出谋划策被王风、王匡一番言论所蒙蔽,罪不至死!更始罪责最大,可是明公呢,依然捐弃前嫌封王拜候,将军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朱鱿听岑彭一番话,心中别有感慨,不过碍于将士们人心不一,他必须回城与各部将商议一下再做定夺……
由于岑彭和刘秀的关系,当初兵临城下之际,岑彭下了死命令,不许任何人提弃城之事,所以尽管城内人心惶惶逃兵渐多,仍然无人进言,不过等朱鱿神情凝重地让诸将对此事发表意见时,就像百里河堤突然掘开了口子止也止不住……
众人一致赞同!
四天之后,岑彭按计划再次来到洛阳城门下与朱鱿会面,将刘秀的话原原本本告知朱鱿!
朱鱿见岑彭态度诚恳,准备投降,他令人从城楼上放下一条缆绳,告诉岑彭:“如果你诚心诚意投降就爬上城楼!”
岑彭二话不说:“大丈夫死且不避,何患如此!”接着一口气爬上城楼,两人相谈甚欢。
五天之后,朱鱿只率领数骑前往岑彭军营,之后背缚双手,光着上身去见刘秀!刘秀亲自为其松绑,多多加以抚慰,期间回忆历历往事,谈到刘演之死,刘秀并不避讳而且竭力为朱鱿开脱罪责,使得朱鱿感慨涕零。
朱鱿想起之前对将士们说的话,更始羞愧不已,莫非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之前,朱鱿来岑彭军营前,曾经通知部下;若是自己回不来,就领兵投奔偃王继续与刘秀抗衡!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第八十三章 邓弘鲁莽酿大错
建武二年春,刘秀大封功臣,特遣使者重新加封邓禹为梁侯,食四县。
与此同时,赤眉军樊崇决定引军西走,邓禹乘机率领大军进入长安城。先前由于赤眉军占有人数上的绝对优势,而且长安城城高池深,所以邓禹不敢贸然进攻,刘秀下令几次三番督促,邓禹依然故我——不仅继续进攻上郡各县,而且征兵引谷,将指挥中心由栒邑转移到北地郡的大要!
如此更加远离关中长安!
邓禹虽然心坚意决,但是毕竟重臣带兵在外有些“不自安”,于是邓禹进入长安城,将军队驻扎在昆明池大飨士卒,一切搞定之后,便开始着手拜谒高庙,收十一帝神主派遣专使护送到洛阳,并且巡行西汉各皇帝的陵园,以此表明自己的忠心!
赤眉军西出长安时,并立依然十分强大——号称百万之众,他们在长安南郊祭天之后即沿秦岭西进,邓禹看到赤眉已经主动退出长安,心动不禁有些欣然——长安、洛阳都已经归于明公麾下,不久之后,天下便可以传檄而定。
邓禹好像看到了汉室一统天下的局面,他打心眼里为明公高兴!
可是,邓禹毕竟只是一介赳赳武夫,对形势估计不足!
“赤眉败了,而且败的一发不可收拾,径直退到泾阳、乌氏!”
“啊,不是说樊崇已经击败严春,已经进入北地、安定了,难道严春又卷土重来了不成?”刘秀说严春是更始将军,当初赤眉引军西走之时,恰逢在郿遇到严春,双方交战,樊崇兵威正盛,粮草丰足,区区严春自然不在话下。
“哪里是严春,他早被赤眉打到不知哪里去了,这回是碰到了硬茬子——杨广,一直逃到阳成、番须,这还不算,更要命的是正好遇上风雪,坑谷全都被雨雪填满了,赤眉军没有容身之所,看样子又要东归长安!”
“杨广,可是河西隗嚣的部将杨广?!那活该赤眉倒霉,真是痛快得很!”
“痛快?!我看未必,赤眉军引军向东,一场恶战不可避免!邓禹将军能否扛得住压力还很难说。一旦邓禹不敌,长安百姓可就遭殃了!这群畜生连尸体都不放过,当真是可恶的很!”刘秀听冯异这话好像是要抱怨什么:“赤眉又。。。。。。”
“赤眉这次可真是丧心病狂,西汉皇帝的陵墓都被他们掘开,吕皇后的尸体也被。。。。。。也被这群杂碎糟蹋了!”
“岂有此理!”刘秀拳头攥得紧紧的,牙齿格格作响!
邓禹得知赤眉军的动向,在郁陵埋伏好重兵,准备袭击赤眉军,可是奈何赤眉军为数众多,后发不断向前部包抄,很快邓禹就被缠,若不是邓禹即使下令撤兵,极有可能尸骨无存。
邓禹败北后撤退出长安城——赤眉军兵威正盛,如果引兵包围长安,邓禹必然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
邓禹只好退出长安,退保云阳,云阳地处长安周边,邓禹的用意很明显,他在寻机反扑——赤眉多为农民出身,内无法度,在长安必定不会长久。
果然,进入长安未央宫北的桂宫之后,樊崇并没有几日的安乐可消受。
原先投降于更始汉中王刘嘉、但后来有反叛的南阳人延岑率兵出散关、进驻杜陵,长安赤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于是派遣将领逄安率军十余万前往击杀,邓禹认为长安城之内多为老弱,于是趁机攻打长安城,就在长安将下之时,赤眉首领谢禄令救兵赶到,与邓禹战于长安槀街,邓禹抵挡不住,败下阵来,退往高陵,赤眉暂时保住了长安……
可是赤眉军的气数已尽,再多的垂死挣扎都无济于事!
当邓禹正在高陵操练军队的时候,从长安传来消息:赤眉逄安与数千人脱归长安!邓禹大喜,慌忙问左右知情者故事的来龙去脉!
原来延岑面临强敌,竟然主动与更始将领李宝联合,李宝迫于时势也欣然应允,不过双方实力差别过于悬殊,即便合兵一处也未能战胜逄安,反而被其大败,李宝顺势投降了赤眉,正当延岑绝望、无奈之际,李宝竟然送来书信,原来李宝诈降。延岑于是主动向逄安发起挑战,逄安认为延岑不过手下败将于是空营而出,企图一举消灭延岑,正当双方站得难解难分精疲力尽之时,李宝改旗易帜,逄安还营休息之时,李宝却闭营不出,这使得逄安军兵多惊走,以至于死伤十余万人!
赤眉实力进一步受到挫伤,看来赤眉命不久矣!
且说更始汉中王刘嘉看到邓禹与赤眉相争不下,且赤眉连吃败仗,心中不禁萌生出了归顺刘秀的念头!而刘嘉这样想必然有其道理:刘秀与刘嘉宗族血缘相近,平日里有向来要好,从邓禹处得知刘嘉的意思,刘秀连连声称刘嘉是受了长安轻薄儿的蛊惑,而刘嘉归顺刘秀,之所以下定决心,与一个人有关,他就是刘嘉麾下将领来歙,巧合的是,两人还有姻亲关系——刘嘉是歙的妹夫。而来歙与刘秀关系密切,两人起事之初,曾经多次来往于长安与南阳之间。
自从冯愔反叛事件发生之后——冯愔是等于部将,当年邓禹北至上郡就粮养士,留宗歆、冯愔在栒邑,不料两人争权相攻,宗歆被杀,禹威名受到极大损伤,军中粮草不足难以为继,逃兵渐多;而三辅地区各郡县长官拥兵自重,常常违逆邓禹。
对此,刘秀感到邓禹过于年轻,身上多有长安太学书生的迂腐,难以承担西定长安的重任,准备派遣经验丰富、老成持重的“大树将军”冯异替代邓禹,以期迅速平定赤眉拿下长安。
刘秀还专门交代了冯异:三辅地区横遭更始、王莽暴乱,常年战火,将军辞去定要为三辅民众好生着想。
对此,冯异一一应承下来。
且说被即将被调回洛阳的邓禹心有不甘,他总是觉得兵败而受任有愧于刘秀,也会遭到洛阳城中文武百官的轻视,因此总是记着想要打一场省长来挽回自己的颜面。
恰巧冯异的西进大军碰上了赤眉东归洛阳之兵,邓禹知道这是一个机会,想着自己与冯异联手定能杀吃每一个措手不及。
可是冯异并不同意邓禹的看法,现在的赤眉兵力仍然很强大,即使冯异与邓禹合兵一处也未必能够与之争雄。
邓禹手下一员名将,唤作邓弘,二八的年华,与邓禹关系好得很,他不甘心邓禹就这样灰溜溜的回洛阳被人耻笑,于是极力劝阻邓禹先敌而战,一旦自己与赤眉战在一块,冯异必然不能坐视不管,到时候两军合力还能畏惧赤眉?
邓禹觉得邓弘这话说得极有道理,于是默许,可是任凭他怎样想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落到这样一步田地……
邓禹和冯异在商量军情,两人正为这件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冯异认为邓禹操之过急,脱不了以前的鲁莽,先前所遭遇的种种失败莫不是由于其心性;而邓禹认为冯异不过是浪得虚名,被赤眉吓破了胆!并且这种争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转移到相互之间的人身攻击——冯异认为邓禹不过是一介读书人,有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不假;而邓禹不甘落后,只讽刺冯异是伪君子,真小人,没有胆量干吗在明公面前应承起西征的担子。
正在此时,传来战报:将军邓弘先敌攻击赤眉军,不想却被赤眉军所败!
第八十四章 冯异巧计败樊崇
邓禹和冯异在商量军情,两人正为这件事情吵得不可开交——冯异认为邓禹操之过急,脱不了以前的鲁莽,先前所遭遇的种种失败莫不是由于其心性;而邓禹认为冯异不过是浪得虚名,被赤眉吓破了胆!并且这种争论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转移到相互之间的人身攻击——冯异认为邓禹不过是一介读书人,有道是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不假;而邓禹不甘落后,只讽刺冯异是伪君子,真小人,没有胆量干吗在明公面前应承起西征的担子。
正在此时,传来战报:将军邓弘先敌攻击赤眉军,不想却被赤眉军所败!
“为赤眉军所败?本帅三令五申要求坚壁清野,邓弘哪里来的担子胆敢违抗军令!”冯异恶狠狠地说,往日的淡泊一扫而尽,他用眼睛瞪着邓禹:“莫不是你让邓弘出战赤眉?”
邓禹被冯异猜中,不敢去对视,语气中有些唯唯诺诺,他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现在军情紧急,容不得耽搁,请冯将军赶紧出兵相救!”冯异对邓禹的这番话似乎很满意,尽管只是默许,可是在冯异看来,已经是不折不扣的坦诚,来不及想如何处置邓弘,赶紧命令敲响战鼓,大军即刻拔营出战,援助邓弘!
邓禹也回营勒兵出战,两营距离相近,不消片刻,两军便已经集结完毕。
冯异、邓禹挥军猛冲,终于撕开一个口子,使得邓弘暂时脱离险境,赤眉稍稍退却!
冯异吸取先前邓禹失败的教训,决心不与赤眉正面交战,因此向邓禹建议:及早撤军,免得重蹈覆辙!但是邓禹杀红了眼,一心报仇,这回早就忘记敌我力量的悬殊。
一番厮杀下去,赤眉军逐渐占据战争主导权,很快,邓禹、冯异身后人马就已经渐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