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秦王李世民的车驾正缓缓进入长安城门,迎接秦王归京的人很多,除了以从大理寺牢狱中放出来不久的秦王府长史杜如晦,以及房玄龄等秦王府曹属之外,还有以亲卫大将军独孤修德以及左武卫大将军姜宝谊为首的文武大臣。
各色旗帜在队伍中飘荡,随着阵阵低沉的马蹄声,一行人缓缓进入了长安城门。
车驾之中,李世民虚弱的靠在软枕之上,身上盖着厚厚的皮裘,脸上带着汗珠儿,呼吸也急促的厉害,偶尔还要咳上几声。
他病的其实不如看上去那般沉重,按照大夫们的诊断,他只是染了风寒而已。
当然了,这些给秦王诊治病情的良医们,甚至是李世民自己都明白,他的病情一直就没好过,而且有慢慢转变为宿疾的可能。
一切都兆因于去岁冬天率兵偷袭龙门一战,晋地的严寒和风雪对他的建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加上一直未能安心静养,到得现在,他就不得不回京养病了。
听着外间的马蹄声,以及近侍低声传话,队伍已经进入长安城,李世民不由自嘲一笑,当初他率兵入蜀,一战之下破萧铣,扫南蛮,未几又领兵大败薛仁杲,立下的战功在朝中已是无人可及。
那会儿他思量再三,只带数百亲从回京,迎接他归来的是谁呢,只有姜宝谊那样一个蠢物。
而今他既未能破了李定安,在蒲坂一战当中还损伤惨重,不但独孤彦云,王行本,吕崇茂等尽都战死,薛氏叔侄还都被丢在了蒲坂城中,那两位可都是他秦王府中文人班底中的一员呢。
而渡河的时候,他的近卫统领翟长孙领兵强攻滩头,身披六创,退兵之时在浮桥上又连中两箭,身受重伤,如今还躺在冯翊城中不能动弹。
战术上的失利也就罢了,战略上差不多也是完败,丢了蒲坂,唐军再想收复晋地,机会已经变得分外渺茫。
晋地一旦全部失守,不能从侧面威胁河南的王世充,那潼关一线在不久的将来经受战火的洗礼也就成为了必然。
在李世民看来,如今东边战局之危殆,犹胜于当初薛举来攻之时。
而前些时,他听闻李定安终于称王了,萧铣,王世充,窦建德几个人竟然不约而同的派遣使者前去道贺,更让李世民不寒而栗。
李世民深刻的明白,战略上的失利比之战术上的失败更为可怕,此战之败,几乎非战之罪,李元吉,李神通,裴寂等人皆是罪该万死,若没有他们,怎会有如今之危局?
而更让李世民心惊肉跳的是,连年战事,让关西渐渐疲敝尽显,民乱已经再次露出了苗头。
让人难受的是,明明看的清楚,可要问他现在该怎么做,他的回答可能和别人一般无二,唯有尽快击败萧铣和李定安两人,用战事上的胜利,在激励人心而已。
可萧铣和李定安两人一南一北,像两根牢固的钳子一样,钳制住了关西,又哪里是那么好击败的?
而长安城中错综复杂的政争,也让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这样一个时候,他回到长安,迎接他的人们反而摆出了隆而重之的架势,像是迎接一位真正得胜还朝的皇子那般,实在让他哭笑不得。
父皇啊,你这么在大哥和我之间左右摇摆,真的好吗?李世民望着晃动的车顶,不由有了呕吐的欲望。
可他还是得静下心来想想回京之后,该面对的局面。
太子势大,他在朝中的奥援越来越是稀少,他在外间领兵对敌,损兵折将之时,太子一系悄然间已经占据了绝对上风。
他之前觉得病的不是时候,此时看来,却又正得其机,因为不论是杜如晦还是宇文士及等人都认为,此时再与太子相争,只会适得其反。
朝中赞赏太子的声音越来越大,外间呢,屈突通坐镇西北,蜀中有李孝恭,李智云叔侄二人领兵,他一旦离开黄河岸边,那边儿也一定是太子的天下了。
内外情势到了这样一个地步,他李世民除了一身军功之外,还能有什么依仗跟太子争锋?
杀独孤怀恩无疑是个败笔,他那些旧部们也没什么脑子,给他添了不少堵,上蹿下跳的齐王李元吉和魏国公裴寂成了太子手中让人难以招架的两把刀。
想到这些,李世民愤愤之余,目光渐渐变得幽深异常,这些人朋比为奸,又能做得什么事情?
哼,姑且安下心来看看,他们是能让关西百姓衣食饱暖,还是能率军克建功勋?
所以说嘛,他病的正是时候,这和打仗是一个道理,既然不能硬碰,那就收缩一处,静待时机。
让李世民安心的地方其实在于,看惯了父皇的手段,他也算是明白了,他这里越惨,父皇越可能伸出援手,因为太子坐大,最不愿看到这种局面的,可能就是他那位父皇了。
不然的话,前些时他也不那么容易在满朝攻讦之中脱身,现在迎于他城外的这些人更是明证。
想到这些,李世民的目光渐渐冷漠了下来,想了想,伸手打开车帘吩咐道:“走,直接入宫见驾……”
与此同时,被李世民念念不忘的齐王李元吉也没闲着,他正在平阳公主府的大门之外转着圈子。
如果李世民这会见到比他还要惨上几分的李元吉,肯定要大笑上几声,并道上一句,报应不爽的。
是的,这位皇四子终于有了点穷途末路的意思,竟然寻到了已然和他断绝往来多时的平阳公主李秀宁的门上,可见境遇之糟糕了。
第603章登门()
李元吉是急躁的,他的耐性一直就非常差,现在火烧眉毛的时候就更差了几分。
秦王回京,杜如晦立即被大理寺放了出来,左骁卫大将军,薛国公长孙顺德也重任原职,种种迹象都表明,之前的诸般风波在秦王回京之时,都将消于无形。
李元吉明白这意味着什么,父皇既往不咎,秦王有功无过。
最可怕的是,前些时他还得了太子的书信,意思竟然也差不多,大有与秦王讲和之意,让他安心等待一些时候,告诫他莫要再惹恼了父皇,秦王那边儿也不要去随便撩拨。
这算什么?闹了一圈下来,最吃亏的难道就属他李元吉了不成?
而这一次,李渊对他的处置也和以往不同,削夺齐王之封爵,遣散齐王府幕僚从属,只以长安令委之。
开始时,李元吉还有着信心,他是天生贵胄,父皇早晚会回心转意,让他重领齐王之位,可随着时间推移,入宫几次都被拒于宫门之外,他不由得心寒了起来。
待得李世民回京养病,李元吉这里终于坐不住了,他把那边得罪的太狠,秦王回京领罪还则罢了,瞧如今情形,竟有荣归之势。
到底是兄弟,他对秦王李世民知之甚深,吃了大亏的秦王,一旦缓过气来,拿太子肯定没办法,他这个长安令岂非就要首当其冲?
他心中的恐惧不由自主的在蔓延,从小到大,他与这个二哥就没怎么好好相处过,那人和父亲,长兄都不一样,说翻脸就翻脸,在他看来,李世民是李氏当中最无情的一个人。
李世民不在的时候,李元吉张牙舞爪气焰不小,可一旦李世民归来,他便心生惶恐,惴惴不可自持,有大哥李建成在身边时尚可壮胆,剩下他一个,却总会老实一段时日,静待李世民出京再出来活动。
这种心态自小养成,几乎顽固的不可化解,可见,他对李世民畏惧实深。
说起来,拿走投无路来形容李元吉现下的境遇并不为过,没了亲近僚属,他的妻族是弘农观王杨雄一脉,对他助力不多,往来日稀。
他的母族窦氏和秦王李世民走的更近一些,在他连蹦带跳的时候,没少得罪了窦氏中人。
而太子东宫一系,也没什么人跟他走的太近,只要太子不在,和那些人别说商议机密了,就算见了面,都不冷不热的。
自李渊登基以来,总以天潢贵胄自居的李元吉,到得如今游目四顾,才发现已是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除了一个大哥,竟然没有别人指望。
于是乎,他终于想起了长安城中还有一处地方的主人,能跟父皇说上话,跟他也有着血脉牵连呢。
当然了,以他的性情,之前这位三姐他也是不怎能看在眼中的,他觉得小时候能和他在父母面前争宠的,就数这个和他岁数相差不多的姐姐最能装模作样,讨得父母欢心。
所以李元吉从来不喜欢姐姐。
到得李渊南下长安,李秀宁聚兵十数万,功勋在众人之上,凭借军功封平阳公主,建牙开府的时候,连李建成,李世民兄弟都有点眼睛发红,各施手段之下,最终夺了李秀宁的兵权,就更不用说李元吉了。
他觉得李秀宁以一女子之身,在府中弹弹琴绣绣花也就成了,竟然还建起了什么娘子军,真真是不知所谓。
而且,平阳公主府也太大了些,比他的齐王府多了两处花园儿,围墙也比齐王府要高上一些,离皇后也最近,如此种种太过不成体统。
后来李元吉听了一些传闻,心中也是时常嘀咕,李秀宁不守妇道,岂不让几个兄弟跟着蒙羞?
一腔的妒意,让他对平阳公主府从来都嗤之以鼻,暗地里也没少使了手段,结果就是,李秀宁安坐府中,却时常被人骚扰那么一下两下,恼怒之下,跟齐王府彻底断绝了往来。
姐弟两人,形同陌路已是多时了。
今日李元吉主动寻上门儿来,是他自小养成的习惯使然,总想找个亲近之人在父皇面前缓颊一下的缘故,当然,脸皮不够厚,也是不成的。
他得到的待遇也很正常,没人对他假以辞色。
李元吉在府门之外转到第十三圈的时候,府门中走出一人,来到他面前便敲打着胸膛躬身一礼。
“让殿下久等了,不巧,公主昨日便率人出城射猎,如今不在府中,望殿下见谅则个。”
还有比这更拙劣的借口吗?连敷衍都算不上……
瞧着眼前神色淡淡的关西汉子,李元吉简直是怒火中烧,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叫李武,任职平阳公主府司马,兼亲卫统领,是平阳公主府长史李靖的亲族。
这些逆臣贼子躲在公主府内,倒是逍遥,竟还敢拦阻于他,李元吉恼怒间,手已经伸向了腰间的佩刀。
对面的人也只是轻轻瞄了一眼,便道:“公主之前有令,她不在时,府中不待外客,殿下还是请回吧。”
李元吉强自按捺住了怒火,冷笑道:“怎的?公主府的大门我姓李的都登不得了,汝等打算鹊巢鸠占不成?要知道,这里是长安,非是晋阳……”
实际上,这些话一旦出口,也便落了下乘,身份根本不对等嘛。
李武笑笑,也没答话,再次敲了敲胸膛,回身便朝府内走去,随口还用晋腔吩咐着守门的兵卒,“守好门户,公主不在,莫要进了贼人。”
这下差点把李元吉的肺给气炸了,按在刀柄上的手紧了又紧,几个从人深知这位性情,见状大恐,一拥而上,将他簇拥在了中间。
如今长安谁不知道,平阳公主府中的家将亲从,几乎都是晋地李定安的人马。
这是一件非常诡异,还很能引起人们谈兴的一件事,传言版本无数,在私室中流传,即便是李元吉,也没少就此事发表过意见。
而如今二李狗脑子都快打出来了,平阳公主府这里却越来越是安宁,也是这年头长安城中一件很让人称奇的事情。
血溅公主府的戏码到底没有上演,可李元吉的倒霉旅程还没结束……
第603章登门
第604章拜见()
正在李元吉满心的怒火正在逐渐消退,想着是不是强闯一下府门,进去见一见阿姐,只要见了面……
他们可是嫡亲姐弟,还真能弃他于不顾?
再说了,他求的也只是一件小事,就是在父皇面前说他两句好话,给他求个情的事情,对于阿姐而言,只不过举手之劳而已嘛……
可这会儿他却忘了,强闯公主府的事情早前便发生过,与他也脱不开干系呢,而他自己,又何时在乎过什么亲情?
就在这时,一行二三十人,前呼后拥的转过街角,姗姗而来。
为首一人骑在马上,穿着宽袖便服,转过街角就翻身下马,一叠声的吩咐着属下人等缓行,莫要喧嚣。
于是,一行人过来的时候,除了脚步声和清脆的马蹄声,就不剩什么声音了。
那人早已看到了李元吉一行,定睛瞧了瞧,和身边的人又嘀咕了几句,才抚着胸前长髯凝思片刻,脸上渐渐挂上了温文尔雅的笑容。
来人四十岁左右年纪,身量很高,却不显消瘦,一旦笑起来,便让人有出风拂面之感,显然是很有亲和力的一个人。
如果李破在这里,一定会说其人和李靖很像,因为他们都很英俊,行止之间,总有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随时也都有着浓浓的成熟男子的气息散发出来。
而最相像的地方在于,他们的外在和他们的气质很配,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并认出他们,这样的人一般来说,身上都有着故事,也总不会一直默默无闻下去。
他叫房乔,字玄龄,山东清河人。
按照他的家世而言,房玄龄是一个标准的世阀子弟,清河房氏世代官宦,是山东有名的望族之一。
只是房氏祖上都还罢了,只房玄龄的父亲却非常人,他的父亲叫房彦谦,精通经史典籍,是山东,河北文坛举足轻重的文坛大家。
他将自己的儿子教导的很好,他自己为官经历比较坎坷,从未居于高位,可临去之时却能自豪的跟儿子说,别人皆以禄富,吾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唯清白耳,高风亮节,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
没错,房彦谦死时,家境清贫,虽说平常百姓还是不能比之,可和他的世族门阀地位已经相去甚远。
幸运的是,这位文坛大儒虽说经历了北魏,北齐和隋统一天下的战乱,却没有看到真正的隋末战乱到底是如何一种恐怖的景象。
房玄龄是房彦谦的老来子,深受父亲影响,通于经史,善雄辩,谙音律,一手书法如今已有独成一家之像,最重要的是他的品格高洁,却又通达于人情世故。
李渊南下长安时,房玄龄于渭北归于秦王李世民账下,一番相谈,李世民如获至宝,当即以其为记室,大小机密,皆付于其人。
房玄龄也没辜负了李世民的信任,秦王府诸人,多由其举荐,文章之事对他来说更是轻而易举,李渊便曾赞其曰,“深解机宜,足堪重任。”
这样一个人,无疑是秦王之臂膀,绝非普通文人可以相比,令其名声大噪者,是房玄龄的识人之明,且不妒于众人之功,心胸宽广,与前隋高熲相类。
换句话说,就是秦王府众人,皆愿与其相交,人缘好的一塌糊涂,却又没有联结朋党,为己谋之的意思,安于秦王府记室之位,从未有居功之念,逾越之举。
可以说,这是一个满身上下都闪动着光芒的家伙,几乎完美无缺,可事实总告诉人们,世上没有完美一说。
就拿房玄龄来说吧,这家伙比较好色,自己长的好,也喜欢美人,正是文人的标准形象,可他与杨恭仁不一样,杨恭仁那是敢顶着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不断纳妾的主儿,彪悍之气嗖嗖的往外冒。
房玄龄呢,就悲催的多了,家中有母虎把门儿,惧内之名几乎闹的人尽皆知,总想着能过上红袖添香,美人佐酒的小日子,可他那妻子卢氏的刚强烈性让他的憧憬碎了一地……
所以说,人无完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与后来几乎相反,男人好色在这年头不是错,可惧内却是男人最致命的缺陷之一。
而今,惧内的房玄龄也刚回京师不久。
他先是被赶去了西北,在屈突通账下效力了一段时间,李元吉又一脚将他踢去了蜀中,屁股还没等坐热,就又被召回了京师。
他这一圈走下来,其实就是太子一系势力膨胀的明证。
杜如晦被构陷入狱,他则远走外方,他们是秦王最重要的僚属,就之前情势而言,秦王府只差一线,就是一败涂地了。
如今峰回路转,秦王府的心腹们又都重聚在了一起,就像有一只手在拨弄着棋盘,让秦王府得以屹立不倒。
当然,他们都知道那只手来自于何方,从中也窥见了机会。
房玄龄传书于李世民时说的就是八个字,“速回京师,蛰伏待机。”
于是,秦王自请归京养病,秦王府众人也就随之纷纷回到了京师……
而房玄龄率人在城门出迎接秦王归京之后,在得知秦王要入宫见驾,便也率人离开,来办早已准备好的事情了。
只是没想到的是,在公主府外,竟然见到了李元吉。
不管房玄龄心胸有多宽广,李元吉都是他最痛恨的那一位,没有之一。
要知道,当初就是这位齐王领兵冲进了秦王府,吓的他逾墙而走,连京师都不敢呆了,直接去了西北寻秦王哭诉。
这样的惊吓,足够让房玄龄记上一辈子,而后在西北又被李元吉撵去了蜀中,如非有屈突通在,说不定他就被宰了呢。
深仇大恨倒也算不上,可要是得了机会,让房玄龄亲自操刀给这位齐王殿下来上一下,却也毫无问题。
可这会儿,房玄龄脸上挂着笑,隔着老远便躬身道:“房玄龄见过……殿下。”
李元吉见了他,也像吃了苍蝇一样叽歪,更可气的是那个停顿,显然和方才李武说的有异曲同工之妙。
龙游浅水遭虾戏,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这两句恐怕就是李元吉现在的感受了,身为皇子,只有一个长安令的职位傍身,走到哪儿都是凄凄惨惨。
可敢于当面讥刺于他的,却少之又少,今日接二连三的撞见,可见出门时李元吉肯定没看过黄历。
李元吉挺直了身躯,努力的保持着自己的威严,和李武他还会纠缠几句,甚至拔刀相向都有可能,可见了秦王府中人,他却不会那么做了。
只是轻蔑的丢下一句,“尔等却知讨巧……”
挥手示意从人牵马过来,随即翻身上马,带着人便纵马而去,转过围墙,李元吉冷冷吩咐道:“去两个人给东宫传话,就说房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