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不只是绮琴,就连外面的铃铛,听到这没头没脑的一句话,都忍不住笑出了声。

    叶使君当真是仗剑一方的英雄,可是一牵扯到这儿女情长的事情,却是这般无助,也不知道当年放浪临安的气魄都到哪里去了,难不成都化成那满腹的计谋了?

第八十五章 恩怨分明(上)

    咸淳二年六月初。

    炎炎烈日烘烤着大地,如果不是几丈之远的地方就是滚滚流淌、浩浩东去的大江,恐怕站在岸上码头的这些人,都已经被热晕过去了。虽然风吹鼓进了那宽袍大袖当中甚是凉爽,但是怎么着也比不上七百年前的短袖汗衫。

    叶应武略有些羡慕的看了一眼码头上正在忙碌的半果着上身的壮汉,旋即又将目光回转过来。兴**扼守大江中段,乃是西进支援鄂州、川蜀的必由之途,又是和襄樊相呼应、能够因为奥援的重中之重,所以就算是贾似道再怎么打压,从周围州府前来运送钱粮的船只还是日日不断。

    尤其是从江南西路各州府汇聚而来的钱粮甲胄甚至丁壮,因为大江上有两淮水师,所以选择顺赣水北上,经过鄱阳湖直入大江这条道路,比陆路绵延而来,无疑要合适得多。而且集中到这个码头,北上黄州甚至襄樊前线,也是迅捷无比的。

    一面面赤旗迎风飘扬,又是一条大船缓缓靠岸。

    站在叶应武身边的杨宝无不感慨地说道:“一个月前初来此地的时候,这码头还是荒草丛生、破败不堪,不过是区区一个月,便已经快形成市集了,对此谢大人都有些焦头烂额了。”

    叶应武轻轻一笑,对于宋时工商业的迅速发展,他从来都是有信心的,而且后面还有兴**甚至江南西路的鼎力支持,这本就占据地利的地方,想不发达也不可能了。对于工商业,宋朝绝对算得上是打压最轻的了,这也造就了华夏历史上最富裕的王朝。

    而来自七百年后的叶应武,更不会对此有任何异议,甚至举双手鼓励还来不及呢。资本主义萌芽啊,要是能够早早地被我叶应武带到这个时代上来,便有了更大的保证了。

    既然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势头,叶应武自然不介意推波助澜,当下里便看向站在另外一边的陆秀夫,陆秀夫微微点头:“此处码头乃是兴**的命脉所在,使君可是想要在此修筑堡垒?”

    “此处背靠永兴县城,面朝浩浩大江,前有两淮水师,后有天武军,可进可退,倒是不失为一个屯兵驻扎的好地。”叶应武淡淡的说道,目光在辽阔的江面上扫视,无数的白帆从上游延伸到下游,“而且每日商贾云集、船只纵横,三教九流在此间混杂,有一支劲旅驻扎在这里,既可安百姓之心,又可防无备之患。”

    几只水鸟在尽情飞翔,翼尖掠过江面掀起浪花。

    陆秀夫却没有心情去看那些,而是细细咀嚼着叶应武话里的意思。无备之患,若是阿术引着大军来攻的话,恐怕还没有过汉水就已经被尽数探知到了,无论如何都称不上是无备之患,而又没有必要用一支大军去预防可能性很小的蒙古内奸作乱。

    那么叶应武想要防范的,就只有一个人了。

    陆秀夫下意识的将目光顺着江面向下游方向延伸,然后长长叹了一口气。这煌煌炎宋,若是能够齐心协力,又何必一退再退,先是靖康百年耻辱,后是今日偏居一隅。可是那贾似道,和叶应武,和江南西路诸公,和他陆秀夫,无论如何都不是一路人。

    “嗯,回去之后某便告知君实,将之和永兴县城的修筑放在同等位置。”陆秀夫点头说道,“只是不知道使君打算怎么利用这来之不易的宝地?还有若是驻军,又有谁堪当大任?”

    叶应武只是微微一笑,却没有言语。

    几艘战船在水天之间出现,迎风飞扬的赤色大纛即使是隔着很远都可以清晰的看见,紧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白帆和张世杰的将旗。片刻之后整支船队渐渐显出全身,两艘楼船居中,十多艘蒙冲守护,挂满白帆逆流破浪而来,大江上的船只见到这是两淮水师的战船,自然是纷纷忙不迭的向两侧闪开。

    “驻军,可不是只有天武军。”叶应武没有回答陆秀夫的问题,反倒是故作神秘的说道,“而且·····也不只有两淮水师。”

    天武军自然是要驻扎一个厢的,而两淮水师说什么也得割出来一支足以掩护码头甚至遮蔽大江的船队,在这之外,锦衣卫和六扇门也应该在这个码头市集上存在据点,甚至通过和这些南北商客的联系,逐步向着他们所属的势力或者国度渗透。

    陆秀夫只是苦笑着点了点头,两淮水师倒是真的没有什么难处,因为想来张世杰也能看出此处码头营寨的重要性,必当派出精锐。而六扇门和锦衣卫就不同了,这两个刚刚组建的组织,实在是太弱小了,就这么直接投入到这里面,会不会太过明显。

    若是暴露了,皇城司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而叶应武等人也只能是百口莫辩、甘心认栽。

    叶应武只是淡淡一笑,看向身后,码头的一侧,一座山坡拔地而起,直冲云霄,而面向大江的那一面,就像是被硬生生切开了一样,变成陡峭的悬崖。江水拍打在山崖上,高高地溅起雪白浪花。

    站在那山崖上,四周景物,必当尽收眼底,就算没有水师,也可以握住整个大江的咽喉。叶应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来到这兴**也已经有两个月了,但是自己却从来都没有注意到这个山崖。现在蓦然看到,心中百般滋味。

    青山依旧,江水依旧!

    而对面,也是青山连绵,扼守江畔。当时从汉水沿江而来,只是感慨于这一带青山的雄伟挺拔,却一直没有注意到这隐隐而成的虎踞龙盘之势。大江两岸的青山相互辉映,将整个大江生生锁死!

    叶应武的声音有些颤抖,指着那座山坡问道:“此山唤作什么名字,竟有如此雄伟超凡之姿。”

    没有想到叶应武突然问起那座山坡的名字,陆秀夫也是一怔,他不是武将,如果不是随着叶应武看过去,也没有发现那座山坡的重要性,当时便轻轻地吸了一口凉气。

    另外一边一名跟随的兴**小吏见状急忙上前一步:“启禀知军、通判,属下知道,这山坡因为半壁垂直,故永兴县的百姓一般都将这座山,唤作‘半壁山’,不过这也是一般的叫法,若是知军有意的话,不如赐给此山一个名字。”

    而叶应武,此时心中已经一片空白。

    半壁山,半壁山!

    难怪啊,1854年,清咸丰四年,太平天国与曾国藩的湘军血战半壁山,全军壮烈牺牲,无一人成活。自己还真是糊涂了,竟然把这半壁山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那半壁山的对面,叶应武微微眯了眯眼。

    武昌门户田家镇!

    六百年后,这里的半壁山,对面的田家镇,见整个一个国家在血与火中的挣扎,最终用无数人前赴后继冲锋的身影,击碎了满清桎梏。而今日,他叶应武就站在这里,在蒙古还没有踏足这片土地之前,在满清的老祖宗女真人已经被蒙古铁骑生生撕碎之后。

    “从这码头,一直到半壁山,当为兴**第一屏障。”叶应武淡淡说道,“半壁山,半壁山,为我支撑天地之脊梁!”

    两个人说话之间,两淮水师的几艘大船已经缓缓驶过来,白帆昂扬,旌旗猎猎。叶应武和陆秀夫对视一眼,同时下意识的挺直身体。这一次可不只是简简单单的张世杰率领两淮水师返回大江南岸兴**的水寨,而是叶应武将代表天武军和张世杰商量这两支已经不容忽略地的力量所指的方向。

    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拄剑傲立船头,一众两淮水师精锐从他左右两侧排开,手中或是突火枪或是神臂弩,但是却清一色的指向下,以示没有敌意。其实以叶应武和张世杰的关系,别说敌意了,天武军和两淮水师根本就是穿一条裤子,就像是江南西路所属的精锐水陆师。这也是真真正正被江万里等人掌控在手中的精锐。

    楼船缓缓靠岸,还没有等跳板放下来,张世杰已经轻松的从战船上一跃而下,迎向叶应武。看着站在眼前这个尚且意气风发的男子,叶应武心中莫名的一痛。南宋最后走上覆灭是必然的,但是其中张世杰作为一个不怎么称职的水师武将,在几次水师大决战当中错误的指挥和判断的确是不可忽略的因素。

    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张世杰的一力苦撑,这个大宋,说不定早就像水里的浮萍,蒙古铁骑带着北方的烈烈罡风一压境就吹散了。

    没有注意到叶应武百感交集很是复杂的目光,张世杰大大咧咧的笑道:“贾余丰那个棘手的家伙已经拿下了?”

    见到张世杰根本就没有寒暄,知道他没有把自己当外人,叶应武心中也是暖流流淌。自己何幸,来到这个七百年前陌生的时代,便有一群知心的朋友和亲人在左右扶持、不离不弃。

    眼前这个中年人带着难以掩饰的疲惫,他作为黄州知州,这些日子里面硬顶着北方的压力,想来日子也是不好过。叶应武将张世杰的是非功过抛到脑后,敞开心扉爽朗一笑:“拿下了,有劳姊夫费心了。”

    “攘外必先安内。”张世杰长叹一口气。

    恢复汉唐版图的梦想虽然看上去不可实现,但是张世杰坚信,如果没有一群又一群的人坚定不移的拖后腿的话,这自从艺祖时代就流传下来已经三百年的梦想,不是不可能的!

    然而······然而有太多然而。

    张世杰的脸上掠过一丝惆怅,不过旋即就被眼前码头的繁华景象所震撼,忍不住说道:“没有想到一江之隔,确实如此景象,仿佛两重天地。难道这浩浩大江,便能够让人心安么。”

    叶应武知道他想到了黄州,黄州什么样子叶应武也见到过的。自从鄂州大战之后,这片似乎随时都会被征服的土地上已经人烟稀少,不过毕竟是占据一方的大州府,人口终究还是有的。张世杰的两淮水师甚至没有依靠江南西路的接济,就直接从黄州和相邻的蕲州补充足够了兵员,甚至将几艘破损的战船进行了修补。

    “此处当为兴**北方重镇。”张世杰环顾四周,目光最终在半壁山上定格,忍不住轻声感叹道。作为一个善于防守的将领,他同样是一眼看出了此处码头和远处半壁山的重要性所在,当下里心中也忍不住埋汰自己怎么上一次来的时候没有注意到这些。

    恐怕当时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远烈,可有什么需要攘助的?”见到叶应武只是淡淡的陪着一笑,张世杰便看出来叶应武心中是由什么事情困扰,所以根本没有心情陪着他欣赏这大好山河。

    叶应武身形一顿,旋即苦笑道:“人!”

    “人?这个几位相公不能依凭江南西路解决么?”张世杰略有些诧异地问道,叶应武缺什么他都能够理解,偏偏是这个“人”让他感到有些为难,自己总不能把黄州已经少得可怜的人口迁到兴**去吧,那样的话黄州还有什么驻守的依凭。

    “已经尽量了,可是毕竟能多一点儿是一点儿。”叶应武看向张世杰,或者说不止他,还有陆秀夫的目光,都投在张世杰的身上。叶应武这句话已经有些明显,正在试探张世杰。

    似乎察觉到叶应武是什么意思,张世杰咬着牙环视四周,周围陪同的官吏早就已经远远散开,只留下叶应武的亲信杨宝陪着,估计叶应武的意思这杨宝早就已经心知肚明了。或者说,这件事情已经在兴**和天武军的上层内部商量过了。

    现在叶应武,已经能代表一众文武官的意思。

    攥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肉里,张世杰常常吸了一口气,方才说道:“那黄州岂能就这样轻易······且不说某,想来宋瑞也不会同意的。还有黄州的士子百姓,岂是那么容易说服之人。”

    看向张世杰,叶应武的语气依旧平淡不起波澜:“乡兵、厢军和两淮水师不需要抽调一兵一卒,黄州百姓内迁。难道姊夫就真的以为,一旦蒙古水师突破汉水,姊夫就真的有能力统领一干乡兵和厢军击退那滚滚如潮而来的蒙古铁骑么?”

    张世杰张口结舌,良久之后方才讷讷的说道:“不是······不是还有天武军么,天武军怎能坐视黄州······”

    叶应武苦笑着看向不远处的半壁山:“天武军虽然号称精锐,但是真正情况你我都明白,麻城脚下死伤太惨重了,现在填充进来的都是临时征调的地方乡勇,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当时某和苏将军以八千之众能够借助大雨趁乱击破阿术,可是现在呢,整个天武军就只有区区两千士卒,如何再战?”

第八十六章 恩怨难分(中)

    张世杰怔怔的看着滚滚大江在眼前流淌,心中自然是百般滋味。

    而叶应武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任由张世杰站在这风中,自己的目光早就随着大江一直往西面漫溯。作为天武军的四厢都指挥使,叶应武不能只是将自己的目光局限在天武军两万士卒的训练之上,还需要为整个天武军想好前进的方向和退路。

    如果说现在兴**各处营寨堡垒的修筑是为了给天武军一个躲避灭顶之灾的巢穴的话,那么叶应武现在就想决定一个前进的方向了。天武军绝对不能是躲在高城之中的军队,而应该是一柄断水逆流的锋利刀刃,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宋军善守不善攻的令人很是无奈的现状。

    这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百年来宋军上到将领下到士卒,守住城池便是胜利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这在后来蒙古灭宋的战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宋军几次三番的放弃进攻的机会,最终给了蒙古铁骑喘息的余地。

    这也是为什么叶应武对于江镐、王进这些激进的年轻将领委以重任的原因,因为也只有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小将,能够带领着新生的天武军发动一次又一次忘我的进攻。

    青山隐隐水迢迢。

    叶应武默然深思,从这里沿着九曲大江往西的话,先是掩护永兴县侧翼的大冶县,接着便是两湖仅次于襄樊前线的重镇——鄂州,忽必烈曾经发动的鄂州之战,便是以攻克这个重镇为目标。然后便是从荆湖入川蜀的泸州。

    泸州,叶应武轻轻吸了一口气。泸州作为沟通川蜀和荆湖的要道,一直是蒙古和南宋争夺的要点,历史上曾经五易五守,铸造了“铁泸城”的名声,后来泸州城一直为南宋坚守,就算是南宋朝廷投降之后,泸州军民依旧在拼死抵抗,最终外无奥援、内无粮草,城池陷落,导致整个川蜀宋军被彻底分割包围。泸州神臂城也作为一个曾经屹立的城池湮没在历史长河中。

    而现在泸州虽然牢牢地掌控在宋军的手中,但是北面还有蒙古刘整率军驻守,刘整以泸州守将的身份投降,虽然手中的士卒并不怎么强悍,但是毕竟他本身是对于泸州很了解的,而且麾下还有一支不容小觑的水师。

    更何况便是这个刘整,在一年之后北上叩阙,向忽必烈献出了发展水师和进攻襄阳的计策,从此拉开了襄樊大战的帷幕,也极大地促进了蒙古羸弱水师的发展。

    所以对于叶应武来说,现在的刘整虽然看上去平庸而卑微,但是却是绝对不能忽略的潜在威胁。天武军这把利刃磨砺好了之后,那六症作为第一个目标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可是从兴**到泸州,需要一个合理的出师理由。

    忍不住微微皱了皱眉头,叶应武只是静静的看着远山,实际上最好的方法便是引诱阿术进攻襄樊,然后自己带着天武军在两淮水师的帮助下两路进援襄阳,这不但会得到贾似道的支持,而且川蜀的夏贵见到有人出来替他,自然也是举双手赞成。

    可是这又是绝对不能行的方法,宋元大战,转折点便在襄樊,在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之前,叶应武并不愿意襄樊大战爆发,一旦真的无法给襄樊解围,天武军的存在与否实际上也没有太大意义了。襄樊一丢,沿江可守的地方实在是太少了。

    为了泸州和刘整而引发襄樊大战,实在是有些舍本逐末了。但是又不能放任刘整在那里,也不能放任泸州一直处于蒙古大军的威胁之下。叶应武看向身边的张世杰,张世杰的眉头又何尝不是紧锁,只不过张世杰还不知道,叶应武在给他下了一个套之后,又开始算计他了。

    两个人就这样并肩站立,看着码头下滚滚流淌的江水发怔,谁都是一言不发。知道这样下去总归不好,站在他们身后的陆秀夫忍不住轻轻咳嗽一声,两个人放在蓦然回过神来,略有些古怪的相视一笑,都感觉到对方眼神当中的无奈和复杂。

    “姊夫以为如何?”叶应武在心中暗暗叹息一声,泸州的事情还需再论,先把黄州百姓的问题解决。

    毕竟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可是那老天爷留给自己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若是能够早来到这个时代,恐怕还可以有更多的周转的余地,而现在已经容不得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了。

    看着叶应武很是真诚的目光,张世杰微微一颤,忍不住说道:“远烈,你真的打算行如此之事?要知道要是此事败露出去,不只是你我,就连君实他们都少不了问责之罪,到时候几位相公辛辛苦苦布下的如此局势、天武军和安吉军还有两淮水师无数将士前赴后继挣来的功名,或许都会化为须有啊。此事万万需要慎重。”

    陆秀夫只是微微摇头,什么都没有说。

    冷冷一笑,叶应武淡然说道:“难道姊夫认为,我们还有那么多闲暇么?而且姊夫认为,黄州······”

    叶应武的话没有说完,张世杰确实在心底打了一个寒颤。从根本上来说黄州已经没有坚守的必要了,此地可供把守的险要之地实在是太少,而且已经成为大宋甩不掉的包袱,若是放弃掉,还能给朝廷减轻几分负担,更何况不是明面上的放弃,而只是将黄州的百姓内迁,完全可以打上坚壁清野、全军备战的名号。

    至于到时候蒙古铁骑来势凶猛,两淮水师力战不敌,不得不弃城而走,却又是另外的一种说法了,和将黄州的土地废弃、百姓内迁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因由,而且这个罪名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