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叶应武最后也没有完成他幕天席地的梦想,毕竟赵云舒改正态度的速度很快,而且叶应武也没有在一众亲卫的注视下和自家娘子亲热的觉悟,这和拍片子还有什么两样?

    栖霞山上寺庙的主持着人送来了上好的素斋,坐在山顶亭子中,向北可以看浩浩荡荡的大江和大江上来往穿梭如织的船只,向南则可以看满山红叶以及热闹的工地,一派生机气象尽收眼底。

    这是属于叶应武的生机勃勃的大明。

    赵云舒整了整自己的衣襟,缓步走到叶应武身边,风吹动她的衣袖和秀发,飘飘然若凌波仙子。叶应武上下打量着自家娘子,不得不感慨一声,美女果然是百看不厌啊。

    “还没看够?”赵云舒俏脸微微一扬,笑靥如花。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如何能看够。”叶应武毫不犹豫的回答。

    “好啦,不劳烦夫君吹捧。”赵云舒转过身,“妾身正好有疑惑想要问夫君。夫君不觉得这几天走的太快了么,先是开始编书,接着就是设立学院的事情,当然还有刚才和黄道婆姊姊商讨的关于在全国各地设立护理和医疗”

    叶应武在后面走上来揽住她:“这话不只是你自己想问吧。”

    任由叶应武揽着向亭子中走去,赵云舒微微颔首:“妾身此次随同夫君出宫,琴儿姊姊和婉娘姊姊让妾身与夫君商讨此事。”

    没有想到就连一向不关心这些的绮琴都出面开口了,叶应武自然不得不慎重,他可从来都不敢小窥后宅这几个女子的能力,或许在大局观上她们还差一些,但是至少她们的聪明才智足够帮叶应武发现瑕疵和疏漏之处。沉默片刻,叶应武点了点头:“有些事情上某确实是操之过急了。”

    坐下来看着陷入沉思的自家夫君,赵云舒没有多说什么。叶应武是聪明人,所以有些话实际上没有必要说的太过明显。而陆婉言和绮琴之所以让她将这些话拿到栖霞山上来说,主要也是担心有些话在后宫之中当着诸多姊妹的面说出来,叶应武面子上有可能挂不住。

    毕竟自家夫君虽然素来在后宫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不过陆婉言她们还是尽量不想让叶应武的颜面在后宫有所折损。叶应武怎么考虑是他的问题,作为后宫的主持者,陆婉言必须要尽到自己的责任和考量。

    当然更重要的是,只有叶应武身在栖霞山看到自己安排的一切,才能有更多的思考。

    赵云舒只是默默的给叶应武夹菜,一言不发。相比于对叶应武所做出的一切指手画脚,显然她更乐意做一个素手调汤羹的小妻子。经历了太多的波折和混乱,才知道这短暂的安宁有多么的来之不易。

第六百八十二章 势入浮云亦是崩(下)

    看着陷入沉思的叶应武,赵云舒唇角边带着一抹笑容。

    她很清楚叶应武这么做也是为了整个大明的安宁和平定。所以到底应该怎么做,赵云舒相信叶应武在掂量和揣摩之后肯定能做出最正确的选择。

    自家夫君素来拿得起放得下,否则也不配成为这天下的主人、也不配得到这么多如花似玉姊妹们的爱。想到这里,赵云舒还是有些无奈和愤恨,这个家伙虽然后宫规模在古往今来的帝王之中绝对算得上少,但是还真是将“不贵多而贵精”的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后宫之中姊妹每一个都是倾国倾城、各有风韵

    叶应武并没有在意到赵云舒飘忽不定的眼神,而是默默想着赵云舒刚才说的话。他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自己确实走得比较快,但是毕竟作为一个后来人,叶应武对于这个时代和自己曾经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时代之间太多的差距,当然在潜意识中就一直想要做出改变。

    无论是仿照朱棣编撰《永乐大典》,还是模仿后世建立类似于大学的学院制度和类似于医院的护理医疗体系,都能够看出来叶应武这种心态。

    不过正如赵云舒所说,叶应武想要同时走出这么多步,未免有些操之过急,之前世家站出来反对导致叶应武也不得不腾出手来与之相斗,便是因为叶应武对工商阶级地位的变革动作过快,使得世家不得不狗急跳墙,否则以他们一向的行事风格,不太可能直接和朝廷作对,当然因为叶应武早有准备和布置,并且手腕强硬,所以这一次是以叶应武胜出告终,不过这中间的过程也足够让所有人提心吊胆。

    而今天黄道婆的担忧更是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就连黄道婆这种也算是经历过人生波折、见识了大风大浪的人,也不敢轻易答应叶应武,说明她的心中也是有所顾虑的。

    对于叶应武来说,进行改革是肯定的,因为他很清楚,如果什么都不改变,那么现在的大明还是要走历史上大明的道路。而相比于另外一个时空中的大明,叶应武有着更多的优势,首先他继承的是南宋而不是天下混战多年的元末,这导致叶应武有着尚且充足的资金储备和稳定的大后方,其次叶应武手中的人才数量实际上一点儿都不少,只不过因为这些年急剧的扩张方才导致很多年轻人才都不得不挑起大梁,再加上叶应武有南洋碧瑶金矿、东洋东瀛银矿等等丰厚的矿产作为支撑,完全可以进行改革。

    只是这改革太快很容易导致一些思想偏保守和伤害到自身利益的人的反对,之前犹豫不决的文天祥和黄道婆等人是其一,世家是其二。

    而历史上这样的改革者并不是没有出现过,最典型的就是西汉末年的王莽同志,这个上来就大刀阔斧改革甚至被后世怀疑是穿越者的家伙,因为改革的力度太大,导致各地群起抵制,最后犹如昙花一现,转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赵云舒既然代表着后宫众多姊妹开口提出这个问题,那么实际上就有劝说叶应武放慢脚步以避免成为王莽第二的意思。至于陆婉言身后又是谁在提醒,叶应武也隐约能够猜测到。

    自家爹爹可不是真的高卧不起,他老人家嘴上说着不管不问,实际上这一双眼睛早就盯紧了叶应武,之前六扇门就有太上皇前来转悠的报告。叶应武知道亲爹是肯定不会害自己的,所以也没有多管,现在想想叶梦鼎肯定在那个时候就开始琢磨了。

    不过话虽如此说,改革已经全面安排布置下去,站在这栖霞山上甚至可以看到那些如火如荼兴建的学院工地,还能停得下来么,如果就此半途而废,那岂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暗中的对手,陛下做出让步了么?

    如此说来,之前大朝会上叶应武取得的一切,岂不是都成了浮光掠影?

    势入浮云亦是崩,一旦现在停止,叶应武不敢想象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而且他知道这样的后果现在的大明和自己都承担不起。此时此刻的大明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崛起,但是这崛起的背后自然而然意味着根基不稳定,现在在叶应武的统筹下,大明之国势蒸蒸日上,但是一旦朝廷朝令夕改,那么就算这国势“势入浮云”,也说不定会转瞬崩塌。

    皱了皱眉,叶应武的手指无意识的轻轻敲打桌子。

    “夫君,既然一时难以找到答案,那就先吃饭吧。”赵云舒轻声说道,“再过一会儿饭就凉了。饭要一口一口的吃,事也要一件一件慢慢的做”

    “慢慢?”叶应武怔了一下,捕捉到了赵云舒话中的一个词。

    “怎么了?”被叶应武突然冒出的声音吓了一跳,赵云舒有些诧异的看着纠结的自家夫君。

    狠狠一拍桌子,叶应武面露喜色:“对啊,刚才真是某糊涂了。这改革不一定非得只有停止和厉行这两种选择,我们可以慢慢的来,只有让朝野和百姓认识到了改革的好处,自然而然才能避免引起他们的反对,同事温水煮青蛙,就算是有人想要反对,也已经为时晚矣!”

    赵云舒有些疑惑的看着他:“这么说来夫君已经想到解决之策了?”

    叶应武点了点头:“既然做事情没有办法一气呵成,那我们就不妨步步为营,这改革如果全面推行下去,那么一来要面临人手不足的问题,二来也很难做到面面俱到,从而导致出现问题。所以不妨选定几个有代表的州府以为试探之点,不如就称之为‘试点’,通过在这些州府推行改革之策略,可以看一看对百姓是不是真的有利,也方便及时处理其中发现的问题,从而为在全国推行做准备。”

    “这倒是一个新颖的办法,”赵云舒忍不住赞叹了一声,“如此就算是真的有弊端和争端,也方便解决,只是不知道夫君打算如何选择这试点?”

    “既然要试,就得全面,只有这样才能反映出不同地方的要求,”叶应武微笑着说道,显然解决了这个问题让他也是心情愉快,“具体地方某还得和朝中臣工细细琢磨商量,不过可以肯定这些试点必须要分布在大明情况各异的行省和州府,某会调集优秀骨干注重落实此事,否则单单交给地方州府还真是不太放心啊。”

    赵云舒轻笑道:“这是自然,夫君为了这些改革呕心沥血,自然得保证万无一失才是。”

    叶应武微微偏头看向在栖霞山另外一侧滚滚流淌的大江:“某并不想多求什么,不过是打算给百姓还有这个在血火中走出来的民族多做一些罢了,不过有的时候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步一步来也并非坏事。”

    “夫君还年轻呢,一步步走稳重一些或许更合适,”赵云舒含笑说道,“更何况夫君身边还有婉娘姊姊、琴儿姊姊这么多贤内助,就算真的走错了一步也有人及时提醒。”

    叶应武一怔,似笑非笑的看向赵云舒。

    “有有什么好看的?”赵云舒微微低头不敢和他的目光直视。

    “没想到我们舒儿也呷的一口好飞醋。”叶应武忍不住哈哈大笑,“还好这里风不算小,否则怕不是醋味都要把某给熏死了。”

    “你!”赵云舒恨恨的瞪了叶应武一眼,作势就要打人。

    叶应武伸手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笑容变得更加难以琢磨。而赵云舒隐隐想起来这个家伙之前似乎说过什么“幕天席地”,顿时安静下来,乖乖的小口扒饭,不敢看他,生怕什么时候叶应武就突然真的要来。

    “收拾你个小丫头还不是手到擒来。”叶应武感慨了一声,颇有得色。

    赵云舒哼了一声:“你还是操心该操心的事情吧。”

    叶应武翻了翻白眼:“现在值得某操心的,除了改革之外,也就是只有南洋的战事了,南洋战事之成败事关大明在南侧的根基,不过伊尔汗国也没有那么大的胆量敢真的全入南洋。”

    见到叶应武主动转移话题,赵云舒急忙应和他:“此话怎讲?”

    叶应武笑了一声,仰起脸:“给点儿奖励某就告诉你。”

    “那你还是别说了。”赵云舒很干脆的哼了一声。

    看着这个丫头坚决不让自己得逞的样子,叶应武也只能叹一口气,看来今天晚上说什么也得好好收拾她:“现在蒙古鞑子在北面草原上的军队已经尽数被歼灭,这也就意味着大明在北侧前线的主力战军都已经腾出手来了,相比南洋的静江军和大理军,这些主力战军才是大明真正的王牌,一旦某效仿成吉思汗以这些主力战军组成西征军队向西进攻,同时走前唐高仙芝征讨小勃律之路线、前唐王玄策大战天竺之路线,一路走葱岭,一路走藏南,那么你觉得北侧、东北侧和东侧三面受敌的伊尔汗国,就算是拿下了南洋就能够守得住么?一个蒙古本部某都已经吞下了,难道真的会怕一个伊尔汗国?”

    顿了一下,叶应武笑着说道:“更何况南洋这一战,胜负未定,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看着谈笑间已经将天下大势说的透彻的自家夫君,赵云舒一时间有些恍惚。叶应武不经意之间流露出来的胸有成竹和霸气让她有些迷醉。对于出身高贵、一向心高气傲的赵云舒来说,也只有这样的男儿才能做自己的夫君。

    “是不是特别帅?”叶应武眨了眨眼。

    “啊?”赵云舒回过神来,不由得侧过头。

    自己还是不认识这个时常不要脸的家伙比较好。

    南洋,西晖镇。

    黑色的铁流从远处山间倾泻而出,向着这一座被夹在两山中小小的城镇狂飙而来。一面面黑色的旗帜在狂风中舞动,战马踏动大地的声响站在西晖镇城墙上依旧可以听得清清楚楚。

    在突破高树坡之后,蒙古赖以驰骋天下的铁骑终于展现出了狰狞面容,虽然伊尔汗国的骑兵大多数都和当初海都部一样是回回人,早就算不得正统的蒙古骑兵了,但是至少其在百夫长、千夫长这一层还是用的蒙古人而或者唐兀人和突厥人,这些马背上的民族对骑兵作战有着天赋和统御能力,所以在他们的层层指挥统率下,这些回回人虽然比不上正统的蒙古骑兵,但是也能发挥出蒙古铁骑七八成的战力。

    更主要的是伊尔汗国骑兵胯下都是一水儿的阿拉伯马甚至大宛马,这种相比于矮小的蒙古马拥有更强健体魄以及冲击力的战马,更能够弥补骑兵本身在经验和训练上的不足。

    突破高树坡之后,蒙古骑兵就像是出柙的猛虎,一路向前狂飙,路上埋伏阻拦的土著人死伤惨重,第一师负责断后的一个都也全军覆波,而这上百人的战死只是让蒙古骑兵耽误了一盏茶的功夫罢了,蒙古铁骑的彪悍之处已经展露无遗。

    之前娄勇在西晖镇的西面南北两侧布置的营寨直接被蒙古骑兵席卷而过,好在娄勇在得知蒙古大军直接以骑兵作为前锋开路狂飙的时候,就直接把营寨之中的军队调了回来,否则损失肯定更为惨重。

    站在娄勇旁边的狄孟和孙俊等人都是面色沉重,看着浩浩荡荡杀过来的蒙古骑兵,在这一刹那他们对于脚下这一座城墙已经没有任何的信心,铁骑撼动大地,让整个西晖镇都在颤抖。

    “真是好大的阵仗。”娄勇冷笑一声。

    素格力的脸色微微发白,即使是真腊出了名的悍将,他也没有见过如此壮观的景象。震撼大地的效果并不难做出,之前素格力指挥大象的时候就曾经有过,数百头大象一起向前前进就能够起到相同的作用,不过大象就算是跑的再快,也会轻易地被眼前这些铁骑甩在后面。

    这些骑兵不只是声势浩大,而且来得太快了。

    这个时候孙俊和素格力等人也明白过来,难怪狄孟在打退蒙古鞑子进攻之后干脆利索的下令撤退,要是被这样的敌人咬在后面,就算是跑断腿也跑不过啊。

    见身边将领们没有人接话,娄勇有些诧异的微微侧头,看到孙俊和素格力等人脸色都发白,顿时明白过来,不由得轻笑一声:“怎么,难道这点儿敌人就让你们害怕了?要知道蒙古鞑子的回回炮和大队步卒可都在后面呢,这些不过是前锋开路的骑兵罢了。”

    孙俊苦笑一声:“蒙古鞑子还真是看得起咱们,之前在广南西路、在南洋,弟兄们何尝见过这样的场面,就算是进攻大理的时候蒙古鞑子也凑不出来这样的阵仗。”

    “那是因为蒙古鞑子没有把当时的我们当做精锐,当然不会用最强大的军队来招待我们。”娄勇冷冷说道,一努嘴,“这阵仗虽然够大,称得上一个‘来势汹汹’,但是相比于当年血战成都府的时候蒙古真金太子带着的主力大军还差了一点儿。”

    顿了一下,娄勇感慨道:“这些回回人组成的蒙古骑兵,声势是有了,但是要真的比,如何比得上蒙古本部骑兵。当初川蜀军血战成都府,一战成名天下知,你们还有很多人不服气,不是都想证明自己么,不是都想要一个威风凛凛的军号么,现在战功来了,就在下面。”

    孙俊和素格力等人下意识的挺起胸膛,一道道目光炯炯,看着滚滚如潮水席卷而来的蒙古骑兵,在这一刻这些蒙古骑兵似乎已经不是难以抵挡的敌人,而是功劳簿上对于他们名字的最好修饰!

    “势入浮云亦是崩,”娄勇按住佩剑剑柄,冷冷一笑,“就让蒙古鞑子在这里撞得头破血流吧!”

第六百八十三章 南洋一战成绝唱(上)

    让蒙古鞑子在这西晖镇的城墙下撞得头破血流!

    听着娄勇下达的这唯一一道命令,也是出奇干脆的命令,孙俊和素格力等人都是轰然应诺。

    娄勇虽然说得不多,但是确确实实戳中了他们的心底。对于静江军和大理军的这些将领们来说,除了自己的功勋之外,谁不想给自家主力战军挣来一个威武霸气的封号?

    大明各主力战军,除了当初跟着叶应武的天武、神策诸军,之后新整编组建的静江、两淮和荆湖诸军都是只有组建地之称呼却没有封号的。按照朝廷的规矩,至少得有“中流砥柱”、“力挽狂澜”之功劳才有资格得到陛下亲自拟定赏赐的军名,这是一支主力战军泼天大功的证明,是军人浴血厮杀都想要博取的功名和荣誉。

    因为天下各个主力战军都想拥有自己的军号,这也使得军号之赐予变得举足轻重,而到现在为止也就只有川蜀军改名为天雄军,算是唯一一例。但是人家川蜀军确确实实打的惨烈,成都攻防战,川蜀军以一支主力战军抵抗蒙古南征大军,从涪水关、绵竹关到成都府,虽然步步退却、节节抵抗,但是每一战都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尤其是最后的成都府死守,整个成都府都快被夷为平地,川蜀军险些打空了一个编制表,这样的坚韧和顽强让其余主力战军不佩服都不行。

    更主要的是正是川蜀军在成都府不要命的死守,方才为大明在其余战线的全面反攻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可以说大明能够收复河洛,将战线一举推到河北,和川蜀军有着莫大的关系,川蜀军在那一战中确实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所以其更改军号也是所有人心服口服的。

    在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主力战军享受过这个待遇,一直到此次北伐之后,两淮军作为北伐主力,立下战功赫赫,更改军号的提议方才提上日程,只不过因为草原上的变故,这一切战功和军号更改都只能先行搁置了。

    所以现在一提到更改军号,孙俊和素格力这些将领都是胸膛火热,若是南洋西晖镇这一战能够漂漂亮亮的打下来,那么他们也少不了更改军号的荣耀。

    而第一师的师长狄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