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土坑虽然浅,但是足够将人埋住,更重要的是都位于山坡南面,对于主要在更北地方活动的蒙古部落,很难在明军走之后发现这些浅坑。

    “快,将这些蒙古包一把火烧了,还有把那些死人的衣服都扒下来!”江镐飞马在人群之中驰过,大声喝道,“还有那边尸体都收敛一下,不能让蒙古鞑子一眼就看到。”

    几名明军都头在他的指挥下来往忙碌,将曾经有部落在此存在的痕迹抹去。尹玉策马走到江镐旁边:“坑都挖的差不多了,可是这样行么?”

    “总比将这些蒙古鞑子的尸体丢的漫山遍野来得好,蒙古鞑子也不是瞎子,想要瞒太久是不可能的,这一片山坡虽然草木稀少,但是只要眼睛尖一点儿的也能看出来地被翻过。”江镐急促的解释道,“不过咱们也用不了几天,只要在这几天之中不暴露身份就可以了。”

    李芾此时也带着一队亲卫快马而来,见到江镐草草一拱手:“咱们搜集到的衣服还差几百件,怎么办?”

    “让弟兄们卸了衣甲,跟在队伍中,这么大队人马里面偶尔有几个穿着不同的,根本看不出来。”江镐皱了皱眉说道,“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继续往前的话,应该还可以消灭一两个小部落,到时候咱们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了。”

    李芾点了点头,环顾四周,明军骑兵正在手忙脚乱的换衣。他们深入草原,实际上都只是穿了皮甲或者轻甲,所以换上蒙古人的衣甲倒也影响不了战力,但是远远的看上去绝对没有人知道这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还有,把旗帜都收起来,换上蒙古鞑子的,另外将弟兄们披头散发,仿照蒙古人的头发样式!”江镐接连下达命令,同时瞥了身边亲卫一眼,“去给老子拿一个蒙古鞑子的帽子过来!”

    之前西路明军不得不兵分三路,总算是在草原上找到了这个规模不小的部落,江镐率军从南侧进攻,李芾率军同时在北侧掩杀,这个蒙古部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成了明军口中的猎物。(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七章 草上飞骑谕三军(下)

    不过这也是西路军这么多将士在草原上游荡了足足一天方才取得的战果,足可见这周围草原上已经真的没有多少蒙古人的部落了,至于这些部落都去了什么地方,无论是江镐还是李芾,心中多少都有了一些判断,而且他们很清楚,这可不是对大明有利的判断啊。

    李芾有些新奇的看向不远处的江镐,没有想到一向以大大咧咧、作战勇勐着称的江镐,竟然还有如此面面俱到的时候。

    张飞绣花,这一份功夫不浅呐!

    江镐此时当然没有心情去管另外一边李芾是怎么看他的,现在他只是眉头紧锁向北看去。让明军将士换上蒙古人的衣服也是无奈之举,毕竟无论是江镐还是李芾,都看出来蒙古人现在采取的战术。

    只要能够集中兵力,蒙古人就能够在和林局部地区形成足够的优势,就算是其余草原地区全都不要了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无论对于明军还是八剌来说,其余的草原就算是再大也没有什么用,只有进攻和林才是他们唯一的选择。

    蒙古这么多年征战,在和林一带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不说,在之后的几次大战之中,因为战败的速度很快、军队损失巨大,所以这些粮食并没有被消耗掉多少,甚至有的还没有运出和林,前线就已经战败了。

    这是蒙古人有胆量将所有部落集中在这里的原因,也是江镐和李芾他们最担心的。蒙古人在和林地区有兵力优势和粮草优势,再加上蒙古人是为了保卫部落的最后根基,肯定同仇敌忾,这一战不好打,所以江镐和李芾只能将军队装扮成蒙古人的样子,以求能够尽最大可能靠近和林。

    而现在除了和林周边愈发棘手甚至可以说是残酷的情况,江镐还有担心的就是还没有联络上东路军,那一支由镇海军和两淮军骑兵组成的军队人数也不少。江镐虽然作战勇勐,但是不代表他狂妄自大,以一支孤军挑战蒙古在和林的全部军队、甚至还要包括潜在的八剌部,江镐不是没有这个胆子,但是他知道这和送死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只有联络上了另外一支队伍,才能够有足够的底气。

    “将军!”马蹄声响起,十多名哨骑从不远处的山坡上狂奔而下,而跟在他身后的还有两个蒙古人打扮的身影。

    原本在营寨周围忙碌的明军骑兵同时站直,手中的马槊或者马刀都提了起来,看向跟在哨骑后面的不速之客。

    “不要轻举妄动!”江镐一挥手,自家十多个哨骑被两个蒙古鞑子追着跑,这根本没有道理,而且江镐也看出来,后面那两个人胯下的都是河西大马,这是明军骑兵的配置,否则也不可能跟上同样如此配置的哨骑。

    尹玉和李芾都闻声而来,他们脸上都带着疑惑神色,而身边的亲卫们下意识的护住自家主将。尹玉微微侧头:“是不是东路军的人?”

    “很有可能,否则咱们十多个人要是连做掉两个人的能耐都没有,那某也不敢站在这里。”江镐点了点头。

    “是镇海军的人,不要动手!”果然不久之后风中送来了哨骑的唿喊声,而严阵以待的明军骑兵也都松了一口气。

    “走,咱们上去看看!”江镐和李芾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脸上的轻松什么。

    一直没有办法和镇海军、两淮军骑兵组成的东路军取得联系,就像是压在他们心头的一块大石,毕竟杳无音讯一来有可能是草原太大再加上蒙古人有意无意的封锁,二来自然就是其中一支队伍出现了意外,这虽然可能性不大,也是江镐他们最不想看到的,但是并不代表着一点儿可能性都没有。

    毕竟这里是草原,是蒙古人的天下,当时大明在中原拿来对付蒙古人的切断联系、各个击破的战术,很有可能被蒙古人反其道而为之。一旦东路军出了意外,那么江镐他们这一支西路军也和陷入死地没有什么区别了。

    不过现在来看东路军应该没有出什么意外,而那边也应该已经收到了这边的消息。

    “两淮军前锋骑兵都指挥白越参见几位将军。”跟在哨骑后面而来的那两个蒙古人打扮的明军骑兵,脸上风尘仆仆,满是疲惫神色,显然为了找到西路军的痕迹,他们也着实费了很大功夫,甚至人已经快要趴在马背上了,好像随意一股草原上的风都能将他们两个吹下马背。

    江镐点了点头,郑重一拱手,而李芾回头吩咐一声:“快,拿点儿吃的过来。”

    “多谢将军关心。”白越环顾四周,看着大多数已经换上蒙古人衣甲的明军将士,脸上露出一抹喜色,“没有想到将军和我家两位将军的打算一样,东路两淮军和镇海军的骑兵也都全部换上了蒙古鞑子的衣甲,以求能够抓紧摸到和林。”

    江镐怔了一下,和李芾等人对视一眼,都忍不住哈哈大笑。

    “你们的人已经到哪里了?”尹玉在一旁沉声说道。

    “距离此处大约有百里,”白越急忙回答,从怀中掏出来一份信件,“这是我们两支军队的督导一起制定的作战计划,还请将军过目。”

    江镐伸手接过来,而白越奋起最后一丝力气向着江镐一拱手,终于支撑不住,直接从马背上翻下来。如果不是身边几名明军将士眼疾手快,恐怕他会直接摔在地上。

    “这是怎么回事?”尹玉和李芾都吃了一惊。

    而之前的那名哨骑都头沉声说道:“刚才属下没有来得及禀报几位将军,这位两淮军的兄弟为了找到我们,在草原上已经奔驰了两天不眠不休,所以才会如此疲惫。刚才他们又着急向几位将军报告,所以想必更加疲惫。”

    即使是江镐三人经过不少风霜,此时也都有些动容。

    这样的情况,他们也不是没有经过,知道这是人凭借着坚强意志一直坚持到现在,在完成任务之后,心中紧绷的着那一根弦断了,自然也就再也支撑不住了。

    “我大明有如此好儿郎,何愁蒙古鞑子不灭?!”江镐握紧那一封信件,“快,扶这两位兄弟回去休息,好生安置。”

    尹玉和李芾下意识的扭过头,将目光看向草原深处。茫茫的草原向天边延伸,而看到白越倒下的这一刻,他们想到了曾经走过的道路,无数大明将士在襄阳、在两淮、在南洋浴血奋战,也是凭着这一股心中的斗志和勇气在支撑。

    而当无数人倒下之后,他们此时此刻终于站在这属于蒙古鞑子的草原上,只有蒙古人的鲜血以及和林这一颗塞上明珠,方才足够祭奠这么多年来那些为了北伐、为了大明抛头颅洒热血的将士们。

    “走吧。”江镐沉声说道,打破了沉默。而尹玉和李芾点了点头。

    这时候的感慨只是感慨罢了,而他们想要达到这美好的设想,还有艰难的前路需要走。都已经走到这个地方了,哪怕是后面的道路荆棘丛生,也不可能比来的时候更加艰辛。

    正当江镐三人正打算转身回去商议此事的时候,又是一道烟尘在草原的尽头升起,一队明军骑兵飞快而来。

    “启禀将军,北平八百里加急快报!”

    这声音由远及近,顿时吸引了所有明军将士的注意。

    而江镐和李芾这两员主帅下意识的对视一眼,心中都是一紧。

    今天还真是热闹啊。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百里之外的东路军,正迎来进入草原之后最大的挑战。

    一队队骑兵在营地周围飞驰,来往巡逻,他们身上都是清一色的蒙古人衣甲。而在营地之中,飘扬的也是蒙古人的黑色旗帜。如果从远处看的话,恐怕谁都不会怀疑这是一个蒙古人的营地。当然在营地周围打斗的痕迹都没有消除干净,使得营地看上去颇为狼藉。

    “蒙古鞑子骑兵,距离此处不足十里地!”一名哨骑快马飞驰而来,打破了营地中有些压抑的寂静。所有的骑兵几乎同时拽住缰绳,抬头看向营地之中,一面黑色将旗已经竖起来,而领队的都头和十将们也没有丝毫犹豫,大声吼道:

    “集结,快集结!”

    “列阵,他娘的,都给老子跟上去,李二狗,你的人又慢了,如果下一次还这样,老子非得扒了你的皮!”

    “快,快,都跟着老子去营寨门口!”

    命令声此起彼伏,明军骑兵快速的集结列阵,只不过他们身上的衣甲和旗帜都是蒙古人的样式。

    坐在马背上微微闭着眼睛听着麾下儿郎的唿喊怒骂声,王大用嘴角边甚至露出一抹笑容,似乎很享受这种意味着血战即将开始的场面。陈策马走到他身边,轻笑一声:“还真是有辱斯文啊。”

    王大用忍不住笑了一声,似乎并没有将那一支即将赶到的蒙古骑兵放在心上,只是一副护犊子的架势:“他们虽然平时学习认得字也不少了,不过说到底还是杀人枭首、刀头舔血的大老粗,临阵杀敌,要是让他们和蒙古鞑子说什么之乎者也,恐怕蒙古鞑子也听不懂吧。”

    “某也就是替学士院邓大学士他们这些负责军中教学的同僚们感慨叹息一声,”陈哈哈笑道,“他娘的,骂人的话谁不会说,蒙古鞑子茹毛饮血,如何听得懂咱们的之乎者也,只有这他娘的能够让他们舒坦!而且咱们说的人也舒坦!”

    “哨骑报告,这一队蒙古鞑子有四五千人,人数和我们差不多,想要一口吞下可没有这么容易啊。”王大用沉声说道,“而且哨骑描述,这一队人马之中应该有很多小部落,所以打出来的旗帜都各不相同。”

    陈的手在刀柄上打转:“这是好处,也是坏处啊。”

    蒙古鞑子这一支骑兵虽然人数众多,但是鱼龙混杂,很有可能是从草原东北侧甚至辽东向和林撤退的队伍,拖家带口不说,那些外围护卫的军队十有**也都是留守的老弱,战力有限,所以对于磨刀霍霍的明军来说,他们人数多,却也是送到嘴边的肥肉。

    但是一旦明军动手,很有可能看守不住,让蒙古人逃出包围,到时候草原上有蒙古人打扮的明军这一消息恐怕就要传遍了,而和林更会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个消息,明军自然就没有办法利用这个计策突入和林。

    所以对不对这一支队伍下手,又或者如何才能安然骗过他们,可就成了一个不小的难题。陈微微侧头,看向身后不远处的一名明军小将:“吴群,你有没有信心。”

    坐在马背上的吴群一身蒙古人打扮,脸上已经晒出了蒙古人常有的黑红色,如果不是他一开口是标准的汉语,恐怕谁都会以为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蒙古人:“还请将军放心,属下从小跟着父辈在草原和中原之间来回行商,有幸加入锦衣卫之后更是专门学习蒙古人的语言和生活方式,只要不是朝夕相处,那么应付一下场面还是可以的。”

    陈点了点头,他和王大用那一口半吊子蒙古话还是不要拿来丢人现眼了,所以只能让吴群这个年轻小伙子顶上去。不过好在吴群久在草原上奔波,风吹日晒,所以看上去远远没有实际年龄那么年轻,更何况本来这个部落中主管的那两个百夫长年龄也不大。

    “告诉弟兄们,都放松一点儿,不要忘了我们现在是蒙古人。”王大用突然意识到什么,低声吩咐一句,几名亲卫急忙下去吩咐。

    而陈这个时候也发现,这些杀胚们显然早就忘了自己的身份,这不用吩咐就摆出来的阵型,分明是要决战的架势。陈和王大用下意识对视一眼,都不由得苦笑一声。

    明军将士从襄阳之战开始,逢战必胜,早就养成了骨子中的骄傲和斗志,如果让他们选择的话,他们肯定更喜欢和蒙古鞑子拼命,而不是让自己穿上蒙古人的衣服。

    “会不会出事?”王大用皱了皱眉。

    “把所有都头都叫过来,”陈冷声下令,“某再给他们强调一遍。”

    王大用伸手一指,有些无奈的说道:“来不及了,你看那边,蒙古鞑子在外围护卫的骑兵应该已经看到我们了。估计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直接向这边靠拢。”

    “这蒙古鞑子来的还真是快,”陈轻轻吸了一口凉气,显然蒙古人也在拼命的赶路,并且着重于收拢沿途的其余部落,“那现在也没有办法了,如果骗不过去,就直接动手。吴群!”

    “末将在!”吴群打了一个激灵,上前一步。

    “按照咱们的计划,告诉他们我部是奉命运送重要物品前往和林,事关重大,请他们不要随意靠近,迅速离开不,和我部保持距离,并且掩护我部侧翼!”陈沉声下令,“否则后果自负!”

    王大用缓缓抽出一点儿马刀,刀光雪亮:“这样可以么?”

    “总比直接动手来得好,最好能够尽快摆脱这些蒙古鞑子,大家井水不犯河水。毕竟对于咱们来说,当务之急是尽力保全实力和体力,”陈喃喃说道,“否则也不会想出冒充蒙古鞑子这种死马当活马医的办法。不过如果蒙古鞑子看穿了,那也没有什么好说的,直接动手。”

    王大用的目光之中闪过一丝杀意:“好!”

    而此时几名锦衣卫的人已经策马上前。

    无论是陈和王大用等明军将士,还是吴群等负责此时的锦衣卫人手,更或者那些营寨中刚刚重获自由的汉家子民,都下意识屏住了唿吸。

    只有风的声音,亘古不变的在每一个人的耳畔回响。(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八章 一腔热血勤珍重(上)

    阴云从北向南逐渐笼罩整个南京城,狂风唿啸着横扫街道,城中和城外山上的树木都在哗哗作响,甚至一些新栽种的树苗已经在风中微微弯曲。而在这异于平时舒爽江风的北地朔风中,南京城街道上的人也少了很多。当然知道些内幕的人都清楚,这人少不只是因为天气日益寒冷,更因为南京城正在涌动的暗流已经越来越快,即将形成风潮。

    而一些人已经多少可以推测出来,刑部对于京城中几个闹事世家的审判结果出来的时候,就是这暗流达到顶峰的时候,无论到时候是形成滚滚风潮还是就此销声匿迹,都要看朝廷和刑部的动作了,归根结底还是要看着皇宫中那位的意思。

    这位天不怕地不怕,甚至还把蒙古人的天空直接捅出来一个大窟窿的主儿,可从来都不会临阵退缩。这几天将军山那边每天都能够听见隐隐约约的炮声,在百姓们看来,大明肯定又有什么新式火器出来了,而在那些还在观望的骑墙派以及随时准备和朝廷摊牌的世家们眼中,那就是一种赤果果的示威。

    当然这还只是示威的一部分,这几天镇江府水师和东海舰队在大江口进行大规模操练,甚至就连禁卫军都参与其中,明面上是在操演陆师借助海军和水师战船进行抢滩登陆,甚至是溯流而上直接进攻河流沿岸城镇,但是谁都知道这分明就是在表示大明的皇权和威严不可侵犯。

    而且这只是南京城这边的动作,在整个天下,还有更大的动作,都昌江氏的江万里和江万顷联名写了一封奏章,联名支持朝廷对蒙古开战,等于都昌江氏旗帜鲜明的站在了朝廷这一边。而江南不少士族都主动派人前往都昌与江氏联络,在南京城风云未定、暗流涌动的时候,这些士族当然不愿意轻易卷入其中,所以前去都昌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毕竟以江万里为首的都昌江氏就是执士林牛耳者,此时都昌江氏站出来代表朝廷,既能够表示表面上对于世家没有什么进一步明显动作的朝廷,终于在世家的沉默观望之中又走了一步,也能表明就算是这些士族内部也不是一个整体,甚至都昌江氏这天下有名的士族都站在陛下这一边,所以大家应该如何权衡也就更容易了,而且找都昌江氏表态,还能够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不用把事情都做得太绝了。

    要说见风使舵和投资,就算是叶应武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传承已久、经验丰富的士族甚至做的比商人还要好,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像陈宜中的温州陈氏能够在商贸之中也如鱼得水,因为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世家对于人的投资和商贾对于货物的投资有异曲同工之妙。

    大明其余地方的世家、官府相互提防、不知对方是敌是友的时候,南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