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战况如何?”叶应武一边解开外面的披风递给跟上来的小阳子,一边沉声问道。沙盘上蒙古和大明交界的地方插满了大大小小的旗帜,说明双方控制的地方犬牙交错。

    张世杰急忙拿过在杆子在舆图上一指:“现在蒙古军队龟缩在雁门关一带,并且在岢岚水沿线布置防线,夏然是在经营后路,害怕咱们出兵截断这一条归途,但是蒙古人也并不老实,多次派兵进入大同府境内,显然是想要试探咱们在大同的兵力布置虚实,不过都被天武军击退。”

    “蒙古鞑子对于大同府还抱有幻想?”叶应武皱了皱眉,原本在大同府坐镇的就是号称“大明最强”的天武军,而且天武军一路进攻居庸关、蔚州以及大同府,可以说是势如破竹,其战力蒙古人不可能不知道,更何况在天武军之后,大明还抽掉了两淮军的两个师在蔚州布防,随时可以向前支援大同守军。

    张世杰点了点头,苦笑着说道:“蒙古鞑子这一次携带的投石机以及其余的大型辎重想要通过岢岚水一线的崎岖山路回去肯定不可能,蒙古人进军的时候,这些大型辎重也都是从大同府走雁门关南下的。想让他们抛弃重型辎重撤退显然不是那么容易的,他们肯定还抱着能够打通大同府这一条道路的幻想,更何况想要从大同府走,实际上根本不用拿下大同府,只要将咱们的军队逼入城中,蒙古人的这些辎重就可以从容不迫的从城外通过,根本不需要拿下大同府。”

    “这个臣赞同张相公所说。”姚枢同样应了一声,“蒙古人的经济已经受到了很大的损伤,连年征战,就算是我大明的经济也有些入不敷出,更不用说本来就穷困的蒙古,所以对于这些象征着不少钱粮的大型辎重,蒙古人肯定不舍得轻易抛弃。”

    听到姚枢一口一个“我大明”,叶应武和张世杰相视一笑,至少在言行上姚枢已经适应自己现在的身份了。

    点了点头,叶应武看向舆图:“江镐有没有回应?”

    “这个自然,江镐江将军的脾气,人家都打上门来了自然不可能坐视不管,”张世杰的声音之中更多几分无奈,手中木杆在大同南面指了一下,“蒙古人的哨骑出现,天武军迅速作出应答,两个旅直接南下马邑,在马邑周围布置防线,另外后面还有四个旅左右的兵力顶上去,另外还有上千人的骑兵队伍甚至越过了马邑,似乎想要在雁门关下熘一圈再回去。”

    “这个江镐,还真是不安生,估计蒙古鞑子见到最后引来了这么强烈的报复也很是无奈。”叶应武不由得感慨了一声,蒙古人招惹谁不好,偏偏招惹了一个大明诸多主力战军将军之中脾气最为暴躁的,不倒霉才怪呢。

    马邑是大同府的南大门,也是想要从雁门关北上的必经之路,现在江镐派兵驻扎马邑,显然是在强硬的表示,想要从大同府北上,门儿都没有,除非从天武军的尸体上踏过去!

    可是以现在蒙古人低落的士气以及并不充足的粮草,自然不会和江镐在马邑这等要塞之地血战,到时候蒙古人吃亏不说,还有可能根本拿不下马邑。更何况就算是拿下马邑,后面还有的大同府,还有长城,江镐现在摆出的架势分明是血战到底的意思,对于蒙古人来说得不偿失。

    “到最后蒙古人还是会走岢岚水,”叶应武沉声说道,“除非蒙古人不打算活着回去了。现在雁门关一线战况如何?”

    “镇东军每天都会对雁门关发动进攻,因为没有调用大量的火炮,所以进攻并不勐烈,但是能够看出来,蒙古人的斗志已经远没有一开始的时候那么高了,可以想象这半个月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张世杰急忙回答,“现在咱们集中了镇东军和神卫军,虽然在上一次沁水之战中这两支主力战军损失都不小,但是想要拿下雁门关还是手到擒来。”

    叶应武摇了摇头:“大明要打,就打一劳永逸的一战,以现在镇东军和神卫军的状态以及兵力,就算是拿下了雁门关也没有办法沿着岢岚水一路追击,更何况蒙古人本来就在岢岚水沿线多有布置,现在更是对那些营寨进行了加固,攻破一个雁门关易如反掌,但是接下来沿着岢岚水追击可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如果让蒙古鞑子的主力大军全部成功撤退到草原上去,咱们这么久的努力就全部付之东流了。”

    “陛下的意思是?”几名文武官员都看向叶应武。

    “再等等,”叶应武轻声说道,看向舆图,“荆湖军和宣武军到哪里了?”

    “还有三天左右就能够抵达太原府前线。”张世杰显然早就已经预料到叶应武会有此问,脱口而出。荆湖军本来就是赶来支援山西战场的,而宣武军一开始是作为北伐幽燕战场的预备队以及生力军,在北伐成功之后一鼓作气追击蒙古军队或者在北伐失败之后及时进行掩护。

    现在幽燕大捷,已经用不到宣武军了,宣武军也掉头直接奔赴山西战场,算来宣武军有运河可以利用,所以到达的日子和荆湖军差不多。叶应武点了点头:“这两支主力战军抵达之后修整七天,七天之后,发动总攻!”

    张世杰和姚枢等人都打了一个激灵,齐齐拱手:“遵旨!”

    叶应武点了点头,旋即沉声说道:“张卿家、姚卿家,你们两个跟着某过来。”

    虽然不知道叶应武想要做什么,不过作为武官之首的张世杰和文官之首的姚枢还是点了点头,快步跟上叶应武。叶应武将他们两个叫上,肯定是为了什么重要的事宜。

    果然刚刚转过偏厢,张世杰便怔了一下,旋即笑道:“君实相公,是什么风把您都给吹过来了?”

    坐在厢房中慢悠悠品茶的正是陆秀夫陆君实,众所周知陆秀夫作为朝中三丞相之一,此时应该正坐镇南京城,和文天祥、苏刘义一起主持朝政,毕竟叶应武已经御驾亲征,朝中如果没有他们三个的坐镇,难免会有一些宵小之辈扰乱朝政。

    现在陆秀夫出现在这里,确实让张世杰吃了一惊,说明必然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了。而旋即张世杰的目光就被陆秀夫对面的年轻人吸引去了,这年轻人张世杰已经有许久未曾见到,当然这并不是因为两人之间有矛盾,而是因为这年轻人正是主管大明六扇门的章诚,平日里六扇门和锦衣卫的统帅一般都是直接向叶应武汇报工作的,今日出现在这里,更是怪异。

    “臣参见陛下!”陆秀夫和章诚并没有敢在叶应武面前造次,先拱手行礼,接着章诚看向有些惊讶的张世杰,“几天不见,张相公不会不认识某了吧?莫非张相公也‘贵人多忘事’?”

    “你小子倒是知道看某的笑话了。”张世杰年轻的时候以叶梦鼎女婿的身份,倒是没少跟这些临安净街虎们打交道,所以对于这样的揶揄玩笑,早就是见怪不怪了,反倒是旁边的姚枢微微错愕,显然没有想到叶应武身边的这些臣子说话竟如此无遮拦,不过很快他就意识到,张世杰和章诚这些人实际上都是早年跟着叶应武起家的从龙元戎。

    简而言之,这些都是跟着陛下一个大锅里捞过饭、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过的,他们之间以及他们和叶应武之间的情谊自然不能用普通官僚之间的利益关系来衡量。姚枢不由得点了点头,也只有这样相互了解、相互开得起玩笑的君臣,才能够并肩携手一步步走到今天的位置。

    团结一心,这或许是大多数的开国君臣都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

    章诚嘿嘿笑了两声,刚想要说什么,身边传来陆秀夫轻轻地咳嗽声,章诚顿时会意,冲着张世杰吐了吐舌头,脸上换成一本正经的表情,先冲着叶应武一拱手:“陛下,北面雁门关一带蒙古鞑子布防的情况,已经在此处了,锦衣卫牺牲了十二个人,终于换来了这一份布防图。”

    叶应武和张世杰等人都收起来笑容,章诚手中那一份并不厚的绢布上,还带着斑斑点点的血迹,可以想象为了送出这一份情报,锦衣卫确实付出了惨重的牺牲,而和在幽燕、在沁水战死的明军将士们一样,他们也是大明的英雄。

    “牺牲的主要是下面的线人,不过咱们自己人也走了四个,”章诚轻声说道,迟疑了片刻,还是又加上了一句,“这四个人里面有三个是当初黄州之战后就跟着陛下的。”

    叶应武的脸色更加阴沉三分,伸手接过来这绢布递给张世杰,而章诚沉声说道:“为了送出这份布防图,锦衣卫主动暴露了几名线人,让蒙古人以为咱们是为了撤退才有这么大动作的,不过估计过不了多久蒙古人也就能回过神来,知道咱们实际上已经摸透了他们的布置。”

    顿了一下,章诚接着说道:“十天,十天后如果还不发动进攻的话,这张布防图十有**就要失效了。”

    叶应武霍然扭头看向张世杰,张世杰的额角上不知不觉得已经有汗水流淌下来,沉默了良久,方才看向叶应武,沉声说道:“陛下,十天正正是荆湖军和宣武军抵达了之后能够修整完全的时间,但是这十天之中还得包括从太原府到雁门关进军的时间”

    “来不及修整了,十天已经是最低期限,”叶应武的声音转冷,“现在就传令荆湖军和宣武军,务必在三天之内抵达,这样我们才能够确保六天之后这个时候,大明已经展开对于雁门关的进攻!”

    张世杰的喉头滚动一下,本来还想说什么,最后还是将那一句话咽了下去。而他身边的姚枢更是一言不发,显然身为山西行省安抚,他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叶应武既然已经下达了军令,他就竭尽全力去完成便是。

    “臣遵旨!”张世杰拱手说道,转身下去布置命令。

    而姚枢也想跟着张世杰告退,却被叶应武伸手制止,紧接着叶应武看向陆秀夫:“君实卿家,诚子前来是为了布防图的事,你呢?”

    陆秀夫站起来将衣袖中的奏折递给叶应武;“陛下,这是户部的奏折,此中包括此次大明北伐各路主力战军消耗的钱粮以及器械等的资料,另外还有对于结束这一场大战还需要多少消耗的预估。”

    叶应武点了点头,打开粗略的扫了一眼,脸上露出沉思的神色,片刻之后抬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现在蒙古鞑子抛给咱们的这些难民,数量已经超过了之前户部的预算,所以现在就算是源源不断的从南洋转运粮草,恐怕前线也很难支撑半年以上?”

    迟疑片刻,陆秀夫点了点头,而章诚在一侧也面有愧色的说道:“陛下,此事锦衣卫也有错在身,毕竟统计蒙古境内百姓的数量本来也应该是锦衣卫的责任,只是不曾料到因为蒙古人的暴行,所以很多百姓全都隐藏起来,或者向其余地方逃难,这也使得蒙古人对于自己境内到底有多少百姓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锦衣卫从他们内部取得的资料现在来看有很大的缺陷,至少在百姓的数量上,咱们少算了十余万,而且这十余万主要都是各处逃荒的妇孺老弱难民。”

    叶应武微微挑眉,他知道平白多出来十余万老弱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大明并没有办法在这其中获得需要的劳力,甚至还要多分出粮食来接济他们,或许这些老弱吃的并没有明军主力战军的士卒多,但是终归是粮食,十余万人每天消耗的实际上就已经可以顶的上至少六七万大军的粮草,也就是顶的上明军的一支主力战军,这也就说有这十余万人在一天,大明就要有一支主力战军早一天撤出战场。

    而户部之所以明确指出支撑半年,显然是说以现在大明的国力,想要将这十万难民也一并消化了,还得需要半年。

    陆秀夫看向叶应武,有些为难的说道:“陛下,这半年也是根据今年夏收能够正常而做出的判断,所以很有可能连半年都支撑不住,毕竟一旦夏收出了问题,这些军队和难民就必须等南洋的粮草运到,到时候已经是半年之后,中间必然有一段时间需要所有人都饿肚子,这绝对是不可能的”

    叶应武点了点头,看向陆秀夫:“也就是说咱们现在的时间,最多只有半年,必须在半年之内结束对蒙古的战事?”

    陆秀夫沉默片刻,郑重的应了一声。

    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章,叶应武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姚枢脸上也浮现出凝重的神色,显然这十余万难民的安置主要都会交给山西行省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一章 禹地悉归龙虎掌(下)

    章诚先前一步,沉声说道:“陛下,雁门关锦衣卫还送过来一条消息,蒙古鞑子的粮草也已经不多了。”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倒是在预料之中。蒙古人的粮草本来是通过草原南下,然后经过大同府运往雁门关,结果谁曾想到现在大同府已经被明军控制,就等于切断了蒙古军队辎重向南运输粮草的可能,而通过岢岚水,蒙古人也很难以将大量的粮草运输过来,最多只是进行略微的补充。

    而且在这之前,蒙古大军除了接收从北面草原运来的粮草外,因为有大量的粮草缺口,所以甚至不得不就地劫掠,这也使得山西行省的汉人和蒙古离心离德不说,现在山西行省掌控在大明手中,只有雁门关到岢岚水一线还在蒙古人掌控之下,这些地方都是崇山峻岭,但是也意味着土地贫瘠很难供养军队,就算是百姓偶有存粮,在之前实际上也已经被抢夺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些天和明军对峙中的消耗,蒙古军队本来也没有多少粮草可以使用,所以锦衣卫关于蒙古人粮草不足的消息应该是正确的。

    叶应武来不及多想,直接转身向着刚才的议事堂走去,而陆秀夫三人对视一眼,也跟了上去。

    无论是哪个时代,一支掌握了足够多情报的军队,就算是难以在短期内扭转在其余方面和敌人之间有可能存在的劣势,但是足够他们在行动上占据主动和先机,有的时候这就是一场大战胜负的关键所在。

    所以明军对于侦查队伍的组建很是完善,暗地里有六扇门对内、锦衣卫对外,而且这两个组织在关键的时候还能一起行动暂且不说,在军队明面上,各路主力战军的哨骑都绝对是军中最精锐的士卒组成,而且他们足够的战斗经验以及魄力能够帮助他们在得到足够充分的情报之后活着从敌人的手中回来,

    随着战火的磨砺,明军中实力强悍的哨骑已经越来越多,这也使得明军可以不再依赖六扇门或者锦衣卫单方面的情报。毕竟这些在暗地里的密探组织一般获取情报都是依靠线人,一旦线人获得了假情报或者实际上已经反水,就算是锦衣卫和六扇门也没有办法在短时间内解决情报缺乏或者情报错误的难题,到时候明军反倒是因为情报真真假假难以区分而陷入了被动。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六扇门和锦衣卫一般收买的都是位于后方的敌人,前线的将领士卒之流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容易用什么打动的,所以这也就意味着有的时候情报送到便已经有所延误,或者根本没有办法获得和前线有关的情报,并没有太大的作用。

    而现在有了实力足够强大的哨骑,明军就可以依据双方传来的不同情报进行比对和重合,从而判断其中的真假以及通过两条情报进行相互补充,得到关于敌人全面的消息。

    毕竟世界上很难有十全十美的防御体系,这也就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给明军的哨骑或者锦衣卫以可乘之机,就算是其中一方的情报获取被蒙古人识破,另外一方也能够及时传递出能够给战事作出积极贡献的情报,从而等于上了双保险,确保明军能够拿到对自己有利的情报。

    正是通过这个日益完善成熟的体系,明军才能够在北伐以及后来的沁水之战中掌握主动或者尽最大可能发现敌人,从而以最合适的姿态迎接敌人,以最小的损失结束战斗。

    所以在拿到锦衣卫送来的舆图之后,张世杰一边下令让宣武军和荆湖军快速向太原府移动,一边开始仔细对比舆图上标注的蒙古军队营寨以及在雁门关内外的壁垒分布和之前明军哨骑探查到的情况,见到叶应武走进来,张世杰急忙小心翼翼的收起来那还沾着血的舆图,上前一步:“陛下,臣已经仔细看过来,这舆图应该没错。”

    叶应武点了点头,这倒是在意料之中,毕竟蒙古人现在面对缺少军队、缺少粮食并且很有可能忽必烈病重等等困难,就算是想要给明军布置一个天大的圈套,也没有这么大的精力。大明在雁门关南北准备了二十余万大军,蒙古人就算是有老天相助,想要挡住这二十万大军也没有这么容易,更何况以现在蒙古和大明在兵力上的差距,蒙古人即使真的将明军包围起来,明军也能够强行突围。

    对于明军的战力,叶应武从不怀疑,而经过幽燕之战和沁水之战的蒙古人,显然以身试险的可能性也不大,毕竟蒙古军中原本最有前途的将领那木罕也已经含恨沁水之畔,而史天泽和伯颜等良将更是成为了明军的阶下囚,现在的忽必烈身边,甚至已经找不出来一名合适的将军来执行这样伪装欺骗明军的任务。

    叶应武抬头看向张世杰,张世杰郑重的颔首,显然他能够确定这一份锦衣卫将士用鲜血换来的舆图是正确的。而叶应武旋即大步走到沙盘面前,张世杰手拿木杆在雁门关上一指:“陛下请看,现在蒙古鞑子在雁门关南北两侧各布置两个营寨,并且在营寨周围的山坡上修筑堡垒,其中一部分堡垒是蒙古人南下的时候就已经修筑好了的,而其余的则是在近期修建,考虑到近期蒙古人只能够依靠岢岚水一线搜寻合适的树木和石头,所以可以推测出后来修筑的堡垒远远没有之前修筑的坚固,而在南侧营寨的左右两边,各有先后修筑堡垒两座,新旧并存,互为支撑,更能够证明这个推测。另外蒙古人在从雁门关向西南宜芳一带另外布置有三个连环营寨,每个营寨相隔两里到三里,都是挑选山势陡峭、险峻之地,除非是用大军强攻,否则恐怕很难越过这些营寨所在的地方。”

    顿了一下,张世杰手中的木杆在那几处营寨周围画了一个圈:“另外从沙盘以及舆图上都可以看出,这岢岚沿线崇山峻岭环绕,只有中间一条道路向北延伸通向草原,并且颇为崎岖,只能够让人步行或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