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4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谨遵号令!”几名首领喜形于色,急忙拱手说道。

    昔里吉一手掀开营帐走进去,营帐帷幕放下之后他才长舒了一口气。

    蒙古包挡住了戈壁直射的**阳光,只剩下温暖舒适的柔光从缝隙之中照进来,让整个蒙古包依旧亮堂堂的。一直等到随从送上来上好的马奶酒,昔里吉方才回过神来,一屁股坐在自己的椅子上,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的后背已经湿透,端起来马奶酒酒杯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显然刚才独自站出来面对海都,让昔里吉耗费了不少精神。

    “首领刚才表现之风范,已经有王者气概。”一名浑身裹在长袍中的人缓缓走出蒙古包支柱下的阴影,冲着昔里吉一拱手。

    昔里吉显然还没有从刚才的惊吓中回过神来,突兀的听到这声音,径直打了一个哆嗦,手中的马奶酒洒出来不少,当下里手忙脚乱的拂拭,折腾了好一会儿方才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原来是军师,某还倒是何人,军师为何站着,还快快请坐。”

    “首领能够凭借一己之力,一步步走到现在,已经是上佳能耐了,我这个做军师的,以后恐怕帮不到首领了。”这灰袍人虽然没有露出面孔,但是声音雄浑之中带着一丝刚劲,应当为年轻男子。

    昔里吉急忙站起来,伸出手说道:“军师何出此言,如果没有军师的指导和帮助,某也不可能走到今日,军师这样说,莫非是想要抛下某和昔里吉部?”

    灰袍人没有多说,微微抬头看向昔里吉,沉默了良久方才轻笑一声:“某的任务已经完成了,该做的都做了,现在在那些小部落之中,昔里吉首领的威望实际上已经不亚于海都汗,而在海都的心中,你是一个诚实厚道的首领,所以你想要做什么,已经是唾手可得”

    昔里吉怔了一下,没有回答。

    灰袍人显然早就预料到了什么,转过身一边向外走去,一边说道:“按照当初的约定,某已经做到了某应该做的,剩下的就看昔里吉首领,哦,不对,未来的昔里吉大汗怎么做了。”

    话音未落,灰袍人已经掀开帷幕,很快消失在昔里吉的视野中。

    昔里吉并没有在意灰袍人的离开,而是缓缓的坐在椅子上,一句话都不说。他的亲卫头领有些诧异的掀开帷幕走进来:“首领,军师都和您说什么了,怎么一言不发的就向马厩走,怕是要离开的样子?”

    苦笑一声,昔里吉看向自己最信赖的手下,实际上也是自家小舅子:“他做了他该做的,自然就要离开了。某这一亩三分地,又如何容得下这一尊大神,他不过是执行自己的任务来帮着昔里吉部振作起来罢了。”

    亲卫统领怔了一下,看着自家首领,虽然什么都没说,心中却是打了一个寒战。

    而在蒙古包外面,灰袍人伸手掀开帽子,露出一张年轻的脸庞,正是在八剌东征之后已经良久没有音讯的大明使者马廷佑,只不过经过几个月的风沙洗礼,此时的马廷佑看上去更加成熟稳重,翻覆手之间仿佛便能将这天地倒转。

    “章诚这个臭小子,都给老子安排的什么高难度活计!”周围没有人,马廷佑不由得低低咒骂一声,“害的老子几个月都回不了家。”

    话音未落,有人扯了扯他的衣袖,马廷佑吃了一惊,方才发现是一个小孩,也难怪刚才没有看到。这孩子马廷佑也认识,蹲下来捏了捏他的脸蛋。孩子咬着手指有些疑惑的说道:“军师大哥哥,你要走了么?”

    “是啊,我要走了。”马廷佑爽快的回答。

    “那你还会回来么?还会带那种甜甜的好吃的么?”孩子急忙问道。

    沉默了良久,马廷佑看着孩子瞪大的眼睛,郑重的点了点头:“放心好了,某还会回来的。”

    当下里揉了揉孩子的脑袋让他离开,马廷佑一边牵过来自己的马,一边侧头看向昔里吉的营帐,眼睛微微眯起来。

    昔里吉,某能够做的都做了,你虽然性格软弱,但是也不是那种不守承诺的人,接下来就看你怎么做了。如果做对了,咱们一切都可以从长计议;如果做错了或者不做的话,大明从来都不吝惜它的怒火。

    无论是对你,还是对整个昔里吉部落。(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二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上)

    石弹落在水面上,掀起丈许高的水柱。

    河上如箭飞梭向前的几艘小船剧烈晃动一下,并没有停下步伐,反而距离对岸越来越近。而岸边的明军火炮也发现了躲在土垒后面的蒙古投石机,炮弹如雨下,别说一台投石机,整个土垒都被直接抹去,看不出来曾经存在过的痕迹。

    大批蒙古弓弩手呐喊着从草丛中、坑洼里跳出来,箭矢唿啸着横扫河面,几艘小船的速度也一下子慢了下来,等到小船顺着波浪冲上岸边,船上已经没有能够站立的人,几名明军士卒的尸体静静躺在船中,垂在外面的半具尸体还在流淌鲜血,将河水染红。

    大凌河畔,激战正酣!

    “蒙古鞑子的投石机暴露的差不多了,没有想到这蒙古鞑子好大的能耐,不但能在咱们眼皮子底下藏得住足足两三台投石机,还能把这么多弓弩手藏到草丛和坑洼中。”王大用放下千里眼轻轻叹息一声,“如果不是咱们谨慎小心的话,恐怕这第一次渡河,就要死伤不少啊。”

    “就算这样,还是牺牲了这么多将士,”王虎臣摇了摇头,“不过没有他们的牺牲,我们也不知道这对岸竟然还有这么多玄机。让第二批准备吧,蒙古鞑子能够拿出来的已经差不多了。”

    明军的火炮还在进行覆盖射击,而百虎齐奔箭也在向船上推。毕竟明军的火箭虽然已经一步跨越实现了二级火箭,但是在性能上还有很多不稳定性,再加上产量不足,所以在远距离上很难做到精确的定点打击清除,所以为了确保能够更有效和及时的掩护明军上岸,王虎臣和王大用商量之后还是冒险将百虎齐奔箭搬上船。

    对岸的蒙古军队在明军噼头盖脸的炮击之中四下逃窜,大多数人都能冲入原本藏身的地方,不过还是有上百人像无头苍蝇一般在河滩上乱闯,很快就被炮弹撕成碎片,他们这幅样子自然是引来对岸明军哈哈大笑。

    “渡河!”王虎臣沉声下令,第二批准备好的明军士卒飞快登上船。

    蒙古在这之前就把大小凌河两岸的船只销毁的差不多了,自然不可能给明军留下这么多可以挥霍的船只,这些船只都是镇海军从北洋舰队那里抢过来的。知道镇海军的难处,北洋舰队也没有多说什么,将船队中的舢板全都拿了出来,凑齐了这上百艘船只,总算是不用面对之前两淮军强渡白沟河时候无船可用的尴尬局面。

    当炮击引起的弥漫烟尘渐渐平息的时候,对岸的蒙古士卒已经看不到踪影,不是被炮火撕裂就是藏身在坑洼之中。王虎臣和王大用并不知道,在明军火炮的压力下,实际上蒙古人这种利用天然的坑洼再加上自己挖掘的一些坑道进行防守,已经有了另一个时空中近现代堑壕战的雏形。

    和近现代战争所用的坑道不一样,古代虽然也存在坑道作战,但是主要是将坑道修于地下,其目的自然是作为一个堡垒和藏兵的地方,逼迫对方不得不和自己在己方了如指掌的坑道之中作战,从而占据绝对的上风。现在在河北一带还能找到的宋辽时期宋军修建的地下坑道,就是最好的例子。当然这种坑道的修建,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时的宋军缺少足够的地理优势能够拿来阻挡辽军骑兵,一旦白沟河冰封,整个中原都是辽军放马之地,所以不得不采取之中转入地下类似于地道战的方式来和辽军骑兵纠缠。这样的坑道更多的是地道性质,自然算不上真正的堑壕。

    而蒙古人所挖掘的这些坑道,其目的则是为了防止明军炮击对士卒造成大量杀伤,与此同时还能在明军上岸的时候及时通过弓弩进行拦截,这样的打法确实已经有了堑壕战的雏形,至少其目的和思想与堑壕战类似。

    王虎臣和王大用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无意之间实际上已经推动了整个时代军事思想的进步,当然这也要归功于叶应武对于火器的重视以及兵部和工部对于火器的不断发展和改革。

    不过现在毕竟火炮问世算起来也没有多久,这些火炮还没有真的能够起到毁天灭地、“战争之神”的作用,所以蒙古人的这些坑道。主要还是利用原本的天然条件,并没有真的达到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作用。

    “弟兄们,跟我上!”不等船靠岸,带队的明军都头就已经率先冲下船,后面的士卒也是争先恐后的跳下来向前冲。

    如果和之前的军队相比,恐怕明军最惹人注目的就是基层将领的带头冲锋,这些经过战火的老卒,在面对敌人的时候,喊的不是“给我上”而是“跟我上”,且不论这两个字的更改后面代表着多少深意,只是简简单单在气势上士卒们也自然更喜欢后者。也正因为,大明的基层将领是损失最多的,但是大明军队的基础力量和基层战斗力并没有因此而削弱,反而依旧有很多将士挤破了脑袋想要当上空出来的都头和十将位置,哪怕他们很清楚在下一场战役中他们很有可能因为身先士卒而第一个倒下。

    这种大明基层将士的精神,一来得益于叶应武当初组建天武军的时候,就是本着只要精锐、只要不怕死之徒的宗旨,再加上几次大战的胜利,彻底凝聚了这一支军队的魂魄,使得逢敌争先成为了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军队作战,其主要依据就是将士是否齐心协力,人心齐,泰山移,所有的将士都为了胜利而奋斗,那么自然会距离胜利越来越近。

    一支军队获得团结力量的方式有很多种,在中国朝代,实际上都是通过私军或者乡军的方式,来自同一片土地上或者有着相同出身的人们,自然更能在困难面前团结一致,到时候只要有一个合格的统帅即可所向披靡,但是相应的,如果统帅不合格,这一支军队虽然也能齐心协力,但是这齐心协力是齐心协力的逃跑。

    对于当时组建天武军的叶应武来说,以各地的屯驻大军除了川蜀、广西等地民风彪悍且多年来和蒙古多有冲突交锋之外,都已经糜烂不堪,这一种传统的组建强军的方式自然已经无用,所以叶应武在无奈之下就只能选择另外一种方式,组建一支用信仰和对自己的忠诚支撑起来的军队。

    这样叶应武就要冒很大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一战失败,再也不能翻身。不过现在来看,无论是叶应武掌握住了史的脉搏也好,受到了老天爷的眷顾也罢,叶应武终于还是带着天武军、带着他的大明一步步走到了今天。而大明军队也在一次次战火的锤炼之中变得更加坚强,不知不觉得,基层将领带头冲锋也成了大明军队的传统。

    看着越来越近的明军将士,隐藏在坑洼和草丛中的蒙古弓弩手也纷纷站起来射击,毕竟他们为了方便行动,身上除了弓弩之外并没有携带多少长兵刃,如果不能阻止迎面掩杀的明军,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而一直没有踪影的蒙古骑兵,此时也终于按捺不住了,两队骑兵分别从两个方向斜地里杀来,直冲向滩头。面对只有远程火炮支援的明军步卒,这七八百蒙古骑兵已经足够让他们化为乌有。

    “还留了一手,”王大用冷冷一笑,而身边的王虎臣转身径直向山坡下走去,显然开始准备率领主力渡河了。在两人的身边,火炮和飞雷炮同时开始轰鸣,阻拦蒙古骑兵。

    炮弹唿啸着在蒙古士卒当中横冲直撞,不过蒙古弓弩手和骑兵还是坚持向敌人发动攻击,在这你死我活的斗争中,谁都不想落于下风。一名名骑兵在炮弹掀起的烟尘之中穿过,手中马刀高高扬起,直冲向还在滩头没有站稳脚步的大明军队。

    “放!”几艘小船上留守的十将纷纷大声喊道。

    船头的百虎齐奔箭同时轰鸣,一道道流光带着凄厉的唿啸声,彻底撕裂天地,远处的青山和近处的大凌河仿佛都在这灼热的空气中扭曲和模煳,流光一头扎进蒙古步骑当中,震天动地的爆炸和耀眼的火光取代了一切。

    天地在这一刻仿佛都寂静下来。

    大凌河两岸,明军将士也都下意识屏住唿吸,他们无法想象如果这样的火器落在自己头上,会带来怎样的痛苦。蒙古人支离破碎的肢体散落满地,鲜血滋润着风中摇曳的枯草,甚至有的人还没有被炸死,正在无助的呻吟;又或者有的士卒发现自己的下半身消失不见,青紫色的肠子在蠕动,当时就吓的凄声尖叫;更有的战马被炸断了马腿,跪倒在地,白色骨头全都露出来,战马发出寒人心脾的鸣叫。

    “杀!”明军都头们在短暂的怔神之后,大声吼道。

    虽然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不过明军将士终归还是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士卒的本分,这一个字仿佛在一刹那就勾起了内心中紧绷的那一根弦,所有人几乎是潜意识的迈动脚步,跟上前面都头们的身影。

    如同潮水般的明军士卒很快就把正惊慌失措的蒙古军队吞并,而更多的明军则源源不断的冲上滩头,很快王虎臣的将旗就在岸边飘起。

    “这帮小子还真是下手毫不留情,”王虎臣看着岸边的惨状,忍不住摇了摇头,第二批渡河的船上搭载了足足五十发火龙出水,几乎占到了镇海军所有火龙出水的十分之一,结果被一下子被打了出去,基本这滩头的上千名蒙古步骑,不是被火箭消灭了就是被彻底吓傻了。

    看着那些打着哆嗦走过来的俘虏,王虎臣不由得流露出一丝苦笑,逢战则应摄人胆魄,这些家伙做的倒是没有错,只不过怎么想都觉得太浪费了。

    “前锋骑兵已经直奔开义了,”王大用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王虎臣身边,“今天这一战还真多亏了百虎齐奔箭和北洋舰队的这些舢板,否则这一队蒙古鞑子骑兵杀过来,咱们还真的得头疼。”

    王虎臣点了点头:“让弟兄们抓紧打扫战场,休息一下,大凌河这么简单就拿下来了,蒙古鞑子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等会儿估计就该反扑了。”

    王大用没有多说,急忙去下命令。毕竟从蒙古人在大凌河的布置来看这一战蒙古鞑子也是多有准备,单单这坑洼之地和芦苇草丛中的藏兵,就险些打了明军一个措手不及,更不要说还有在外围巡视随时都可以加入战场的那两队蒙古骑兵,如果不是有百虎齐奔箭的原因,恐怕第二批渡河的明军将士也要被赶下河去了。

    而王虎臣展开舆图,看着在舆图上距离并不是很遥远的大小凌河以及锦州,从刚才来看,蒙古鞑子显然也是对于这个东北要塞多有防备,甚至刚刚到大凌河这第一道防线,就能够遇到这么顽强的阻击,更能够想象想要战胜后面的敌人,镇海军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下意识的向西方看了一眼,王虎臣喃喃说道:“徐晨,你在合蔡镇一战中打出了自己的威风,某敬你是一条好汉,希望这一次你也不会让镇海军的将士白白牺牲。”

    “阿嚏!”徐晨打了一个喷嚏,不由得揩了揩鼻子,“也不知道哪个家伙又在背后说某呢。”

    崎岖的山路上,第一旅的士卒正在艰难跋涉,因为考虑到这长城内外,山势陡峭,根本用不到战马,所以就在昨天第一旅索性把所有战马都就地宰杀,这样也能够补充大家早就干瘪的干粮袋。对此就是那些爱马如命的禁卫军士卒也没有丝毫犹豫,甚至动手比很多第一缕将士都麻利,让周围的第一旅将士不由得啧啧称奇。

    都说禁卫军是大明的铁军,纪律严明,倒是此言不虚。

    “肯定是被咱们算计了的那些蒙古鞑子在背后戳旅长的嵴梁骨呢。”旁边几名将领打趣的说道。

    徐晨哼了一声:“笑话,某杀了那么多蒙古鞑子,记恨某的蒙古人多了去了,要是他们骂某,某就打喷嚏的话,那还让不让人活了?”

    周围的将士不由得低笑,现在毕竟是在高处,就算是山风唿啸,这笑声如果声音大了还是会让别人听见,所以大家都只能憋着,甚至有的人脸已经通红。前面探路的一名士卒快步跑过来,低声说道:“启禀旅长,往前就已经能看到长城的轮廓了!”

    “什么?!”徐晨怔了一下,当即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并不远的山顶。

    云雾缭绕之中,一条卧龙穿梭于青山隐隐里,可以看清楚这卧龙和周围青山明显有区别的颜色,那是秦砖汉瓦的颜色,那是一个又一个曾经兴盛的王朝的颜色,那也是华夏屏障、华夏象征的颜色。

    “长城,到了。”徐晨轻轻唿了一口气,这一条卧龙自然便是秦汉时候修筑的长城,整个华夏民族赖以为屏障缔造了汉唐盛世的长城。

    在阔别三百年之后,华夏的军队,再一次站到了长城脚下。

    后面的第一旅将士也互相搀扶着走上山顶,看着那不远处山间时而盘旋入云,时而唿啸破空的长长城墙,不知不觉的眼眶之中都有些湿润。大家偃旗息鼓、昼伏夜出,长途跋涉这么久,总算是看到了终点。

    “舆图,快拿舆图!”徐晨急忙招手,他的手甚至都有些颤抖。

    不过还不等徐晨说完,一名哨兵突然大喊道:“蒙古鞑子!”

    山下烟尘滚滚,不知道多少蒙古骑兵正唿啸而来。(未完待续。。)

第五百五十三章 不到长城非好汉(下)

    于还是被发现了。”徐晨不由得微微挑眉。

    实际上第一旅数千人能够在蒙古人眼皮子底下走这么远,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当然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两淮军和天武军牵制的功劳,而且为了引开蒙古人的注意力而甚至不畏生死向前的李信和白越等人的功勋也不可磨灭。正是因为这么多人的努力和牺牲再加上蒙古人兵力不足和处处布防导致防线松散等原因,使得两淮军第一旅能够走上这一段近乎奇迹的行军道路。

    当然数千人越境,蒙古鞑子终究不是聋子瞎子,还是会看到的,所以在第一旅即将接近目的地的时候,蒙古军队终于调集并且包围上来。

    “南侧有两三千步骑,东侧有大约六七百人,另外西侧还不知道有多少,估摸着也得两三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