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自己跟着自家夫君那么长时间,从来都没有注意到,他除了在战场上的一往无前、在官场上的纵横捭阖、在后宅中的玩世不恭,还有这样的形象存在。

    这副模样的自家夫君,有些阳光、有些可爱又有些令人难以高攀。

    哪怕是以前宋公主的身份。

    赵云舒微微咬了咬下唇,暗暗责怪自己都在胡思乱想些什么,刚想要转身离开,一种怪异的感受突然从小腹当中涌出,翻江倒海的感觉几乎在转瞬之间就要奔涌而出。

    女孩秀眉纠缠,伸手按住小腹干呕。

    叶应武写的飞快的笔一下子顿住了,甚至墨汁掉落在纸上他都没有注意。而在不远处小心伺候的婢女们,显然已经不是第一次经历这种事,虽然手忙脚乱的出去喊御医,不过终究还没有不知所措。

    叶应武一下子伸手扶住她,便要去摸脉搏。

    赵云舒靠在他的怀里,伸手按着小腹,看着叶应武慌张的神情,不由得笑着说道:“夫君你又不懂······”

    无奈的哼了哼,叶应武将女孩抱起来:“走,某先送你回去。晴儿,让御医直接去淑妃娘娘宫中!”

    “别这么大惊小怪的,夫君你这样会闹得全后宫都知道的,到时候万一不是的话,那妾身还怎么见人?!”赵云舒顿时伸手想要推开他,不过和叶应武相比,她的力气基本上可以忽略。

    “怎么可能不是,某辛勤耕耘了这么久,就算是再干旱的地也得生根发芽了。”叶应武随意的回答,而赵云舒娇躯微微颤抖一下,俏脸已经火热,伸手勾住他的脖子,不敢在道路上那些低头侧身行礼的宫女们面前露面。

    ————————————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西域的苦寒是众所周知,尤其是在下雪的时候,风雪交加,扑面而来,甚至都有可能致人于死地。

    王进不知道自己身边还剩下多少人,因为他已经没有回头看的勇气。呼啸的朔风几乎可以用“砸”这个字来形容,只要稍微有所不慎就是人仰马翻。王进手中的将旗也已经折断,他身边能够用的只剩下一枝马槊和卷了刃的佩刀。

    蒙古人显然也没有想到顺风和逆风竟然会有这么大的差距,更没有想到竟然会突然下起大雪,原本整齐的上万追兵,此时在茫茫的雪原上谁都不知道还剩下多少能够保持原本的队形。

    一匹匹战马顶着风艰难的前行着,有的地方本来就泥沙比较多,后来又有了一层积雪遮掩,根本看不出来虚实,腿短的蒙古马往往一脚踩进去,七八人才能够拽出来,在无形之中又牵制了蒙古骑兵追击的速度。

    谁都不知道前面茫茫雪中到底有多少明军在逃窜,甚至包括带队的万夫长和千夫长们都不清楚,自己走的方向是不是还对,距离星星峡温暖的营寨和篝火还有多远。

    雪和泥倒灌进靴子里、衣服里甚至还有脖颈里,冰凉刺骨。

    这样的追击如果给他们选择的话,恐怕这些蒙古人绝对不想来第二次。

    谁都没有想到,区区几千明军骑兵,竟然能够寻找到蒙古两部骑兵中间的空隙,突然间杀出去,直奔向星星峡方向。两部好不容易会师的蒙古骑兵,顾不上礼节性的寒暄,更顾不上发泄积怨已久的怒气,拼了命的追上去。谁都知道一旦让敌人抵达星星峡,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谁都知道一旦此战失败,等待自己的将会是怎样的惩罚,等待蒙古的又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所以这些蒙古万夫长们和千夫长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然而他们没有懈怠并不代表着他们手下的将士们没有懈怠。这些蒙古骑兵早就不是意志力强的蒙古本部骑兵,甚至连普通的蒙古骑兵都算不上,主要以唐兀人、色目人和回回人构成的骑兵队伍,实际上并不怎么擅长在马背上作战,而且他们在看清楚局势之后,也更不想一心一意为蒙古作战。

    大家都是被征服的民族,之前拼命给蒙古人打拼,是因为还有在社会中阶级地位更低的汉人能够让他们欺凌,是因为他们除了顺从蒙古的马刀之外别无选择。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强大的汉人帝国正在南方建立并且飞快的崛起,而对于几场大战之后本来就元气大伤的蒙古,现在爆发的内乱不啻于雪上加霜。一个蒸蒸日上,一个虚弱不堪,最后谁会取得胜利甚至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想到这些年自己欺凌汉人时候的爽快、在蒙古人马刀下的屈辱,这些异族士卒自然也就斗志全无。

    茫茫的风雪为他们提供了最好的时机,短短的十里路程,原本上万的蒙古骑兵队伍,已经消失了将近两千人,虽然按照下面千夫长们的说话,是风雪太大导致不少人掉队,但是其根本原因大家心知肚明。

    风雪虽然大,但是还远远没有到寸步难行的地步,而且这场雪刚刚开始下,周围的戈壁山峦丘陵还是能够看清楚的,所以更没有迷路的道理。除非是有人为的原因掺杂在其中,否则不可能有这么多人没有了踪影。

    所以前面带队的万夫长们现在甚至已经不想着能否追上那支该死的明军骑兵,只想着能够抓紧撤退回星星峡,有星星峡的关隘作为依托,有营寨作为凭靠,才会给人最基础的安全感。

    “将军,咱们周围应该还有一千人左右。”一名旅长纵马追上王进,声音很是平淡,仿佛对于这背后意味着什么并没有放在心上。

    王进心中咯噔一下,不过还是缓缓点了点头。

    他很清楚,自己能够带着数千骑兵撕开一道口子,杀出重围,直奔向星星峡,已经是上天保佑了。

    “蒙古鞑子还在后面?”王进的声音已经喑哑,不过音乐还是能够听出来说的什么。

    旅长点了点头,刚想要说什么,狂风中黑压压的身影已经呼啸着扑来。

    “蒙古鞑子!”王进脸色猛的一边。

    雪亮的马刀反射着白雪的光芒,足足两三千蒙古骑兵从斜地里杀出来,因为来的太突然,所以首当其中的外围三四名明军骑兵直接被砍翻在地,而内圈的明军骑兵终究还是精锐老卒,很快反应过来,不用王进下令,纷纷纵马迎上去。

    “距离星星峡还有多远?”王进抬头看向风雪中。

    旅长缓缓提起马槊,什么都没说。

    谁都知道,这一场十死无生的战斗,这一条为了大明荣誉的道路,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这一支蒙古骑兵应该不是后面的追兵,而是星星峡的蒙古骑兵守军。

    此时明军已经人困马乏,面对人数是自己两三倍的蒙古骑兵,几乎没有一战之力。王进很清楚,这一场草原狼追逐猎物的游戏,终于要以自己作为猎物而落下帷幕了,疲倦不堪的草原狼群虽然有所损失,不过终究因为另外一群同伴的抵达而再一次将侥幸逃脱的猎物合围。

    刹那间王进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被他强制下令离开的霍良他们,不知道自己战死在这里,能不能换来霍良他们的平安撤退?那可是大明想要从河西撤退的最后依凭,也是大明这一支千方百计抽调出来的骑兵的最后幸存。

    王进之所以让霍良他们撤退,还有一层意思,便是不想看着这一支叶应武亲手抽调组建的骑兵,全部葬送在这茫茫戈壁滩上。

    至少不是葬送在一个地方。

    蒙古骑兵已经撕开了明军薄弱的防备,明军骑兵纷纷向两侧散开,又重新结成队伍,冲向远远比自己多的敌人。

    一支支马槊在风雪中依旧骄傲的向前挺起,一面面残破的旗帜即使是快要被风撕成碎片也要无声的举起。大明骑兵的尊严、大明将士的荣耀,驱使着一名名明军骑兵策动战马,奋不顾身。

    当他们追上王进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要战死在这里。

    而现在,已经是时候了。

    “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弟兄们,杀鞑子!”刚才跑到王进身边的那名旅长,大喊一声。

    他的声音似乎有一种魔力,即使是风都没有办法吹散。

    无数的明军将士振臂大吼,无数的战马嘶鸣着向前。

    狂风吹卷雪粒砸在人的甲胄上,也砸在人的脸上,一道道没入风雪中的身影,带着一种平凡人没有可能理解决然。

    刹那间,王进突然间想起乐多年之前黑云压城的麻城,想起了大雨倾盆的黄州,想起了风雪交加的襄阳城外虎头山,想起了傲立于荒原之上的京兆府······自己这一辈子,看着大明的赤旗飘卷山河半壁,看着无数的蒙古鞑子成为亡魂。

    已经值当了!

    狠狠一拽马缰,王进哈哈大笑着纵马直冲向距离最近的敌人。

    风在嘶吼,雪在飘舞。

    仿佛回到了很多很多年以前,那个属于白鹭洲书院的下午。

    阳光明媚,暖洋洋照在身上,书卷笔墨的香气、先生们的讲解声音,还有前面叶应武、江镐等人来来往往的小动作······

    汉家旌旗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陛下、远烈,某此战,但愿未曾愧对于你,王进,先走一步!”喃喃念完,王进猛地撞入两名蒙古骑兵当中,马槊狠狠刺中其中一人,只不过另外一人的马刀也落在他的身上。

    “大明万岁!”不知道是谁先吼了一声。

    “大明万岁!”无数的明军士卒在嘶吼,拼尽力气的嘶吼。

    整个原野上,杀声在这一刹那掩盖了风声。

    只是没有人注意,就在不远处的北方,点点火光出现。

    很快就如同浪潮。(未完待续。)

第四百九十一章 欲使沧涛宁

    “他们是真的勇士。”看着茫茫荒原上向敌人发动最后冲锋的明军骑兵,索南桑波不由得喃喃感慨一声,低低念着法号。

    他的身前身后,无数的吐蕃士卒呼啸如潮水,从山坡上倾泻而下,一支支举起的火把将风雪中的原野彻底照亮,让人能够清楚地看见下面来往交错厮杀的士卒。

    吐蕃士卒虽然多年未曾参战,器械落后、兵甲不足,不过毕竟吐蕃的活佛就站在不远处的山坡上观战,而在这风雪中逆战正是吐蕃高原上土生土长的士卒最擅长的,更何况还有很重要的一点,相比于蒙古几千骑兵,吐蕃这边占据了压倒性的人数优势,而且是从沙丘上冲下来,又占据地利。

    后面冒着风雪追赶上来的蒙古骑兵,已经彻底崩溃,而之前缠住王进他们甚至把这支明军骑兵彻底置于死地的蒙古骑兵,则在吐蕃的第一次进攻就已经彻底化为齑粉。

    或许他们面对人数远远少于自己还疲惫不堪的明军,尚且有一战之力,但是面对斗志正高,挟胜而来的吐蕃大军,却只有任人宰割的份儿。

    站在索南桑波身边的几名年轻的僧侣,脸上都带着好奇和敬佩的神色,看着山坡下那支在吐蕃大军的庇护中重新聚集的军队。他们不知道这支只有千人的队伍面对突如其来的进攻,是如何保持阵型稳定的,更不知道他们是哪里来的斗志和勇气,面对占据天时地利的敌人发动决死的冲击。

    这些不要命的疯子,在他们大声呼喊“大明万岁”的时候,就已经彻彻底底的赢得了每一名吐蕃人的敬佩。

    无论是什么族群,对待英雄和勇士,都有基本的尊重。

    更何况这些人还是吐蕃的盟友,未来更是不折不扣的一家人。

    索南桑波绝对不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活佛,作为未来政(和谐)教一体国度的继承者,他除了需要潜心研究学习佛法之外,还要有治国安邦的能力和带领大军征战沙场的能力。虽然对于后者的要求并不高,但是并不代表索南桑波对此一窍不通。

    吐蕃大军看似散乱,实际上乱中有序的分成三个方向,中路直接救出明军,而左右两路则是合围上去,最终将惊慌失措甚至已经慌不择路的蒙古骑兵彻底包围,原本蒙古骑兵在这一场追击战中就已经剩不下七八千人,被两三万敌人包围,很快就有人做出了投降这种虽然为别人不耻,但是却能够保住性命的举动。

    “去看看大明的勇士吧。”混乱的战场实际上已经呈现出一边倒的局势,索南桑波也就不再担心战场上的情况,对着身边跃跃欲试的几名年轻人微笑着说道。

    这些人以后是要代表吐蕃和大明交流来往的,所以先让他们和大明汉人见见面终归是好的。

    王进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还能够活下来。身上中了两刀,不过好在没有伤到要害,只不过刚才长途跋涉,受伤之后还在拼杀,所以血流的比较多,让王进现在有一种头晕目眩的感觉,甚至就连几名明军士卒和吐蕃人手忙脚乱的给他包扎都快感觉不到了。

    有一种深深的疲倦感从脚底一直窜上头顶,让王进的眼皮不断打颤,随时都有可能睡过去。

    “将军,将军,你醒醒!”一名明军都头按住王进,晃动他的肩膀,“将军,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睡,一睡就没命了。”

    王进勉强振作精神,手脚中的血液好像都已经凝固,浑身冰冷的有如咫尺之隔的冰雪。王进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喉咙中的疼痛感有如火烧,导致他的声音已经变得若有若无:“老子命大,还死不了。”

    都头微微一怔,旋即大喜过望,急忙和周围的士卒将王进抬到担架上。这些担架都是临时从战死的战马身上割皮制成,尚且带着没有洗干净的鲜血,腾腾热气很快就在风中吹散。

    王进第一时间就感触到了这是什么材质的,顿时摇了摇头,喃喃说道:“没有想到某没有马革裹尸还,却还是在这马革上走了一遭。咱们还剩下多少人?”

    那都头一直在小心听着王进的声音,但是听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却是沉默了。王进似乎意识到什么,猛地坐起来,甚至不顾自己的伤口随时都有可能因为这么剧烈的动作而崩裂,伸手一把抓住都头的手腕:“告诉某,咱们还剩下多少人?!”

    轻轻吸了一口气,都头环顾四周,沉声说道:“启禀将军,只剩下十二人了,重伤的七个,剩下的五个人,都在这里了。而卑职,是所有人当中除了将军官职最大的。”

    王进缓缓的松开手,叹了一口气,什么都没说。

    跟着他一路向西北厮杀的旅长就有两个,更不要说三四十个都头了,可是现在只剩下十二个还能喘气的,而一次又一次战火磨砺出来的旅长、都头们更是可以说折损殆尽。

    如果换在其余任何一场大战之中,这样的损失即使是大明战胜了,实际上也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惨胜。而现在王进知道自己放手一搏,却是鬼使神差的赌对了。

    吐蕃人终究信守承诺,已经拿下了星星峡,自己突然间遭遇的那一支蒙古骑兵,十有**是被吐蕃人从星星峡关隘中赶出来的,只是自己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直接撞到了枪头上,结果原本或许还能够保全下来的最后一支骑兵队伍,终于还是葬送在这茫茫雪原上。

    “阿弥陀佛。”索南桑波已经走上来,轻轻念了一声法号。

    王进眯了眯眼,看清楚站在眼前的是一个吐蕃僧人,虽然他并没有见过索南桑波当面,不过看着周围吐蕃士卒都毕恭毕敬行礼,更有甚者直接激动地匍匐在地的姿态,就知道来的人是谁了,当下里勉强挤出来一丝笑容,刚刚想要说话,索南桑波轻声说道:

    “王将军为国拼杀之壮烈,小僧刚才有幸得见,救援来迟,还望王将军万万不要责怪。小僧当初和尊贵的大明皇帝陛下约定,大明龙旗出现在星星峡的那一刻,便是吐蕃归附大明的时候,现在王将军竭尽全力,于千军万马当中上演此等奇迹,乃是苍天佛陀保佑,亦当为史书百代流传之佳话,小僧必当先将此间战况,详细报与梁相公,王将军还请静养身心,贫僧在此携众僧侣恭送王将军,且必当为大明战死之将士超度,王将军放心。”

    王进沉沉点了点头,什么都没有再说。

    而站在索南桑波身后的吐蕃僧侣,已经默默的向两侧分开,每一道目光都落在这个身受重伤的年轻男人身上。他们隐隐约约明白,是什么在驱使着这个男人做出惊天地泣鬼神的举动,也似乎懂得,是什么让周围这些所剩无几的士卒,能够死心塌地的追随他的身影。

    “收拾打扫战场,迅速将此间战况通报敦煌,另外收拢大军,严加防守,告知敦煌,星星峡地处偏远,向北为忽必烈之主力,向西为海都之主力,地处两部中间,一旦受到夹击,腹背受敌,难以防守,吐蕃军队万不得已,恐怕需要退回吐蕃境内。”索南桑波等到王进被抬走,沉声吩咐下去。

    周围的几名僧侣对视一眼,脸上都流露出诧异的神色,一名僧侣低声说道:“活佛,咱们凭借出其不意,一战拿下星星峡,并且消灭大多数的蒙古步骑,蒙古人经过内战,在西域的主要兵力都在这星星峡。如果咱们趁机向西进攻的话,估计应该很快就能拿下西域大半。”

    索南桑波猛的回头看向那名僧侣,眼眸当中闪烁着一抹冷光:“现在看上去大明在西域只剩下人数不多的一支步卒,不过随着大明对西域的投入增加,更多的军队将会进入西域。如果咱们现在占领了西域,那到时候应该怎么办,将整个西域向大明完好的移交?那样岂不是成了用我吐蕃儿郎的性命去为大明博取一片土地?”

    僧侣们顿时沉默了,而索南桑波喃喃说道:“你们要记住,在吐蕃成为大明的一部分之前,吐蕃还是吐蕃,大明还是大明。”

    “活佛,那以后呢?”一名年轻僧侣顿时尽量压低声音。

    “一旦吐蕃变为大明的行省,那么一切都要以大明为中心。”索南桑波毫不犹豫的回答这个问题,“吐蕃虽然占据地利而且有雄兵数万,但是今天大明这一支小小队伍的强大你们也都看得清楚,面对这样的敌人,咱们多年没有经历战争的士卒根本没有办法抵挡。与其让吐蕃在得到小小的利益之后惹怒了大明损失更多,还不如紧紧跟上大明的步伐,让大明看到吐蕃存在的价值和发展吐蕃的必要。”

    几名僧侣面面相觑,而索南桑波轻轻一笑,转头看着已经平息下来的战场:“你们现在还年轻,看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