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之下依然能够稳住阵脚,并且为北伐奠定坚实基础,所以范天顺的话里更多是打趣之意,“实际上要说有多少的胆量来赌博,这些商贾的胆子可要比咱们大多了。”

    几艘飞剪快船很快就已经到了码头,而范天顺和刘成也是从旗舰上下来,快步迎上前。

    “大明泉州市舶司按察使钱羽杰,参见两位将军!”见到范天顺和刘成竟然亲自迎上来,刚刚走下船的钱羽杰脸上顿时流露出受宠若惊的神情。他虽然身为泉州市舶司按察使,按照大明的最新官职制度,按察使市舶司当仁不让仅次于提举使的二把手,甚至还有监察的责任在肩上,在泉州这一亩三分地上话语权绝对不亚于提举使。

    但是放在这码头上,范天顺和刘成可都是响当当的大明主力战军将军和督导,和钱羽杰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上的,钱羽杰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甚至腰都下意识弯的更深。

    后面的商贾们脸上也都带着激动地神情,钱羽杰受到这个高的待遇,说明朝廷还是很重视他们的,面对尚且没有被打开的日本市场,商贾们眼中看到的都是商机。

    只要背后有军队和朝廷的支撑,这些大明商贾们自问可以所向披靡。

    “此处不是谈话的地方。”范天顺笑着冲着后面的商贾们拱了拱手,吓得那些商贾们急忙还礼。

    而旁边的刘成也是带着一丝笑意:“既然东洋舰队先到此处,那么咱们先入为主,东洋舰队便是此处的主人,诸位漂洋过海,显然也没少经历艰难曲折,东洋舰队如果不能略尽地主之谊,那么传出去岂不是贻笑大方!”

    那些商贾们脸上甚至流露出拘谨的神情,虽然大明延承前宋的制度,对于商贾并没有打压政策,甚至还多有鼓励,不过这并不代表着商贾在社会上的地位有多高,毕竟千百年传承下来的规矩,让这些商贾们依然下意识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底层,能够受到范天顺和刘成如此高规格的接待,他们要是没有丝毫的拘谨甚至畏惧那是不可能的。

    不过这些商贾们到底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所以在短暂的拘谨之后,更多的还是激动,毕竟他们很清楚,有了官府和军队的保障,商贾的商船来往就更加安全,这条航道上的利润自然就会更大、风险也相对会更小。

    商贾们在后面的马车上各怀心思,策马走在前面的刘成低声问道:“这些商贾你打算怎么接待。”

    “先都好吃好喝的供着,等这边的消息传到陛下手中,来往就得二十多天,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更何况陛下对于商贾素来是宽容的策略,否则泉州那边也不会日益发达,所以对于商贾前来日本,陛下想必也不会有什么意见。”范天顺轻声说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些商贾怎么处理还得你我直接下决断了。”

    “等到各家的家产统计上来,咱们就知道这一次到底赚了多少,”刘成点了点头,“就算是没有这些,弟兄们在城中搜刮民脂民膏,也是一笔飞来横财,更何况还有两处战场的缴获,绝对少不了。不过咱们毕竟还是军队,怎么才能把这些物品甚至还有这城中的人变成切切实实的利益,只是凭借军队是做不到的。”

    大明军规明确规定,主力战军是没有资格经商的。范天顺和刘成也没有胆量去触动这一条底线。毕竟大明的军规并不是很多,但是条理分明,每一条都没有回旋的余地,象征着陛下的底线,大家心里面都清楚,就算是真的要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也得想尽办法去钻军规的漏子,不会提着脑袋向上面撞。

    所以这个时候这些商贾就成了东洋舰队不错的选择,毕竟现在东洋舰队还准备北上镰仓,偌大的太宰府空着也是空着,还得留下人来打理,反倒不如直接交给这些商贾。

    至少他们还是大明的子民,大明子民在海外便是一家人,做什么事自然也得想着兄弟袍泽。

    “让咱们的人也盯紧一点儿,只要这些商贾是诚心诚意前来的,就算是让给他们一点儿利益也没有什么大碍。”范天顺压低了声音,吩咐一句,“不过如果他们是想要赚走弟兄们的血汗钱,那连门儿都没有。这事老刘你一定要看好了,一旦出了什么差错,你我都没有办法给下面将士们交代,更没有办法给陛下交代。”

    刘成应了一声:“这个自然。”

    话音未落,前面已经传来无助的喊声,只见一名平民打扮的倭人男子冲出屋子,手里死死攥住一个箱子上的拉环,口中大声嚷嚷着也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不过看他脸上的表情显然是气愤至极。

    而一名明军将士拖着箱子,甚至连这男子也一起在地上拖拽,他身边的另外两名明军士卒看着那个死活不松手的男子,举起手中的刀鞘便是一通狠砸,那男子哭喊两声,趴倒在街上。

    而三名明军将士正想要离开,一抬头正好看见范天顺和刘成在前面,顿时打了一个激灵,纷纷站得笔直,也顾不上手中的箱子。箱子微微晃动一下,跌落在地上,箱子盖打开,银光灿灿的也不知道有多少值钱宝贝。

    刘成刚想要动怒,范天顺却是猛的一把抓住了他的马缰,眯了眯眼睛,径直向前走去。那三名明军士卒低着头站在一边,看都不敢看范天顺和刘成的身影。在走过他们的时候,范天顺冷声说道:“某并不期望某的手下能有怎样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只是期望能够在未来的战场上,看到你们一如既往勇猛冲杀的身影。”

    刘成微微张嘴,却什么都没说。

    他知道刚才如果不是范天顺一把拽住了自己,恐怕这件事更没有办法收场。毕竟大明是在征服日本,按照大明的规矩,被征服国家的子民只有作为苦力和炮灰这两种未来,他们的家产实际上已经不再属于他们,所以大明将士就算是争抢实际上也没有什么错误,只是因为刚才刘成看到东洋舰队的士卒这样一副明抢豪夺的行径,心中有些不忿而没有多想,所以险些做出过激的反应。

    “谢谢。”刘成深深的呼了一口气,低声说道。

    眯了眯眼,范天顺看向头顶的天空:“这是在异国他乡啊。”

    范天顺回答的驴头不对马嘴,刘成却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异国他乡,重洋以外,能够依靠的只有自己人,为了一些卑贱的劳力甚至是奴隶而损害自家军心,绝对是大忌。毕竟对于东洋舰队来说,敌人的民心向背远远没有自家袍泽的团结来得重要。

    就当范天顺打算继续向前走的时候,突然一丝冰凉的感觉刺动了他的皮肤,范天顺怔了一下,旋即伸出手,阴沉沉的天空下,更多的洁白色雪花已经缓缓地飘落下来。

    因为天气尚未寒冷至极,所以这些雪花刚刚落在地上就已经化成水滴,不过整个太宰府城却还是笼罩在飘飞的雪中,这白雪落在明军将士的甲胄上,落在地上那名倭人男子的身体上,落在每一间房屋上。

    明军士卒的步伐继续向前迈动,而整个太宰府城都在这依旧铿锵有力的声音当中匍匐。

    ————————————————————————…

    高丽,开城。

    当高丽东南方向的九州岛不过是经历今年初雪的时候,这三千里地山河已经彻底被皑皑白雪所覆盖。

    一处处模仿中原建造的屋舍上面,已经有了厚厚的积雪,呼啸寒风顺着屋舍之间任何一丝一毫的空隙吹卷,而泥泞不堪的街道上少有人影来往,甚至就连不远处矮小城墙上的旗帜,也都已经低头耷脑。

    此时的高丽已经不复隋唐初年的雄风,甚至在和蒙古几次大战之后,正是最虚弱的时候,整个高丽当初为了躲避蒙古兵锋,甚至曾经仓皇撤退到江华岛上,以岛为都,而后来高丽朝廷向蒙古服软,高丽才得以以蒙古附属国的身份继续存活于世上,甚至还能够安然返回开城。

    蒙古的精力已经全部让南宋牵扯,自然也就没有功夫收拾这已经趴在自己脚底下苟延残喘的高丽,不过谁曾想到蒙古并没有将南宋击败、一统天下,反而是被一个新崛起的大明从江南一直打到河北,曾经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已经消散殆尽,甚至现在还要面对内乱。

    而大明作为一个代替前宋的崭新王朝,红日初升、其道大光,这之后的光明与辉煌明眼人自然都能够看出来,这里面也包括坐在杨正对面的林衍,此时高丽的教定别监、卫社功臣,也是坐在高丽王座上安庆公王淐这个傀儡背后实际的掌控者。

    摆在两人面前的茶水已经换过一遍,而且估计现在也已经凉的差不多了,但是林衍和杨正却是除了一开始的寒暄,并没有说几句话。只不过两人脸上的表情却是迥异,林衍更有几分紧张,而杨正只是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甚至目光更多的投向窗外迎着风雪绽放的腊梅。

    林衍也有自己的苦衷,他是跟着金俊起家的,推翻了当时执掌朝政的崔氏家族,然后林衍又推翻了一直信任自己的金俊,此间无数的阴谋权杀已经将他的心智磨练的如同钢铁般强硬。不过林衍却是在几个月之前做出了错误的一步,他将一直不怎么听自己命令的高丽元宗从王位上踹了下去,换上一个唯唯诺诺的安庆王。

    因为高丽元宗之前一直属于坚定的亲蒙古派别,也因为此蒙古才会允许他将都城重新安置于开城。当时林衍以为蒙古已经没有精力顾及高丽这一隅之地,所以行事张扬大胆,很快消息就传到了忽必烈那里。就算是忽必烈当时正因为国内外战事而焦头烂额,还是做出了很强硬的反击,新招募的女真人骑兵云集边境,甚至还有一支蒙古本部骑兵威胁高丽的侧翼,大有直接冲进高丽一战平定之意,做完这些之后,忽必烈才施施然要求高丽元宗和现在的安庆王一起前往蒙古的都城平城,接受蒙古大汗的仲裁,蒙古大汗决定的高丽王才是真的高丽王。

    这命令一来,林衍自然就开始头疼了,自家人明白自家事,高丽经过几场大战,国内原本就不多的可战之兵损失殆尽,现在也不过就是依靠一个空架子在死死支撑,只要蒙古随便动动手,整个高丽就有可能分崩离析,所以林衍没有这个胆子跳出来和蒙古硬碰硬。

    捏柿子要找最软的,这个道理林衍很清楚。对于蒙古来说,战胜大明已经基本上没有可能,甚至解决内乱都需要不少时间,所以想要在短期内鼓舞国内的斗志、稳定民心,最好的办法就是找一个合适的宣泄对手。而蒙古周围能够打的过的对手已经越来越少。

    很不幸,高丽就是其中之一。

    而林衍更清楚,真的按照忽必烈的安排接受蒙古大汗的仲裁,那么高丽元宗自然能够安安稳稳复位,作为傀儡的安庆公也能够平安下野,继续去做他的闲散公侯,但是他这个幕后主谋,却是怎么也不可能跑得掉了。

    很幸运,在林衍走投无路的时候,杨正找上门来。

    而杨正的身后,不只是大明最神秘的锦衣卫,还有已经被锦衣卫说动的大多数高丽官员,还有大明给林衍许下的诸多好处,还有很多很多林衍感觉自己没有办法拒绝的好处。

    而大明想要的只有一个。

    三千里地山河。(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八章 三千里山河

    虽然林衍并不清楚叶应武为什么会派了一个聋哑人过来,不过他不得不承认这个聋哑人确实很有水平,至少他在短短几个月之内就让整个高丽朝廷上的大多数官员都站在了大明这一边。

    能够做到这个手笔的,绝对不是什么简单人物,因为林衍能够在短短几年内走到这个位置上,也是因为借助了金俊的力量,只不过最后他因为金俊对于自己的信任和松懈,一举噬主将金俊推翻,全盘接收了金俊一辈子打拼下来的所有政治遗产。

    虽然杨正的背后还有一个如日中天的大明再给他撑腰,但是林衍绝对不敢小看眼前这个坐如泰山的男人。这个男人手中掌握的高丽明面上的力量就足够让林衍投鼠忌器,更何况林衍还不清楚他在背地里还有多少后手。

    作为一个脑后长了反骨的人,林衍不可能不考虑的全面一些。

    这是杨正第一次主动邀请林衍前来,如果杨正再不做出邀请的话,恐怕林衍就真的忍不住先来找他了。当时林衍还松了一口气,以为大明终于忍不住想要从高丽下手了,但是当他来到这里,却发现杨正不慌不忙的似乎并没有什么正事要谈,终于林衍还是坐不住了,端起来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已经再一次变得冰凉,反倒是让林衍感觉自己清醒了不少:

    “杨先生相邀,是某的荣幸,不知道杨先生远渡重洋来到这海东之国,可是有所求。”

    旁边的随从飞快的给杨正打了手势,杨正微笑着点了点头,不慌不忙的回答。那随从显然也是跟在杨正身边时间久了,只是略微看了一眼便沉声说道:“我家先生此次前来,正是为了救林相公于危难之中。”

    林衍顿时轻笑一声:“难道在杨先生心中,高丽已经处于灭亡之边缘,某林衍已经无路可走了么?要知道高丽复国以来,一直在努力整顿军备,三千里地山河,无数高丽大好儿女都时刻准备为国捐躯,更何况贵国还时时刻刻威胁着蒙古,如果某没有猜错的话,只要蒙古敢动手,想必贵国也会毫不犹豫的出兵,忽必烈就算是胆子再大,恐怕也得掂量掂量。”

    那名随从手势打的飞快,只不过杨正脸上确实没有丝毫的动容,只是静静的看向林衍。

    林衍轻轻咽了一口吐沫,当一个人比你强大的时候,还总是保持沉默,这样的人才是最棘手最难对付的,而林衍看着面前的杨正,感觉这个并不会说话的聋哑人就是这样一个存在。

    他的聋哑只是给人一种心理上弱小的暗示,让林衍难免会心中带着歧视来面对,而又是杨正主动发出的邀请,所以林衍心中的轻敌之意自然更甚。谁曾想到眼前这个男人绝对没有他表面看上去那么鲁莽、那么好对付。

    沉默了片刻,林衍神手撑着桌子,微微抬起身体,做出类似于咄咄逼人的姿态,但是在场的所有人这一刻都仿佛看穿了他。他不过是因为心中有迫切的需求和紧张慌乱,才不得不用这种方式来掩盖。

    杨正不慌不忙的打了几个手势,随从点了点头,微笑着说道:“恐怕林相公还不知道,因为大明现在正全力开拓河西与东洋,所以恐怕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对幽燕的蒙古鞑子施加压力,更何况凛冬将至,大明各主力战军现在还是以江淮人居多,所以并不适合北伐,也就是说······”

    这随从显然跟在杨正身边时间长了,脸上的笑容不变,每一个字说出来却像是一声声雷霆在林衍的心中炸响。

    他没有说出来最后的后果,但是林衍却很清楚,一旦大明不动兵,甚至和蒙古达成一些秘密协议或者默契,恐怕大明会坐视蒙古出兵高丽。到时候林衍可就真的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了。

    毕竟现在大明需要休养生息,蒙古需要杀鸡儆猴,在这两个庞然大物夹缝之间生存的高丽,看上去很重要,但是随时都有可能成为牺牲品。

    这么来说,刚才杨正说救林衍于危难之中,还真是没有说错。

    端着茶杯的手微微颤抖,林衍最终还是没有勇气将茶杯送到自己嘴边,只是重新放回去,低声说道:“敢问杨先生,有何良策能够救某、也救高丽这三千里地山河于危难之中?”

    杨正一直波澜不惊的脸上也流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点了点头。而他的随从很快就根据他的手势说道:“我家先生是代表大明前来,自然不是来此处观赏风景的。高丽原本便是三代时候箕子去国之壤,又是汉唐以来的海东屏藩,所以大明不会坐视高丽沉沦于异族铁蹄之下。”

    林衍点了点头,本来他就很清楚,随着蒙古的日渐衰败,高丽想要存活,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归附大明,继续去做中原王朝的藩属国,毕竟大明不比汉唐,强大的海陆军队足够将处于最虚弱时刻的高丽一口吞掉。

    如果说高丽在蒙古面前还有四处逃窜的可能,那么在大明兵锋面前就只有被完全归化这一种选择。毕竟南洋那些国家的事情林衍作为上位者也有所耳闻,他可不想让自己的家眷子民成为别人的奴隶,而自己更是死无葬身之地。

    更何况天朝上国为了保持它的华夏礼仪,对于这些主动投靠的国家不会痛下杀手,甚至还有很多扶持政策,比如南洋的三佛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蒙古却不同,在蒙古人眼中只要自己马蹄践踏过的土地,就只可能是蒙古的国土。这样林衍就能够保持自己在高丽国内的地位。

    有的时候做一个傀儡比直接死亡要舒坦的多,作为一个历经了无数政治阴谋仇杀的人,林衍自然明白性命对于一个人有多么珍贵。

    “那敢问杨先生,大明准备怎么办?”林衍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毕竟蒙古大军压境,林衍很清楚自己也不能再等下去了,所以必须要知道大明的态度和大明想要采取的措施。

    “只要林相公答应,这个不需要林相公操心,到时候高丽只要负责配合大明行事即可。”杨正手势打得很快,“想必大明海军和主力战军的实力林相公也很清楚,现在趁着两淮山东和高丽外海都没有冰封,大明的军队可以自由来往于胶东和高丽。”

    轻轻吸了一口气,林衍知道这个时候自己不答应也没有办法了,哪怕是引虎入室,也要先把外面那一头随时都打算把自己撕扯成碎片的草原狼消灭掉。

    赌这一下,林衍别无选择。

    虽然很清楚一旦让大明军队进来,高丽的财产国土甚至包括整个高丽王权的去留,都已经不是自己能够决断的了,不过林衍还是问道:“敢为天朝上国需要高丽为之付出什么?”

    杨正顿时笑着打出手势:“保护藩属国的安全,是大明军队应该做的,到时候只需要高丽提供大军所需要的钱粮即可,这也主要是因为大明现在粮饷并不太充足,如果强行出兵恐怕可能会激起民愤和将士不满,所以需要高丽代劳,然而大明也不是让高丽白白付出,在东北平定之后,大明会给予高丽以三佛齐同等的待遇,包括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