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来蒙古人和汉人在体型长相上就相差不大,而且稍稍装扮一下,距离隔得远了根本看不清楚。

    站在城门外的几名唐兀人显然也发现了这支出现在地平线上的队伍,一个个下意识投过来目光,不过当看到这不过十多个人,而且都是蒙古打扮甚至还扛着蒙古旗帜的时候,不由得纷纷松了一口气。

    虽然不知道是尊敬的蒙古老爷还是那些卑微的汉人,不过这又有什么区别呢,至少来的是自己人。

    对于这些实际上就是混吃混喝,对于上面的警示不过是做做样子在表面上说得过去的唐兀人来说,知道这些人是自己人,就已经足够了。

    反正在永昌路的东面和南面还有那么多州路,南蛮子就算是再强大,也不会转眼间就出现在这里。(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 疾进迅如电

    就当城门口的唐兀人百夫长还在发愣的时候,一名骑兵已经纵马走到他的身前,手中令牌举起,朗声喝道:“我家大人是兰州达鲁赤花麾下千夫长唐大人,这是通关令牌,速速开门!大人乃是奉命前去西域向博罗欢大人禀报军情,若是延误军机,有你们好受的!”

    那唐兀人百夫长一看是一个汉人跳出来吆喝,刚想要说什么,唐震已经纵马而出,用蒙古语朗声呵斥两下,吓得那百夫长打了一个激灵,他实际上也并不怎么通晓蒙古语,不过听还是能够听明白的,看着眼前这千夫长官职不大,不过一口蒙古本部的腔调却是分毫不差,想来身份低不到哪里去,甚至有可能是哪位高官的子弟。

    这千夫长十有**是下来镀镀金,然后就平步青云的,否则现在大战来临,兰州那达鲁赤花如果不是有压力也不会将一个千夫长派往西域,这分明就是让这位“贵人”躲一躲。

    百夫长越想越深,随意看了一眼令牌,旋即让开道路。

    这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可不是他能够得罪起的,看今天天色已晚,这一行人十有**是想要在城中打尖休息,如果自己能够伺候妥当,甚至暗地里意思意思的话,说不定还能够攀上高枝。

    要知道蒙古人对于能征善战的唐兀人还是很赞赏的,虽然蒙古曾经和唐兀几次大战,打的异常惨烈,不过并不妨碍大量的唐兀人进入蒙古军中,并且凭借着赫赫战功成功站在了和色目人、回回人相同的阶层地位上,甚至要压汉人和女真人一头。

    不过就算地位再高,终究还是比不上蒙古人,更何况蒙古人当中又有三六九等的划分,除了执掌大权的黄金家族之外,地位最高的自然是蒙古本部贵族,这些人是当年追随成吉思汗起家的元勋,也是蒙古骑兵的中坚力量,蒙古凭借着本部骑兵横扫欧亚、所向披靡,后来一直到南方钓鱼城下才吃了第一场败仗。

    而眼前这位蒙古将军便是操持这一口纯正的草原音调,和之前唐兀人百夫长听到过的一名蒙古本部万夫长的口音相差无几。

    “都给某看好了地方,等会儿关城门!”百夫长气势十足的呵斥一声手下士卒,然后转身便仿佛变了一个人,低头哈腰的上前为唐震牵马,也不知道这个七尺汉子是怎么这么熟练弯腰露出谄媚笑容的。

    唐震眉毛一挑,终究没说什么。

    入了城,唐震他们都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空荡荡的街道在夕阳中早早的沉睡,呼啸卷动的风中只有两三人影在小巷子中穿行,与其说他们是在走路,倒不如说是在做贼,一听到马蹄声立刻就像听到人脚步声的老鼠,散的无影无踪。

    萧索,破败。

    唐震几乎想不出来别的词能够形容这座城,这里似乎只有饥饿与贫困。

    周围的亲卫们脸上也都流露出沉重的神色,他们多数是江南子弟,看惯了六朝粉黛繁华的场景,后来一路北上,虽然为河洛关中的满地废墟所震惊,不过那也在情理之中,毕竟百年来不休的战乱不断蹂躏着那一片多灾多难的土地,所以破败一些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这武威城却是不同,这里就像是被苍天抛弃的角落,没有外人光顾,仿佛已然被世界遗忘。

    当丝绸之路断绝,这河西走廊实际上就是一条没有头的死路。处在河西走廊最东面的武威尚且如此,继续西行是怎样的场景,可想而知。

    难怪蒙古根本没有打算修缮城池,因为根本找不出这么多的壮丁,这座城只是静静的爬伏在祁连山脚下,等待着被风沙消磨干净的那一天,也等待着被岁月遗忘的那一刻。

    “自从咱蒙古和南蛮子闹腾起来,这唯一的商路也就断了,然后北面玉门关和阳关一封,西域的商人同样过不来,这座城也就成这样了。”带路的唐兀人百夫长有些无奈的说道,看向唐震的目光中更多了几分期待,他在这里别看身为百夫长很威风,但是手下都是一群上不得战场的老弱病残,而且在这里担任百夫长和被发配了又有什么区别?

    如果不抓紧拽住这一条难得过路的大鱼的话,恐怕自己这一辈子都要终老在这里,除非南蛮子杀上门来。

    百夫长下意识的向东望了一眼:“大人,这一次可是有什么十万火急的军情,需要大人亲自走一遭?”

    从古到今,在同一个职务上的人也会因为其任职的地方不同而存在明显的差距,无论是在身份地位上还是见识长短上。对于这个守卫永昌路这座破落城池的百夫长来说,他这一辈子见过的千夫长,用一只手都能数的过来,见过的万夫长更是只有一个,更不要说其他达官贵人了,而如果是蒙古怯薛军当中的一个百夫长,且不说他背后有怎样的贵族身份,单单就是怯薛军这个名头拿出去,就足够让地方上的千夫长甚至万夫长来为他端茶倒水。

    蒙古人崇拜强者,鄙夷弱者,所以在他们眼中,如果不是汉人的数量大而且征讨南方还是需要汉人出力,那恐怕汉人和畜生也没有什么区别,更何况汉人冲锋在前、撤退在后,打顺风仗的时候如同浪潮翻涌,打逆风仗的时候也会跳出来那么一两个不怕死的大喊着“蒙古”向前拼命,可要比畜生好用多了。

    所以当百夫长看到这位明显来历不凡的上官时候,是加倍的谄媚,他脸上的表情是周围那些平日里被他鞭打呵斥为乐的士卒从来没有见到过的。

    唐震缓缓的握住刀柄,眼眸中厌恶的神情一闪而过,看向这百夫长的嘴角边流露出一抹怪笑,不再使用他那曾经跟着一个蒙古俘虏学了很久的标准蒙古话,而是用一口流利的南方汉语回答道:“奉大明永乐皇帝之名,攻破永昌路城!”

    那名百夫长一怔,还没有反应过来,而刀光闪烁,已经在他的脖颈上划过,头颅飞起,鲜血喷洒。

    刚才唐震开口,实际上就已经下达了动手的命令,两侧的亲卫同时霍然抽刀砍杀,虽然他们用惯了马槊,但是并不代表着用起这马刀来就含糊。沙场上百般磨砺的老卒,早就把大多数的兵刃用的得心应手。

    一把把马刀划破风沙,带来地狱般的怒吼和咆哮,猝不及防的守军几乎是在唐震他们动手的第一刻就被肃清。城门上懒洋洋的士卒看着提着大刀飞快冲上来,甚至半边身子都沾满了鲜血,顿时吓得软倒在地,甚至就连兵刃都握不紧了。

    就算是善战的唐兀人,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杀戮景象,也难免腿软。

    当先那明军将士并不惊慌,飞起一脚将那名快要尿裤子的守军踹翻,然后大步冲上城头,一刀砍翻了城头上飘扬的黑色旗帜,很快后面跟上来的人就直接把大明的赤色龙旗插在了城头。

    城外风沙中,一道一道的身影出现,大批的骑兵从左右两翼同时冲向洞开的城门,他们举起的赤色旗帜,仿佛要和城头上那面旗帜交相呼应。

    一名都头纵马冲到唐震身边,看着正在小心擦拭刀上血迹的唐震,朗声说道:“启禀督导,真是奇了怪了,整个永昌路城中弟兄们就只找到了一个唐兀人守将,而且敌人似乎也就只有两百号人,骑兵一冲就已经溃散殆尽,甚至没有找到达鲁赤花的身影,空荡荡的府邸早就跑的没有人影了。”

    唐震轻轻地叹息一声:“这样破败没有油水可捞的地方,除了一些得罪人的士卒和不被上司看好的将领,谁会待在这里,只要有门路的早就想办法去四处奔跑了,剩下的不过是在混吃等死的无能败类,你们要是能够找到达鲁赤花那才是真的不可思议。”

    那都头看了一眼跪倒在地上瑟瑟发抖的唐兀人俘虏,不由得皱了皱眉:“当年这些西夏人和前宋打仗的时候一个比一个拼命,现在怎么都是这幅软脚虾的模样,而且他们引以为豪的铁鹞子,一路走来竟然一点儿踪影都没有见到,也算是奇也怪哉。”

    (作者按:唐兀人即西夏党项人,之前襄阳之战时有注解)

    “这说明蒙古的内耗已经超乎了我们的预期。”唐震收起来刀,上面的血迹仿佛已经干涸,擦拭不掉,但是追随他时间长的亲卫们都知道,这是杀的人太多,血凝结的太多,甚至已经隐隐渗透进刀身之中,只是这样粗浅的擦拭又如何清洗得了?

    顿了一下,唐震环顾四周,淡淡说道:“更何况就算是唐兀人也不是人人都能够冲上前拼命,一个民族也不可能全都是悍不畏死的汉子,否则咱们也不可能在东南一隅苦苦支撑那么久,终于等到翻身的机会。这些唐兀人当中的勇士,或是和咱们交手战死,或是死于蒙古的内耗,最后也就只剩下些这种货色,倒也不足为奇。”

    “那这些人?”都头有些犹豫。

    “轻兵突进,最重要的不是冲击速度有多快,人数有多多,兵刃器械有多么先进,而是在于其隐蔽,在于其出其不意。如果咱们一步一步的向前推进,这座城的守军要么是跑干净了,要么是在努力负隅顽抗,绝对不会像今天这样没有丝毫的警惕。”

    都头到底是跟在唐震身边久了的人,唐震就算是没有说出来那个字或者做出来抹脖子的动作,听唐震的一番话他也明白应该怎么做了,当即也没有丝毫的犹豫,带着几个人压着那些俘虏下去。

    而唐震对于身后援兵越来越近的马蹄声置若罔闻,只是看着那些唐兀人降兵萧索的身影,喃喃说道:“当年西夏人对我华夏子民从来没有手下留情,杀我老弱、辱我姊妹,然而前宋无能,此仇最终难报,反而让定难五州一直掌握在西夏人手中,只可惜后来宋室南渡,再也没有报仇的机会。现在这等机会终于落在我们这些后来人身上,又怎么能够辜负那些在天之灵数百年来的期待······这血债终究是要用鲜血来偿还,欠下我汉人血债的,不只有蒙古人,还有唐兀人,还有女真人······又有谁能够跑得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在唐震身后的王进一言不发的听着自己这个两年来已经形成默契的同伴喃喃自语,脸上浮现出一抹无奈的笑容。

    文人果然还是这世界上最难琢磨的人,有的时候他们横眉冷对、宁死不屈,让人不得不赞叹他们的气节;有的时候他们低声下气、谄媚奉承,让人又一直想要戳他们的脊梁骨;有的时候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人在那铁钩银划的字迹当中感慨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前人的心胸开阔;有的时候斤斤计较、眦睚必报,让人有一种哭笑不得仿佛重新认识他们的错觉。

    眼前的唐震,在想着畅快杀人的事情,总给王进不伦不类的错觉。如果不是这家伙随时都能够倚马可待,一番狂草下来龙飞凤舞,恐怕王进还真的怀疑唐震已经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杀胚。

    “永昌路城算是拿下了。”王进眯了眯眼。

    唐震回过头:“从现在开始这里不叫永昌路城了,应该改回原来的名字。”

    “唐朝的凉州?”王进有些迟疑的说道,这些天他也算是抱着大一摞一大摞的河西和西域资料啃,不过终究不是当文人的材料,所以能够隐约记得这里原来的名字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至于对不对王进并不奢望。

    唐震摇了摇头:“不是唐朝的凉州,而是汉朝的武威,也是大明的武威。以武力威慑河西,谁敢不服!”

    呼啸肆虐的风将唐震的话送出去很远,一直送出并不大的城门,直冲向天空,仿佛要说给老天爷,要说给如来佛,要说给苍生天。

    要告诉诸天神佛,这里曾经是华夏的土地,现在和未来也依旧是。

    要告诉那些华夏的列祖列宗们,大汉的武威,今日已经重新拿下来了!

    狂风吹卷,城头上,赤色龙旗猎猎飘扬。

    大明永乐元年九月初六,大明神策军前锋骑兵绕过蒙古宁夏府路和兰州,出现在永昌路城下,永昌路城一战而下,紧接着这支人数足足七八千的骑兵立刻兵分两路沿着河西走廊疯狂冲锋,山丹州、甘州、肃州,一处一处河西走廊上的州府拼命告急,只不过他们那里不过几百人的守军,又如何抵挡得住数千骑兵携带火器的冲击?

    短短几天之内,摆在大明和西域之间的,就只剩下玉门关和阳关了。

    此战一出,天下震惊。

    而面对被切断了的后路和缓缓压上的神策军主力步卒,兰州、陇右、宁夏等处的蒙古守军很识时务的直接选择了投降,毕竟这里的守军在蒙古骑兵尽数抽调北上之后,主要是汉人,还有少量的唐兀人,而且这些守军根本没有经历过战场,实际上只相当于大明的厢军甚至是乡兵,当地的守军将领还有达鲁赤花等官员都很明白这些军队有几斤几两,所以在面对数万常胜之师黑云压城时,他们要不就是干脆利落的开城门投降,要不就是收拾细软跑路任由下属去留。

    几乎是在永昌路被攻破的第五天,河西自玉门关和阳关以东,尽数归大明所有,而朝廷的诏书也下来的很快,准许王进和唐震恢复汉唐旧称的奏章,酒泉、武威、张掖、金城,一个一个让那些文人雅士们提起来激动若狂的名字,从新出现在大明的舆图上。

    这象征着一个庞大如汉唐的帝国的崭新诞生,也象征着大明对于那些倒在这一条道路上无数前辈们的致敬和后辈们的激励。

    不管怎么说,神策军西征,一夜之间,河西易主。

    而蒙古那边,却是一点儿动静都没有,有点儿见识的人,甚至都能够嗅到狂风中诡异的气氛。

    河西之战,双方进退如此之快,远没有那么简单。(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 引虎入萧墙

    看着河西八百里加急送回来的战报,叶应武并没有向其余人那样欢呼雀跃,反而是微微皱眉。

    站在他身边的梁炎午似乎也意识到什么,沉声说道:“陛下以为有诈?”

    叶应武可不会相信王进凭借着七八千骑兵就能够打出一场完美的闪电战,这河西一战推进的速度未免太快,也太超乎意料了。蒙古在每个城池部署的兵力也不过就是二三百人,与其说这是在收缩兵力,倒不如说是在故意将城池拱手让人。

    河西的重要性叶应武很清楚,忽必烈自然也不会糊涂到哪里去,可是现在忽必烈突然来了这么一手,叶应武相信十成之中有**成是忽必烈故意的,而不是王进他们想象的蒙古那边没有收到情报、来不及做出反应。

    可是忽必烈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必然是有什么利益,能够让忽必烈宁肯丢掉河西甚至丢掉吐蕃也不惜从咱们这里拿到。”叶应武喃喃说道,眼睛直勾勾的看着舆图。

    梁炎午突然间想起来什么,低声说道:“陛下,是察合台汗国!”

    叶应武这几天一直在细致了解西域的情况,说是在恶补大学时候这一块并不太好的功课也不足为过,所以不需要梁炎午说的很清楚,当听到“察合台汗国”这五个字的时候,他就已经明白过来。

    这位大明皇帝的瞳孔微微收缩,什么都没说。

    按照蒙古四大汗国的地域划分,实际上西域并不包括在蒙古本部的版图中,而是属于察合台汗国,双方以玉门关和阳关为边界,对于汉唐时候的人来说,出了这两道关口就等于出塞,对于蒙古人来说,出了这两道关口实际上也等于到了另外一个国度。

    只不过因为蒙古内战的原因,海都主动收缩爪牙,察合台汗国在西域的势力实际上都撤到了更西面,反倒是蒙古本部在此处步步为营向前推进,大有把整个西域收入囊中的架势。

    这也使得叶应武在第一时间根本没有看穿忽必烈的意图。

    一旦大明拿下了河西,就等于距离海都的势力更近了一步,到时候忽必烈再从容不迫的撤走西域的兵马,在大明和海都之间就只剩下了一片空荡荡的土地和城池,无论是谁,总会有一个人不想暴殄天物,会一口吞下西域,到时候两个庞然大物就难免会有大面积的接触。

    到时候海都自然而然需要抽调兵马防范大明,大明也不会不把海都这个有胆量和忽必烈叫板的枭雄放在眼里。

    鹬蚌相争,是谁得利自然不言而喻。

    叶应武的手指关节轻轻敲打桌子,也是他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最常用的姿势,梁炎午和小阳子等人看到了,都下意识的屏住呼吸,这个时候他们还是不说话的好。

    “祸起于萧墙之内,”叶应武最后闭上眼睛靠在椅背上,喃喃说道,“最后不得不使用引狼入室的方法来结束这一切,或者让天下势力达到诡异的平衡,忽必烈这一手,杀敌三千,自损三千,不可谓不狠辣决绝。”

    叶应武这么一个七百年后的来客,自然明白西域有什么,不只是整个丝绸之路最关键的地方,更是有着丰富的地下能源,就算是现在还没有任何处理石油的方法,但是拿来用作燃烧剂也是很不错的选择,以后大明无论是在南洋开荒,还是征讨不听话的异族,自然没有必要动用大批兵将付出不小的死伤杀过去,只需要用火一烧,万事了结。

    毕竟这个时代的空气基本上可以说没有任何污染,所以叶应武放起火来自然也没有多少负罪感,甚至如果是为了减少明军将士的伤亡,他有胆量放火直接烧了草原,

    “咱们大明可不是一只狼,”梁炎午轻声说道,“这不是引狼入室,而是引虎入室。狼想要进攻,还会凑齐一群同伴,分工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