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86读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倾宋-第3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氏伸手在自家夫君胸膛上戳了戳:“妾身让厨房准备的你最爱的豆花,还有小笼包。这小笼包可是咱家厨子跟宫中御厨学了一周才学会的。据说这是陛下亲自下的旨意。”

    “陛下还真的把咱家厨子召过去了?”文天祥顿时一怔,他喜欢这一口,不过也是当初大家一起在兴州同患难的时候,晚上篝火旁边无聊曾经给叶应武说过,当时叶应武也只是一笑了之,谁知道他竟然真的放在心上了。

    顿时文天祥心中一热,而欧氏摇了摇头:“要我说啊,妾身就该给皇后娘娘说一说,让你们君臣住在一起算了!”

    “这是什么没来由的气话!”文天祥顿时哭笑不得,吃醋吃到叶应武身上,也不知道自家娘子是吃的哪门子醋。

    就当两个人缓缓走到大堂的时候,一名仆人快步走过来:“相公,相公,门外有人求见。”

    文天祥一怔:“这么大早晨的就有人来访,还真是少见啊。来者何人?”

    “六扇门杨统领。”

    文天祥和欧氏脸色都是微变,锦衣卫找上门,可绝对不是小事。而文天祥隐约猜测到来意,沉声说道:“夫人,你先去吃饭,某去去就来。”

    “夫君······”欧氏伸手拽住他的衣袖。六扇门是什么来路,即使是她们这些家宅主妇也都心知肚明。平时文天祥他们这些官员在明,六扇门和锦衣卫在暗,构成了大明两套互相扶持又互相独立的系统,可以说六扇门和锦衣卫如果没有什么事的话是不可能找上门来的,尤其是在这个时候。

    大清早的,倒是事发突然杀上门来抓人的可能性比较大。

    “夫人放心,某知道他们为什么来。”文天祥轻笑一声,径直向着前面走去。

    杨风已经在前院书房等着文天祥,实际上他已经退居二线,但是毕竟此次事关重大,甚至关系到了大明的存亡,所以杨风也不得不亲自上阵。说句实话,这还是杨风第一次找上文天祥门来。毕竟他们两个分别作为明暗两套系统的领袖,理应互为敌体,有任何私下里的交流都有可能引起君王的怀疑,杨凤和文天祥虽然明白叶应武是信任他们的,但是也不会真得去触碰这个底线。

    环顾四周,文天祥的书房很简朴,简朴的甚至有些不像大明左丞相的书房。一排古籍上没有任何灰尘,可以想象主人时常翻阅,而别人书房中常见的古玩字画,在这里却是只找到了一两件不起眼的佩饰。

    “杨统领久等了。”文天祥大步而来。

    负手而立的杨风急忙一拱手:“文相公,清晨前来,多有叨扰,还请文相公不要见怪。”

    文天祥看到杨风明显憔悴的脸庞,顿时有些焦急的问道:“且不寒暄,杨统领,现在到底怎么样了?”

    杨风呼了一口气,盯着文天祥的眼睛:“六扇门线人半个时辰之前送过来的消息,他们打算就在今天夜里动手,具体以烟花为讯,数百名家丁仆人同时放火扰乱城中秩序,然后趁着禁军慌乱的时候集中一群亡命之徒翻越宫墙扑向后宫,劫持皇子、抢夺玉玺,从而号令天下。”

    拳头重重的砸在桌子上,文天祥咬着牙说道:“好大的胆子!”

    “这世上不要命的人多了。”杨风有些无奈,“不过既然他们已经做出决断,那么也就没法回头,留给咱们的时辰,一寸光阴一寸金。”

    霍然抬头,文天祥沉沉应了一声:“咱们不能自乱了阵脚,现在知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被卷了进来?”

    杨风苦笑着摇了摇头:“咱们线人见到的也只有那么几个人,而且根据他们的口风透露,十有**还有更多,而且能够组织起来上百人如此大的阵仗,还能够招募到足够多的亡命之徒,背后绝非三四个人那么简单。”

    “蓄谋已久。”文天祥一字一顿的说道,“既然这样,那咱们就不妨给他们这个机会。六扇门和锦衣卫不要着急动手,另外禁卫军和神卫军在城外做好准备,外松内紧,要让他们看到可乘之机。”

    “引蛇出洞?”杨风微微一怔,“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

    “只要锁住城门、保住皇宫,就是瓮中捉鳖。”文天祥压低了声音,“如此大的事情,必须要和太上皇商量,太上皇现在还在大宗正府上,某这就去······”

    顿了一下,文天祥旋即说道:“不,让礼部陈尚书随便找个借口请太上皇过去,就算是叙旧也可以,然后礼部和政事堂的后院只有一道墙,墙上有门可以来往,就从政事堂后院相见。”

    “好。”杨风点了点头,“某这就去吩咐。”

    等到杨风离开,文天祥缓缓走到书房外面。

    不知道什么时候,刚才的鱼肚白已经变成了漫天的朝霞,半边天空都被染成了粉红,照耀着每一片土地。

    “要下雨了,还真不是个好天气。”文天祥喃喃说道。

    一阵凉意传来。

    风,乍起。

    ——————————————————…

    叶应武懒洋洋的推开舱门,打着哈欠走上甲板。因为楼船上多为大明皇帝陛下的后宫妃嫔和婢女,所以小阳子布置防卫的时候,也没有在楼船上布置太多的人,毕竟除了明面上大明的禁卫军甲士之外,楼船上包括厨子、婢女等等或多或少都接受过六扇门的培训,甚至更直接是六扇门的人,所以并不用担心人少会没有办法保证陛下的安危。

    毕竟六扇门这些家伙一天到晚独孤求败,他们不起招惹别人就不错了。

    几名士卒见到叶应武走出来,急忙想要行礼,不过都被叶应武伸手制止了。前面就是宿州,也是现在运河向北延伸的最远距离。一个月这么多壮丁将运河从淮水泗州疏通到宿州,速度已经很快了。到了宿州,就算是叶应武再怎么不愿意,也得转乘马车才能继续北上。

    而最近刚刚落成的宿州码头已经出现在眼前,工部左侍郎郭守敬已经早早带人在这里恭候。虽然陛下对于工部的各项工程都颇为关心,基本上每一处工地他都走过,包括火药工坊、刘家港造船厂,基本上工部的官员都有了经验,知道这位陛下平易近人而且学识渊博——七百年后的文科生放在这个时代说一句学识渊博还是过得去的——所以他们也没有了第一次迎接叶应武时候的紧张。

    不过陛下毕竟是陛下,应该的准备还是要有的。

    举步走上船楼,叶应武这才发现自己不是第一个站在这里的。

    衣袂临风,裙裾飞扬,乌黑的秀发在暖暖的南风中起伏,看着叶应武大步走上来,赵云舒巧笑嫣然,如同头顶上照亮万里江山的晴阳。叶应武心中倒也释然,这个丫头本来就喜欢宁静,这船楼上为陛下登临之处,自然也就不会有人上来打扰。

    “前面就是宿州了。”叶应武拍了拍栏杆。

    “知道。”赵云舒微微侧头看着自家夫君,浅浅的笑意让人心中总有一种将她轻轻揽在怀里的冲动,“船上的人已经忙碌小半个时辰了。”

    “起得倒是挺早。”叶应武有些诧异。小半个时辰之前太阳恐怕还没有出来呢,而且入夏之后天亮的早,叶应武除了平时上朝,从来没有奢望过自己能够在那个时候起床。

    日上三竿才是他最大的梦想。

    昨天晚上是琼鸾侍寝,这个赣鄱云烟孕育的柔情女子自然不堪叶应武龙精虎猛的伐旦,所以两个人睡得很早,否则赵云舒是万万不可能在这个时候见到叶应武的。

    不等赵云舒回答,船楼下面传来一声大吼。

    紧接着周围几艘战船上回响起咚咚的鼓声,甲板上原本身形有些散乱的士卒这一刻急忙飞快的向着距离自己最近的船舷跑去。一排一排身穿白色衣衫、脚蹬锃亮靴子的大明水师士卒在靠近码头的船舷一侧整整齐齐的一溜排开,所有人都跨立负手,腰杆挺得笔直。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绝对严格、甚至可以说严苛的军事训练,已经让他们形成了最自然的反应。尤其是作为大明水师和海军门面的禁卫水师船队,他们的主要任务还是在于通过整齐昂扬的礼仪来展现大明和海军的威仪。

    或许让叶应武捣鼓那些涉及理科的机械不行,但是让他想办法提升军队的威仪和军容,却是再简单不过。之前叶应武能够弄得出来“军姿”和“正步”,现在自然也可以针对水师和海军弄出来站坡。

    站坡是从风帆战船时代的“攀桅”演变过来的,因为攀桅对于桅杆明显低矮许多的内河战船并不适合,所以叶应武也就直接把这个发展环节跳过,改为站坡。当战船在非战时抵达非本船原本泊地时,所有船上士卒应当根据鼓号站在临近码头一侧,一字排开,全部不携带武器负手跨立,表示对于码头上迎接之人的敬意。

    这种方法在兵部讨论之后很快就得以施行,而事实表明,统一军装的大明海军将士施行站坡礼节,确实能够展现海军之风范。所以很快这种礼仪就推广向全国。毕竟对于刘师勇他们这些水师将领们来说,当务之急不是能够从船厂那里接收多少强大的战船为大明拓土开疆,而是怎么才能够从陆师那边把优秀的士卒抢过来。

    随着陆师几次大战的奋勇争先和大捷频传,百姓们自然而然对陆师有着很大的好感,反而渐渐淡忘了曾经作为江南最后屏障的水师。如果海军再不主动提升自身形象和影响的话,恐怕就会不可遏抑的面对人才流失。

    对于此,叶应武自然也不能坐视陆师和海军因为抢夺人才而大打出手,甚至演变成类似于后世某岛国那样极端的矛盾情况,所以叶应武已经让苏刘义协调兵部出面,务必使陆师和海军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专长寻找到合适的兵员,并且命令礼部和翰林院负责征兵的宣传,不能有偏差。

    反正礼部和翰林院这些家伙平日里清闲的很,不如让他们去弄弄这种舞文弄墨的事情。

    不过饶是如此,站坡礼节还是私下里被很多海军将士戏称为“抢人礼”。

    “京城那边还没有消息传过来?”赵云舒看着不慌不忙的叶应武。

    “某亲自出手布下的圈套,怎么可能没有人钻进来。”叶应武淡淡说道,“刚刚起来就看到六扇门送过来的消息,鱼儿已经上钩。不过因为不清楚后面还有多少人能够被牵扯出来,所以文宋瑞和杨统领都不打算直接动手,而是等着他们先走一步棋,六扇门和禁卫军再扑上去。”

    赵云舒沉默片刻,轻声说道:“在京城大打出手,可是有风险的,一旦有所不慎,小则扰民,大则祸乱一发不可收拾。”

    “禁卫军和神卫军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六扇门和锦衣卫也在城里面撒开了网,就等着最后一收。”叶应武沉声说道,“只要一旦那群人动手,足够让他们死无葬身之地。更何况宫城后面就是雨花台和将军山,那里有大量士卒布防,而大江上还有水师战船作为退路,可进可退。”

    “都有什么人?”赵云舒缓缓问道。

    “一群前朝遗老遗少,总想着翻起多大的风浪。”叶应武一挑眉,“只是他们不知道,不是所有人都有胆量反抗大明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提着头颅在这腥风血雨中搏富贵。”

    顿了一下,叶应武感慨道:“这一次你们赵家还是挺识相的。”

    俏脸上没有任何的变化,赵云舒一边轻轻扣住手指,一边看着前面热闹的景象:“妾身自问对赵家这些人尽仁尽义,已然做到一个赵家女儿之职责,让他们在这王朝更迭的大潮当中寻得一条求生之路。无论是下南洋还是留在江南,他们之后做什么,与妾身何干。”

    伸手轻轻捋了捋迎风飘散的发梢,赵云舒浅笑道:“既然已经是陛下的淑妃,自当尽叶家妻妾的本分。”

    太阳已经越爬越高,洒在运河河面上,波光粼粼。(未完待续。)

第四百四十九章 风雨下西楼

    马车缓缓停在大宗正府门前。

    叶梦鼎缓缓的从马车上走下来,叶杰已经恭候在府门外,见到叶梦鼎走过来,急忙迎上前。老相公走的时候匆忙,甚至没有带上他这个老仆人,自然让叶杰担心不已,现在看到叶梦鼎回来,方才松了一口气。

    “阿杰,累你担心了。”叶梦鼎一边拄着拐杖,一边走上台阶。

    本来叶杰下意识的想要伸手搀扶叶梦鼎,后来发现自己手里拿着和叶梦鼎一样的拐杖,不由得苦涩一笑。这人终究还是会老的、会归于尘土的。

    这片天空现在已经是叶家的天空,已经是大明的天空。可是偏偏他们这两个叶家的奠基者已经垂垂老矣。

    “相公,芸娘回来了,就在里面等着相公。”叶杰等到叶梦鼎走近,打发了身边的婢女和侍从,压低声音说道,“这丫头来的慌张,而且是走得后门,老头子当时就意识到可能出事了,所以让她待在后面书房不要轻易露面,具体还请相公定夺。”

    抬腿迈过门槛,叶梦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方才沉声说倒:“出事了,确实是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芸娘是叶家长女的闺名,也是大明兵部尚书张世杰的正室夫人。这个时候芸娘突然间过来,所为何事,叶梦鼎心知肚明。只是他没有想到,芸娘的动作竟然会这么快,而且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来找自己,而且十有**是为了稳住自己。

    之前陈宗礼以礼部的名义让自己和文天祥会面,结果前脚离开,后脚芸娘就到了家里,一切的运作都是行云流水,所有可能被利用到的对大明忠心耿耿的人都已经出动。

    在这一刻,叶梦鼎想到的只有四个字:蓄谋已久。

    可以说自己那个心机莫测的孩儿,放出文官制度改革的口风,十有**就是为了引蛇出洞。那些人在新朝建立之后一直郁郁不得志,甚至之前偷鸡摸狗的机会都没有了,要说他们对大明没有丝毫的不满那是不可能的,而叶应武显然不打算将这些隐患继续留下来了。

    这倒是自己这个小儿子一贯的作风,只要下定了决心就直接动手,彻底斩草除根才肯罢休,至于什么平衡和稳住,对于叶应武来说,这只局限于忠诚于他的人之中。

    甚至叶应武不惜自己北上留下文天祥坐镇大局、等到那些人动手之后再收网,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避免漏网之鱼。

    叶梦鼎的拐杖轻轻敲打着地面,脸上带着笑容,甚至还和周围仆人打着招呼,显然心情不错。而一直等到走入后院,叶梦鼎的脸色才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甚至叶杰自信看到了叶梦鼎眼眸中迸发出的炯炯神采。

    老人站在拂面风中,脊背微微弓起,就像是随时准备扑向猎物的雄狮。仿佛这个时候叶梦鼎并不再是大明垂垂老矣的太上皇、大宗正,而是当年那道站在朝堂上器宇轩昂、意气风发,直面贾似道的身影,每一个字敲落在地上,都振聋发聩。

    “女儿见过爹爹。”芸娘听闻外面声音,急忙走过来。

    叶梦鼎冲着叶家大娘子点了点头,沉声说道:“为什么让你过来?难道外面的层层兵马就护不住老夫的安全,难道堂堂兵部尚书就护不住自家妻妾的安全?这样来来往往,如何不引起嫌疑?”

    芸娘看着自家爹爹须发尽张的威武样子,顿时轻笑着上前挽住他的手臂:“爹爹你过虑了,是女儿自愿过来的。城中有叶家血脉之人,自然是最容易被人劫持利用的,而主要便是爹爹、大弟和皇子,现在大弟已经直入礼部,礼部背靠政事堂,一旦事发,直接前去政事堂,甚至可以入宫。倒是爹爹这里距离皇城比较远,来往不便,所以叛军很可能直接进攻此处。女儿怕爹爹身在浪潮之中孤单,所以特来相伴。”

    摇了摇头,叶梦鼎淡淡说道:“你爹爹这一把骨头虽然老了,但是关键时候应该做什么还是明白的。人活了这一辈子,且不论活的成功还是失败,至少活的不糊涂。”

    阴云已经从南面压过来,让整个南京城都笼罩在阴沉沉的天色下,不过还是有一抹阳光撕裂乌云,将温暖洒向每一寸土地。至少这还是大明的江山,至少这还是叶家的天下。虽然叶梦鼎知道自己曾经是宋臣,但是更清楚自己现在是大明的太上皇、大宗正!

    芸娘不可置否,搀扶着叶梦鼎走入书房,而叶杰缓缓的跟在后面,守候在门外,后院都是叶家多年的老仆,甚至很多人都是看着叶应及和叶应武兄弟两个长大的,此时听闻动静,都缓缓的聚集过来,一个个站在阳光下,看着叶梦鼎的背影,默然不语,拳头却是缓缓攥紧。

    这些年叶家历经风波险恶,或喜或悲,什么阵仗没有见过,所以就算是天塌下来,怕它作甚!

    芸娘殷勤的为叶梦鼎端上来一杯茶,看着自家相比之前明显苍老了的爹爹,低声说道:“爹爹,你终究还是不想住到宫里面去么?”

    虽然叶梦鼎晋封太上皇,宫中也专门为他修建了宫殿,不过叶梦鼎就是不搬过去,导致放心不下家中老头子、又不想和孙儿分开的陈氏,只能每天在两头跑来跑去。

    迎着自家女儿的目光,叶梦鼎握着茶杯的手缓缓松开:“是远烈让你拿这个问题来问老夫?”

    “不是,是女儿自己想问的。”芸娘当即回答,切冰断雪。

    沉默了良久,叶梦鼎方才开口,声音甚是低沉:“这天下是叶家的天下,这江山是叶家的江山,可是归根结底老夫还是大宋的臣子,曾经为了那煌煌炎宋耗尽平生心血,曾经为了和贾似道一较高低用尽此生精力。老夫这一颗心,为了那已经消散的大宋,跳动至今啊。”

    芸娘看着叶梦鼎满是褶皱的手,心中没来由的一痛。

    这些前朝老人的心情她也能够理解,他们和贾似道斗争了一辈子,眼看就要失败的时候,叶应武横空出世,以一次又一次惊世骇俗的胜利直接走到了可以撼动贾似道的位置,为这些垂暮的老人带来了期待已久的希望和光明,只是他们没有想到,叶应武并没有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成为再世周公,辅佐这个他们耗费了此生心血的大宋,而是毫不犹豫的将一切都毁灭、将一切都推翻,现在甚至就连前宋的文武制度,也都被他翻得底儿朝天。

    叶应武给了他们不该有的希望,然后又将这一切粉碎。但是叶梦鼎、江万里他们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